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专题09 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爱莲说》)+古诗词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析版)
古诗文题组训练九限时:20分钟1.默写。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2)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3)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4)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王绩《野望》)(6)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7)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札札弄机杼(2)人不知而不愠(3)问渠那得清如许(4)拔剑四顾心茫然(5)山山唯落晖(6)晨兴理荒秽(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杼、愠、拔、晖、秽”的书写。
阅读《爱莲说》和《闲情偶寄·桂》,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二)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
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予有《惜桂》诗云:“万斛①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②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③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李渔《闲情偶寄·桂》)(注释)①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解,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解。
②次第:依次。
③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2)陶后鲜.有闻(_____)(3)莫能如.桂(_____)()(4)乃盈虚一定之理.(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意:在意。
错,同“措”。
B.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白色丧服,名词。
C.媵人持汤..沃灌。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持汤:拿了热水。
D.与之论辨..。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论辨:议论辩驳。
辨,同“辩”。
2.下列句子中划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豆类作物)请广于君(增广、扩充)B.休祲降于天(吉祥)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C.不敢稍逾约(稍微,稍许)流辈称其贤(同辈)D.左牵黄(黄犬)八百里分麾下炙(烤肉)3.请从以下四个加点词语中选出不是表示降职贬官的词语()(填序号)。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绍兴历史悠久,积diàn①深厚。
据古代典jí②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民族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故称越、大越;秦至南北朝称会jī③,隋唐北宋称越州。
公元1131年,南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之名由此而来,历经近九百年风云变huàn④,沿用至今。
请选出下列句子所含“兴”与片段画线句的“兴”意义相同的一项()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B.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玉盘珍羞直.万钱直:同“值”,价值C.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D.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什么事情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C.浊浪排空./长烟一空.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B.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C.为.坛而盟士卒多为.用者D.辍耕之.垄上二世杀之.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B.固以怪之矣C.为天下唱D.辍耕之垄上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B.大楚兴,陈胜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天下苦.秦久矣10.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以.光先帝遗德(来)C.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D.于:躬耕于.南阳(在)不求闻达于诸侯(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叹息痛恨..(痛心、遗憾)性行淑.均(善)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B.斟酌..损益(考虑可否)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缺失)C.平明之理.(治理)后值倾覆..(覆灭,颠覆。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到达(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实词251-30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训练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实词251-300)(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B.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前人之.述备矣名之.者谁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余观.夫巴陵胜状2.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雪骤,公欣然..讲论文义。
俄而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A.儿女:儿子和女儿B.俄而:不久C.欣然:高兴的样子D.因:趁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过:过失B.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C.作:有所作为D.喻:了解、明白4.4.下列加点字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儿B.盖.竹柏影也盖:大概C.乘奔.御风奔:飞奔D.月色入户.户:窗户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A.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
6.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狼》B.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诫子书》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论语》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道:讲述。
《穿井得一人》7.下面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B.比至陈比:等到。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王:称王。
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秦王色挠挠:屈服。
D.将军宜枉驾顾之顾:回头看。
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湖心亭看雪》张岱)B.去国.怀乡国:国都(《岳阳楼记》范仲淹)C.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醉翁亭记》欧阳修)D.云归而岩穴暝.暝:聚拢(《醉翁亭记》欧阳修)9.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专题11 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古诗词鉴赏(《登飞来峰》)(解析版)
古诗文题组训练十一限时:20分钟1.古诗文默写①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②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③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⑤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
(《关雎》)⑥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⑦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水涨船高,一帆风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秋容如拭峨眉山月半轮秋属国过居延窈窕淑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此类题关键在于学生平时要加强记忆、积累。
背诵时要准确把握名句的含义,根据句义强化对字形的记忆,这样就不容易把字写错。
本题应注意“宫阙、窈窕、悬”的书写。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自范①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②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③使之然也。
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④。
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注释)①范:地名。
②气:气质。
③居:地位。
