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原因初探教育管理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原因初探教育管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除了其正向功能外,教育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初步探讨教育的负向功能以及其原因,并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的负向功能1. 产生压力和焦虑尽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教育往往过度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种过度强调成绩的教育环境容易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 推动社会分化教育的过分竞争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进而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由于条件不同,家庭背景和资源的差距,一些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学生则可能陷入较低质量的教育环境中。
这种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3. 培养缺乏创造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局限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二、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原因1. 评价制度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进行排名和选拔。
这种制度导致教育机构、教师及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牺牲了其他重要的教育价值,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
2. 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学校可能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同时,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均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3. 教育体制的僵化过去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的固化使得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培养,增加了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可能性。
三、教育管理的解决方案1. 推进综合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发展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畴,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和焦虑。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一种被忽视的教育问题,它指的是教育给个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发展,还可能会对个体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种负向功能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压力导致的负向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许多学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强调“要考试”,演讲比赛、数学竞赛、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活动也不断出现,这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
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忧虑、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障碍、自杀等问题。
二、教育刻板印象对个体的影响教育的重点从来都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这往往会让个体陷入刻板的思维模式。
比如,音乐教育只强调古典音乐,而忽略了其他类型的音乐,历史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之中,而不关注当代的世界历史等等。
这样的教育让个体丧失了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个体的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对人格价值观的影响教育的任务是为个体提供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但实际上,教育往往只强调道德准则,而忽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例如,教育强调要恪守“法律”和“规则”,但却不注重培养个体的自我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这可能导致个体的人格成就缺乏自我领悟。
四、教育产生的成果强调狭隘的标志性价值目前社会对教育成果的评价过于单一,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证书,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发展表现。
这使得很多教育机构更为关注教育产生的成果,而不是关注个体的发展。
因此,有些教育机构会放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所谓的“名次榜”和“优生榜”上,这严重限制了个体综合发展的机会。
五、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与不公平性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健全和不公平性也是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负向功能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也会影响个体的教育发展,这些因素可能造成个体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态度,从而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使课堂高效摘要:现行教育正在被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所困扰,使教育的负向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教育不可避免的方面,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负向功能对我们的危害。
本文在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提出使课堂高效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教育负向功能人格本位教育沟通课堂高效作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项特质——教育的负向功能应当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关注的变项。
教育的负向功能在教育中的实际存在,是任何教育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我们必须确切地认识教育的负向功能,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教育的功能本质,而只有在正确地把握了教育的功能本质之后,我们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1.教育负向功能的概念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呈三种功能形式,即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与非功能。
非功能或零功能即与此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
我们只明确什么是教育的负向功能。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罗伯特·金·默顿所提出的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性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柴野昌山所说的“负向功能”是指没有实现人们主观愿望的非理想功能。
在我国,真正开展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张人杰教授指出“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另一个常见的理论缺陷是鲜见负功能的论述”,呼吁人们应重视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
此后,教育的负向功能便以“负向功能”、“负效应”、“负效功能”等形式开始进人研究者们的视野。
尽管我国学者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称谓不同,但对教育负向功能涵义的理解基本上一致。
