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紧张的工作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以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危险。

下面就来谈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隐患1.患者情绪激动急诊科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地方,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痛苦或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

患者情绪激动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伤害到护理人员。

2.传染风险急诊科是病情复杂、病种繁多的地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如流感、结核病、传染性腹泻等。

3.医患沟通困难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冲突。

4.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场所,护士可能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工作等各种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5.安全隐患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药品混淆、抢救过程中的意外等。

二、防范措施1.培训和教育针对患者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患者的情绪,如何防范和化解暴力事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2.个人防护在处理传染风险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等。

3.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护士应加强医患沟通,尽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

4.心理疏导面对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例如通过聊天、运动、娱乐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5.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隐患,这些隐患可能导致患者的伤害或者医护人员的工作困难,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患者交叉感染隐患:在急诊科,患者的传染性和感染疾病患者的就诊概率都较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特别是在与患者的接触后或者与污染物接触后。

-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和防护衣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物。

- 合理利用隔离间,将患者进行分类隔离观察,并且定期消毒隔离间。

-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报告和处理。

2. 患者跌倒隐患: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行动困难,容易发生跌倒。

防范措施:- 为每位患者评估跌倒风险,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额外的监护。

- 在重要的地方设置防滑垫和安全栏杆,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

- 定期检查患者的灯光和电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给予患者适当的警示,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如告诉患者站起来前先叫护士,不要自己离开床边。

3. 患者误吸隐患:急诊科的患者常常存在窒息、呼吸抑制等情况,易误吸异物。

防范措施:- 对于有窒息或哮喘病史的患者,随时监测他们的呼吸情况,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 遇到窒息或呼吸抑制的患者,要迅速清除口腔和咽喉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平时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好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避免在紧急时无法使用。

4. 医护人员感染隐患: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常面临大量患者,易受到医疗废物、血液等的感染。

防范措施:- 医护人员需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衣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医疗器械和工作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技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手卫生培训。

5. 患者家属和患者自我伤害隐患:急诊科常常有疑似自杀或者自残的患者,或者有躁动不安的患者及家属,容易自我伤害。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内容繁重,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患者病情、医疗设备等方面介绍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一、工作环境方面的隐患及防范措施1.1 工作场所安全隐患急诊护理工作场所面积通常比较狭小,人流量大,容易造成拥挤和混乱。

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在走动时受到阻碍,增加工作风险。

防范措施:(1)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确保通道畅通,减少跌倒和碰撞的风险;(2) 合理规划急诊区域,确保医护人员的活动空间;(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护理站和休息区,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 感染控制隐患急诊科是各种急性传染病患者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医护人员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加之患者数量多、疾病种类繁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1) 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规范进行操作,如洗手、戴手套、口罩等;(2) 对各种耗材和医疗设备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3) 对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传染风险。

1.3 精神压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需要面对病情复杂、患者情绪激动等情况,容易出现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长期工作下来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防范措施:(1) 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配合,减轻个体压力;(2) 建立心理支持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 强化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1 病情评估不准确患者来急诊的病情难以预测,有时候可能出现急症治疗不及时、病情评估不准确的情况。

防范措施:(1)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识别能力;(2) 加强患者的病情评估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提高评估准确率;(3) 对于有疑问的病情,应尽快向上级医师请教,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家属情绪激动患者家属在急诊科往往情绪激动,容易对医护人员施压,甚至影响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下面将对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和防范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患者高度精神紧张患者在急诊就诊过程中可能因为受伤、疼痛或紧急情况下的担心而表现出高度的精神紧张,这会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困难。

精神紧张的患者可能会拒绝治疗、产生恐慌情绪、不合作等,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耐心沟通:护士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恐惧,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放松情绪。

2. 提供情绪支持:护士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情绪支持,使其感到被关心和被重视,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

3. 温和体验:护士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动作,给予患者体验感,让他们感到在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中得到了治疗和关怀。

4. 需要时进行镇静:对于情绪非常激动或极度恐慌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镇静,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二、医疗设备故障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定期维护保养:护士要按照设备的维护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短期备用设备:护士要随时保持一些常用设备的备用,以备设备故障时的紧急使用。

3. 设备培训和指导:护士要接受设备操作培训和指导,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各类设备,并能及时切换备用设备。

4. 紧急应对措施:护士要了解各种常见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应对,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三、不合理用药急诊情况下,护士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并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

