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题两篇
2021-2022年高三考前试题精选 语文:3文言文 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21年高三考前试题精选语文:3文言文含答案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
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
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②不入。
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
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
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
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③,禹目当复重瞳④。
充书文重。
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
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
被躁人之名。
以多为不善。
语约易言,文重难得。
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答曰:有是言也。
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
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
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
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
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
书虽文重,所论百种。
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
(选自《论衡·自纪篇》有删节)【注释】①文给甘酸:此处疑有脱误,大意是: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
②子长、子云:司马迁,字子长;扬雄,字子云。
③八采: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
参见《白虎通义·圣人》。
④重瞳:传说舜的每只眼中有两个瞳仁。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
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
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
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
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十一年,出驻汉中。
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
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B.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C.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D.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附参考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注】桃茢:桃杖与扫帚。
古代用以毕邪除秽,(选自《论佛骨表》韩愈(唐代),有删改)文本二: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将加愈极刑。
裴度、崔群为言:“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
”癸巳,贬愈为潮州刺史。
自战国之世,老、庄与儒者争衡,更相是非。
2021年高三考前50题语文2文言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中“□”为命题而设)高弘图,字子犹,山东胶州人,万历庚午进士,累官工部侍郎。
性伉直,东林、齐、楚、宣、浙之党诋排,而弘图一无所附丽。
尝为御史,与逆阉忤.,削籍,而名愈高。
其在工部,宦者张彝宪督部事,弘图耻□并坐,七疏乞休,帝怒。
复罢归。
踰年而怀宗思之,召至阕,咨以时事,补南京兵部侍郎,寻擢户部尚书。
甲申,福王立。
以弘图物望所属,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其江北被兵郡县两年之内蠲.其正税等八议,并优旨答之。
未几,马士英辅政,弘图、张慎言等持正,廷议起废,慎言举用吴甡。
士英党诚意伯刘孔昭率诸勋臣斥慎言于朝,声震殿陛。
弘图曰:“文武各有所司。
即文臣中,各部不得侵吏部之权,武臣何得越职□争之?”既而士英疏荐阮大铖,曰:“大铖名在丹书①,非其罪也,人诬之耳。
”大铖因前奏冤陷,而引弘图为证,以弘图素不附党,必不忌.己也。
弘图乃曰:“大铖顷者陈说,臣不知,无所参驳。
若其起用,关系非细。
昔崔、魏乱政,先帝首锄大憝,钦定逆案,以遏群邪,大铖与焉。
以先帝明察,岂容擅改?即如士英奏,乞下群臣集议,以彰公论,则用大铖亦自光明。
”士英愤然曰:“臣荐大铖,非受贿也。
何不光明之有?”而卒起大铖为兵部侍郎。
左懋第之北使也,弘图奏:国书如古称可汗故事,使礼尊会典,不可屈膝以致辱命。
当是时,国朝②方议遣师南下,而懋第至,守其议倔强不屈,国书无由达,使事不终,南征遂决。
议者谓弘图不达时势,执承平故事,以虚文酿祸,然其时廷臣皆莫之计也。
其后遣中官督畿辅、浙、闽饷,复设东厂,弘图皆力争之。
士英怒,矫旨切责,因力求去。
八月,加太子少师,又加太子太保。
十月,卒致仕。
弘图在阁,士英尚威之,不敢肆.志。
及去,遂无□忌。
时山东已失,弘图流寓吴门,已复渡江入浙东。
弘光亡,泣涕绝食,卒于会稽之竹园。
逸史曰:金陵立国,弘图与小人同朝,不激不随,持正守直,有足观者。
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弘图虽非济变材,使其幸而当平世,固一贤宰相也。
文言文强化练习(双文本)(学生版)
(双文本)(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一)(2023·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A.盍,文中指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意思相同。
B.相,文中指担任国相,与《孔雀东南飞》中“及时相遣归”的“相”意思不相同。
C.其,文中指大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意思相同。
D.与,文中指亲附,与《春秋左氏传》中“恶州吁而厚与焉”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诬陷申生,晋献公因此想要杀了申生。
申生担心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解释。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献公的儿子年少,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谋划。
C.申鸣的父亲阻止申鸣为楚王战死沙场,认为不应该丢开父亲,自己去牺牲。
D.白公胜被申鸣领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
石乞主动建议他通过劫持申鸣父亲寻求突围之策。
齿。
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
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
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
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C.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因为优”与“尝以十倍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六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六篇(附答案解析与译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
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
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
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
岁余,转右候卫将军。
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
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
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
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
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日:“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
”帝大怒,以才属吏。
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
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
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
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
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化及谓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
”才默然不对。
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
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
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
