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86041

合集下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2.监督与检查
(1)设立专门的健康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对违反健康管理制度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记录在员工档案中。
3.持续改进
(1)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
(2)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公司健康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
(2)对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公司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3.信息安全
(1)建立健全健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防止健康信息泄露。
(2)对涉及员工个人隐私的健康信息,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七、紧急情况处理
1.突发疾病处理
(1)制定突发疾病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
(2)对突发疾病员工进行及时救治,并通知家属。
2.事故伤害处理
(1)建立健全事故伤害处理机制,确保员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时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疫情防控
(1)制定疫情防控预案,落实防控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及时向员工传达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八、持续优化与提升
(1)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培训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等方面。
(2)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
4.培训档案管理
(1)公司为每位员工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加的各类培训信息。
(2)培训档案作为员工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
1.风险识别
(1)公司定期进行工作场所健康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导致员工健康问题的各种因素。
1.制度优化
(1)定期对健康管理和培训制度进行评审,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1 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1.1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

1.1.2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证明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1.1.3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1.2 健康检查与健康管理1.2.1 企业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

1.2.2 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结果、疾病史等,以便于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

1.2.3 企业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2.4 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从业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3 健康证明的办理与更新1.3.1 从业人员应在入职前办理健康证明,证明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1.3.2 从业人员应定期更新健康证明,确保其健康状况始终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1.3.3 企业应监督从业人员办理和更新健康证明,确保从业人员具备有效的健康证明。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2.1 培训内容与目标2.1.1 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卫生习惯等方面。

2.1.2 培训目标应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 培训计划与组织实施2.2.1 企业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接受定期的培训。

2.2.2 企业应组织实施培训计划,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接受到系统的培训。

2.3 培训考核与评估2.3.1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掌握培训内容。

2.3.2 企业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2.4 培训记录与档案管理2.4.1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培训档案,以便于对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健康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从业人员,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健康管理及培训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健康管理制度一、目的和意义1. 目的:建立健康管理制度,促进从业人员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 意义:维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工作质量。

二、管理责任和义务1. 公司负责人:负责健康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确保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顺利进行。

2. 健康管理部门:负责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护等。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监督,确保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

三、健康管理内容1. 健康监测和检查(1)入职体检:新员工入职前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常规体检、职业病体检和心理健康评估等。

(2)定期体检: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定工作适宜性,防范职业病危害。

2. 健康教育和培训(1)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个人健康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2)职业病防护知识:针对不同岗位,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加强职业病防控措施。

3. 健康管理档案(1)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培训情况和体检结果等。

(2)对职业病危害岗位从业人员进行特殊管理,监测其健康状况,控制职业病危害。

四、健康管理程序1. 入职程序(1)新员工入职前进行全面体检,确保适合从事该岗位工作。

(2)入职前接受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了解职业病防护措施。

2. 在岗程序(1)定期体检: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体检,产生体检报告和健康评估报告。

(2)职业病防护培训: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护意识。

3. 离职程序(1)离职前进行体检,记录离职时的健康状况。

(2)交接工作时,向接替岗位的人员传递相关健康管理信息。

五、违纪惩处1. 任何从业人员不得故意伪造或篡改健康管理相关记录。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健康管理制度1.概述: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2.健康筛查:所有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健康筛查,包括身体检查、职业病筛查等,确保身体健康状态符合相关的工作要求;凡有疾病情况或存在职业病危险因素的,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3.职业卫生培训:新入职人员应参加职业卫生培训,了解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对危险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4.职业卫生控制措施:针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换气、噪声控制、防尘措施等,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健康监测:根据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危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监测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监测和职业病例监测。

6.急救措施:制定紧急事故应对预案和急救方案,培训从业人员的急救技能和知识,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减少事故伤害。

7.健康宣传:举办健康宣传活动,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宣教,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

1.岗位培训:根据从业人员的具体岗位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熟悉工作流程。

3.继续教育: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培训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成果。

5.培训档案: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的内容、时间、成绩等相关信息,便于管理和查询。

6.培训需求分析:定期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外部培训资源: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利用外部培训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患有医务院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中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建立每日晨检制度。

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岗,待査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建立健康档案,收录本単位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及健康状况。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自行组织或者委托社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餐饮从业人员(包括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厨师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关键环节操作人员)分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餐饮从业人员在岗期间的每年培训时间,应当不少于40小时。

