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课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内容简介隐藏王道俊主编的《教育学》(第7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技术学权威教材。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该教材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自身特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

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技术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辅导资料,对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的课后习题(或课后思考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院校近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

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热点。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绪论0.1复习笔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存在,它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

教育学对教育活动现象与问题的研究和对教育本质的揭示,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教育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在研究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性的客观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阐明教育工作的原理、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概念。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必然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做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心识仿照当做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以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此刻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增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增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增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增进经济增加的功能:②教育增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腕;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按照你对教育的熟悉,谈谈教育是如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增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

首先,教育增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其次,教育增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最后,教育增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3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3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

A. 政治制度B. 经济发展C. 社会发展D. 教育发展2. 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B)。

A. 政治制度B. 经济发展水平C. 人力、物力和财力D. 人口结构3.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

A. 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 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C. 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D. 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4.(B)在美国经济学第73 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A. 凯恩斯B. 舒尔茨C. 马斯洛D. 布鲁纳5.(D)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A. 物质文化B. 精神文化C. 观念文化D. 校园文化6.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最主要因素是(A)。

A. 政治经济制度B. 社会生产力水平C. 科学技术D. 民族文化传统7. 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A)表现出来。

A. 培养人B. 生产斗争C. 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D. 参与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8. 人口的(C)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 性别结构B. 文化结构C. 年龄结构D. 素质结构9. 文化对教育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对(B)的影响。

A. 教育方法B. 教育内容C. 教育目的D. 教育途径10.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二、辨析题1.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该说法正确,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 新科技革命为培养目标个性化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该说法正确,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多样化,这为实现根据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的更充分条件。

3.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代名词。

该说法错误,教育涉及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4. 教育是具有生产性的,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

该说法正确,教育的生产性包括教育劳动的生产性、教育投资的生产性和教育的生产力属性三个方面。

教育学作业(1)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1)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教育(狭义)——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干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3.教育目的——指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的一种规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个人本位论——指那些应当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认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6.社会本位论——指那些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的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

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教育由哪三大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是何地位?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2)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2.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题要点: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主体性的教育要求与表现为客体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是推动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3.对人的身心发展能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环境包括哪三个部分?答题要点:(1)经过人改造过的自然;(2)人以及人的关系;(3)社会意识形态。

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规律?答题要点:(1)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3)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11教育基础综合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311教育基础综合 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311教育基础综合王道俊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

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二、复习思考题1.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统一。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2.略3.略4.答:(仅供参考)当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替代。

因此很多教育理念难以贯彻实施。

比如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如果先上必修最后再深入到选修会使学生不是很吃力的情况下学好,但是与传统教学中选修和必修一起上的模式相比,考试成绩一开始会差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依然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5.答:(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出彩”之处,并确定它是否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特色”接受实践的检验。

再次,应根据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精选文档】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

教育具有社会性).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福师(2020-2021)《教育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福师(2020-2021)《教育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

福师(2020-2021)《教育学》在线作业一(4)答案福师(2020-2021)《教育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5题,30分)1、XXX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参考选择:D2、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物质因素,D学校因素。

参考选择:A3、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A课程大纲,B课程安排,C课程计划,D课程实施。

参考选择:D4、XXX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同时发生,A是同时的,XXX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参考选择:C5、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B文化素养,C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

参考选择:A6、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是A体力,B智力,C能力,D创造力。

参考选择:C7、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主要倡导者是AXXX,XXX,C斯金纳,XXX。

参考选择:B8、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XXX根舍因,XXX,CXXX,XXX。

