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第九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四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五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 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以人为 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而且关系到城 市 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规划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 型
(一)弄清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解决是环境规划的开 始和归宿。 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污染物的产生、 排放、治理措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评 价大气环境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 而找出主要环境问题。
(四)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
目前根据我国大气环境主要针对SO2和TSP污染的 基本特点,普遍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规划模 型的方法。
一般可采用源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 立包括能源性污染和工艺在内的综合控制规划模 型,寻求对各类用能设施,各类工艺尾气中SO2 和TSP的综合优化方案。
对于其他类大气污染物应针对筛选出的重点污染 源,逐一进行工艺全过程分析,以确定减少排放、 综合治理的最佳方案。
为了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 护之间的关系,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 配的大气环境规划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三、 能流分析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三、 能流分析
一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目的: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 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 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城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措施

城镇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措施




尘 装
润 湿











湿式除尘装置 干式除尘装置
惯性力除尘装置 重力除尘装置 声波除尘装置 静电除尘装置 过滤式除尘装置 洗涤式除尘装置 离心力除尘装置
2. 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
气体污染物可采用燃烧、吸收、吸附、催化和回收 等方法来控制。
二 、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1. 大气自净能力的概念 2. 利用大气自净能力的方法有:
(一)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源 (二) 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
三、植物绿化
(一)植物净化
植物能减少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
一是降低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二是防尘作用
(二)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绿化隔离带的距离应根据当地的气象、地形条件、环 境质量要求、有还物质的危害程度、污染源排放的强度及 治理的状况,通过扩散公式或风洞实验来确定。




(一)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
1. 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改变煤的燃烧方式 。
(二)集中供热
1. 概念 2.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的方式有:热电联
产、集中锅炉房以及余热利用等方式。 3. 集中供热的优点
(三)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
1.控制颗粒物排放
除尘装置的类型 :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 防治措施
大气环境综合措施可以有多种多样, 但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三、加强绿化
如何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Hale Waihona Puke (一)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减 少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一、引言
大气环境规划是指针对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气环境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气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物排
放过高,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二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1.维护健康环境:良好的大气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3.国际责任: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我国有责任参与全球大气环境
治理。

四、大气环境规划内容
1.减排目标:明确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技术路径:制定推动清洁能源与技术发展的措施。

3.监管措施: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法治化。

4.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提升社会责任感。

五、大气环境规划实施
1.政策支持:出台大气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引导各行业加大环境保护
投入。

2.资源保障:增加财政支持,完善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制度。

3.协同治理: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推动环保工作协同
发展。

六、大气环境规划的展望
未来,我国大气环境规划将继续加强,包括加大减排力度、提高监管水平、促
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 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 型
大气环境规划类型
•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在进行大气环 境规划时,应将他们合并一起考虑,才可能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益。
• 因此,可将大气环境规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规 划。这两类规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大气环境规划全过程。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规划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 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是一个环境系统工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内 容: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数据分析和区域大气 环境现状评价。
•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 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⑴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⑵集中供热⑶实施清洁生产⑷控 制移动源的排放
• 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发生稀释扩散、沉降和衰减现象使 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能力称为大气自净能力。利用大气自净能力的方法有污染 源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增加烟筒高度。
• 植物绿化:绿色植物除了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外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粉 尘、
•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 目的:为了平衡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达到 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
• 大气环境主要内容概括

•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 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二、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
(一)A—P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1.A值法 2.A—P值法
(二)反推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1.高架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2.面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 3.高架源和面源的环境目标确定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三、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1.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控制区一定要包括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 区,以及对超标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经 济发展适当地将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2.对于大气污染尚不严重,但是存在着孤立的超标区或估计不久会成为严重污 染的区域,总量控制区的划定要包括其中。如果仅仅要求对城市中某一源密集 区进行总量控制则可以将该源密集区及它的可能污染区划为控制区。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三)大气环境评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常规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布点原则 (2)布点方法 (3)监测时间和频率 3.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单项质量指数法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一)目的、原则 (二)方法
1.确定评价因子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淮的确定 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4.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三、大气环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
首先应确定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然后预测 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确定描述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井建立或选择能够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
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我国将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一、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我国实施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和现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源种类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保护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改革创新”的原则。

通过制定和执行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可行、可行性计划的大气环境保护规划,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大气环境保护的任务和重点(一)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应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和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推行“最严控制、最高标准、最严惩罚”原则,加强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二)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筑牢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要完善监测和信息公开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预警能力和防范措施,加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三)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向洁净能源转型发展”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利用清洁煤技术,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推行废气利用、余热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四)加快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科研力度,推动对大气污染规律和机理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和开发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

