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合集下载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或社会中培养和建立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的一种共同行动和共同理念。

它通过组织内外的宣传、教育、培训等途径,改善人们对安全的认知和态度,促进安全行为的形成和推广,最终达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和环境的目的。

安全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工业时代。

当时,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工厂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导致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然而,当时的安全管理主要侧重于技术和工程手段,缺乏对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技术和工程手段无法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安全文化逐渐崭露头角。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道奇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引入安全文化概念的公司。

道奇公司认识到只有技术手段无法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员工培训、设立安全奖励制度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因能源危机而开始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文化的概念再次受到关注。

随着石油工业和核能行业的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重要。

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安全文化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行各种安全文化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安全文化的意义逐渐扩大。

它不仅仅是针对工业领域的安全,还包括了交通运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

人们逐渐认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不仅仅是工作中的一项要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

当前,安全文化已成为许多组织和企业的重要管理理念。

它不仅仅是安全行为规范的培养,更是塑造组织及个人价值观的过程。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途径,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总而言之,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工业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安全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模版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模版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模版一、安全文化的起源安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核能工业领域,当时美国核能工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故,这些事故引发了对安全管理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塑造。

于是,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渐被提出。

二、安全文化的发展历程1.初期阶段:安全管理为主导安全文化的初期阶段集中在对安全管理的强调,强调设备和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尽管在此阶段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重视设备而忽视人的问题。

2.转折期:强调行为和意识随着安全管理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强调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零事故”和“人为原因”等概念,强调人的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3.现代阶段:全员参与,共建安全现代安全文化认为,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职责,而是整个组织的文化氛围需要共同培养和维护的。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全员参与,共建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概念模版1.安全价值观:将安全作为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和宣传安全相关的价值观,形成全员共同认同的安全观念。

2.安全信念与行为:通过对员工安全信念的培养和激发,引导他们形成与组织安全价值观一致的行为。

3.安全沟通与培训:建立有效的安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传达安全相关的信息,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安全监督与考核: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与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并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审核。

5.安全奖励与惩罚: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帮助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6.安全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与管理,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识别和解决安全隐患和风险。

7.持续改进与创新:将安全文化作为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以上是关于安全文化起源、发展及概念模板的简要介绍。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二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二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xx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xx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xx年(xx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现状思考

安全文化现状思考
安全文化不仅关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 立,还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 为习惯,通过营造安全氛围,降低事 故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行为习惯,提高员工对 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降 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降低事故风险
安全文化的实施有助于发 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 ,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企 业经济损失。
安全文化建设的挑战
管理层支持不足
管理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决 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效果,如果 管理层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安全 文化建设将难以推进。
员工参与度低
文化惯性阻力
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良习惯会形 成文化惯性阻力,阻碍新的安全文化 的推广和实施。
员工是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如果员工参与度低,安全文化建设将 难以落地生根。
安全文化现状思考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安全文化概述 • 安全文化现状分析 • 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 安全文化案例研究 • 安全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强调安 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 ,旨在促进员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 参与。
跨部门合作
安全文化将促进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协 同工作的良好氛围。
持续改进
安全文化将秉持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 措施,提高企业的安全绩效和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安全文化建设对个人的影响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01
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更加关注自身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范文(二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范文(二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范文一、安全文化的起源安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工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然而,仅仅依靠技术手段不足以解决问题,人的行为和态度也是决定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于是,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始研究如何培养一种具有积极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文化。

二、安全文化的发展1. 20世纪初-50年代:工作场所安全意识的觉醒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性,开始制定一些安全规章制度,提出“安全第一”原则。

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安全规定的重视程度不高,事故频繁发生。

2. 60年代-70年代:安全管理的兴起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依靠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不足以提高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安全管理。

出现了一些安全管理模式,如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安全培训等。

这些管理模式为安全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80年代-至今:安全文化的概念确立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不仅强调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更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对安全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培养。

