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国的百年血泪与噩梦
琉球王国的历史
一、琉球王国的诞生14世纪,琉球历史的初创时期,琉球本岛分中山、山北、山南三国。
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遣使奉表入贡,与明朝建立了宗藩关系。
随后山北、山南也相继遣使来朝,但是占据地利、富庶的中山国遣使居绝大多数。
15世纪中叶,中山王尚氏统一琉球,稳定的“琉球”王国建立,对外上巩固与明王朝的“宗藩关系”、与日、朝等国交好,对内在吸取中华文化(闽人三十六姓)的基础上完善、成熟琉球文化。
在传统的东亚秩序中,此时期琉球的政治地位与朝鲜、日本同等,由于东洋岛国属性,文化上与日本、东南亚互有牵连(南岛文化)。
此时期,能体现琉球的自我定位的东西,如“万国津梁钟”铭文:“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之仁风故吾王大世主庚寅庆生尚泰久兹承宝位于高天育苍生于厚地为兴隆三宝报酬四恩新鋳巨钟以就本州岛中山国王殿前挂着之定宪章于三代之后……”二、17-19世纪的“琉球王国”1609年,是古琉球史的一个转折点。
关于萨摩侵琉历史(以下为相关历史进程简介,注释简省):1609年萨摩藩对琉球的侵略。
萨摩侵略琉球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幕府层面,近世初期的日本面临与中、朝重建外交关系的重任,因此德川家康意图“以琉球为中介,重新打开对明外交的局面”,使琉球居中为日本和明朝恢复勘合贸易斡旋,但遭琉球拒绝。
这一意图在1609年琉球侵攻前夕,岛津氏致尚宁王的信中显露无疑,“获命于将军家康,诛罚琉球,若改前非,为日、明之间中介,方可保国之安泰。
”二是萨摩的处境,当时“藩内领主财政恶化”,同时还存在着岛津家内部“家督”权力之争的困境,藩主岛津家久遂迫切需要以武力吞并大岛,解决其财政问题并树立藩内权威。
随后,萨摩藩出动3000余兵力侵攻琉球,俘虏尚宁王及三司官等众臣返回鹿儿岛。
1610年,屈从于日本的尚宁王至江户谒见幕府将军德川秀忠。
而后秀忠以“琉球代代以中山王为国王,未免他姓乘机窃国,宜尽早归国以承祖业”为辞释放尚宁王归国,但同时岛津氏收取“琉球贡税”的权利得到幕府认可。
琉球事件
日本为侵略中国台湾和清藩属国琉球而制造的事件。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积极向海外侵略扩张。1871年(同治十年)12月,琉球国一渔船在海上遇飓风漂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50余名琉球渔民被杀。日本借此宣称琉球渔民为日本管属之民,派遣日军3000人于1874年5月在台湾南部登陆,发动侵台战争,清政府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命福州船政局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率军赴台,布置防务。1874年10月31日,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的压力下,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次年,日本迫令琉球国断绝自1372年(明洪武十五年)同中国建立的宗藩关系。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趁清政府与沙俄交涉伊犁问题之机,出兵占领琉球,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日本冲绳县。
琉球历史书中印着:“琉球曾是中国的附属国,我们不是日本人
运河畔的南国悲歌:清末琉球志士在津活动初探
运河畔的南国悲歌:清末琉球志士在津活动初探美丽的冲绳,是日本的南国之岛,那里曾是琉球王国。
琉球人在珍珠串般的群岛上生息,建立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
明初,中山王察度向明称臣朝贡,就此开启琉球作为藩属与中国的交往。
凭借有利地势,琉球通过海上转口贸易成为富有国家,号称“万国津梁”,可这富庶也吸引了日本的军阀豪强。
如果说萨摩藩的野心被幕府在考虑利益的情况下多少压制,琉球在十七世纪初第一次被侵略后名义上还保持国体的话,那么在幕府被推翻后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终于张开巨口吞下琉球。
1871-1879年,不到十年时间,琉球从王国到藩国到冲绳县,琉球国王则从王降到公再降到侯爵。
然而一个独立的民族总是有自己优秀的儿女。
亡国之际,曾有众多不愿屈服的琉球志士,躲避着日本追击,渡海北上请求宗主清政府拯救祖国。
这些志士被日本称为“脱清人”,他们“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在海外顽强而无悔地为挽救民族和祖国而奔波。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族向德宏一行。
他们曾在天津逡巡,与北京的救国运动互相照应,最终在清帝国的斜阳下,谱写出一曲血色悲歌。
图:向德宏(1843-1891),大和名幸地亲方朝常,琉球王室支族,清末琉球复国运动领导者之一。
1876年,向德宏等人来华,首先在福建福州柔远驿(琉球馆)停留,与先时到此滞留的朝贡使毛精长等人汇合。
向德宏官居从二品紫巾官,时任琉球王府御物奉行,是主管财政的高官,也是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姐夫,本身亦是王室支族,他在清末琉球复国运动中居领导者地位。
琉球处在中日两国夹缝中,大多数士族除中国风格的唐名外,还有“大和名”,因此在日方资料里,向德宏多被称为幸地亲方朝常。
其一行著名的尚有通事、世子师林世功(名城春傍,字子叙),都通事蔡大鼎(伊计大鼎,字汝霖)等人。
在他们来华前后,“脱清者”前赴后继,以实际行动抗议着日本对祖国的侵略。
众人通过闽浙总督将国王密信递交清廷,就日本蛮横阻挠琉球进贡清廷之事陈奏,等待救援。
七子中至今没有回家的一子!琉球独立运动血泪史
七子中至今没有回家的一子!琉球独立运动血泪史现阶段,境内主流民意基础决定了琉球实现独立很难,假以时日,分几步走,琉球独立,未必不可期。
应该说,自琉球被日本吞并之日起到现在,琉球的独立运动是贯穿始终的,有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872-1894)琉球王国一直受明清两朝册封,后来萨摩藩入侵,被迫同时朝贡日本,属于双宗主国体系。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国为日本领土,在琉球设藩;1879年,日本将琉球废藩改县,完成正式吞并。
这一阶段,琉球促请清政府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以求复国,到1894年甲午战后,清政府连台湾都保不住,何以奢谈琉球,琉球的第一阶段独立复国梦碎。
第二阶段(1945-1972)二战之后,美军入驻琉球,在美据时期,琉球独立运动再次点燃。
美国态度则是先扬后抑,前期为了限制日本战后发展,持鼓励态度;后期的独立运动夹带共运属性以及反美驻军口号,美国严厉打压。
第三阶段(1972至今)1972年5月15日,美国把冲绳移交日本管理后,在1997年和2006年都掀起过独立运动的高潮,最近的一次高潮发生在2013年,标志是“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的成立,耐人寻味的是,它的成立日期与中国“民间学者”发表“琉球群岛归属未决”的评论文章相隔仅为7天,可被视为隔空友好互动。
毫无疑问,琉球的独立运动是有利于我方的,如果琉球独立,钓鱼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一个友好的琉球也将使第一岛链马上断链。
隔空友好互动机制既然建立,我们就要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厚住脸皮,忽视日本的抗议,耐住寂寞,持之以恒的推动。
虽然琉球的民族构成早已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但日本曾经在琉球犯下的暴虐罪行同样也根植于琉球人民的记忆。
在两个强大的近邻的角逐之下,相信琉球人民最终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琉球血泪史:遭日本强占的中国藩属
