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概念与原理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类别分为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和无机化合物。
原子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复分解反应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合成反应(或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主要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分子中。
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2.有机物的性质–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
–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往往伴有副反应。
溶液与浓度1.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 = 100% ]–摩尔浓度:[ =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酸碱盐1.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气体与状态变化1.气体的性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初中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的详细总结(最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一, 物质的学名, 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 石墨:C2.水银, 汞:Hg3.生石灰, 氧化钙:CaO;大理石,石灰石:CaCO3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 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 消石灰:Ca(OH)29.苛性钠, 火碱, 烧碱:NaOH10.苏打, 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 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小苏打, 碳酸氢钠, 酸式碳酸钠:NaHCO312.胆矾, 蓝矾,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 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有毒, 失明, 死亡15.酒精, 乙醇:C2H5OH16.醋酸, 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 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 有毒二, 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1.白色固体:MgO, P2O5, CaO, NaOH, Ca(OH)2, KClO3, KCl, Na2CO3, 无水CuSO4, NaCl(铁, 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 炭粉, 铁粉, CuO, MnO2, Fe3O4 (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 Fe2O3 , HgO, 红磷P4.硫:淡黄色;Cu2(OH)2CO3:绿色5.溶液的颜色:(1)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2)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6.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1)盐:白色沉淀有:CaCO3, BaCO3(溶于酸), AgCl, 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2)碱: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Mg(HO)2, Al(HO)37.(1)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SO2, 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 H2, N2, CO2, CH4, CO(剧毒)(3)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 硝酸, 醋酸。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元素: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3.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核内含有质子和中子,电子绕核运动。
4.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
5.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符号。
6.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7.摩尔质量:元素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尔。
8.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9.化合价: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而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时所表现出来的价态。
10.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11.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12.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共用电子对构成的化学键。
13.金属键: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
14.绝缘体:具有良好绝缘性质的物质。
15.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16.导体:能够将电流通过的物质。
17.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18.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19.化学方程式:用式子表示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
20.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规律的科学。
21.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状态。
22.物质的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3.摩尔体积:气体在标准条件下的体积。
24.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质的物质量。
25.平衡常数:在化学平衡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26.物质的容量:溶解物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27.溶解度:一个物质在特定温度下溶解到溶剂中的量。
28.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和元素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29.酸碱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互相转化的化学反应。
30.盐酸:一种酸性溶液,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1.硝酸:一种酸性溶液,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2.硫酸:一种酸性溶液,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34个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由单一类型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质称为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物质的分类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7.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性质。
8.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性质9.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10.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1. 合成反应:两种或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1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以上物质的反应。
1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化合物反应,取代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1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操作15.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16. 仪器使用:熟悉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17.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量取、混合、加热等。
六、常见物质与反应18.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19.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20.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七、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2.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周期律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八、化学计算23. 摩尔概念: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4. 质量守恒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质量守恒的计算。
25. 浓度计算: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专题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如氢、氧。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如水(H2O)。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
- 非金属元素:如碳、硫、磷等。
- 盐类:如氯化钠(NaCl)、硫酸钠(Na2SO4)等。
2. 酸碱反应-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气(O2)、氢气(H2)等。
四、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常用器材: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 使用方法:正确拿取、清洁、加热等。
2. 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
- 混合:正确混合试剂,注意滴加顺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基本概念1.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固体熔化等。
3.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和可燃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氢气:无色无味易燃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
用途广泛,如燃料、化工原料等。
2. 氧气: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用途广泛,如助燃剂、呼吸面具等。
3. 氮气: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用途广泛,如保护气、氮肥原料等。
4. 碳:常温下为固态非金属,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用途广泛,如燃料、还原剂等。
5. 硫酸:无色粘稠液体,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用途广泛,如干燥剂、催化剂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比关系的式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实质和反应物的用量比。
3. 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实验安全等,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究化学规律。
四、能源和材料1. 能源: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了解能源的种类和转化利用有助于合理使用和开发能源。
2. 材料:材料是制造产品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产品。
五、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环保意识。
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和制造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和方法,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基本概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论和实验、能源和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 周期表的结构: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3. 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分子与化合物1. 分子的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2. 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化学命名规则,如氧化物、酸、碱、盐等。
3.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水、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等。
