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汉代舞蹈是中国舞蹈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中国舞蹈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汉代舞蹈的发展,并分析其在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意义。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文化繁荣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代舞蹈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西汉和东汉时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汉代舞蹈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汉代舞蹈在技术和形式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汉代舞蹈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如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等。

这些舞蹈形式在形式上丰富多样,表现出了汉代人们对舞蹈的热爱和创造力。

汉代舞蹈的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舞者们的身段和步伐更加优美流畅。

这些进展使得汉代舞蹈在技术和形式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次,汉代舞蹈在内容和主题上呈现出多样性。

汉代舞蹈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出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宫廷舞蹈通常以对天地万物的赞美为主题,体现了汉代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严。

而民间舞蹈则更富于情感和幽默,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和主题使得汉代舞蹈具有了更加广泛的表现力和人文关怀。

此外,汉代舞蹈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随着汉代与西域、东南亚等地的交流,外来舞蹈的元素逐渐渗入到了汉代舞蹈中。

比如,在西汉时期,匈奴舞蹈和塞外舞蹈对汉代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汉代舞蹈的内涵,并为后来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汉代舞蹈的发展对于中国舞蹈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在技术和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中国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

汉代舞蹈的内容和主题多样化,使得舞蹈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同时,汉代舞蹈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舞蹈的多元性和国际性。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中国舞蹈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对于后来的舞蹈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代舞蹈的发展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在技术和形式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内容和主题呈现出多样性。

浅谈两汉、隋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历史发展

浅谈两汉、隋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历史发展

□高稚尧吴茜一、汉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两汉时期有收集乐舞的机构,称为乐府,其在民间收集历史上的舞蹈形式并做分类总结,进行相应的美化或修改,让舞蹈和音乐质量不断提高。

受到乐府的影响,汉朝舞蹈逐渐形成独有的风格,其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不仅有歌唱和舞蹈,还有杂耍和武术等等,花样繁多。

其中更是有大型的歌舞表演,如《东海黄公》。

该剧演出前会进行戏台搭建,演员化妆后穿着奇装异服,打扮成神仙或者动物,伴以唱、跳和话语对白的形式表演歌舞,将观众深深地带入了剧内场景中,活灵活现,使人流连忘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两汉时期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舞蹈,比如有《长袖舞》《折腰舞》等等。

而长袖和折腰舞是从战国时期流传下来,发源地在楚国,传双臂展现出女子秀美、轻盈、柔曼的身姿(图一)。

长袖舞,顾名思义,舞者携带长袖系于腰身,腰身婉转搭配系带显得更加柔美,由此人们便会有“长袖善舞”之说,在汉朝人尽皆知。

而长袖舞在汉朝也在发生演变,后期慢慢延伸出了著名舞蹈《白丝舞》,此舞是让舞者身披白色丝巾,手拿丝带,造型极像小说和人们想象中的天界仙子,可见汉朝舞蹈主要突出舞者的身段美和舞姿的轻柔之美。

汉朝的人们,不止是学会了观赏舞蹈,更是亲自上阵,体验民俗风情。

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摘要: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尤以两汉和隋唐代时期最为突出,是古典舞发展和繁荣的鼎盛时期。

其各自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也不相同,彰显了这一时期舞蹈独特的风格和代表的当代民俗宫廷文化。

1999年太原王郭村出土虞弘墓,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内容涉及舞蹈众多方面,是隋唐时期舞蹈风格写实。