才执杯日:“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列传三十·赵才传》)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B.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C.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D.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
备战高考语文文言文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
熹门人叶味道谓之曰:“度正,吾党中第一人。
”遂往见,首诲以求放心为本。
由是往来味道、正之间,研索益精。
入大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
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约束官吏扰民五事。
取《孝经庶人章》为四言咏赞其义,使朝夕歌之,至有为之感涕者。
旌孝行,作《训孝文》以励其俗。
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
建黄岩县社仓六十有六。
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
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
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
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
百姓之心即天心也。
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
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
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后以直敷文阁知嘉兴府,至郡,首以护根本、正风俗为先务。
拜宗正少卿,御笔兼侍讲。
以《礼记》进讲,开陈敬恕之义。
封还滥恩词头,帝从之。
进权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圣学四箴》。
有疾,谢医却药,曰:“使我清心以顺天命,毋重恼我怀。
”拱手三揖乃卒。
诏特赠四官至中奉大夫,谥文安。
景纬天性孝友,雅志冲淡,亲没无意仕进,故其立朝之日不久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B.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C.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D.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江西省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①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
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
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
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
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
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
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
翟璜不悦。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
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
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
少贫且贱,守道不仕。
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
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
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
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
”又请为相,不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
②地:指地位、权势。
③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模拟训练(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
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
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讥: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关市讥而不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常以身翼蔽沛公D.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材料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1.下列句子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而致千里B.益慕圣贤之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不敢出一言以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俟其欣悦其皆出于此乎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而闻者彰而耻学于师D.善假于物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B.古之学者必有师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4.下列句子与“弗之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非能水也②吾从而师之③圣益圣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⑥小学而大遗①②/③⑥/④⑤B.①⑤/②④/③⑥C.①⑥/③④/②/⑤ D.①/②⑤/④/③⑥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为:因此我即使愚钝,最终还是有不少收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
”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臣故曰拔。
”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
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
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
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材料二:秦伐宜阳。
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
”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
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
舍之,王勿据也。
韩侈之知,于此困矣。
”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B.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C.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D.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旦,即姬旦,亦称叔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留有“周公吐哺”的佳话。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与答案5篇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与答案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梁彦光,字修芝。
父显,周荆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周受禅,迁舍人上士。
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
母忧..去职,毁瘠过礼。
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
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患政。
后数岁,后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
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
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
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
彦光训喻而遣之。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徳化人,皆此类也。
后数岁,卒官。
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
高三语文文言文高考模拟试题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4分)
14.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3分)
10. C 11. A 12. B
13. (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多”“摧刚为柔”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顾”“距”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14.(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
