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北方农村住宅
描写北方农村的土坯房青砖青瓦
描写北方农村的土坯房青砖青瓦
青砖黛瓦粉墙,小桥流水人家。
就像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描写的那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感觉那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
在我的记忆里,虽然我们驻马店的传统民居虽然没有江南建筑、徽派建筑那么有意境美,那么有韵味吧,但至少那青砖青瓦的传统民居,也能在袅袅饮烟中描绘着家乡的美景。
青色小瓦苔藓青翠,瓦松傲霜寒。
我们驻马店的青瓦好像没有南方的黛瓦显得那样精美细腻,有种北方汉子的粗枝大叶,给人一种粗犷之美。
青砖青瓦是我们悠久历史传承的载体,是我们深厚人文积淀的平台,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优美,可入画、入诗、入词,是我们浓浓乡愁的凝结所在。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北方农村两种典型的火炕式建筑格局对比分析
中国北方农村两种典型的火炕式建筑格局对比分析摘要采用实验测试的手段,对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存在的两种典型建筑布局(南炕型布局与腰炕型布局)温度场与热舒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温湿度自计议采集室内温度,利用Airpak软件对两种布局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室内温度场与PMV、PPD值。
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分析得出:南炕型布局室内舒适性要优于腰炕型布局,但此种布局形式室内温度波动较大水平温差达7℃以上,垂直温差在3℃左右;腰炕型布局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水平温差在4℃左右,垂直温差在2℃左右,且能耗小于南炕型布局。
关键词:火炕;建筑;格局0引言目前火炕作为我国北方劳动人民与严寒天气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结晶,无疑仍然扮演着这一角色,在中国北方农村,仍然有将近85%的家庭在使用火炕[1]。
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炕的热性能、炕内烟气流动火炕结构等方面有了研究探索[2-11],但是火炕作为一种采暖设施在室内不同的摆放位置对室内温度场与舒适性的研究却还没涉及到。
笔者在2013年11月对辽宁省沈阳市几个典型的农村调查发现,火炕在室内确实存在着几种典型的建筑位置,而火炕不同的建筑位置的搭建也是根据当地经验与个人喜好进行的,缺乏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新民市两户典型的火炕摆放位置进行实验测试,为农村今后的住房建筑格局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与指导。
1火炕的布局形式通过2013年11月的调查与相关文献指导[12],总结出目前北方农村几种常用的火炕的建筑位置。
火炕建筑位置几乎决定着建筑格局,根据经验与当地人喜好火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南炕型腰炕型顺山炕型图1:火炕型建筑格局1)南炕型。
火炕位于南窗下,通常为三间开见上图右侧。
中间为堂屋,俗称外地,是厨房所在地,两边为正寝,供人们生活居住。
这种类型的火炕通常在北墙设置火墙,弥补南炕对室内北部空气加热不足的缺点。
而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利用日光,人们在炕上活动视线也较优。
2)中炕,俗称腰炕。
此种建筑格局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建筑格局,其具体格局形式见上图中,从图中可以看出此种建筑类型,厨房设置在北墙与炕体之间。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东北民居是指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的传统民居建筑。
由于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严寒,同时还受到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相对独特,具有一定的特色和鲜明的地域风格。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正厅、侧厢和后院。
正厅位于房屋的中央位置,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居住空间和宴请客人的场所;侧厢则是正厅两侧的附属空间,一般用来安排厨房、储物间等功能,也可以用作起居室;后院则是主要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通常有院墙围起,种植着各种果树和蔬菜。
正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一般是由东南朝向入口的门厅、东西两侧的厢房和中间的大厅组成。
正厅的大厅非常宽敞,通常占据整个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用来接待客人、举办宴会等。
厢房一般是两层楼,上层是主人的卧室和书房,下层是起居室和厨房。
这种布局能够满足居住和社交活动的需要,并且在严寒的冬季提供了相对温暖的室内空间。
侧厢作为正厅的附属空间,一般位于正厅的两侧。
侧厢一般是单层楼,主要用作厨房、仓库、储物间等功能。
侧厢的布局一般与正厅保持一定的对称性,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
后院是东北民居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空间,通常由院墙围起。
后院一般有多个庭院,庭院之间有明显的分隔,最前面的庭院一般用来晒粮食和蔬菜,中间的庭院用来种植花草和果树,后面的庭院一般是家禽的栖息地。
后院还有一些其他功能的建筑,比如草房、厕所等。
东北地区的气候严寒,东北民居在布局上注重保温和采光。
正厅一般朝南建造,以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室内的采光和温度;厢房一般朝北建造,用来抵挡北风,减少室内的热量损失。
同时,东北民居一般采用木质结构,并且在外墙上涂抹黄土或者白灰,以增加保温效果。