如果护士不具备丰富的药物知识和判断能力,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 提高药物知识:护士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药物知识,了解各种常见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做到熟练应用。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为它经常处理紧急情况,包括心脏骤停、呼吸窘迫、严重创伤等。

然而在这个高压的工作环境下,急诊护理工作常常面临隐患和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和防范措施。

1.感染风险急诊室处理许多传染病病人,如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的隔离技术、使用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避免被感染。

2.物理安全急诊室通常需要应对暴力行为,如病人或家属的攻击。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该随时保持警觉,确保在危险情况下能够及时脱离现场。

此外,急诊室环境也需要保持安全、清洁,确保没有任何杂物或危险物品暴露在外。

3.药物错误急诊室中使用大量的药物来救治病人,但如果用药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该仔细审查药物的处方和患者的过敏史,并正确的管理药物库存和使用药物的剂量。

4.设备失灵急诊室中使用的设备很复杂,如心律监测仪、呼吸器、输液泵等。

如果设备失灵,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急诊护理人员应该经常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设备失灵,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通知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5.交通事故急诊护理人员经常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驾驶救护车或其他车辆,这就存在着交通事故的风险。

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接受驾驶培训,并时刻保持警觉,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6.心理应激急诊护理人员经常处理高压和紧张的环境,这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压力。

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应该接受心理辅导,保持身心健康。

总之,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隐患和风险,但如果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并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 5 )不 能充分 评估 转运 过程 中的病情 变化 ,
未 与患者 或 家属进 行 有效 沟通 。 ( 6 ) 对极 危 重 患 者 未 执 行 抢 救 原 则 ,造 成 转 运 因人 力 、物 力 不 够 ,导 致 在 途 中 病 情 恶 化 或
死亡 。
( 7 ) 关 爱 护 士 ,充 分 调 动 其 工 作 积 极 性 。在 评优 晋升 中 ,急诊 人员 优先 考虑 。合理 排班 ,新 老 搭配 ,以便相 互协 助 ,并帮 助解决 其 生活 和工作 中
年培训 一 次 ,每月操 作考 核一 次 ,人人 过关 。 ( 3 ) 加强 护 士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培 养 良好 的职 业道 德 。使护 士 树 立 “ 以病 人 为 中 心 ” 的 服 务 理
念 ,强化 时 间观念 ,对 危重 病人 要求 3 mi n内接 诊 , 开放 绿色 通道 ,使 他们 在就 诊 、检查 、抢 救等 环节 上前 后衔 接 ,减少 因服务欠 缺 引发 的护理 纠纷 。
学 技 术 出版 社 ,2 0 0 1 ,1 .
1 2 9
根据 病情 及 时采取 护 理措施 。
并 与患者或家属 做好有效沟 通 。防止 纠纷发生 。 ( 6 ) 到 达现 场 后 要 仔 细 查 病 ,认 真 听 取 患 者
家属 和在场 人员 提供 的病 情 ;对 已死亡 的患 者必 须 常规抢 救 3 0~ 6 0 m i n后 ,做 心 电图确认 院前死 亡后 再 告知 家 属 ,签 订 《 患者 死亡 知情 同意 书》 。
浅 谈 院 前 急 救 护 理 . T. 作 中 常 见 的 安 全 隐 患 及 防 范 措 施
过 晓青 ,刘 伟
( 1东 方 医院集 团肿 瘤 医院 ,安徽 淮 南 2 3 2 0 3 5 ;2东 方 医院集 团新庄 孜 医院 ,2 3 2 0 7 3 )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急 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救能力 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
心理健康管理
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和心
理负担。
转运的安全防范措施
评估病情
在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和 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转运计划和应急预案。
院前急救的医疗设备问题
医疗设备不足
由于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医疗设备需要经常携带,但有时会出现 设备不足或损坏的情况,导致延误救治。
医疗设备使用不当
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影响 救治效果。
缺乏设备维护和更新
医护人员对设备维护和更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设备老化或 性能下降。
加强药品的管理和规范使用
建立药品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储存、使 用和管理要求。
加强药品使用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药品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 其正确使用药品的能力。
对药品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立药品使用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03
培训医护人员使用和维护设备
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培训,确保其正确操作和及时
维护。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 培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 况的能力。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 ,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患者 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教育,使其了解自身在工 作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隐患,包括人员安全、器械设备安全、传染病防控等。

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是人员安全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可能会导致人员疲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安全。

还可能遇到有暴力倾向患者的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人员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