四、大气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一)创新治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体系。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因此 q q1 CsuHi / L VECs / L
• Cs为污染物年平均浓度的标准限值(mg/m3 )
• VE为通风量 (m2/s) VE u Hi
• 把L用城市等效直径代替: x 2 s /
• S—总量控制区面积(km2)
一般把总量控制周期T取为1年。整个城市的 排放量Qa (104t/a) :
Qaki Si Qak S
• 所以:
Qaki ACki
Si S
• 因此
Aki ACki
• 式中: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系数,104t·a-1·km-1;
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Qaki Aki
Si S
n
S Si i 1
• Q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 104t;
• 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
104t·a-1·km-1。
所以:
Qa ACs S
全区域以及各功能区某种大气污染 物排放总量:
n
Qak Qaki i 1
• 式总中 量: 限Q值a,k--1--0总4t;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 • Q10a4kit-;---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 • n----功能区总数; • i----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编号; • a----总量下标; • k----某种污染物下标。
• q1—通风稀释作用;由区域的实际条件决定 (地理地形、气象条件、浓度控制目标)
• q2 —污染物沉积等迁移清除过程; • q3 —化学转化作用。
2.国标A值法计算公式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1.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源头控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重点任务2.1 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加强对工业企业、农村污染源、机动车辆和燃煤锅炉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放行为。

完善排放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排污源头控制,促使企业实施减排措施。

2.2 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清洁能源,加快煤电替代工作。

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3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污染。

提高车辆燃油标准,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标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促使车辆制造商和用户采取减排措施。

2.4 燃煤污染治理加强燃煤污染治理工作,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燃煤电厂的环保标准,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

促进清洁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对清洁煤燃烧的支持力度。

2.5 城市固体废弃物治理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作,推行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的焚烧和填埋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对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监管,推进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创新。

3.政策措施3.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修订,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律支持。

加强对环境保护执法的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3.2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设施改造。

通过财政补贴和奖励机制,引导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3.3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促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大气污染的监测能力。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在现代社会中,大气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大气环境规划。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探讨其目标和措施,并分析其实施的影响和挑战。

一、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大气环境规划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排放大量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大气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措施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各国通过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和车辆尾气排放的监控,并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

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各国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以此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另外,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也是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影响和挑战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大气环境规划需要各方共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等。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设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推广清洁能源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如何筹集这些资金成为一个难题。

此外,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才能够保障大气环境规划的实施有效性。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1)功能和规划相匹配 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 等自然条件。比如:
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 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 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 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ADMS大气扩散模型
“ADMS-工业” 可计算来自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的 污染浓度,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连接。 “ADMS-环评”可以处理一个区域或城市所有的污染源类 型,包括工业源,道路交通源,面源,体源和网格源等; 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 “ADMS-城市”是ADMS模型系列中最复杂的一个。它用 于计算来自大区域和城市的污染浓度或空气质量。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ISC-AERMOD模型
ISCST3模型: ISCST3扩散模型的核心是高斯烟流模型,可模拟大气主要 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及危险废弃污染物质的连续排放。处理多 重来源,包括点、立体、线、面和露天矿等。
ISC-PRIME模型: 专门针对当烟流经过两个建筑物时产生气流下洗的基本特 点而设计。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1
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规划对象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日常所说的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污染源 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污染源控制、清洁生产、 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保护的保护对象, 以人为主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教育、医疗、居住)
4.2-5.6
3.5-4.9
0.15
0.20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1我局将继续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目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改进运输装备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推动绿色交通科技创新,引导居民出行向绿色交通方式转变,积极开展绿色交通领域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减少我市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为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选择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公路、港口、场站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提升绿色建设理念,实施绿色优化设计,强化绿色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合理使用绿色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设施、设备、材料、工艺等。

(二)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交通运输装备加大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以及营运客货车辆、运输船舶的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提升节能、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辆的拥有比例,强化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工作,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船,加快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船,稳步推进运营车船的标准化改造,推广使用港口、场站设施装备和运营车船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积极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运输组织模式,重点探索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的合理路径,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水铁联运。

优化城市公交、客运班线的线网布局和站场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稳步发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

切实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进建设适合特色的现代有轨电车和“水上巴士”。

有效引导公众低碳出行,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实施绿色维修和节能驾驶培训工程,积极推广使用节能降耗产品和操作经验。