总的来说,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以正厅为核心,结合侧厢和后院,既满足了居住需要,又能够适应严寒的气候条件。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保温措施,东北民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局部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东部、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构造。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包括西部、北部、河套地区、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陕北、陇东、南部和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靠崖式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窑洞,各家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
地坑式又称天井窑,是在没有崖面的地方向下深挖,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成方形,形成庭院。
在窑洞,靠近窑口门窗空气充足处,安排炕、灶等日常起居用;深处作为贮藏室。
包括中南部、、及北、皖北地区。
该地区冬季寒冷枯燥,多北风,房屋座北朝南,大多为四合院。
四合院由北面的正房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及南面的门楼组成,它们之间用围墙连结。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民居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的,通常有一个中心庭院。
四合院常见于北方地区,如北京的胡同里。
2. 土楼,土楼是福建土族人民居住的特色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之一。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块和木材组成,外墙厚实,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呈圆形或方形,内部分为多个层次,每层都有独立的住宅。
3.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如苏州、杭州等地。
这种民居常见于河流和湖泊的岸边,建筑多以木材为主,具有独特的水上特色。
水乡民居一般有两层,底层用于储物和船只停泊,上层为居住空间。
4. 茅草屋,茅草屋是中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类型。
它以茅草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土坯或砖石建造。
茅草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农村地区广泛使用。
5.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如云南的彝族村落。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上,楼下用于养殖或储物,楼上为居住空间。
吊脚楼的特点是楼下悬空,支撑于高大的柱子上。
6. 瓦屋,瓦屋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以瓦片覆盖的屋顶为特色,墙体多用砖石或土坯建造。
瓦屋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风格和结构会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民居类型的一部分,每个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民居风格和特点。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智慧和追求。
中国北方院落建筑
中国北方院落建筑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一)、北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
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
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
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
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
南北民居的建筑外观,优点,特点各是什么1、华北民居华北平原汉族传统民居建筑,多数是平房,房屋结构以木柱托梁架檩,支撑椽条和轻瓦屋顶,以青砖墙、生砖墙、石墙及夯土墙维护北、东、西三面,南向开门有窗户。
低窗台,窗户过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棂格、糊纸,现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内光线充足。
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
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
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
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顶的。
为省工结实,关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筑屋顶多取一面坡式。
北方汉族院落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房为主体。
正房两边是耳房。
正房前面是中心庭院,庭院东西南侧是厢房,厢房两边也各有耳房,庭院南边有垂花门通向前院,前院南侧是大门和与大门并排的倒座。
有的四合院在与大门相对之外立影壁,朝南的正房与东西两侧的厢房用廊连接。
规模较大的宅院,其正房之后留后院,后院之后再修正房,厢房后留狭长天井,天井之后再修厢房,这种方式向后方和左右叠加。
2、陕北民居陕北取黄土高原上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等方面,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
