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集锦(小学、初中、高中一本全)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三闾庙前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报国无门的慨叹。4、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解答时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艺术角度,二是思想内容角度。
[示例]
如梦令
昨叶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等。
再者,动笔作答时,先总括,再具体展开分述,给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示例]
雨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明日却寻归云路,马蹄犹踏落花泥。
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日”的情况。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反衬,拟人等。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 ,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渲染一种孤寂气氛。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2005-3-30 14:16:05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9、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1、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了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问:“这是一首什么诗?”
体裁上:律诗、绝句
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示例]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古人庄》,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李白《越中览古》等。
10、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ຫໍສະໝຸດ Baidu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
经?伐檀》中,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 ,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兴” ,又是“比”。
答:七言律诗。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 (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回答此题需要答出什么样的什么形象。
[示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形象?
答: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春山月夜图。
3、问:“理解思想感情”
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表达(说明、揭露„„有时也直接答什么感情。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7、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8、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7、问“表达感情的方法”
可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景、借事。
[示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
8、问“写景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表达感情或比喻、、象征角度作答。
[示例]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鉴赏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答: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春江渺渺、烟草茸茸、柳花吹尽、春旗日下等哀景写出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6、笼统问“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首先,注意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6、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
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诗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就不展开分析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肥”、“瘦”两个字。
答:“肥”、“瘦”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鲜明生动,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5、问“景与情的关系”
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正衬,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等。
[示例]
谒荆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三闾庙前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报国无门的慨叹。4、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解答时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艺术角度,二是思想内容角度。
[示例]
如梦令
昨叶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等。
再者,动笔作答时,先总括,再具体展开分述,给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示例]
雨后
春空霭霭暮云低,飞过前山雨一犁。
明日却寻归云路,马蹄犹踏落花泥。
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日”的情况。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反衬,拟人等。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该人和该物密切相关的人或物的名称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 ,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
3、象征手法: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答:渲染一种孤寂气氛。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2005-3-30 14:16:05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9、设问: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诚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11、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爱者更活泼可爱,使可憎者更可恶。“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暮热游荷上》,通过对塘中荷花的拟人描写,写出了荷花娇羞、鲜嫩的情态,写得新鲜活泼,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无形、无量的愁苦化成有质有量的东西,并且用船来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淋漓尽致。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了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问:“这是一首什么诗?”
体裁上:律诗、绝句
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示例]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古人庄》,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李白《越中览古》等。
10、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对于比喻,尤其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种相似联想。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亮的月牙联想ຫໍສະໝຸດ Baidu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参加战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据立意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喻的理解,也必须考虑到诗歌的主题。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
经?伐檀》中,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 ,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既是“兴” ,又是“比”。
答:七言律诗。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 (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回答此题需要答出什么样的什么形象。
[示例]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形象?
答: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春山月夜图。
3、问:“理解思想感情”
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表达(说明、揭露„„有时也直接答什么感情。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7、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8、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7、问“表达感情的方法”
可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景、借事。
[示例]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
8、问“写景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表达感情或比喻、、象征角度作答。
[示例]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檣独夜舟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鉴赏本诗景与情的关系。
答: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春江渺渺、烟草茸茸、柳花吹尽、春旗日下等哀景写出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6、笼统问“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首先,注意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6、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如1996年高考诗歌鉴赏所选的一首元曲,阿鲁威的《[双调]折桂令?咏史》:问人
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这首诗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对用典的诗,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才能读懂诗。最典型的是课文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4、、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文艺作品在写到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容量更加丰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实写,不言而自明,就不展开分析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肥”、“瘦”两个字。
答:“肥”、“瘦”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鲜明生动,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5、问“景与情的关系”
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正衬,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等。
[示例]
谒荆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