同时,安全文化也逐渐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重要管理理念,各种安全文化培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三、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和社会环境下,以一种积极的安全态度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宣传教育、培训和日常行为等,培养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组织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安全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习惯的过程。

安全文化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安全意识:指个体或组织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安全价值观:指个体或组织对安全的看法、认识和态度,形成对安全的正确评价和感受,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准则。

3. 安全行为:指个体或组织在工作、生活中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规范行为,包括自我保护行为和对他人的安全关怀。

2024年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三篇)

2024年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三篇)

2024年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一、安全文化的起源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十余年的事。

具体说,最初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和要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工业领域。

xx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认识到“核安全文化”对核工业事故的影响。

当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安全管理中。

xx年在其“核电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其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xx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我国核工业总公司不失时机地跟踪国际核工业安全的发展,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研究成果和安全理念介绍到我国。

xx年《核安全文化》一书的中文版出版。

xx年我国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国的安全科学界把这一高技术领域的思想引入了传统产业,把核安全文化深化到一般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领域,从而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

二、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依据历史学,人类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生存而生存,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可分为四大阶段。

17世纪前,人类安全观念是宿命论的,行为特征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

17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观念提高到经验论水平,行为方式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式的行为方式变为主动式的行为方式,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安全观念,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中树立起来的一种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念,能够影响和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促进组织达到安全目标的文化氛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安全文化也在此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事故,给工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些安全问题使得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和法规规范无法解决,必须通过塑造安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来提高安全水平。

20世纪初,安全文化的概念开始逐渐形成。

美国的工程师赫尔曼·博尔华克是最早提出安全文化概念的人之一。

他在提出“事故的原因大多数是人为有意或无意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技术因素”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和组织的安全态度和文化对于安全的重要性。

博尔华克认为,通过创造安全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可以提高人们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最终改善安全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文化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应用。

20世纪中叶以后,一些重大的事故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等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这些事故的发生,再次提醒人们单纯依靠技术手段和法规规范无法确保安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国际上许多组织和国家开始将安全文化作为提高安全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了安全文化的五个层次模型,强调了安全文化对于航空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安全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也促进了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注重塑造和培养安全文化,通过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政策和规范、激励机制等手段,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同时,在一些高风险行业和领域,如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化进程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进程加快了生产力的增长,但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事故和职业病问题。

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和规章制度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还需要培养一种安全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

因此,安全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

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组织中,员工对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的认同和传承。

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对员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领导者本身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才能让员工有信心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要求。

领导者还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安全政策和制度来保障员工的安全。

其次,员工的参与和培训是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员工是企业或组织安全文化的主体,只有他们具备良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

因此,企业或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并鼓励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安全文化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加强事故预防和紧急救援等措施。

通过建立这些制度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降低工作场所事故的发生率。

最后,安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持续改进和监督的机制。

企业或组织需要不断地评估和分析安全绩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企业或组织还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需要企业或组织的领导者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员工的参与和培训,以及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和监督的机制。

只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安全文化是一种以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基础的组织文化。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导读: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在 1986 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 年美国 NASA 机构把安全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在 1986 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 年美国 NASA 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

1988 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1991 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

1993 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

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

在该阶段,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起步,大学和成人的专业化安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有关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安全文化普及教育正蓬勃发展;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建立,安全科学形成了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等构成的多学科体系;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国际的、国家的、行业的、社会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在法规、标准、安全制度方面,体现在面向全民的安全建设开始起步,面向行业的、企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安全宣传方面,一个社会化的安全宣传网正在形成,出现了一些面向大众、宣传安全光荣、安全就是效益的作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哲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 1994 年为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作序时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安全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存和繁衍中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并传播了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