餐饮从业人员应当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评估考核,取得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培训合格证明到期前3个月,应当重新参加评估考核。

2、建立餐饮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详细记录本单位上述入员的培训日期、培训课时、培训地点、培训内容、授课师资人员、是否参加评估考核及考核结果等内容。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培训合格证明,全面负责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其具体工作职责如下:1、制订食品安全规章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

2、制订从业入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3、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査,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4、制订食品安全检査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査记录。

5、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査食晶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6、建立食品安全检査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防止食品从业人员的疾病和污染传播,确保员工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健康隐患。

2.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身体状况、健康证明等项目,确保员工身体健康,没有患传染性疾病。

3.健康宣教和知识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意识,了解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食品的生产操作规范。

4.健康状况记录和管理:对每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个人健康档案、体检记录、健康教育培训记录等,并及时更新。

5.疫情防控措施:建立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员工的卫生习惯培养,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员工进行隔离和治疗。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确保食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

2.培训计划和教材: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提供培训教材和学习资料,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培训方式和周期:根据不同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培训、在线培训等,并设定培训周期,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和持续性。

4.培训考核和评估: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评估,评估培训效果和效果,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充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

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并及时更新。

6.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对已经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从业人员进行持证上岗,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总结起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是食品安全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制度,其目标是确保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加工和经营过程中能够遵循卫生操作规范,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8604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8604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86041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健康检查a.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工作要求。

b.对新招聘的从业人员进行入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工作要求。

c.对疾病患者进行隔离或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避免疾病传播和影响他人健康。

2.预防措施a.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备,例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b.加强职业病防护工作,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有职业病危险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c.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对健康管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3.应急管理a.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

b.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和及时的应对。

c.对从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和生命救护技能。

4.心理健康管理b.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其对工作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c.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培训管理制度1.岗位培训a.根据从业人员的具体岗位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b.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包括相关岗位的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c.对现有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安全培训a.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意识培训、事故预防培训、应急处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b.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提高工作安全性。

c.对特殊工种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安全培训,提高其对特殊工作环境和操作方式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知识培训a.定期组织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为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篇关于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的文章。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健康检查制度(1)从业人员入职前应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职业禁忌症。

(2)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工作性质,每1-2年进行一次。

(3)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报告上级。

2. 职业病防护制度(1)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从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

(3)企业应定期对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更换。

3. 健康教育和培训制度(1)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2)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健康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

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知识。

(2)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预防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5. 环境卫生制度(1)企业应加强作业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确保作业场所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2)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健康监护制度(1)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等情况。

(2)从业人员应配合企业进行健康监护,如实提供个人信息。

二、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计划制度(1)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从业人员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等。

2. 培训教材和师资管理制度(1)企业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培训教材,确保培训质量。

(2)企业应选拔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师资,保证培训效果。

3. 培训考核制度(1)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培训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六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六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六篇第1篇: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餐饮服务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简称“五病”)等其它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经健康检查检出患有“五病”的,要立即调离其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0%,并详细填写调离记录。

四、餐饮服务单位应每天进行晨检工作,详细填写从业人员晨检登记表,如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上岗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手套、口罩),头发不外露,不涂指甲油,不佩带饰物。

应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洗工作衣帽。

六、从业人员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按规范清洗、消毒双手。

八、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做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不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加工工具直接尝味。

不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

第2篇: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所有餐饮工作人员(包括厨师、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2.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同时进行相关培训。

3.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5.当观察到以下症状时,应规定暂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疖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发热、呕吐。

6.食品从业人员应坚持做到“四勤”。

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禁止长发、长胡须、长指甲、戴手饰、涂指甲油、不穿洁净工作衣帽上岗和上岗期间抽烟、吃零食以及做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无关的事情。

7.对食品从业人员实行德、能、勤、纪综合考核,具优者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综合考核成绩欠佳者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正;对不改者劝其离岗或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8.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是企业为了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健康体检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以及相关疫苗接种。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包括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培训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等。

3. 健康监测制度: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测和监测,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培训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课程和实践操作,使从业人员能够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2. 培训需求评估制度: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发展需求,评估其培训需求,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

