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灵活变通、善于思考的数学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问题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因此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设计大量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技巧。
问题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数学问题和解题思路的能力,教材应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教材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
数学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喜爱和自信心等情感态度。
在教材编写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积极情感,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美丽之处。
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尝试,让他们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自信。
小学数学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和数学文化的了解。
教材在内容设计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基本能力、数学情感态度和数学文化素养。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核心素养是指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生活素养、思维素养和社会素养等,是现代学习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21世纪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试论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
在数学教材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通过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发展,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生活素养、思维素养和社会素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小学新教学大纲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新教学大纲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引言
本文旨在解读小学学大纲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孩子的数学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科中的关键能力和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学大纲对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以下要求:
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分解组合、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通过实践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运用
学生应熟练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准确表达数学概念和思想,理解和解读数学问题。
通过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学生应具备构建和应用数学模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能够将数学概念和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分析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发现的能力
学生应培养探究与发现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和特点。
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学科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结论
小学新教学大纲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全面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创造民族数学文化的基础。
建构一套合理、科学、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已成为教育学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
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等方面的素养,它是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强化,也是数学发展的主体和方向。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数学基本概念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从数值、数量、空间等基本概念开始,为学生打下基础,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应注重数学方法的教学,充分发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数学中的作用,如加减乘除、数列公式、分式运算、方程解法等,同时也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是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应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如设计阳台花坛、绘制院落建筑等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几何知识所具有的应用性。
进一步是数学思想的培养。
数学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抽象思维、归纳与演绎、探究思维等多个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除了学习图形的名称、性质和操作存在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重图形的演变,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比较中逐渐形成抽象的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知识。
最后是数学态度的培养。
数学态度是数学学习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认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究乐趣,进而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表现。
核心素养下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解读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展开:
知识技能:本册教材涵盖了整数、小数、图形和几何、统计和
概率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计算、测量、
推理、统计等。
这些知识技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非
常重要。
数学思考:教材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
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例如,教材中的问题涉及到购物、测量、计算等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
终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
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旨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
习习惯。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还注重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日
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解读应注重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案例:吴老师的“快乐估算”
• 为什么吴老师能将“尴尬的估算”变为“快乐的估算”?
• 师:关于估算,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什么困难,或者你还有什么 问题想问吴老师呢?
• 生:为什么要估算呢? • 生:估算可以有什么方法,如果可以有方法的话,能把它们分类吗?
•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问题,曾经有一个学生像吴老师 提过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要估一估?在什么 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精确计算呢?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
真正的思维基于“问题”
探究多种估算方法:“估算”的大教育价值观
• 曹冲称象,并出示6次称得的数据: 328、346、307、377、398、352
• 提出问题:你能估计一下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 巡视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写到黑板上。
第一个算式:300X6=1800
• (学生把每次石头的重量看成300千克)
几份 一共多少千克?
一份
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数量及相互关系能够做出反应,并形成正确的判断。 这种对数量关系的判断也是“数感”。
对“运算结果估计”的感悟
《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部分特别提到估计及估算的要求: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学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子上画图,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 另一个量的值”(二学段) 其实估算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过程。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
的数量关系。”
对“数与数量”的感悟
一个一个物体与其代表数量一一对应起来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
小学新教材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小学新教材数学核心素养解读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材中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说明。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数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体系。
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关键。
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知识体系: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数学方法和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数学问题。
4. 数学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1.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数学研究中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提供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通过对小学新教材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和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则应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拥有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课堂PPT)

通读全套教材: 一个内容:数认识、数计算 一个知识点:乘法分配律
40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模型建立“数”的概念
41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百以内数的认识”借助直观学具、计数器建立数的
概念,认识数位、计数单位。
42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43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44
“数的认识”教材梳理
65
(5)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算理:理解“个位7个一减去9个一,不够减, 需要从十位上借1个十再减”的道理,初步感悟 减法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减”。 建议:借助各种直观理解计算的道理。沟通直 观与抽象的联系,追问:个位7个一减去9个一, 不够减, 怎么办?