四、物质的分类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五、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3.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4.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
六、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配平方法。
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七、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八、酸碱与盐1. 酸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酸碱性质改变颜色的物质。
4. 盐的概念: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九、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1.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2. 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3. 原子结构-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电子云:电子的排布4.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5.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共价键: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6.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7. 溶液- 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 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 溶液的性质:溶解度、饱和度、酸碱性8. 酸碱盐- 酸碱的定义: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反应10. 化学实验- 实验安全: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措施- 实验操作: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分析11. 化学计算-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根据溶液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浓度12. 化学与环境-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废物处理、资源循环利用13. 化学与生活- 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营养元素- 材料化学:塑料、金属、陶瓷- 药物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14. 化学与技术- 化学工业:化工产品、生产工艺- 能源化学: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 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计算方法以及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粹物质和混合物纯粹物质是指组成它的所有微粒都是同种的,没有其他物质的任何杂质,如金属铁、氧气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体,如砂糖水、空气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化学中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如金、铜、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二、分子结构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它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如水分子H2O,氧气分子O2等。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或电子排布的顺序)编制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特点、用途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反应物的消失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等几种类型。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不再继续进行,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平衡态下,反应前后物质的浓度、压力等性质保持不变。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主要包括铁、铜、铝、锌等。
金属具有导电性好、光亮、可塑性强等性质,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
2.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非金属主要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硫磺等。
非金属通常具有不良导电性、易燃、易溶等性质,广泛用于化工、农业等行业。
3. 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酸具有酸味、腐蚀性强、酸性指标低等性质,通常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碱具有碱味、腐蚀性弱、碱性指标高等性质,常用于清洁、肥料等领域;盐具有晶莹剔透、相对稳定等性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等领域。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按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 盐的性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能力。
- 常见溶解性规律: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固体不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进行分离。
- 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篇1一、概述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
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键等基本概念,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1.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元素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结构。
(3)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能量变化。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3.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原子结构模型及电子排布。
(2)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
(3)晶体结构与物质状态变化。
4.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离子键、共价键及金属键的概念。
(2)化学键的类型与特点。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5. 溶液与胶体(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性质。
(2)溶质的溶解过程及溶解度。
(3)胶体的特性及应用。
6. 化学实验基础(1)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知识点详解与应用实例1.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的应用实例:通过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依据。
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点,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燃烧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篇2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单质、氧化物、还原剂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化学原理: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反应等,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2. 常见元素的化合物: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性质,如氧、氢、碳、氮、钠、钾等元素的化合物。
3. 酸碱盐:掌握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用途,能够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并应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尽总结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全部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全部的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3.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4.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6.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分类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悬浮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
- 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液体小滴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
2.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和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物质。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变化: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产生新物质。
2.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不产生新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4.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
5.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另一种元素的反应。
四、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字母。
-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原子数量的化学式。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 书写规则:遵循守恒定律,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
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电子云:由电子组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周期:表中水平排列的行。
- 族:表中垂直排列的列。
六、化学键1.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七、酸碱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完整版)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供您参考:1. 基本概念和常识- 物质和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基本粒子:原子、离子和分子。
- 元素周期表:组成、元素周期表的层级结构、元素周期法则。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燃烧:燃烧的条件和过程、燃烧的种类(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阻燃和爆燃)。
- 腐蚀:金属腐蚀的条件和过程、腐蚀的种类。
- 溶解: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
3. 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应用。
-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现象、条件和类型。
- 酸、碱和盐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 金属的生产和利用。
4.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所需摩尔比例。
- 化学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浓度的计算。
5. 常见化学反应和实验-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活动性和金属活动顺序。
- 碱与盐酸的反应:气体的生成和盐的生成。
- 焰色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的特性和化学反应的观察和判断。
6.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酸的味道、酸的腐蚀性、酸的电离和酸的强弱。
- 碱的性质:碱的滑腻感、碱的电离和碱的强弱。
- 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条件、产物和应用。
- 盐的性质:盐的味道、盐的晶体结构和盐的用途。
请注意,这只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常见的内容,但不全面。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有所变化,请以教材或老师的要求为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文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文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符号与方程式1. 元素符号:代表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三、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具有固定成分和性质的物质,如氢气、氧气。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简单混合而成,没有固定成分和性质,如空气。