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四合院”是东北地区民居中最典型的建筑布局形式,它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中间空地形成一个共同的庭院。
四个建筑不同用途:东为正屋,作为家庭的起居室和主要的居住空间;西为厢房,用于存放耕作工具和杂物;南为门厅,是家庭与外界的接触点;北为杂院,主要用于养殖和储存粮食。
四合院的布局集中了东北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也具有一定的风水理念。
东为正房,代表着家庭的地位和权威;西为厢房,象征着财富的积累和稳定;南为门厅,寓意着外来的喜悦和繁荣;北为杂院,代表着家族的后裔和延续。
整个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东北农民对家庭的尊重和对后代的期望。
另一种常见的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形式是“雁行”。
雁行建筑群是由多个小院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形似飞行中的雁队,因此得名。
每个小院独立开敞,前后错落有致,与四合院相比,更加灵活多样。
雁行建筑的布局形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各个小院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为每个院营造一种独立的空间感。
其次,每个小院都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进出和通风。
再次,每个小院内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功能设置,比如起居室、厨房、厕所等。
最后,雁行建筑群中的小院数量可以根据家庭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民居的建筑材料多样,既有外墙砖石结构的雕花门窗,又有木质结构的斗拱和檐柱。
这些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以四合院和雁行为代表,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这种布局形式不仅满足了东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后代和社区的重视和期望。
同时,东北民居建筑的材料也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新中式农村自建房户型,12X15米带庭院,含平面图
新中式农村自建房户型,12X15米带庭院,含平面图
农村建房子讲风水,要外观大气,平面布局合理,建造成本性价比高。
无论从哪个角度,今天这套新中式农村自建房型都是可以接受的,供大家建房参考。
总平面图:庭院总体面积是15米X12米,总面积180平米,也就是三分地。
在北方农村基本是一个主流的宅基地尺寸,最高能起二
层楼,可以在庭院中预留车库、化粪池位置。
房屋占地面积为8.5米X11米,不考虑庭院的话,100平米宅基地就够用了。
房屋立面图:外墙没有采用挂板,贴砖,而是最常用的外墙涂料。
一层平面图:农村的标准布局,南向客厅加房间。
北向中间餐厅,
东侧厨房,西侧楼梯间和卫生间,楼梯间下有杂物间。
卫生间放到西侧,除了风水上的考虑,还有就是要离化粪池近一点。
二层平面图:南向三个卧室,北侧有休息厅和书房,二楼平面图布局也是非常完美,唯一的缺憾是没有露台。
其实出于安全性考虑,二楼自建房最好不要露台,如果三层可以考虑。
北方农村平房修建方案
北方农村平房修建方案1. 引言在北方农村社区中,平房是最常见的住宅类型。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平房修建方案需要考虑保暖性、结构稳定性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北方农村的平房修建方案。
2. 基本设计原则在北方农村平房的修建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基本设计原则:2.1 结构稳定性北方地区大风多、雪厚,因此平房的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外部自然环境的挑战。
2.2 保暖性北方气候严寒,保暖性是平房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该方案应该能够有效减少能耗,保持室内温暖。
2.3 低成本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平房修建方案应该尽可能降低建造成本,使其适应农村居民经济状况。
3. 设计方案基于上述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北方农村平房修建方案:3.1 结构设计采用双层结构,利用楼梯连接上下两层。
上层用于起居,下层用于储存和生活杂物。
结构设计应采用增强型结构,如钢结构或夹层砖结构,以确保足够的稳定性。
3.2 墙体材料为了提高建筑的保暖性能,建议使用实心砖或保温砖进行墙体修建。
实心砖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稳定性,但建造成本较高;而保温砖则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较低的建造成本,适合北方农村平房修建。
3.3 屋顶设计为了防止雪压过大对屋顶造成伤害,建议采用陡坡屋顶设计,使雪能够自然滑落。
屋顶材料可以选择防水性能好、耐久性强的瓦片或金属材料。
3.4 保暖措施为了提高平房的保暖性能,需采取以下措施:•保温层:在外墙和屋顶之间添加保温层,如聚苯板、岩棉等,以减少能量损失。
•双层窗户:在窗户外侧加装双层窗户,增加窗户的保温性能。
•采光设计:合理利用南向采光,增加室内光照度,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
3.5 通风设计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平房的设计应包含以下通风措施:•窗户设计:合理安排窗户位置和大小,以提供自然通风的机会。
•通风孔设计:在房屋四面墙上设置通风孔,以实现空气对流。
4. 总结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北方农村平房的修建方案。
10套北方农村平房设计图,带院子,25万内含造价表
10套北方农村平房设计图,带院子,25万内含造价表
今天给大家推荐10套农村房屋设计图,适合北方农村,造价都非常的经济实惠,四大主材主体预算不超过25万。
户型一
开间7.92米
进深16.8米
一层面积64.22平方米
