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研究综述(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电子货币研究综述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座位号103
2012年 5 月20 日
[摘要]:电子货币是伴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支付工具。在我国,电子商务和金融体系的日益繁荣,电子货币发展迅速,各种电子支付产品层出不穷,传统的货币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学者就开始致力于电子货币的研究,但是关于如何界定电子货币,如何看待电子货币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影响等核心问题学术界依然没有定论。本文围绕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发行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影响和电子货币的风险分析等三个主要方面,对学术界主要的观点加以讨论整理,为深入研究电子货币的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货币;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风险
[检索策略]:
1)所使用的数据库及原因:
维普:使用方便,中文资料丰富,提供全文下载
CNKI:使用方便,中文资料丰富,提供全文下载
SCI:外文资料丰富,涉及专业前沿问题,论文价值高
ProQuest Central:金融类文献相对比较丰富,部分文献提供全文
2)检索式及其在各数据库不同检索字段的检索结果数
电子货币*(定义+界定) 维普:14条CNKI:21条
电子货币*货币供给CNKI:127条
电子货币*流通速度维普:10条CNKI:57条
电子货币*风险维普:65条
“electro* currenc*” AND “electro* money” AND e-money
SCI:77条ProQuest Central:155条
(外文数据库只有少数能获取全文)
1电子货币概述 (1)
1.1电子货币的定义 (1)
1.2电子货币的分类 (1)
1.3电子货币的特征 (2)
2电子货币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影响 (3)
2.1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3)
2.2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3)
3电子货币风险分析 (4)
3.1信用风险 (4)
3.2交易安全风险 (5)
3.2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5)
4小结 (5)
1 电子货币概述
1.1 电子货币的定义
关于电子货币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多数引用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1998年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le Committee)提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致富的“储值”和预支付机制。1998年欧洲央行(ECB)在其发布的《电子货币报告》中把电子货币定义为“电子化存储于技术设备中的货币价值,可以广泛地用于向除了发行者之外的其他方进行支付;并且,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无记名的预付工具在交易中不需要与银行账户相关联。”2002年欧洲议会与理事会发布的《电子货币指令》(EM IDirective)将电子货币的法律概念定义为:电子货币意味着由发行者进行清兑的某种债权所表示的货币币值,该债券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即储存在电子设备上、所发行的票面价值不低于其货币币值、由非发行者作为支付工具而接受。
1.2 电子货币的分类
王春雷[1]仿照传统货币的定义和层次划分,将电子货币划分成流通中的电子货币(EM0)、狭义电子货币(EM1)和广义电子货币(EM2)。他将电子化支付或偿还过程中的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载体称为广义电子货币,记做EM2;将狭义电子货币定义为具备价值储藏职能的广义电子货币,这个集合是EM2的一个子集,记为EM1;流通中的电子货币“代表了对发行者有要求权的货币价值,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存储在电子设备上;二是其价值等于发行机构收到的传统货币价值;三是通过承诺可被使用者外的人接受为支付媒介”,是EM2的一个子集,记为EM0尹龙[2]根据电子货币的被接受程度,将电子货币可以分为“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和“多用途”电子货币。“单一用途”电子货币往往由特定的发行者发行,只能用于购买特定的一种产品或服务,或被单一商家所接收。其典型代表就是各类电话卡;“多用途”电子货币的典型代表是Mondex智能卡系统,这种智能卡可根据其发行者与其他商家签订协议的范围的扩大,而被多家商户所接受,它可购买的产品与服务也不仅限于一种,有时它还可以储存、使用多种货币。
从电子货币的流通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卡基,就是基于卡片
技术,在卡片上植入微处理器,通常称作电子钱包。二是数基,就是基于软件技术或计算机的存储器来存储和流通货币,这时货币币值表现为虚拟的数字流,通常称作虚拟电子钱包或数字现金。[3]
1.3 电子货币的特征
1.3.1 电子货币是一种准货币
电子货币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一种准货币。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基本职能。基于这种评判标准,谢云山和袁天昂[4]认为电子货币可以充当观念中的货币,衡量商品的价值,却无法执行现实中的流通手段职能。陈春根和林鸾飞[5]指出“当前的电子行货币就本质而言并非是一种完全脱离现金或存款的新型货币,仅是货币形式的变化,是信息革命中出现的现金存款替代物。”
1.3.2 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快
谢云山和袁天昂[4]指出“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和网络系统进行支付的,所以流通速度很快,数额巨大的资金在几秒钟之内就可在全世界周转一次。”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MV=PT,假定PT一定,则当V很大时,M将变得很小,这将意味着纸币需求量的减少甚至消亡。
1.3.3 电子货币具有内生性
电子货币区别于传统货币的一大突出特点是其具有强大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难以有中央银行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共同体共同决定。电子货币的发行超出了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发行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流通领域广泛技术设备先进,成本低,独立性强,结算方便快捷等,因而周虹提出“电子货币的发行具有强烈的竞争性,通过市场方式发型,是一种天然的‘世界货币’。”[3]
1.3.4 电子货币具有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用来说明使用者的消费所获得的价值或效用随着使用者的人数增多而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否持有某种货币取决于其他机构对该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认可程度。电子货币的网络效应取决于电子货币网络外部性的强弱。某种电子货币的网络越大,愿意使用该种电子货币的人就越多。“当电子货币的消费者数目达到关键值后,电子货币的收益将呈递增趋势。”(周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