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之地质构造评价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1-3.5

工程地质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3.1-3.5
“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 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3.2.1.2倾斜岩层
根据上述表现规则(“V”字形法则 ),在阅读地质图时则可反演推断 岩层空间展布与地面斜坡的组合关 系(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关系)
“弯反则相同” “弯同曲大也相同” “弯同曲小则不同”
如右图所示,K及T岩层分界面的露 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 ,且露头线的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 弯曲度,根据“弯同曲小则不同” ,则可以推断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 相反。
3.4.2.4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加速风化作用、地下水的活动及岩溶 发育。
降低地基岩体强度 造成地基及场地稳定性问题 地基变形影响 施工中的问题坍塌和涌水 断层地震
3.5 识读地质图
地质图
是将自然界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用规 定的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并投影绘制在平面上的一种 图件。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皱翼部的工程地质评价
单斜构造中倾斜岩层引起的顺层滑坡问题
岩层产状与坡向的关系 (1)反向坡(逆向坡) (2)顺向坡
倾角小于坡角 倾角大于坡角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褶曲不同部位对工程的影响
3.3.4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垂直穿过褶皱地层走向时
裂隙玫瑰图
(a)裂隙走向玫瑰图;(b)裂隙倾向玫瑰图
3.4.1.4裂隙的工程地质评价
岩层中裂隙,有利开挖,但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有不利的影 响。
裂隙发育方向的评价:找出裂隙发育的主要方向; 裂隙发育程度的评价:定量指标主要是裂隙间距、裂隙密
度、裂隙率及完整系数等; 裂隙性质的评价:性质包括裂隙的延伸长度、贯通情况、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是指地壳中由于地质力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层的弯曲和变形。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褶皱形态评价:评估褶皱的形态特征,包括褶皱的形状、大小、倾角等参数,以确定褶皱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

2. 岩石层的变形特征评价:评估褶皱对岩石层的变形特征,包括岩石层的折叠、剪切、拉伸等变形形态,以确定其对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3. 地质构造的稳定性评价:评估褶皱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包括褶皱的活动性、构造的断裂、滑动、挤压等情况,以确定其对工程建设的风险程度。

4. 地质工程设计评价:基于以上评价结果,对工程建设的设计进行评价,包括选取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等,以确保工程在褶皱地质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取样工作,通过现场观测、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获取相关参数和数据,以支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复杂的褶皱地质构造,可能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以解决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核部的工程地质评价:褶皱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拉张裂隙。

这些裂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弱化了岩石的工程性质。

同时,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由于岩层构造变形及地下水的影响,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2、褶皱翼部:在褶皱翼部往往形成单斜岩层,容易产生顺层滑动,特别是岩层中存在软弱夹层,且岩层倾向与临空面方向一致。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1)大多数情况下,断层面两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岩石破碎,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极大;(2)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有的断层可能有活动性,甚至有产生地震的可能性,这将对其附近的工程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3)断层与地下水常紧密相连,给地下工程造成事故隐患(河南平顶山二矿某井下巷道施工中遭遇的断层透水事故);(4)断层是软弱结构面;(5)断层上、下盘岩石的性质一般不同,跨越其间的建筑物可能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破坏;(6)断层的存在对采矿工程会往往会造成极大困难,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因地质构造的存在造成的工作面搬迁既浪费时间、影响正常生产,又造成许多安全隐患。

因此,在选择建筑物场地时,最好避开断层地带。

采矿生产也应加强对断层影响的考虑。

节理的工程地质评价(1)裂隙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使岩体的稳定性降低;(2)裂隙为大气和水进入岩体内部提供了通途,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和破坏;(3)裂隙会降低岩石的承载能力;(4)裂隙常能造成边坡的坍塌和滑动,也能造成地下洞室围岩的冒落;(5)在挖方或采石中,裂隙的存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6)裂隙发育的岩体中可以找到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岩石风化的勘查与评价:1、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2、查明风化厚度和分布----选择最适当的建筑地点,合理确定风化层清基和刷方土石方量,确定加固处理措施;3、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4、划分风化层,分析粘土的成分和含量。