二层面积86.2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50.48平方米
户型二
开间8.64米
进深25.54米
一层面积99.23平方米
二层面积96.8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96.12平方米
庭院占地面积219.67平方米
户型三
开间10.74米
进深21.64米
户型四
开间12米
进深19.4米
总建筑面积154平方米
庭院占地面积223平方米
户型五
开间9.76米
进深10.2米
一层面积99.4平方米
二层面积76.56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75.96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型六
开间18.56米
进深26米
总建筑面积191平方米
庭院占地面积220平方米户型七
开间9.54米
进深20.94米
一层面积104.5平方米
二层面积59.42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3.92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199.77平方米户型八
开间11.2米
进深18.4米
总建筑面积170.24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206.08平方米户型九
开间11米
进深16.5米
一层面积100平方米
二层面积7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79平方米
庭院占地面积186平方米户型十
开间13米
进深16.8米
庭院占地面积218.4米
总建筑面积190米。
旧时东北的四合院、火炕、万字炕
旧时东北的四合院、火炕、万字炕四合院你肯定听说过吧?我们听的最多的是北京的四合院,那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了。
可是你知道东北地区的四合院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旧时东北的四合院,以及院内特有的火炕、万字炕。
四合院东北城镇四合院分几个档次。
王公贵戚、高官富商所住者最为大气。
南面三间屋宇式大门,正中一间是出入的“门洞”,旁边两间则是“倒座”的门房,供守门人或佣人居住。
正对大门的是高大的影壁墙,门前有上马石和拴马桩。
院子大多为两进,中间或设二门或建院心影壁分隔内外院。
外院两侧建小厢房,主人所居内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二三间,正房之北,有的还建供存放物品和佣人居住的后罩房,一般也是五间。
房屋样式基本都是青砖小瓦、硬山到顶,正脊、戗檐、腿子墙等部位装饰砖雕或石雕。
由于东北早期住宅居室内都是对面炕或万字炕,所以房屋的进深比较宽,使房子的造型拥有稳重浑厚之感。
小一点的四合院则是一进,有的用砖砌的门楼或单间大门,院内空间宽敞的也设砖砌或木板影壁,还有因空间限制而从侧面开院门的。
(更深入了解四合院这一建筑形式,请参阅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点是什么,这里不再赘述。
)火炕火炕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取暖。
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
为了冬季抗寒,有的人家把室内陆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寒冬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
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舒适的。
万字炕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也有千年以上。
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人(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媪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
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止一个方向有炕。
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能堆放杂物,上面有一个搁板,是满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特点
一、北方民居的特点
1、典型的地北合院布局:济南地处华北,民居采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形制,由于居
住的多为平民百姓,多以一进院的简单形制布局为主。
济南的传统民居因受阳宅堪舆思想的
影响,平面组织变化极少。
但少数民居因地形或建造时间的延续会产生丰富的演变。
2、前店后宅的临街住宅类型:芙蓉街是这一类型的典型示例。
芙蓉街一带的建筑多是百年
上下两层门面店铺的老屋古宅,上层主人或存东西,下层高大宽敞,用于经商,是典型的前
店后宅性质的民居。
这种居住建筑前垒砖屋搭小棚,店铺用牛角状的弯拱挑檐出厦,省却了
店面的廊柱,不妨碍狭窄道路的交通。
3、民居色彩:色彩上,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京四合院色彩的艳丽明快,济南民居由于多
采用灰砖,小青瓦等本土材料,故整体色彩上偏于灰色,有多用白色线条勾勒线角,窗框则
采用暗红色,配以青色的瓦,整体上色彩较为素淡、平和,突出了民居安详,宁和的特点,
富有生活气息。
4、雕刻:济南民居的雕刻主要有砖、石、木雕三部分,其中石雕手法多样内容也最为丰富。
济南民居砖石木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线刻等,在济南民居中往往是多种雕刻手
法一起运用,艺术效果十分丰富。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70年代北方农村的房子的描写
70年代北方农村的房子的描写
咯咯咯,咱家那房子可老啦,咱奶奶说,它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呢。
那房子呀,是土坯房子,屋顶全是黑乎乎的瓦片,老得有点儿歪歪斜斜的。
冬天的时候,风一吹,就能听到“哐哐哐”的声音,好像房顶要飞起来一样。
墙壁上有些地方已经掉了泥,露出了黄黄的土,摸起来滑滑的,手上都能留下痕迹。
门呀,还是木头的,哐当一声关上,挺沉的,得使劲儿才行。
屋里冬天可冷了,地上都是土的,根本没有什么暖气,早晨一起来,脚丫子冻得可疼了。
火炕上热乎乎的,咱家冬天都围着炕吃饭,咯嘣咯嘣的白花花的馒头一放,热气腾腾的,老香啦!