本文就汉及隋唐古典舞的传承和历史上的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汉代隋唐古典舞传承与发展浅谈两汉、隋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历史发展图一徐州出土汉代长袖舞伎陶俑回到老家设宴,当场表演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发出自己的豪迈气概;并且表演结束后,紧接着开始跳舞,自身已经进入了某种境界,壮怀激烈。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PPT课件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PPT课件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以舞相属” 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其形式类似近
日儿童之“找呀找,找朋友”。它是在一人自 舞——相属他人——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 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中体现人际关系和人际情感。
舞蹈中的规矩:不按规矩跳舞,习惯上被视为不 礼貌或蔑视对方的行为。
蔡邕 陶谦
四川彭县“以舞相属”画像石 汉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巾袖舞的特点: “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傅毅《舞赋》 “裙似飞鸾,袖如回雪”——张衡《观舞赋》
巾袖舞——“水袖”、“红绸舞” “楚舞”——巾袖舞
战国时期与汉代舞人玉佩造型对比
细腰长袖的楚舞
巾袖舞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2、道具舞 舞者手执乐器、武器或物品而舞的舞蹈,统称为道具舞。
• 拟兽组舞《鱼龙曼延》 龙虎相斗 猿猴攀嬉 兽惊大雀 白象行孕 海鳞成龙 猞猁变车 水人弄蛇
曼延之戏 汉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二、“四夷”乐舞 汉代国力强大,跟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东夷之乐执矛舞,西南夷之乐执羽舞,
西夷之乐执戟舞,北夷之乐执干舞” ——《白虎通·礼乐篇》
“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一天下也。”
乐舞。 《巴俞舞》表演时手执矛弩,且歌且舞,
并用巴人原来的语言演唱。
名称演变:汉《巴俞舞》——魏《昭武舞》——晋《宣武舞》 ——南梁《巴俞舞》——唐《巴俞舞》
《盘舞》云南石寨山汉代滇王墓出土的人舞铜盘挂饰
《羽舞》云南晋宁石寨山四人乐舞铜饰 西汉
羽人舞蹈图 秦汉 云南石寨山铜贮贝器双人环舞 汉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乐舞百戏画像砖 汉
杂技陶俑盘 西汉
山东安丘汉墓百戏图 西汉

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时代背景: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升,在生产关系随之演变的同时,舞蹈, 作为庞大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也在不断 地向前发展......
主要表现:
• 舞蹈活动普遍盛行 • 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 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张衡详细描写 了汉代百戏演出的场景,概括出汉代百戏演出的内容,这里有杂技、有 幻术、有歌舞表演,有歌舞戏,还有神奇壮丽的舞台布景和音响效果。 其气势磅礴,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布景奇妙都是前代所不能比。张衡 《西京赋》的美学意义在于,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百戏演出风貌,从侧面 揭示了汉代乐舞百戏追求的美学理想。 • 傅毅,东汉人,曾是汉章帝时的兰台令吏。他的代表作是《舞 赋》。傅毅在《舞赋》中假托楚襄王和宋玉的对话,通过详细描写宫廷 夜宴女乐活动,阐述其乐舞美学思想。《舞赋》中的经典名句是:"其始 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 辣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这段名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舞蹈美学思 想的精髓,我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忠实继承了这种传统,成为世界 艺坛中的一朵奇葩。
综上所述,各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乐舞,
不仅丰富了当时的舞蹈,而且对汉族乐舞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
汉代"乐府"建立的任务
乐府原是音乐机构的名称,正式建立于西汉武 帝时期,是汉武帝尊儒活动的一项内容。执行"礼乐 治世"是武帝设立乐府的根本任务。乐府机构的职 能主要是派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诗歌、乐舞,经过 艺术加工,排练演出,以供统治集团观赏和祭祀需要。 汉代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里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 歌谣辞》中。它代表了汉代诗歌乐舞艺术的最高 成就,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汉唐舞蹈知识点归纳总结

汉唐舞蹈知识点归纳总结

汉唐舞蹈知识点归纳总结汉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汉唐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汉唐舞蹈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对汉唐舞蹈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读者对汉唐舞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汉唐舞蹈的起源1. 起源时间:汉唐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夏商周时期,舞蹈艺术早已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蹈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舞蹈传播:随着周朝的建立,舞蹈艺术也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而逐渐融入到汉唐文化中。

在汉唐时期,舞蹈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

3. 舞蹈类型:在汉唐时期,舞蹈可以分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宫廷舞多是由宫廷女子演出的优美婉转的舞蹈,而民间舞多是由百姓演出的朴实满足的舞蹈。

这两类舞蹈各有其特点,共同构成了汉唐舞蹈的丰富多彩的舞蹈形态。

二、汉唐舞蹈的发展1. 舞蹈表演形式:汉唐时期的舞蹈表演形式较为丰富,有以舞姬为主角的宫廷舞、有以舞者为主角的宴舞、有以宗教活动为主的祭祀舞等。

这些形式的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2. 舞蹈技艺:在汉唐时期,舞蹈技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舞宫宴舞最为典雅华贵,其舞蹈动作优美华丽,舞姬们表演的花样繁多、动作灵活,展现出了舞蹈的高超技艺。

宗教祭祀舞,多为祈祷神灵赐福的舞蹈,表现出了虔诚和敬畏之情。

3. 舞蹈曲目:汉唐时期的舞蹈曲目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广寒宫舞》、《凤宫舞》、《玉环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这些舞蹈曲目都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成为当时人们的精神食粮。