3. 培训资料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效果等信息,以供后续评估和调整。

4. 培训评估和反馈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收集从业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企业和行业会有一些差异和补充。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监督和执行,以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和能力的提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二)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目的和原则本健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制度的原则是科学合理、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从业人员,包括在编人员和合同工。

3. 健康检查3.1 入职体检根据职务的不同,新员工入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视力检查、听力检查等项目,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工作。

3.2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定期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查、心理检查等项目,以及相关职业病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5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保存对直接接触食品人员健康管理的相关记录。

4.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教育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并掌握从事食品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其专业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健康检查:要求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身体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状况符合从业要求,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疫情防控措施:制定疫情防控制度,包括健康填报、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3. 职业病防护: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职业病防护教育和培训,以防止从业人员因工作引发职业病。

4. 心理健康管理:关注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帮助从业人员保持积极的心态。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培训计划: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

2. 培训资料和资源:提供培训所需的资料和资源,包括书籍、教材、网络资源等,保障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 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在线培训、实践操作等,以满足不同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

4. 培训评估: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收集从业人员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

以上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行业和组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目的都是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提高其能力水平。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组织管理
1.1、确定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组织与领导就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与培训项目等进行协商,按照有关规定及安全管理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监测、健康检查,进行健康评价。

1.2、发布健康管理相关文件
组织与领导针对从业人员的不同工种,发布有关的健康管理政策、规定及建议、要求,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素质及职责意识。

1.3、组织实施健康检查
组织安排和执行从业人员定期的健康检查,监测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并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及时保存处理,负责定期安排报告和记录等。

1.4、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监督
组织安排专属职业健康监督员,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检查现场安全状况,及时捕捉及处理从业人员的异常情况等。

2、组织管理
2.1、制定培训计划
组织与领导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研究和制定有关从业人员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周期等。

2.2、确定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组织与领导安排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实施,并调整培训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一、健康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该健康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不论其岗位或职务。

2. 卫生检查和健康评估: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卫生检查,并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

卫生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和尿液检查等,以确保从业人员没有潜在的传染病或健康问题。

3. 健康宣教和培训:定期组织健康宣教和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常识。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健康讲座、宣传册和海报、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进行。

4. 职业病预防和防护:针对具体岗位和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培训计划,并确保从业人员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

5. 体育锻炼和休息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此外,为确保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每天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6. 紧急情况处理:对于突发的健康问题或紧急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便及时应对和处理。

7.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检报告、健康宣教和培训记录等内容。

二、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需求分析:定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和分析,了解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和瓶颈,为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2. 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法等。

3. 培训资源准备:确保培训所需的资源,包括讲师、培训材料、培训设施等,满足培训计划的实施要求。

4.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组织培训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实际案例,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5. 培训效果评估:对每次培训进行全面的效果评估,包括培训反馈和绩效评估等,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6.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培训记录、培训证书、培训评估结果等,以便查询和跟踪培训情况。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范文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本制度旨在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 全员参与,形成共同关注健康的氛围;3. 按需管理,因势利导、因人而异;4. 制度规范,严格执行。

二、范围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在职员工、实习生等。

三、健康管理内容1. 健康档案管理1.1 新员工体检:所有新员工入职前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身体状况、疾病史等方面的检查。

1.2 员工健康档案: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检记录、疾病史等,并定期进行更新。

1.3 健康告知和记录:鼓励员工如实告知个人健康状况,并进行记录和保密。

2. 健康宣传和教育2.1 环境卫生宣传:定期组织员工参与环境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2.2 营养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参与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和实践。

2.3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员工了解并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3. 岗位健康管理3.1 岗位卫生防护: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为员工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并进行培训,减少职业病风险。

3.2 疲劳驾驶管理:对从事长时间驾驶工作的员工进行疲劳驾驶管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安排休息间隔等。

3.3 高温作业管理: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进行特殊管理,包括提供适合的防暑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4. 健康监测与评估4.1 体检和健康评估:每年对所有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并进行健康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4.2 健康监测: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环境,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

5. 健康管理服务5.1 健康咨询服务: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对员工关注的健康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5.2 疾病防控服务:定期组织员工接种疫苗,提供相关疾病防控知识宣传。

5.3 康复服务:对身体不适或病后康复的员工提供康复和护理服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并实施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围绕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健康风险评估企业应当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对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2. 工作环境监测企业应当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环境监测应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各方面的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健康检查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