66
(6)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67
利 用 对 元 角 分 的 认 识 理 解 算 理
32
什么是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制订教学计划 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目标)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起点)
怎么到哪去(过程)
是否到达了(目标是否达成)
33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依据
依据
教学目标确定
服务
评价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评价设计
34
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 教”,前者关乎教学内容,后者关乎教学形式。教 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先进理念首 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关注“教什么”。
①
做成椭圆的行吗?
16
②
做成正方形的不行吗? 联想:马路边的井盖大多都是长方形的,为什么?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马云鹏教授认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
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
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这十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
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课程目标——总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
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标准(修订稿)》的重大进展:
“双基”
基础知识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四)读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方式(策略)
(五)读习题(层次、类别、价值…)(模型)
什么是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制订教学计划 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目标)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起点)
怎么到哪去(过程)
是否到达了(目标是否达成)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
学生情况分析
• “数的认识”怎样教?
(1)注重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2
2里面有2个一 2个一组成2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具体、形象
49
《100以内各数的认识》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具体、半形象
50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探索——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

案例研究现。
在此背景下,教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必须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特定阶段特点内容中的主要表现展开具体分析,以此为基准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教学评价标准。
(一)对照课程标准查阅文献,厘清和解构相关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逻辑层级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厘清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并解构该主要表现的逻辑层级,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水平层级,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2022年版数学课标》在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明确了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11个具体表现,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察、推理意识等。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与其对应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主要表现为空间观念。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空间观念的表现性水平可以从空间知觉、空间表象、空间想象三个层面进行评价(如表1)。
结合“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进一步解读空间观念三个层面的表现性水平,可以梳理出学生相关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层级。
首先,学生如果能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产生直觉,这便是形成了相关的空间知觉;其次,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共系、数量关系等特征,并在头脑中留下了清晰的表象,当教师或同伴再次提到这些几何图形时能够在头脑中“再现”它们的具体形象,这便是形成了相关的空间表象;最后,学生如果能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抽象出立体的几何图形,并借助该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还能想象并表达出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特征,这便是达到了空间想象的水平层级。
厘清了空间观念核心素养具体表现的三个逻辑层级,便可以为接下来刻画“核心素养水平”三个层级的学业成就表现特征提供观察的维度。
表1“空间观念”三个层级的表现性水平水平一:空间知觉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水平二:空间表象能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水平三:空间想象能想象并描述出图形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能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二)结合学段教学内容,对照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多维度多层面刻画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特征为多维度多层面刻画学生的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教师可参考《2022年版数学课标》对相关学段相关内容学业质量的描述,通过分解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点,再对照知识要点从“学习内容能力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两个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近年来,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核心素养教育倡导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在数学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理念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素养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运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和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和使用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理念。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跨学科能力等。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包括但不限于: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等。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这些能力正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数学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语言表达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核心素养教育倡导者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同时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应体现核心素养理念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资源,其设计应该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理念展开。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为实现核心秦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秦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大单元”是基于核心秦养、认知规律、知识逻辑、教材单元建构的教学单位。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秦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内化知识,掌握技能,将对单元知识的浅层认识转化为深层认知。
核心素养背最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要求教师明确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提程度,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意义(一)助力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习知识时,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建构知识体系。
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不同形式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够串联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助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小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能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由此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形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按照《课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7-0029-03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整合知识,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推理分析等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是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对教学诸要素的整体规划,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四。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增长思维经险,逐步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下一步的数学学习和以后的发展夯实根基。
(三)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积极的氛围能触发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氛围则不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影响学生的心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案例分析ppt课件

2021/7/15
整理ppt
24
第一学段(1~3年级)目标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 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二学段(4~6年级)目标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 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021/7/15
整理ppt
25
四、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案例分析
5.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6.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2021/7/15
整理ppt
13
2、 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2021/7/15
整理ppt
14
数学教学也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 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2021/7/15
整理ppt
4
核心素养的概定
“核心素养” 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 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1/7/15
整理ppt
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 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如何以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水平状态,并让学生能提 出比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方法:先分组学习,要求每人要提两个问题,并列式解 答。
教师重点观察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基本达标后,小组活动暂停,提出新问题
1,能不能把你们的问题分分类? 2,再讨论一下,每类问题怎么提?