三、汉唐舞蹈的特点1. 优美婉转:汉唐舞蹈以其优美婉转、动作流畅、形象生动著称。

其舞姬袅娜多姿,舞姿轻盈,身姿曳丽,充满了古代中国女性的阴柔之美。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汉舞,顾名思义,即汉民族传统舞蹈,属于民族舞蹈范。

她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

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汉舞的原貌已无从考据。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希望你喜欢。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在华夏舞蹈的艺术长河中,汉舞以其清新、苍劲、壮美的艺术风格独领风骚。

在历经秦文化专制的涂炭践踏之后,大汉劲舞以其狂级之势,向世人展示了汉民族舞蹈艺术的泱泱风采。

同先秦乐舞的规矩雍雅和盛唐乐舞的华丽辉煌不同,大汉舞风洋溢着感性、豪放、质朴的艺术魅力,焕发着实现了大一统政治局面之后,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在汉代正处于.个对内各民族之间往来密切、对外交流空前活跃的历史时期。

汉代舞风丰富多彩的大度兼容性,便是这一文化氛围的突出表现。

如来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巴渝舞》就深得高祖刘邦的青睐,登堂入室,成为汉宫廷之雅乐。

而广泛盛行于民间和宫廷的“百戏”中自然也不乏来自中亚各国艺人的舞蹈杂技表演。

《汉书·武帝纪》载:“(元封)三年(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

(元封)六年(前105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

”“角抵”也即“百戏”,汉代乐舞杂技之泛称。

这种由皇宫组织的歌舞杂技演出,不仅规模空前,而且吸引了京城内外,甚至数百里远的民众前来观赏,足见汉舞的泱泱壮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不仅对内以乐舞活动显示君民同乐、天下升平之气象,汉代帝王也多以场景壮美的大型乐舞飨宴四海宾客。

如宣帝元康二年,嫁楚王刘戊孙女解优于乌孙王时,便在平乐观演出“大角抵”,奏音乐送公主远嫁,招待匈奴使者及其他外国宾客(见《汉书·西域传》)。

文、景帝时,曾“设酒池肉林以飨四方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曼延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同上)至武帝时,更是每每以“百戏”招待外国政要使者,显耀大汉王朝的强盛与繁荣。

这说明,不仅来自民间的诸多歌舞节目登上了王公贵族的大雅之堂,而且外国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也成为招待国宾、弘显大汉风华的宫廷雅乐。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

汉服舞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汉服舞蹈概述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舞蹈跨越时代,积淀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汉服舞蹈既包括了古代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也有与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相关的内容。

在汉服舞蹈中,服饰的选择、舞姿的动作、表演的形式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二、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汉服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舞蹈的表演形式。

汉代以后,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与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服舞蹈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汉服舞蹈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融合,吸收了各地的舞蹈文化,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三、汉服舞蹈的艺术特点1、动作优美汉服舞蹈的动作优美婉转,充满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注重身体姿态、手势表现、眼神交流等方面。

舞者在舞台上起舞时,体现出了女性的温柔、细腻,男性的刚毅、豪迈,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特点。

2、服饰考究在汉服舞蹈表演中,服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汉服舞蹈服饰繁多,包括了古代汉服、汉代宫廷服饰、汉代民间服饰等。

这些服饰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文化内涵丰富汉服舞蹈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统等。

这些内容都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使得汉服舞蹈具有了极高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四、汉服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汉服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目前,有些地区的文化机构和学校开设了汉服舞蹈相关的课程,以便广泛的推广和传承。

一些专业的舞蹈团体也开始尝试将汉服舞蹈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作品中,以期更好地让汉服舞蹈走向世界。

五、汉服舞蹈的国际影响在国际舞蹈界,汉服舞蹈也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

我国汉代歌舞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演变

我国汉代歌舞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演变

我国汉代歌舞艺术的历史与发展演变歌舞艺术是人们最早创造和运用的表演形式之一,从诞生那天起,歌与舞便相互补充、水乳交融,在共同的思想内容要求下,逐渐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种“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

歌舞作为一种重要艺术活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作为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重要一员,歌舞艺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巨变与转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汉代歌舞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承前启后,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这是中国歌舞发展继西周之后,又一次更加深刻、影响久远的大变革与转型,从此,中国歌舞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比于律而和于心汉初政权草创,制度粗疏,百废待兴。

如何快速有效地稳定政权,处理战后满目疮痍的经济局面,成为汉统治者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面对治国良策的选择,当时的思想界有了一次短暂的争鸣:高祖对儒家论不以为然;文帝则喜刑名;景帝至武帝初,窦太后听政,黄老道家又占据上风。