他们指出,所谓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损害’性的作用和影响”;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的功能;是“教育实施所产生的期望效应之外的不良功能”等等。
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
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
”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
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
“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
”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
学校德育负功能的表现形式及其反思
育不能只言“技”而不言“道”,不能仅重“实”而不顾“虚”。
自我确证与公民担当:疫情中的德育反思。
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的工作、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断裂状态。
同时,这场危机也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
身处危机中的青少年,凭借现代信息手段,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亲历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深刻面临和经历着诸多价值选择。
这无疑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学校德育要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确证这次疫情毫无疑问是一场人类生存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保而得以生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危机时的头等大事。
但如何自保,如何生存,不同的个体所选择的路径可能截然不同。
有人把生存仅仅理解为活着,因而其所谓的自保更多是一种基于生理安全方面的追求。
有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得有尊严、有品质、有格调、有境界,因此自保不仅要保全其身体,还要保全甚至充实和提升其精神世界。
实际上,人的生存不同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地方就在于,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出人样,活出人的精气神。
人不仅是生物性的活着,更是意义性的存在。
唯有如此,人才是完整的、真正的人。
长期以来,教育更多关注学生各种物质性生存条件的获得,教育活动多指向帮助学生在物质性世界中获得自我存在的最大资本,比如文凭、竞争力等。
可以说,现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太过“实在”,总盯着可量化和可外化的“硬”指标,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隐性放弃了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软”教育,进而导致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只完成了一半人的教育,即培养的学生物质有余而精神不足。
这种精神不足首先表现为自私与冷酷。
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曾报道:一名中学生在朋友圈中写道:“昨天上海多了19个治愈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转不能在家自学多久了,在学校学还要面对很多没必要上的课和活动(如音乐课),还会受多管闲事的同学的影响,疫情就不能再严重些!”这名学生在疫情中的“自保”愿望指向的是个人物质性竞争能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冷漠、自私、无情令人不寒而栗。
结合案例谈谈对教育负向功能的认识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
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
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
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
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
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正式展开。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有不同点,又同时有着相同点。
差异:一、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选拔淘汰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活动、劳动教育。
二、功能差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校能够紧密地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对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构建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的教育体系和目标。
三、个性发展差异,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重视,而素质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四、质量观差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质量的好坏通常与升学率挂钩;素质教育认为教育质量的内核是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不能单靠考试分数去评价,而要看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看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 育 功 能是 指 人 类 教 育 活 动和 教 育 系 统 对 个体 发 展 和社 31以观 看 录像 的 形 式 让 学 生对 课 本 里 的 一 些概 念 加 强 . 直 观理 解 。 大 部分 学 生 没 有 去过 工 厂 . 果 按 照 传 统 的 教学 方 式 , 如 在 课 堂 上 以语 言 和 板 书 的 形 式 告 诉 同学 们 什 么是 生 产 过 程 , 工 艺 过 程 , 序 、 步 、 刀 等 概念 , 工 工 走 他们 就会 觉 得 特 别 茫 然 。所 以 在教 授 这 些 概念 之 前 我 先 准 备 了 阶梯 轴 的加 工 录像 让 学 生 观看 实 际 是 如何 加 工 零 件 的 。看 完 录像 我 再 给 同学 们讲 解 这 些 概 念 他 们 就不 难 理 解 了 , 时 我 还一 边 放 录像 一 边 讲解 . 有 最 后 我 把 录 像 回放 一 遍 让 同 学 们数 数 这 个 录 像 中 总共 有 多 少 次 安 装 、 步 、 刀 和 工 位 。 过 这 样 的方 式 教 授这 些 慨 念 , 工 走 通 使那 些 枯 燥 乏 味 的概 念 变得 生动 形 象 了 , 同学 们 的 学 习 兴趣 高 涨 , 几 乎 每 个 同学 都 能 说 出 录像 中总 共 有 多少 次安 装 、 步 、 刀 工 走 和工 位 。 3 理 论教 学和 现 场教 学相 结合 。 . 2 根据 学 生 实践 经 验 少 和 课 程 实践 性 强 的特 点 ,采用 了理 论 教学 与 现 场 教学 并 行 的方 法 。当教 学 典型 零 件 的 加 工时 , 为 了不让 学 生感 到抽 象 .我 并 没有 像 传 统 的 教 学 那样 完全 在 教 室进 行 教 学 ,这 几 章 的 前 两 节课 我 都 把 学 生 带 到我 校 的 实 验 实 训 中 心 . 工 一个 零 件 给 同 学 们看 看 , 让 大家 对 这 些 零 件 加 先 有 一 个感 性 的认 识 . 把一 些 理 论 知识 穿 插 着讲 。 再 比如 上 第 二 章 轴 类 零 件加 工 时 ,我 先 带 学生 到试 验实 训 中心 让 他 们 观看 下实 物 ( ) 再 让 工 人 师傅 加 工 一 个 轴 类 零 件 给 同学 们 看 轴 , 看 . 在整 个 过程 中我 把 轴 类 零件 的安 装 方 法 、 位 基 准 面 的选 定 择 、 工 阶段 的划 分 、 工 顺序 的安 排 等 相关 的 理论 穿插 进 去 。 加 加 这 样他 们 就会 感 到形 象 和 直观 , 于 理解 , 提 高 了学 习兴 趣 。 易 也 33 .以课 堂讨论 的形 式 . 强 学 生 的 学 习主 动性 。 加 根据 工 艺 问题 表 现 为 灵 活性 、 变性 , 案 不 止一 个 的特 可 答 点 .可在 学 生掌 握 一 定 的 工 艺知 识 后 ,安 排 一些 工艺 性 大 作 业 , 学生 课 下 准 备 , 堂 上进 行 分 组 讨论 , 抒 己见 , 出各 让 课 各 提 自的 方案 , 师 最后 汇总 , 析 各 种 方 案 的 优 缺 点 , 思 广益 , 教 分 集 开 阔学 生 思路 。如 汽 车 底 盘传 动 轴 I 万 向 节 活 动叉 的工 艺 二 的 路线 的拟 订 。可 以 在 课 前 先 让 同学 们 自己 根 据 已学 的相 关 工 艺知 识 或 查相 关 的 资 料 自己 先动 手 制 订 方 案 ,然 后 课 堂 上 分 组讨 论 . 看 各 自的优 缺 点 在 哪 , 何 改 进 才 更 合理 。这 样 可 看 如 以慢 慢 地 让学 生 养 成 主 动 学 习 的 习惯 , 索 出如 何 自学 , 学 摸 在 习 中遇 到 问题 如 何 自己查 资 料 去 解决 问题 。 之 , 总 讨论 课 能 增 加学 生 学 好 工艺 课 的 自信 心 ,是 培 养 学 生 创 造性 思 维 的有 效