琉球血泪史:遭日本强占的中国藩属作者:姚虹聿来源:《检察风云》2019年第23期10月31日,冲绳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大火,琉球群岛上的这座重要古迹几乎被完全烧毁。
据《冲绳时报》的报道及相关资料记载,首里城中保存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也付之一炬,其中包括琉球王向清政府求助对抗日本侵略的咨文副本,以及琉球民众向中国求援复国的血书。
然而,琉球王国被日本明治政府强行吞并的血泪史,不应被遗忘。
日本的领土范围在二战结束时由《波茨坦公告》做了规定,其中不包括琉球群岛(日本称冲绳县)。
在更早的中国明清两代,琉球是独立的王国,同时也是中国的藩属。
日本明治维新后,通过武力殖民灭掉了琉球王室,将其领土据为己有。
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来华,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自此,中国与琉球保持了500多年的宗藩关系。
明亡清兴,琉球与清王朝接续了这种宗藩关系。
中国奉行“厚往薄来”的原则,琉球人每次朝贡后,都带着价值数倍于贡品的礼品满载而归。
在这种朝贡体制中,琉球是实际受益方。
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闽人三十六姓”进入琉球,不但带去了生产技术,也带去了中华文明。
1609年,日本萨摩藩的主政者岛津氏出兵琉球,毫无防御能力的琉球只能投降,萨摩藩强迫琉球向其进贡。
此后的两个多世纪,琉球并未向清政府言明其艰难处境,清政府对此也没有关注。
1872年(日本明治五年),明治维新拉开序幕。
日本鹿儿岛县参事大山纲良来到琉球,软硬兼施地要求琉球王尚泰派使团前往日本,庆祝“明治新政”。
不明就里的琉球使团刚到日本,就收到了明治天皇下发的表文。
琉球使节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日本企图剥夺琉球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强行把它变成日本的行政区。
日本明白,若想真正把琉球攥在手心里,只換个称呼还不够,割断它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才是关键。
1875年(清光绪元年),日本内务大臣松田道之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来到琉球,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禁止向中国进贡,禁止使用清王朝的年号,琉球的对华贸易由日本全权负责等。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在东亚的古代历史上,由于中国的强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东南亚区域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朝贡体系,许多中国周边的小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使得中国的皇帝颇有一番天朝上国的威风与豪迈,而这也是我们这些华夏子孙一直以来都乐于称道的历史骄傲。
最忠诚的小弟但是实际上这些附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为中华政权一直以来都抱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所以赏赐给朝贡国的礼物往往是他们进贡礼物价值的数倍乃至十数倍之多。
所以在当时很多的国家甚至把来中国进贡看作了一种生财之道,每次出使中国的使团足足有数千人之众,这样一来就给中原王朝的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与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王朝都对周围的国家的进贡时间做出了规定,有的三年一贡,有的五年一贡,有的则是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五年之久。
但是在周边的这些国家中,得到天朝特许能够每年都来进贡的只有三个国家:朝鲜、安南、琉球。
长期以来我们都形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所有的番邦中与中国最为亲近的是朝鲜,其实则不然,最与中国亲近的番邦恰恰是最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琉球,也就是今天日本的冲绳群岛。
那么琉球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他与中国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来自东海的小不点中国历史上在记载琉球时有两种记载方法,一个是琉球,另一个就是琉球。
前一个流求指的是大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而后者指的才是今天日本的冲绳群岛,当时那里有一个独立的王国,也就被称作琉球王国。
冲绳虽然是列岛,但是所有的岛屿加在一起也只有几千平方千米,只占今天日本国土面积的0.6%,比台湾小得多,所以冲绳列岛又被称作小琉球。
后来为了方便区分,才将两个琉球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琉球王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大概是在中国的元末明初之间,至于在那之前的冲绳列岛是什么情况,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虽然早在隋朝就已经有过关于琉球的记录,但是那时的琉球与琉球王国之间显然没有直接的联系。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心存复国之望被打压,晚年看清局势改说日语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心存复国之望被打压,晚年看清局势改说日语冲绳县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是日本'国境之南',被誉为'日本夏威夷'。
这个充满异域情调和海岛风情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但是很少人知道冲绳县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东亚文化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个消逝在历史烟尘,掩于史册的国家就是——琉球王国。
历史上,琉球和朝鲜、越南一样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都是中国的属国,向中国朝拜进贡。
只是后来被日本吞并,划入日本行政版图,而'琉球'这个国家,终不复存在,湮没史海。
中山世土万国津梁琉球国史《中山世鉴》记载,隋炀帝杨广曾命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异俗。
至东海群岛处,见一状似珍珠的岛屿浮于海面上,'若虬龙浮在水面',故得名'流虬'。
因'虬'的意思是小龙,后来为避帝王名讳,改名'流求',最终在明朝洪武年间确立国名为'琉球'。
唐宋时期,琉球和中国虽有贸易交往,但此时还不是中国的藩属国。
12世纪琉球群岛按地域形成了'山南'、'中山'和'山北'三个国家,其中'中山'国力最强,'山北'实力最弱。
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遣杨载等人赴琉球发布诏谕,册封三国国王,三国陆续表明愿意向明朝称臣纳贡,从此琉球三国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国。
连国王册封这样的大事都需要得到中国皇帝的许可,才算是获得正统地位。
每位琉球国王嗣立,都会请求明皇帝册封,皇帝便派官员前往主持册封大典。
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琉球最后一任国王,即使在今天的冲绳还能看到这样的册封仪式表演。