曾春海先生认为,“观汉代历史,从汉高祖至汉武帝之间六七十年,可谓为西汉推行黄老无为之治的时代。

”阎步克亦认为,“汉初诸子互相采补,并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对汉的朝廷政治发生了不同影响,但汉初的70余年中,最初是黄老之学占据了相当地位。

”在这种“黄老无为”思想的指导下,汉朝的政治、经济得到稳定和增长,歌舞领域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西周雅乐一统的局面,开创了雅乐与俗乐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气象。

汉初的歌舞艺术活动是以崇尚“俗乐”为特征。

“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意;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

这对于一个充满勃勃生机,正积极改革创建新政治体制的新兴王朝来说,无法适应其政治情感和生活情感需要。

传统“雅乐”的衰落,为“俗乐”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汉代统治集团以顺应历史潮流的胸怀、积极开放的思想观念,成功地实践了其开明、开放的音乐舞蹈文化政策,以适应社会变革,以及歌舞艺术自身发展的多元需求,充分重视蓬勃兴起的俗乐,将俗乐的抒情、娱乐特性与雅乐的功能结合起来,以俗入雅、雅俗交融,进一步开拓了歌舞艺术领域,创造了汉人自己的“新雅乐”。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第一章原始舞蹈一、崖画舞蹈1、图腾舞蹈图腾:从初期母系氏族公社起,每个氏族就采取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

人们相信图腾就是本氏族的祖先或是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并能予以福佑的保护神。

图腾舞蹈的类别(1)、动物图腾舞蹈:飞禽、走兽、水族,模仿动物的动作。

(2)、植物图腾舞蹈:仅次于动物图腾的第二生命体,特别是长年生长的木本植物。

(3)、无生物图腾:日、月、山、川、水、火、土等。

2、祭祀舞蹈通过祭祀活动,舞蹈逐渐变成一种风俗。

3、求偶舞4、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5、反映战争生活的舞蹈二、部落舞蹈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到各时期部落的氏族首领,都有自己的乐舞。

例如伏羲的乐舞叫《扶来》,歌颂伏羲发明结网、教民渔猎的功绩;神农氏的乐舞《扶犁》,歌颂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农耕的功绩。

下面摘要了几个远古部落的乐舞。

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纪功舞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舞蹈(如《云门》、《大章》、《大韶》、《大夏》)1、黄帝的乐舞相传黄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又名《承云》或《咸池》。

歌颂黄帝聚众万民,盛德如云,如祥云,福佑之兆。

同时,此乐舞还有祈求丰收,五谷丰登之意。

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

2、尧的乐舞《大章》,“大章”的意思是“尧之仁德,章明于天下”,尧是陶唐氏的领袖,由于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人们依附他就像依附太阳,仰望他就像仰望云彩。

尧以此乐舞祭祀上帝。

3、舜的乐舞禹的乐舞叫《大韶》简称《韶》《九韶》、《萧韶》等,它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之仁德为内容;用于庙堂祭祀的舞蹈,充满幻想,浪漫天真,色彩斑斓。

《史记》记载到:鸟兽翔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4、禹的乐舞《大夏》,为歌颂禹治水有功和战天斗地的精神,禹命皋陶作《大夏》,表演时,舞人头戴皮制的帽子,上身赤裸,下穿素白褶裙,再现治水过程。

三、原始舞蹈的特征1、强烈的功利目的2、澎湃的生命激情原始人跳舞,在于实现人的生命本质,追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舞蹈使他们在自身肢体的运动中感受生命的真实与伟大。

秦汉时期的舞蹈宫廷乐舞

秦汉时期的舞蹈宫廷乐舞

秦汉时期的舞蹈宫廷乐舞汉代是伎乐大发展的时期。

汉代作为我国舞蹈史上的一大高峰,主要就表现在伎乐的繁荣上。

同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为乐舞的交流繁荣打下伏笔。

一、“以舞相属”和宫廷社交《鸿门宴》的故事是众人皆知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明了当时在宴饮时有舞剑助兴的风俗。

此外,还有在席间模仿“沐猴”、“狗斗”,也就是学猴子洗澡和狗打架的滑稽表演。

汉唐时代,士大夫在宴饮时,除了即兴歌舞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便是“以舞相属”的形式。

“以舞相属”要求前一人舞罢,顺邀另一人起舞,即为属。

属者,邀请之意也。

当时,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客人再舞回报。

这种交谊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很有讲究,否则就是失礼。

如果主人邀请,而客人不以舞为报,往往结下冤仇。

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被贬得免回京,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席间王智先起舞属蔡邕,蔡邕不为报,惹怒了王智,蔡邕也拂袖而去,终因得罪权贵,蔡邕竟不能再回京城。

