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13b309ce7375a417876f8f6c.png)
Gaining wealth through hard work is the great pleasure of lif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1、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为您推荐】相城区律师金凤区律师合阳县律师西乡塘区律师邹平县律师泗洪县律师蒙城县律师民事诉讼是有一定的时效的,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我们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效来提起诉讼。
那么,民事诉讼诉讼时效规定有哪些呢?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都包含些什么呢?下面,会为大家带来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介绍。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一)时效与诉讼时效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财产法效果的法律事实。
时效是一种期限,但与一般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不同,时效是法定的。
时效依其适用的权利和法律效果区分,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也称占有时效,是适用于物权的时效,我国法律没有规定。
消灭时效,也称诉讼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时效,就是属于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1、诉讼时效属于法律事实。
就时效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效果而言,时效能导致权利的消灭,应属法律事实。
时效的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就此而言,时效属于事件。
2、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当事人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所以时效期间属法定期间。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诉讼时效期间须与一定的事实状态结合才发生一定的效果,亦即无一定事实状态与之结合,无时效效果的存在。
故时效法律效果的发生须与一定事实状态并存而构成法律要件,就此而言,时效又属法律要件。
民事诉讼的时效与管辖
![民事诉讼的时效与管辖](https://img.taocdn.com/s3/m/fca9d76527d3240c8447efd8.png)
管辖的主要原则
【原告就被告原则】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 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 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就被告的例外】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 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 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 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 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 不可以,本案为国际货物 买卖合同纠纷,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的涉 外商事诉讼,就管辖权争 议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尽管 当事人在合同中协议选择 了管辖法院,但由于该约 定并不具有明确的排他性 管辖,被告住所地及财产 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 系的地点亦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领域内,人民法院对 本案具有司法管辖权。原 告为有效控制正当权利的 实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可以 受理和管辖。
1、王男应向哪个人民法院起诉?
• 《民事诉讼法》第23条第3款规定,对被劳动教养 的人提起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 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但是,《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8条规定: “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 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 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 民法院管辖。”本案中,原告王男被监禁,被告 李女被劳动教养,所以应当以后一规定来确定管 辖法院。被告李女于1992年5月被劳动教养,到 1992年9月王男起诉时尚不满1年,所以,本案应 当由被告李女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即王男应 当向包头青山区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时效计算方法
![民事诉讼时效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33fa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a.png)
民事诉讼时效计算方法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起诉权利的有效期限。
在民事诉讼中,当原告对被告的侵权行为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提起诉讼时,必须在时效期限内进行。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时效计算的方法。
一、时效的计算起点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一般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有让与人从受让人获得权利时开始计算的例外。
二、诉讼时效的不同类型在民事诉讼中,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案件,其诉讼时效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
1. 普通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普通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是指对侵犯民事权利行为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普通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具体计算方法为,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到起诉日止,不得超过三年。
2. 合同诉讼时效合同诉讼时效是指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权利受到侵害时提起诉讼的时效。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不同类型的合同诉讼时效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房屋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二年,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具体计算方法为,从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合同权利受到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到起诉日止,不得超过相应的时效期限。
3. 消费者保护诉讼时效消费者保护诉讼时效是指消费者向侵权行为人主张权益的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保护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
具体计算方法为,从消费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到起诉日止,不得超过两年。
三、时效中的中止和中断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时效可能会发生中止或中断。
1. 时效中的中止时效中的中止是指时效期限暂时停止计算的情况。
例如,当事人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时,时效期限将暂停计算,待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结束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限。
2. 时效中的中断时效中的中断是指时效期限因某些法定原因被中断,重新计算的情况。
例如,当事人之间存在丧失时效的中断事由,例如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书面表示主张权利、开始调解、仲裁或进行和解等行为,都会导致时效期限中断。
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cb399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7.png)
遇到产权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制度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特别诉讼时效;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而制定的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则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特殊时效可分为以下三种:一、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但是第2项因特殊法产品质量法已经变更,产品质量法第45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二、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第42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及海商法第265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合同法第129条“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为4年;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产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的条件:1.诉讼时效的中止必须是因法定事由而发生;这些法定事由包括两大类:一是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都是当事人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客观情况;二是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2.