明朝时期,琉球和中国交往密切,朱元璋还派遣了福建三十六姓善造船航海的技工到琉球传授技艺,促进了两国的交往和发展。
1429年,实力最强的中山国,灭了山南和山北两国,统一了琉球,定都首里城。
百年前琉球王国覆亡中国历史教科书避谈的一段
百年前琉球王国覆亡中国历史教科书避谈的一段历史上的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
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隋书》中即有《琉求传》。
据1650年成书的该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一部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
”“当初,未〔有〕琉球之名。
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
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这就是说,中国隋朝时(581~617),该国始被称为琉虬。
查中国典籍,虬是龙的一种。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曰:“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而唐·李善《文选注》引《说文》则曰:“虯,龙无角者。
”以琉球群岛散布在大洋中的状态而言,谓之琉虬,实在非常形象。
然而可能因为古代中国都将龙作为华夏帝王的象征,史官写史多有忌讳,所以《隋书》就将它改为同音的“琉求”了吧。
此后,《元史》又写作“瑠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
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
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
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
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这份诏书除了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国历代皇帝习用的“蛮夷”之类词以外,毫无威胁恐吓的意思,是一种和平外交。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
“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
”(见1725年琉球国用汉语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谱》)继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
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
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云:“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
琉球独立运动始末:反日独立斗争已持续38年之久
琉球独立运动始末:反日独立斗争已持续38年之久上一张下一张古琉球国地图日本从1879年到1945年对琉球的血腥欺压本已使琉球人民极度反感。
1945年4月,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宣言》归还一切被占领土时,竟然以担心琉奴带领支那人清算日本为由,下达所谓“玉碎令”要当地驻军杀光琉球人。
以当年在“满洲”实施“三光政策”而臭名昭着的琉球驻军司令牛岛满,再次故伎重演,对琉球人民展开疯狂的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军登上琉球前日军共屠杀琉球民众26万余人,屠杀规模之大,仅次于南京大屠杀。
在这斑斑血迹尚未干涸的27年后,日本侵略者又卷土重来。
琉球人民的反感可想而知。
因此,38年来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与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斗争。
到今天琉球独立已是世界注目的焦点,他们反对战争,反对殖民压迫,追求安定,想要发展经济的要求已经获得全世界的共鸣。
琉球的独立斗争已不单是琉球的问题,而是全世界要如何去解放被压迫民族的大问题。
剥夺琉球人民生存发展权利的日本政府将会面临的是全球的惩罚和挑战,最终退出琉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琉球人民的斗争意志空前坚定,大家团结一致,正在展开前所未见的解放斗争。
1、抵制八国峰会的斗争日本自民党政府把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八国峰会搬到琉球,为的是让世界各国元首亲眼来看看,有日美安保条约作保证,远东最大的美军基地和新的战争机制都掌握在日本手里,日本已经是一个恢复了战争功能的超级强国,以便提高日本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
日本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自然是瞒不过琉球人民的。
正是日本的好战招来了当年的冲绳血战,给琉球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如今又要以冲绳为基地向全世界炫耀武力,重走战争之路,琉球人民是死也不会答应的。
更可怕恶的是,日本还想再次把琉球作为保护本土的战争屏障,拿琉球人民生命和财产作战争的挡箭牌。
这是坚决不能答应的事情。
因此,自从1997年日本开始筹划“冲绳高峰会议”起,琉球人民的抗议就不断升级,到了开会期间更是全民动员,奋起反抗。
追溯琉球王国的灭亡之路
追溯琉球王国的灭亡之路琉球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自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来华后的500多年里,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宗藩关系。
但随着中国被西方列强轰开大门,迅速崛起的日本也一步步挑战着清王朝的权威,吞并琉球只是它计划中称霸亚洲的第一步。
<日本明朝起便入侵琉球>日本对琉球的侵略活动可追溯到明朝时期,1609年,日本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率领三千士兵侵略琉球,俘虏琉球王。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欲阻断琉球与中国的联系,完全侵占琉球。
<清廷启动琉球外交交涉>1874年,日本借“琉球人在台湾被杀的牡丹社事件”向清廷发难,抢占外交先手,稍后正式禁止琉球对清朝贡及一切往来。
琉球国王一面恳求日方免办,一面派密使冒险出海向大清求救。
中、琉、日三方关系的“球案”事件由此展开。
琉球告急的消息传到清廷,驻日公使何如璋上书李鸿章,说明了日本吞并琉球的野心,并于1878年9月起,与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开始反复谈判。
<格兰忒半路提出分岛案>何如璋在谈判中怒斥日本“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令日方十分不满,谈判陷入僵局。
1879年,日本强行接管琉球国,并软禁琉球国王。
李鸿章寄希望于各国领事出面,但大多袖手旁观。
正当清廷失望之际,美国前总统格兰忒于1879年5月来华游历。
他提出“分岛方案”:即将琉球国一分为三,北部五岛由日本统辖,中部诸岛让琉球立国,南部岛屿归中国。
但日本对此拒绝接受。
<“球案”未了琉球亡国>然而,1880年3月,日本主动向清朝提出《球案条约》:愿将琉球最南端两岛划归中国,但条件是修改1871年中日通商条约,允许日本商民入中国内地经商贸易。
李鸿章本想初步答应该条约,但因朝野分歧颇多,最终否决了该条约。
日本非法兼并琉球的现实于是长期延续下去,后来中法战争爆发,清朝无力顾及琉球,“球案”就这样不了了之,琉球的亡国之路也难以回转。
日本从1879年侵占琉球,长达144年,现如今琉球人生活如何?
