《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选修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选修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碱性、酸性、毒性等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

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希望上面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的总结学习看,同学们对此知识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胆矾的研碎等。

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 现象:通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状态的改变。

如固体的粉碎、液体的蒸发、气体的液化等。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现象: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 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石蜡先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再燃烧(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气味、状态),铁的硬度较大(硬度),水的沸点是100℃(沸点)等。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稳定性、不助燃性)等。

-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常用“能”“会”“可以”“易”“难”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语来描述;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物质的某种运动形式。

例如,铁生锈是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要点一、物质的性质知识要点:1.物质的物理性质:a.颜色:物质的表面所反射的光波决定了物质的颜色;b.硬度:物质抗向其表面施加力量的能力;c.密度: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d.熔点和沸点: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e.电导率:物质导电的能力;f.磁性:物质对磁场的响应程度;g.透明度:物质对光能的穿透程度。

2.物质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物质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燃烧;b.反应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c.稳定性:物质在正常条件下能保持其结构和性质的能力;d.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的能力;e.酸碱性:物质的酸碱属性;f.腐蚀性:物质对其他物质造成损害的能力。

3.物质的结构性质:a.分子结构:物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晶体结构:物质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的规则和重复性;c.异质性:物质中的组分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d.同质性:物质中的组分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

二、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1.物质的物理变化:a.相变: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等;b.溶解: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c.融化: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d.沸腾: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

2.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a.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原始物质;b.生成物:通过反应形成的新物质;c.反应方程式:描述反应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d.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反应是否释放或吸收热量来进行分类;e.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的反应;f.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化学反应速率:a.反应速率:反应物质转化的速度;b.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等;c.活化能: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4.物质的能量变化:a.内能:物质分子或原子所含有的能量;b.焓变:反应过程中系统的吸热或放热;c.骤变:物质由一种能量态突然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不变。

例如:水的蒸发,只是由液态水变成了气态水,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铁块被压制成铁片,只是形状改变,其成分仍然是铁。

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形状改变(如切割、拉伸、压缩)、位置移动等。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原有物质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这是一种新的物质;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也是新物质的生成。

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酸碱中和反应、光合作用等。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颜色:铜是紫红色的,金是黄色的。

状态: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汞在常温下是液态。

气味:酒精具有特殊的气味,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和沸点:水的沸点是 100℃,铁的熔点约为 1535℃。

硬度: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则比较软。

密度: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直接获得。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氧化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够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稳定性: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1-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三、物质的两种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研究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二、物质的两种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变化和性质特征。

下面是关于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变化类型1.化学变化:物质在经历化学反应后,其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腐蚀、发生气体产生等。

2.物理变化:物质在经历物理过程后,其组成和性质并未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不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常见的物理变化有物态变化(如从固态到液态)和溶解等。

二、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物态。

固态物质具有定形和定体积的特点,液态物质具有定体积但没有定形的特点,气态物质具有没有定形也没有定体积的特点。

2.物质的颜色:物质吸收部分光波长,反射或透过其他部分光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

3.物质的味道和气味:物质具有不同的味道和气味,可以通过嗅觉和味觉感知。

4.物质的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包括热容、比热容和热导率等,反映了物质在加热或释放热量时的响应能力。

5.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导电性、与酸碱的反应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O)。

2.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H2O)。

3.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物质决定,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离和纯化1.物质的分离方法:物质的分离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

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沉淀、萃取等。

2.物质的纯化方法:物质的纯化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物质的纯度。

常见的物质纯化方法有晶体生长、结晶、蒸馏等。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初中化学中涉及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文档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一、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无机物和有机物
- 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
- 色、臭、味、密度等感官性质
- 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 酸碱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 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方法
- 蒸馏、萃取、电解等纯化方法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方式:
- 物理变化: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或相态,但不改变其组成-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点
3. 物质的能量变化: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光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
4. 变化速率和条件的影响:
-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平衡态和平衡常数
- 影响平衡的因素
以上是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过程,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1、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5、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实例冰→水→水蒸气、酒精挥发、石蜡融化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时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

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例题:1、A、酒精挥发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火药爆炸D、气球爆炸E、汽油燃烧F、海水晒盐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米饭烧焦I、植物光合作用J、发生沙尘暴判断以上选项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牛奶变酸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D、蒸汽锅炉爆炸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物质B、物体C、运动D、实验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5、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例题:1、酒精是一种()的液体,具有()。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1)化合反应①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②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③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本节包括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变化的判断、物质物理性质的辨析、物质化学性质的辨析几个知识点。

