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课件第一章公共行政学概说
![公共行政学课件第一章公共行政学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6c6e0a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e.png)
全球化影响
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公共 行政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
正面理论
包括行政效率理论、行政责任 理论和行政权力理论等。
规范理论
包括行政法制理论、行政伦理 理论和行政职业道德理论等。
公共价值理论
包括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参与 理论和公正与公平理论等。
公共行政学的现代发展
新公共管理 着重管理效率和市场化
公共治理 强调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公共创新 推动公共服务的创新和改进
公共行政学课件第一章公 共行政学概说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及其原则、方法、规律、理论和制度的 学科,涉及各个层级和部门的政府组织。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
学科门类
公共行政学属于法学或者社 会科学的范畴,与政治学、 管理学等学科交叉。
研究对象
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组织、 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公共管 理原则等。
服务社会
2
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
公共行政学致力于服务社会,提高公共
管理效率和公众满意度。
3
治理创新
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治理方式,推动政 府管理创新和现代化。
公共行政学的历史
起源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 代帝国的官僚机构和行政组织。
发展
公共行政学在近代逐渐形成,并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不断演 变。
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地位
1 学科交叉
2 实践导向
公共行政学汲取了政治学、 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 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公共行政学强调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致力于提供实 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3 政策支持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成果可 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和管 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简答题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e645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b.png)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管理机制。
它是一门涉及政府公共管理、组织与运作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政府公共事务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等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1. 政府行政组织政府是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政府机构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公共行政学着眼于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政府机构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率。
2.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行政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而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公共行政学着重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分析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3.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也是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民众提供的基本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公共行政学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何优化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组织。
4.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政府机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包括领导力、决策机制、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公共行政学力求通过研究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政府提供行政改革和创新的建议。
5. 公共领袖公共行政学也关注公共领袖的角色和作用。
公共领袖在政府和公共组织中担任重要职责,其领导风格和管理能力对组织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公共行政学旨在研究公共领袖的素质、领导方式,并为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公共领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总结的过程中,公共行政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涵盖政府机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公共领袖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政府与公共组织的运行规律和管理机制,为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探究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运行规律和管理机制。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4debed276a20029bd642d5a.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公共行政学,亦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务管理学、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等。
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早期的公共行政学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8df229e3169a4517623a330.png)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5、具体环境:是指具体面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务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3中央政府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14、完整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5、分离制: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同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2373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8.png)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的结构和活动、政府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科学。
它以公共权力组织——政府为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实证主义特点。
根据行政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将公共行政学划分为:公共事务管理学、政府改革与管理学等;根据行政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公共环境行政学、比较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交叉学科,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既涉及法学也涉及行政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J。
罗斯科提出了“政府再造”的思想,这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政府系把政府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详细分析,设计出“政府再造蓝图”。
它属于应用性学科,以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为基础,注重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
教育的重点放在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上,培养目标强调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专门人才。
公共行政学以公共组织或公共机构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着眼于公共管理,适当兼顾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学突破传统行政学把国家当做唯一研究主体的局限,探讨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相互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的职能、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等内容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
公共行政学不仅运用管理学的原理来研究政府组织、政府体制和政府管理等问题,还利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府职能,探索政府活动规律和政府行为模式。
从学科发展的趋势看,公共行政学已逐渐形成公共行政管理学、政府改革与管理学、比较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学等分支。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公共行政过程、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主体、公共行政客体、公共行政主体、公共行政客体六大要素。