二、伎乐舞蹈的发展汉代歌舞之风极盛,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

达官贵族之家多蓄养歌舞伎人,当时称为“倡”或“歌舞者”。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由朝廷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盐铁国营和酒类专卖的辩论会,其中有不少情况涉及到风俗民情与舞蹈艺术生活,如说达官贵人家中蓄养家伎歌舞娱乐:“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于堂下。

”“今富有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瑟,郑舞赵讴。

”“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象。

”(《盐铁论·刺权》)这里已谈到倡优扮演的各种形象,豪门贵戚纵**犬马,竞相夸示。

在《汉书·孝元皇后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王侯群弟,争相奢侈……后廷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

”汉代宫廷女乐和富贵家中的“舞姬”都有极高的表演艺术,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楚舞,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和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技艺都很高超,传为艺坊佳话。

中国古代舞蹈史-袁禾

中国古代舞蹈史-袁禾

中国古代舞蹈史-袁禾第一章原始舞蹈的发生纵观舞蹈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原始舞蹈到现代舞蹈的转变过程,经历了由祭祀舞蹈到表演性舞蹈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自娱再到娱人的发展过程。

劳动创造了人类,并且不断促进着人类自身机能的完善,也衍生出舞蹈这门艺术性活动。

原始舞蹈是人类发声器官和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健全之前表达情感的一种本能的肢体语言。

可以说,是他们在艰辛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生活中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舞蹈发展到现代,具有了表演性的特点。

因此,对于原始舞蹈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舞蹈的起源。

原始人过着群体生活,人们用手势及其他形体动作来辅助简单的发音及初级阶段的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从共同劳动中,和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情达意的形体动作中,孕育了舞蹈的因素。

逐渐人们产生了美的观念,原始舞蹈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生活,并给人以美感和力量,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人们发现,通过舞蹈,可以得到丰收,帮助狩猎;可以使氏族兴旺,增添人口;可以战胜敌人,驱赶疾病等等。

1、崖画舞蹈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描绘原始舞蹈的文物、崖画等、以及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进行综合研究,来探索原始舞蹈的特点、形态、活动方式、与生活的关系及其作用等。

舞蹈内容大致是表现狩猎生活、宗教祭祀、男女相悦、生殖崇拜和图腾性质的拟兽表演。

劳动与生殖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原始舞蹈和音乐是深深根植于人类生活,反映生活内容,即生产劳动与生殖崇拜。

在原始人的舞蹈中,有关图腾祭祀的内容也占了相当部分。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语Totemd 音译,意思是“它的血族”。

原始人把自然界的动植物当成氏族的神祗,称作“图腾”,并且成为原始先民氏族的标记和徽号。

举行图腾仪式,往往采用图腾祭祀的方式。

舞蹈是图腾仪式中重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是模拟图腾神的动作。

崖画有:①云南沧源岩画②内蒙古阴山崖画③广西花山岩画(蛙图腾)④新疆地区(狩猎、征战、杂技、舞蹈),库鲁克山双人舞岩画(模拟鸟兽的男女对舞)图腾舞蹈对其图腾神情的模拟是惟妙惟肖的。

汉代舞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汉代舞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汉代舞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汉代舞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引言:舞蹈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汉代不仅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也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汉代舞蹈作为古代舞蹈的代表,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旨在研究汉代舞蹈的创新发展,并深入探讨其对中国舞蹈的影响。

一、汉代舞蹈的创新特点1.1 多元文化融合汉代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在汉朝统治下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与融合。

汉代舞蹈的创新体现在吸收了不同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和技巧相结合。

这一特点使得汉代舞蹈在形式和风格上都展现出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1.2 表演形式的创新在汉代,舞蹈逐渐从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转变为了娱乐活动的一种方式。

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逐渐发展繁盛,并且与音乐、诗词等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舞台表演形式。

这种舞蹈的创新形式,促进了汉代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1.3 舞蹈技巧的创新汉代舞蹈以柔美、翩跹、流畅为特点,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技巧的展现。

舞蹈编排开始注重节奏感和整体形式的和谐美,并在动作和舞姿上注重流线性和柔和性,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在舞蹈技巧方面,汉代舞蹈注重手臂和身体的协调运动,舞姿优美、舞步变化多样。

