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0个高考物理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试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如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转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商量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考试是高中物理学科的综合性考试,考察考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供考生复习参考。
1. 力学1.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运动、抛体运动等。
2. 力:力的性质、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牛顿三定律等。
3. 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冲量、能量守恒等。
4. 静力学:静力平衡、平衡条件、浮力、压强、弹簧定律等。
5. 万有引力: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场、行星运动等。
2. 热学1. 热量和热能:热传递、热量计、热容、相变等。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定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循环过程等。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焦耳定律等。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温标、热机效率、热力学过程可逆性等。
3. 光学1. 光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定律、成像规律等。
2.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成像规律、全反射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的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眼睛、相机等。
5. 光的本质: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光的等效定律等。
4. 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守恒、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力等。
2. 静电场:电场能、电势、电势差、电场力与电势能的关系等。
3. 电流: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阻、电功率等。
4. 电路:串联与并联、电阻的组合、电路中的电流分布等。
5.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与特性、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自感等。
5. 物理学史与方法论1.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古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等。
2. 物理学中的实验方法:观测、测量、实验设计等。
3. 物理学中的理论方法:物理学模型、物理学定律、规律性等。
4. 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等。
6. 其他知识点1. 核物理:原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2. 材料力学:杨氏模量、应力、应变、弹性和塑性、压缩与弯曲等。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常见的动力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加速度等。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等。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中的力学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
高考物理中的热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热量、热传导、热力学等。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于理解能量转化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光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高考物理的必考内容之一。
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对理解光的特性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5.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路的学科。
电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高考物理中的电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电路等。
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组成和运行非常重要。
6.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声学在音乐、语言、声波测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声学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声波的特性和应用非常重要。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的学科。
原子物理在核能、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原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了解原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总结:高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并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对于解答高考物理题目非常重要。
动力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和原子物理是高考物理中的必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物理是高考科学必修的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全面理解和掌握高考物理的知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所有物理知识点。
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2 动力学- 动量和动量守恒- 动能和机械能守恒- 动力学解题方法1.3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重力和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1.4 简谐振动和机械波-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2. 热学2.1 热量和温度- 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 热量的传递和热传导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工作- 热量和内能的转化2.3 理想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2.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和热力学过程- 热力学的不可逆性和热机效率3. 光学3.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反射定律和镜面成像- 光的传播和光速3.2 光的折射和透镜- 折射定律和透镜成像-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3.3 光的波动性和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3.4 光的偏振和光的粒子性- 偏振光的特性- 光的粒子性和光子4. 电磁学4.1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和电荷力线- 电势和电势差4.2 电场中的运动- 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和加速度- 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4.3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4.4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5.1 原子结构- 原子和原子结构模型- 元素周期表和电子排布5.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原子核的组成和稳定性-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5.3 核能与核反应- 核能的释放和核反应方程式- 核裂变和核聚变5.4 粒子物理学- 基本粒子和标准模型-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通过以上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系统介绍,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2024届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8考前必看)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2024.5.27)力学一、*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运动图像、V-T图像三、相互作用---力1.力2.重力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共点力平衡7.受力分析的方法8.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4.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理解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抛体运动4.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三大宇宙速度(2)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潮汐问题(6)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拉格朗日点问题七、功和能1.功2.功率3.动能与动能定理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6.能量守恒定律八、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2.冲量3.动量定理4.动量守恒定律5.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碰撞问题(2)爆炸问题(3)反冲问题(4)多过程问题九、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机械振动2.机械波电磁学十、静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电场力的性质3.电场能的性质4.静电现象5.电容器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恒定电流1.电流2.导体的电阻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电功和电功率5.焦耳定律6.非纯电阻电路7.电动势8.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动态电路分析10.故障电路分析11.含容电路分析12.简单逻辑电路十二、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安培力3.洛伦兹力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自感和涡流十四、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的产生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远距离输电十五、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电磁波谱十六、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元件2.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分子动理论1.阿伏伽德罗常数2.分子的大小3.扩散现象4.布朗运动5.分子热运动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分子势能8.温度和温标9.物体的内能十八、气体、固体、液体1.气体2.固体3.液体4.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物态变化十九、热力学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4.热力学第三定律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全反射现象2.全反射的条件3.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双缝干涉2.