这六大要素在公共行政学中不断转换、更替、循环。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33d3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对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以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公共行政学这一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扩大。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探讨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行政效能、行政透明度等。
二、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等。
此外,行政的法理学、职位评估和决策理论也成为研究热点。
2. 行政改革与新公共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公共行政学随着行政改革的推进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强调市场机制在行政中的应用,追求行政效能与公共价值的平衡。
3. 公共治理与社会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治理问题。
新的概念和模型,如网络治理、社会创新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
三、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
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2. 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学也关注政府组织的结构与管理。
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不同的组织模式对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公共行政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基础。
通过民主决策、公共咨询等手段,政府可以增强公众对政策和行政决策的满意度,提高治理质量。
4. 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愈发凸显。
公共行政学强调行政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公共利益、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5bd1fb4bc77da26924c5b00e.png)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绪论学习重点:一、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含义。
1、行政:顾名思义,就是指政府处理政务,也就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2、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的行政,即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二、公共行政的特点。
1、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指公共行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
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
公共行政必须忠于宪法,维护并执行宪法。
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
公民参与和行政公开是民主行政的重要标志。
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
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三、公共行政的作用。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保证。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
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四、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1、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古立克、魏劳毕等。
2、行为科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
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用动物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行政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并且试图抽象出一些共同的行政原则和方法。
3、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所谓新公共行政学(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是相对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而言的。
但是它也仅是在某些价值观念上与传统公共行政学有所区别,并且也无法根本改变官僚制的管理体制。
4、新公共管理时期(20 世纪70 年代至今)。
新公共管理主张市场至上,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管理;主张企业家型政府;主张将一些公共部门私有化,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认为只要这样才能解决公共部门效率低下问题;主张权力下放,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主张引进竞争机制,顾客至上等。
公共行政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三篇)
![公共行政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4e3f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7.png)
公共行政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通过学习公共行政学,我深刻认识到政府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体会,以下是我对公共行政学的心得体会。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政策制定和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公共行政学,我了解到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政策,保障公众利益,解决社会矛盾。
同时,政府还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提高效率和效益。
公共行政学展示了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方法,它为政府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体系,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另外,公共行政学还涉及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公众参与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往往会对公众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和参与是必要的。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地满足公众需求,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因此,政府需要积极推进公众参与,建立开放的政府体系,提高公众对政府事务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和谐的政府与公众关系。
在学习公共行政学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公共事务管理涉及到政府的资源配置、决策制定、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而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又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和权衡,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方进行协调和沟通。
同时,政府还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需要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公共事务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政府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保持开放的思维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最后,公共行政学的学习也提醒我们关注公共事务管理的改进和创新。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始终与实践相结合,它为政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但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和提升公共事务管理水平。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ecc40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6.png)
《公共行政学》要点及主要内容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
1.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对象;
3.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二、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理论;
3.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范畴。
三、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1.政府机构的分类和功能;
2.公共组织的结构和管理原则;
3.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
四、公共行为与政策制定:
1.政府决策与决策理论;
2.政府行为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3.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机制。
五、公共服务与公共事务管理:
1.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分类;
2.公共服务的质量评价和提升;
3.公共事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六、公共参与与社会合作:
1.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途径;
2.公共参与的实际案例和发展趋势;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七、公共管理的伦理与法律:
1.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责任;
2.公共管理中的法律制约和法治建设;
3.公共管理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在这些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公共行政学》还探讨了公共行政的国际比较、公共行政的创新与变革、公共行政的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公共行政学》的学习,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政策决策,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57f3d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3.png)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组织运作、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行政学名词的解释。