工程地质评价的采用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的采用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的采用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的采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调查:通过现场踏勘、测量、取样、试验等方法,收集工程区域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质勘探:通过钻探、物探、槽探等方法,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勘探,进一步了解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

3. 地质分析: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收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地层序列分析、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以揭示工程区域的地质特征和规律。

4. 工程地质评价:在地质调查、勘探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地基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评价、地下水影响评价等,以确定工程建设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5. 数值模拟: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变化和工程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6. 经验总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工程地质评价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提高工程地质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工程地质评价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只有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大桥工程地质评价

大桥工程地质评价
36.1
16.6
-0.05
0.450
4.62
16.8
19.3
平均值
35.2
1.81
2.72
1.036
92.4
52.7
36.1
16.6
-0.05
0.450
4、水文地质条件
桥址区地表水较为发育,中部沟谷为长年性河流,水位及水流量季节性变化大,暴雨期有洪水侵袭。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层、残坡积土层底部,以及基岩全~强风化层中的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位季节性变化大。根据水质简分析结果,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2、地质构造及地震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区位于闽西南华力西—印支拗陷带的次级构造北东向明溪—武平拗陷带东部,北西向xx—云霄深断裂构造带北侧。桥址区内未见危害桥梁建设的活动性构造迹像。
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xx省区划一览表可知,该段线路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地质相对稳定,建议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机械钻探
米/孔
200.09/8
岩石抗压样

6
标准贯入试验

47
引用初勘孔

3
重型动力触探

4.95
原状样

5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该桥位于低山地貌区,间夹山间溪谷地貌,溪谷呈条带状,在桥位处宽约90m,谷底平缓,多恳为农田;中部发育一小溪,溪宽8~18m,弯成蛇曲,溪岸为土岸,高约2.50m,呈台阶状,小溪两岸发育有一级阶地。沟谷两侧山体自然坡度32°。桥址区山体海拔510~580m,相对高差约50~130m。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稳定性评价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稳定性评价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稳定性评价地质构造武汉市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葛店-汉阳褶皱带。

区内大地构造跨及扬子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襄(樊)-广(济)深大断层为界,中南部隶属扬子准地台的四级构造单元武汉台褶束,北部为秦岭褶皱系之四级构造单元新洲凹陷之南缘。

由于区内经历了大别、扬子、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使区内构造更趋复杂。

新洲凹陷是在古老结晶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武汉台褶束由古生界及早三叠系组成的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组成,并伴有与轴线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走向断层及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或近南北向的断层。

以北东向长江为界,西侧汉口段属江汉——洞庭断陷东北边缘部,东侧武昌段属下扬子陷降带边缘部分。

地貌上,西侧汉口处于江汉——洞庭沉降区东北缘,东侧武昌段处于黄石——咸宁波状升降区。

中更新世末以来,武昌、汉阳广泛发育Ⅱ~Ⅲ级河湖阶地;汉口东西湖地区则沦为埋藏阶地。

1、褶皱区内地壳由于受燕山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致使古生代及中生代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紧密线状褶皱。

褶皱形态总的来讲呈两条带状,即市区南部的构造剥蚀丘陵区及东北部的青山镇一带,两组褶皱带在市区东部有渐趋重合之势。

褶皱形态以紧密线状为主,背斜较宽阔,一般隐伏于地下,构成谷地,向斜狭窄,构成丘陵主要骨架,轴面大多向南倒转。

背斜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向斜轴部由二迭系或三迭系地层组成。

其特点为轴线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并略向南凸出的弧形,西端有向北偏转之势。

工程地点场区构造纲要图据场区构造纲要图(图3.1-1),本工程场区位于蔡甸-太子湖向斜南翼。

2、断裂区内断层较为发育,但由于地表覆盖严重,出露不甚完整。

主要见有四组不同方向(北西西或近东西、北西、北北东、北东向)及不同性质(主要为逆断、正断层、平推断层)和不同规模的断层。

其中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北西向断层较为发育,为区内主干断层,次为北北东、北东向断层。

