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我会写: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预习必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整理及诗歌赏析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1、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场景:一个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他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可是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场景:夏天白天变长了,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农民们早出晚归,在田间辛勤地播种、锄草……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件

THANKS
《忆江南》
总结词
白居易创作的词,表达了对江南 的怀念和赞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词通过“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词句,描绘 了江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赞美。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提问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02
回答
完成课后习题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
阅读相关古诗文扩展阅读
总结词:拓展视野
详细描述: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文,以拓展视野,增加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 赏能力。
05
教师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含义。
分组讨论
分组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
对古诗的主题、情感、意境等进行深入探讨。
课堂小测
测试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04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总结词:巩固记忆
详细描述:学生需要将《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三首古诗熟读 并默写,以加深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 诗三首》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课程导入 • 古诗学习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教师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01
02
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完美版

人教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完美版

独坐 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 高飞 , 孤云 独去 。 两不厌, 只有 敬亭山。
相看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
独坐敬亭山
诗句释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很孤单、寂寞)
白帝
西湖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què)
诗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诗分为“古诗”“律诗”和“绝句”三大类。
03
磨(磨刀)(磨坊)
04
易写错的字 :庭、潭
05
同音易混字:庭(家庭)亭(亭子)
06
形近易混: 谙(谙练) 暗(黑暗)
07
亭 (亭台)享(享受)
二、字
既同音又形近:庭(家庭)(庭院) 廷(宫廷)(朝廷) 亭 (亭子)(亭台) 停(停止)(暂停) 字义: 相看两不厌。 (1)因次数多而不喜欢。(2)排斥 (3)满足 湖光秋月两相和。 (1)和顺、温和(2)和谐 (3)和平01 Nhomakorabea02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学什么:学会本课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并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样学一、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谙( )镜( )孤( )厌( )暗( )境( )狐( )压( )二、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众写高飞山,湖光秋月两相和,孤云独去闲。

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看两有厌,遥望洞庭山水翠,只有敬亭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

测一测一、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积累导入
描写四季的 古诗可真多 呀!
今天我们要认识 一位专写四季乡 村美景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沈 周 《 村 居 图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
清平乐·村居
解诗 题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规定 间 题目,指乡村
了一首词的字 隔 生活
数和曲调

词牌名
思考 问题
老奶奶笑眯眯的看着三个儿子说:“是呀,只要咱们 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我就知足了!”
解析诗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 手巧,正在编织鸡笼;
解析诗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趴着
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 由自在。
诗意分析
大儿:在豆田除草
中儿:编织鸡 笼小儿:卧剥莲 蓬
听完后大声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划 分节奏,并将句子读通顺。
初读古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 一。其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清 新活泼。 主要作品:《诚斋集》《宿新市徐 公店》《小池》《新柳》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 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翻译这是一节关于古诗的课堂,我们学习了四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第一课,其中包括了三首古诗。

下面是我对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和简单翻译。

课堂笔记: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在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翻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三首古诗各有其独特之处,让我们感悟到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培养审美情趣,并提高语文水平。

翻译:1. 第一首古诗《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的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忆故乡。

2. 第二首古诗《登鹳雀楼》的翻译:白日依山尽,黄河流入海。

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3. 第三首古诗《悯农》的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万颗子。

四海无富余的土地,农夫还是挨饿。

这些古诗虽然简短,但是饱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 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 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 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山、饮酒的 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 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一片白云 也悠然地飘走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互看着永不满足的只有站在对面的 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里只有眼前之景吗?“尽”和“闲”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借景抒情, “尽”和“闲”抒发了诗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只有” 两字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 情。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望洞庭湖,山光水色美好,就像是 白银盘里的一只小小的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为什么把湖水比作未经打磨的铜镜? 作者观察湖面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 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 未经打磨的铜镜就给人这种模糊的感 觉。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独坐敬亭山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思考:此时的李白坐在敬亭 山上看到了什么?他又在想 什么?
众鸟:鸟儿们 尽:消失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悠闲自在独自飘远 相看:对看 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三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古诗三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结构:半包围 部首:厂 组词:大雁 雁群 造句:秋天到了,一排排大雁往南飞。
书写指导:撇要舒展,横画等距。
字词揭秘
yàn

结构:左右 部首:石 组词:砚台 石砚 造句: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口要写小, 弯钩支撑。
字词揭秘
qián

结构:左右 部首:乙 组词:乾坤 乾陵 造句:他定能扭转乾坤,收拾残局。
课前导读
古诗是古时候文人墨客 交流和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诗句简洁有力,更好地诠释 了诗人的感情,今天让我们 学习几首古诗。
字词揭秘
我会认
fú róng
芙蓉
luò
洛阳
chán
单于
yàn qián kūn
砚台 乾坤
字词揭秘
dān(简单) 对于妈妈来说,做饭是件很简单的事。 单
chán(单于) 古时候匈奴的国王被称为单于。
字词揭秘
我会认

