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与再现传染病

合集下载

新发传染病介绍

新发传染病介绍

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
疫苗人群免疫力。
预防措施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的传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社区与家庭防控
社区防控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加强疫情信息发布与宣传教育。
VS
家庭防控
家庭成员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并遵 医嘱隔离治疗,避免家庭内传播。
及时发现和掌握新发传染病的疫情数据具有挑战性。
传播途径与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化,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如宿主、环境等 。
全球流行趋势
新发传染病可迅速传播至全球,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防控策略研究与挑战
疫苗研发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疫苗研 发需快速、有效,但存在 一定难度。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对于某些新发 传染病可能无效或疗效不 显著。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和水源传播等。
危害
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易变异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 全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与中国的流行现状
全球流行现状
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如COVID-19、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 合征等,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新发传染病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新发传染病概述 • 几种常见新发传染病介绍 •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与挑战 • 新发传染病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01
新发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新发传染病是指新发现或者新出现、具有传播性的疾病。
类型
主要包括新出现的传染病、再度出现的老传染病以及人畜共 患病等。
04

传染病学课件:新发和再现传染病

传染病学课件:新发和再现传染病

Truly Emerging —A New Disease Caused by a Novel Virus,NEnglJ Med 2011; 364,1561
–1563, April 21, 2011
52
53
54
广州2003~2004冬季SARS病例 与饭店果子狸关系
系统发生分析表明病例的感染来源是果子狸!
➢微生物在人类出现的20亿年前就已在地球 上存在了,它们学会了生存所需的一切技 巧,看起来它们在人类消失后20亿年还会 在这里。
64
谢 谢!
65
)
)
400 6
350 5
300
World Population in billions (
the Globe
Days to Circumnavigate (
250
4
200
3
150
2 100
50
1
0 1850
1900
1950
Year
0 2000
From: Murphy and Nathanson. Semin. Virol. 5, 87, 1994
AIDS自1981年发现首例病例以来,至2006年 5月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感染人数达6 500万人,累计死亡2 500万人,其中以非洲 最为严重。SAPS、人禽流感及甲型HI N1流 感均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全球大流行。
4.不确定性
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认识不足,而且缺乏 基线资料评估,因此在对其流行趋势进行判断以及采 取控制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我国 报告的传染病疫情中,约60%因没有病原学证据,而 被定义为不明原因疾病。
• 部分传染病则以抗药性的形式出现,如疟 疾、结核病。

新发传染病介绍

新发传染病介绍
还存在其它新发传染病传入的可能
埃博拉、西尼罗河、尼帕、新型冠状病毒等
对于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必须加强
云南省现状及应对
我省面对的新发传染病
已经存在
霍乱O139、禽流感(H5)、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等
可能出现
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西尼罗河、 SARS等
是新发传染病吗?
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 其它不明原因疾病
朊粒(疯牛病、克-雅氏病)
传染性极强的蛋白质
引起动物发病—疯牛病
• 不到20年,疯牛病已扩散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几十个国家 • 英国是发生疯牛病最多的国家,共屠宰病牛超过1100万头,
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英镑
引起人发病—新型克雅氏症
• 已有至少137人死于新型克雅氏症,其中多数在英国
其它新发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
发现
1976年,苏丹南部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金))的埃 博拉河地区首次爆发,共有602人感染,397人死亡,病 死率65.95%
• 其中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
埃博拉病毒
发展
非洲已发生近二十次暴发,发病约1750例,死亡1059例, 病死率高达60.5% 涉及5个国家:苏丹、加蓬、刚果(金)、刚果(布)、 乌干达 至少2次实验室感染
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
特点
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杂、传播途径各异、感染方式复杂 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受染人数多 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 早期发现及诊断较为困难,一般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发生、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危害极大 ,容易引发社会恐慌
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原因(1)
生物学因素
病原的变异或基因重组 病原的来源不清? 动物传播
• 目前已转为Biblioteka 规流感监测病例流感近几年新出现感染人的流感病毒