简述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简述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一、断层类型与特征断层是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地应力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断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包括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裂隙带等。

断层的规模、延伸长度、破碎带的宽度等特征,对于工程地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断层活动性与稳定性断层的活动性是指断层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发生过运动以及运动的方式和规模。

对于工程地质评价来说,了解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有助于评估断层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是评估断层在一定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的能力,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应力场、地质结构、断层活动性等。

三、断层岩土体特征断层对岩土体的完整性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岩体破碎、岩层错动、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

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详细了解断层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地下水状况等,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四、工程地质灾害断层活动可能导致一系列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可能对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因此,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断层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工程设计与施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断层的存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对于可能存在断层的地区,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加固、支护等,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监测与预警为了及时发现断层活动和地质灾害的征兆,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如地震监测、地面变形监测等,可以实时获取断层活动的数据信息,并据此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损失。

七、环境与生态断层活动和地质灾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等。

因此,在工程地质评价中,需要关注断层活动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引言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工程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概念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处的地质环境的特点和状态。

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工程方案,预测可能的工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地壳构造的总和。

它包括断层、褶皱、地块运动等。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断层活动频繁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地震风险增加,对于建设高层建筑和大型工程来说,需要考虑地震安全因素。

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特性主要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密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壤和岩石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是指地下埋藏的水体。

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水位变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工程建设场地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同时,地下水的存在还会对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方法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收集工程地质条件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取样等方式,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

通过对横断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情况,进一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对勘察样本进行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的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检测和分析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等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试验还可以模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和破坏情况,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是利用物理探测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土结构和地下水状况的技术。

地质课件-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地质课件-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活斷層的判別標誌 ——參考標誌
航衛片上判讀的清晰線性影像,小比例尺 地形圖上標示的線形排列的溝穀、山脊、 陡崖等;
區域夷平面或高階地面上明顯的高程差異、 河谷階地位相圖上明顯的轉折、兩岸階地 發育明顯的不對稱性等;
地球物理或化學方法探測的線性異常;
區域構造應力場中活動性強烈的斷層段。
常用斷層活動性測年方法1
關於活斷層的定義,有不同說法。 GB50287:“活斷層指晚更新世(絕對年齡10~15
萬年)以來有過活動,今後還可能活動的斷層”。 修訂GB50287:“活斷層指晚更新世(10萬年)以
來有活動的斷層”。
2.8 區域構造穩定性-活斷層
活斷層的主要研究方法 遙感圖像的解譯判讀 地質地貌法 野外地質調查和測繪 斷層活動年齡的測定 古地震研究 地震資料的分析處理 活動斷層位移監測和測量
≥0.354g
工程場區內有長度 工程場區內有長度
小於10km的活斷層, 大於10km的活斷
但不是M≥5級地震 層,且有5級以上
的發震構造
地震的發震構造
近場區有5≤M<7級 中強地震或不多於 一次的M≥7級強烈 地震
近場區有多次M≥7 級的強烈地震活動
區域性重磁異常不 有明顯的區域性重
明顯
磁異常
2.8 區域構造穩定性-活斷層
2.8 區域構造穩定性-活斷層
活斷層的判別標誌——直接標誌
1、錯斷晚更新世以來地層的斷層。 2、斷裂帶中的構造岩或被錯動的脈體,經絕對年齡 測定,其最後一次錯動的年代,距今10萬~15萬年 者。
3、根據儀器觀測,沿斷層有位移和地形變(大於 0.1mm/a)者。 4、沿斷層有歷史和現代中、強震震中分佈或晚更新 世以來的古地震遺跡,或密集而頻繁的近期微震活 動者。

地质评价

地质评价

地质评价解评词地质评价是一个以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理论作指导,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经过专门性、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对象——某一地区、矿床、矿点等的某些感兴趣的属性,如成矿前景,可能的资源量及进一步的具体找矿地段等所做出的带推测性的结论性意见。

由于勘查工作的循序渐进性和阶段性,人们对有关地质资料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因而地质评价也是一个随勘查工作的进行而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