1. 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和过程。
它涉及政策制定、组织运作、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编制等方面。
2. 政府:政府是执掌国家政权的组织,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4.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民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例如教育、卫生、安全等。
它是政府的一项核心职责。
5. 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它们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和执行政府的决策。
6. 职能划分:职能划分是指将特定的任务和职责分配给不同的行政组织和部门。
这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责任划分。
7.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组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包括决策、组织、协调、监督等方面。
8. 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在特定资源限制下,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和水平。
高效的行政能够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9.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政府为管理公共事务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它规定了政府组织的职责、权限和行为准则。
10.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评估和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共行政学名词的解释。
公共行政学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研究,旨在提高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171b7701f69e3143329412.png)
1、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发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合法性”和“有效性”是政府一切行政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5、行政职能又称为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
概括的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6、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这一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二,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
第三,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第四,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第五,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11、行政授权乃是授权的一种形式,系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
行政授权缘于两个主导因素:一是处理复杂公共事务的需要,二是由完成行政任务所引起的建立行政组织的需要。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f53400bd64783e09122b85.png)
4、国际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具体行政环境的概念与内容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组织文化的作用 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是文化的基础、管理的灵魂;是组织的个性;为组织和组织成员提供精神动力;组 织文化的稳定性。 3、组织文化的特征 组织陈成员的同一性程度;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对人的关心程度;组织的一体化程度;风险承受程度; 民主程度;报酬标准;是否重视结果;控制程度。
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
中央政 府体制
地方政 府体制
行政区 划体制
A
内阁制
B
总统制
C
半总统制
D
委员会制
E
部长会议体制
F
国务院体制
A
自治体地方政府
B
行政体地方政府
C
民主集中制地方政 府
(一)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政治原则;尊重历史传统原则;有利于发展的原则;有效管理的原则;民族自治的原则。
(二)行政区划的类型 传统型;发展型;特殊型。
一、政治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民主职能。 二、经济职能 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直接生产和提供 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三、文化职能 意识形态职能;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清除那些 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四、社会职能 维持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的职能;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环境保护的职能;社会保障的职能。
亚伯拉罕· 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公共行政学课程简介
![公共行政学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65b70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3.png)
公共行政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公共部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改进等。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他们具备公共部门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公共行政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行政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培养他们具备公共部门管理所需的基本技能,包括政策分析、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共部门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提高他们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
课程内容这门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公共政策、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公共管理改革等。
具体内容包括:1. 公共政策:学习政策制定、评估和修正的过程,了解政策对公共部门和社会的影响。
2. 组织理论:了解组织结构、权力和决策的基本原理,探讨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策略。
3.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4. 财务管理:了解预算编制、财务报告和审计的重要性,掌握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技能。
5. 信息技术应用:学习信息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应用,包括电子政务、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等。
6. 公共管理改革:探讨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方向,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和资源这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此外,教师将使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研究和文献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评估方式课程的评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小组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平时作业包括阅读文献、撰写小论文和案例分析等;课堂参与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小组讨论等;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558a5fd0242a8956bece47f.png)
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俗称“民告官”。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2、行政管理学: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人们称之为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1、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公共行政学讲义
![公共行政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21b2bb7e518964bce847cf6.png)
4.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1.行政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3.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POSDCORB功能说。
我们认为,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首先,我们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二)公共行政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及目的
公共行政学就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 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3)协调职能。具体表现为: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协 调各项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4)控制职能。控制职能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首先,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于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意义。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1)行政组织和公务人员数量的增加
