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一点看法
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看法
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看法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由国家机构、企业和个人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共享来收集、存储和管理有关各方面的信用信息。
在这个体系中,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和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更好的机会。
因此,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不仅可以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规范,也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从政治层面来说,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发展。
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监管,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人口和资源,提高政策落实的效率和公正性。
另外,社会信用体系还可以加强社会信任关系,提高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效率和信任度。
从经济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和消费者保护。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维护其信誉良好的地位,那么它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信用记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体验。
从文化层面来说,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文明和文化价值的发展。
在社会信用体系的背景下,人们将更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举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不断弘扬社会正向价值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美德的提升和社会文化氛围的改善。
尽管社会信用体系有很多优点,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有些人担心社会信用体系的滥用和数据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来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
另外,还需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和信任度,让人们相信社会信用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其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它既可以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也可以提高社会效率、公正性和法治水平。
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提升公众的意识和信任度,最终实现信用社会理念的落地,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杨科长,我结合本职工作,简要阐述我对于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如下(只是建议,不算调研报告):1、单人监管风险:目前施行的网格化监管中每个网格只有一名监管员,此举可能导致在监管中出现权力无法制约,因而我认为单人监管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和责任承担风险;2、企业申报信息杂乱:目前工商部门采用的企业信用信息除工商监管工作中收集的信息外,主要是企业年检期间自行申报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信息内容,部分企业是有相关会计来年检,某些会计为贪图方便或达到某种目的,在填报这些内容时,随意或故意编造各种信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申报的信息绝大多数只进行书质审查,使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很轻易记载到信用信息数据库中,最终评价得出的数据和信用等级难以准确反映企业实际信用状况。
3、信用提示使用率不高:信用分类监管的重点是根据信用信息系统的提示,对企业进行不同频率的监管,起到提醒和指导工作的作用。
但实际工作,执法人员对这些信息关注度并不高,有些警示甚至已经成为工作的负担,没有任何意义(比如D类企业每季度的提示信息和公平交易提示信息)。
从而使信用提示监管功能失效。
对工商部门之外的信息更是关注不足,即使掌握了相关的资信,也不能及时录入系统。
4、监管功能难显现。
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是实行激励、预警、惩戒和淘汰机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类别分别对企业采取扶持、警示、监控、强制、限制等相应监管措施。
但目前这些相应管理机制并没有完全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实际效能,企业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监管待遇的不同。
如过我们办理年检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不同分别予以免审和重点审查的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并未明显感觉到差别,对企业来说也就无关紧要。
而且目前部门之间的企业信用监管信息还么没有实现共享,分类信息没有对接,这些信息的功效大打折扣。
5、工商采集信息不全。
信用信息采集越全面,信用等级评价越有效。
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增强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度。
以下是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1. 完善信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和共享的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用。
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信用信息的统一收集和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 加强信用评级和信用监管。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评估其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
同时,加强对民营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
3. 建立信用守信激励机制。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守信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守信经营。
可以推行信用贷款、信用保险等金融产品,支持守信企业的发展。
4. 健全信用监测和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的信用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
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5. 加强信用培训和教育。
组织开展信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民营企业传授信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6. 鼓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
支持和鼓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信用评估、信用咨询和信用管理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用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用水平。
7. 加强国际信用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信用合作和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和做法。
可以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信用保险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
8. 建立诚信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的诚信奖惩制度,对守信企业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和限制。
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和信用惩戒机制,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
2024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2024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信用风险。
信用体系建设是防范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最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企业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和规范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其次,缺乏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此外,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经营的理念,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依然存在。