由于地质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有关信息的灰特性和有限性及复杂性,造成了地质评价结论具有较大的推测性,并且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理论作指导、一定的方法作工具才能得到一定地勘工作阶段内的相对可信赖的结论。

一、基本理论1.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类比理论是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矿床产出,如一定种类的矿床及其共生组合特征,在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依据于这一理论,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就可以运用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丰富的矿床所取得的有关认识去推测研究程度较低、地质资料比较有限的同类矿床的成矿前景和可能的资源量等。

2.求异理论求异理论是相对于人们熟知的相似类比理论而提出,其主要是指一些新类型、特殊类型或超规模(巨型、超大型)的矿床皆产于特殊的地质环境中,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具有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和要素,构成所谓的地质异常。

在找矿评价中,从总结、研究和探求地质异常入手,进而进行成矿可能性分析。

求异理论强调的是地质体(地质环境)的不同之处对成矿的影响及作用,它对于找寻评价新类型、特殊类型、超大型的矿床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而相似类比理论只能指导人们进行已熟知的同类型矿床的找寻评价工作。

3.定量组合控矿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是指成矿不是由单一因素,也不是由任意几个因素的组合完成的,而是由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耦合而完成的,但这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的组合对于矿产勘查工作者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找矿成功概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查明控矿的定量组合因素。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地质构造
地壳发生大的构造运动之后,自然地理 条件发生明显改变,各种生物也将随之 演变,这样形成了地层发展历史的阶段 性。
✓ 地球发展的时间段叫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期、 时(从大到
小)
✓ 地层单位: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的总 体的名称。 地层单位:界、系、统、阶、 群(从大到小)
地层单位
A台易产生 顺层滑动
B台位于断层 带上
C台较为有利
5、断层的识别
地层界限不连续或岩层中断
岩层不对称重复或缺失
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 牵引构造及伴生节理
擦痕
地貌标志
【增加内容】
活断层
活断层:第四纪以来仍
在活动的断层。
注:2002年《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指全新地 质时期(1~1.1万年) 以来活动着的断层,且 在今后100年可能继续 活动。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
单斜构造
3.3 褶皱构造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强烈作 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 连续性的构造叫-。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 基本构造之一。昆仑山、祁连山、泰岭都 是复杂的褶皱构造山脉。
褶皱构造 (fold)
(a)
(b)
(c)
图 4-5 褶曲的力学成因 (a)水平挤压力;(b)垂直作用力;(c)力偶作用
2、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表3—3 裂隙发育程度分级
裂隙发育程度等级 基本特征
附注
不发育
裂隙1-2组,规则,构造型, 对基础工程无间距1米以上,多为Fra bibliotek闭裂 影响,对岩体
隙,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 稳定性影响不
割成巨块状

较发育
裂隙2-3组,较规则,以构 对基础工程无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知识归纳整理

工程地质学——地层与地质构造-知识归纳整理

第二章 地层与地质构造第一节 地壳运动及地质作用的概念一、地壳运动的概念→指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

⎩⎨⎧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基本运动形式1⎪⎪⎩⎪⎪⎨⎧板块构造说地球自转说均衡说对流说、运动成因理论2二、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又叫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1⎪⎪⎪⎩⎪⎪⎪⎨⎧重力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2知识归纳整理第二节 岩层及岩层产状⎪⎩⎪⎨⎧断裂褶皱倾斜岩层后被保留下来的形态。

引起地壳岩层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指构造运动⎪⎪⎪⎩⎪⎪⎪⎨⎧︒=⎪⎩⎪⎨⎧︒>︒︒=︒<︒=906060~30300ααααα:)()(::::直立岩层顶面朝下倒转岩层顶面朝上正常岩层陡立岩层陡倾岩层缓倾岩层倾斜岩层水平岩层一、岩层二、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倾角:岩层的倾斜程度)(OD 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OA或OB)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产状要素α'1 真倾角(α):岩层在野外的倾角。

视倾角(β):岩层在剖面上的倾角。

θαβsin ⋅=tg tg (θ为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线所夹锐角)2、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