传染病流行现状及新发传染病应对措施课件

传染病流行现状及新发传染病应对措施课件
后流感大流行死亡100万人。肠伤寒和痢疾流行。
二、目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不断增加
动物间传染病不断侵袭人类

1.炭疽、霍乱、鼠疫百年未尘封
霍乱:18世纪首次出现印度,来自鸡瘟又称鸡霍乱,
后来由鸡传给人类,死亡率30-100%,随着英国殖民者
微生物进化(内在因素)
病原体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片段基因获得或缺失的“飞
跃”式突变,
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产生毒素的能力
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
社会环境变化(外在因素)
经济全球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大幅度增加;
动物的聚集地不断被破坏或占有;
污染和空气变暖;
战争和自然灾害

3、国外控制新发传染病的概况


27人,
MRES主要中老年(49岁)SARS(20-30岁)’医务人员感染
情况: SARS感染率高,病情重(严重30%),MRES感染率低
,症状轻(严重15%).
四、新发传染病特点及应对措施
1、新发传染病特点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者过去存
在于人群中,但是其发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
分布突然扩大的传染性疾病
某些疾病原来在动物间传播,但病原体发生基
因变异后具备了在人群中传染的能力。
艾滋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
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
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
患上的;
尼帕病毒脑炎是带有该病毒的蝙蝠-猪-人
1、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传播范围广不易控制,由于各种储存宿主的存
在,疾病可以随宿主的迁移而传播。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监测与预警
健康教育
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 预警新发传染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新 发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疫苗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特点,研发和推广相应 的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 生和食品卫生等,切断新发传染病的传播 途径。
病毒传播动力学研究进展
传播模型建立
传播动力学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病毒的传播过程,预测疫情发展趋势,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模型建立需要考虑人口流动、社交网络结构、接触模式等因素,以更准确地反映病毒传播的实际过 程。
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
传播动力学研究还关注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动物-人传播等。通过研 究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毒的传播机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新发传染病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高传染性
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高度传染性,短时间内 即可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难以预测
由于新发传染病多为未知病毒或新型病毒, 其传播方式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测。
高致死率
部分新发传染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人类 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易变异
病毒的变异可能导致已有疫苗或治疗方法的 失效,增加了防控难度。
控制措施
隔离与治疗
对新发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病毒的 传播。
社区防控
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和跟踪 管理,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ABCD
医疗资源保障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确保患 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6.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要求:(1)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 送往实验室。
(2)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和 冷冻。
说明:血培养瓶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 灭,将装着液体的容器冰冻也会使容器破裂。
7.血培养的培养周期
要求:自动化血培养仪的标准血培养周期为5天。
说明:有研究表明,95%-97%的有临床价值的 细菌会在3-4天内被自动血培养系统检出,目 前仍推荐5天的培养周期。特殊情况可适当延 长培养时间。如临床怀疑布鲁菌感染,可延 长培养至28天等。
我国痰培养现状
❖ 标本送检率低 ❖ 苛养菌检出率极低 ❖ 结果重复性差 ❖ 报告速度慢 ❖ 感染菌与污染菌不易区分 ❖ 药敏结果与治疗反应存在差距
❖ 标本采集方法
咳痰标本
医师或护士直视下采集标本
病人先漱口,去除表面的菌群
教育病人深咳,收集从下呼吸道咳出的痰液
❖ 临床上约半数咳痰标本不合格!
咳痰途经口咽部 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
✓ 由于婴幼儿患者厌氧菌所致菌血症比较罕见, 婴幼儿血培养可以仅用需氧瓶,为提高检出 率、区分污染菌,应采用两只需氧瓶为一组 血培养。仍然采用双侧双瓶的采血方式。
✓ 真菌血培养采用需氧血培养瓶采集标本。采 用中和/灭活抗菌药物的血培养瓶可提高真菌 的检出率。自动化血培养系统不能用于双相 真菌的检测。
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目前存在的问题 :
标本送检率低 从全国来看,抗感染治疗 前,送检相关标本可能只占应送标本的一半 左右,与抗菌药物应用率之高形成鲜明的反 差。一些医师在经验性治疗受挫后方送标本, 此时已失去阳性培养的机会。
标本有缺陷 正确收集各种临床标本, 关注特检标本采样与送检的方法和条件,是 完成病原学诊断的先决条件。