日本从1879年侵占琉球,长达144年,现如今琉球人生活如何?提到琉球或许很多中国人已经没有了印象,琉球群岛从1879年被日本侵占至今,已经有144年。
琉球群岛其实是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一片广阔的群岛,这片区域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以琉球群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琉球王国,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中国的藩属国,直到近代以来,被日本一步步吞并,成为日本领土,二战结束,日本并没有将琉球归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悬案。
琉球其实自古就和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早在中国隋朝时期,朱宽就发现了琉球。
日本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琉球的有效管辖,尤其是朱元璋,曾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遇。
事实上,实现了对琉球的管辖,公元1373年,琉球三国正式向明朝进贡,开始使用明朝的年号,从这时起,也就意味着琉球成为了中国的藩属。
从1372年到1879年,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琉球一直是属于中国藩属国。
1429年的时候,琉球王国正式建立,依旧向明朝进贡,甚至每一代琉球国王都需要明朝的册封,由于两国特殊的关系,琉球从中原王朝学习了先进技术极大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清朝入关之后,琉球王多次派遣使团请求册封,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康熙时期,清朝的使团才最终抵达琉球,完成了对琉球国王的册封礼,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琉球一直使用清朝一样的年号,并且向清朝进贡。
追溯历史,从隋朝开始,琉球就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是琉球的宗主国,对琉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琉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招来了日本的觊觎,而在这个时候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无力顾及琉球,使日本一步步的吞并了琉球,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时至今日,日本已经整整统治了琉球将近144年。
琉球中国在19世纪之前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周边一度有148个藩属国,时至今日,这些国家有了各自的发展,主要是在清朝末期,中国处于劣势地位,这些犯蜀国在列强的殖民扩张中,有的独立,有的灭亡,有的甚至被侵占,其中就有琉球王国,历史中的琉球王国,就是现如今的日本冲绳县。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
琉球王国的前世今生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我国的台湾省与日本国之间。
她像一串美丽的珍珠,散落在东海之滨......琉球王国的历史琉球国位于福建以东的海上,《隋书》中称为“流求”,《元史》中写作“瑠求”。
琉球之名的来源是这样的:公元6世纪中后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
唐朝编纂隋书时,为避帝王龙讳,将该地更名为流求。
至朱元璋时期,将该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可见其壮丽奇绝的景色。
在19世纪末以前,作为独立国家的琉球王国是一叶漂流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壮丽奇葩。
她有独立的国家制度、完善的政府机构、特立独行的经济方针、自主的外交权力、精良的武装力量、与其他地区决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官方指定的官方史书。
琉球国在1650年开始编订国家官方史册《中山世鉴》。
史书中说,琉球人的祖先是阿摩美久神女。
(即今天奄美大岛的名字由来,该岛也是神女的故乡)神女生三子二女,则分别为王室、诸侯、神女、巫女和百姓的始祖。
这当然是美丽的神话传说。
实际上,当朱宽到访时,该地土著还保持着吃死人肉的原始传统,直到100年后,该地方才开始出现由多个按司(酋长)割据的武装小国。
公元12世纪中叶,中国的宋元时期,各地酋长争霸,混战不已。
根据琉球王国官史《中山世鉴》记录,由神女后代建立的“天孙王朝”灭亡,大位被权臣篡夺。
后来一位今天那霸市地方的酋长诛杀了该权臣,被拥立为王,三世以后再度禅让给天孙后裔,至五世绝后,又有一位叫察度的天女之子即位。
察度向日本购买铁器,打造农具,被国民奉为“父母之神”。
实际上,根据考古证据,元末明初的琉球初步形成为三个王国,山北国、山南国和中山国。
察度是当时中南部“中山国”的统治者,琉球真正的王国信史正是从这里展开。
中国对琉球的宗主起源根据中国信史《明实录》记载,1372年,因为元末农民起义竞争失败者的残余盘踞东海诸岛,同时明宰相胡惟庸叛乱时借兵日本,而琉球又对日本贸易关系密切,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对此甚为忌恨,遂派遣杨载为使者,再度踏上琉球土地。
琉球史话五百年
琉球史话五百年作者:张宏杰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12期琉球本是中国东南海中一个“至小至贫”的小国。
清代外交官何如璋说,“琉球国为中国洋面一小岛,地势狭小,物产浇薄”,李鸿章则称之为“寥寥荒岛”。
唐宋以来,因为海道远险,国家弱小,琉球在中原皇帝的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中华帝国周围诸国大都被纳入朝贡体系,只有琉球被排除在外。
但是朱元璋却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个小国的价值。
虽然急于以八方来朝来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但是朱元璋生性多疑,在招徕“外国”的同时又对他们深怀戒惧之心。
因为中华文化圈的很多成员,包括汉化最深的朝鲜、越南,在历史上都和中国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它们走得太近,对天朝的安全不见得是件好事。
只有琉球,既弱小又不接壤,可以任由天朝抚爱,却不会对天朝的安全构成任何挑战。