(1)测量: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方位角法相限角法)记录(2 (3)图示:正常岩层: 30º ; 倒转岩层: 30ºN 135º30º E NW S 45º30ºN45ºE ∠30º s E走向 倾角 倾向135º ∠30º倾向 倾角倾斜岩层褶皱 断层倾角倾向 ααA O BDD’ π走向倾向 走向倾向 走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第三节 地层概念一、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确定构造形态:如:单斜岩层 背斜 向斜 断层 断层 挑选和评价建造场地:阅读地质图: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代的地层。

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工程地质评价是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对地质构造、岩土特性、地下水运动等,进行评估和判定,以达到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绿色的目的的一项工作。

它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精准程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功与失败。

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性工程地质评价是一项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其重要性也就在于此。

首先,工程地质评价能够帮助评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可在工程设计之前全面地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和特点,明确目标、明确任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失误。

其次,它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地质情况越精确,设计方案也会越科学、合理;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各项难度系数、施工方案、防灾措施、预测工期等都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建设过程也就更加安全。

同时,工程地质评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工程建设中的投资成本,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最后,则是评估地区生态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如下:1.地质地貌状况评价该评价主要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特征等方面,对该地区的地形高差、山区、河谷、平原、湖泊、海岸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2.岩土物性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对该地区的岩石、土壤结构、力学特性、渗透特性、稳定性等岩土物性进行预测、研究,评估地基的稳定性,以便更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3.地下水环境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应用流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学等理论,对地下水的分布、性质、水流动态等信息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文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地质灾害评价该评价主要是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特征以及对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风险等进行评估,为预测和控制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排查和安全分析。

而在具体的评估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科学手段,例如:现场调查、实验分析、监测观测、数学模拟等,以检验与反映该地域的地理情况。

其中,现场调查是最为基础的、重要的一环,只有了解了该地的现实情况,才能在评估中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包括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等。
详细描述
工程地质研究涉及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率、含水量等;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 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此外,工程地质还研究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如滑 坡、泥石流、地震等。
水标准。
水位动态
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了解水 位随时间、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变 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提供依据。
地下水污染评价
污染源调查
01
调查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了
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
污染扩散分析
02
通过模拟软件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扩散范围和趋势,预测潜在的
污染影响区域。
污染治理方案
03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降
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1 2
基础稳定性影响
评估地下水对工程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如地基承 载力、抗滑稳定性等,确保工程安全。
施工期排水
分析施工期排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制定合理的 排水方案,防止因排水导致的不良地质现象。
岩土体的工程分类
根据岩土体的不同性质, 将其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 类型,如岩石、碎石土、 砂土、粘性土等。
地质构造的评价
断裂构造
研究断裂的类型、规模、活动性以及 与工程的关系,判断其对工程安全的 影响。
褶皱构造
岩层产状与接触关系
了解岩层的倾斜、弯曲和相互接触关 系,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研究褶皱的类型、规模、形态和形成 时代,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中的地质解析

工程地质中的地质解析

工程地质中的地质解析工程地质是研究土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的学科。

地质解析是工程地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对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中地质解析的方法和作用。

一、地质解析的方法地质解析是工程地质中的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地质解析方法: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进行地质解析的第一步。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实地考察,可以了解地貌、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地质要素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地质解析提供重要信息。

2. 岩性分析:岩性是地质解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野外岩石样品的采集和室内岩性分析实验,可以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岩石分类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岩性参数和岩石工程行为模型。

3. 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是地质解析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分析,可以了解构造断裂、构造变形和地层变化等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构造背景和断裂控制的判断依据。

4. 地下水分析:地下水是地质解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水位观测,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水位变化和水文地质参数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5. 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勘探是工程地质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工程区域进行钻探和取样,获取地下岩土层、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文地质参数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地质模型。

二、地质解析的作用地质解析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方案设计:地质解析可为工程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地质条件,确定地下岩土层的力学性质和工程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可以为工程方案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 工程风险评估:地质解析可为工程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条件、地下岩土层和地下水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工程风险。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

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影响:
●褶皱构造核部或转折端是岩层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容易产生节理,岩层破碎,影
响了岩层的强度与完整性。