传染病的病理发展阶段

传染病的病理发展阶段

04
病理生理机制
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
免疫应答
传染病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对病原体进行识别、清除 和特异性免疫记忆的建立。
炎症反应
感染病原体后,炎症反应在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中发挥关键 作用,同时也会引发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
组织损伤与修复
组织损伤
病原体对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引发组织炎症、水肿和坏死等病理变化。
传染病的病理发展阶段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 各阶段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 病理生理机制 • 诊断与治疗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传染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涉及多种病理 生理变化和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影 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病毒感染,采用相应的抗病毒 药物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疾病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 疗措施,如高热、头痛、咳嗽等。
支持疗法
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水分和休息 ,支持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 复。
建议
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和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与建议
疫苗接种
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预防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日至数周不等。
转归期
01
02
03
定义
转归期是指从病情缓解到 康复或死亡的时期。
康复
在转归期,病情逐渐好转 ,大多数患者逐渐康复。
死亡
在某些严重病例中,由于 病情恶化或并发症等原因 ,可能导致死亡。
03
各阶段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

实验室生物安全30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30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单选题(下列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请从A、B、C、D、E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填在括号内)1.下列关于“新现和再现传染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因病原体的变异而新出现的传染病B.因种间传递、人类行为等因素而出现的传染病C.已被有效控制,但又石灰复燃的传染病D.原来已经存在,只是由于新的检测技术的应用而新发现的传染病E. 重新命名的传染病答案:E解析:记忆题。

新现和再现传染病:定义:①因病原体的变异、种间传递、人类行为等因素而新出现的传染病;②原来已经存在,只是由于新的检测技术的应用而新发现的传染病;③已被有效控制,但又石灰复燃的传染病。

2.SARS、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类别传染病,按照“”类别管理()A. 乙;乙B. 甲;乙C. 乙;甲D. 丙;乙E. 乙;丙答案:C解析:记忆题。

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为乙类传染病但是要按甲类管理。

3.下列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法规B. 说明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C. 最新版是2018年修订的D. 内容包括实验室感染控制的内容E. 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实验室,但是具备实验条件的也可进行相关实验答案:E解析:记忆题。

第二十三条规定: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

(原:“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

4.气溶胶的粒径范围()A. 0.001-100μmB. 0.01-10μmC. 0.001-10μmD. 0.1-100μmE. 0.1-10μm答案:A解析:记忆题。

气溶胶(aerosol):固体和(或)液体为力稳定的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其中的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微粒称为分散相,成分复杂,大小不一,粒径为0.001~100μm,是气溶胶的研究对象。

