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湘潭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单元】》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单元】》PPT课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 重工业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地区分布 特点: 沿海、
沿江多, 内地少
纺织业 面粉业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进入发展的 “黄金时代”
萌芽和艰 难发展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新课探究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时期
洋务运 动时期 甲午战 争之后 百日维 新期间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

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
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课堂小结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 济
民族 工业
发展:甲午战争后
和 发展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社 会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新式交通的出现
的 变
社会 生活
风俗习惯的改变
化 变化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随堂训练
1.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
A 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 子掀起剪辫子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育社会生活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专题四近代教育社会生活

8.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 A)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移动电话
9.看电影是时下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一部
( A)
A.京剧艺术纪录片 B.川剧艺术纪录片
C.科幻故事片
D.爱情故事片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成立前
D.中华民国成立后
5.哲学家李泽厚说:“辛亥革命至少带来了平等的观念。”下列史实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
A.改称呼
B.剪辫
C.禁缠足
D.易服
【解析】辛亥革命后,废除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等称呼,体现了平等观念。
6.“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 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躬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鞠躬礼体现等级观念 C.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7.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 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C ) 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 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 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 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
3.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中国在近代教育上的探索有 ( C )
①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福州船政学堂 ②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创办中国近
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④清末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带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图三是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D.如图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2.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又艰难的路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如图中出现第3阶段状况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C.帝国主义忙于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3.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厂家资本工人1913年689家33亿元27万多人1920年1795家50亿元55万多人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5.近代报纸引领着中国思想和政治的潮流,爱国、救国、治国是它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旋律。

下列近代报纸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A.《时务报》B.《大公报》C.《民报》D.《申报》6.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B.发电报C.坐火车D.乘轮船7.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辛亥革命的冲击D.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8.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2020年湘潭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湘潭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2020年湘潭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淸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皐了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3.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C.科学家侯徳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D.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4.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

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岀中国近代()民国閒JH 艮国金琐女子学杖体X誤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中共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B.解放区的丄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C.19世纪70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6.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①剪发辫,易风俗②改称谓,废跪拜③禁缠足,倡女权④废科举,办新学A.©©③B.®@®C.©©④D.②®®7.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

A.赵丹、周旋
B.冼星海、聂耳
C.鲁迅、巴金
D.齐白石、徐悲鸿
12.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在哪一时期
( B)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后
C.百日维新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13.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 1300 多年。一直到哪年才被废除( B )
A.1898 年
B.1905 年
3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 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1)材料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该文章的发表有何意义? 答:鲁迅、《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 的檄文。
首《义勇军进行曲》所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 )
A.抗日救亡
B.实业救国
C.探索西学
D.和平建国
28.20 世纪初期,一位商人在上海不能享受的生活方式是( D )
A.买一张《申报》看新闻
B.和朋友拍一张合影照留作纪念
C.到上海徐园看一场“西洋影戏”
D.到网吧去下载一些资料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 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 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23.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
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B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胡适曾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英雄,这是谁都个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从中看出张謇的主要贡献是( )A.师夷长技B.开办军事工业C.实业救国D.发动武装起义2.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

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中共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C.19 世纪 70 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4.清末以来,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崇洋逐新趋向B.婚姻自主意识C.民族复古情怀D.自由平等风尚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C.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D.废除科举制度6.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B.发电报C.坐火车D.乘轮船7.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睐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D.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8.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沿海地区发展快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D.资金少,规模小9.“位于西樵的继昌隆缫丝厂创建之初被认为高烟囱妨碍风水,男女在同一厂内工作,有伤风化……使工厂的经营举步维艰。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及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及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个“最强音”的主题应是( )A.弘扬民族文化B.批判封建礼教C.宣传抗日救亡D.推翻君主专制2.下表中学校和学生数据变化的总体趋势表明1912- 1923年全国各级学校及学生数量简表A.科举制度发扬光大B.资本主义不断发展C.近代教育不断发展D.全国人口不断增长3.1927年中国的工业品总产值是67.01 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74亿元。

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干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

农业方面总的趋势是不断增产。

以上发展成被出现在A.晚清政府时期B.北洋军阀政府时期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晕了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5.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6.清末以来,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明结婚、集体婚礼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新式的旗袍、中山装也备受人们青睐。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A.崇洋逐新趋向B.婚姻自主意识C.民族复古情怀D.自由平等风尚7.近代报纸引领着中国思想和政治的潮流,爱国、救国、治国是它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旋律。

下列近代报纸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A.《时务报》B.《大公报》C.《民报》D.《申报》8.如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白毛女》
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 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 红牡丹》;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 光曲》等经典影片
C.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2.(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
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
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图二:在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 舰管带邓世昌率军奋勇杀敌,最 后壮烈殉国。他的英雄壮举,表 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 强意志,捍卫了民族尊严。
肆 核心素养提升
【启蒙・救亡】 (2)指出图三和图四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并归纳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产生的共同作用 。
主张:《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报》宣传民主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共同作用:宣传了进步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重要图片:民族企业
叁 知识梳理
张謇的大生纱厂
民族工业分布
叁 知识梳理
归纳提升: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曲线图
“短暂的春天”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是民族企业健 康发展的前提
产生
发展
再度受挫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1895年)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小结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小结课件 新人教版

