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IP网络简介
运营商IP地址规划原则
![运营商IP地址规划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b864318ddccda38366baf1b.png)
一、运营商网络结构及其特点对于运营商网络来讲,由于地址分配问题只是网络业务层面的问题,与网络物理结构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这里只从业务层面来考虑网络结构。
参考业务层面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
运营商的网络一般都具有网络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用户规模不断发展、承载业务多种多样、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等特点。
1.规模庞大运营商网络规模一般都比较大。
像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的网络都覆盖了大半个中国,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网络则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样的网络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2.结构复杂一般来讲,运营商网络包括省际和省内骨干网络,各省内又包含许多城域网,城域网下又有许多用户驻地网通过接入网连接进来。
另外,运营商网络还需要有互联网出口以及和其他国内或国外运营商之间的网际连接。
3.用户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用户对数据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用户数也在急剧地上升。
据统计,截至2004年2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2810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29030.5万户;而宽带用户数量在2004年的头第一季度中,2月比1月净增近百万户,而3月比2月更是净增140多万户,累计达到1399.5万户。
另据报道,2003年底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900万,2004年将达到3200万。
4.承载业务多种多样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业务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见的业务。
5.需要不断扩容升级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业务要求的不断发展,运营商网络往往会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也促使运营商不得不对其网络进行扩容。
另外,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也驱动着运营商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抢占市场先机,从而对其网络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
二、运营商网络IP地址分配的原则由于运营商网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进行运营商网络IP地址分配时,应该遵循以下九大原则。
1.自治原则公共互联网络被划分成几个大的自治区域,每个大自治区域中有被划分成几个小的自治区域。
IP QoS
![IP QoS](https://img.taocdn.com/s3/m/2285022acfc789eb172dc883.png)
路由器系统部
10
单中继段行为 - PHB
PHB(Per-Hop Behaviors) ( )
PHB是网络节点对报文调度、丢包、监管和整形的处理, 是网络节点对报文调度、丢包、监管和整形的处理, 是网络节点对报文调度 每类PHB都对应一组 都对应一组DSCP;PHB只定义了一些外部可见 每类 都对应一组 ; 只定义了一些外部可见 的转发行为, 的转发行为,没有指定特定的实现方式
LSP setup
IGP route selection Link-state database
LSP path selection Traffic-engineering database
Signaling component
Information flooding Packets in
IS-IS/OSPF routing Packet-forwarding component Packets out
SPD 链路层
物理层
LFI LR
接收报文
发送报文
路由器系统部
SNMP
21
CAR&ISPKeeper
基本IP QoS技术 基本IP QoS技术
流量调节器
包括CAR、GTS 、ISPKeeper、BAS等
标记
包括优先级、DSCP、MPLS EXP等
拥塞避免和管理
拥塞避免策略包括尾丢弃、RED、WRED等,拥塞管理方法 包括FIFO、PQ、CQ、WFQ、RTP实时队列、CBWFQ/LLQ等
路由器系统部
14
MPLS 流量工程隧道
MPLS TE隧道 隧道
用户设备 运营商网络 LSR LER 用户设备
LER
拥塞链路 MPLS TE隧道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d68c7c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e.png)
浅析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网络逐渐地成为了电信网络的主流。
作为电信运营商,为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对其宽带城域网进行规划与建设。
本文从宽带城域网的特点、规划与建设步骤、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及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电信运营商在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信、IP宽带、城域网、规划、建设正文:一、宽带城域网的特点宽带城域网具有以下特点:1. 网络范围广:覆盖面较大,涉及到城市甚至国家的多个地区。
2. 用户多样性:需满足对各种应用的需求,例如:视频、音频、网络游戏等。
