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合集下载

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渗透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实施方案,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目标原则1. 目标:通过学科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原则:坚持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作用。

三、具体措施1. 语文学科(1)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2)通过文言文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3)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数学学科(1)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结合数学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3. 英语学科(1)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2)开展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合作意识;(3)引入英语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 物理学科(1)结合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2)通过物理学史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5. 化学科(1)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增强环保意识;(2)结合化学知识,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3)通过化学科普,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科德育渗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学科德育工作;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渗透意识和能力;3. 完善评价机制,将学科德育渗透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4. 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科德育渗透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一、背景介绍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然而,在现实中,学科学习与德育教育常常被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缺乏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实施德育学科渗透方案,将德育融入到学科学习中,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也受到德育的影响。

二、方案设计2.1 确定学科与德育的融合点在每个学科中,都存在可与德育内容融合的点。

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因此,需要明确每个学科中可以融入德育的具体内容。

2.2 制定相应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为了实施德育学科渗透方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针对不同学科的融合点,可以编写相应的案例分析、讨论题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将德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师培训与指导为了使德育学科渗透方案能够有效实施,需要进行教师培训与指导。

教师需要了解德育的概念和方法,并掌握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通过专业培训和教学经验分享,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教研组和专业指导组,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评估,推动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的落地。

2.4 评估和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观察和学生成绩评估等方式,了解方案的实施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方案中的不足和问题,以不断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

三、方案效果及意义3.1 提高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的实施,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学科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科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提升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德育学科渗透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品德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实现这种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自己应该展示出积极的道德属性,以身作则,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自己真实的行为表达,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和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讨论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科内容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教授学生品味美好的文学情感,培养情感的调控能力。

在科学课上,可以从事例中选取一些道德议题,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应对科技进步的道德担当。

第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来培养其道德耐力和责任感。

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道德价值,通过实践得到深刻的理解。

最后,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责任感和经验,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公平的原则、忍让和社交技巧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一、引言学科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是指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意引导和设计,将德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

本文将介绍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阐述渗透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学科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单纯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渗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教育,更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实践道德积累和价值观的形成。

这种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科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科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学生将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整合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不应是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分离,而是二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当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元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渐进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分阶段渗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习惯。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强调实际操作。

教师应通过实际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学科德育渗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述或分析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了解道德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的背后的价值观和原则。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究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推动其长远开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针对学生的德育根底,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标准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

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标准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存,理解生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

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奇感的词句;依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掌握相关技能。

2.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知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科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科知识的德育内涵1.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第二课时: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1. 举例说明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课时: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1. 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学科情感的培养1. 引导学生感受学科的美,培养学科情感。

2. 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课时:学科道德规范的学习1.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2. 培养学生遵守学科道德规范的习惯,提升个人品质。

三、教学措施:1.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的学科情感态度及道德规范表现。

五、教学时间:1. 第一课时:45分钟2. 第二课时:45分钟3. 第三课时:45分钟4. 第四课时:45分钟5. 第五课时:45分钟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分析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7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7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7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精选7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篇1如何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现如今的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生物学是反映生命的发生、发展、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

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但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这就容易造成教师忽略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渗透。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因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同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为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在课本中提到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说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且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思想品德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

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

德育渗透教案化学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内容:1. 德育意义介绍:化学实验中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2. 安全操作规范:学生需要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遵守实验室规定,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 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互相协助、互相检查,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实验规则和保持团队合作。

2. 教师讲解: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范,重点强调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的重要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每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任务。

4. 展示成果:学生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实验中的团队合作体会。

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团队合作经验,引导学生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验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

延伸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策划并开展化学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进行化学实验安全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安全操作规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后记:通过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保持诚实和团队合作,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新墩镇中心学校【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的开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开展。

因此,我们的中学学科教学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学生的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使之成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支撑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长期以来,我国的根底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育。

在今天实施新学科课程标准,从事学科教学时,不可防止地受到应试教育某种程度的影响,制约着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在中学教学中,或因不明确中学学科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内容,使一局部学科教师有心去渗透德育,却感到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

3.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中学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的开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4.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开展态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节的薄弱。

不失时机地利用中学学科教材内容,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使学生从中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改良和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构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德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校德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课题。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

学科渗透德育实施方案学科渗透德育是指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科渗透德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明确该学科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文言文等教材,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其次,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学科渗透德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此外,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需要注重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案需要明确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以及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只有这样,学科渗透德育才能够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

初中渗透德育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等。

2. 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历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

3. 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名人名言、歌曲、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行为和不良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思想觉悟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类似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道德演讲、征文比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学语文教研组的角度,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优秀作品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 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德育渗透的策略1. 制定德育渗透方案中学语文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制定德育渗透方案。

方案应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教学内容(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升道德素养。

3. 创设德育情境(1)课堂情境: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德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道德的魅力。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认识到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5.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渗透

摆渡中学德育学科渗透方案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二、德育学科渗透的途径11、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学科学习渗透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2(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3、结合课堂练习应用渗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

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从而提高育人质量。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3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的行为习惯教育;3、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4、渗透爱国主义教育;5、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求1、学校、德育工作者、学科教师要端正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正确评价学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篇1一、教材结构七年级(上册)教材设四个单元,共10课。

上册为1-4单元,每个单元2课或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20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四个单元的内容。

