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设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大版)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大版)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涵义、内容,以及会计等式的涵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重点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
难点
会计对象的理解、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
讲授内容:
课堂提问(5分钟):会计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会计的职能有哪些?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企业的现有义务,这种义务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我国会计准则按照负债的流动性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的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
二、会计方法的构成:信息处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预测决策方法、监督方法等。
三、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记录、计算和反映而采用的方法,包括: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注意此处应将每种方法予以展开。
本节应重点把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
难点
会计原则应用的理解特别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讲授内容:
课堂提问(5分钟):怎样理解会计对象的有关内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何?
第三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掌握基本等式和扩展等式,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等式所表达的产权关系。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情况的分析,包括四种情况: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利润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和经济业务。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会计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

3. 会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课件。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会计案例用于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会计职能:介绍会计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内容。

3. 讲解会计目标:阐述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目标。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练习:批改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会计发展史:介绍会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演变。

2. 会计准则:讲解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会计规范。

八、教学难点1. 会计职能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会计的核算、监督和咨询职能之间的关系。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概念4.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 会计科目和账户4.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2.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要素、科目、分录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会计知识点和案例分析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目标1. 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会计凭证和账簿3.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4.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七、教学内容1. 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2.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3.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4.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规定。

2. 教学难点:复式记账原理的理解,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填制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技巧。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知识点。

2. 示范法:演示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填制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十、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会计知识点和案例分析3. 会计凭证和账簿:准备实际凭证和账簿,让学生动手操作4.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财务报表:准备实际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讨论六、教学目标1. 学会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2. 掌握存货的核算方法3. 理解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4. 学习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七、教学内容1. 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2. 存货的核算方法3.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4. 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投资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一、个人简介经济管理学院二、课程要求会计学科体系简介“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

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1.宏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1.管理会计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一)基本职能:1. 核算2. 监督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三、会计对象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五、会计基本假设1. 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3. 会计分期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记账本位币六、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八、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第二章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对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3)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

(2)具备初步的会计分析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的理解和运用。

(2)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3)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制和登记。

2、教学难点(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和记账规则。

(2)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系统的了解。

2、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些会计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内容全面、案例丰富的基础会计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实训资料准备会计模拟实训所需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4、在线学习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和会计软件,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济业务案例,如购物发票、工资条等,引出会计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版《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最新版x

2024年版《基础会计》完整教案最新版x
核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 配方法。
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
核算在产品的数量、成本以及产成品的入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等生产过程中的损失。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01
核算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计量方法以及销售退回、销售折让
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03
辅助资源
除了教材外,还提供课件、案例、习题等辅助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023
PART 02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REPORTING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
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 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 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与特点
01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02
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不仅 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全部经济业务都登记入账以后, 可以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03
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 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基础会计》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 理、方法和应用,涉及会计要素、会 计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 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 本的会计理论、方法和技能,为进一 步学习专业会计课程打下基础。
会计法规的历史与发展
简要回顾会计法规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国际国内 会计法规的最新动态。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的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 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3. 会计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科书。

2. 教学辅助材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物或模拟材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屏幕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3.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讲解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

4. 讲解会计基本方法: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经济业务,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会计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基础会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掌握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和核算原则。

4.可以正确运用会计方法和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5.能够根据会计凭证和账户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决策。

二、教学内容:1.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3.会计的分录方法和核算原则。

4.会计的凭证处理和账务处理。

5.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教学过程:1.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30分钟)a.介绍会计的发展历程和作用。

b.解释会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c.讨论会计的目的和职责。

2.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0分钟)a.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b.讲解会计等式和资产负债表。

c.解释会计的核算原则和稽核原则。

3.会计的分录方法和核算原则(40分钟)a.讲解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b.介绍会计的核算原则和手账核算。

c.演示会计的日记账和分类账的编制方法。

4.会计的凭证处理和账务处理(40分钟)a.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b.解释会计凭证的填制规则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c.示范会计的账簿管理和账务处理。

5.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40分钟)a.介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b.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解读。

c.详细解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案例进行会计分录的练习。

2.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

3.考试评分:进行闭卷考试,评分并给出合理的反馈。

五、教学资源:1.教材:《基础会计教程》。

2.案例: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财务数据制作一份练习题。

3.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并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方法和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并能够根据会计凭证和账户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决策。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而有序,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案例的操作,使学生对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
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
会计软件的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会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5.4 教学评估
课堂讨论:学生回答会计软件相关问题
实践报告:学生完成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进行成本核算
理解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2 教学内容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和成本核算的方法
成本计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本计算和核算实例
3.1 教学目标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2 教学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内容
利润表的编制和内容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内容
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方法
3.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案例分析法: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实例
重点和难点解析
第六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账户体系的构成和作用: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概念及其在会计记录中的运用。
会计科目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掌握会计科目按性质分类的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命名的一般原则。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熟悉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其在会计记录中的应用。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基本假设。

