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文言文导读

(八年级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2007年2011年已考】

《细柳营》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史记》,本文的作者是西汉(朝代)的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二、通假字:军士吏被甲改容式车可得而犯邪

古今异义:使人称谢虚词:天子为动:被已而之细柳军:到

词类活用:军细柳介胄之士特殊句式:天子为(之)动(省略+被动)

重点实词见注释

三、翻译: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将军有规定,军营内不准骑马奔跑。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天子被感动了,改变了神情,在车上俯身扶着身前的横木(表示尊敬)。

③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

四、文章解析:“天子先驱”被阻的心理活动:周亚夫好大胆,竟敢如此放肆!

“既出军门”“群臣”的心理活动:这个周亚夫如此狂妄,皇上竟表扬他!

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天子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驰入”,“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一、文学常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编纂“五经”略

二、古今异义:博士词类活用:自相鱼肉

虚词:蒙乃始就学但当涉猎因起舞重点实词见注释

三、翻译: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吕蒙啊!

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四、文章解析:《孙权劝学》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突出学习给人带来的转变,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劝诫他人。

《祖逖北伐》通过“闻鸡起舞”和大胆进言、力主北伐两件事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公输》

一、文学常识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通假字:公输盘不说子墨子九距之已持臣守圉之器公输盘诎

词类活用:吾义固不杀人不能绝也古今异义:舍其文轩短褐待楚寇

虚词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夫子何命焉为?(焉为合用,表疑问的语气)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必为有窃疾矣

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三、课文理解1、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记,古代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本文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二、重点实词重点翻译见注释

古今异义: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论魏晋芳草鲜美豁然开朗间隔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

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②省略句:如(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三、文章解析:

1、文章第二段,作者是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3、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5、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6、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7、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可见桃源中人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

8、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9、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在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10、《桃花源记》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

(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

11、本文出现的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得;无人问津

12、问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豁然开朗。

13、对联: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

《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作者是北宋范仲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