④垤(dié)泽之门:宋国城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 (2)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2)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 (4)而王子若.彼者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B.丈夫之.冠也孟子自范之.齐C.以.顺为正者自康乐以.来D.独行其.道其.居使之然也4.用“/"给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以下是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供您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毕:全B. 列坐其次其次:其余的座位C.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D. 当其欣于所遇当:对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C. 或取诸怀抱 / 取诸此以同符前者乎D. 亦足以畅叙幽情 / 亦将有感于斯文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绘了暮春三月兰亭的优美风光和盛况,“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景物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本文写到“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等情形体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C. 本文先写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写作者由乐生悲的感慨和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
D.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散文,把记事、写景和议论融为一体。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2-1第一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后作业
第3篇第2章第1节一、专题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C.以为轮,其曲中.规中:中间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答案】C【解析】应解释为“合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谏:谏正,劝止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增益C.刘备天下枭.雄枭:骁勇,强悍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举:发动,兴起【答案】D【解析】应解释为“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此帝王之资.也资:物资D.时矫.首而遐观矫:举起【答案】C【解析】应解释为“凭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终于B.正襟危坐..危坐:端坐C.兼仗父兄之烈.烈:功业D.累.召不应累:连续【答案】D【解析】应解释为“屡次,多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河间相出:调离京城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模糊、磨灭C.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全D.纵一苇之所如.如:像,如同【答案】D【解析】应解释为“往,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辄.积年不徙辄:就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观察事实③苟.非吾之所有苟:苟且④酾酒..临江酾酒:斟酒⑤秦时与臣游.游:结交,往来⑥昼夜勤作息..作息:劳作和休息⑦素.善留侯张良素:平时⑧梦啼妆泪红阑干..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A.①③④⑦B.②④⑤⑧C.①④⑥⑧D.④⑤⑦⑧【答案】D【解析】②“视事”应解释为“治理事务”;③“苟”应解释为“如果”;⑥“作息”是偏义复词,应解释为“劳作”。
7.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张良出,要项伯③虽一毫而莫取④钿头银篦击节碎⑤形似酒尊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⑦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A.①③④⑧B.①②⑥⑧C.②④⑥⑦D.④⑤⑦⑧【答案】B【解析】①“距”通“拒”,“内”通“纳”;②“要”通“邀”;④“篦”通“”;⑤“尊”通“樽”;⑥“冯”通“凭”;⑧“父”通“甫”。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①苏轼余自海康②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
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③并海④即白石。
是日六月晦⑤,无月,碇宿大海中。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⑥在旁酣睡,呼不应。
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
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①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
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
②海康:郡名,即雷州。
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
③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
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
⑤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⑥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
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留世。
(1)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或: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②适:余自海康适合浦________ 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③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
“定”意为平息静止。
“石”指石块或石墩。
故“碇”本义表示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碇”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和“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________,更“叹”________。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1)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
【聚焦中考】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考点跟踪突破13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一、(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2)方磨铁杵 正在(3)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4)媪自言姓武 说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实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实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2 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不能名.其一处也有仙则名.B.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C.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D.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义。
A.名:说出/有名,出名。
B.一:都是全。
C.属:类/嘱托。
D.至:最好的/周到。
故选B。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睨.之,久而不去(盯着看,这里形容看得很专心的样子。
)B.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C.濯.清涟而不妖(洗)D.阅.十余年(经过,经历)【答案】A【解析】【详解】A.句意: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惑乱,迷惑。
(《孟子》二章)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三峡》郦道元)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愚公移山》《列子》)D.居.无何。
居,经过。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淫,使动用法,使……迷惑(惑乱)。
故选A。
4.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A.衣食所安.安:养B.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C.牺牲..玉帛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D.必以信.信:信用【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D.“必以信”的“信”是“诚实,说真话”的意思,不是“信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课时作业35: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时间:45分钟分值:79分)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5分)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
重赞少从军,有武勇。
汉初,自散员都虞侯三迁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
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
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
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
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
俄.改泰宁军节度。
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5分)(1)与重赞有隙.隙:(2)使者致.而去矣致:(3)延正具白.重赞白:(4)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擢:(5)俄.改泰宁军节度俄:答案(1)隔阂(2)送达(3)禀告、告诉(4)提拔(5)不久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
(5分)译文:(2)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
(5分)译文:答案(1)(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关键点:“市”“构逆”“夷”)(2)(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