还要加强对暴力患者的防范,可以加强警力的配备,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是器械设备安全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中使用的器械设备众多,其中可能存在一些使用不当、消毒不彻底、维护不良等问题,增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器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新进护士应加强培训,熟悉各种器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对使用过的器械设备要进行适当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使用器械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范、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再次是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隐患。

急诊护理中,经常会接触到可能携带传染病的患者,如HIV、结核病、甲肝等。

这些传染病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都构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传染病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在与可能携带传染病的患者接触后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清洗。

急诊室内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对患者要开展相关的传染病筛查和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重视和防范。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一、医护人员安全隐患在执行急救任务时,医护人员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如处理病人时被感染、在车行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等。

所以,在院前急救中,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和器材,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二、患者安全隐患在院前急救中,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然而,急救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1.在急救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

2.合理使用急救药品和器材,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3.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环境安全隐患在院前急救中,环境安全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野外急救时,会面临着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对急救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1.提前做好野外勘察工作,了解地形、气候等情况。

2.合理安排急救人员和装备,确保能够应对各种环境情况。

3.对于危险环境或条件下的急救工作,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结语:以上是关于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的探讨。

实际上,在急救工作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只有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_0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_0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救护是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得到的最快、最有效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高水平院前救护,可以为院内急救争取宝贵时间,创造有利条件,相反如果院前急救处理不妥,使伤病员不能及时救治转运,不但会产生各种医疗纠纷,而且有损群众对医院信任度。

笔者就我市”120”第三急救站工作,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 接诊中容易出现隐患1.1”120”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方言理解障碍,导致接线员误听、错听地址。

1.2未询问清楚病情,现场状况不明确,下达任务指令偏差,导致救护车空跑,浪费人力、财力、医疗资源。

1.3城市及城郊道路发展迅速,救护车载GPS导行系统滞后,司机对偏远地区路线不熟,易错路弯路,患者或家属心理焦急,心情紧迫,对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延时,常有不满情绪,直接发生言语过激行为冲突。

2 接诊防范措施2.1出诊护士接到”120中心”下达指令单,第一时间应与呼救人取得联系,核对命令单,详细询问对方需要,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详细地址位置,及附近明显标志、特征、建筑物、安抚患者告知大概到达时间。

2.2通过询问病情,评估患者大概情况,备好抢救物品,做到心中有数。

2.3出诊护士应有良好思想素质,饱满工作热情,举止端庄大方、语言亲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正确解释、文明用语,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3 现场救护中的隐患3.1患者本人及家属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发病情况,现场也不可能有B超,CT、X线等专业检查设备,因医生经验不足,对病因诊断难以明确,可能造成医疗纠纷。

3.2现场救护的环境,大多数差,采光不足,视线受影响,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操作动作慢,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

3.3出诊携带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充分、齐全、不适用。

到现场发现抢救物质该带未带,护士手忙脚乱,易引起患者家属不悦,甚至出现争吵、投诉。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隐患,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为了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为因素:1. 护士素质低下:护士技能不熟练、知识不充分、经验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护士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 沟通不畅:急诊护理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应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

3. 重视程度不够:急诊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高度警惕和细心,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护士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重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环境因素:1. 设备故障:急诊护理中使用的许多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存在技术故障的风险。

护士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故障设备。

2. 环境污染:急诊护理环境中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细菌交叉感染等问题。

护士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急诊区域的整洁和干净。

3. 急诊区域拥挤:急诊护理区域可能因患者数量众多而产生拥挤的情况,容易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出现混乱和失误。

护士应合理安排急诊区域的空间利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自然因素:1. 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暴雨等突发事件可能危及护理工作的安全和生命安全。

护士应进行常规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传染病流行:急诊护理中,患者可能患有传染病,如SARS、流感等。

护士应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急诊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护士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避免上述隐患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急诊护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doc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doc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院从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接回继续救治1989人次,院前死亡29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个月,平均年龄68。

9岁。

现将医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1.1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没有问清楚病情,没有问患者的姓名,地址记录不详,患方的联系电话号码错位导致专科医师派错、救护车跑错方向,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1.2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出诊速度慢、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1.3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到了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某抢救药品不够用,这样会大大降低抢救的成功率。

1.4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差,动作缓慢,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外,由医疗急救人员进行的急救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院前急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院前急救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一、交通事故风险
院前急救车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快速行驶,这也就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行车规定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急救人员进行安全驾驶培训。