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原因、对策)人类个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身心发展方面自然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又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丰富人生世界的过程。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的功能。
但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它的负向功能。
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
我们时常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让学生口含已经扔到厕所里的塑料袋;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错误同学的耳光。
太多太多的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显示着现实中的教育并非都是“善”的,它造成儿童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
例如,有一次,小芳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
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一个题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
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
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
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如,“看图写话”。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捉蝴蝶。
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学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老师就判错。
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的人的思想。
([资料来源]邹静之:《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女儿的作业》,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
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如同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和问题。
尽管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正面的力量,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以下是教育的一些负向功能。
首先,教育的负向功能之一是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这造成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富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来获取更好的教育,而穷人则往往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教育的负向功能还包括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和单一性。
教育体系常常强调标准化和统一性,将学生限制在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范围内,忽视了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的需求。
这样的教育过程可能会削弱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成为乏味的知识接收者,而非积极的知识创造者和参与者。
另外,评价体系的不合理和压力过大也是教育的负面影响之一。
很多教育系统以标准化的考试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甚至导致了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自我发展和兴趣的培养,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自我价值的低下感。
此外,教育的负面影响还包括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
在商业化的教育系统中,教育被视为商品和产业,以赢利为目的。
这导致了教育内容的曲解和过度关注金钱和职业发展,而忽视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
教育变成了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使得学生和教育机构更关注成绩和排名,而非真正的学习和人格的塑造。
综上所述,教育的负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为了缓解这些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建立公平、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关注全面发展和个体需求,并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的作用,为个体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承担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塑造人格等使命。
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极大,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正向功能1.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教育可以使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比如,经过20年的教育,大学毕业生不仅从书本、文献中掌握了大量知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
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术、科技、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果没有教育,无论是现代医学、科技都无从谈起。
3.塑造优秀品质教育也是塑造人的内在品质的一个过程。
在教育中,会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学生顺应学校的规定,形成强烈的道德约束,让人们保持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负向功能1.压抑个人发展与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相反,教育也有可能成为压抑个人发展的工具。
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是固定的,有可能会强迫个人适应这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并不断消磨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盲目从众者教育可能会培养出一些盲目从众、毫无主见的人。
由于强制性的教育、规定性的行为,有些人会形成盲目的从众心态,缺乏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对自己的真实认识。
3.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教育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会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出现严重错误,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攀比心理等等。
总结教育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教育应该尽可能发挥其正向功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看待教育所承担的责任,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念。
教育的负向功能名词解释
教育的负向功能名词解释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在某些情况下所具有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包括提高社会不平等、减少人类福祉、增加社会压力、削弱个人自由、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负向功能:1. 社会不平等:教育是决定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拥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社会地位,而教育程度低的人则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
2. 压力:教育过程通常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
此外,教育过程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过度关注,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3. 削弱个人自由:教育可能会限制学生的自由和选择,使他们只能接受特定的教育或职业。