3. 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2. 会计目标3. 会计基本原则4. 会计基本假设5. 会计要素6. 会计等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会计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账户与会计科目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2. 掌握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二、教学内容1. 账户的概念和分类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和动画等,以便直观展示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账户和会计科目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账户的概念、分类和会计科目的设置。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账户和会计科目的概念及设置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章:会计分录与会计账簿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第一章:会计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分类。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5. 会计科目和账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务中的会计等式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

3. 讲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4.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分类。

5. 总结本章内容。

五、板书设计2. 会计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4.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分类第二章: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

2. 了解会计计量单位及其转换。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2. 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3. 会计计量单位及其转换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务中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2. 讲解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3. 讲解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

4. 讲解会计计量单位及其转换。

5. 总结本章内容。

五、板书设计2. 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3. 会计计量单位及其转换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2. 理解账户的定义和分类。

3. 掌握账户的结构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2. 账户的定义和分类3. 账户的结构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务中的账户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入会计科目与账户。

2. 讲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

3. 讲解账户的定义和分类。

4. 讲解账户的结构和特点。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

3. 介绍会计的基本要素。

4. 推导和解释会计等式。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3. 会计的基本要素4. 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章节二:会计科目与账户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

教学内容: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

2. 介绍会计科目的作用。

3. 讲解账户的设置。

4. 讲解账户的管理。

板书设计:1. 会计科目的分类2. 会计科目的作用3. 账户的设置4. 账户的管理章节三:会计记账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教学内容: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

2. 讲解会计凭证的编制。

3. 讲解会计凭证的审核。

板书设计:1. 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借贷记账法2. 会计凭证的编制3. 会计凭证的审核章节四: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2. 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教学内容: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账簿的设置。

2. 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

3. 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

4. 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板书设计:1. 会计账簿的设置2. 会计账簿的登记3. 财务报表的编制4. 财务报表的分析章节五: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会计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循环的基本操作技巧与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程序,从而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与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学时。

二、课程能力培养(一)培养与形成对会计实践、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会计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对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对会计学科发展的洞察能力。

(二)培养与形成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与形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基础:是指对企业的基本内控、和会计核算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一)使用教材刘永泽主编的《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二)参考资料1、《基础会计学》,雷光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出纳岗位实务》林云刚朱建军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出版3、《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二版,张国健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出版4、《基础会计》周正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会计学》,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基础会计实训指导》,银样军,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7、、《基础会计》,熊细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四、考核方法: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30%.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基础会计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基础会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会计中常用的基础术语和定义。

3. 学会编制和解读财务报表。

4.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

教学难点:1. 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会计基本概念和原则的介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解读示例等。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引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并通过示例解释每个概念的含义。

步骤三:术语解释(10分钟)教师讲解会计中常用的基础术语和定义,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

步骤四:财务报表编制(15分钟)教师以资产负债表为例,讲解其编制过程和要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的编制练习。

步骤五:财务报表解读(15分钟)教师以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例,讲解其解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解读实际案例。

步骤六:综合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编制和解读财务报表,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

步骤七: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拓展资料和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会计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财务报表编制和解读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评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估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会计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财务部门或参与学校的会计实践项目。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

基础会计教案(含板书)章节一:会计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

3. 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教学内容: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步骤:1. 引入会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

2. 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会计科目和账户。

3.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步骤:1. 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如凭证、账簿和报表。

2. 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 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通过实例演示其应用。

板书设计: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科目和账户3.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章节三: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教学目标:1.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2. 理解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掌握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

教学内容: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步骤:1. 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2. 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其重要性。

3. 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1. 会计分录的编制2. 试算平衡的概念和意义3. 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方法章节四:资产的核算教学目标:1. 掌握资产的分类和特点。

2. 学会使用账户对资产进行核算。

3. 理解资产的计量和披露。

教学内容:1. 资产的分类和特点2. 账户的设置和使用3. 资产的计量和披露教学步骤:1. 介绍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讲解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区分借方和贷方。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标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账户体系。

3. 培养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账户体系与会计分录5.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目标,会计核算方法,账户体系,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 教学难点: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方法。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采用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起源和发展,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3. 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