房子后头还有一口老井,水是清清的,可就是冷得很。
夏天我去打水,咣当一声,水桶吊下去,“唰啦啦”地响,水上来了,凉凉的,喝一口特别解渴。
这房子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可是住得暖和,咱全家都喜欢。
—— 1 —1 —。
乔家大院对我国现代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乔家大院对我国现代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介绍乔家大院乔家大院的概述乔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兴县城北20公里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大院落。
乔家大院建于清代,占地面积达18000平方米,是典型的北方民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民居的“明珠”。
乔家大院的特点乔家大院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
大院内有多个庭院和明清建筑群,四合院和三合院错落有致,并且拥有许多精美的门楼、庭台阁楼、廊亭和假山等景观。
大院中的建筑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传统北方建筑的特色。
乔家大院的历史价值乔家大院作为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大院,不仅是艺术宝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家族文化、社会习俗的重要资源,对于了解中国家庭、城乡关系和家族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乔家大院在现代农村建设中的借鉴意义弘扬传统文化乔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庭价值观。
在现代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乔家大院的传统文化,以传统建筑为基础,建造具有现代化设施和功能的农居,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优化农村布局乔家大院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拥有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
在现代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乔家大院的布局思路,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优化农村的布局,使农村更具有层次感和美观度。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的农村环境。
强化农村文化活动乔家大院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现代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乔家大院的文化活动开展方式,通过举办农村文化节、传统艺术展演等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乔家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旅游景点。
在现代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借鉴乔家大院的成功经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收入和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典型北方农村住宅
我的家典型北方农村住宅我的家乡坐落在河北,靠近山东省,位于两省交接处。
河北曾经的燕赵旧地,今天包围着北京,像奶妈一样照顾着京都,自己穷苦潦倒,个人对此很不满。
或许是命运如此,让我的家乡给人“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而我们住的房子,绝对是典型的北方住宅,在日渐高楼大厦拔地起的环境下,我们的传统的砖瓦房不多了。
正好也通过介绍我的家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北方经典的住宅。
我们村子被农田包围着,村头还有一条河,话说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分支,不过,现在流的都是山东省的污水。
走在大堤上,春天,迎面杨柳风,看满眼嫩绿的农作;夏天,放牛听蝉鸣,体会“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活的辛苦;秋天,看金灿的作物,收获,曾经的一分分耕耘;冬天,世界都静了下来,映着外边雪白的世界,太婆太公,窗下拨棉花;一幅幅画面浮在我的脑海里,和现在外边的大城市一比,真的是一块净土,我爱我家乡。
我的家,五间大北房、东厢房、西厢房和南墙维和出一个院子,根本的北方房子模式,我的家在西边还有一个小的院子,曾经是用来养猪的,现在变成了一个种植蔬菜的小园子。
五间大北房,最东边那一间是我们家的厨房,第二间是爷爷奶奶的住房,中间一间是客厅,这边是爸爸妈妈住房,最西边是我的住房。
东西厢房放一些琐碎的东西,屋顶上可以晒棒子〔玉米〕,东南角是我们家的大门,进门可以看到影背墙。
我们家的葡头很努力的从影背墙往大门洞那边爬,为我们家多提供一片绿荫。
我们家西园子里,小的时候是养猪的,后来不养了,现在主要是种植蔬菜,夏天就不用去集市上买蔬菜了,可以在自己家的园子里随便摘。
厕所和浴室在西厢房后边,在园子里。
我的家,室内,白色的粉刷墙,崭新的家具,整洁的床铺,强上挂着空调,地上摆着玻璃茶几,越发显出现代人生活的气息,农村人也在向前,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想起曾经,我的家是土坯墙,满屋子尘土的味道,破旧的窗户,和现在一比,时间过的好快,农村开展的也好快。
