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政策(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整理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整理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那些特征?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答: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1、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答: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2、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答: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

在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不仅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的统一甚至生存也难以保证。

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什么?答: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

中考《民族政策常识》主要内容(注:每课的课题共同构成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2、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3、什么叫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谷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4、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5、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

6、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民族平等政策的地位:它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7、民族平等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8、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也至少有1名代表,这说明“各民族一律平等”9、国家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如对汶川、舟曲的对口支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10、保障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也是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11、民族平等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4.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阅读民族交往的2个案例,说一说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案例1:米玛是来自西藏的同学,她刚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有的同学觉得她的名字很奇特,在背后议论纷纷。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案例1:米玛是来自西藏的同学,她刚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有的同学觉得她的名小明随父母暑期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蒙古包里,女主人用奶茶、手抓肉招待他们,虽然小明不爱喝奶茶,更不爱吃手抓肉,但是他看到主人热情好客,他主动饮用奶茶及手抓肉。
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4.少数民族的节日
感受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理解要尊重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
小结:各民族在语言、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有其独特性,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
民族故事交流园
1.聆听,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故事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论,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案例分析: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案例2:案例2:小明随父母暑期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蒙古包里,女主人用奶茶、手抓肉招待他们,虽然小明不爱喝奶茶,更不爱吃手抓肉,但是他看到主人热情好客,他主动饮用奶茶及手抓肉。
【学习任务二】
观看视频《天路》,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
问题2,既然修建难度这么大,为什么还要修呢?
小结:各民族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完整PPT课件(2024)

民族团结完整PPT课件(2024)

19
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01
02
03
04
语言多样性
中国拥有众多民族语言,各民 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
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服饰多样性
各民族传统服饰丰富多彩,反 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
审美观念。
饮食多样性
各民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形 成了多样化的饮食习俗和美食

艺术多样性
各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美 术等艺术形式各异,展现了多
03
多元文化政策与民族尊重
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
民族团结。
25
社会治理与民族团结
基层治理与民族参与
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各民族参与社会治理,提高民族自治能力和水 平。
社会组织与民族协作
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各民族协作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民族团结 进步。
公共安全与民族稳定
当代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更加频繁和深入。
当代中国的文化整合与民族团结
中华文化认同
强化中华文化认同,促进各民 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2024/1/28
多元一体格局
推动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多样 性。
文化交流与互鉴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 互鉴,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民族团结完整PPT课件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民族团结概述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 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 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 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 • 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这种平等权利包括:政治及 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享有与其 他民族相同的权利、经济开展 得到扶持和帮助、文化生活的 各个方面得到尊重和保障等方 面。
〔2〕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 法律依据
• 法律依据有:?宪法?、?选举法?、?关于保障 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 〔1952年〕、?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 工作的报告?〔1979年〕、?关于做好民族工作 的几个重要问题?、?关于鼓励杂居、散居禁猪 的少数民族开展养牛和做好收购供给工作的通 知?、?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城市工作条例? 〔1993年〕等

• 中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少数民族 总人口的30%以上,分布在全国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7%的县、市。杂散 居少数民族的开展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
开展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是构成中国国 情的一个根本要素。
2、为什么要重视杂散 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 利?
这是因为,杂散居少数民族
人民:
• 〔1〕长期以来在开展经济、丰富和创造祖国的文化艺术 等方面作出过重要奉献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 一、民族平等团结的原那么和政策 • 二、民族平等团结与法制建设 • 三、民族平等团结与经济社会开展 • 四、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具体实践
一、民族平等团结的原那么和政

•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涵义
• 1、概念
•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 联系的关系中,处在同等的地位,具有同 等的权利,即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的地位、待遇和权力、利益的平等。
制,特别是民族法制建设, 是民族平等得以实现和加 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健 康开展的根本保障。
〔二〕民族平等团结的立法
•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民族问题应注意各民族 的利益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准备好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如:汉族和藏族共同保护布达拉宫,回族和汉族共同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共融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内容1. 民族文化的共融与差异: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强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3. 民族政策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保护等。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民族文化的共融性。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图片和视频。

民族文化展示物品:如服饰、乐器、手工艺品等。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各民族风土人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共融之处,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体验活动,如试穿民族服饰、学习民族舞蹈等。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副民族团结与文化共融核心内容:各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政策的了解、互动交流作业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学习和了解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如食物、音乐、舞蹈等。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名族一家亲第2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名族一家亲第2课时-课件
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 和感受。
活动三:谈行动 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 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或为维护民族团结能 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四:说节日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 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 行介绍。
• 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 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07 第二课时
活动一:展风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 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可以用图片、视频、 歌舞等多种方式)
各民族的服饰











活动二:听故事 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 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 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意?
• 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 意什么?
傣族人民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 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 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 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 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 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 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 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西部大开发系列工程
青藏铁路开工典礼 西气东输
2006年7月1日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 西电东送
相关链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本课围绕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展开,通过介绍各民族相互依存、文化交流以及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感悟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