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衍射图样2.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光的颜色2.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性1.能量的量子化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核式结构模型3.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衰变3.核力和结合能4.核能5.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狭义相对论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物理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误差和有效数字二、力学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曲线运动(1)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探究动能定理(1)探究动能定理(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电学实验10.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特殊方法测电阻12.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热学实验(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气体实验定律五、光学实验(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双缝干涉实验六、创新实验(1)力学创新实验(2)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物理学史二、方法三、单位制1.力学单位制2.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部分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二1、超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
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1. 力及平衡:牛顿第二定律、力学方程、静力学平衡原理;
2. 物理性质:弹性、热学、声学;
3. 运动学:定义、坐标系描述,牛顿运动定律;
4. 动力学: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5. 环境物理:光学、电离辐射、核物理及其应用;
6. 形状及结构:水平门、窗户,结构坚固性,几何结构;
7. 能源:热能、电能、原子能的利用等;
8. 普朗克力学:基本概念、机械振动;
9. 流体力学:压力、流动速度、流量定理;
10. 爆炸:爆炸原理、爆炸特性等;
11. 热交换:热传导率、热传输机理、传热装置特性;
12. 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的高效利用;
13. 能源消耗:能源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节能消耗;
14. 电与磁:直流电、交流电、电动势、电流及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力线及磁性材料;
15.仪器仪表测量:温度及温度计、其它物理测量仪器。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全面)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力学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者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做功。
3.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5.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滑动状态时,阻碍物体继续滑动的力。
6. 重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指向圆心,称为离心力。
二、热学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分子热运动速度的度量。
2.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发生在接触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辐射: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热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对流传递热能。
3. 热量和功热量是指物体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而功是物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的能量。
4. 热容和比热容热容指的是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体温度上升所吸收的热量。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热量和功的作用之和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PV=nRT,其中P表示气体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表示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具有直线传播和波动性,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光速。
2.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给出。
3. 全反射和光纤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将发生全反射。
高考物理50个必考知识点

高考中的50个重点概念一、运动学1、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at v v +=0t 2021at t v x += 20t v v v += 3、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5、平抛运动6、匀速圆周运动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14、万有引力定律15、向心力与卫星二、物体的平衡7、重力 弹力 摩擦力8、力的合成与分解9、共点力的平衡三、运动和力10、1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2、牛顿第二定律与超重、失重现象13、牛顿第三定律六、功与能22、功和功率23、动能与动能定理24、重力势能25、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四、动量16、动量17、动量守恒定律五、振动与波动18、简谐振动19、单摆与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2= 20、波长 波的频率 波速Tt s v λ=∆∆=21、波的干涉与衍射八、电场、31、电荷与库仑定律32、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33、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九、电路3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35、门电路36、电动势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十、磁场与电磁感应37、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38、安倍力与左手定则39、电磁感应现象40、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41、感应电动势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2、电磁场电磁波十一、光学43、光的干涉44、光的衍射45、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46、光的波粒二象性十二、物质47、α粒子散射实验与原子核式结构学说48、原子核的衰变与放射线49、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质子、中子50、宇宙的结构与演变。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运动学:
质点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等。
抛体运动:平抛、斜抛等运动的分解与合成。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功能关系:功、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电磁学: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
恒定电流: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阻、电功率等。
磁场:磁场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等。
光学:
几何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量子光学: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波粒二象性等。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等概念及其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
原子结构:玻尔模型、能级跃迁等。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等。
以上仅为部分高考物理知识点,具体还需结合考纲和
教材进行复习。
同时,多做题、多思考、多总结也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祝您高考顺利!。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第一章: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参照系和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 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相对运动•相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相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力学与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惯性的概念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物体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守恒定律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第三章:能量与功率1. 能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动能转化和动能损失•势能转化和势能损失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波动1. 机械振动•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动力学方程和简谐振动2. 机械波•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3. 声波•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4.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第五章:电学与电路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特性•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 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开关和负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4. 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法拉第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第六章:光学与光学仪器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2. 透镜和光学仪器•透镜的种类和特性•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第七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和原子核•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2. 放射性物质和核能•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核能的概念和应用3. 原子核的稳定性•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4. 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核能的释放和利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集,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物理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力和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 G * (m1 * m2) / r^2,其中 G 是万有引力常量。