(四)推广应用智能交通与信息化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强化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在大气环境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大气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传输方式、大气质量的评价和监测手段等方面。

首先,大气环境规划重点应针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和管理。

根据大气污染源的不同特点和影响程度,区分重点控制和一般控制对象。

对于重点控制对象,应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做到污染治理的有效可行。

同时,加强与高污染排放行业的联动管理,推动其技术改造和污染物减排措施的实施,降低大气污染源的排放量。

其次,大气环境规划要加强大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价。

建立完善的大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域等不同类型的监测站点,并引入先进的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大气环境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定期发布大气质量状况报告,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再次,大气环境规划要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

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使企业和居民采取减排措施,如燃煤电厂和工厂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减排措施,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等。

同时,通过加强源头治理、配套污染物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此外,大气环境规划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挑战。

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大气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指南,推动全球大气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污染源控制、质量监测和评价、污染物治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

只有全面、科学、有效的规划和措施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环境规划第六章⼤⽓环境规划第⼀节⼤⽓环境现状评价⼀、确定需要调查的⼤⽓污染因⼦重点城市空⽓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主要污染因⼦确定为:PM10(或TSP)、SO2、NO2或(NOx)及该城市的特征污染物,超⼤城市增加O3。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污染源的调查原则充分利⽤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充和验证,避免重复⼯作。

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以能满⾜环境污染预测与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案的需要为前提。

2、⼤⽓污染源收集的基准年3、规划范围:城市市区⾏政管辖区域4、⼤⽓污染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业污染源、⽣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依据排放源⾼度,将各排放源按点源与⾯源进⾏统计(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还需进⾏线源统计)。

并给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式,并列表给出污染源排放清单。

⼤⽓点源排⽓筒底部中⼼坐标;排⽓筒⾼度(m)及出⼝内径(m);排⽓筒出⼝烟⽓温度(℃);烟⽓出⼝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kg/h)。

⼤⽓⾯源(两种⽅法)(1)按⽹格统计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格化。

以规划区的左下⾓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格单元,⼀般可取1000×1000(m2),城市较⼩时,可取500×500(m2),按⽹格统计⾯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源排放⾼度(m),如⽹格内排放⾼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度;c.⾯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当其⾼度差较⼤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度将⾯源分为2-3类。

(2)按⾯源的实际⾯积统计a.⾯源中⼼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b.⾯源平均有效⾼度(m );c.⾯源东西向宽度(m )、南北向长度(m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 或kg/h )线源调查内容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需要将⾼速路、快速路和主⼲路作为线源,进⾏统计。

规划-3大气环境规划

规划-3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3.能流分析 1)能流过程分析 (4)终端用能过程:分析用能总量、结构,对大气环境危
害。
我国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应重 视集中转换过程,转换量和转 换效率的大小反应了城市能源 供给技术的总体水平。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3.能流分析 2)能流平衡分析 分析各阶段输入、输出、流失量之间平衡关系; 各阶段物质能量两方面都有损失;从物质平衡方面还应 分析污染物流失量(排放量和治理回收量)。
环境规划学
大气环境规划
学习要点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类型和组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环境规划实例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1.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工作过程) 1)预测分析 通过调查、评价、预测找出现在和规划期内大气环境主要 问题。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1)原则 (6)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
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 理区等。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2)方法
功能区 范围
执行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 一级 养地
二类区 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居 二级 民混合区、农村
1.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2)确定环境目标 以确定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大气环境目标。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1.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3)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确定污染物排放和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目的:确定主要污染源;合理布局;确定控制方案。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目标,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 度内,其余的部分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
四、大气环境功 能区划分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
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 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 城乡总体规划划分为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 能区。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序号 单位名称
表 鸣凤城区锅(窑)炉统计表
锅炉数量 台数
型号、吨位
使用时间
1 武星公司
2 星球公司 3 德中公司 4 盼盼集团 5 远安宾馆 6 西湖建筑 7 县职教中心 8 江北厂 9 远安广安大众浴池 10 中医院 11 县医院 12 远安一中 13 县沮城宾馆 14 远安城南洗浴中心 15 县委党校 16 鸣凤宾馆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 的 内容 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图6一1)
图6-1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 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 态子系统,如图 6一2所示。
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5t/a,PM10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20 t/a, 城市控制区(1743.60km2)理想环境容量
经计算,远安城市控制区S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5176t/a,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2072t/a,PM10理想大 气环境容量为8282t/a,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规划
2
6t热载体、4t蒸汽