2021/7/15
整理ppt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涵盖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的素养培养来实现。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应该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培养,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直观思维等。
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清晰地分析问题、理顺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材中可以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包括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的好奇心等。
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注重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也可以通过注重学生作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和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
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应该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还能够培养全面的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提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也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和教材设计。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高层次能力和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思维品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贯彻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不仅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主思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1.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应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材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其中的案例库、习题库、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和方法出发,破解问题,找到问题解决方法。
教材可以利用情境等方式,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乐趣,以此激励其创新思维的发挥。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激发创新意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应当具备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材设计应该提供相应的团队模式和组织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知识和技能。
三、小结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应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和教材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态度与责任
04
01
02
数学抽象
数学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03
直观想象
04
数学运算
05
数据分析
06
史宁中教授:
1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
数学核心素养
2
3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数学学科素养是通过数学
的学习、体验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 史宁中:数学教育培养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会看、会想、会表达
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一是通过数学学习, 发展数学能力。
二是通过数学学 习促进人的普遍
能力提高 。
知识技能
小飞守角制作
01
02
语文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品质
(3)
篮球场上的三分罚球线为什么是半圆的?
(4)套圈游戏,如何设计?
此次《标准》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 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 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 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大方面6大素养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
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 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 学态度
《标准(修订稿)》的重大进展:
“双基”
基础知识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水平的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看到什么就教给
学生什么,是知识的搬运工;高水平的教师,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教教材中显性知识的同时,
挖掘出其包含的隐性知识,教到一些别人教不出
来的内容。
这些不易教到的隐性知识是什么呢?概括而 言,我们认为是数学的本质、过程、思想和结构。
语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
03
审美鉴赏与创造
04
01
02
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
英语
思维品质
03
学习能力
04
01
02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
历史理解
03
历史阐释
04
01
02
政治认同
理性精神
政治
法制意识
03
公共参与
04
01
02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
区域认知
03
地理实践力
04
01
02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物理
实验探究
03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解读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互动问题:
1.什么是核心素养?
2.如何读懂教材 3.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核心素养?
主要内容:
1.什么是核心素养? 2.如何读懂教材?
3.如何在课堂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不可或缺、共同、最低
一生有用,长大后忘不了;不能没有,
可以增加,不可缺少。
能互动地 使用工具
能自主 地行动
能在异质社 会团体中互 动
经合组织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三个方面6大素养
何为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即:公民必备的数学品格和关养是对成人而言:学生发展的核心数学 素养,不是在当年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 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
公民必备的数学品格和关键的数学能力。
数学素养是必备条件:是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 求。数学核心素养是不可替代的数学品格和能力 集合,是学生未来成功生活的门槛,是一个普通 人都应该迈得过去的门槛。 (孙晓天 中央民族大学)
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
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
识。
二、如何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读与教材匹配的核心素养 (目标) (二)读一个知识点的编排体系(联系) (三)读懂概念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 (方法)
基本技能
四基体现了“全面知识观”
“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显性”
“隐性”
“两能”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四能”
发现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 《圆的认识》 问题为引领,设计如下问题: ①
做成椭圆的行吗?
②
做成正方形的不行吗? 联想:马路边的井盖大多都是长方形的,为什么?
PISA在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组织数 学专家组的指导下,创建了描述什么是 数学的四个范畴:数量、空间和形状、 变化与关系
2013年徐斌艳教授曾做过关于数学学
科核心能力研究的综述,提出了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6个方面的数学核心能力:从数学 角度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 理能力与论证、数学建模、数学的解决问 题、数学交流。
(四)读学生的学习路径、学习方式(策略)
(五)读习题(层次、类别、价值…)(模型)
什么是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制订教学计划 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目标)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起点)
怎么到哪去(过程)
是否到达了(目标是否达成)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
学生情况分析
马云鹏教授认为: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
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
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这十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
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课程目标——总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
依据
教学目标确定
服务
评价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评价设计
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 教”,前者关乎教学内容,后者关乎教学形式。教 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先进理念首 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关注“教什么”。
理念是首要的,技术是无穷的
从“教什么”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师教学水 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