3. 骨干网结构复杂:需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例如:ADSL、FTTH、CATV等。
4. 服务质量要求高:需要满足低延迟、高速率等要求。
以上特点对网络规划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宽带城域网规划与建设步骤1. 网络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网络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规划网络。
2. 网络拓扑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拓扑设计。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节点数量、骨干网络等因素。
3. 路由协议选择选择适合网络的路由协议。
不同的路由协议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 安全策略制定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
安全的宽带城域网需要对各种攻击有充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 网络实施实施网络并进行监控。
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三、宽带城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以中心节点为中心,对终端节点进行连接。
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景,有利于网络扩容和维护。
2.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中各节点两两相连,构成一个环形结构。
环型拓扑兼顾了骨干网的冗余性和节点之间的互联性。
3.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方式,各节点之间互相连接,形成多条路径。
IPTV业务及系统介绍-201202解析
![IPTV业务及系统介绍-201202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f92d17ee06eff9aef8075a.png)
音视频业务功能
音视频增强业务
IPTV扩展类业务
WEB Channel PC Client 高清本地播放 背景音乐 支持多CP 增值业务平台 终端U盘免配置 广告业务 电视公众广告 楼宇广告
电视消息系统 TVMS
Copyright © 2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6
业务管理层
业务管理层主要包括CMS子系统、BSS子系统、网管子系统、报表子系统。 业务管理层主要提供内容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帐务处理和计费处 理和报表统计等功能。此外,业务管理层负责配置管理IPTV核心部件,以 及实时性能监控、提取设备日志、接收网元告警等。
Copyright © 2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8
目 录
1. IPTV的涵义及业务种类简介
2. IPTV系统的典型组成部件及功能简介
3. IPTV组网典型网络结构简介 4. IPTV端到端业务流程简介 5. 华为IPTV解决方案的特色
Page12
IPTV业务整体部署架构
EPG 本地NAS CMS STB升级 中心 M12000
NXGE
组播
电视直播源
IDC
VNET
IPTV省中心 区域中心
NXGE M12000
省骨干网
区域中心
点播20%
NXGE
M12000
IP城域网
IP电视运营管理系统(IMSP)系统介绍
![IP电视运营管理系统(IMSP)系统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691a7715a8102d277a22f3c.png)
IP电视事业部 2008年5月
运营管理系统概述 运营管理系统-DRM 运营管理系统- EPG 运营管理系统- 统计分析 安全体系策略
汇报提纲
建设运营管理系统(OMS)的必要性
运营管理系统是进行IPTV业务运营的基石
IPTV业务运营商需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内容/业务管理、EPG管理、计费 管理、DRM等
用户组 管理
EPG组
网络运营商系统
机顶盒
用户组1
内容组 用户组2
EPG数据文件制作 G数据文件包括: 公共文件
• 静态文件( static HTML ) • 信息服务业务页面文件及业务描述文件
EPG 业务流程描述文件与界面设计参考样 板文档
• LiveTV UI flow
− 导航流程
EPG EPG服务器由网络运营商IP电视系统实现
DRM
OMS系统架构(二期)
中央播控系统
媒资管理系统
CP/SP
内容管理 计费管理
省市播控系统
CP /SP
内容管理 计费管理
产品资 费管理 统计分析
产品资 费管理 统计分析
用户信 息管理 网络管理
用户信 息管理 网络管理
CP/SP 管理
EPG管理 中央OMS
CP/SP 管理 EPG管理
省市OMS
DRM DRM
网络运营商IP电视系统
OMS系统功能描述(二期)
内容管理
从央视国际媒资系统接收媒资数据 从央视国际播控系统接收节目时间表数据 通过图形化节目上载内容 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上载、审核、发布、下线等) 内容数据下发(到网络运营商IP电视系统)
后续支持AVS 支持内容防止复制保护功能:支持CGMS-A, MicroVision和HDCP等内容保护技术 平滑的升级扩展升级能力:可分级、分布式部署,满足内容运营商在本地内容中心、
IPTV简介
![IPTV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8b744ed5ef7ba0d4a733b23.png)
• • • • •
内容运营平台: 业务运营平台 CDN业务网络 CDN业务网络 承载网络 家庭网络
内容运营平台 内容提供
内容运营平台主要包括内容运营商平台以及第三方业务提 供商提供的应用服务。内容运营商平台主要负责相关视音 供商提供的应用服务。内容运营商平台主要负责相关视音 频节目播放系统和监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其功能包含业 频节目播放系统和监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其功能包含业 务逻辑处理、业务数据处理,视音频节目内容的组织、制 作、审核、存储、转播、内容安全等。第三方业务提供商 主要提供在线游戏、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互动节目等应 用服务,通过内容运营商平台发布,供用户订购后使用。