由“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间)到“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以成长为核心,涵盖、整合有关学习、自我探索、交往和生命的话题。

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本册教材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

既是学生整个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逻辑的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会有各种困惑和问题。

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

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全部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

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一、德育渗透的途径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综合性原则:学科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德育不应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而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实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特制定本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让全体教师明确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2、探索各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德育渗透模式。

3、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工作原则1、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规律,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内容。

2、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

3、实效性原则注重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通过多种方式检验和评估德育渗透的成效,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

4、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学科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德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2)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分享学科渗透德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挖掘学科德育资源(1)各学科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并制定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做到自然、贴切,避免生硬说教。

3、优化教学方法(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受到德育熏陶。

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学校德育工作既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

为了更好地深化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

首先,德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名人故事、优秀作品等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先贤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的敬畏之心和感恩之情;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数学题目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英语课上,可以通过英语歌曲、影视剧等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其次,德育要渗透到学科评价中。

学校在进行学科考试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可以在学科考试中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题目,如道德情境分析题、价值观表达题等,通过学生的答题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再次,德育要渗透到学科活动中。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德育相关的学科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读书活动、德育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

最后,德育要渗透到学科管理中。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学科渗透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科教师的德育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关注德育、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总之,德育学科渗透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贯彻这一方案,不断完善和落实,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2024年初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pptx

2024年初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pptx

0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 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4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高德育渗透 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06 结论与展望
工作计划的总结
德育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德育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
学科德育渗透效果
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 透,通过挖掘学科内在的德育因 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也受到了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教育
03
初中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一些初中学校在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时,注重实效性,通过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对德育渗透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
善工作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德育渗透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初中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 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与初中学科的相互促进
德育与初中学科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初中学科教育为德育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载体,使得德育更加具体、生动和有效;另一方面,德育对初中学科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 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中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
01
初中学科德育渗透的普遍性
03
02
德育目标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不够紧密,导 致德育渗透效果不佳。
04 挑战
面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如何满足不同学 生的德育需求。
05
06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学科教学 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改进和优化建议
01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引言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科实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本文将介绍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并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1. 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学科德育渗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培养德育人才的过程中,学科教育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传递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

学科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加深对学科的兴趣与热爱,提高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科德育渗透也有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

在学科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互助,这将帮助他们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学科德育渗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综合素质和合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学科德育渗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实施策略供参考:2.1 教师引导与示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榜样力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并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发挥较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2.2 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场景在设计学科教学内容时,要注重融入德育元素。

可以通过选取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案例、实验或实践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准则。

同时,为了使学科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可以创造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德育工作进课堂”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德育工作进课堂”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xx县第x中学“德育工作进课堂”学科德育渗透方案一、指导思想日常教学中的德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换句话说,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主要靠教学中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贯彻德育。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落实学校的课堂德育就尤为重要。

我校制定此方案,目的在于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通过各学科教育教学得到贯彻落实,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层次和质量,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二、领导小组组长:xx(党支部书记)副组长:xx(副校长)组员: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三、实施办法1、开齐上足德育课程,上好品德与社会(生活)、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班队课、法制教育课,提高德育课程教育的实效。

要充分发挥品生、品社、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班队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2、每学期开学初,利用开学前几天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3、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风、校训、学风、名言等,进行有实效的课堂德育教育。

教师要精心布置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也能在享受班级文化的同时进行自我品行教育。

4、推进和落实课前3分钟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等教育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课前3分钟民族团结等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以课堂为主,有效渗透德育教育(1)、课堂中德育的目的是育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

任教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补充相关教学内容;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

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品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部学科渗透德育方案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专利,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上级有关德育工作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和颁布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目标如下:
1、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
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校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各个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

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
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

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

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
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创造良好氛围,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

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四、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要求:
(一)政治及其他社会学科(史、地、生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教育;通过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和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爱心和责任心,提高认识、参与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语文学科:
通过“阅读”“写作”中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教学,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通过语文学习中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高尚形象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语文“诗词”“文言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包括认真书写、认真倾听、善于观察和思考、乐于表达和交流、勇于参与和合作、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内的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品质,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数学学科:
通过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进行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通过从实际问题和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实践论教育;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进行克服困难、建立自信的意志品质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讲求严谨与精确、主动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与创造的精神;通过我国数学发展史和大量数据资料,以及祖国数学科学灿烂、悠久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通过介绍、弘扬历代著名数学家的优秀事迹和优秀品格,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四)英语学科:
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祖国意识;通过课文内容和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国际视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进行意
志品质教育,树立成就感和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身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科: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科教学中介绍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造就一大批运动员创全国和世界记录的有力数据和相关材料,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教育;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进行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教育,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通过体育活动,进行对自我、对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体育锻炼,进行终身健体思想教育,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坚持锻炼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音乐学科:
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音乐教学,进行真善美理想境界教育,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进行艺术功能和价值的教育,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群体音乐活动,进行群体意识、
合作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相互尊重、人际交流、关心社会音乐生活的素养;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的教育,拓宽审美视野,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七)校本、综合学科:
通过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学习周围世界有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乐于与人合作、尊重自然环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科学探究、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使他们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祖国科技的新发展。

附(一):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光信
成员:阙慧玉、杨柳、翟小慧、郝爽。

附(二):
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见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