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

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

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

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1)、政府组织①政府的安全承诺②法规的制定机构2)、运营组织(1)合作水平①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政策②在合作水平上的安全实践(2)工厂水平a、强调安全b、职责的确定c、经理人员的遴选d、工厂管理与规章制度的关系e、安全绩效的审查f、培训g、工作岗位的实践h、管理人员现场监督i、工作强度j、管理者的态度k、每个员工的态度3)、研究机构对安全分析的研究4)、设计部门①安全方面的设计规划②设计的评审过程为了使组织机构可以对上述的安全文化表征进行自我评估,在《ASCOT指南》中列出了一些问题,各组织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照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从而确定安全文化的状况。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转变。

下面将就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进行____字的详细叙述。

第一阶段:人类起源的安全文化(约10000年前 - 约5000年前)在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安全文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与外部环境的自然灾害的挑战。

人类当时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因此对于保护自身免受野生动物的攻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做法,如在野外建立简易避难所、掌握野外生存技能等,以应对紧急情况和自然灾害。

这些做法奠定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安全文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人类定居的安全文化(约5000年前 - 18世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定居,安全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开始从事农耕活动,建立村落和城市,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经济和文化。

在这个阶段,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农田、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

人们开始组织劳动来修建防御工事,建立城墙和堡垒等防御设施,以保护居民免受外部威胁。

此外,人们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以确保社区内部的安全和秩序。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制定建筑标准、消防预防措施以及与人和财产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定。

第三阶段:工业化时期的安全文化(18世纪 - 20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安全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化时期的安全文化主要关注与工业和劳动安全相关的问题。

随着工厂和矿山的兴起,工人们面临着更加广泛和复杂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出现了一系列工业安全措施,包括安全标准、生产安全培训和消防预防等。

此外,一些国家开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业安全,并建立了工会和安全监管机构,以增加工人的权益保护和安全监督。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的安全文化(20世纪末 -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安全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信息时代,安全不仅仅包括对身体和财产的保护,还包括对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护。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三篇)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言】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社会的成员共同遵循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集合。

它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体现了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将从安全文化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发展历史。

【一、早期安全观念的起源】安全观念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存在。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意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带来危险,比如火的使用、狩猎活动等。

但原始社会的安全观念主要是基于经验、直觉和传统,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

【二、工业革命和安全意识的觉醒】工业革命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工业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的共同关切。

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

例如,英国工程师乔治·弗古森建立了第一个工程管理学科,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工程安全的理论。

美国的民主化运动和社会改革也催生了安全立法和监管机构的建立。

【三、二战后的安全文化发展】二战结束后,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灾难性的核爆炸和大规模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和平、安全的追求成为了全球的共同诉求。

许多国家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推动了安全理论的发展。

此时期的安全文化主要是政府和企业为主导,重点在于规范和监管。

【四、20世纪70年代后的安全文化革新】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兴的高危行业(如航空、原子能等)和新的技术(如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的迅猛发展给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单一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需要一种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安全文化。

在这一时期,一些企业开始引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如安全培训、奖惩制度、安全审核等,推动了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五、21世纪以来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入21世纪后,安全意识的觉醒和安全文化建设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危险和威胁。

在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社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注意到某些行为可能会导致伤害或危险。

他们开始采取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如避开危险的地方,避免与危险的动物接触,使用简单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等。

这个阶段的安全文化主要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 古代文明阶段: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类开始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问题。

他们开始注意到一些可能导致灾害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疾病传播等。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一些专门从事安全工作的职业也开始出现,如警察、消防员、医生等。

在这个阶段,安全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但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做法。

3. 工业革命阶段: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安全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工厂的兴起和大规模生产的出现,工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

工业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迫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和实践一些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

这个阶段的安全文化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推动,但还存在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 现代安全管理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到来,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人们开始意识到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组织文化、人员行为、领导力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如系统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和教育等。

同时,安全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5. 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安全文化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加。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加强跨部门合作等。

此外,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福祉的追求,安全文化还将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个体和组织对安全的自觉和主动。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安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一、初期的安全文化概念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核能发电厂事故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而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正是出于对核能风险的担忧。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价值观、信仰、态度、意识和行为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核安全的目标”。