因此它成了朱元璋的最佳选择,朱元璋决定要把中琉关系打造成大明宗藩关系的样板。
接到朱元璋的诏书,琉球国王也非常惊喜,没想到终于得到天朝大皇帝的垂顾。
与庞大的大陆交往,琉球并不惧怕,因为与大陆恰到好处的距离,不光让朱元璋感觉舒服,也让琉球人感觉笃定。
他们清楚自己与大陆中间那片宽阔的海洋,以及自己的穷困落后,使朱元璋不会有兴趣来吃掉它。
于是琉球人放心大胆地成了天朝上国的藩属。
大明皇帝们看待弱小的琉球,如同家中最小的孩子一样,一贯是最疼爱有加,破格照顾,有求必应。
《明史》记载的亚洲诸国正式朝贡次数,日本19次,朝鲜30次,爪哇37次,安南89次,而琉球一国即171次(实际次数还远多于这个数字),几乎近于各国的总和。
本着厚往薄來的政策,中国给贡品定的价格很高,而给琉球的价钱比他国更高,以十倍市价甚至更高的价格进口琉球产物。
朱元璋限制各国朝贡次数,有的国家十年一次,有的三年一次。
而“谕令(琉球)二年一贡”,这已是给予朝贡国的最优待遇了。
而琉球还不满足,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一年通常要来两三回。
他们每天都竖着耳朵,打听大明王朝有什么新鲜事,一有动静就赶紧派人来叩头,因此琉球遣使名目特别繁多,在《明实录》中,琉球朝贡事有进贡、补贡、贺正旦、谢恩、贺登基、进香、告讣、请赐冠服、迎册封、派遣留学生等等,数不胜数。
琉球王国的兴衰史(上)从曾经的万国津梁,到如今的日本冲绳
琉球王国的兴衰史(上)从曾经的万国津梁,到如今的日本冲绳相信不少人都听到过琉球这个地方,我们对琉球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在过去琉球是我们的藩属国,后来被日本吞并了,但我们对琉球却又很陌生,我们除了知道琉球是我们曾经的藩属国之外就对其一无所知了,琉球一直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琉球的兴衰与中国密不可分。
那就让我带大家来看看琉球的前世今生。
地理位置琉球群岛的位置琉球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
正是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琉球后来的兴衰变化。
琉球只是一个大洋上的落后部落王国吗?清末时期的琉球人中国最早关于琉球的记载在公元六世纪前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唐朝时该为琉求,至明朝洪武五年,将该地美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
我们中国对琉球的详细了解是从明朝开始的,那我们来看看琉球他们的史书是如何记载琉球王国的历史的(琉球是有自己的史书的,而且还是有三部,都是用汉字书写的,分别是《中山世鉴》、《中山世谱》和《球阳》)《中山世鉴》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琉球的历史,琉球的远古神话传说中是天神阿摩美久创造了琉球,据说,天神阿摩美久下凡,由天帝赐予草木土石,做成岛屿。
之后又求上天赐予人口。
之后琉球建立了第一个王朝,由阿摩美久的儿子天孙氏建立了天孙王朝。
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传至第二十五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
琉球进入了琉球版的三国时代,公元1187年舜天建立了琉球第一个封建王朝--舜天王朝,但是仅仅传了3代以后就在1259年被英祖所灭,英祖建立英祖王朝,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为山南、中山、山北三国,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
琉球的三国时期琉球是如何成为中国藩属国的?这事还得从我们大明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除了要昭告天下百姓之外,还要告诉周边小国,你们的大哥换成我大明了。
代天伐罪!琉球王国远征日本史
代天伐罪!琉球王国远征日本史四百年多前,今日所谓冲绳岛还是琉球王国,而就是这样一个岛国,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中国明朝期间替我们出头,“代天伐罪”,对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进攻。
王国一度攻取和控制了西到宫古列岛,东到彦美大岛的日本广阔领土,岛上的日本人基本被“肃清”。
日本武士在琉球王国明式三眼花铳+日式盔甲+琉球毒蛇阵面前溃不成军,被琉球王国军队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事实上,自公元1429年之后,琉球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弱小的藩属国”,琉球的统一不仅比日本本岛的统一要早,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琉球的国力也曾比日本强盛。
1早在南宋的公元1264年,琉球王国便派兵攻占了冲绳岛西部的庆良间岛。
而与此同时,王国的“本土”冲绳岛内部存在着三位自称国王的军阀,分别称为“北山”、“南山”和“中山”,互相之间时常爆发混战。
但这三个国王均向中国纳贡,承认自己是中国属国。
公元137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专门派遣造船工匠前往琉球,目的就是大力提高后者的造船水平,为代替明朝对屡次无礼的日本倭国“戴天伐罪”做好准备工作。
公元1430年,明宣宗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在之前琉球人只有名,从此在这之后才有了姓。
同年,中山的尚巴志王完成了三山统一的大业,将整个冲绳岛置于统一政权之下,正式统一琉球王国。
琉球王国纹章琉球王国的统一大大增强了琉球对外扩张的能力,并建立了强大的王国军队。
琉球王国军队受到中日两国的影响,装备上是中日“混搭风”。
盔甲方面,琉球多穿着日式铠甲。
武器方面,冷兵器是单手短刀(类似于日本的协差),中国式长矛,热兵器是中国式的火铳和三眼花铳。
西方人画的琉球“中日混搭”风军队。
右二士兵手持的可不是加特林机关枪,而是明朝三眼铳,画风夸张了点比较符合史实的中国复原的琉球士兵图2公元1440年,琉球王国开始行动,他们奉明朝之命派出大军一举攻克了日本奄美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奄美大岛。
按照《朝鲜王朝实录》记载,一批朝鲜人曾在公元1453年因船只失事而流落到被琉球人控制的奄美大岛,后来他们被琉球人带到了冲绳本土并参观了琉球王国宏伟的都城首里,琉球军队严整的军容以及所使用的明朝火器,令这帮落魄的朝鲜人印象深刻。
天朝的拒绝——华夏东洋藩属琉球王国沦陷的血泪史
天朝的拒绝——华夏东洋藩属琉球王国沦陷的血泪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中国数千年前就存在的思想,这个世界观主导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长达三千年之久。