3. 动能和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 K = 1/2 * mv^2。
- 功: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 距离* cosθ。
4.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时,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的乘积相等,即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
- 斜面和滑块: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分解和支持力的作用,通过运用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轮轴系统:利用轮轴系统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方向,根据杠杆原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轮轴系统的机械效率。
5. 电学基础:-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有正负之分。
电场是电荷周围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可以用电流强度来表示。
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可以用电阻大小来衡量。
- 欧姆定律:在恒定温度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U = IR,其中 U 是电压,I 是电流强度,R 是电阻。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分担;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担。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6. 磁学基础:-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由磁体或电流所产生的物理场,可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
磁力是磁场对磁体或带电粒子产生的力。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1. 运动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速度-时间公式、位移-速度公式。
- 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之和为零。
- 动量守恒的应用:碰撞问题。
4.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条件。
- 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守恒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5.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公式:引力与质量、距离的关系。
- 天体运动:行星运动、卫星运动。
6. 刚体的转动- 转动惯量:刚体转动的惯性量度。
- 角动量守恒:刚体转动中的守恒定律。
7.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
- 波动:波长、频率、波速。
#### 二、热学1.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2. 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 实际气体与范德瓦尔斯方程。
3. 热传递- 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 热传导定律:傅里叶定律。
4. 相变-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相变过程及热力学性质。
5. 热机与制冷机- 卡诺循环:理想热机的效率。
- 制冷机原理:制冷循环。
#### 三、电磁学1. 静电学- 库仑定律: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 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
2. 电流与电阻-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 电路:串联、并联、混联。
3. 电容器与电感器- 电容:电容器的储能特性。
- 电感:电感器的储能特性。
4. 磁场- 安培定律:电流产生磁场。
- 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会引起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若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合力的大小等于它们矢量和的大小。
•分解力:将一个力按照一定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1.3 动能定理与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守恒定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1.4 万有引力与简单机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的质量乘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5 波动•波动现象:[机械波与电磁波] 振动源产生振动,通过媒质传播的现象。
•波动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波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或光的音调或颜色。
2. 光学2.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2.2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色散现象:[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弯曲的现象。
•干涉现象:[光程差] 光波在某一空间区域叠加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3 光的偏振与电磁波•光的偏振:[只有一种方向的振动] 光波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只在特定方向上进行的现象。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以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式传播的波动现象。
3. 电磁学3.1 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电场强度] 由电荷引起的力的作用区域。
•电势:[单位正电荷的势能]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的势能。
物理高考全部知识点

物理高考全部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整理出物理高考中的全部知识点,以供复习参考。
一、力学1. 一维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2. 二维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速度-位移图、平抛运动等。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不平衡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5. 万有引力:引力的定义、万有引力定律、重力等。
6.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冲量守恒定律等。
7. 力学能量:功、功率、机械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8. 定滑轮组:定滑轮组的定义、力学分析等。
二、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与折射等。
2. 光的成像:透镜成像规律、镜像成像规律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频率、光的波长、速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单缝衍射等。
4. 光的粒子性:光的能量量子、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等。
5.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相长干涉、光的相消干涉、单缝衍射、双缝干涉、多普勒效应等。
三、电学1.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等。
2. 电流及其效应:电流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热效应等。
3. 电阻与电路:电阻的定义、电阻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电动势、电流分布等。
4.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感线、洛伦兹力、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自感等。
5. 电磁辐射与电磁波:电磁波的概念、光的电磁波本质、光的偏振、光的干涉等。
四、热学1.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温度计、热量的传递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焓、焦耳定律等。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温标、热机效率、热泵、卡诺循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在高中物理知识中,电学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历届高考的重点,电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物理学科的综合得分。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部分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二1、超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
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
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
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
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三一、自由落体运动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任何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时都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从而使运动情况变的复杂。
若想办法排除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改变物体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把下落的物体置于真空的环境之中),让物体下落时之受重力的作用,那么物体的下落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出发,显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因为下落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而对于每一个物体它所受的重力在地面附近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也是保持恒定的。
而且,对不同的物体在同一个地点下落时的加速度也是相同的。
关于这一点各种实验都可以证明,如课本上介绍的“牛顿管实验”以及同学们会做的打点计时器的实验等。
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
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
因为这个加速度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不用“a”表示,而用符号“g”来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或其他读物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如:广州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8m/s2,杭州是9.793m/s2,上海是9.794m/s2,华盛顿是9.801m/s2,北京是9.80122m/s2,巴黎是9.809m/s2,莫斯科是9.816m/s2。
即使在同一位置在不同的高度加速度的值也是不一样的。
如在北京海拔4km时自由落体加速度是9.789m/s2,海拔8km时是9.777m/s2,海拔12km时是9.765m/s2,海拔16km时是9.752m/s2,海拔20km时是9.740m/s2。
尽管在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一般都不相同,但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在地面附近(不管什么地点和有限的高度内)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值为:g=9.765m/s2。
在粗略的计算中有时也可以认为重力加速度g=10m/s2。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四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