(2)行政决策过程迟缓
(3)政府人员专门化
(4)官僚化倾向滋长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Law
彼德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组织的痼疾一一不称职。“彼德原理”的 经典表述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这是因为,由于层级 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 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a4cddada38376baf1faedf.png)
公共行政学整理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一、“行政”的涵义:(Administration )国外学者观点:1、从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分工上理解行政。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把管理国家的活动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类,主张这三种权力由三个独立的部门掌握,三权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平衡。
西方学者根据分权制衡原理,从资本主义国家组织分工关系上界定了行政的内涵。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和不同功能来解释行政。
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指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前者谓之政治,后者谓之行政”。
即“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3、从管理职能角度考察行政。
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学者怀特在《行政学导论》(1926)一书中认为,行政是“为完成或为实现某种目的对许多人所做的指挥、协调与控制”;美国行政学者古利克提出,“从工作着眼,行政就是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七种职能。
”这就是著名的七功能说。
二、公共行政的涵义: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和其他履行公共行政职能的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三、公共行政特征1、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质特征。
2、权威性。
公共行政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3、规范性。
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就是要求政府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内行使其公共行政的职能,政府没有理由凌驾于法律之上。
4、民主性。
主要表现在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影响、通过立法或司法机构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对政府活动的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
5、效率性。
即以最少的经费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的主体,即公共行政组织,主要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2、公共行政学研究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ff84757fd5360cba1adb66.png)
伯茨曼教授在研究了美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后,提出了在当今社 会“所有的组织都是公共的” 这一划时代的著名论断。他用四个 基本属性指标来描述现代组织的公共性:
(1)生命周期——是国家还是个人创立的组织机构 (2)组织目标——为公众还是为私人服务 (3)资源依赖性——靠国家资源还是私人资源运作 (4)工作程序中的规制局限——多大程度上受制于 政府的规制。
Page 5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
一 公共行政的定义
1
共行政作为一个领域,其主 共行政作为一个领域, 要关注实现政治价值(目的 要关注实现政治价值( 与意图)的各种手段,公共 与意图)的各种手段, 行政等于政府行政,公共行 行政等于政府行政, 政运作过程由影响政府实证 目标或意图的行动构成。因 目标或意图的行动构成。 此公共行政可以说是经由组 织与管理的过程,以构建政 织与管理的过程, 府行动或营运的一部分,其 府行动或营运的一部分, 目的在于执行立法部门(或 目的在于执行立法部门( 相关权威部门)之决议,同 相关权威部门)之决议, 时受司法部门的审查。 时受司法部门的审查。
公共行政学
吴松江
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三章: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组织 第五章:行政领导 第五章:行政领导 第七章:行政改革与创新
第一讲 公共行政导论
学习公共行政学的必要性 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简史
1
2
3
5
Page 3
五 、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1950~1970年) 作为政治学的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者回到了政治学领域,没有自己的研究 领域或重点,没有学术框架,1962年,美国政治学 会没有将行政学作为一个分支科学,1967年,美国 政治学会不再将行政学作为一个讨论内容,从1960 年到1970年间,在5家主要政治学杂志中,只有40 %的论文与公共行政有关,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在 两个方面有所建树,一个是案例研究,二是比较行 政学与发展行政学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兴起与衰落。 政治学对行政学鄙视,但是政治学为公共行政学提 供了民主价值这个基础,此外,政治学对公共行政 学的理论和实践作用都不大,政治学对提高实践者 的技能作出了什么贡献呢?一篇文章回答“没有什 么”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a2091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9.png)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Share classic historical materials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5、具体环境:是指具体面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务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1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13中央政府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14、完整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5、分离制: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同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6、层级制: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定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17、机能制: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8公共组织结构: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19、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20管理幅度: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21、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22、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23、委员会制: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的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24行政领导者: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5、委任制: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26、行政领导权力: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27、行政领导责任: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8、人事行政: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9、人事行政机关: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30、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31西方国家公务员: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32、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33、机关行政: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34、公文: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35、行政机关档案: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36、办公自动化: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行政效率的目的..37、行政决策: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38、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39、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决策..40、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41、集体决策: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42、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43、危机决策: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44、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45、行政立法: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46、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4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48、科学决策: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49、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50、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51、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52、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53、行政协调: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54、行政评估: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55、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和传染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56、事前监督: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57、行政监察管辖: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58、法制监督: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59、舆论监督: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60、公共财政: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1、国家预算制度:指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6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63、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64、财政支出: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65、行政道德: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66、行政法规: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7、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6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69、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70、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71、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72、目标管理: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73、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74、标杆管理: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竟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7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76、行政效率: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77、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78、政府再造: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79、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8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立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害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同意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简答题:8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82.行政领带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8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84.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85.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86.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从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87.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88.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9.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90.招标性采购: 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91.标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92.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93.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94、行政指挥是行政执行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和实施计划;对其部属进行领导、指导和调度的管理活动..95、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名词解释序列:1、公共行政学2、公共行政环境3、一般行政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5、具体环境6、组织文化7、政府职能8、市场体制9、市场失效10、行政体制11、地方政府体制12、行政区划体制13中央政府体制14、完整制15、分离制16、层级制17、机能制18公共组织结构19、管理层次20管理幅度21、集权制22、分权制23、委员会制24行政领导者25、委任制26、行政领导权力27、行政领导责任28、人事行政29、人事行政机关30、人力资源31西方国家公务员32、国家公务员的辞职33、机关行政34、公文35、行政机关档案36、办公自动化37、行政决策38、风险型决策39、程序性决策40、非程序性决策41、集体决策42、经验决策43、危机决策44、行政决策参与45、行政立法46、行政复议47、公共组织绩效评估48、科学决策49、行政执行50、行政控制51、正式沟通52、非正式沟通53、行政协调54、行政评估55、广义的行政监督56、事前监督57、行政监察管辖:58、法制监督59、舆论监督60、公共财政61、国家预算制度62、国家决算63、税收64、财政支出65、行政道德66、行政法规67、行政规章68、行政诉讼管辖69、行政赔偿70、行政诉讼71、行政方法72、目标管理73、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74、标杆管理7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76、行政效率77、行政改革78、政府再造79、电子政府80.首长制81.行政领导82.行政领带者83.委任制84.考任制85.行政立法86.行政复议87.非营利组织88.公文管理89.行政监察管辖90.招标性采购91.标杆管理92.行政诉讼93.公共组织结构94、行政指挥95、行政方法。
《公共行政学》课件
![《公共行政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265f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3.png)
公共行政学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以 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01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公共部门的管理过程
、组织结构、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等。
02
它涉及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
公共行政人员应保持诚实守信,不从事任何 欺诈行为。
服务公众
公共行政人员应以公众利益为最高准则,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正无私
公共行政人员应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利益。
03
CATALOGUE
公共行政组织
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
层级结构
公共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是指组 织内部的层次划分,包括中央、 地方和基层行政组织。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总结词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评估是政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决定了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 效果。
详细描述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阶段,关键是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涉及到资源分配、组织协 调、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政策执行后,还需要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据此进行反馈和调整。评估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效果评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总结词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理解公共政策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关键。
详细描述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阶段。在议程设定阶段,关键的问 题是哪些公共问题会得到政府的关注和解决。在政策规划阶段,核心的任务是提出和选择解决方案。 而在政策合法化阶段,政策需要得到正式的批准和宣布。
人事管理
公共行政组织的人事管理是指对组织 内部的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 等方面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1.法国2.美国3.中国4.英国标准答案:D2、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特殊性2.复杂性3.不稳定性4.约束性标准答案:A3、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1.美国2.中国3.法国4.英国标准答案:B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1.税率2.纳税人3.税法4.税种标准答案:C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1.《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2.《论译书》3.《行政学原理》4.《行政学》标准答案:A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00****73发布时间:2014-08-052014-08-05 08:21正确答案:B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B.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B.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D.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152****0563发布时间:2017-07-142017-07-15 17:32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1.英国2.日本3.法国4.美国标准答案:A7、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1.302.313.284.29标准答案:D8、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的核心内容。