二、野外急救风险
野外急救是指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急救活动,由于环境条件复杂,医疗急救人员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医疗急救人员的安全,应该加强对医疗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三、暴力伤害风险
在执行急救任务时,医疗急救人员有可能遇到暴力伤害,例如被患者或家属殴打、袭击等。

为了保护医疗急救人员的安全,应该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并加强对医疗急救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

四、病毒传染风险
在执行急救任务时,医疗急救人员有可能接触到各种病毒,例如乙肝、艾滋病等。

为了保护医疗急救人员的身体健康,应该加强对医
疗急救人员的个人防护培训,并在医疗急救车上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只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确保医疗急救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120”急救护理常见隐患与对策(精)

“120”急救护理常见隐患与对策(精)

“120”急救护理常见隐患与对策1 常见隐患1.1 到达现场之前常见隐患1.1.1 呼救电话接听问题接听急救呼叫电话时,未能详细记录清楚时间、地点、基本病情等,有时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患者的救治。

1.1.2 急诊反应迟缓按卫生部的要求,急救反应的时间为5-10min做好准备迅速出诊。

少数护士急诊急救意识不强,没有时间紧迫感:预诊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二线班护士出诊不及时,出诊迟缓,未在规定时间到达,对患者延时救治。

1.1.3 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如:除颤仪没电、呼吸机氧气不足等,护士未严格实行交接班,未认真检查出诊箱内的物品,用后未及时补充。

1.2 现场急救常见隐患(1)“120”出诊护士动作迟缓,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急救技术不熟练,专业技术不过硬,直接影响“120”急救的质量。

(2)“120”急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护理不当。

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工搬运患者,脊柱骨折患者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对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无预见性,对病员及家属交代不详。

(3)医护人员言行欠规范,态度生硬,问题解释不当,影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4)抢救记录不准确,医生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甚至因抢救患者未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记录不详细,关键体征遗漏,语言描述不确切,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等。

1.3 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转运过程中对患者未做妥善固定,途中颠颇造成继发伤、意外伤或输液中断影响治疗效果等。

急诊急救仪器性能不稳定,参数不正确,影响医师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而引发纠纷。

因责任心不强或晕车造成对病员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

2 对策2.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实行岗位责任制,保障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2.2 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急诊出诊护士必须工作5年以上,且在急诊科经过急救知识培训。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因为社会的逐渐进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观念逐
渐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也有了自我保护意识,院前急救
护理承担着极大风险。 如果护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不熟悉和不了解,将会直接导致后期。 在进行工作过程中,
因为不了解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
出现的风险,导致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给整个工作带来非
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还有患者在进行转运过程中,会突然出
现各类病情的变化,很多院前急救人员没有与患者家属进行
有效的沟 通 联 系, 这 样 就 直 接 导 致 了 后 期 各 种 纠 纷 风 险
出现。
二、 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急救过程中,会涉及急救物品药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因为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 例如,救护车的物品准
在转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相关的事物引发医疗纠
纷,所以要加强对院前的急救知识、技术培训、增强急救技
能、强化法律意识、谨防出现相关的隐患。 那么我们就跟着
文章一起来全面认识一下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那些安全隐患
和相关防护对策。 院前急救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一、 信息传达不准确
在院前急救中,需要了解到患者的准确信息,但由于调
·123·
杂环境等因素,会给急救人员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的
情况轻则造成抢救延误,严重情况下急救急诊不及时或者技
术不熟练,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护理过程中
如果对相关的仪器使用不熟练、知识掌握不全面和急救程序
不明确,都会引发抢救和配合效果不佳,延误患者的抢救时
机,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伤。
三、 缺乏风险法律意识
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当前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完
善,这就需要与时俱进的联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防范及对策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防范及对策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防范及对策院前急救是一项关键的救援工作,涉及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执行院前急救任务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院前急救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面临交通事故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应当在急救车辆上安装警示灯和警报器,并确保在行驶时使用。

另外,驾驶员需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驾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其次,院前急救人员还可能会遭遇暴力袭击的风险。

在执行急救任务时,有时会遇到一些被情绪激动或不理智的人。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院前急救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学习如何处理暴力行为,并与警方保持密切联系。

此外,在执行任务时,人员应时刻保持警觉,尽量避免单独行动,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三,院前急救人员还可能面临感染病菌的风险。

由于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各种污染物,院前急救人员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院前急救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在接触病人前和接触后,进行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传播病菌的可能性。