徐 公店

杂草

篱笆
chú
锄头
shū
稀疏

剥 莲蓬
字词揭秘
我会写
字词揭秘
我会写

结构:上下 部首:⺮ 组词:篱笆 笊篱 造句:微风吹过小篱笆,把春天送到我的家。 书写指导:字形要紧凑。第十五笔是撇折。
字词揭秘
我会写
shū
结构:左右 部首:疋 组词:稀疏 疏远 造句:小院周围是一圈稀疏的竹篱笆。 书写指导:字形要紧凑。第一笔横撇的撇要短,右上角 不是“亡”
和谐安详 自然宁静
课堂练习
二、比一比、再组词。
篱( 篱笆 ) 蔬( 蔬菜 ) 离( 离别 ) 疏( 稀疏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读必背必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读必背必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词语盘点、日积月累汇总第一单元古诗词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一单元读读写写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鲜明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读读记记翡翠凉爽高耸山涧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柔嫩锦缎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日积月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第二单元读读写写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拨电话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读读记记拮据奔驰馈赠天津损伤晾晒竹签火候耽误赚钱熟练教导讲究受益沉重道谢眼神抱怨鼓励宽容梦寐以求走街串巷将心比心日积月累*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第三单元读读写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横七竖八读读记记筑巢摇篮乃至肥沃折腾忧患堤坝侵蚀崩塌毁灭植被经营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欲出又止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日积月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
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 诗人,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 其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 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小池》《新柳》等。
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宿新市徐公店 lí shū【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 气、“亡”这里读“wú”。
诗意:(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 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在溪边 趴着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几个孩子?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写了三个孩子。大儿子锄草,二儿子 编织鸡笼,三儿子剥莲蓬。
篱落(l√í ní ) 锄豆(ch√ú zhù) 剥莲蓬(bāo b√ō)
无赖(là√i nài) 蜻蜓(tín√ɡ tín) 稀疏(sh√ū sū)
二、古诗词默写。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__头__新__绿__未__成__阴__。 (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__有__蜻__蜓__蛱__蝶__飞__。 (3)大儿_锄__豆__溪__东__,中儿_正__织__鸡__笼__。 最喜小儿亡赖,_溪__头__卧__剥__莲__蓬___。
·
板书设计 清 环境 平 乐 村 环境 居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草 乡村之美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人情
中儿—织鸡笼 之美
小儿—卧剥莲蓬
无生 忧活 无之 虑趣
课堂小结
《清平乐·村居》以简练的笔触勾 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 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了人 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 图文并茂: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使古诗的意 境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节奏稍快
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 某些内容的困惑,可能需要更多
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缺少背景音乐
在朗读和欣赏古诗时,如果能加入 适当的背景音乐,将更有助于营造 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总结词
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 向往。
详细描述
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诗 人通过描绘新苗、落日、蝴蝶、蜻蜓等景物,表达了自己对 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农民的勤劳与淳 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清平乐·村居》
学生在分析古诗时是否能够进 行深入思考,提出有见地的观
点。
情感态度
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态度是否积 极,是否能够体会古诗中的情
感。
教师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实现
教师需审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预期
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有效性
教师需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 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对学生的建议与指导
个性化学习
鼓励创新思维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 化的指导和建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见解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件自主学习,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教学方法
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积极思朗读与背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熟练的背诵,使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举例:三首古诗所体现的乡村生活、自然风光、历史背景等元素。
2.教学难点
(1)生僻字词理解:识别并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举例:《村晚》中“拂堤”、“醉春烟”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分析具体的古诗案例,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意象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今后,我可以在讲授时更加细致地解释这些难点,并通过更多的例句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显得有些匆忙,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思考和创作过程。我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这个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和完善作品的机会。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将古诗融入现代生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译文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塞下曲》
译文:
林密草深树高,野兽出没其中。

夜静时,能听到它们的叫声,但它们身形狡猾,难以被发现。

将军发现一只狐狸高高地趴在密集的草丛中,正准备张弓搭箭去射它。

但狐狸似乎有所警觉,突然逃走。

将军手疾眼快,迅速发射一支箭,一下就射中了目标。

他深为自己的好箭法而自得。

《墨梅》
译文:
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淡淡的墨迹和泪迹斑斑点点是她亲吻印迹。

不要在画梅花时标上圈圈点点,不要给人落下话柄。

愿我的一生淡泊名利就像这梅花一样。

以上是对《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的译文翻译。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春天来了,田野里处处是春光明媚的景象:金黄的油菜花,采蜜的小蜜蜂……诗人杨万里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诗人。