1.社会公德2.行政道德3.职业道德4.社会行为规范标准答案:B9、《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1.2003年1月1日2.2003年5月1日3.2002年10月1日4.2002年1月1日标准答案:A10、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1.行政权力的划分2.公共组织设置3.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上述三者,即ABC标准答案:D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3.政务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4.人事分类、依法管理5.政治中立、职务常任标准答案:A,B,D,E2、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1.新型领导能力理论2.非正式组织理论3.权威接受理论4.社会人理论5.组织平衡理论标准答案:B,C,E3、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1.法国2.美国3.中国4.英国5.日本标准答案:B,C,E4、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1.墨西哥2.德国4.埃及5.丹麦标准答案:A,D5、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1.奖惩权力2.归属权3.专业知识权1、行政环境可以分为一般行政环境和具体行政环境()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A2、威尔逊认为,行政是事务性的领域,是公务员的行为,必须有技术标准()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A3、威尔逊认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政治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B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没有反作用()1.正确标准答案:A5、经济环境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构成的()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A1、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的核心内容。
1.社会公德2.行政道德3.职业道德4.社会行为规范标准答案:B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1.决策权力2.归属权3.合法权力4.奖惩权力标准答案:A3、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菲德勒2.西蒙3.伍德沃德4.德鲁克标准答案:D4、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1.聘任制2.委任制3.考任制4.选任制标准答案:D5、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1.临时方案2.追踪方案3.应变方案4.积极方案标准答案:A6、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1.稳定性2.继承性3.政治性4.系统性标准答案:A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1.行政权力的划分2.公共组织设置3.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上述三者,即ABC标准答案:D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
1.检察机关2.行政监察机关3.党的纪律检查机关4.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标准答案:D9、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1.准备阶段2.总结阶段3.协调阶段4.实施阶段标准答案:A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1.《行政学》2.《行政学导论》3.《行政学原理》4.《政治与行政》标准答案:B1、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1.参与政务2.处理事务3.执行公务4.进行决策5.搞好服务标准答案:A,B,E2、组织文化包括()。
1.组织观念2.法律意识3.管理对象4.价值观5.道德感情标准答案:A,B,D,E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
1.参与管理2.民主对话3.公民自治权4.公民社会5.承认公民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标准答案:A,B,D,E4、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1.权力集中、责任明确2.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3.指挥统一、不受牵制4.行动迅速,简便易行5.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标准答案:B,E5、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1.政治职能2.文化职能3.社会职能4.协调职能5.经济职能标准答案:A,B,C,E1、威尔逊认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政治是国家意志的执行()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B2、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有决定,限制和制约的作用()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B3、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政治与行政》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B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A5、中国公共行政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公平性()1.正确2.错误标准答案:B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1.行政权力的划分2.公共组织设置3.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上述三者,即ABC标准答案:D2、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1.302.313.284.29标准答案:D3、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1.选任制2.委任制3.考任制4.聘任制标准答案:C4、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1.聘任制2.委任制3.考任制4.选任制标准答案:D5、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孙中山2.康有为3.梁启超4.张金鉴标准答案:C6、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1.日本2.美国3.英国4.法国标准答案:C7、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1.前资本主义时期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4.当代资本主义时期标准答案:C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当代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A.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B. 前资本主义时期c.自由资本主义时期D.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159****9920发布时间:2017-10-102017-10-12 00:00参考答案:C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1.准备阶段2.总结阶段3.协调阶段4.实施阶段标准答案:A9、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最早提出的。
1.亚里士多德2.梭伦3.毕达哥拉斯4.柏拉图标准答案:C10、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1.威尔逊2.韦伯3.泰勒4.古德诺标准答案:A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1.考试2.行政3.司法4.立法5.监察标准答案:B,C,D2、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
1.事中监督2.法制监督3.社会监督4.事后监督5.事前监督标准答案:A,D,E3、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1.权力集中、责任明确2.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3.指挥统一、不受牵制4.行动迅速,简便易行5.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标准答案:B,E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1.智2.绩3.勤4.德5.能标准答案:B,C,D,E5、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1.直觉决策2.经验决策3.理性决策4.个人决策5.集体决策标准答案:D,E1、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经济人假设的理论()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2、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没有反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项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4、公共行政环境对公共行政有决定,限制和制约的作用()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5、中国公共行政最大的特点是他的公平性()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1、部外制是()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1.英2.法3.日本4.美标准答案:D2、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1.专家咨询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信息支持系统4.领导决策系统标准答案:D3、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1.信息社会2.农业社会3.原始社会4.工业社会标准答案:B4、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1.准备阶段2.总结阶段3.协调阶段4.实施阶段标准答案:A5、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
1.聘任制2.考任制3.选任制4.委任制标准答案:D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1.奥地利2.瑞士3.瑞典4.芬兰标准答案:B7、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1.工业社会2.原始社会3.农业社会4.信息社会标准答案:A8、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1.确定评估对象2.选择评估标准3.明确评估目的4.培训工作人员标准答案:A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1.政府职能2.行政监督3.行政决策4.行政体制标准答案:A10、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