这些创新性的舞蹈技巧使得汉代舞蹈在古代舞蹈史上独树一帜。

二、汉代舞蹈对中国舞蹈的影响2.1 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在形式上对中国舞蹈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打破了追求庄严和严肃的传统,提倡了以欢乐和娱乐为目标的舞蹈形式。

这一创新使得中国舞蹈朝向了活泼、亲民的方向发展,并且为后来的舞蹈风格奠定了基础。

2.2 舞蹈技巧汉代舞蹈的舞蹈技巧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整体形式的和谐美,这一特点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汉代舞蹈的舞蹈技巧不仅丰富了中国舞蹈的表现形式,还为后代舞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技巧手段和舞蹈语言。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第3讲汉代舞蹈的发展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舞蹈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在汉代,舞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与宗教、宫廷、民间生活等密切相关。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汉代舞蹈的发展,从舞蹈形式、表演场合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汉代舞蹈的形式汉代舞蹈包括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

宫廷舞蹈以宴会和祭祀活动为主要表演场合,常常与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民间舞蹈则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主要表达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生产劳动的场景。

宫廷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是宴会舞,它分为仪式性和娱乐性两种。

仪式性宴会舞是在重要的祭祀和庆典活动中表演,通常采用规范的舞蹈动作和庄重的表演风格,突出皇权的威严。

娱乐性宴会舞则更加轻松欢快,舞者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的内容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技巧。

民间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农民舞、儿童舞、各地方特色舞等。

这些舞蹈通常以生产劳动、民间传说和婚礼庆典等为题材,动作灵活多样,情感真挚且富有生活气息。

二、汉代舞蹈的表演场合汉代的舞蹈表演场合多样。

在宫廷中,舞蹈常常伴随着宴会、祭祀等重要场合的举行。

尤其是皇帝的举行庆典或者寿宴时,宫廷舞蹈会被广泛表演,以显示君主的威仪与统治力。

此外,汉代舞蹈也在民间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农民在庆祝丰收或者祈福之时,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并表演相应的农民舞蹈。

而在婚礼中,新郎、新娘和亲朋好友们也会跳各种喜庆的舞蹈,以祝福新人的幸福。

三、汉代舞蹈的社会意义汉代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融入了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汉代舞蹈是展现统治者威严和威力的重要途径。

宫廷舞蹈的表演场合多为宴会和祭祀等庆典活动,通过舞蹈形式的庄重与精彩,提升了统治者的威严与地位,巩固了其权威。

其次,汉代舞蹈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舞、各地方舞等民间舞蹈形式在庆祝农作物丰收、传承地方文化以及社交互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舞蹈发展史

舞蹈发展史

2 、宋元舞蹈的意义何在?
参考书目:
《武林旧事》
《梦溪笔谈》
《元典章》
《辍耕录》
《陈乐书》
《元史·刑法志》
《宋诗纪事》
《宋史·乐志》
《新元史·乐志》
《东京梦华录》
《西湖老人繁盛录》
《续文献通考》
第八章 明清舞蹈
折,但历史向我们证实:舞史悠悠、舞星灿烂、舞学精深的中华民族的
舞蹈文化,它还以博大的胸怀,归纳百川、荟萃中外,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态势,翘首以待新世纪的到来!
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一、宫廷舞蹈
1 、九、十部乐
2 、软舞、健舞
3 、大曲、歌舞戏
二、社会生活舞蹈
1 、元宵百戏
2 、节日踏歌
三、宗教舞蹈
1 、佛事之舞
2 、尚仙之舞
3 、祭祀之舞
四、皇家乐舞设施
1 、太常寺
2 、教坊
3 、梨园
3 、“大音希声”
复习思考题:
1 、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 、“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
3 、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周礼·春宫》
《陈乐书》
《乐记·宾牟贾》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
《论语》
《说苑》
《管子》
《尸子》
《路史》
《古今图书集成》
《盐铁论》
《左传·襄十年》
《竹书纪年》
《庄子·养生主》
《史记·殷本纪》
第三章 两周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

汉唐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唐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唐舞蹈知识点总结汉唐舞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传统之一。

它承载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汉唐舞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起源、发展、特点、形式、表演要领等方面。

通过对汉唐舞蹈的系统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一、汉唐舞蹈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汉唐舞蹈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以祭祀、宴乐为主,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开始逐渐形成,成为了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舞蹈在祭祀礼仪中具有重要地位,祭祀时的舞蹈被看作是对神灵的一种表达和祭奠,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同时,还有一些游戏性质的古代舞蹈形式,如舞劲舞、箏舞、幔舞等开始出现。