参考选择:B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客体,B 主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参考选择:B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参考选择:AE社会教育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CD4、以下属于学生发展的身体特征的是____A生理周期的变化B智力的发展C性别的差异D身高、体重的增长E语言能力的提高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CD5、教育的目的是____A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B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研究成绩C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D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E使人能够获得高薪工作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6、以下属于学生发展的心理特征的是____A情感的变化B性格的形成C身体素质的提高D思维方式的改变E知识结构的扩大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D7、教育的基本任务是____A培养人的思想品德B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研究成绩C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D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E使人能够获得高薪工作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8、教育的类型包括____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职业教育E义务教育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E9、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全面发展D个性化E竞争至上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10、教育的内容包括____A思想道德教育B文化教育C体育教育D技术教育E职业教育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11、教育的方法包括____A讲授法B讨论法C实验法D研究法E竞争法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12、以下属于教育的特点的是____A社会性B全面性C个性化D客观性E主观性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13、教育的对象是____A儿童B青少年C成人D老年人E所有人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E14、以下属于教育的功能的是____A培养人的思想品德B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研究成绩C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D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E提高人的社会地位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BCD15、教育的任务是____A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B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研究成绩C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D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E提高人的社会地位提示:认真复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CD1.本文涉及E社会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评价过程、生产力与教育关系、学校教育工作、学生文化特征、身心发展动因、综合课程和学生义务等。

教育学考试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学考试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国学2书3 中庸4 问答法5 理想国6 亚里士多德7 心理学8 夸美纽斯9 教育与生产劳动10洛克二、名词解释题11 科学技术发展12.培养人才13.政治经济制度14.舒尔茨15.政治经济制度16.精神文化17.个别差异性18.顺序性19.教育目的20.《师说》1. 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青年脱盲。

5..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6.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7.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信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釉合,构成课程。

8. 教科书:又称课本。

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9.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0.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教育学》习题答案

《教育学》习题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地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人的这些生物特性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之为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生物性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判断正误1(正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正确)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3(正确)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4(错误)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

5(正确)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错误)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

7(错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是说明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

8(正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9(错误)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体、音、美等方面素质的特长教育。

10(正确)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11(错误)教育应该求同去异,扼长补短,培养标准化的“产品”。

12(错误)教育中的“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三、简答1、什么是教育学的“个性”?如何科学地培养人的个性?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教育学所说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科学地培养人的个性,首先要清楚两种不同的个性观。

一种是以牺牲人的整体发展为代价,片面培植人的某方面专长的所谓个性教育,这是对人的割裂的资产阶级个性观;另一种个性观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对人的特长进行培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个性观。

2023西南大学[0405]《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2023西南大学[0405]《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教育2教师3学生家长2、当代社会,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核心力量,()职业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领导5教师6商人学生3、()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7五经8四书9学记礼记4、《学记》提出“未发先预”、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10长善救失11互为依赖.12相互补救因人而异5、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13效度14纬度15经度长度6、1.近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发展目标的全面性。

16教育的普及性17教学的限制性18教育的社会性学生的差异性7、董仲舒的“三纲”即()、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9人为物纲20君为臣纲21天为地纲天地统一8、道家,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派别,以()、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

22孟子23荀子24老子孔子9、教育内容具有目的性与()性。

25不确定26预想27预定确定10、()是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

28德国29美国30中国法国11、从性质划分,教育活动可分为教授活动、()活动和管理活动。

31教师32学生33学校学习12、教育内容概括为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资源及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人力资源四大种34精神35物质36知识文化13、夏代设置了“序”“校”学校, “校”的()与夏政权的性质有直接关系,教以习射等军体技能,以37教学方法38教育内容39教育手段教学对象14、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专制性、保守性、非生产性。

40相同性41等级性42差别性原始性15、个体社会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思想意识的()、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个体职业角色和身份的43社会化44个体化45观点化集体化16、在美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6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6

第六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A)。

A. 国民教育制度B. 学校教育制度C. 学制D. 义务教育制度2.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C)。

A. 国民教育制度B. 教育制度C. 学制D. 义务教育制度3.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B)为典型。

A. 欧洲国家B. 美国C. 苏联D. 中国4. 现代学制中,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B)。

A. 欧洲国家B. 美国C. 苏联D. 中国5. 现代学制中,分支型学制以(C)为代表。

A. 欧洲国家B. 美国C. 苏联D. 中国6. 我国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在全国颁布并推行的现代学制是1904 年公布的(A)。

A. 癸卯学制B. 壬寅学制C. 壬戌学制D. 六三三制7. 癸卯学制以(B)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的残余。

A. 美国B. 日本C. 欧洲D. 俄国8. 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第二个学制是壬戌学制,它以(A)的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 美国B. 日本C. 欧洲D. 俄国9.(C)奠定了我国新学制的基础。