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针对当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加强企业信用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信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应牵头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同时,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企业信用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强化企业信用意识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企业信用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普及企业信用知识,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
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通过公开曝光、罚款、撤销荣誉称号等方式对失信企业进行惩戒,提高失信成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
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已成为提高工商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和一种创新模式。
也是鼓励守信,惩罚失信,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若不正视和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监管流于形式,结合我州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实务操作中存在的局限,提出解决的对策,抛砖引玉,以期共识。
一、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信用信息有误企业申报信息不实。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掌握除系统内行政管理信息外,大多局限于企业年检期间企业自行申报的资产负债额、合同履约和荣誉资质等商务信息内容,一些企业在填报这些内容时,往往随心所欲填写或故意歪曲事实,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商务信息只是形式审查,没有进行实质检验,使这些不实的信息非常顺利地记载到信用信息数据库中,从而导致影响信用评价的信用积累、信用流失和信用能力分值不准确。
尤为突出的是,年检期间企业提交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有关财务数据失实现象屡见不鲜,因企业弄虚作假,申报信息往往和实际不符,最终评价得出的信用等级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实际信用状况。
工商采集信息不全。
现阶段,虽然我们与有关部门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但我们采集信用信息还只是停留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内,对司法、质检、税务、金融等领域涉足不深。
企业触犯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行为也许件件记录在案,但企业民事纠纷、刑事处罚情况或者产品质量低劣、偷税漏税、雇用童工、逾期还贷等不属于职能管辖内的失信行为却掌握不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往往缺少这些内容。
我们对企业荣获“守合同、重信用”、“著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了如指掌,但对行业资质、银行信用等级、管理认证状况、社会公益活动等信用情况却了解甚少。
部门共享信息不畅。
近年,许多部门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但由于缺少协作,部门之间掌握的信用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部门的信用评价活动始终处于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状态。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保护公平竞争1、当前我国企业不守信用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合同履约率低。
据国家工商局XX年统计,全国每年签定合同超过40亿份,而合同履约率仅有40%左右。
二是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
利用签定合同搞欺诈、骗取钱财的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因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侵害造成损失而破产、倒闭现象数不胜数。
三是逃避各类债务现象严重。
采用各种手段逃避企业和银行的债务,使其他企业和银行遭受损失。
四是市场交易行为严重不规范。
由于缺乏信用,一些企业害怕上当受骗,非现货交易而不做,丧失营销良机,错过交易的最好的时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五是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突出,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上述这些不守信用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
2、抓好企业信用行为规范,保护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在承认其主体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其主体合法经营。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开展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
守信用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只有加强信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这是入世新形势对每个企业的基本要求。
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应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宣传法规,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要根据我国入世的新形势,加强对企业入世教育,帮助企业了解世贸,了解国际贸易规则,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要组织企业学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规,提高合同履约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和企业公平竞争能力。
二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活动为契机,开展信用服务,指导企业做好诚信。
要在企业合同订立上为企业把关,防止合同欺诈和不履约行为;要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三无产品”流入市场;要在经营信用度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企业投机经营不守信用行为;为企业讨回公道、保护合法权益服务;为企业追讨合同欠款服务;为企业宣传自己、创造信用环境服务。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已成为各国政府高度注重的问题。
一方面,信用体系能够建立诚信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监管则是确保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 提高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行业和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壁垒。
同时,鼓励企业自愿提供信用信息,通过激励机制增加企业的积极性。
2. 加强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个人进行信用评价,并将信用评级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加公众对信用评价的重视程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失信主体恢复信用,推动诚实守信行为的形成。
3. 设立信用监管机构:成立专门的信用监管机构,加强对信用体系的监管和管理。
该机构应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相应的执法权力,提供专业的信用监管服务。
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1. 加强执法力量和能力:增加市场监管人员的数量,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全程管理,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2.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核企业的资质、信誉和合规性,避免低信用企业进入市场。
对已入市的企业,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行为。
3.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实施从源头到终端的全链条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合格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保护消费者利益。
4.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投诉与维权机制,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
加大对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虚假宣传和误导性广告的监管,提升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三、推动科技与社会信用的融合1.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挖掘信用信息中的关联性,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通过智能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信用服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智能化进程。