前面的几篇“天朝的拒绝”系列文章,我们回顾了清朝时期东南亚和东北的一些历史故事,这次我们来谈谈东洋。
不知道读者大大们是否喜欢读明清的散文,小编认为明清的散文精彩程度不亚于四大名著。
其中小编最爱读的一本书叫做《浮生六记》,清朝文人沈复写的自传体散文。
初中有一篇课文《童趣》便是摘取自《浮生六记》的。
这本书记载了作者沈复平凡坎坷的一生,不仅文辞恳切,情感细腻动人;而且还对了解清朝中期的社会和生活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题外话:小编强推这本书,也别是书中关于作者和妻子陈芸之间朴实而坚定的夫妻生活描写,让小编数度泪洒纸页。
)其中有一卷《中山记历》(也叫《海国记》),记载了沈复在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跟随官员使琉球途中与在琉球所见所闻。
书中不仅明确记载了钓鱼台、赤尾屿等岛屿,更是对当时清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据说当年一等鹿鼎公韦爵爷就是靠这本书到通吃岛钓鱼的,后来这座岛改名叫钓鱼岛。
(当然,这又是玩笑啦!)韦爵爷:《浮生六记》就是好一、“万国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琉球王国的位置在东海,距离台湾岛不远,在古代,它们被并称为大小琉球。
琉球王国由数座岛屿组成的群岛组成。
琉球群岛上早就由人类繁衍生息,大约在我国宋朝时期中山群岛上的国家分裂成山南、中山和山北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主要在琉球本岛,即今天的那霸岛。
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
在明朝早期,中山国完成了对山北和山南的征服,建立起统一的琉球王国。
琉球尚王像——完全中华冠冕以上是琉球王国建立的大致历史。
琉球虽然远在大洋之上,却早就和中国产生了联系。
早在隋朝时期,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岛,南至与那国岛(今钓鱼岛西南170公里)时,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
日本多次在琉球制造血案
日本多次在琉球制造血案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5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质疑冲绳归属日本的正当性,并称“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
事实上,琉球在晚清时被日本强行割占,且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法律的承认。
为镇压琉球人民的独立斗争,日本使用的手段极其残酷,流血事件屡屡发生。
【总页数】1页(P4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沧桑琉球:琉球国·中国·日本 [J], 李晓杰
2.日本吞并琉球时期琉球人的救国运动 [J], 大城洋介
3.中琉音乐文化交流之花——日本琉球的三线琉球三线 [J], 王州
4.日本吞并琉球时期琉球人的救国运动 [J], 大城洋介
5.日本吞并琉球时期琉球人的救国运动 [J], 大城洋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清18属国:琉球已做了五百年藩属
大清18属国:琉球已做了五百年藩属李奉先文琉球。
14世纪开始,就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相继奉明清为正朔。
1652年正式归化清朝。
19世纪中叶,日本强占琉球。
琉球王在1879年曾两次密令紫巾官向德宏,到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日本。
后来,又派出一个庞大的使团,长跪于总理衙门,希望清政府看在“俯怜500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救援琉球。
奈何大清国力衰落,长跪也没能挽救琉球国的命运,琉球国终成日本宰割为冲绳县。
朝鲜。
历史上曾经叫高丽,现在可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国家,跟中国还是有着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把朝鲜国王的亲爹大院君弄到保定管制了3年。
朝鲜的国王称为大王,并不叫皇上。
我们看韩剧,里面都是皇上皇后的乱叫。
如果那时真的这样叫,大清皇帝不杀你,也得给个重处分。
历史走到1897年的时候,朝鲜的大王才可以称帝,因为从这年开始,朝鲜不再是中国的属国了。
越南。
今天闹得甚欢的越南,顺治十七年(1660年)归化。
19世纪的中法战争,中国是战胜国,却在1885年6月签订了《中法新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
南掌。
现在的老挝,史上一直是中国的属国,雍正时期归化,1893年终结关系,老挝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暹罗。
顺治三十四年归化,1855年结束宗藩关系,于是,有了今天的泰国。
缅甸。
1769年的乾隆时期归化,到19世纪末期,英国的捣乱,清朝的式微,宗藩关系结束。
廓尔喀。
且称之为当今的尼泊尔。
其实,鼎盛时期的廓尔喀,土地面积约为今天的尼泊尔的3倍。
太平天国时期,廓尔喀国王上书朝廷,要求出兵帮助镇压太平军,被清朝婉拒。
直到光绪时期,才脱离了中国。
苏禄。
这个不能不提,现在在南海闹得最凶了。
早在1726年,苏禄就归化清政府,在1754年的时候,苏禄国王鉴于大清军事鼎盛,寻求保护,遂数次上表,请求以国土、丁户入中国籍,但乾隆因苏禄民众反复无常,不变顺化,遂以婉拒。
到1851年,西班牙舰队横冲直撞,清政府自顾不暇,苏禄被置于西班牙麾下。
一个古老王国的覆灭,一曲哀惋凄绝的悲歌——对四百年前中日之间一场特殊较量的反思
一个古老王国的覆灭,一曲哀惋凄绝的悲歌——对四百年前中
日之间一场特殊较量的反思
雷阿勇
【期刊名称】《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8)003
【摘要】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琉球王国在十五世纪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以此王国进入了繁盛的时代.邻国日本对此觊觎良久,其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向琉球渗透,最终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琉球置于控制范围之内.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总页数】4页(P13-15,30)