2. 学习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

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1. 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交往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交往和统一的历史。

请你们先回想一下,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有哪些?学生A: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少数民族。

学生B:少数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Step 2: 导入新课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许多交往和互动。

打开课本第X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们观察图示后举手回答。

Step 3: 学习民族交往的历史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助。

请大家翻到第X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民族的交往历史。

学生们翻到相应页码,阅读课文。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

《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细教案(完备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及各个民族的风俗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及各个民族的风俗惯。

2. 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案、教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研究用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秀品质。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了解该民族的风俗惯、传统文化等。

2. 各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情况。

三、情景剧表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情景剧。

2. 各组进行表演,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四、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2.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三、教学过程
特色产业,发挥口岸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11.过渡:大家对各民族互帮互助有哪些认识呢?
活动五:班会大讨论(10分钟)
1.导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2.活动规则:
(1)任选一组参与策划;
(2)说说你的策划案。

3.展示课件进行分组:
4.预设:学生展示自己的策划案。

5.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我们中华民族真是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我们一起在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着。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我是小歌手
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唱给家人听。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难点: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课余生活图片、真实案例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新课导入:PPT出示材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PPT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课堂活动】活动一:展风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

(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各种形式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使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民族文化。

活动二:听故事PPT展示“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图片,教师简要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讲解吸引学生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同学深刻了解中华文化凝聚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

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第二课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篇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掌握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时事政治事件,认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从而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话题导入:暑假小明和爸妈一起去了我国西部旅游,回来后,他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起了一路上的见闻。

突然,他提出来一个问题:我到的很多地方,为什么有的叫做自治区、自治州啊?它们和是省市有啥区别?你能帮小明解释清楚吗?二、推进新课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活动一:民族知识知多少:我国的多少少数民族?他们的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多媒体展示:满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多媒体呈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团结: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活动二:说一说多媒体呈现:(1)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8%的55个少数民族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

从实际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15名,占总额的13.91%。

(2)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民族平等)(3)为了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2000-2004年,国家实施了在西部地区投资总规模达8500亿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干线建设等一批关系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 (1)中华民族: 了解基础知识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2) 少数民族: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4) 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5) 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 抗日战争时期: (4) 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为4、阅读与思量:(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问题驱动、指导阅读法理解主要内容(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第一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六2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7课,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观念,但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不同民族的同学,但对其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其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

3.安排活动场地: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文化。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民族政策框架

民族政策框架
P108§2 108§
(客观条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分布特点) 客观条件: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分布特点 P108 最后三段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Ⅱ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Ⅱ
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民族政策常识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Ⅰ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Ⅰ 第 1 课 民族平等政策 105-106) (能力自测 P105-106) 民族平等政策含义内容Ⅱ 民族平等政策含义内容Ⅱ
P105§3 1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105
(各民族充分行使平等权利同时也要承担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义务)
P106§1 106§ P106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内容Ⅱ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内容Ⅱ 内容 民族团结意义Ⅱ 民族团结意义Ⅱ
P107
(必要条件、至关重要、最高利益、根本原则、 必要条件、至关重要、最高利益、根本原则、 历史现实证明、主题、必由之路) 历史现实证明、主题、必由之路)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Ⅱ 108§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ⅡP108§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Ⅱ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 3 课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Ⅱ 107-108) (能力自测 P107-108)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Ⅱ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Ⅱ 的优越性
民族平等特征Ⅰ 民族平等特征Ⅰ 民族平等意义Ⅱ 民族平等意义Ⅱ 意义
P106§3 106§ P106
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 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 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族团结的含义Ⅰ 民族团结的含义Ⅰ 第 2 课 民族团结政策 106-107) (能力自测 P106-1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政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什么是民族平等?
2、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新课:
学生活动一:阅读P13的民族花园,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吐尔逊夫妇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2005年5月7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视频。

学生活动二:认一认,引导学生回答:你知道宝鼎的名称吗?它有什么含义?(学生回答)
教师:由此可见,民族团结是多么的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祖国的发展进程。

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要忘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5.12”汶川地震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5.12”地震的发生地——汶川主要居住的是哪几个民族吗?
2、举例说明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手拉手,肩并肩”,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的?在抗震救灾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3、“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你是如何理解“三个离不开”的?(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危难时刻,更能体现出各民族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总之,中华儿女向世人揭示了一条颠不破的真理:团结乃是力量之源泉!学生活动三:阅读教材P18的“知识链接”,了解北川的羌族自治县。

学生活动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去维护民族团结。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总结:维护民族团结,更多地是需要大家落实到行动中,在生活的点滴中都能渗入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在学习关于民族团结政策的相关内容,并加以巩固练习。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会更进一步,在生活中努力去维护我们的民族团结。

作业设置:P19实践园地,准备一份“团结就是力量”的演讲稿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民族团结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