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工作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管,既是老话题,也是新问题。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监管个体经济的职能部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监管观来指导实践,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各级工商部门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今年二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后,对个体工商户在监管模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
本文就此作些粗浅的论述。
一、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改革及其意义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分层分类监管,主要围绕“下放权限”和“信用监管”二项内容。
所谓“下放权限”,是指市、县工商局以及大中城市工商分局依法委托符合条件的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验照,以及对从事经营活动但依照有关规定免于工商登记的个体经营者进行备案。
“信用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法对所掌握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按不同评价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的监管方式。
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的意义主要有:1、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是工商部门探索改革监管模式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要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监管模式来支持。
安徽“阜阳奶粉”事件的教训就在于日常监管失控,该管的没管好,原因在基层,问题也出在基层,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因此,国家工商总局审时度势,改革现有监管模式,进一步下放监管权限,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推进监管职能前移。
在把好个体工商户准入、退出关口方面,通过委托方式(除涉及前置许可、专项审批)将个体工商户审批权、验照权下放给工商所。
在监管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方面,推行信用监管和分类监管,并通过巡查、专项执法检查和分片分区责任监管等形式,全方位实施监管关口前移。
对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第一篇:对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主体的种类不断丰富,数量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的动态信息,提高企业信用程度,对工商机关促进职能到位,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全面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对于今天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来说,除了经营规模、管理、人才等影响因素外,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中最主要的就是诚信。
市场主体诚信包括经营信用、资金信用、质量信用和完税信用等诸多内容。
从目前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假冒产品”、“价格欺诈”、“虚假广告”、“滥收费用”、“买货容易退货难”等方面的信用问题已经显而易见,有的诚信缺失,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虚报利润,虚假验资,虚报资金,抽逃出资,偷税漏税,造成不良后果,反映出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主体对诚信的关注程度不够。
缺失诚信己严重影响到市场主体自身的发展和全社会的信用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遏制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所以,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体系,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二、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和危害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除了企业本身的规模、经营理念外,就是企业的信用问题。
信用缺失大大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二是由于信用缺失,使得新的更快捷现代化和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发展。
三是拖欠贷款、合同纠纷、拖欠民工工资、信用缺失让人不敢投资。
影响民间资本的启动,也让一些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让一些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因此而流产。
四是信用缺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本身不讲信用,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也谈不上在市场竞争中以信用取胜的战略思想。
三、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措施与对策一是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建立市场主体动态数据库。
监督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
监督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措施近年来,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重点。
在监管机构方面,监督局加强了信用体系建设。
本文就监督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介绍。
1. 加强信用信息公开监督局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公开,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监督局公开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
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监督局公开了企业营业执照信息、税务信息、社保信息、工商信息、环保信息等,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透明度。
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监督局公开了个人征信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涵盖了个人的信用历史和信用行为情况。
2. 强化信用评价体系监督局通过加强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监督局根据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评价,形成了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体系主要包括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极差等不同等级。
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其信用历史和信用行为情况,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 开展信用惩戒措施监督局通过开展信用惩戒措施,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对于失信企业和个人,监督局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公示和曝光。
同时,还会采取一系列行政惩戒措施,如罚款、吊销资质等。
通过开展信用惩戒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和个人诚信经营,提高了监管的实效性。
4. 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监督局通过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主要包括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公民等不同主体,共享信用信息资源,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和积极性。
5. 推进信用信息互认监督局通过推进信用信息互认,推进了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信息互认主要是指不同机构之间认可彼此的信用信息,实现了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
通过推进信用信息互认,可以在不同机构之间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信任关系,形成更加完善的信用体系。
总结监督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强化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惩戒措施、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推进信用信息互认。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问题分析。