4. 讲解账户体系,使学生了解各种账户的性质和用途。

5. 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

六、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讨论:分组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3. 案例分析:分组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企业,分析其财务报表,提高财务分析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的掌握情况。

3.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评价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会计》2. 案例资料: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财务报表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与职能2. 第3-4课时:讲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3. 第5-6课时:教授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4. 第7-8课时:讲解账户体系5. 第9-10课时: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6.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进行课堂问答和教学评价。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会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3.能够正确使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记录。

4.培养学生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会计基本概念2.会计原则3.会计核算方法4.会计记录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个人或家庭的日常记账经历,并讨论记账的目的和重要性。

2.提出会计基本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

3.通过实例解释并讨论会计基本概念的含义和相关知识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会计基本概念,并报告给全班。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

2.引入会计原则的概念:货币计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等。

3.提出常见的会计原则,并解释其含义。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1-2个会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汇报。

第三课时:1.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强调会计原则的重要性和遵守的意义。

2.引入会计核算方法:单、复式记账方法。

3.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单、复式记账方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设计个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单、复式记账,并核对答案。

第四课时:1.复习第三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个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记录的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

3.介绍常见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拟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使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进行记录。

第五课时:1.复习第四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报表的概念和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解释各类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并讲解编制方法和要点。

4.设计个人或小组练习:要求学生或小组制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进行核对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教材、实例、电子资料、会计凭证和账簿模板等。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一)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
(二)可靠性: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统一性、一贯性
四、会计的分类
(一)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按会计所服务的领域分类: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
第二节会计与企业
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如工厂、商店、农场、矿山和运输公司等。
作业内容
请同学们组织筹建一公司,设想一些经济业务,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课后记
第三节财务报告及其要素
二、财务报告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比较的差额。
1、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缴=存-该
││││
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30%。
授课班级
双学位1、2班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日期
2011年4月9日
授课时数
2
周次
第周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循环的基本操作技巧与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程序,从而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与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学时。

二、课程能力培养(一)培养与形成对会计实践、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会计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对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对会计学科发展的洞察能力。

(二)培养与形成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与形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基础:是指对企业的基本控、和会计核算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一)使用教材永泽主编的《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6月第2版(二)参考资料1、《基础会计学》,雷光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出纳岗位实务》林云刚朱建军君主编,电子工业,2007.7出版3、《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二版,国健主编,大学,2006.9出版4、《基础会计》周正云主编,高等教育, 20075、《会计学》,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20106、《基础会计实训指导》,银样军,大学,20107、、《基础会计》,熊细银,理工大学,2010四、考核方法: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3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计算公式为:入-去= 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

其计算公式为: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

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计算公式为: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其结算过程: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

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容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7.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

70年代又引进了管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如下:会计核算程序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

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国会计法》,并于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股份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围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3、具有事整套系统、完整的专门方法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一)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二)可靠性: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统一性、一贯性四、会计的分类(一)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二)按会计所服务的领域分类: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第二节会计与企业一、企业的性质企业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如工厂、商店、农场、矿山和运输公司等。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一)独资型企业(二)合伙型企业(三)公司型企业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3、股份4、两合公司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利益集团:1、股东2、债权人3、政府机关4、职工5、供应商6、顾客其他集团:1、信用代理人2、工商业协会3、竞争者4、企业组织所在的社区5、财务分析家6、关心公司某个方面经济活动的公民(二)会计信息的部使用者董事会、CEO、CFO、副董事长、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四、会计的作用(一)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二)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三)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四)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第三节财务报告及其要素一、财务报告及其种类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构成。

(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二)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二、财务报告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项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由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注:还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配比关系。

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授课班级双学位1、2班授课形式课堂教学授课日期2011 年 4 月10日授课时数 2 周次第周授课章节名称第三节财务报告及其要素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第二节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确认、计量的原则;2、掌握财务报告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财务报告要素2、会计等式难点:1、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会计要素;2、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理解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教学过程1、从案例引入财务报告2、讲解分析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讲授法和案例式方法引导教学作业容请同学们组织筹建一公司,设想一些经济业务,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课后记二、财务报告要素(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比较的差额。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关系:收入-费用=利润三、会计等式1、基本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会计恒等式的变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3、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但金额会变。

举例: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围。

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会计主体: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企业部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

是法人就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常见会计期间: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年度:公历1月1日——12月31日四、货币计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核算应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第二节财务报告要素确认、计量的原则一、历史成本原则(原始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核算,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二、配比原则指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各项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入账,以正确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