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才能缺乏了解,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4. 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负向功能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焦虑、沮丧、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
尽管教育负向功能的存在,但教育也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如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自信心、促进社会发展等。
因此,教育应该平衡负向功能和积极功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拓展: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教育负向功能,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教育负向功能,如教育对女性的歧视、教育对种族和宗教的歧视、教育对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负向功能也需要被关注和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学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教育的监管,确保教育公平和积极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育出版的负向功能及矫治-精品文档
教育出版的负向功能及矫治教育关乎人的成长、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出版亦然。
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者提出教育亦具有负向功能的观点,认为教育除了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或曰正向功能,同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或曰负向功能。
这种认识的理论基点是将教育看作社会文化体系这一大的系统的组成要素,认为系统内的任何要素,当其作用于系统,都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功能。
由此可以推论,作为社会文化体系重要组成要素的教育出版活动,同样具有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教育出版与教育密切相关,其产品是教育的载体,教育功能部分通过出版活动来体现。
教育出版,自然要围绕教育做文章,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为教育服务,教育的目体现的。
当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传承文化基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时,教育出版就体现出教育的正向价值。
如若教育显现出负向功能,教育出版也无法置身事外。
也就是说,教育出版的负向功能是教育负向功能的延伸。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负向功能并非教育本身所要达致的。
在通常的表述中,人们常以“教育”来指代特定阶段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事实上,是具体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教育本身导致了负向功能的出现。
对教育出版来说也是一样,是具体的教育出版活动而不是教育出版本身导致了其负向功能的出现。
所以,无论是对教育还是对教育出版,我们的考察对象都是特定阶段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而非广义的抽象意义上的教育或教育出版本身。
同时,教育出版是整个出版业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也是社会最关心的重要结构性板块,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对出版工作的整体评价。
所以,考察教育出版负向功能的成因、表现与对策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出版负向功能的衍生与特征教育出版不仅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同样关系到出版事业的生存与发展。
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都体现了施教者的教育目标, 与其预设的教育过程相吻合,有一些还被用来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出版对教育具有依附性,这意味着, 如果教育具有负向功能,教育出版也会衍生出负向功能,并反馈至教育本身,形成恶性循环。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原因初探
过度保护:教育过程中过度 保护学生,导致其缺乏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
忽视实践:教育过程中忽视 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缺乏挫折教育:教育过程中 缺乏挫折教育,导致学生缺
乏应对挫折的能力
引发教育不公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 教育机会不平等同地区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教育评价标准单一: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 期望过高,导 致学生压力过 大,产生厌学
情绪
教育评价体系 不完善,难以 客观公正地评 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 其原因初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负向功能的原因
01
教育的负向功能
阻碍个体发展
过度强调应试教 育,忽视学生综 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内容过于单 一,缺乏多元化 和个性化
教育方式过于死 板,缺乏创新和 实践
教育评价体系过 于单一,忽视学 生的个性和特长
弱化个体适应能力
降低教育质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育内容单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方式不当:填鸭式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 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02
教育负向功能的原 因
教育资源不均衡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城乡差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学校差异: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家庭背景差异: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获得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浅析教育的负向功能
浅析教育的负向功能【摘要】功能,是某一事物在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是事物的客观属性。
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在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其涵义是比较广泛的,教育活动引起的各种变化,带来的各种结果和影响都可以称为教育功能;不仅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包括对外部其它系统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又包括间接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即学校教育存在着负向功能。
这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教育教育功能负向功能功能,是某一事物在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是事物的客观属性。
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在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其涵义是比较广泛的,教育活动引起的各种变化,带来的各种结果和影响都可以称为教育功能;不仅包括教育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包括对外部其它系统的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又包括间接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即学校教育存在着负向功能。
这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教育的负向功能不仅存在,而且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负向作用客观存在。
如为使本校学生都能升入重点高中大学而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身体单薄,体质较差;同时,过分的竞争压力,使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缺乏自信等。