6大气环境保护规划3

6大气环境保护规划3
46施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清洁燃烧煤变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利用改变能源利用方式进行区域和跨区域的能源利用布局调整集中进行能源生产和供应使用清洁能源水电太阳能等开发利用新能源地热风能沼气能源技术革新燃料电池乙醇汽油生物质能第四节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对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染源实施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粉尘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泥化工等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控制建筑扬尘通过路面硬化绿化和其他减少裸土的方法结合定期清洗等手段控制路面扬尘合理布局工业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输入过程:重点分析能源总量、结构和污染物含量。 集中转换过程:重点分析转换能量总量、比例、效率、投资及其 环境效益。 分配过程:重点分析能流分配合理性 终端用能过程:重点分析总量、结构和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结合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环境目 标 现状调查评价,分析污染物产生、排放、治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 环境问题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弄清
确定 建立源与目标 建立模型 方案优选
问题 环境目标 相关关系 选择策略方法 确定方案
方案 实施
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软件,只要把各污染源数据、污染气象数 据及有关参数输入,计算机就可自动叠加计算出各污染源排放 对该区域浓度的贡献情况。 ADMS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ISC-AERMOD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模型软件 EIAA环评助手软件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2、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 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界线(如山脉、丘陵、河流 及道路等),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尽量减少 边界的处理。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尽管环境监测能力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特定气象条件下,仍存在监测盲区。此外,治理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
跨区域合作需加强
大气环境污染往往不是单一地区的问题,而是需要跨区域合作共同解决。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协调、执法合作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对经济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影响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如降低投资 环境吸引力、影响旅游业 发展等。
0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与 原则
总体目标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 例,发展可再生能源。
强化交通污染控制,减少汽车尾气排 放。
控制工业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
提高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空气质量达 标。
具体目标
推行企业环保信用管理
建立企业环保信用档案
为每个企业建立环保信用档案,记录其环保行为和信用状况。
实施环保信用评级
根据企业的环保行为和信用状况进行评级,对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 不同的管理措施。
加强环保信用监管
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状况的监管,对环保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督促 和纠正,促使其改善环保行为。
05
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 育
节能减排
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推广 节能灯具、电器等,减少 能源浪费。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 动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
实施能源管理
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监测和 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推广清降低化石能源的使 用。
发展风能
推动风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
发展水能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水力发电,减少对化石能 源的消耗。
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
建立监测网络

大气环境规划简介

大气环境规划简介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大气环境规划简介大气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平衡和协调某一地区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达到大气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的功能。

一、大气环境系统的组成大气环境系统分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子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

大气环境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1-10所示。

图1-10 大气环境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1.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环境过程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和稀释扩散能力,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为有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系统。

通过实验或历史资料的分析,可以掌握其运动规律,确定对大气过程影响的主要参数等。

2.大气污染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排放子系统主要包括点源、线源和面源。

污染物的排放形式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进而影响城市生态子系统。

3.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城市大气污染的控制不仅是污染源本身的治理,要立足于尽可能通过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的工艺或技术,节约燃料或原料,提高装置整体性能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

此外,还应把污染源的治理与旨在控制大气污染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对城市大气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4.城市生态子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大小,良好的自然生态有利于污染的净化和达到更高的环境要求,同时环境污染又对生态环境产生损害。

制定大气环境规划时,通过建立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以最。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是一个自然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研究,可以了解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要一并考虑,才能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益。

根据分析,可将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这两类规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作用构成了大气环境规划的全过程。

1.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是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确定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并且同时完成总量负荷分配 到源的方式。
(3)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A.源强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适用于多源模式。 •约束条件:控制区达到环境目标值。 •目标函数:使污染源排放量的削减量总和或削减率总和 为最小。 •环境决策:污染源最佳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
B. 最小治理费用的分配原则
计算公式:当第k种污染物浓度为 k , j k k , j 1时,其分指数为
Ik
k k , j ( I k , j 1 I k , j ) I k , j k , j 1 k , j

奥运期间,空气污染指数45,空气质量优 截至24日,北京8月份在空气质量全部达标 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
2.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目的?
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是弄清大气污染物来源、 性质、数量和分布的重要手段。
一、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画出污染源分布图

画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 置、污染排放方式,并列表给出各所需参数。高的、独立 的烟囱一般作点源处理;无组织排放源及数量多、排放源 不高且源强不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一般把源高低 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繁忙的 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处理。