向斜构造核部是地下水储水较丰富的地段,不利于建
设,容易产生塌顶和涌水问题
●褶皱翼部建筑工程施工和布置,需要对岩层的倾向和倾角的大小分析综合。

●对隧道工程,一般从褶皱翼部通过比较有利。

2.节理对岩体影响:
节理将岩层分割成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岩块,因而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增强岩体的透水性,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3.断层构造工程地质评价:
岩层发生强烈的断裂变动,岩体的裂隙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断层降低了地基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易发生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断裂
●断层构造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易发生坍塌甚至冒顶,或地下水涌水问题
4.地下水与工程建设
●地基沉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不当,会使周围地基产生固结沉降,造成建筑物不
均匀沉降,重者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掏空,使建筑物开裂
●流砂。

流砂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面塌陷或建筑物地基破坏,给施工带来
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
●潜蚀。

地基土层内有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时,会破坏地基土的强度,形成空洞,产
生地表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

●浮拖。

●基坑突涌。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5.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防治地下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

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水文地质勘测。

要详尽了解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
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以及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
深度等技术指标,这是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防护要求与地下水防止措施的前
提与保证
●结构自防水设计1.选用合理结构形式2.优化构造节点设计
●降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是指坑内明排,一般是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用抽水设备不断将基坑中的渗水排除,疏干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的作业面,随排
随挖,措施比较简单。

降水是人工强制降低施工面地下水位,常用的降水方法有
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等,采用何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含水
层特性、渗透系数、降水要求(深度)等确定。

●支护与隔水设计。

支护结构不仅能承受基坑开挖卸载所产生的土压力,而且能够
有效的承担动水压力,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

●抗浮设计。

●特殊施工工艺——冻结法。

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对地层土体进行加固支护
的一种施工方法。

只有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作用,深入了解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监管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6.岩石风化对工程的影响
●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岩体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岩体工程性质发生变化。

岩石经过风化,完整性和牢固性遭到破坏,使矿物成
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岩石的抗水性降低而亲水性增高,岩石孔隙增加透
水性增强,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不良工程地质性质增强。

7.治理岩石风化措施:
●挖除一部分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岩石风化层
●防治:覆盖防治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灌注胶结和防水材料;整平地区,加强
排水;保护基坑和路堑。

9.滑坡的治理
●施工时避开滑坡区域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排除地表水,疏导地下水,在滑坡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
堤坝改变水流方向,用粘土填塞滑坡体上的裂缝,防治地表水渗入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削减坡角,降低坡高,修筑抗滑工程
●改善滑动面的岩土性质。

10.崩塌的防治:
●刷坡。

清除易坠岩石
●堵塞裂缝、空洞或向裂缝内灌浆。

●设排水工程拦截疏导地下水和地表水
●护面。

对易风化的软弱岩层用沥青等护面
●遮挡、拦截和防御
●支护工程。

在危石下部支撑加固或将易崩塌体用锚索与斜坡稳定部分联固
11.泥石流的防治:
●治本措施:回复或培育植被,合理耕牧,维持较优化的生态平衡
●治标工程:蓄水和引水工程,包括调洪水库、引水渠、和截水沟等;支撑修筑
防护工程,如沟头防护、岸边防护、边坡防护等;拦截工程,在泥石流的流通
区修筑拦挡坝等;输排和利导工程,在泥石流的堆积区修筑泄洪道、急流槽等
设施
12.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
●地面两侧不均匀沉降,破坏建筑物及道路
●破坏输水管,井管,使排水功能降低,污水溢出,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
●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防潮堤必须加固。

●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如遇较大洪水,市区有淹没危险
●沿海地区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造成饮用水污染
13.岩溶和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溶蚀岩石强度降低,透水性增高
●岩溶基岩面崎岖不平,致使地基沉陷不均匀,导致上部结构破坏
●溶蚀岩石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土洞和溶洞顶板稳定的影响。

14.在城市过采量开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

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易造成地面沉
降。

引起地面变形,使建筑物倾斜、墙体开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衰减并伴随地下水污染。

●对于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盐碱化。

15.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8.崩塌,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异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