由于对控制人口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传统家庭亲子观念的双重作用,中国绝对数量的独生子女得了“四二一综合症”。
由于传统的“道德理想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儿童教育的价值观往往以社会为本,忽视儿童个性的培养;在理想教育中一味强调远大理想、国家需要,导致许多中小学生的理想不合国情、不合区域需要和个人条件,有些学生甚至走向反面:没有理想、没有志向。
南师大“中日儿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苏南地区中小学生“未来职业选择”趋向为:男生选择当经理厂长者占18.4%,当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律师、法官、工程师者占36.4%;女生选择律师、法官、大学教师、科学工作者占21.7%;相反,选择农民、出租车司机、工人、护士、服务员等职业的男女生总和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3%。
减低教育的负向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效
3.1以观看录像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本里的一些概念加强直观理解。
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语言和板书的形式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工步、走刀等概念,他们就会觉得特别茫然。
所以在教授这些概念之前我先准备了阶梯轴的加工录像让学生观看实际是如何加工零件的。
看完录像我再给同学们讲解这些概念他们就不难理解了,有时我还一边放录像一边讲解,最后我把录像回放一遍让同学们数数这个录像中总共有多少次安装、工步、走刀和工位。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授这些概念,使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几乎每个同学都能说出录像中总共有多少次安装、工步、走刀和工位。
3.2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学生实践经验少和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法。
当教学典型零件的加工时,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抽象,我并没有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完全在教室进行教学,这几章的前两节课我都把学生带到我校的实验实训中心,加工一个零件给同学们看看,先让大家对这些零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把一些理论知识穿插着讲。
比如上第二章轴类零件加工时,我先带学生到试验实训中心让他们观看一下实物(轴),再让工人师傅加工一个轴类零件给同学们看看,在整个过程中我把轴类零件的安装方法、定位基准面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等相关的理论穿插进去。
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形象和直观,易于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3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根据工艺问题表现为灵活性、可变性,答案不止一个的特点,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工艺知识后,安排一些工艺性大作业,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提出各自的方案,教师最后汇总,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益,开阔学生思路。
如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活动叉的工艺路线的拟订。
可以在课前先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已学的相关工艺知识或查相关的资料自己先动手制订方案,然后课堂上分组讨论,看看各自的优缺点在哪,如何改进才更合理。
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常常失之偏颇,出现了以图尔干和帕森斯为代表的唯正向功能说”.自觉不自觉地将教育“功能”等同于“目的、期望”;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人们对“准正向功能论”进行了反恩,形成了以默顿和伊里奇为代表的“唯负向功能论派:显然.“唯正向论”和“唯负向论”皆有其失之偏颇之姓,但两者分品看到了两种相反功能的客观存在。
既如此.我们就可以依据教育作用方向,将学校教育功能分成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判别正负向功能的标准是看教育的功能对其所在的社会存在或个体的发展是贡献性的还是损害性的。
若为前者.则是正向功能;若为后者,则是负向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向”与“负向”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
从教育功能作用对象的范畴来说,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大基本功能”。
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同样具有这两重功能。
“基础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奠定国民素质基础的教育,是实施国家文化的规范教育,是公民接受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需求,从面对知识性文盲向面对功能性文盲,从对个体进行启蒙教育到促使其发展的教育.人文思想、民主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重视。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新的需求和教育理想是否转化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功能中国基础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至底产生了哪些作用?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都比较透彻地分析了基础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关于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带来的负向功能几无涉及。
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浅显的分析。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负向作用客观存在。
“应试教育”使许多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燕子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身体单薄,体质较差;同时,过分的竞争压力,使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缺乏自信等。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传统家庭亲子观念的双重作用,中国大量的独生子女得了“四二一综台症”。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旨在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培养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本文将分别介绍它们的例子。
正向功能:1. 培养知识和技能。
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校可以教授数学、科学、语言和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例如,学校可以教授社交技能、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融入。
3. 塑造价值观。
教育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例如,学校可以教授道德和伦理,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追求正义和公平,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观念的公民。
负向功能:1. 灌输偏见和歧视。
教育可以灌输偏见和歧视,导致种族、性别、宗教和阶级歧视。
例如,某些学校可能会教授非常片面的历史,否认某些族群或阶级的贡献,导致学生产生偏见和歧视。
2. 压抑创造力和独立思考。
教育可以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变得习惯于遵循规则和标准答案。
例如,一些学校可能只强调记忆而不注重理解和创造,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3. 加重心理负担。
教育可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
例如,过度的考试和作业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疲惫和无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教育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其正向功能,避免负向功能的出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局限性,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性,最主要地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即教育积极地反作⽤于社会的发展和⼈的发展。