健康检查内容应包括身体检查、心理检查等多方面内容,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4. 健康宣教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健康宣教内容应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健康管理档案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情况。

健康管理档案应包括健康监测数据、健康宣教记录、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为员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 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能够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保培训效果。

2. 培训计划制定企业应当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内容。

培训计划应按照员工的发展需求和工作要求进行制定,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培训实施企业应当根据培训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技能培训、知识培训、素质培训等多方面内容,满足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传播,确保食品、服务等行业的安全与质量,特制定本健康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三)健康要求1、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工作。

健康证明应包括但不限于体检报告、疾病筛查结果等。

2、从业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如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

3、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

(四)健康检查1、新入职的从业人员必须在入职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在职从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项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3、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不适宜从事本职工作的疾病的从业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待治愈或康复后,经复查合格方可重新上岗。

(五)日常健康管理1、单位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健康检查结果、疾病治疗情况等信息。

2、从业人员应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单位,并停止工作。

3、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卫生防护1、单位应为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

2、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七)违规处理1、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健康检查或持有无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单位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对于隐瞒疾病或故意违反本制度的从业人员,单位应解除其劳动合同,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单位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培训管理至关重要。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为什么需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前体检: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前需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确保其健康状况符合工作的要求。

(2)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职业性病防护:对特定工种的员工,根据其工作内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职业性病防护措施,并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4)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5)职业病防治: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对职业病病例进行定期报告和处理,并对其它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病检测和辅助治疗。

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制度执行:企业应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来负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执行,设置相应的岗位和责任,确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2)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由独立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通过培训,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培训管理制度的内容(1)培训需求分析: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意愿,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制定: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和参与人员等。

(3)培训资源整合:对内部和外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和选择,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课程和活动。

(4)培训执行和评估: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的执行和实施,同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5)培训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培训记录进行归档和保存,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参考。

3.培训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2)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或实际操作检验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实际应用情况,为改善培训质量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淡色工作服,不能佩带首饰、假发、假睫毛、假指甲、戒指,喷洒香水、化妆、涂抹指甲油;离开工作岗位时,要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工作服及工作帽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干净。

4、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5、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嚼中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食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6、凡是参与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都应先取得工种为食品的健康证明,包括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和可能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

7、食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单位参与食品经营的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的培训活动,做到培训有计划(培训计划书),召开有记录(签到表、影像资料),每年培训不得少于 40 个小时。

8、食品安全培训应当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日常经营的各种规范制度开展。

9、从业人员健康证在有效期止 30 日前办理新的健康证明。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1、认真制定、落实、检查本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到位,协助本单位法人、负责人做好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工作。

2、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把商品进货关。

3、建立健全商品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保存进货商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进货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销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4、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5、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年度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6、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售后服务,妥善解决消费投诉和纠纷;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1、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2、适用于本单位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3、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

负责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食品安全管理单位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4、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向本单位管理层提交自查小组名单,并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5、本单位起草的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应当含有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名单,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方案,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6、食品安全自查审核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并保留相关的自查报告备查。

7、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 1 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

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8、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a)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b)组织的内部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C)其他应该追加的情况。

9、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食品从业人员都可以向本单位相关管理层提出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的建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批准实施。

10、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应当有本单位内负责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11、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前,应当召开一次简短的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

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要对照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

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12、自查结束后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

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13、帮助受检核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

并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14、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果。

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

15、提交自查报告。

16、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存。

17、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检查时,应当及时予以提供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1.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1.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1.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1.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1.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2.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2.1 采购2.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

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2.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2.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2.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QS 标志。

2.1.5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3. 运输3.1 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

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3.2 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

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3.3 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4 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4.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4.1 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

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 a)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 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 d) 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4.2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 GB/T 191 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4.3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 GB 6388 的规定。

4.4 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 GB/T 15233 和 GB/T 16471 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 GB/T 16470 的规定。

4.5 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 GB/T 24616 的相关规定。

5.验收5.1 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5.2 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

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

5.3 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

5.4 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5.5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5.6 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6 贮存6.1 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

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6.2 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6.3 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6.4 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

6.5 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

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 10cm 以上。

6.6 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

6.7 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

6.8 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6.9 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

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 GB 50072 的规定6.10 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7、销售7.1 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

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7.2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

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7.3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

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7.4 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

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7.5 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7.6 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