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始产生中止诉讼时效的效力;3.诉讼时效中止之前已经经过的期间与中止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继续进行的期间合并计算;而中止的时间过程则不计入时效期间,为此,民法把时效中止视为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阻碍;我国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效力,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止前已经进行的时效仍眼有效,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继续以前计算的诉讼时效至届满为止;一、先说民商法上的:分为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前者式适用于物权的时效,不过目前为止,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后者适用于请求权,如果超过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力,就会导致丧失“胜诉权”;1.①民法通则第136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②海商法第257条第1款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者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间内或者时效期间届满后,被认定为负有责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偿请求的,时效期间为九十日,自追偿请求人解决原赔偿请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对其本人提起诉讼的法院的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③海商法第260条有关海上拖航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④海商法第263条有关共同海损分摊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理算结束之日起计算;⑤拍卖法第61条第3款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2.①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合同法解一第6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二年;③专利法第62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④商标案件解释第18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⑤着作权纠纷解释第28条侵犯着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着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着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⑥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⑦海商法第257条第2款有关航次租船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⑧海商法第258条就海上旅客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分别依照下列规定计算:一有关旅客人身伤害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二有关旅客死亡的请求权,发生在运送期间的,自旅客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因运送期间内的伤害而导致旅客离船后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计算,但是此期限自离船之日起不得超过三年;三有关行李灭失或者损坏的请求权,自旅客离船或者应当离船之日起计算;⑨海商法第259条有关船舶租用合同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⑩海商法第261条有关船舶碰撞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碰撞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规定的追偿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连带支付损害赔偿之日起计算;○11海商法第262条有关海难救助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救助作业终止之日起计算;○12海商法第264条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13产品质量法第45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3.①海商法第265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②环境保护法第42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4.合同法解释一第7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5.行诉解释第4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6.①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②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③行诉解释第4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除斥期间”,前面的诉讼时效指的是诉讼权利,这个概念主要指针对与实体权利,也就是法律规定你的某种实体权利的存续有一个固定的期间,如:民通意见73条: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合同法55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继承法25条:“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婚姻法的第11条规定:“因胁迫结婚,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婚姻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第15条规定:“对承运中的货物、包裹、行李发生损失或逾期,向铁路运输企业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适用铁路运输规章180日的规定;自铁路运输企业交付的次日起算;货物、包裹、行李全部灭失的,自运到期限届满后第30日的次日起计算;但对在此期间内或运到期间内已经确认灭失的,自铁路运输企业,交给货运记录的次日起计算”;二、刑法上的1、刑法关于追诉时效,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①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中国刑法还规定,在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三、行政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重点需要注意的是但书后面的内容:“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6个月;税收征管法第51条的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税收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二、诉讼法上:一民事诉讼法时效三日:1.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3.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4.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五日: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2.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3.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五日内阅读4.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5.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6.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7.公民不服选举委员会对选民资格的申诉所作的处理决定,可以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选区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8.督促程序: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七日: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十日:1.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2.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3.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4.人民法院裁定宣告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后,应当在十日内通知债务人和已知的债权人,并发出公告;十五日:1.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2.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3.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4.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5.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6.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7.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三十日:1.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2.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3.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但审理选民资格的案件除外;4.债权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当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债权5.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的,可以委托当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须在十五日内开始执行,不得拒绝;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结果及时函复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内如果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6.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8.涉外民法院裁定准许诉前涉外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三十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六十日:1.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2.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三个月: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2.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3.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d2fbb86804d2b160b4ec0e5.png)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一、一审期间第一、诉讼时效1普通2年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民法通则》第135条21年诉讼时效。