这种积极的反作⽤可能表现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地促进⼈的成长与发展。
也可能产⽣负效应,体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的作⽤,对⼈的成长发展起着消极阻碍的作⽤。
例如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可能残存⼀个时期,这种旧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不适应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甚⾄对社会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
我们要改⾰“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法”,就是因为它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民族素质的需要。
“灌输、注⼊式的教育,窒息⼈的智慧。
”⽇常所见某些教育⽅式实际上起着摧残青年、摧残⼈才的作⽤。
这些均属教育的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改进策略
摘要:教育负向功能是继对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探究,文章主要梳理了以往国内外对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理论的研究,从“标准化”的课堂教学、“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个体幸福感培养的缺失”三个角度为切入点,来探讨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针对这三个表现,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积极教育;改进策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
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
”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
负向功能。
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
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
“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
”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
如何能用积极心理学寻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二元统一,以降低教育负向功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我国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教育的正向功能和显性功能上,而忽略了教育的负向功能和隐形功能。
首先明确提出应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研究的是张人杰先生。
在张老先生之后吴康宁、王等等、李秀芬、董昭江等为数不多的人也在进行研究。
因此,由于教育现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如果无法正确认识教育功能,很容易在满足于教育表面上的成就感的同时忽略了潜藏的危机。
需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有其特点,如不可消除性、可降低性,“具有隐蔽性与延时性的特征,而人才培养的周期又长,如果教育者对学校的负向功能认识不深的话,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贻误许多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二、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自身不做改造,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经济功能,甚至会出现负功能”。
那么,在学校教育当中教育负向功能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容易产生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批判的“呆滞思
想”,轻视孩子的天赋、兴趣爱好、积极人格的完善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在“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下按统一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
注重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同时课堂纪律要求严格,教师讲课,学生应该保持身体坐直、鸦雀无声;教师提问,学生必须举手示意并在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回答问题等,导致孩子学生精神紧张,甚至会有抵触情绪。
(二)“传统化”的师生关系“传统化”的师生关系压抑了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批判精神。
中国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在学生心中教师的权威不容质疑。
教师常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
就地位而言,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其绝对权威的维护仍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个性的压抑。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不幸福。
因此,“传统化”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失去许多宝贵东西:失去主动学习习惯,失去对梦想的激情,失去天真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及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批判精神。
有学者认为,“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却难以做到。
(三)缺乏个体幸福感的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是学校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个体幸福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修养、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和对目标价值进行追求的内在精神链条”。
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个体幸福感。
但当今受限于传统教育模式,学校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
三、积极心理学与教育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新的概念,是以培养人的积极性和人格特质,激发人的积极力,从而提升人的幸福感的科学。
谢尔顿认为,积极心理学“不过是关于人的日常优势强项和美德的科学研究”。
艾伦•卡尔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和力量的科学。
虽然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是大体上都认同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日常强项优势、优秀品德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学。
在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下,积极心理学的目的与教育目的有很高的契合度。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可以适应社会,有良好道德感,可以驾驭生活的人。
“塞利格曼也说过,积极心理学运动提醒我们,心理学不应当只是关注疾病或健康,还应该关心人们的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玩乐等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积极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消减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实施策略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日常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品德观念的形成、自信心的建立以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消减教育的负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构建多元化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要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传统“标准化”课堂教学中由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