最后,院前急救人员还可能面临心理创伤的风险。

在救助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目睹严重的伤情和病情,甚至目睹患者死亡。

这对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急救人员需要接受心理辅导和支持,并与同事和家人进行沟通。

此外,组织应该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员工处理这些心理创伤。

总之,院前急救工作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任务,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急救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保护和救助患者的生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为了确保急诊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感染传播风险:急诊患者种类繁多,疫情期间尤其需要注意感染传播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要注意勤洗手,妥善处理和处置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品和废弃物,保持急诊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2. 暴力行为威胁:急诊患者可能由于疾病、疼痛、焦虑等原因表现出不理性的行为,甚至会产生暴力行为。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暴力行为风险。

提供安全隔离措施和充分的安保人员支持,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3. 器械操作不当:急诊护理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器械进行抢救和处理,如静脉穿刺、导尿等。

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自己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并进行规范的培训。

在操作前要认真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性,避免感染的风险。

要注意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提高患者的合作性。

4. 患者病情突发: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常常是突发的,需要及时处理和应对。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高度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抢救措施。

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5. 药品错误使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药品的使用非常频繁。

错误的药品使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药品使用的相关规定,如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使用高危药品时,要特别小心和谨慎,确保正确使用。

为了预防以上隐患,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提高急诊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

2. 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保障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加强团队协作和配合,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4. 定期进行急诊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法制观念的普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0"急救电话已深入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120"呼救范围越来越广泛,出诊愈来愈频繁,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院前急救护理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院前急救车辆设备、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再者院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由于患者、家属心情急躁极易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

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保护医患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

1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1.1出诊前常见隐患①"120"信息记录不详细,未详细询问患者的地址、联系方式、大概伤情、受伤人数等,救护车容易跑错方向,导致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患者的救治。

②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急诊急救意识淡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特别是二线值班人员临时抽调时无法及时出诊,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对伤员延时救治。

③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特别是需徒步到远离急救车的现场,患者病情危重或猝死,或平时对急救器材准备不重视,备用物质不足,放置不规范,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现场急救常见隐患院前急救对象多为急、危、重症患者,甚至是突发灾害事件中的成批伤员。

可造成紧张甚至恐怖的现场抢救环境,酗酒、吸毒、自杀、他杀等现场抢救本身就带有法律纠纷。

护理人员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有的会忽略操作的规范性;有的不熟练、速度慢,虽然不一定导致差错事故,但易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心理或生理的不良影响。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022350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疾病重视程度提高。

我科从2007年“120”出诊增加了%60.空返率降低10%,平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进行科内1级指控,使院前急救护理质量不断完善,提高了我科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有效出诊率。

九年中只有一起因收费问题引起的纠纷。

但平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得到解决。

所以特总结出我科几年来院前急救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一、出车前潜在风险自我院2012年统一由‘120’指挥中心派单后。

常出现患者家属等待时间长,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

特别是有时患者受伤的位置、人数、病情,信息不明确。

需要我们再次询问,造成患者家属不满。

二、准备工作不充足到位严格执行交接制度,个别护士工作作风不严谨。

救护车上药品一次性物品有限,或者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准备,检查不及时,导致到现场后发现抢救物品没带齐,常见的如导尿包用后未补充,车载氧气筒未及时充氧。

急救物品丢在患者家中,抢救后,护士应认真核对用后的物品,导致下次出诊时急救用品不全。

急救仪器检查不认真,充电不及时等…三、现场急救潜在风险护士急救技术不熟练,技术不过硬..还有医护配合不熟练,不能灵活处理应急情况,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质量,导致纠纷发生。

四、护理文书不规范潜在风险护理文件书写不完善,由于现场环境特殊性和时间紧迫性,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平稳后,紧急转运未能及时记录导致护理文件缺乏真实、客观、和完整性。

造成部分患者家属有意见,不能为其他相关科室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五、转运途中潜在风险病人在院前转运和院内转运同样重要,这里最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护士对疾病预见性差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仔细,病情发生变化时未得到及时处理。

途中安全措施不到位,特别是旅途颠簸,车内狭小,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特别容易造成液体外渗、吸氧管脱落、摔伤、等现象,这些都是医患纠纷的潜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培训,增强急救技能,强化法律意识,是每个急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院从2007年至2009年院前急救2018人次,接回继续救治1989人次,院前死亡29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个月,平均年龄68.9岁。