二、安全文化的发展和演变1. 1980年代-1990年代在这一时期,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航空、交通、医疗等。

此时,安全文化被定义为一个组织中对安全价值观的共识,以及通过行为来体现这些价值观的方式。

此外,一些重要的安全文化特征被提出,如责任感、透明度、持续学习等。

2. 2000年代-2010年代在这个时期,安全文化的概念更加广为人知,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

例如,Hudson(2001)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层次模型”,将安全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支持层和改进层。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安全领导力、安全思维等概念,并将其与安全文化相结合。

3. 2020年代至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安全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许多组织开始探索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安全文化相结合,以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

例如,通过数字化培训和沟通工具,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安全信息,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此外,一些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也给安全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安全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安全文化在组织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安全文化可以帮助组织的成员形成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沟通,组织可以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模式。

2. 创建安全环境:安全文化的发展可以帮助组织创建一个积极的安全环境,使得员工能够自由地提出安全问题和意见。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一)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 (一)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组织、集体或社会中的人们在它们的关注点、承诺和行动方法上对安全的态度和观点。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全文化作为重要的安全管理理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

下面将就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进行论述。

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由詹姆斯·理查德·丹普斯特(James Reason)于1983年提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与机器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但这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和风险。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使“安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此后,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包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安全文化模型逐渐形成。

二、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一) 安全意识还需提高尽管在近年来我国对安全发展十分重视,政府公布多项法规法规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中国公民的安全意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

(二) 安全管理发展迅速我国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卓著。

从医疗卫生到交通运输、矿山等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备,如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煤矿的“双控”制度、航空业的“空安”管理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生活安全。

(三) 安全文化构建迎来新时代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安全文化的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的企业、机构、部门已开始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营造和安全技术培训,持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以确保国人安全环境的切实保障。

三、结语总之,安全文化的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层面有所提升,也需要广大公民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践操作与管理。

未来,我国在安全方面的发展一定会更加快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果。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然而,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下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历史概述。

1. 初始阶段(1960年代-1970年代):在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工作场所的物理安全,例如防护设施、紧急疏散和消防等。

这一时期以合规和法规为主导,主要目标是预防事故和保护员工的身体安全。

2. 强调人为因素(198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人为因素。

在这个阶段,关注点从技术和设备转向人的行为和态度,开始强调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 组织文化的重要性(1990年代):在1990年代,安全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组织层面。

在这个阶段,安全文化被定义为组织对安全价值观和行为的共享和共同认同。

安全文化被认为是预防事故的重要因素,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全员参与。

4. 综合管理方法(2000年代):在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安全管理不再只是组织内部的事务,而是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这个时期,安全管理开始采用综合管理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政策制定、培训和意识提升等方面。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5. 持续改进和创新(现代):目前,安全文化的发展不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随着各种新的工作方式、技术和环境的出现,安全管理者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

此外,更加注重员工参与和协作,通过持续改进和学习来提高安全绩效。

总的来说,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物理安全到人为因素再到组织层面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的框架。

在未来,安全文化的发展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起源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核能发电行业。

在这个行业中,人们意识到设备的安全并不完全依赖于技术,而还需要一种强调安全行为和价值观的文化。

因此,安全文化开始被定义为“对于安全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文化的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核能发电行业,而是逐渐被应用于其他行业和领域。

特别是在诸如石油化工、航空、铁路、医疗等高风险行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在发展过程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逐渐演变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最初,安全文化主要关注技术方面,如设备的设计和操作规程等。

而现在,安全文化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综合,既包括技术因素,也包括组织文化、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

概念安全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或社会中对于安全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

它强调了个体和组织在安全方面的态度、行为和决策。

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意识: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

2. 健康意识:重视个体和组织成员的身体健康,关心安全和健康问题,预防事故和职业伤害。

3. 风险意识:对潜在风险有敏锐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和减轻风险。

4. 责任意识:每个人都对安全负有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和推动安全工作。

5. 学习意识:持续学习和改进,不断提高个体和组织对于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安全文化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领导者的重要角色:领导者在安全文化的推动和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应该树立榜样,注重安全,倡导安全价值观。