对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企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本文拟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谈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首先,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政府到民间的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都必须诚实、守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联系是以契约和信用为基础。
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诚信至上的观念,才能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商誉。
企业信用将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逐步确立的过程。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一些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企业发展滞后、市场消费不足、民间投资乏力等一些问题,都与信用建设程度脱不开干系。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一、诚实守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诚信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原则,而且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
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信用危机,道德沦丧,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是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中华民族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的需要。
第二信用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
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思想道德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的实际,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未形成。
(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企业监管促进规范运行的需要诚信,不仅是企业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高效运行,凝聚员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体现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如果一个企业不守信,就意味着在损害别人利益的基础上,使自己得到某方面的好处,而守信则意味着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确保别人的利益。
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议
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议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愈发重要。
良好的行业信用体系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还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相关建议。
二、行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1. 提升经济效率建立完善的行业信用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市场参与者作出明智决策。
例如,银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评估个人信用状况,在借贷过程中降低了潜在风险,提高了借贷效率。
同样,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查询征信信息来判断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2. 保护消费者权益健全的行业信用体系能够帮助消费者避免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并维护其合法权益。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阅商家的信用评级信息,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商家进行消费。
此外,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行业信用体系还可以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加速解决争议。
3. 促进企业竞争力良好的行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诚信和信用,能够增加客户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认可度和信赖度。
一旦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会更为容易。
4. 推动可持续发展行业信用体系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环保方面,建立与执行环境标准相关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强化企业对环境法规的遵守,并鼓励其进行绿色创新和可持续经营管理。
这种积极影响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建设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议1. 完善信息采集机制为了构建全面、准确的行业信用体系,需要完善信息采集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搜集和整合各类企业信用数据;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公开和申报自身的信用信息。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和执法。
政府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的惩罚机制。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发布行业信用黑名单,并对失信企业进行限制措施,强化诚信意识。
关于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体会与思考
关于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体会与思考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一种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管理的方式,在企业经营和投融资决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是不能避免的,因此如何做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将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监管各类信用风险。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信用风险十分繁多,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等。
由于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和行业规则不尽相同,各类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各具特点。
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分类和管理体系,会让企业在风险方面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
其次,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需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思路,以及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样才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可以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客户之间的信任。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任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保障。
金融机构和客户在与企业合作时,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信任度高、风险可控、合作精准的企业,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分类管理,让外部各方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以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加强。
总的来说,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通过分类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客户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拥有专业化的信用管理团队和工具。
同时,企业还需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推行,需要大力推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共同作用。
其中,风险管理部门是负责制定企业风险控制政策,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提出风险预警等职责。
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防止欺诈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然而,当前我国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