1.地面风向、风速特征


N 31 1.7 2.3 S 49
NNE 44 2.4 2.1 SSW 84
NE 202 11.1 2.0 SW 173
ENE 208 11.4 2.2 WSW 141
E 167 9.2 2.1 W 121
ESE 85 4.7 2.2 WNW 58
SE 86 4.7 2.2 NW 48
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 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
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试行)
API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IV 251~300 >300 V IV2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III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III1 III2 IV1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对健康的影响 可正常活动 可正常活动 长期接触, 易感人群出现症状 长期接触, 健康人群出现症状 一定时间接触后, 健康人群出 现症状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 患者症状显著加剧 健康人群明显强烈症状, 提前 出现某些疾病

%,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
纪录,更是远超夏季单月一级天5天的最高纪 录。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二、污染气象背景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四、环境容量分析 五、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二、 污染气象背景
2.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一般按国家坐标系)及分布
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3.面源调查统计内容
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网格单元,一般可取
1000×1000(m2),规划区较小时,可取500×500(m2), 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二、污染气象背景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四、环境容量分析 五、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源强)预测,
二是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csi
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一级标 准 0.02 0.05 0.15 二级标 准 0.06 0.15 0.50 三级标 准 0.10 0.25 0.70 浓度单位
注:
①适用于城
二氧化硫 SO2
mg/m3
(标准状态)
市地区;
②适用于牧
总悬浮颗粒 物TSP
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来体现。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以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
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其余的 部分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二、污染气象背景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四、环境容量分析 五、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1小时平均 季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月平均植物生 长季平均
0.04 0.08 0.12
4.00 10.00 0.16
0.08 0.12 0.24
4.00 10.00 0.20 1.50 1.00 0.01 7① 20①
0.08 0.12 0.24
6.00 20.00 0.20
3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图: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大气污染物 排放系统
大气污染 控制子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 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
规划区的划定
一般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
用网格点作控制点。
确定规划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 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地区,规划区一定要包括
全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区;
对超标区影响比较大的全部污染源。 非超标区根据未来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适当地将
一些重要的污染源和新的规划区包括在内。 ② 在规定规划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考虑当地的 主导风向。
可吸入颗粒 物PM10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铅 Pb 苯并[a]芘 B[a]P 氟化物 F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0.08 0.12
0.04 0.05
0.20 0.30
0.10 0.15
0.30 0.50
0.15 0.25
mg/m3
(标准状态)
mg/m3
(标准状态)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2.污染物排放量排序
污染物排放量排序是直接评价某种污染物的主要污染 源的最简单方法。采用总量控制规划法时,针对区域总量 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对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源进行总量 排序。
(三)污染物评价方法

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Si
ci
式中: Si——参数i的标准指数; Ci——参数i的监测浓度,mg/m3; Csi——参数i的标准值,mg/m3。
b.点源和面源允许排放量的分配

在对区域的允许排放总量分配时,首先要确定各
个功能区的面源和点源所占的份额。
在一般气象条件下,高架源对地面浓度数值影响不大,但影 响范围大,而低架源及地面源往往对地面浓度贡献较高。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二、污染气象背景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四、环境容量分析 五、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一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的目的? 是弄清区域本地污染的来源。根据区域内污染源的 类型、性质、排放量、排放特征及相对位置和当地 的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分析和估计它们对该区 域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污染源的评价,确定出该区 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一般在主导风下风方位,规划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 地浓度以远处。
2、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1)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
将计算得到的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按各污染源或工 厂(烟源群)使用的燃料和原料用量进行分配。
(2)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通常在使用大气扩散模式法模拟计算允许排放总量过程
中使用。
所有源排放量都进行削减,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从
图6-5 延庆采暖季节平均风向频率及风速分布 (条状-频率,折线-风速)
风 速 m/s
2. 大气稳定度

A、B、C、D、E、F
哪级最稳定?
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
3. 大气混合层厚度

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 稳定层底的高度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大气环境过程 系统子过程
大气环境质量Fra bibliotek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
城市生态子系统
城市生态子系统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分为两类,即: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二、污染气象背景 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四、环境容量分析 五、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污染控制规划 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SSE 50 2.8 2.0 NNW 57
出现次数 出现频率(%)
风 风 速 向
出现次数 出现频率(%) 风 速
2.7
2.5
4.6
2.9
9.5
4.5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