【作者】雷阿勇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3.360.5
【相关文献】
1.一个王国的兴衰覆灭——对十七世纪前后中日关系的反思 [J], 王晓云;雷阿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9年10月,3名衣衫褴褛的海外客匍匐在总理衙门的门口痛哭不已,引起了众多路人的围观。
原来是做了“亡国奴”的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3人,他们在国王尚泰被日本人掳走后,历经千辛万苦前来母邦求援,以“尽逐日兵出境”,但在他们的痛苦哀号声中,他们的母邦却无能为力,事后只能发给他们300两银子作为川资,让其设法回去。
求助无望之下,琉球国使者林世功在悲愤中自戕,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母邦的关注xxxx琉球,也就是所谓的日本冲绳。
在国人的印象里,琉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晚清时期被日本人强行占领;冲绳是日本的一个县,那里驻扎着美国的军队。
多数国人不清楚,今日的冲绳就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
2010年12月22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麻布台外交史料馆,对外公布了有关“冲绳回归”问题的291份机密文件。
日本媒体消息称,美日两国在冲绳问题上可能另外存在“密约”。
这些外交档案的公布使真相大白。
真相就是,1972年美国把冲绳归还给日本,日本和美国政府当时订立秘密协议,但没有明确写入书面文件。
这次冲绳密约的公布将又一次勾起人们对琉球的记忆。
明清时期中华的xx琉球群岛位于日本西南部,地处日本九州岛与中国台湾岛之间,由冲绳、先岛、大隅、吐噶喇、奄美五组群岛组成,呈队形分布于东海海域。
琉球本是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王国。
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琉球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国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藩属。
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
此后,琉球郡国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谨守臣节。
明朝灭亡后,琉球郡国继续与清廷保持着藩属关系。
清军入关不久,琉球郡王尚贤就派遣使者金应元前来请求册封。
由于琉球使者没有携带明朝的册封印信,因而请封未成。
此后恰逢尚贤去世,于是改由其弟尚质继续上表请封,后来琉球郡王被清廷册封为琉球中山王。
此后百余年,琉球郡国不断遣使进贡,历任琉球郡国新王即位时都要遣使请封,从未间断。
据史料记载,明、清王朝共向琉球派出24次册封使(有学者认为25次),如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出使琉球的陈侃写下了著名的《使琉球录》、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齐鲲写下了难忘行程的《航海八咏》。
明朝册封琉球200多年后,日本看上了琉球王国。
1609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派萨摩藩诸侯岛津氏向琉球敲诈钱财,遭到琉球国王的拒绝。
岛津氏遂率军攻打琉球,俘虏了琉球国王尚宁,逼其写下誓文,每年向萨摩藩输粮8000石。
日本将历史上的这次侵略视为“上贡”,并以此证明琉球一向是日本的“藩属”。
此事引起了明王朝的强烈不满,慑于明王朝的强大影响,加之国内各派军政势力互相牵扯,日本没有独占琉球国,继续维持琉球的王统。
一年以后,琉球成了两属局面:一方面,它被日本萨摩藩占领,另一方面,它仍然保持对大明王朝称臣纳贡的关系,不过琉球国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得由萨摩藩管理。
但琉球人仍然以中原王朝为最高宗主。
1654年琉球王终于摆脱了萨摩藩的控制,为感念中国的厚道皇恩,主动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
顺治皇帝曾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两年进贡一次。
琉球并非日本所属,日本著名外交学者信夫清三郎曾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直到近代日本吞并琉球之前,日琉关系与日朝关系一样,即是一种具有正式邦交意义的“通交”关系,同属“通信之国”。
那个时候,整个国际社会也都承认琉球为中国之属国。
1866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也仍然由清朝皇帝册封。
1752年欧洲人绘制的海图,明确无误地将琉球群岛标示在中国海域内。
1853年5月,美国人第一次率领黑船来到东亚的海军准将佩里,曾在琉球群岛停泊,尚不清楚这些岛屿的归属。
在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时,曾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允许美国往来船只在此歇脚。
日本国代表明确说,琉球是个很遥远的国家,日本无权决定其港口对外开放。
1854年7月11日,佩里途经琉球群岛返国,与琉球国政府举行谈判,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约,向美国开放了那霸港口。
xx借机吞并琉球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后,国力逐渐强盛,对外推行扩张政策。
1868年,日本维新的“太政官令”将琉球郡国置于日本鹿儿岛县的管辖之下,随后又将其改为直辖地。
就在日本加紧控制琉球郡国的时候,“牡丹社事件”为日本人彻底占领琉球郡国并染指台湾找到了借口。
1871年11月27日,琉球国有69人前往中国进行朝贡贸易,归国途中突遇大风,有3人不幸被波涛吞没,其他幸存者随风漂到了台湾西南海岸排湾族牡丹社的八瑶湾(今屏东县牡丹乡境内)。
当地土著牡丹社民误认为他们是一群前来抢掠的盗寇,用手中的砍刀和鱼叉对他们发动了猛烈攻击。
琉球人本来惊魂未定,又因语言不通,无法进行解释,一时手足无措,顷刻被杀死54人。
其余12人侥幸逃出,在高雄凤山县得到了清政府地方官员的妥善安置。
此后类似事件时有发生。
“牡丹社事件”的当事人一方是中国子民,一方是中国藩属国的臣民,本与日本无关,但日本却蓄谋吞并琉球郡国,并借机插手台湾。
1872年10月,借明治天皇亲政之际,鹿儿岛县秉承明治的旨意,令琉球郡国王子伊江等人进宫朝拜。
日本明治政府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将其列入所谓“华族”。
第二年,又下诏书命琉球郡国受内务省管辖,租税上缴大藏省,将其纳入日本内政的轨道,而这一切都没有获得琉球郡国的同意。