二、当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对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2.信息共享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难以互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这不仅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也给信用不良的市场主体提供了可乘之机。
3.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于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这导致一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信用建设,给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
4.宣传教育不足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对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不足。
许多市场主体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自身的信用建设,也缺乏维护自身信用的意识。
三、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管理条例,明确市场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引导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建设。
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之间的信用信息互通。
通过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各领域的信用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通过定期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信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保障市场的稳健运行。
4.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信用知识普及活动、举办信用管理培训等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引导其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并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浅析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浅析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资金信用方面,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逾期、呆账贷款比率很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较弱,造成了很大的金融风险。
从商业信用来看,企业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造成经济秩序严重混乱,企业资金回笼不畅。
从企业信誉来看,企业各种诈骗、走私犯罪事件不绝于耳,欺骗与坑害消费者、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低劣,等等。
因此,本文将研究如何建立一个包含信用信息交换、信用行为记录、信用评价、信用公示及信用奖惩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并探讨如何通过完善信用立法,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一、信用(一)信用的概念及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成。
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属于经济学的特定范畴。
马克思指出:“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与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这种独特的运动”。
就是说,作为信用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社会信用是指社会经济中各种信用形式的总称。
一般地可以把社会信用形式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等三种形式。
企业信用是企业资本、资金筹集及商品生产流通中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企业信用主要是在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合同作为预期的倾向资金支付保证的经济行为,故其物质内容可以是商品的赊销,而其核心却是资本运作,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简而言之,企业信用就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经营活动,合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我国现阶段企业信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还相当严重。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财务失真、假账假票、违反财经纪律比较普遍,建筑工程招投标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滋长蔓延,非法经营问题突出,地区封锁、部门行业垄断在不少地方存在,等等。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主要是信用行为的监管。
提高企业公平、公正的信用水平是工商部门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框架、作用及规范做初浅的探讨。
一、工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1、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入世的需要。
随着加入wto,我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
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培养遵守国际规范、规则的意识,特别是建立信用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政府入世,企业同样要入世;政府要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企业同样要按国际贸易规则经营。
世贸组织规则中强调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政策透明度原则,其核心是国家信用原则,全球的自由贸易靠的是信用,维护国家的利益靠的是作用力。
要更好的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工商部门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2、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倒台的。
维护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行为监管,将不遵守国家法律和经营道德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使诚信企业得到保护。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工商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
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实现综合监管效能监管
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实现综合监管效能监管秦皇岛市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几点做法秦皇岛市工商局企业注册监督管理科副科长史玉娥近几年来,我局以建设“数字工商”为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实际,克服困难,稳妥推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各项工作,初步建立起以企业及个体户电子档案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信用等级标准为依据,以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行不同距离监管为着力点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改变了过去人员密集型的监管模式,使监管执法人员明确了监管重点,理清了监管思路,初步实现了由原来的分散管理向综合管理、单一管理向全面管理、被动盲目管理向主动科学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拓宽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一、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在实施和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我局不断深化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
1、建立并完善了组织体系。
成立了市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李保存担任,主管副局长于晓明任副组长,由企业科、市场科、注册分局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市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企业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基本信息、市场巡查信息、违法案件处理信息、其他经营行为信息、网络技术保障、综合督导等六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各县区局及工商分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实现了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