现将医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1.1接听呼救电话的同志,没有问清楚病情,没有问患者的姓名,地址记录不详,患方的联系电话号码错位导致专科医师派错、救护车跑错方向,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2有些医师、护理人员对急诊急救工作的认识不够;出诊速度慢、急诊分诊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了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1.3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

到了抢救现场才发现急救药品不齐或在抢救过程中才发现某抢救药品不够用,这样会大大降低抢救的成功率。

1.4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差,动作缓慢,不能根据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护理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如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或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选择的穿刺针头过小,滴速太慢,不能有效扩容等。

1.5不能充分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1.6对极危重患者未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原则,造成转运途中因人力、物力不够,导致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恶化或死亡。

1.7接危重患者时,询问病史不详,如患者有无晕车史,未告知患者或家属晕车呕吐时会增加颅内压,出现头痛或使原有的头痛加剧等。

1.8医师、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未进行常规抢救,对已死亡的患者检查不仔细,未留有效死亡检查记录。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第一环节尤为重要,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救环境差、时间紧迫、随机性强、车载设备有限、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及法律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则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

1.9院前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选择静脉输液针头不当,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引发医患纠纷。

2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岗位责任教育,认真接听呼救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要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居住的街道、门牌号码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特征或建筑物,弄清患者所在位置。

如果是小儿或儿童还必须问清楚父亲或母亲姓名并做记录,由出诊人员随身带上,以便及时和对方联系,避免跑错方向。

针对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物资,及时到达急救地点。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提要]1.1 精神病人的特殊性。

精神病人常常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的异常,在病理的条件下,病人常缺乏自知力,出现兴奋、冲动毁物、伤人、自杀、拒绝治疗等,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了难度。

...
1.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精神病人的特殊性。

精神病人常常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的异常,在病理的条件下,病人常缺乏自知力,出现兴奋、冲动毁物、伤人、自杀、拒绝治疗等,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了难度。

1.2 精神病人住院环境的特殊性。

在精神科,由于某种原因受封闭管理病房条件的限制,各年龄段、各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同处一个病区,使有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受病态支配伤害病友引发护理纠纷,精神病患者大都无自己知力,不愿住院,想尽办法外逃,如病房设施不到位,如门窗不牢固、危险物品的存在,病房内的设施不符合老弱病残患者的特殊需要,都是产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1.3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意识
到自己记录的每句话,每个签名都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发现事故,无法举证。

1.4 护士综合知适水平低。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就诊患者中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其他各专科的护理技能。

精神科护士平时接触躯体疾病患者少,再者设备条件有限,对身体疾病的先进护理技术不能及时掌握。

1.5 社会环境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群体,患者冲动伤人、自杀、外跑等随时都可能发生,护士在工作中既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又要提防患者攻击,心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因而导致心理疲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经济负担、心理问题、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对疾病康复的期望值等改变,使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实施护理操作时存在一定心理压力,造成安全隐患[2]。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主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尤其对有自杀逃跑念头的患者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时注重业务技术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经常进行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升护士应急抢救能力,保障病人安全。

2.1.2 重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3]。

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4]。

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针对各科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教训,及时进行分析,查找目前医院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

2.1.3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实客观书写护理文书,及时全面完整、动态地记录病情变化。

“做好你所写的,写好你所做的”,同进做好医疗文书的保管。

2.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临床2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超负荷的护理工作,极易影响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5]。

根据医院发展情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同时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节假日等班次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工作
量实施了弹性排班。

护理任务重时,增加一个两头班,协助大、小夜班管理病人进餐、服药、睡眠等,确保大小夜班护理质量,避免因护
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风险事件的可能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护理管理者应善于观察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困难。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实施人性化管理,使护理管理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境地。

2.3 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完善病房设施。

设置要安全,发现门、窗、锁等设备有损坏时,及时修复。

对各种辅助室的门用完及时上锁,及时作安全检查,防止病人私藏工具作撬窗、锁之用。

医护人员出入病房门,不要让病人站在门边,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4 认真履行告知制度。

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操作时,都要向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征得家属同意。

如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MECT治疗等。

家属带病人外出要交待注意事项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探视病人时告家人不得携带危险物品。

告知制度的建立尊重了病人的权利,也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

2.5 加强细节管理,注意环节控制。

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是在没有的封闭式管理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病人特别交接,如藏药、吐药的病人,一定要看服到肚,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得离开护士的视线。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护理质控标准》、《交接班制度》等,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质控小组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观察护士的自律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

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化发展机会,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同时护士负责人应用科学管理的手段,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化优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