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 A.改称呼
B.剪辫
C.禁缠足
D.易服
9.(徐州中考)“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
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
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A.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12.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D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统一学制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
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
A.《申报》
B.《大公报》
C.《国闻报》
D.《解放日报》
考点 4:文学艺术的成就
1930 2792 415447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知识小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知识小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本单元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本单元为《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是本书最后一个单元。

前七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中国近代史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叙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

而第八单元跳脱具体时间限制,涉及1840年至1949年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无论是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变化、变化原因、特点,都与前七个单元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2.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而言,“近代”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历史,本单元要学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外来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但仍占主导地位;西方文化、器物的大量涌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文艺创作方面,受时局影响,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3.单元结构《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两课,分别是: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的学习内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近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影响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局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催生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图三是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D.如图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2.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

,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厂家资本工人1913年689家33亿元27万多人1920年1795家50亿元55万多人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3.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晕了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4.张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其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大生纱厂经营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A.甲午中日战争前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其创作者敬佩有加,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①《狂人日记》﹣鲁迅②《愚公移山》﹣徐悲鸿③《黄河大合唱》﹣聂耳④《骆驼祥子》﹣老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A.魏源B.詹天佑C.张謇D.严复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中共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C.19 世纪 70 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8.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睐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D.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9.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

【典型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42个项目中,大生纱厂在名单之列。

大生纱厂(如图)是民族实业先驱张謇创办的近代纺织企业,其纱锭总数曾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1.9%,但最终陷入了绝境。

阻碍大生纱厂这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国内市场狭小B.帝国主义的侵略C.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D.封建主义的压迫2.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3.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①剪发辫,易风俗②改称谓,废跪拜③禁缠足,倡女权④废科举,办新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近代报纸引领着中国思想和政治的潮流,爱国、救国、治国是它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旋律。

下列近代报纸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A.《时务报》B.《大公报》C.《民报》D.《申报》5.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B.发电报C.坐火车D.乘轮船6.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7.58.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

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8.《中国近化工业史资料》在描述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时说道:“铁路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

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是指民族工业的A.产生B.初步发展C.黄金时代D.衰落2.1927年中国的工业品总产值是67.01 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74亿元。

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干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

农业方面总的趋势是不断增产。

以上发展成被出现在A.晚清政府时期B.北洋军阀政府时期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3.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

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4.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5.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

”这说明A.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B.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影响不大C.社会习俗的变化总是带有强迫性D.英国外交官的描述不符合史实6.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A.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B.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睐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D.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7.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汇总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④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事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①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禁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总体上看,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4).中国自主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主持设计和修建的京张铁路,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茅以升设计和修建的钱塘江大桥。

第26课教育事业的发展1.教育:(1)新式学校:①洋务运动时期,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湘潭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8年某天某宴请,面对左一个“大人”右一个“老爷”,迎客师张某把头都叩晕了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5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3.抗日战争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聂耳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C.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D.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4.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

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5.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中共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战后奋斗方向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C.19 世纪 70 年代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相继传入中国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6.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①剪发辫,易风俗②改称谓,废跪拜③禁缠足,倡女权④废科举,办新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对他们遇到的所有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

”这说明A.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B.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影响不大C.社会习俗的变化总是带有强迫性D.英国外交官的描述不符合史实8.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即买卖货物)之资,有倍蓰(即数倍)之利。

”这反映出他主张( )A.民主共和B.师夷长技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9.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10.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习俗B.外交C.娱乐D.教育11.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1958年4月井冈山会师B.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

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12.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又艰难的路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如图中出现第3阶段状况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C.帝国主义忙于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3.孙中山在与各省代表商谈组织临时政府时指出“从前改换朝代,必改正朔、易服色”。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参与设计并推广的新式服装是A.汉服B.中山装C.唐装D.旗袍14.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15.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33亿元27万多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16.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平等D.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17.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

”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8.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42个项目中,大生纱厂在名单之列。

大生纱厂(如图)是民族实业先驱张謇创办的近代纺织企业,其纱锭总数曾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1.9%,但最终陷入了绝境。

阻碍大生纱厂这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国内市场狭小B.帝国主义的侵略C.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D.封建主义的压迫19.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A.思想观念的转变B.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C.社会生活的变化D.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

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A.1933年B.1934年C.1935年D.1936年21.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兴办实业B.创办学堂C.筹划海防D.编练新军22.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京师同文馆B.商务印书馆C.《民报》报社D.《申报》报社23.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D.地区发展极不平衡24.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25.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

赵老刚说:“我刚参加了科举考试。

”王老德说:“我读过《申报》。

”他们中很明显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老人是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清政府不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发展资本主义。

故C符合题意;A B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故选C。

2.B【解析】【详解】科举考试在1905年被废除,B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之后才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A可能发生;《申报》是在1872年创办的,武昌起义发生的时间是1911年,C项的说法正确;中山装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后,D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对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科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广大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

由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给出的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C解析: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反映历史的客观史实;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主观因素。

因此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属于历史史实,选项C符合题意;A是对中共七大的评价,排除;B是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评价,排除;D是对商务印书馆的评价,排除;故此题选C。

6.A解析: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剪发辫,易风俗:男子开始流行西装和中山装,女子开始流行穿旗袍。

改称谓,废跪拜:以先生、某君代替以往的大人、老爷,以鞠躬、脱帽、握手代替行李、跪拜、作揖。

禁缠足,倡女权:女性展开放足运动,进学堂读书,婚姻自由;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不属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④排除。

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之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使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习俗的变化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

故选A。

8.D解析: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题干的“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体现的是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故D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出学习主题是移风易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