2.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逐渐丰富,汉唐时期的舞蹈得以持续发展。

在汉朝,宫廷舞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作为庆典和宴会的重要节目,不仅在宫廷中广泛流传,也逐渐传播到民间。

到了唐朝,舞蹈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乐府诗集》中就有大量关于舞蹈的记载。

二、汉唐舞蹈的特点1.注重礼仪古代汉唐舞蹈对于礼仪的重视可以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无论是在宫廷宴会上还是祭祀仪式中,舞蹈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动作优美大方,表达恭敬和敬仰之情。

而一些特定的舞蹈形式,如宫廷秧歌等,更是严格遵循着宫廷礼仪的要求。

2.器乐与舞蹈结合在汉唐时期,器乐与舞蹈的结合与发展达到了巅峰。

在古代社会,舞蹈往往伴随着乐器的演奏,而在汉唐时期,器乐与舞蹈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舞蹈的形式多样,气氛热闹,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盛行。

3.吸收外来文化在汉唐时期,中国不断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汉唐舞蹈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例如,汉朝时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得舞蹈中的一些动作和形式有所变化;而唐朝时期的舞蹈,则更多地吸收了中亚和印度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特点。

汉朝的演艺文化戏曲与舞蹈的发展

汉朝的演艺文化戏曲与舞蹈的发展

汉朝的演艺文化戏曲与舞蹈的发展汉朝的演艺文化:戏曲与舞蹈的发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戏曲与舞蹈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演艺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戏曲和舞蹈成为了当时的主要表演形式,对于后来的文化影响深远。

一、汉朝戏曲的发展汉朝戏曲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和民间两个方面。

1. 宫廷戏曲在汉朝,宫廷戏曲是帝王和官员们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乐府,专门负责宫廷音乐和舞蹈的创作和演出。

乐府演出的戏曲形式多样,有歌舞演出、宫廷剧等。

其中以曲艺演出最为流行,如琴曲、琵琶曲、笙曲等。

2. 民间戏曲在汉朝时期,民间戏曲开始脱离了宫廷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形式。

民间戏曲在演出形式、表演技巧、剧本内容等方面与宫廷戏曲有所不同,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同时,民间戏曲也开始融合了民间舞蹈的元素,形成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演出形式。

二、汉朝舞蹈的发展汉朝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吸收了前代舞蹈的优点,并加以创新。

1. 宫廷舞蹈宫廷舞蹈在汉朝始终以庄重、雍容的形式出现。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宫廷舞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宫廷舞蹈的独特风格。

宫廷舞蹈主要以《九韶乐舞》为代表,追求舞姿的优雅和舞蹈的精准度。

2. 民间舞蹈与宫廷舞蹈相对应的是民间舞蹈,它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人们的热情和喜悦。

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有舞剑舞刀、踏歌蹈等。

其中,舞剑舞刀是汉代舞蹈中的重要一环,往往伴随着歌唱和旋律的奏响,充满了豪迈和战斗的气息。

三、文化影响汉朝的戏曲与舞蹈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对于后来的演艺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朝戏曲与舞蹈为后来的戏曲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代的戏曲演出形式和技巧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也为后来的剧场演出提供了范本。

其次,汉朝的戏曲与舞蹈丰富了文化多样性。

汉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中的乐舞美学思想

"赋"是汉代文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时尚,所谓赋是介于歌与诵之间
的唱读文体,其声音抑扬顿挫,有一定节奏,但又不像唱歌那样。在众多
汉赋中,突出乐舞美学思想的代表者可以说是张衡的《西京赋》和傅毅
的《舞赋》了。

张衡,东汉人,古代科学家,曾发明制作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他的
文学代表作是《西京赋》。在《西京赋》中,他夸耀了长安的地理、都
的武舞。 《建鼓舞》: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其竖立起来,鼓面
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
3.情节舞
• 情节舞是指以歌舞形式表现简单故事情节的舞蹈。 • 汉代著名的情节舞是《东海黄公》。 • 《东海黄公》的形象资料见于山东临沂县汉画像
石,黄公头戴面具,一手托住老虎的一条后腿, 一手执刀。 • 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虎与人争的武打和幻术、 特技表演,可以视为以舞说"戏"、依"戏"作舞的
1.巾袖舞
• 巾袖舞是舞者舞袖或 执巾而舞。
• 汉代舞蹈几乎都以长 袖作舞,舞袖凌空飘 逸,如行云流水,曼 妙灵动,千姿百态。
汉代文物中,有极 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 繁多,舞姿各异。既有 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 曼温婉之态。 甘肃武威磨子嘴汉 墓出土一身着窄长袖舞 衣的木俑,一臂下垂, 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 健,气度不凡
汉代较有代表性的“四夷乐”是《巴俞舞》。
• 《巴俞舞》是古代川东少数民族“賨人”的舞
蹈,猛锐粗犷,发扬蹈厉。表演时手持矛弩,且 歌且舞,并用巴人原来的语言演唱。
• 《巴俞舞》是古西南脍炙人口的少数民族舞蹈, 从汉至唐流传千年,在我国舞蹈史上有重要影响。