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知识讲解

新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知识讲解

病原体名称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I型 大肠艾希菌O157:H7
伯氏疏螺旋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
幽门螺杆菌 肺炎衣原体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比氏肠胞虫
年代 1986 1988 1988 1989 1989 1990 1991 1991 1991 1992
病原体名称 卡晏环孢子球虫 人疱疹病毒6型
Sabia病毒 亨得拉病毒 人疱疹病毒-8 庚型肝炎病毒 牛海绵状脑病毒(疯牛病)
TT病毒
年代 1997 1999 1999 2003 2003 2005 2008 2009 2010
2012
病原体名称 禽流感H5N1病毒
尼巴病毒 SEN病毒 SARS病毒 猴痘病毒 人感猪链球菌 手足口病 甲型H1N1流感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 蜱虫) 中东呼吸综合征
➢ 新发传染病是指在过去20年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或者在将来有可能 增加的感染性疾病。其可以包括 出现特有的症状 原来很少的疾病出现流行 原来临床表现轻微的疾病变得严重 原来可以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失去控制或出现耐药性 或者是由于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疾病被发现有所增加
-美国CDC(2001年)
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 对居民生命及健康的威胁 人们对新发传染病早期阶段流行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缺乏了解, 难以有效的、及时治疗和控制,易导致较多的病例死亡。 新发传染病在传染病导致的死亡及伤残中占有较大比例 如到2011年,全球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可能将达到数千万 结核病则每年造成300万人死亡 一些慢性疾病被发现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直接关系 如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炎 经性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有关 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150000 人/年)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

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

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

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

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

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

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

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

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

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

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

传染病流行趋势

传染病流行趋势

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是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

病原体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传染病流行病学旨在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的发源地,也是现代流行病学的?桓鲋匾 槌刹糠帧W?1854 年John Snow 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了经典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来,传染病流行病学对预防和控制人类常见传染病如麻风病和白喉、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任何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的流行,除了需要从微生物学角度来识别病原体,从临床医学角度来治疗受感染的病人外,还必须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识别疾病的流行特征,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控制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第一节传染病流行趋势人类和疾病斗争的历史,主要是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历史上天花、鼠疫、霍乱的流行,曾经造成大量病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直到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计划免疫的实施,很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至今,传染病仍是一类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一、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一)全球在人类早期历史上,传染病曾留下了无数肆虐的证据。

即使是在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纪初,传染病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死因。

1347-1351 年,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该病最初由商船上感染有黑死病的老鼠和跳蚤带入埃及和意大利,在其后的5 年内,流行蔓延至整个欧洲。

5 年内导致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2400万死亡。

另一个致死性传染病天花,在长达数世纪的反复流行中,杀死了无数的感染者,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占所有死亡的10。

1900 年美国传染病总死亡率为797/10 万,其中流感和肺炎死亡率高达202.2/10 万,结核病死亡率达194.4/10 万。

新发传染病介绍

新发传染病介绍
传播速度快
新发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可迅速传播,导致大范 围感染和传播。
3
变异能力强
部分新发传染病,如流感病毒,具有变异能力 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增加了防控难度。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贸易受阻
新发传染病爆发导致全球贸易 受阻,供应链中断,影响各国
经济发展。
旅游业受损
新发传染病爆发导致全球旅游 业受损,旅游胜地和酒店业受
加强病毒溯源与传播途径研究
病毒溯源
研究新发传染病的起源和传播过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毒 的演变和传播规律,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传播途径研究
深入研究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有助于有效切 断传播链,减少病毒传播。
创新药物与疫苗研发
创新药物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其他治疗手 段,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
04
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建立健全的国际合作机制
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 。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全球疫情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和分享疫情信息,提 高防控效率。
提高公众意识与加强社区管理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传播途径与预防Fra bibliotek施传播途径
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等途径传播。如新型冠状病 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埃博拉出血热可通过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针对新发传染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 患者或疑似患者、加强公共场所消毒等。此外,适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新发传染 病的重要手段。
02

医学寄生虫学面临新的挑战_新现和再现疾病

医学寄生虫学面临新的挑战_新现和再现疾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10月第23卷第5期增刊ChinJParasitolParasitDisOct.2005,Vol.23,No.5(Suppl)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以往不认识的新现疾病。

其中有些疾病至今未被认知,将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人们对病原体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不断增加,一些新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被发现。

控制新现或再现感染性疾病(emergingor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应当重视相关的研究和人员培训,发展检测和监测新技术,并监测导致这些疾病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