现在,我们村子里各家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要地方盖房子原来许多空地,儿时和小伙伴在那边玩躲猫猫,儿时在水沟里洗澡,现在都没有了,两层楼房也开场出现了,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不久后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开展成城市那样,反正农村人都希望开展,可是我很喜欢现在的家乡,住着田园般的环境,过着现代人的生活,安康、绿色。
西北民居建筑介绍
富有特色的天水胡氏民居
在西北各地的民居中,具有“陇上江南”之称的天水 民居别具一格,最具特色。天水传统民居主要胡氏民居为 代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民居由 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 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 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 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 结构形制、屋顶脊饰、 砖木雕刻 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一坡构架,四面屋顶均为 一坡各自向院内延伸。 因而造成后墙高竣、 深巷高墙的奇观。
11
12
甘肃窑洞
尽管陕北窑洞名扬天下,但实际上,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是 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 区,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 栉比。 走进庆阳,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 的山区,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
31
(早期回族民居)
(宁夏川区旧式民居)
(宁夏农村现代民居)
32
由于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一些较大的宅院或主人信仰虔诚的 家庭,往往另外辟出一室作为自己诵经、礼拜的净室,室内的布置也充 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同时,伊斯兰教对沐浴冲洗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不分大小宅院,在每间卧室的门后都砌起一块可盛水和排水的浅小砖池, 上面挂着吊桶,随时供卧室的主人冲洗。对于较小的宅院,其所以必须 辟出“敞房”,则是在婚丧大事中为证婚、纪念先人时念经以及丧事中 停放亡人等提供场所。
这种房屋由于底层挖成半地下室,冬暖夏凉,一般人们夏季都住底层半地下 室房子,过了炎热季节,则可住在二楼房间里。这种房子前面多采用高棚架防晒, 高棚架成为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一般房屋室内墙壁四周都有各种形状 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壁龛,取代了立柜、碗橱的作用。在建筑外形上多采用女儿墙、 挑檐和外廊、走道及穹窿形门窗等,增加了建筑的造型美。在地势稍高、比较开 阔通风的地段,或是在自己家住房的屋顶上用土坯砖错落砌成四面有孔、通风透 气、形似火柴盒的土房子,称为荫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典型北方农村住宅
我的家乡坐落在河北,靠近山东省,位于两省交接处。
河北曾经的燕赵旧地,今天包围着北京,像奶妈一样照顾着京都,自己穷苦潦倒,个人对此很不满。
或许是命运如此,让我的家乡给人“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而我们住的房子,绝对是典型的北方住宅,在日渐高楼大厦拔地起的环境下,我们的传统的砖瓦房不多了。
正好也通过介绍我的家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北方经典的住宅。
我们村子被农田包围着,村头
还有一条河,话说也是京杭大运
河的分支,不过,现在流的都是
山东省的污水。
走在大堤上,春
天,迎面杨柳风,看满眼嫩绿的
农作;夏天,放牛听蝉鸣,体会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
活的辛苦;秋天,看金灿的作物,
收获,曾经的一分分耕耘;冬天,
世界都静了下来,映着外边雪白
的世界,太婆太公,窗下拨棉花;
一幅幅画面浮在我的脑海里,和
现在外边的大城市一比,真的是
一块净土,我爱我家乡。
我的家,五间大北房、东厢
房、西厢房和南墙维和出一个院
子,基本的北方房子模式,我的
家在西边还有一个小的院子,曾
经是用来养猪的,现在变成了一
个种植蔬菜的小园子。
五间大北
房,最东边那一间是我们家的厨
房,第二间是爷爷奶奶的住房,
中间一间是客厅,这边是爸爸妈
妈住房,最西边是我的住房。
东
西厢房放一些琐碎的东西,屋顶
上可以晒棒子(玉米),东南角
是我们家的大门,进门可以看到
影背墙。
我们家的葡头很努力的
从影背墙往大门洞那边爬,为我
们家多提供一片绿荫。
我们家西
园子里,小的时候是养猪的,后
来不养了,现在主要是种植蔬
菜,夏天就不用去集市上买蔬菜
了,可以在自己家的园子里随便
摘。
厕所和浴室在西厢房后边,
在园子里。
我的家,室内,白色的粉刷墙,崭新的家具,整洁的床铺,强上挂着空调,地上摆着玻璃茶几,越发显出现代人生活的气息,农村人也在向前,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让我想起曾经,
我的家是土坯墙,满屋子尘土的味道,
破旧的窗户,和现在一比,时间过的好
快,农村发展的也好快。
现在,我们村子里各家家长在为自己
的孩子要地方盖房子原来许多空地,儿
时和小伙伴在那边玩躲猫猫,儿时在水
沟里洗澡,现在都没有了,两层楼房也
开始出现了,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不久
后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发展成城市那
样,反正农村人都希望发展,可是我很
喜欢现在的家乡,住着田园般的环境,
过着现代人的生活,健康、绿色。
真心希望把我们的家乡好好的规划
下,人们不是希望田园城市吗,规划下我们家乡,千万别变成钢筋混泥土的喧嚣城市,多希望我们的家乡变成田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