著有《诚斋集》等。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

xúlí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徐公店篱笆sh ū稀疏宿多音字宿新市徐公店sù周末我在大姨家住了一宿。

xiǔ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星宿的传说。

xiù绿树头新绿未成阴。

l ǜ这些英雄们劫富济贫,真称得上是绿林好汉。

lùsùxúlíshū宿徐篱疏上下结构dié蝶左右结构识字方法看图识字:篱 篱笆 笊篱减一减:蔬-艹=疏zhào篱lí巧记:玻“璃”打破“王”忙走(离),“竹”帽趁机戴上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十五笔是撇折疏sh ū巧记:“蔬”菜拔草,马虎大意。

第六笔是点徐公店住宿识字游戏篱笆稀疏我要追蝴蝶疏疏:稀疏。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阴:树荫。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感知如何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宿 新市 徐公店住宿,住在地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解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互动课堂篱笆稀疏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篱落/疏疏/一径深,静景美丽,体现喜爱树头/新绿/未成阴。

树上新长没有形成树荫出绿叶诗意:篱笆稀稀疏疏,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新长出的树叶还不茂密,没有形成树荫。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不是幽静又美丽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古诗吧!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

古诗的诵读方法
节奏与韵律
感受古诗的节奏与韵律,通 过自然而准确的朗诵,将诗 歌的韵律和意境传达给他人。
语调与抑扬
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抑扬顿挫, 重点突出诗句的内容和表达 方式。
情感与体验
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融入情 感,体验古人的情绪与意境, 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课堂练习和测验
1
课堂小练习
通过课堂小练习,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诵读技巧。
2
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的古诗,培养自主学习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测验评估
进行定期测验和评估,检验学生对古诗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 件
欢迎来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件!本课件将带 领你走进古诗的世界,欣赏并理解其中的美妙与深意。
古诗三首介绍
《静夜思》
作者:李白;内容:沉思夜晚 的静谧之美,引起读者对人生 的思考。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内容:借登高 楼和观鹳雀的景物来表达对人 生的思考和豁达。
《将进酒》
作者:李白;内容:歌颂豪情, 弘扬人生的快乐与豪爽。
古诗的意义和作用
1 审美教育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 美的感知与理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古诗的意境与情感能够 启迪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表达与理解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 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 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 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诗人以奇特的 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 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 生动。表达了诗人摒弃世俗、亲近自 然、忘怀得失的强烈思想感情。
做一做
哪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洞庭(唐)刘禹锡源自你同诗人站在一起 望到了哪些景物?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 山水 翠, 白银盘 里一 青螺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月亮的月 色融和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 么和谐、美丽。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 过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
的样子。
他的心境?
这是一种怎样的看?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表达了诗人对敬 亭山的喜爱。
诗句大意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
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 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 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 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导入 风景 词 旧 日出 江花 水 画 好 忆 资料 二三 全 歌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 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哪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
火?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 蓝 。
能不 忆 江南?
现在你“忆”江南的什么?
做一做:
1、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句诗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2、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两句诗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
比喻,描写洞庭湖的山水。
3、三、四句诗人运用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作“ 白银盘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 ”比作青“螺
”, ”
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的水色
2、“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两句 诗运用拟人,写诗人与敬亭山的惜 惜相怜的感情。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辛弃疾诗
望 洞 庭
望 洞 庭
白银盘
青螺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远远望去,明月朗照下的洞庭湖 和君山,真像是白银盘里点缀着一 颗美丽的青螺。
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
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 像 镜子 .
洞庭湖的水色 像白色银盘.
洞庭湖中的君山像湖中的一颗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 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 了洞庭湖美妙的秋月风 光。表达了诗人对洞庭 湖的喜爱之情。
你能准确读出来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亭子 凉亭 亭台楼阁 亭亭玉立
没有了,完了。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表达了诗人的 孤独和寂寞。
形容云彩飘来 飘去悠闲自在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群鸟高飞远去直到不见,连天空的云也悠然的飘走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 _李白_ ,他被人 们称作“_ 诗_仙_”。这首诗作者对_ _ _敬_亭山_孤_寂景_象_的描写,抒发了_ _ _作者_怀_才不_遇_而产_生_的孤_独_寂寞_的感情。
1、“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两句 诗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1、古诗词三首
我们来赛一赛李白的诗?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把诗题对比来看,你发现 了什么?
tíng tíng tán lúo ān
亭庭 潭 螺谙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 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 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后人言其书得自张旭,飘 然有仙气。传世之作有 《上阳台帖》等。著有 《李太白集》。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 州时,距他于天宝元年(742)被迫辞 官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 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 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 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 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 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 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 活写照。
用青螺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这 是 怎 样 的 江 南 ?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 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 白堤,治理西湖;疏通河道,整修山 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 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 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 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 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 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