2. 整体性观念:安全文化不仅仅关注个体的行为,还包括组织和系统层面。

要真正建立和发展安全文化,需要考虑到组织的结构、流程和支持系统等方面。

3. 沟通和参与:安全文化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参与机制,可以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和落实。

4. 持续改进:安全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社会对安全的态度和价值观。

它关注人们对安全的认知、行为和沟通,以及组织内对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此后的演变中,安全文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阶段切入,探讨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

古代与封建社会:从生存安全到权威安全在封建社会以前的古代社会,安全的概念主要围绕生存安全展开。

人们需要保护自己免受野兽、天灾和其他人类的威胁。

这种安全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时,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安全更多地与权威有关。

封建社会追求的是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和社会的稳定,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被束缚在这一框架内。

工业革命时代:安全与产业化的关系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从矿工的安全到工厂的安全,都成为了重要议题。

此时,安全更多地与劳工保护和工业生产有关。

政府和企业开始关注起工人的安全,建立起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文化开始逐渐融入到工业化进程中。

二战与冷战时期:军事安全与核安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安全的关注重点转向了军事安全和核安全。

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核武器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种威胁意识推动了对安全问题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同时也促使了国际社会对军控和核不扩散的重视。

现代社会:从安全至上到综合安全进入21世纪,安全的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人身安全和物质安全,而是与环境、网络、经济等多个领域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安全文化的关注点发生了重大转变。

不再是简单追求安全与否,而是强调综合安全,寻求一种全方位的安全平衡。

此时,安全文化进一步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共识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全球化与共享安全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安全问题的范围也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全球恐怖主义,各种跨国和全球性的安全挑战不断涌现。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三篇)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三篇)

安全文化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勤劳勇敢,在灾害逆境中抗争,创造了工具、符号、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逐步认识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

日积月累,人类从本能的条件反射到自觉的抵御灾害,学会极简单的安全自卫方法,掌握了某些安全防护技能,产生了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这种脆弱的抗争力,经受了天塌地陷和灭顶之灾的考验而终于幸存下来。

数百万年后的今天,历史的长河仍在滔滔不绝地流淌,但人类社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群体聚居、部落分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再到今天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时代。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雄辩地证明:没有人类的安全活动,就不可能有现代的人;没有安全文化,也不可能有人类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史。

要了解安全文化,首先要考察安全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内涵、特征、范畴,要了解安全文化的哲学思想,探讨它的伦理、规范、价值观,分析其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剖析人的身心安全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探索安全文化科学等问题。

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邻里、同事的安全卫生习俗,观察所在单位、所处社区常见的安全做法等,并经常把这些安全信息和事态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安全的追求是不断的,有公示于众的安全指标,有自觉遵守的安全规章,有不言而喻的安全道德、伦理,还有深藏于人们心灵的安全戒律。

例如,酒席上,一条美味的全鱼朝上的一面已被剥尽后,人们要翻鱼的另一面吃时,却愿意把鱼翻过来说成把鱼顺过来,因为说翻字时总会联想到翻车、翻船。

这些都是社会规范之外的带有个人色彩的行为习惯,它可能因人而异,但又大同小异,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成了与人们的职业相关,能影响职业行为又并非职业行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这也是安全意识的表现,安全文化的积淀。

这就是以民间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又以安全为目的的习惯做法,这就是民俗安全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613-34 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安全文化现状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

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

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

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

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

在该阶段,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起步,大学和成人的专业化安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有关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安全文化普及教育正蓬勃发展;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建立,安全科学形成了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等构成的多学科体系;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国际的、国家的、行业的、社会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在法规、标准、安全制度方面,体现在面向全民的安全建设开始起步,面向行业的、企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安全宣传方面,一个社会化的安全宣传网正在形成,出现了一些面向大众、宣传安全光荣、安全就是效益的作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哲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1994年为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作序时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安全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存和繁衍中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并传播了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人类对安全与健康的盲目追求、核安全文化出现、全民安全文化的兴起等三个阶段。

