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
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
学科德育浸透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展施行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浸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中就表达初德育方面的目的,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的中也有详细的表达。在进展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浸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浸透的一门艺术。
二、详细措施
1、利用教材文本浸透德育教育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假如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
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施行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浸透才能完全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老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浸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
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认真思考工作计划如何写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二、德育渗透的途径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6篇)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6篇)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通用6篇)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曾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因此,我国要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艺术学科的音乐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音乐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品德和道
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以下是
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实现这种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自己应该展示出积极的道德属性,以身作则,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自己真实的行为表达,才
能真正影响学生。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和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
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
问题。例如,在讨论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科内容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例如,在语文
课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教授学生品味美好的文学情感,培养情感的调控能力。在科学课上,可以从事例中选取一些道德议题,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应对科技进步的道德担当。
第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来培养其道德耐力和责任感。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助
人为乐等道德价值,通过实践得到深刻的理解。
最后,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队
合作和领导才能。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责任感和经验,在
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公平的原则、忍让和社交技巧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一、引言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仅仅依靠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并提出相
应的实施策略。
二、背景分析
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而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通过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应具体、可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规划:
3.1 教师培训
为提高教师的学科渗透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引导。通过组织专题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分享学科渗透德育的经验与方法,
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科渗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同时,学校还应制
定培训计划,促使教师参与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3.2 课程设计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课程设计。学校应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明确学科知识和德育内容的融合点。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3 教学实施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使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教师还需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学生成绩评价的权衡,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结合。
3.4 学科竞赛与实践活动
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将德育教育因素融入到竞赛活动中。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一、引言
学科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科教学的内
容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科德育
渗透方案是指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意引导和设计,将德育元素
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本文将介绍
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阐述渗透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套可行
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学科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科德育渗透可以促进
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学科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单
纯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学科学
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德育渗透不仅
仅停留在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教育,更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使学
生深入参与其中,实践道德积累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实践将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科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
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科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
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通过学科
德育的引导,学生将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合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不应是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分离,而是二者的有机整合。教师应当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元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渐进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分阶段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手段,
将德育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本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学校将通过课程设置,将德育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在语文课上,通
过经典名著的阅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历史课上,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在科学课上,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的设置,让德育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非孤立的教育内容。
其次,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教育。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此外,学校还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将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最后,学校将加强对家长的德育教育。学校将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
者为家长们讲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综上所述,德育渗透计划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长教育,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学生的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
引言概述: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学校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德育理念贯通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一、学生参预社会实践活动
1.1 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机会:学校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参预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1.2 引导学生反思实践经验:在社会实践活动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引导他们思量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1.3 提供实践成果展示平台:学校建立实践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展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融入德育教育
2.1 设计德育教育相关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公民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2 强化德育教育的跨学科性: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2.3 评价体系中加入德育要素:学校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德育要素,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激励学生积极参预德育教育。
三、学校文化建设
3.1 建立德育文化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论坛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这样的举措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计划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品德的计划。通过德育渗透计划,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和教育资源,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计划目标
德育渗透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具体目标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正直品质,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行为。
二、计划内容
德育渗透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课程:学校将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讲授道德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德育活动:学校将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讲坛、道德模范事迹宣讲等,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3. 德育实践:学校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义工等,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德育评价:学校将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和
奖励,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三、计划实施
德育渗透计划将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计划:学校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德育活动的时间、地点和
内容,并确定责任人和参与人员。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在学习学科知识的也要注重德育的培养。
2. 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等德育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
2.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3.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教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视。
2. 讲解:讲解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案例,让学生具体感受德育的实践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所学的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
5. 总结:总结学科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也要注重德育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学生思考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思考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实践:
1. 设计与学科相关的德育活动,如科学实验中的诚信、合作等。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对学生成长道德品质的塑造和提升。德育学科渗透方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案背景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的提出源于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号宣传和行为规范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学科教育则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很少涉及道德伦理教育。因此,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脱节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二、方案原则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合性原则:德育要融入学科教育之中,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德育氛围。
2. 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置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活动,注重因材施教,达到有效引导和激励的目的。
3. 实践性原则:德育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
三、方案内容
1. 课堂教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入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德育主题活动,如道德讲堂、德育
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德育教育
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 课外实践: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
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方案意义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的实施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德育学科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重要性,教师们也开始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研究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世界观以及其他思想教育。然而,如何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让德育真正“到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需要的作用;还有人则认为应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或者花大力气培养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这些都是落实德育首位的重要方面。然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那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
德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深入体味其中的教育因素。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以及思想教育。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解水资源每年流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潜力,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从而使教学达到育人的效果。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研究中接触到大量的作业、练和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各科教师在编写作业、练和试题时,应该注重增强其思想性,发挥教育功能。例如,在语文课上,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作为阅读练、作文材料或试题素材,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事论理,使他们真正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科学性。知识技能及其所渗透的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本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
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穿靴戴帽”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和统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的地方: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应根据各门学科的“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地发掘教材内蕴的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的艺术,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
引言:现代教育追求思想品德全面发展,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基础,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培养出道德情操和道德思维,实现德育目标。本文将从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法三方面对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研究。
一、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地理学科中可以通过讲解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关于道德伦理的文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跨学科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和实施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有关德育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例如,在历史学科中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通过讨论数学公式和智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评价方法
评价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检测,而渗透德育的评价应更注重考察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思维。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个案分析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表现和价值认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指导和帮助。同时,评价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评价其道德修养和品德表现。
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一、前言
学科教师作为学校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学
科教师还应承担学生的德育工作。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理念和要求贯穿教
育教学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本工作计划旨在针对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
二、目标和要求
1. 目标:通过对学科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进行规划和实施,提高学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科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 要求:学科教师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关键环节,注重德育理念的融入和实践,培养学生的
自律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1.明确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1)德育理念:学科教师要强化德育意识,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倡导健康文明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德育内容:学科教师要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学生品德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德育方式:学科教师可通过教师典型案例、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承担
部分课程等方式实现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
能力。
2.构建德育渗透的管理体系
(1)明确责任:学科教师要明确德育渗透的责任,学科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要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承担好学科教师的德育职责。
(2)建立机制:学科教师要与班主任共同协作,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定
期评估机制,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落实和效果的反馈。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
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事论理,使他们真正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科学性。知识技能及其所渗透的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本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穿靴戴帽”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和统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的地方: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
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应根据各门学科的“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地发掘教材内蕴的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的艺术,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3、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现实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鲜感,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他们把领悟的观点和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4、“五有”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将德育“寓于”、“融入”教学活动,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效”。
“有意”就是要增强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的自觉性,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把德育的渗透落实到从教学设计、课堂操作到效果测评和全过程。“有机”就是要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德育、智育水乳交融,有机联系。“有序”就是各门学科都要围绕德育大纲的要求,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共鸣共振,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有效”就是要力戒虚饰浮华,讲求实效。
5、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确定渗透内容的重点、深度、广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应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独立环节。实践表明,“拼盘”式的、“穿靴戴帽”式的、牵强附会的思想教育,会使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1、课堂讲授中渗透。各科教学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质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热点评说”、“热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办板报等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新任教师在课堂管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作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随机引导教育中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即时抓住,也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有心之外,还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
6、形成习惯中渗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随时可能做到的,不必增加或挖掘教育内容,而许多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这也是学科教育渗透的重要一环。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符合各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各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