(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
(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
(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
(评分参考:答出第一点得1分;后边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满分共3分。
)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
备战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第二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再结合公西华和孔子的对话,可知孔子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可以概括为“因材施教”。
高考语文一轮演练 文言文阅读(二)
演练12 文言文阅读(二)(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
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
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
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
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宁王宸濠[注]索诗文,峻却之。
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
”卒奏寝.其事。
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
”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
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
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
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
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 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
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被诛。
[积累感悟园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躬课.农桑课:督促B.卒奏寝.其事寝:搁置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要:邀请D.命有司以礼存.问存:看望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3分)( )①峻却之②独无宝迹③虑生他变④绝不与通⑤欲使宝劾之⑥勒致仕去A.①③⑥ B.③⑤⑥C.②④⑤ D.①②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高考语文专题模拟演练 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1、(2011·开封市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荀或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或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或独将宗族至冀州。
而袁绍已夺馥位,待或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或去绍从太祖。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
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
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
钟繇以问或,或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这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太祖将伐刘表,问或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太祖遂行。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时年五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或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亢父令除:授予官职。
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冲:冲击。
C.其辞悖.慢悖:悖逆。
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示:给……看。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或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3分)()①举孝廉,拜守宫令②公能断大事,应变元方③待或以上宾之礼④可显出宛、叶而闻行轻进,已掩其不意⑤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⑥以彰殊勋,密以咨或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
高考文言文模拟试题
高考文言文模拟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少有志操,既长,辞亲游学,止于南都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辞亲游学辞:告别B. 食不给给:供给C. 以赡族人赡:赡养D. 皆为叹息为:因为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范仲淹字希文/以赡族人B. 昼夜苦学/妻子衣食C. 至以糜粥继之/士多出其门下D. 内刚外和/好施予3.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仲淹“内刚外和”性格的一组是:①少有志操②昼夜苦学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④非宾客不重肉⑤泛爱乐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④⑤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仲淹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成年后离家游学,最终考中进士。
B. 范仲淹在母亲去世后,开始恢复自己的姓氏,并更改了名字。
C. 范仲淹性格刚毅,外表温和,对母亲非常孝顺,即使后来地位显赫,也不奢侈。
D. 范仲淹乐善好施,他设立义庄来帮助族人,并且对士人和普通人都慷慨解囊。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2)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3)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二、文言文翻译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大志,常自勉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其为政,务农桑,薄赋敛,省徭役,与民休息。
每有水旱,辄先发粟,以贷民。
或劝之曰:“岁凶民贫,恐不能偿。
”仲淹曰:“吾岂望其偿乎?但欲救其死尔。
高考语文一轮演练 文言文阅读(一)
演练11 文言文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予少以进士游京师。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②,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注] ①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
②崛峍(lù):高峻陡峭。
[积累感悟园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一:统一B.往往伏.而不出伏:埋伏C.庶几狎.而得之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D.无所合,困.而归困:困顿2.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 (3分)(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⑤独其诗可行于世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A.①④⑥ B.③④⑤C.①②⑤ D.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考前演练题(一)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也。
梁武帝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
帝罢州还都,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
帝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它涂。
”固不许。
于是乃还寿阳。
刺史萧遥昌苦要引,绍叔终不受命。
遥昌将囚之,乡人救解得免。
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甯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①既害朝宰,颇疑于帝。
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②,东昏遣至雍州,托候绍叔,潜使为刺客。
绍叔知之,密白帝。
及植至,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宾主大笑。
令植登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戎马,莫不富实。
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众一战。
”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初起兵,绍叔为冠军将军,从东下。