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出版以来,核安全文化模式迅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文化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把企业安全文化融会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中,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

特别是“安全第一,预防主为”一直作为我国工业发展方针,在全国始终开展普遍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安全技术的基础建设,使我国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教育基础,安全文化一词在中国一出现,其范畴和范围便得到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作为专业名词在我国出现,它标志着系统研究和传播安全文化的时代的到来。

1993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全国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会上,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论文。

会议期间,《中国安全科学》编辑部和《警钟长鸣报》社达成合作计划,决定自1994年1月起在《警钟长鸣报》上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协办,辟出安全文化月末版,向公众、向社会宣传安全文化。

1994年3月,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召开了全国核工业系统核安全文化研讨会,它标志着深层次企业安全文化传播的开始。

同年6月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安全生产报》试刊上发表了题为“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高度来认识”的指导性文章,这标志着安全文化由企业安全文化拓延到了全民安全文化,一个研究,传播安全文化的时代已经开始。

1994年6月以来,在全国劳动系统、铁路系统、核工业系统、石油化工系统等,先后开展了多次研究和探讨会;全国的部分专业报刊杂志,先后辟出专栏、出版专集或发表有关文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分别在“环境与减灾”、“北京您早”、“热点话题”等栏目播放专题节目,向社会、向大众传播安全文化。

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反复强调要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把倡导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作为提高全民、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安全文化现状中国安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到现在已经6年,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安全文化定义上出现了广义说和狭义说:在建设方面,出现了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在传播方面,出现了全民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的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都取得了很多新成果和新理论。

1.安全文化范畴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

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

与文化范畴一样,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不同,安全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我国在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可归纳出4种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定义A。

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这一术语。

在1991年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个安全文化的定义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题又是组织问题,是单位的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安全第一的概念,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特别是核电厂的安全运转需要,必须保证安全第一。

(2)安全文化定义B: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人因组织认为,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成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3)安全文化定义C。

我国学者曹琦通过研究我国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了在国内安全法规难以认真执行,安全制度难以全面落实,安全方针难以深入贯彻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素质较低。

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

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

(4)安全文化定义D。

作为我国安全文化研究重要成果之一,1994年12月以来,《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系列丛书》陆续出版。

该系列丛书对安全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科学论述,最终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及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防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分析以上4种安全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有如下相同点:(1)安全是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强调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和结构,困此都具有“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

(2)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

(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可分不同的层次。

(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

(5)安全文化把企业要实现的生产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保护人的与健康为目的,实现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一。

这4种定义的不同点有:(1)D定义既包括了安全物质又包括了安全精神。

从文化属性上,D定义属于安全文化的广义定义;A、B、C定义指出安全文化属于管理文化,强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法律属性和安全管理模式,因此A、B、C属于安全文化的狭义定义。

(2)D定义指出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安全文化存在于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

强调安全文化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A、B、C定义明确安全文化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强调是在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现代工业生产和企业现代管理特点的背景下产生产。

(3)A、B定义的安全文化实质上是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的安全管理手段,如A定义是指核电厂安全管理的一种手段;B定义虽然已经拓延到航空航天、兵器工业等领域,但仍没有超出企业和行业的范畴。

因此A、B定义的是一种企业安全文化,定义C、D既指企业安全,又包括社会基础性文化,指出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两个层次,因此C、D定义的是全民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文化一样具有精神性、群众性、环境制约性、动力支配性、连续性、广泛性等各种属性。

目前我国安全文化各种属性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各方面:(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安全第一”的哲学思想;(2)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3)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主人公精神;(4)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察;(5)逐渐健全各项安全标准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法制管理;(6)进行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7)逐步健全专业化和全民的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的本质安全素质;(8)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安全文化的关系,建立全民安全文化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