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傅毅,东汉人,曾是汉章帝时的兰台令吏。他的代表作是《舞
赋》。傅毅在《舞赋》中假托楚襄王和宋玉的对话,通过详细描写宫廷
夜宴女乐活动,阐述其乐舞美学思想。《舞赋》中的经典名句是:"其始
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
辣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这段名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舞蹈美学思
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时代背景: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升,在生产关系随之演变的同时,舞蹈, 作为庞大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也在不断 地向前发展......
主要表现:
• 舞蹈活动普遍盛行 • 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和舞人Biblioteka Baidu• 西域乐舞、杂技、幻术和边疆少数民族舞蹈传入 • 乐府对民间乐舞的汇集作用
市,描写了帝王的各项礼仪活动以及长安的商业活动,除此之外,张衡描
写了其他汉赋很少描写的当时民间的歌舞杂技表演情况。如:"临回望
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
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
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含利颬颬,化为仙车。骊
想的精髓,我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忠实继承了这种传统,成为世界
艺坛中的一朵奇葩。
一、“百戏”舞蹈
“百戏”是杂技、武术、 幻术、滑稽表演、音乐 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 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是汉代最为盛行的 大型文艺汇演,在汉代亦称“角抵戏”。
百戏表演在汉代十分兴盛,无论 是宫廷还是民间,都会经常组织百 戏表演。 汉角抵百戏中的舞蹈按其特征, 大致分为四类:巾袖舞、道具舞、 情节舞和舞相。
2.道具舞
舞者手执乐器、武器或物品而舞,统称为道具舞。 汉代的道具舞有:
《铎舞》:铎是一种如大铃样的乐器。 《鞞舞》:鞞是一种扁形小鼓。 《剑舞》:剑是古代文人墨客君子武士随身佩带之物。
既是具有某种高雅气度的标志,又可防身御敌。 《棍舞》:多执双棍,合着建鼓的节奏,动作多以上下旋
转为主。 《戚舞》:舞者双臂横开,蹲跨步执斧而舞。 《刀舞》:和《戚舞》都是传承于原始社会反映战争生活
汉赋中的乐舞美学思想
•
"赋"是汉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时尚,所谓赋是介于歌与诵之间
的唱读文体,其声音抑扬顿挫,有一定节奏,但又不像唱歌那样。在众多
汉赋中,突出乐舞美学思想的代表者可以说是张衡的《西京赋》和傅毅
的《舞赋》了。
•
张衡,东汉人,古代科学家,曾发明制作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他的
文学代表作是《西京赋》。在《西京赋》中,他夸耀了长安的地理、都
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
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
• 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张衡详细描写 了汉代百戏演出的场景,概括出汉代百戏演出的内容,这里有杂技、有 幻术、有歌舞表演,有歌舞戏,还有神奇壮丽的舞台布景和音响效果。 其气势磅礴,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布景奇妙都是前代所不能比。张衡 《西京赋》的美学意义在于,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百戏演出风貌,从侧面 揭示了汉代乐舞百戏追求的美学理想。
1.巾袖舞
• 巾袖舞是舞者舞袖或 执巾而舞。
• 汉代舞蹈几乎都以长 袖作舞,舞袖凌空飘 逸,如行云流水,曼 妙灵动,千姿百态。
汉代文物中,有极 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 繁多,舞姿各异。既有 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 曼温婉之态。 甘肃武威磨子嘴汉 墓出土一身着窄长袖舞 衣的木俑,一臂下垂, 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 健,气度不凡
汉代较有代表性的“四夷乐”是《巴俞舞》。
• 《巴俞舞》是古代川东少数民族“賨人”的舞
蹈,猛锐粗犷,发扬蹈厉。表演时手持矛弩,且 歌且舞,并用巴人原来的语言演唱。
• 《巴俞舞》是古西南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舞蹈, 从汉至唐流传千年,在我国舞蹈史上有重要影响。
•
此外,西南少数民族的《盘舞》、《羽舞》、
《芦笙舞》以及西域的胡乐胡舞在汉代也进入了
的武舞。 《建鼓舞》: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其竖立起来,鼓面
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
3.情节舞
• 情节舞是指以歌舞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舞蹈。 • 汉代著名的情节舞是《东海黄公》。 • 《东海黄公》的形象资料见于山东临沂县汉画像
石,黄公头戴面具,一手托住老虎的一条后腿, 一手执刀。 • 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虎与人争的武打和幻术、 特技表演,可以视为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
内地人的生活。
综上所述,各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乐舞, 不仅丰富了当时的舞蹈,而且对汉族乐舞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汉代"乐府"建立的任务
乐府原是音乐机构的名称,正式建立于西汉武 帝时期,是汉武帝尊儒活动的一项内容。执行"礼乐 治世"是武帝设立乐府的根本任务。乐府机构的职 能主要是派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诗歌、乐舞,经过 艺术加工,排练演出,以供统治集团观赏和祭祀需要。 汉代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里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 歌谣辞》中。它代表了汉代诗歌乐舞艺术的最高 成就,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中国戏曲艺术的开端。
4.舞像
•戴假面,著假形而舞曰舞 像。 •“像”是舞像的艺人扮的 鸟兽假形。 汉代“舞像”中著名的节目 有《总会仙倡》和《鱼龙曼 延》。
二、“四夷”乐舞
• “四夷”指四方少数民族。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的高潮是在汉代。
由于多数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为宫廷“四 夷”乐舞提供了直接素材,所以宫廷能将一些民 族乐舞分门别类的进行设置、教授,并以此来表 示天下立定,四海归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