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第136条3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第42条4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第129条5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民法通则》第137条第二、申请财产保全1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
《民诉》第101条2诉中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
《民诉》第100条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民诉》第108条4诉中证据保全。
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证据规定》第23条第三、立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的3日内移送审判庭。
《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第四、公告送达1国内。
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民诉》第92条2涉外。
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
《民诉》第267条第五、答辩期1国内。
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发送原告。
《民诉》第125条,不提出答辩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2涉外。
答辩期30日,并可申请延长。
《民诉》第268条第六、管辖权异议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裁定。
对该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https://img.taocdn.com/s3/m/e5a6d7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4.png)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根据民事法律规定,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时间限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对诉讼时效做出了具体规定。
一、诉讼时效的作用诉讼时效的设立目的在于保护法律权益,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司法秩序。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内未行使诉讼权利,将丧失主动权。
因此,了解和掌握适用于不同案件的诉讼时效是每一位参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二、诉讼时效的计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权利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未依法起诉,则其诉讼权利将被消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计算可能存在延续、中断或者终止的情况,此时应根据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计算。
三、诉讼时效的种类及适用范围1.诉讼时效的种类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如财产权物的诉讼、合同纠纷的诉讼等。
特殊诉讼时效则适用于特定的民事案件,例如侵权责任纠纷的诉讼。
2.普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但在特定的民事案件中,法律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
特殊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特殊诉讼时效根据不同民事案件的特殊性质和法律规定而定。
例如,在侵权责任纠纷中,因不同的侵权行为或损害后果有不同的诉讼时效规定。
在知识产权案件中,也有特定的诉讼时效规定。
四、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到期将导致诉讼权利的消灭或限制,权利人将无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被告方可以主张诉讼时效,以推翻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可以在答辩中申请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以诉讼时效作为辩护。
五、相关问题与建议1.了解适用于不同案件的诉讼时效: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适用于不同案件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如何处理民事诉讼时效
![民法典如何处理民事诉讼时效](https://img.taocdn.com/s3/m/b3bcc4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f.png)
民法典如何处理民事诉讼时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民事诉讼时效就是一个与我们的权利保护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
那么,《民法典》是如何处理民事诉讼时效的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民事诉讼时效。
简单来说,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它的存在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民法典》对民事诉讼时效的期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这三年的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如果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民法典》中,还规定了一些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比如,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等。
这些规定体现了对一些基本权利的特殊保护,确保了权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主张这些权利。
此外,《民法典》还对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比如,不可抗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等情况。
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
常见的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包括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
那么,了解《民法典》中关于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它有助于我们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在哪些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
![在哪些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https://img.taocdn.com/s3/m/2e706e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c.png)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规定的时间则无法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益。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的具体情况:第一,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道路等)倒塌、倾斜、有裂缝或其他严重安全隐患等情况,被侵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可以向法院主张侵权责任。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防止建筑物出现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
如果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权利人可以在发生事故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赔偿。
第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对于因为合同履行中一方的过错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受损害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履行,也可以在同一时效期内请求损害赔偿。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出现过错导致对方受到损失,受损害方可以在发现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
第三,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主张权益。
这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及财产安全,确保受到侵权行为的个人能够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受害人因他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受害人可以在发生侵权行为之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安全、合同履行、侵权行为等方面,我国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的特殊情况,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和维护。
当然,具体案件中的时效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民事诉讼时效的含义是什么?