承载网络 路由转发
承载网络主要由接入路由器、BRAS、DSLAM和MODEM等 承载网络主要由接入路由器、BRAS、DSLAM和MODEM等 设备组成,所有这些设备共同负责将IPTV业务流从媒体服 设备组成,所有这些设备共同负责将IPTV业务流从媒体服 务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对点播类业务,宽带接入网络只 务网络传送到用户终端。对点播类业务,宽带接入网络只 提供用户接入控制和数据传送通道,同时保证IPTV点播业 提供用户接入控制和数据传送通道,同时保证IPTV点播业 务的QoS,业务的控制则是由业务管理和终端实现。对直 务的QoS,业务的控制则是由业务管理和终端实现。对直 播类业务,宽带接入网络在实现传送功能的同时,还可以 进行直播业务权限控制、直播业务统计等功能,同时保证 IPTV直播业务的QoS。 IPTV直播业务的QoS。
IPTV网络模型 IPTV网络模型
整个IPTV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汇聚了视频处理、 整个IPTV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汇聚了视频处理、 数据通信、数据传输、业务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 贯穿了视频源网络、媒体服务网络、宽带接入网络、机顶 盒设备等多个网络和设备。IPTV组网模型由业务管理控制 盒设备等多个网络和设备。IPTV组网模型由业务管理控制 和业务配送两部分构成。前者包括业务支持系统、后台营 帐系统和数字版权系统,主要功能为对后者进行管理和控 制,后者包括视频源系统、媒体服务网络、宽带接入网络 和用户端设备,主要功能为进行视频处理、存储、分发、 传输和播放。IPTV组网模型如图1 传输和播放。IPTV组网模型如图1-3所示。
运营商各业务网络拓朴图集合
![运营商各业务网络拓朴图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37cc05e7d15abe23482f4d89.png)
城区汇聚节点3
A县汇聚点
C县汇聚点
城区汇聚节点2
B县汇聚点
综合业务接入区1 基站 接入间 光交箱 接入层主干光缆
综合业务接入区N
综合业务接入区
基站 接入间
乡镇1 光交箱
基站 乡镇2
光缆网建设总体示意图
接入层配线光缆 光分路箱 分线盒
接入层引入光缆
分线盒
基站 大客户
用户 用户
网吧 用户 用户
A村分线盒 基站
协转 IAD
镇区汇聚机房
客户端
语音业务大于64线语音
对于语音业务>64线: 1、采用ONU建设到基站的方式,利用基站传输,上联到本地端局。采用此种方式的语音号码 使用接入间的语音号码,要在接入间机房配线配号,即接入间放号。 2、采用小交机建设到客户端,在客户端安装光端机,通过传输上联到本地端局(资产管理)
总体 本地传送网分层结构,即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传输网网络总体 原则 架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总体 光缆网规划采用分层结构,即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接入层主干 原则 和配线),光缆网络总体架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核心节点4 核心节点1
核心节点3
核心层中继光缆
核心节点2
城区汇聚节点1
汇聚层中继光缆
数据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是城域通信网络,结合现有网络和业务情况、今后网络和业务发展趋 势,各类业务在城域网中的主要流向如下图所示 :
接入网规划总体示意图
语音网
传输设备
数据网
骨干机房
数据设备
汇聚机房
远端模块 传输设备
交换机
DSLAM
基站
电话
电话
数据专 线
互联网 专线
国内互联网运营商接入介绍
![国内互联网运营商接入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3e4c47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7.png)
国内互联网接入Chinanet 骨干网的拓扑结构逻辑上分为两层,即核心层和大区层。
1.1 核心层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与国际internet的互联,以及提供大区之间信息交换的通路。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核心层节点各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其他核心节点各设一台核心路由器。
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1.2 大区层全国31个省会城市按照行政区划,以上述8个核心节点为中心划分为8个大区网络,这8个大区网共同构成了大区层。
每个大区设两个大区出口,大区内其它非出口节点分别与两个出口相连。
大区层主要提供大区内的信息交换以及接入网接入chinanet的信息通路。
大区之间通信必须经过核心层。
4 国际路由策略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国际出口分别设了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接收国际路由,分别广播给所在节点的核心路由器,再广播给其它的核心路由器。
大区路由器不接收国际路由表,靠缺省路由选择路径。
4 . 1 目前CHINANET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国际出口,负责国内不同地区地区的国际访问时的流量出口。
下表说明的是不同出口所负责的地区:北京负责地区北京大区、成都大区、长春、兰州、济南上海负责地区上海大区、南京大区、武汉大区、西安大区、沈阳大区、南宁、天津广州负责地区广州大区、重庆、长沙、福州某地区国际访问流量的流入和流出优先选择主要负责出口,并且以其它出口作为备份。
对国外对等网访问时的路由可不受此原则的限制。
下面就互联网接入方式说明一下,有时会牵扯到IT项目一.ADSL宽带接入产品一、产品定义1、产品名称:ADSL宽带接入产品2、产品定义: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带接入产品是指通过非对称用户数字环路技术,以普通市话通信电缆为传输媒介,在不影响原有话音业务的情况下,为有上网需求的客户提供理论下行速率最高为8MBps的互联网接入数据产品。
运营商“IP专用网络”设计要点
![运营商“IP专用网络”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7c69cc6137ee06eff91878.png)