1历史回顾反思人类对传染病流行的认识,经历了从恐慌到轻敌的过程。

随着对多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学难关不断被攻破,自20世纪50年代末曾有不少人,包括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人士就断言,感染性疾病的所有主要问题已经解决了[1]。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处于上风,这种轻敌思想导致人们对传染病的控制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原与贫穷相关联的寄生虫病(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多数人认为寄生虫病已不再是当今卫生工作的重点问题。

美国生物学和遗传学家、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Lederberg博士敏锐的洞察到新的和重新肆虐的感染性疾病正悄悄向人类走来,认为“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流行的灾难性结果让世界震惊,我们又面临同样的灾难,我们有太多的错觉,认为完全有能力主宰致命的微生物,它们仍将是我们的竞争者[2]”。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在1996年度《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醒人们:我们正处在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3]。

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回跳,是危险的对手。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测它们何时、何处再现,但可以肯定新的感染性疾病将会出现[4]。

202X年新现与再现传染病

202X年新现与再现传染病
临床表现:多样,有无症状带毒者、急性肝
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HBs HBe 抗- 抗Ag Ag HBs HBe
抗-HBc
结果分析
+- - ++- +- -+ ++- - - ++
-
HBV 感 染 或 无 症 状 携 带 者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 性强,“大三阳”)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小三阳”)
PB2
PB1
RNA多聚酶
PA
RNA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核蛋白(NP)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三)流感病毒的分型
据NP和M蛋白的不同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 (H1~H15)和NA( N1~N9)抗原性不同,
再区分为若干亚型
引起人间流行的亚型 :H1、H2、H3,N1、N2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bìngdú):H5N1,H9N2, H7N7亚
2. 衣壳 由核蛋白(NP)构成
核衣壳 = 核蛋白(NP)+RNA+3种RNA多聚酶复 合体(PB1,PB2,PA)构成呈螺旋对称
3. 包膜 4. 包膜刺突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分节(fēn jié)段的-ssRNA
M 1 2 34 5 6 7 8
神经(shénjīng)氨酸 酶(NA)
血凝素 (HA)
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四不怕(bùpà)
耐干燥 耐酸(6% H2SO4) 或碱(4% NaOH),30min仍有
活力(huólì)
对化学杀菌剂如结晶紫、孔雀绿有抵抗力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现与再现传染病》课件

《现与再现传染病》课件

02 现存传染病
常见现存传染病介绍
A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 、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登革热
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B
C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为周期 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 传染性,可导致高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D
现存传染病的传播与控制
传播方式
多数现存传染病主要通过生物媒 介传播,如蚊子、老鼠等,也有 一些如流感等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控制方法
包括疫情监测、隔离治疗、疫苗 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以及针 对传播媒介的控制。
现存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前往 疫情高发地区;避免接触可疑
已消灭的传染病介绍
总结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介绍已消灭的传染病种类、流行历史 和影响。
详细描述
已消灭的传染病包括天花、脊髓灰质 炎、麻疹、白喉等,这些疾病曾经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 伤亡和社会恐慌。
已消灭传染病的防治经验
总结词
总结防治已消灭传染病的经验和教训。
详细描述
防治已消灭传染病的经验教训包括建立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预防措施等。
病例。
疫苗接种
针对一些可预防的传染病,如 流感、麻疹等,接种相应的疫 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适当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 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感 染风险。
疫情监测与预警
及时关注疫情动态,配合相关 部门做好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源: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及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多样,有无症状带毒者、急性肝 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
HBs Ag
HBe Ag
抗HBs
抗HBe
抗-HBc
结果分析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 三阳”)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 症状携带者 乙型肝炎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



产生抗HBcAb,非保护性抗体 抗-HBc IgM存在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3)e抗原HBeAg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存在于血液中


是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
产生抗-HBe Ab,有一定保护作用。 但注意突变株。对抗体阳性者也应检 测HBVDNA。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和链霉素 ◇二线药物: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和环丝氨酸等 ◇早发现、早治疗、 联合、彻底治愈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甲 乙丙三型,引起流行性感冒。
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 真正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
(二)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 最适温度37℃
最适PH值:6.5-6.8