(关键点:“驰”“禽”“鞫问”“弃市”)【参考译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祖先为沙陀部族。
重赞年少即从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
后汉初年,由散员都虞侯多次升迁,官至护圣都指挥使。
宋初,白重赞被加授检校太师,改任泾州节度使。
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是燕州人,性情凶悍狡诈,与重赞有些小矛盾。
便与他的部下阎承恕陷害白重赞,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希望)下令诛杀他的家族。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系列专题复习50篇(答案解析加译文版)战马记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
②绐(dài ):欺骗。
文言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
7
8
9
10
11
12
答案 ①者……也,判断句 ②为……所,被动句 ③省 略“于”,省略句 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 句) ⑤以,状语后置句 ⑥于,状语后置句 ⑦唯……是, 宾语前置句 ⑧于,状语后置句 ⑨之……者,定语后置 句 ⑩被、见,被动句 ⑪为,被动句 ⑫何,疑问代词 作宾语前置句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核心题组 (一)主要得分点落实训练 3.译出关键实词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 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
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
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 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 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
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
前,不可类之,故难(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 定语后置句 译文: 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 判断句 译
5
6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gǔ做买卖。
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
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②三战三走 _______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答案】(1)是;跑(2)C(3)愚;怯;无耻(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
为:是。
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尝:曾经。
三:多次。
逐:驱逐。
见:免职。
于:被。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 (2)细大不捐.:舍弃 (3)洒扫庭除.:台阶 (4)聚讼.纷纷:争论 (5)何患.无辞:担忧 (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 (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 (9)信.手拈来:随意 (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 (11)登峰造.极:到达 (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 (13)日薄.西山:迫近 (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 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 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古义:男子的通称。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4)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 古义:公公和婆婆。
今义:舅舅和姑姑。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谏。
(《屈原列传》)古义:言语举动适当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的样子。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
(7)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古义:关切,问候。
今义:热情周到。
(8)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②繁华的景象。
今义:轻浮放荡,一般与男女关系有关。
二、核心题组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禄亦弗及.及:轮到,到达B.天未绝.晋绝:断绝C.主.晋祀者主:主持D.天实置.之置:放弃答案 D解析置:拥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人之财窃:偷盗B.下义.其罪义:以……为义,赞美C.以死谁怼.怼:损害D.言,身之文.也文:装饰品答案 C解析怼:埋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诬.乎诬:诬陷B.上下相蒙.蒙:蒙难C.以志.吾过志:叙述D.尤.而效之尤:错误答案 D解析A项诬:欺骗。
B项蒙:蒙骗。
C项志:记录。
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9.推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释褐..为大理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杭州仁和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谢平昔..奖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课.其职事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脱下粗布衣服(2)掌管(3)往常(4)督促参考译文鞠咏考中进士,他凭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等到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鞠咏也被提拔,被朝廷封为大理评事,后任杭州仁和县知县。
鞠咏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了王化基,以感谢王公以往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等内容。
王化基却没有给鞠咏回信。
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并未给予他任何特别的礼遇,而考察督促鞠咏的政事却非常严格。
鞠咏大失所望。
从此不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
后来王化基入朝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
有人问他原因,王化基说:“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
我所担心的是他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使他的品行更高尚。
”鞠咏听到这些话才认识到王化基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10.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疑难处可以推断其义)(1)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
’吾鼍也,故惧诛而哭。
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蝌蚪时事也。
”(苏轼《艾子杂说》)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理会:追究(2)“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①,古今义士未有改之者。
宋子京②于《李矣。
雷以其疾,靖传》乃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③者也。
(《滹南遗老集》)注①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
②宋子京:宋祁(998-1061),宋朝史学家,与欧阳修同修《唐书》。
③欲益反弊:想要好一点的表达效果,反而出现了弊病。
不安:不妥当(3)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①伐:夸耀②辄:总是③表识:标明的旗帜④止舍:驻扎宿营⑤屏:退避⑥部分:部署安排⑦属:读zhǔ,跟随⑧多:赞扬参考译文冯异为人处世谦虚退让,不自夸。
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总是把马车驶开让道。
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的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
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登上座位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要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光武帝因此而赞扬他。
三、模拟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元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豫州治所)。
数遣军要截石勒,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遣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受逖节度。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河上堡固(小城堡,又称“坞”)先有任子在胡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
诸坞主感戴,胡中有异谋,辄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
其有微功,赏不逾日,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
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遑:闲暇B.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遇:碰上C.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报:回复D.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滋:滋长,发展答案 B解析遇: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