去年11月,市局还成立了“数字工商”协调指导办公室,在每月一次的协调会上,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重点工作汇总、协调,及时掌握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促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并完善了管理制度。
对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一点看法
对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一点看法关于加强对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一点看法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诚信是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为了打造诚信企业、文明个体户、工商部门在企业个体户中开展了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
笔者参与了对企业、个体户的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对其略知一二,也从中看到了信用信息分类监管给工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便利,是提高企业、个体户诚信度的推助器,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打造诚信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是企业、个体户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信用之乡。
封建社会形成的"三纲"“五常”中,就有个"信"字,就提倡或者说就要求人们要讲信用、守信用,因而,淬下了“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诚信无欺”、“一诺千金"等名言。
这就是说,信用,就是行为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是对社会公德、法律规定及自身新承诺的契约的遵守。
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就要求每个生产者事先做出安排,以保证产销之间、供需之间能够相互连结、有序衔接。
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单体生产活动就都融入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生产活动大链条中的一环,并由此形成了庞大的交易链。
这个交易链的坚韧存在和规律运转,则构成了社会经济的运行秩序,如果这个交易链在运转过程中,某个环节甚至某个时点上发生停滞或中断,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秩序和效果。
因此,必须努力保证这个交易链不发生任何故障,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
当前,在企业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企业、个体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心得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心得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心得的企业走诚实守信之路,形成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按照总局的部署,我局就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有关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现作简要介绍。
一、企业信用分类的标准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前提条件。
总局提出 :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要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由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三方面的信用指标构成,同时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以外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指标作为参照。
应当说,这是确定企业信用分类标准的基本数据项,它反映了企业信用分类的基本内容。
为了更好把握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在贯彻总局《关于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时,我局首先明确了分类标准的原则,然后确定分类的具体标准。
( 一 ) 建立企业信用分类标准的原则企业信用分类要以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定职能为主线,以企业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的信用记录为基础数据,以总局提出的企业信用分类标准为基准,以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为参照,形成科学的企业信用分类标准。
为此,我局提出四条分类原则。
一是依照法定职责的原则。
企业信用分类是行政机关监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企业不同信用状况采取的不同监管措施,并非是对企业信用整体状况进行的评估或评价,其分类标准与中介机构的评估标准是不同的。
企业信用标准包括道德和法律两个范畴,工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所设定的企业信用标准,应当反映企业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主要应当反映企业遵守工商管理法律、法规情况,标准应属于法律范畴。
从广义上分析,工商机关依法行政的各项职能均与企业信用有关,如企业登记注册、企业监管、市场管理、商标广告管理、合同管理、公平交易监督等。
因此,建立企业信用分类标准,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行政职责,就行政执法活动中所形成的监管信息,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或许不能反映企业信用的整体状况,但从工商行政管理实现有效监管看是科学的、准确的。
二是信息来源正常、合法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一点看法关于加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为了打造诚信企业、文明个体户、工商部门在企业个体户中开展了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
笔者参与了对企业、个体户的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对其略知一二,也从中看到了信用信息分类监管给工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便利,是提高企业、个体户诚信度的推助器,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打造诚信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是企业、个体户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信用之乡。
封建社会形成的"三纲"“五常”中,就有个"信"字,就提倡或者说就要求人们要讲信用、守信用,因而,淬下了“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诚信无欺”、“一诺千金"等名言。
这就是说,信用,就是行为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是对社会公德、法律规定及自身新承诺的契约的遵守。
由于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就要求每个生产者事先做出安排,以保证产销之间、供需之间能够相互连结、有序衔接。
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单体生产活动就都融入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生产活动大链条中的一环,并由此形成了庞大的交易链。
这个交易链的坚韧存在和规律运转,则构成了社会经济的运行秩序,如果这个交易链在运转过程中,某个环节甚至某个时点上发生停滞或中断,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秩序和效果。
因此,必须努力保证这个交易链不发生任何故障,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个人失信,害及他人;企业失信,经营衰败;社会失信,则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失信,则法制难行,权威不立。
当前,在企业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软环境,而且直接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企业、个体户”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当前工商部门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在省、市工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工商部门从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入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信用信息监管机构,制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二是广泛的开展了企业、个体户的信用信息征集、采集、整合、评价工作;三是用书式、红盾网进行公示和警示;四是推进了企业、个体户的诚信度。
信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为加强对企业、个体户信用的管理,工商部门围绕企业、个体户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状况、失信记录等情况开展工作;对市场中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为企业、个体户创造了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服务更加广泛。
工商部门坚持在企业中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建立了企业登记查询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