![民事诉讼时效的含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09f98a67375a417876f8f31.png)
民事诉讼时效的含义是什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出自我国的相关法律,民事诉讼时效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说我国法律对此的说明以及司法解释还是非常全面的,并且民事诉讼时效的出现也是我国法律为了保障权利人在特殊时期的请求权。
那么我国法律中记述的民事诉讼时效的含义是什么?一、民事诉讼时效的含义1、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探讨和研究诉讼时效的运用在司法实践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以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
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强制力或者胜诉权的法律事实。
在传统民法或民法理论中,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的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
诉讼时效,有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之分。
普通诉讼时效是指一般诉讼时效2年,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短期诉讼时效1年、2──20年之间的(不包括2年和20年)和长期诉讼时效20年的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一但诉讼时效期间完成(届满),债权人丧失胜诉权,该债务变成自然之债,债务人可免除偿债义务。
3、由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法定事由不同,导致实际意义上的时效期间的效果不同。
当事人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就要掌握和运用好诉讼时效。
本文试对合同法律事务中经常遇到的诉讼时效问题从理论方面结合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探讨,以期对我们今后的司法实践中有所裨益。
4、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这里所说的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即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在该期间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其债权。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9b4107c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6.png)
民事诉讼时效是怎样的很多⼈并不了解诉讼时效制度,有的⼈因为诉讼时效经过,⾃⼰的权利不能得到保护,才知道诉讼时效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常重要的作⽤。
诉讼时效制度主要是为了督促⼈们及时⾏使⾃⼰的权利,不能坐享权利⽽懈怠于主张⾃⼰的权利,这样就可能不受法律的保护。
民事诉讼时效解释?店铺⼩编整理了下⾯的⽂章,以供参考。
⼀、民事诉讼时效解释?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民法院对权利⼈的权利不再进⾏保护的⼀种时间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提出请求的,⼈民法院就强制义务⼈履⾏所承担的义务。
⽽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使请求权的,⼈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诉讼时效依据时间的长短和适⽤范围分为⼀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般诉讼时效。
指在⼀般情况下普遍适⽤的时效,这类时效不是针对某⼀特殊情况规定的,⽽是普遍适⽤的,如中华⼈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百⼋⼗⼋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特别诉讼时效。
指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制定的诉讼时效。
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特殊时效,中国《民法通则》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提出请求的,⼈民法院就强制义务⼈履⾏所承担的义务。
⽽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使请求权的,⼈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可见,诉讼时效是权利⼈⾏使请求权,获取⼈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界限。
它包含两层意思,⼀是权利⼈在此时间内享有依诉讼程序请求⼈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是这⼀权利在此时间内连续不⾏使即归于消灭。
⼆、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第⼀百三⼗五条向⼈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百三⼗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年:(⼀)⾝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及其影响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5201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7.png)
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及其影响民事诉讼是指由民事主体之间因民事权益纠纷而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法律活动。
而诉讼时效则是指一旦特定时间期限届满,当事人将无法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及其影响。
一、诉讼时效的定义和作用诉讼时效又称为诉讼时限,是法律规定的一种时间期限,民事主体在特定的时间里行使诉讼权利的期限。
诉讼时效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约束当事人:诉讼时效约束着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从而促使当事人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保证司法效率:诉讼时效的设立能够限制案件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加速司法程序,确保司法效率。
3. 维护法律权益:一旦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将失去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的机会,从而确保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二、民事诉讼中的常见诉讼时效在民事诉讼中,常见的诉讼时效包括诉讼时效的计算、中断和贯穿整个诉讼过程的终止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诉讼时效:1. 民事索赔时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普通民事索赔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
即当事人在自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二年内应向法院提起诉讼。
超过二年将无法主张诉讼权利。
2. 租赁合同争议的时效: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涉及租赁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即当事人在租赁关系终止之日起三年内应向法院提起诉讼。
3. 劳动争议的时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即当事人在知道其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应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民事诉讼时效的影响1. 诉讼权利丧失:一旦诉讼时效届满,当事人将失去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从而导致诉讼权利丧失。
2. 合法权益受侵害:诉讼时效一旦届满,当事人将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3. 法律关系不稳定:诉讼时效的存在确保了法律关系的稳定性,一旦诉讼时效届满,将为关系当事人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其法律权益的稳定和有序。
总结起来,诉讼时效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保障司法效率,维护法律权益,并确保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https://img.taocdn.com/s3/m/ae61fcd133d4b14e852468e9.png)
浅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应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前言(一)基本概念1、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法律制度。
《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诉讼时效法律规定\知道或.doc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两年最长诉讼时效二十年特殊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doc . .\诉讼时效法律规定\特殊诉讼时效.doc2、时效中断2007.1.16借款期限3个月2007.4.16还款期限届满,自此开始计算诉讼时效2007.4.16――――――2009.4.16 若在2008.10.16主张了权利则时效中断,自此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010.10.163、时效中止4、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因时间经过,权利人的权利当然消灭的期间。