“懒”:生长缓慢 “馋”:高营养(罗氏培养基) “丑”:菌落
罗氏 培养 基2-4 周
结核杆菌粟粒样菌落
结核杆菌菌落
(三)抵抗力 四怕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抗痨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易出现耐药性
四不怕

耐干燥 耐酸(6% H2SO4) 或碱(4% NaOH),30min 仍有活力 对化学杀菌剂如结晶紫、孔雀绿有抵抗力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二、所致疾病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呼吸道

多种 组织 器官
肺结核
血液、淋巴液
消化道
皮肤粘膜
相应部位的结核
三、防治原则

卡介苗预防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免疫时间:出生时,7岁,12岁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电镜下的HBV
Dane 颗粒----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表面抗原)
HBcAg
(核心抗原)
DNA聚合酶 HBV DNA
(1)表面抗原HBsAg



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产生抗-HBs Ab,有保护作用 ----乙肝恢复的标志 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不易在血液中检出
肝炎病毒



甲、戊型: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不转为 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乙、丙型:输血、血制品或母婴垂直传播, 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 肝硬化及肝癌相关。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HGV) 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

HBV在亚洲广泛流行,在中国约10%人口携 带该病毒,全球约3.5亿; 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慢性乙肝、重症肝炎; 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患者可转为慢 性乙肝;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每年有35万人 死于HBV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面临的新 挑战-新现与再现传染病
新现与再现性感染的严峻形势

传染病仍然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染病不断发生。

新现(emerging)传染病: 指新识别的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多由 新病原体引起。 如: AIDS 、埃博拉出血热、丙、戊、庚 型肝炎、军团病、克雅病、 SARS 、高致 病性禽流感等
引起人间流行的亚型 :H1、H2、H3,N1、N2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H9N2, H7N7 亚型 乙、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


禽流感病毒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 近几年,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导致该病可以在 不通过中间宿主的情况下,直接由禽类传染给人 并致人死亡病例。
H3N2 1997 1999 H5N1 H9N2


再现 (re-emerging) 传染病: 指发病率已降至低水平,但现在又重新 流行的传染病;多由病原体变异或产生 多重耐药性引起。 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白喉、疟疾、 狂犬病、霍乱、登革热、鼠疫等。
96-04年肺结核与艾滋 病、疟疾的发病趋势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
+
-
-
+
+
+ -
+ -
+ +
+
+ -
+
+ -
问题:
1、试述肾脏的微细结构;肾单位的结构 2、试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3、试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4、试述睾丸的结构及功能?
5、简述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名词解释:肾区、致密斑、有效滤过压、球-管平衡 正常菌群、消毒、灭菌
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地区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引起普通 感冒。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
呈球形、椭圆形,新分离的可见丝状
(二)流感病毒结构
1. 核心 分节段-ssRNA(易变异基础) 2. 衣壳 由核蛋白(NP)构成
核衣壳 = 核蛋白(NP)+RNA+3种RNA多聚酶复 合体(PB1,PB2,PA)构成呈螺旋对称 3. 包膜 4. 包膜刺突
分节段的-ssRNA 神经氨酸酶 (NA)
M 1 2 34 5 6 7 8 血凝素 (HA)
PB2 PB1 PA RNA
RNA多聚酶
核蛋白(NP)
(三)流感病毒的分型


据NP和M蛋白的不同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根据HA (H1~H15)和NA( N1~N9)抗原
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


结核病的病原菌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Koch发现

全球性卫生问题

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
Robert koch (1843-1910)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Leabharlann 形态:细长微弯的杆菌,有时呈分枝状;
染色:抗酸染色阳性,染成红色; 结构:无芽胞、鞭毛、荚膜; L 型:在用过异烟肼的结核患者的痰等标本 中有时可看到Much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