三、制约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商部门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诚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现象在某些企业、个别个体户中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信用不良仍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为:失信现象屡禁不止。
尽管如此,社会上信用缺失的问题还表现得相当严重,由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和问题频频出现,信用缺失的恶果令人疾首。
如果讲表象,可以说是随手拾来,比如,违约食言、毁弃合同,借款不还等,比比皆是;制假售假,欺瞒诈骗、拖赖货款等普遍存在;假昌伪劣盛行、逃废债务成风,擅自篡改账目,随意虚报数据,虚伪包装上市,不顾证券法则,骗取股民利益,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有的甚至形成了地区性的顽症,从前些年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市是假药之乡"、"××地是骗子窝"等说法中,就可以看出信用缺失特别是地区性信用缺失的严重性。
主要表现为企业、个体户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就是企业和个体户,从XX年至今,仅千阳县工商局查处经济案件215件,涉案金额65万元,其中:查处无照经营案件135 件,超范围经营20件;商标广告案件50件,涉案金额21万元;查处假冒伪劣案件39件,涉案金额达44万元;另有当场处罚案件1775件,案值32.5万元,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746件次。
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料库。
企业及个体户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职能部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信用征集、管理办法,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完全共享,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得到企业或个体户的全部信用信息,如果开展征信调查,势必重复征信,增加成本。
信用信息评价标准不一。
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价办法,如税务部门将纳税企业分为A、B、C、D 四类信用等级;工商部门将企业分为绿牌、蓝牌、黄牌、黑牌四类。
金融、质监等部门也有各自的评定办法,缺乏一个协调统一的评价机构和评定办法,往往一个部门认定为守信的企业,用另外一个部门的标准评价,可能是失信企业,容易造成信用等级的评价冲突。
(四)信用信息管理不够完善。
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信用信息管理机制,没有专人收集交易伙伴的资信档案,对信用期限、客户风险缺少系统、科学的研究,政府部门也缺少对信用管理的指导性政策和措施。
少数市场中介机构不能正常经营,有的是皮包公司、空壳企业;有些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信用意识不强,履约有随意性;部分中介咨询机构甚至向客户提供虚假信息。
信用信息需求不旺。
千阳县工商局自开展征信服务以来,每年到工商局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的大约100多件,但其中绝大部分为行政、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经营范围等身份情况,用于市场交易的信用信息查询记录只占很少部分。
四、信用信息监管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当前诚信缺失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但其背后却有深厚的文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信用监管乏力:面对严重的信用缺失,人们疾首蹙额,愤恨不已,但也只能在信用的雷区里苦苦挣扎,企业间互不相信,不见现款不敢交易,一旦发生了交易,又彼此拖欠账款,形成三角债;银行对企业有钱不敢贷,致使资金不能周转。
地区性的信用缺失更导致了该地的经济窒息。
然而信用缺失的现象却依然时有发生,其原因就是信用监管乏力,守信者得不到褒奖,失信者得不到惩罚。
甚至个别失信者时而还会得到一些好处,取得一些利益,即:对失信者无人监督,无人纠正,没有明晰的信用监管体系,即使工商部门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监管,也是从自身的行政范围出发,没有形成合力。
信用评级滞后:与信用缺失相并存的另一个现象是信用评级滞后,甚至是严重滞后,一是相当多的社会行为主体特别是企业、个体户在主观上缺乏信用意识,没有对自身的信用进行评级的愿望和要求,不想评级,也不愿评级;另一方面是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尚不成熟,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与客观要求有较大距离,呈现着供需双重不足的状况,这就使得信用评级工作不能广泛地开展起来,因而不能及时地给那些信用缺失者贴上标记,让世人周知,致使人们无法认清谁是失信者,谁是守信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互不托底、互相猜忌、怀疑、战战兢兢地进行商品交易活动,这就给社会安定和经济活动罩上了一层阴影。
工信用信息散乱: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致使仅有不多的信用信息,也呈现着零乱分散的状态,分别在银行、税务、工商,保险、质检、卫生、法院、公安等部门,互不交流,形成了壁垒,既没有形成合作机构又没有统一的征信机构,不能信息共享,制约了信用信息作用的发挥。
法律支撑不足,制度约束乏力:市场经济既要求诚信,又可能会破坏诚信,因为有市场竞争,就难免会有投机欺诈出现,所以市场经济必须有明晰的制度规范,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去引导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并对违规违法进行严格的惩处,让行为主体懂得并能感受到,失信会比守信付出多得多的成本,以此促使其自觉地守信。
但现阶段这样的法律和制度约束,明显不足极需健全。
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构:信用与信息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涉及到经济、法律道德领域和行政管理领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使其体系健全完善、构建科学、合理、运作规范有序,极需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机构,但目前恰恰缺少这样的机构,因而也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信用评级工作的开展。
五、加快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近年来,加强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将诚信宣传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把工商、金融、税务等部门的诚信宣传活动加以整合,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部门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加强对经济主体开展“诚信兴业”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树立、实践诚信理念,使“不做假帐”、“不制假售假”、“不偷逃税款”、“不逃废债务”成为企业和个体户的自觉行动。
各级党政组织都要把信用信息分类监管体系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分类管理体系加快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并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建立起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电子政务信息披露系统;以行业协会或企业为主体的同业自律信用信息系统;以信用信息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最终形成以政府、行业、中介机构为基础,实现信用信息的联合征集、专业评估和信用公示的社会信用体系。
1、建立综合协调机构。
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部门,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才能构建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建议成立“政府信用信息分类监管工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经贸、工商、税务、银行、质监、司法等部门组成理事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政府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各职能部门间信用信息监管、服务的协调事宜,制定信用信息监管制度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接受社会公众对相关部门、单位的投诉等。
2、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
在企业个体户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由工商局和人行牵头,建立信用信息管理中心。
由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具体运作,依托政府网站,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作灵活的“诚信网”,将工商、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各自的信用管理数据库与“信用信息网”相连,使工商部门采集的企业、个体户登记注册、重合同守信用情况,银行采集的贷款偿还、风险记录、抵押或担保情况,质监部门采集的质量检验、行政处罚记录等职能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定期向“诚信网”报送,并对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使“诚信网”成为名副其实的信用信息数据和信息权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