A. 癸卯学制B. 壬戌学制C. 1951 年学制D. 1958 年的学制改革10. 在我国,进行6 岁入学的试验起于(A)。

A. 癸卯学制B. 壬戌学制C. 1951 年学制D. 1958 年的学制改革11. 我国在(B)中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2. 我国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教育法规性文件是(B)。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3. 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B)的核心内容。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4. 我国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的文件是(C)。

陕师大《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师大《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2.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3.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4.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5.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6.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8.美育学制:“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5、陕师大《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

5、陕师大《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教育学》作业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2.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3.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4.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5.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6.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8.美育学制:“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学参考答案(题与答案)

教育学参考答案(题与答案)

教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教育:各种各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和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

3、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按照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指学校教育。

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义务教育:依照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以保证的适龄儿童或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6、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教育的期望。

即人们期望受教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和结果。

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确定的规格和标准。

7、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为促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8、智育:授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9、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最基本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

10、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化。

11、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课程:广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学的各门学科,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13、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14、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A 文化2A3A 174A5A6A察举制7A8A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着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着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17A18A19A20A21A22A23A24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 蔡元培C 李大钊D王道俊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着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 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 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 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E 社会出现了阶级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专业课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凡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属于广义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的具体化。

是根据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和不同学校的任务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要求。

3.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4.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

它的核心部分是教育目的,还包括实现目的的途径。

6.智育:是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7.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纪念性教育活动之前,对于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计和设想,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总要求。

8.教学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9.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需要,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11.义务教育:就是依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
教育。

1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

是根据课程计划或方案的要求,以纲目的形式确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二、填空题
1.教育规律
2.模仿。

3. 1904 “ 癸卯学制”。

4. 教书育人
5. 单一课综合课
6.战国末期。

7.修辞
8.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规律。

9.德国。

10.《民主主义与教育》
11. 1902 “ 壬寅学制”。

12.《普通教育学》。

13.练习、小结
14.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15.布卢姆
16.布鲁纳
17.席勒《美育书简》
18.实践性
三、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1)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2)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

(3)培养人的过程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3.为什么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1)教学是对学生实施“五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

(3)以教学工作为主,不仅为学校承担的社会职能所决定,而且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要求。

4.简论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试述建立学制的依据。

(1)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3)学制的制定更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4)学制的制定还要适合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

6.为什么说教学具有教育性?
(1)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2)教育方针、各科教材内容都有强烈的思想倾向性。

(3)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民族文化的功能。

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

(2)长期性和间接性。

(3)主体性和示范性。

9.简论国外改革学制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和早期开发智力。

(2)提前入学年龄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普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4)高等教育多类型化,实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10.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态度。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使学生逐步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的明确具体。

(2)教学内容正确无误。

(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4)课的结构安排合理。

(5)教学效果显著。

四、论述
1.应该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经济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1)表现在教育目的上,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人才。

(2)政治经济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还决定了受教育的权力。

另一方面,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给予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

(1)通过培养接班人,维护和巩固现存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2.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有何区别?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及其贯彻的要求是什么?
答:教育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

它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②教学规律决定着教学原则的制定和发展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
(三)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积极自觉性相结合原则;
(五)直观性原则;
(六)循序渐进原则;
(七)巩固性原则;
(八)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4.联系实际,谈怎样组织和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联系实际,如何组织和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准确的答案,需要我们结合现实及相关知识做出相应的判断,我给你一些参考信息。

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第一是基础性体系,即家庭教育体系。

它的特性是:第一性、基础性和起步性,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又影响着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发展。

第二是主体性体系,即学校教育体系。

它的特性是延续性、主体性和系列性。

它既对家庭教育起着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又对社会教育起着辅助和优化的作用。

第三是人文性体系,即社会教育体系。

它的特性是拓展性、检验性和实践性。

它既为家庭教育提供环境和条件,也对学校教育反馈信息、提出挑战。

学校教育要善于依靠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好他们的桥梁和纽带;家庭教育要主动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做好支持配合的工作;社会教育要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基础,为其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

只有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所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合,就是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通过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突出各自的教育特点,增强三者各自的教育力度,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能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