四、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
2.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五、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2H2 + O2 →2H2O。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如2H2O → 2H2 +O2。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反应。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计量: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2. 混合:将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
3. 加热:使用酒精灯、电热套等设备加热物质。
4. 观察: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泡产生等。
5. 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实验条件、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七、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性:酸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离子(H+),碱性物质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总结归纳一、基础概念: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4.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反应、合成反应5.元素的纯度:纯净物、杂质、纯度计算6.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的实验依据、质量守恒的意义二、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符号的命名: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周期表2.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3.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酸、碱、氧化物的命名4.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酸、碱、氧化物的性质、常见化合物的应用三、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1.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的概念、同种离子的相互作用、异种离子的相互作用2.水的电离和酸碱性:电离的概念、酸碱性的判断、pH值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3.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应用四、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1.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计算2.化学平衡:平衡的特点、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3.动态平衡: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五、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2.氧化还原反应的种类: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金属腐蚀、电池、化学电镀、自然界的氧化还原反应六、酸碱中的溶液:1.酸碱中的盐类: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的性质、酒石酸的性质2.酸碱中的指示剂:指示剂的种类、酸碱中的指示剂选择3.酸碱中的酸碱度:酸碱度的定义、浓度和pH值的关系、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七、离子的检验:1.离子的检验方法:阳离子的检验、阴离子的检验2.离子的检验实验:离子的实验室检验实验、离子的测试管检验实验八、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2.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试管、分液漏斗、量筒、烧杯等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防范化学危险4.化学实验的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内容、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基础概念的掌握,其中包括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与性质、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的溶液以及离子的检验方法等。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单位。
-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分为周期和族。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常见物质与反应1. 常见气体- 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 气体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毒性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应者,如硫酸(H2SO4)。
- 碱:氢氧根离子(OH-)的供应者,如氢氧化钠(NaOH)。
- 盐: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如氯化钠(NaCl)。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常见例子:铁生锈、燃烧反应等。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方法。
6. 能量变化与热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如燃烧释放能量。
-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与使用- 常见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加热、混合、滴定等。
3.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规则、个人防护、化学品处理、意外事故处理。
四、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量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涵盖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 1. 物质的基本概念- 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实体,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2. 物质的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非金属则性质多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 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是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的反应。
# 4. 原子和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5.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之间的元素。
# 6.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特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 7. 酸碱性-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2024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四大基本物质: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2.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 用化学式表示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3.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 常见元素及其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常见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4.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固液、液气和固气相变的条件和规律- 溶解、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分离纯度的方法5. 原子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核式、电子结构和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的组、周期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上的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6. 同位素和放射性元素- 同位素的概念和同位素标记的应用- 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应用7. 化学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8. 元素的价态和离子的生成- 元素的化合价和离子的价态-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生成和配位数9.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和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 碱的性质和常见碱的名称、化学式和性质- 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10.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条件和平衡反应的方向11. 电解和电化学- 电解的概念和电解质的分类- 电解反应的电极反应和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构成及作用12. 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 反应热和热效应-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13. 化学实验与材料的安全- 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室安全和常见危险品的识别与处理以上列举的知识点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起化学思维方式和理解化学现象的能力。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园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园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园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园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园素是氧园素13、化学式:用园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BC = AC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CD = AD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化合物碱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MgO Fe2 O3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 Na2O+H2O=2NaOHK2O+H2O=2KOH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 SO4、H2 S、H2 CO3)和三元酸(H3 PO4)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 SO4,HNO3, H3 PO4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 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 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NaHCO3____________ 、Ca(HCO3 )2_____________、NaH2 PO4 _____________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HSO4-、H2PO4-、HPO42-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
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
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
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不溶氯化物AgCl 不溶硫酸盐BaSO4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Al(OH)3 CaCO3BaCO3Ag2 CO3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15.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N2O2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 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⑵ CO、N2和Si⑶ O2、S和S2- ⑷ OH-和 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阳离子:Na+Mg2+Al3+、H+ NH4+、Fe2+ Fe3+ Ca2+阴离子:O2-、OH- S2-、 F- Cl-SO4 2-CO32-NO3- MnO4- PO43-MnO42-ClO3-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23. 化学式的写法: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氟气F2 溴(Br2 )碘(I2 )臭氧O3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