江州平,留绍叔监州事,曰:“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内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绍叔流涕拜辞,于是督江、湘粮运无阙乏。
绍叔少孤贫,事母及祖母以孝闻,奉兄恭谨。
乃居显要,粮赐所得及四方遗饷,悉归之兄室。
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每为帝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
”不善,则曰:“臣智虑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殆以此误朝廷也。
臣之罪深矣。
”帝甚亲信之。
母忧去职。
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
征为左卫将军,至家疾笃。
卒于府舍。
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不容舆驾,乃止。
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
”其见赏惜如此。
(选自《梁书》P201)[注释] ①东昏侯:南朝齐最后一任的皇帝,后为梁武帝所杀。
②直后:待卫人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谢.遣宾客辞退 B.刺史萧遥昌苦要.引要挟C.托候.绍叔等候 D.悉归.之兄室归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颇疑于.帝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 B.以为其.事当如是帝将临其.殡C.荥阳开封人也.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D.绍叔请以.此众一战事母及祖母以.孝闻3.下列选项中,全部表明郑绍叔“立志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绍叔独固请愿留②初起兵,绍叔为冠军将军③所闻纤豪无隐④绍叔请以此众一战⑤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⑥其见赏惜如此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绍叔对梁武帝十分忠心,他拒不接受刺史萧遥昌的任命,被萧遥昌关在牢里,幸好得到同乡搭救才幸免于难。
B.郑绍叔预先知晓亲叔兄郑植行剌梁武帝的阴谋,便让他亲眼看到雍州的强大实力,使他打消了行剌的念头。
C.郑绍叔对母亲、祖母非常孝顺,对兄长则恭谨有礼。
梁武帝怕他为母亲去世悲伤过度,常常派人劝他节哀。
D.梁武帝失势时曾谢绝郑绍叔的追随,后来则对郑绍叔委以重任。
郑绍叔死时,梁武帝亲自到他家中吊唁。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内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它涂。
②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二)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
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
”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
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
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三年,除工部侍郎。
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
”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给事中。
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①,深甫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
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
每禁庭燕私②,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
”召坐赐茶。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
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嘉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
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
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
乞骸骨,授醴泉观使。
明年,拜少傅,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遂薨。
(选自《宋史》第14册P89)[注释] ①内祠:又名宫观使,京内闲职。
②燕私:古代祭祀后同族亲属的私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儿当大.吾门宏伟 B.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平息C.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警诫 D.金使入见不如.式如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加足于.上有星陨于.居第 B.以.警困怠陈源久以.罪斥C.乃.敢狂妄如此乃.引使者进书 D.卿能为.朕守法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3.下列选项中,全部表现谢深甫“守法度”的一项是()( )①一时士望皆在选中②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③恐谢给事有不可耳④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⑤当相与奏知行遣⑥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深甫少年时就立志向学,他的父亲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能,临死时要妻子好好教育他。
B.谢深甫颇具慧眼,他认为文章的气格风骨就如同山岳一样,凭此可识别文章的优劣。
C.谢深甫坚决反对朝廷授予陈源久内祠之职,张子仁被任命节度使时,谢深甫又上了十一次奏疏表示反对。
D.宁宗视谢深甫为能守法度的重臣,谢深甫曾经多次上疏请求离职,都得不到宁宗的批准。
5.断句与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②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参考答案(一)1.A(B、邀请;C、探望;D、馈赠)2.D(A、对/在;B、这/他的;C、表判断/表陈述;)3.C(②是说郑绍叔受皇帝重用;⑥是说郑绍叔被皇帝赏识)4.C(A、并未被关在牢里;B、让郑植看城防的是梁武帝,其目的是让郑转告东昏候;D、因为巷子窄小,皇帝的车驾无法到其家中)5.断句与翻译。
(1)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昔之河内/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2)①你的才华自然会受到重用,但是我现在不能提携你,你应当另谋其他的出路。
[“幸自”译为“原本,本来”也可,“相益”也可译为“对你有所补益(帮助)”;“涂”通“途”。
]②朝廷派阁下来打我的主意,今日便宴,正是你取我性命的好机会啊。
[“见”译为“我”,“良会”译为“好机会”。
]参考译文:郑绍叔字仲明,是荥阳开封人。
梁武帝到司州后,任命他为中兵参军,领长流,由此他更加依附于高祖。
高祖被免去司州之职,准备回到京城,便辞退遣散宾客僚属,只有绍叔坚持要求留下。
高祖对他说:“你的才干自然会受到重用,但是我现在不能对你提携,你应当另谋出路”。
绍叔说:“臣已委身于君,决无二心。
”高祖还是坚持不留下他,之后他只好回到寿阳。
剌史萧遥昌极力邀请想任用他,但他坚持推辞不受。
萧遥昌大怒,要将他囚禁起来,后被人解救而得免。
到高祖为雍州剌史时,绍叔从偏僻的小路西归雍州,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之职。
东昏侯杀害了好几位朝廷大臣后,又对高祖颇为猜疑。
郑绍叔的哥哥郑植是东昏侯的侍卫人员,东昏侯派他去雍州,假托去看望绍叔,实际上是暗中让他去当刺客。
绍叔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把这一情况密报高祖。
郑植到雍州后,高祖在绍叔的住处设宴招待他,戏谑他说:“朝廷派你打我的主意,今日便宴,正是你取我性命的好机会啊。
”宾主双方大笑。
高祖让郑植登上城墙,仔细看府署,但见士卒、器械、舟船、战马,都很富实。
郑植回来后对绍叔说:“雍州实力强大,确实不容易对付。
”绍叔说:“哥哥你回去后,请将这里的情况详细禀告天子。
哥哥如果来攻取雍州,我这当弟弟的就率领这些兵士与你决一死战。
”绍叔一直把哥哥送到南岘,最后抱头痛哭而别。
高祖率师起义后,任命绍叔为冠军将军。
改骁骑将军。
随从高祖东下江州。
江州被攻克后,留下绍叔监管江州事务。
高祖说:“昔日萧何镇守关中,汉祖得以成就山东之伟业;寇恂镇守河内,光武得以建立河北之基业。
今天的九江,就是昔日的河内。
我特意留下你,当作辅弼我的骨干力量。
前方打不赢仗,我要承担其罪责;粮运无法保证,你就要担负起责任。
”绍叔流着眼泪与高祖拜别,从此,督江、湘粮运没有缺乏的时候。
绍叔从小失去父亲,以事奉母亲、祖母十分孝顺而闻名,对待兄长恭敬而又谨慎。
在朝廷担任显要官职后,所得的俸碌、赏赐以及四方进贡、馈赠的礼物,全部送到哥哥家里。
他对事奉皇上忠心耿耿,凡在外面听到什么,都对皇上没有丝毫隐瞒。
每次向高祖汇报事情时,成效显著的,就说“下臣才学疏浅,这些成绩都是圣上英明决策的结果”,如果出现失误,就说“下臣见识短浅,本以为这件事应当如此,几乎因此误了朝廷的大事,臣之罪过实在不轻”。
高祖越发亲近信任他。
因母亲去世而辞官。
绍叔天性孝顺,高祖常常派人前去劝他节哀。
被授以左卫将军一职,他到家时疾病加重了。
最后死于官邸。
高祖准备亲临吊唁,但因为绍叔住宅所处的街巷狭小简陋,容不下皇帝的车驾,高祖只好作罢。
郑绍叔去世后,高祖曾伤心地对朝臣说:“郑绍叔立志忠烈,如果是好事,就把功劳归绍于君主,如果有过错,就把责任归于自身。
当今世上大概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了”。
他是这样受高祖赞赏并让高祖惋惜。
(二)1. C(A、光大,动词;B、废止;D、遵照)2. A、在,介词(B、来/因为;C、竟然/才;D、为了,介词/是,动词)3. D(①指谢深甫有慧眼;④这是余嘉的行为。
)4. B(联系前后文,“得之”指凭此识别人才。
泰山一样的气骨也只能看出文章的优,而看不出“劣”。
)5、断句与翻译。
(1)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