知识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但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记住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新物质的生成判断:(1)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2)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3)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区分,关键抓住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出来。

掌握这一知识点的最好的方法是识记物理性质的范畴(见上面),其它的性质就均属于化学性质了,但也要注意综合考虑。

常见考法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且部分试题经常出现在卷首。

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主要特点有: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误区提醒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在于性质往往要多一些关键词,如“能”、“易”、“会”、“难”、“不易”、“不能”等。

一定要抓住这些概念的内涵答题。

【典型例题】题1、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中: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1)浓盐酸易挥发【】(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4)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析:(1)浓盐酸挥发属于物理变化,而“浓盐酸易挥发”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酒精受热由液体变成了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3)铁能在潮湿的空气里生产铁锈,是铁本身的一种化学性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一化学变化体现出来;(4)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已经发生了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定,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相态等。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只有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如燃烧、腐蚀等。

3.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外观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等。

4.溶液的性质:-酸性溶液:含有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与碱反应。

-碱性溶液: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中和酸。

-中性溶液:pH值为7的溶液,如纯净水。

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不改变,如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2.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气体释放:气体的释放是化学变化的一个常见特征。

-颜色变化:物质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沉淀生成:在溶液中生成的新沉淀。

-火焰的产生:在燃烧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火焰。

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物质。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

-配平方程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相等。

5.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讲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讲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②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粉末状的大理石无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等)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等)【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特征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联系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实例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要点诠释】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高清课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篇1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2. 物质的变化2.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新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氧化等。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2.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反应物的右边,生成物在生成物的右边,反应条件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2.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单代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替代。

•双代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物质的性质3.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性质差异•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振动幅度小。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和运动自由度。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空间较大,分子运动自由。

3.2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可燃性: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不可燃性:指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

3.3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传导电子。

•非金属导电性:非金属物质导电性较差,不能传导电子。

3.4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

•可溶性:物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不溶性: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4. 小结通过本文的归纳,我们对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类型。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物质性质与变化是初中化学学科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理解物质性质与变化对于进一步学习化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两个方面整理相关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到。

3.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来观察和判断。

4.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能否溶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5. 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否传导电流。

金属、酸、盐溶液等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6. 物质的燃烧性物质的燃烧性是指物质在氧气(空气)中能否燃烧。

可燃物质具有燃烧性,非可燃物质则不具备燃烧性。

7. 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稳定的物质在常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稳定的物质则可能发生分解、腐败等现象。

二、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仅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变化前后的形态、颜色、相态等改变,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

2.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放出,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腐蚀、酸碱中和等。

3. 物质的溶解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是一种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相互作用,产生溶液。

4. 物质的相变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相态转化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过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常见的物理变化(1)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把木头制成桌椅、把铁块压成铁片。

(3)位置的移动,如把书从桌子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3、特点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排列方式等发生了变化。

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化学变化是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常见的化学变化(1)燃烧,如蜡烛燃烧、木材燃烧。

(2)金属的锈蚀,如铁生锈。

(3)食物的变质,如饭菜变馊。

3、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1)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

(2)产生气体,如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3)生成沉淀,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1)颜色,如铜是紫红色的。

(2)状态,如水是液态。

(3)气味,如酒精具有特殊的气味。

(4)熔点,如冰的熔点是 0℃。

(5)沸点,如水的沸点是 100℃。

(6)硬度,如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7)密度,如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2、常见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

(2)氧化性,如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

(3)还原性,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

(4)稳定性,如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5)酸碱性,如盐酸具有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清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了变化。

比如,水的三态变化(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或气态水蒸气),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将铁块压制成铁片,只是铁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其成分仍然是铁。

物理变化通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物质的状态变化可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物体的形状改变可能会产生力的作用等。

但这些现象都不会导致新物质的生成。

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则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了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这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也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明显的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这些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比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例如,燃烧反应一般会放热,而一些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则会吸热。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比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金属铜是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都是铜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知道物质的颜色、状态和气味,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物质的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
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的变
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一一不可以” 能
不能” 容易一一不易”等字词。

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误区扫描
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
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C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白色CuS0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0,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0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
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

物质在发
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所以是物理变化。

熔化、汽化、
固态、凝固液态崗E■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0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0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5.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雪碧” 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

6.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7.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
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

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

8.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一定是。

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
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

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三、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水的蒸发
C. 灯泡发光
D. 纸张燃烧
分析: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而 A 、B、
C 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例 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D.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被氧化;釜底抽薪是指
物质在燃烧时减少可燃物;铁杵磨成针是指铁的状态发生变化,其成分并未改变;钢和铁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物质。

故选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