此外,西南少数民族的《盘舞》、《羽舞》、
《芦笙舞》以及西域的胡乐胡舞在汉代也进入了
市,描写了帝王的各项礼仪活动以及长安的商业活动,除此之外,张衡描
写了其他汉赋很少描写的当时民间的歌舞杂技表演情况。如:"临回望
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
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华岳峨峨,冈峦参差,神木灵草,朱实离离。总
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含利颬颬,化为仙车。骊
一、“百戏”舞蹈
“百戏”是杂技、武术、 幻术、滑稽表演、音乐 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 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是汉代最为盛行的 大型文艺汇演,在汉代亦称“角抵戏”。
百戏表演在汉代十分兴盛,无论 是宫廷还是民间,都会经常组织百 戏表演。 汉角抵百戏中的舞蹈按其特征, 大致分为四类:巾袖舞、道具舞、 情节舞和舞相。
内地人的生活。
综上所述,各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乐舞, 不仅丰富了当时的舞蹈,而且对汉族乐舞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汉代"乐府"建立的任务
乐府原是音乐机构的名称,正式建立于西汉武 帝时期,是汉武帝尊儒活动的一项内容。执行"礼乐 治世"是武帝设立乐府的根本任务。乐府机构的职 能主要是派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诗歌、乐舞,经过 艺术加工,排练演出,以供统治集团观赏和祭祀需要。 汉代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 诗集》里的《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 歌谣辞》中。它代表了汉代诗歌乐舞艺术的最高 成就,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
2.道具舞
舞者手执乐器、武器或物品而舞,统称为道具舞。 汉代的道具舞有:
《铎舞》:铎是一种如大铃样的乐器。 《鞞舞》:鞞是一种扁形小鼓。 《剑舞》:剑是古代文人墨客君子武士随身佩带之物。
既是具有某种高雅气度的标志,又可防身御敌。 《棍舞》:多执双棍,合着建鼓的节奏,动作多以上下旋
转为主。 《戚舞》:舞者双臂横开,蹲跨步执斧而舞。 《刀舞》:和《戚舞》都是传承于原始社会反映战争生活
第三章 汉代舞蹈的发展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时代背景: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升,在生产关系随之演变的同时,舞蹈, 作为庞大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也在不断 地向前发展......
主要表现:
• 舞蹈活动普遍盛行 • 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和舞人 • 西域乐舞、杂技、幻术和边疆少数民族舞蹈传入 • 乐府对民间乐舞的汇集作用
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
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
• 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张衡详细描写 了汉代百戏演出的场景,概括出汉代百戏演出的内容,这里有杂技、有 幻术、有歌舞表演,有歌舞戏,还有神奇壮丽的舞台布景和音响效果。 其气势磅礴,品种繁多,技艺高超,布景奇妙都是前代所不能比。张衡 《西京赋》的美学意义在于,真实地再现了汉代百戏演出风貌,从侧面 揭示了汉代乐舞百戏追求的美学理想。

傅毅,东汉人,曾是汉章帝时的兰台令吏。他的代表作是《舞
赋》。傅毅在《舞赋》中假托楚襄王和宋玉的对话,通过详细描写宫廷
夜宴女乐活动,阐述其乐舞美学思想。《舞赋》中的经典名句是:"其始
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
辣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这段名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舞蹈美学思
想的精髓,我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忠实继承了这种传统,成为世界
艺坛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戏曲艺术的开端。
4.舞像பைடு நூலகம்
•戴假面,著假形而舞曰舞 像。 •“像”是舞像的艺人扮的 鸟兽假形。 汉代“舞像”中著名的节目 有《总会仙倡》和《鱼龙曼 延》。
二、“四夷”乐舞
• “四夷”指四方少数民族。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的高潮是在汉代。
由于多数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为宫廷“四 夷”乐舞提供了直接素材,所以宫廷能将一些民 族乐舞分门别类的进行设置、教授,并以此来表 示天下立定,四海归服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