1873年日本使者副岛种臣和柳原前光来到中国,他们本是来换取3年前与清廷签订的天津修好条约和通商章程文件。
但到达北京后,副岛种臣前往礼部商讨觐见同治皇帝的礼节,而副使柳原前光则前往总理衙门,拜见了办事大臣毛昶熙和董恂。
柳原前光分别与两位大臣谈起了不久前发生的台湾土著杀死琉球人的事件。
毛、董二人在谈话中无意流露出“杀人者皆属‘生番’,系化外之民”的意思,结果被柳原前光抓住了话柄,强词夺理地说这些“化外之民”不归中国治理,进而表示否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代表”琉球郡国出兵台湾找借口。
1874年5月7日,日本西乡从道率兵3600入侵台湾,逼迫清政府认可日侵台为“保民义举”,变相使其承认琉球人为日本属民。
但是日本的侵略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抵抗。
日本以武力侵占不成,在英、美、法三国公使“调停”下,逐与清政府展开谈判。
可惜在谈判期间,清廷犯下一个重大错误,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了后患无穷的中日《北京专约》。
日本在《北京专约》签订后声称,清朝在北京专约中,已经承认琉球郡国是日本属土,琉球人是日本属民。
清朝则指琉球郡国乃中国属国,北京专约所指之“民”,只是1873年漂流到台湾被生番杀害的小田县(今冈山县)民,不包括1871年被杀害的琉球郡国漂民。
清政府保卫琉球的抗争1875年,即《北京专约》签署后的第二年,日本就派内务大臣松田道之赴琉球,以促进改革政治为名,逼迫琉球国王断绝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在遭拒绝后,日本遂派军队驻屯并控制了整个琉球,将琉球纳入日本防卫体系。
这些蛮横要求,遭到琉球国王尚泰的严词拒绝。
尚泰在答复日方的信中言辞恳切,坚持不能“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
与此同时,琉球国还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求援信,请列国主持公道,制止日本对琉球的侵略行径。
还曾秘密派官员赴天津谒见李鸿章,请求中国“尽逐日兵出境”。
1876年年底尚泰派使臣乘坐一只小船出海,假装遇风漂泊,于1877年4月到达福州,投递国王密咨,要求到北京陈情。
但他们只强调了日本的“阻贡”,而改年号等事却未告诉清政府。
得到消息后,清政府认为琉球并非战略要地,不值得过于重视,但如果毫不过问,又恐怕其他国家认为自己不能保护藩属国,引起连锁反应。
由于清政府对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应有的认识,所以在1877年6月底轻率发谕,要琉球使臣全部回国,不必来京。
但是清政府还是决定出面干预日本吞并琉球,派出驻日公使何如璋“相机妥筹办理”,弄清日本阻贡的原因。
1877年12月,何如璋到达日本,与日本政府严正交涉,但日方态度十分强硬,毫无妥协余地。
在与日本的一系列谈判中,何如璋态度坚定,毫不退缩,而日本仍坚持一定要吞并琉球,谈判事实上陷入僵局。
1879年,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访问中国和日本,清政府请他居中调停,格兰特提出三分琉球的方案,即将南部岛屿归中国,中部归琉球王复国,北部岛屿归日本,但是无果而返。
1879年,日本增派了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镇压了琉球“藩王”,宣布吞并琉球群岛,废(琉球)藩置(冲绳)县,派本国知事取代原来的琉球国王,正式把琉球并入日本版图,并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东京。
这时琉球多次恳请中国派兵援琉。
尽管当时清廷在处理琉球问题上态度消极,却也不甘琉球就这样被“蕞尔小国”日本吞并,中日双方曾就琉球的地位问题展开多年的谈判。
1880年3月,日本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日本管理;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
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
1880年9月,清政府派出的谈判代表曾经想作出妥协,拟订《琉球专约拟稿》,以日本提出的方案分解琉球。
大清国政府断然拒绝在这个条约上签字,指示中国代表与日本继续协商。
据此,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等人与日方代表进行商谈,1880年10月28日草签了《琉球条约》及《酌加条款》。
因清廷许多大臣的坚持,还有琉球国人民的苦苦请求,清朝政府始终没有答应在日本炮制的条约上正式签字,也就是从来没有承认过日本对琉球任何一部分领土拥有主权。
按李鸿章回答格兰特所声明,中方对于琉球没有领土需求,惟日本将琉球王“无故废灭之,违背公法,是为各国所无之事”。
此后,日本人一边筹划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一边在琉球问题的协商中虚与委蛇。
就这样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再也无力阻止日本的扩张。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拱手割让台湾、澎湖,自然对琉球国的存亡也丧失了发言权,只能听任日本人为所欲为。
日本割占台湾的同时,巩固了对于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
以后的几年中,中日两国又多次因此交涉,并无结果。
最终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就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了了之地被日本吞并。
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琉球,因为这时相继发生的法国侵略越南问题和导致日本干涉的朝鲜内乱问题,要比琉球问题重要得多。
琉球终于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第一个祭品;而琉球是中国传统的“属国”,中国此时根本无法保护它免于被强邻吞并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近代“宗藩体系”崩塌的一个最刺眼的标志性事件。
即使如此,被关押的琉球国王尚泰,直到1901年去世,也没有放弃维护琉球国主权的要求。
国民政府两次拒收琉球就这样,日本一直占领琉球,直到1943年开罗会议的召开。
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对日作战开始成为同盟国的核心问题。
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协同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