总结学界对于诉讼实效制度价值的态度:1、权利行使督促说或惩罚权利睡眠者说。
2、避免被告举证困难。
3、效率说(诉讼效率;经济效率)避免法庭耗费大量精力纠查已模糊的事实,从而提高诉讼效率。
经济效率指经济流转的效率。
避免资产的浪费和闲置,发挥资产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促进资金的流转,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财富。
4、维护经济秩序安全说。
一定的事实状态长期存在势必产生种种法律关系,多年以后,若容许原权利人主张权利,则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
(二)诉讼时效之于金融机构的意义(三)该规定出台背景..\诉讼时效法律规定\《民法通则》诉讼时效规定.doc相关司法解释虽对其进行了补充规定,但仍不够完善。
难以规范现实经济生活繁纷复杂的各种情形。
(四)如何讲解二《规定》部分条款讲解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多少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多少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41151aa69dc5022abea0000.png)
遇到侵权赔偿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多少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核心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那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多少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以下由赢了网小编为您介绍利用法律手段维权的诉讼时效如何起算和适用的知识。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二、我国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1、普通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短期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1、概念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的延展。
2、延长的对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均可适用延长。
民事诉讼法119条
![民事诉讼法119条](https://img.taocdn.com/s3/m/363488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7.png)
民事诉讼法119条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当事人未向法院提起诉讼,便丧失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权益的
权利。
这一规定旨在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根据该条款,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
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民事权利,如物
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此外,如果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
提起诉讼或者向对方提出权利主张,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断、延长或者终止,通常由法律规定或者法院根据案件
具体情况判断。
例如,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
理由未能提起诉讼,法院可以决定延长诉讼时效。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当事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
诉讼,但对方可以以时效抗辩,法院将不会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然而,如果当事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已经向对方发出了催告或者进行了
其他形式的权利主张,即使超过时效期限,法院仍然可以支持其诉讼
请求。
此外,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还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中止,即在某些特定
情况下,如当事人一方为未成年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人,诉讼时
效期间将暂停计算,直至中止原因消除。
总之,民事诉讼法第119条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来维
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法院在处理诉讼时效问题时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7437e389eb172ded63b786.png)
我国的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法律规定保障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请求权的有效期限。
当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犯时,权利人就有权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但是,人民法律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没有时间的限制,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就是人民法院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
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了三个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有二年的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有一年的时效期间,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有二十年的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二年、一年和二十年三个时效期间,究竟是一般诉讼时效还是特别诉讼时效,我国法学界对这一个问题的认识是不一致的。
第一种意见认为,一般诉讼时效是指民法典统一规分的、当法律无其他特别规定时,都应遵照执行的时效期限。
而特别诉讼时效是由法律、法令、单行法规等特别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
因而他们认为《民法通则》中所规定的二年、一年和二十年的时效期间都是一般诉讼时效。
第二种意见认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时效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时效才是一般诉讼时,而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一年时效则是特别诉讼时效。
第三种意见认为,《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二年和一年才是诉讼时效,而第一百三十条中规定的二十年期间,既不是一般诉讼时效,也不是特别诉讼时效,它根本不是诉讼时效。
笔者认为,在上述的三种意见中第二种意见是较为可取的。
一般诉讼时效通常在民法典中加以规定的因为民法典是普通法,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一切民事法律关系。
特别诉讼时效通常在法律、单行法规中加以规定,因为单行法律和法规属特别法,只能适用特定范围的民事法律关系。
但判别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应该按照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来加以确定,而不宜按照诉讼时效是在何种法律文件中规定来进行区分。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44661c65fbfc77da269b1af.png)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作者:赵峰日期:2010年04月08日 13时17分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1、民事诉讼时效效力:---权利人不丧失起诉权,(程序胜诉权),权利人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法院在审理中不得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期间经过的理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应判决(而非裁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非驳回起诉)---虽已超过时效,但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可以接受 ---因为实体权利本身并未消灭,当事人履行后又反悔的,不予支持2、民事诉讼时效适用范围:---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等---不适用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但其受侵害而产生的债权请求权,也受诉讼时效约束---国家财产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受到侵害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具有强制性,不允许当事人约定排除或变更其适用3、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普通:两年特殊:1年,3年,4年,20年(不得中止,中断,但可延长)商品不合格时:违约请求权为1年,侵权请求权为2年4、民事诉讼时效的起算: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明确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期满之日的次日起算---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算,若给予宽限期,则从宽限期届满的次日起算---人身伤害中,当时发现受伤的,从侵害当日起算,未发现的,从确诊日起算---职务侵权赔偿请求,从职务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按相应的履行日期分别计算,而不从最后的履行日期开始计算5、民事诉讼时效的中止: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发生时间: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6、民事诉讼时效的中断:---起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仲裁/调解/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向行政机关申诉不视为起诉:自动撤诉/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原告不到庭---请求:口头或书面均可,对象包括债务人本人/债务保证人/债务人之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承认:口头或书面均可,形式包括同意偿还/请求延期/提供新担保/支付利息或租金可以反复中断(不超过20年)除斥期间又称不变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期间届满消除权利本身,不可变行使撤消权的期间/领取提存物的期间一般自行为成立之日起计算7、子法条:民法通则135,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136,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137,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139,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138,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140,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154,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法定假日的,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24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民通意见168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170,未授权给公民,法人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171,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173,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同意履行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利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174,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经调处达不成协议的,诉讼时效重新起算,如达成协议,义务人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期限届满时起重新起算合同法:129,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环保法: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产品质量法: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海商法:265,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算,但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日起六年国家赔偿法:32,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二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消的权利。
诉讼时效的例子
![诉讼时效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dfb34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4.png)
诉讼时效的例子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的法定期限内,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寻求法律保护和解决争议的权利。
以下是关于诉讼时效的十个例子:1. 民事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一般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在购买商品后发现质量问题,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质量赔偿诉讼,否则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2. 刑事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一般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例如,如果某人犯下了重大犯罪,警方应在二十年内将其绳之以法,否则将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债权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合同法》,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借给某人一笔钱,但对方拒不归还,您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债权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追偿。
4. 债务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债权法》,债务人主张债务履行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例如,如果您欠某人一笔钱,但对方在二年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您将不再承担还款责任。
5.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例如,如果您与雇主发生劳动争议,应在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超过时效将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6. 不动产登记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不动产登记的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例如,如果您对一处不动产的登记有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将无法改变登记结果。
7. 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为二年。
例如,如果您受到他人的侵权行为,应在二年内向法院提起侵权责任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获得赔偿。
8. 知识产权诉讼时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例如,如果您的商标被他人侵权,应在三年内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9. 行政诉讼时效: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一般行政案件的诉讼时效为六个月。
例如,如果您对政府的行政行为有异议,应在六个月内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超过时效将无法撤销该行政行为。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d0bea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1.png)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在自身的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对方提起诉讼。
追诉是有时间规定的,现在店铺为大家解答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疑问,希望对你有用。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一、一审期间第一、诉讼时效(1)普通2年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民法通则》第135条)(2)1年诉讼时效。
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第136条)(3)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第42条)(4)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第129条)(5)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民法通则》第137条)第二、申请财产保全(1)诉前财产保全。
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
(《民诉》第101条)(2)诉中财产保全。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
(《民诉》第100条)(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民诉》第108条)(4)诉中证据保全。
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证据规定》第23条) 第三、立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在决定立案的3日内移送审判庭。
(《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第四、公告送达(1)国内。
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民诉》第92条)(2)涉外。
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
(《民诉》第267条)第五、答辩期(1)国内。
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发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