实施 “ 由泄漏 ”技 术的部 署,从而造成管理 的复杂 路 性和 转发 路径 的劣化 。因此 ,“ I 用 网络 ”在 其规 P专
模扩 展的过程 中将 坚持平面化路 由组织 的理念 ,同时
213特定业务 、 管理应用的应用承载 .. 特定业务系统 、业务 /网管支撑 系统、信 息化 系
.
7 2.
电 工 技 与 准 28 1 信 程 术 标 化 0. 0I
- 叠 i 巨 j盐 l 童 萏 J童 E i窆 二
由器并不会对路 由收敛速 度造成灾难性 的影 响 ; 由于 L P不支持 D fut 由的方式 , D ea l 路 在单 一 自治域 ( ) AS 内采用层次化 I- S组 织方式势必导致在 L1 L SI / 2系统
应刻意控制全网路 由器系统的部署数量 。
的矛盾 ,并特别关注业务组 网的可扩展性需 求。
基 于 B P MP S V N 技 术的 “ G L P I P专 用 网络 ”
网络 业务、应用组织方式如 图 2所示 。
26 网络服务质量 .
( S) 解决方案框架 Qo
根据 I P网络 技术 的发 展趋 势以 及相 关技术 的成
Itme 网络 ,突 出在安 全可靠性 、服 务 质量 保证和 ne t 可管理性等方面的需求 ,并必将大大促进 I P技术新 的
应用开发和持续发展。
演变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3层结构 。 考 虑到网络发展的可扩 展性 ,核心节 点、汇聚节 点和接入节点的路 由器 系统最终将采用 层次化部 署方 式 ,即 : 在核心节点部 署核心路 由器 ( R) C ,在 汇聚
IP_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
![IP_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https://img.taocdn.com/s3/m/6b2a84eb580216fc710afd78.png)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 1-11.1 RAN网络的发展...................................................................................................................... 1-11.2 IP RAN网络概况..................................................................................................................... 1-31.2.1 IP RAN网络的出现........................................................................................................ 1-31.2.2 IP RAN网络的传送需求................................................................................................ 1-41.2.3 IP RAN网络的组网形式................................................................................................ 1-61.2.4 我司IP RAN网络的设备演进...................................................................................... 1-92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概况...................................................................................... 2-122.1 我司IP RAN网络解决方案简介......................................................................................... 2-123 无线业务需求与IP RAN网络规划设计................................................................ 3-153.1 概述......................................................................................................................................... 3-153.2 无线业务需求......................................................................................................................... 3-163.2.1 业务QOS和可靠性..................................................................................................... 3-173.2.2 流量模型........................................................................................................................ 3-193.2.3 业务带宽........................................................................................................................ 3-203.2.4 时间要求........................................................................................................................ 3-203.2.5 业务安全........................................................................................................................ 3-223.2.6 业务广覆盖.................................................................................................................... 3-223.3 物理网络规划设计................................................................................................................. 3-223.3.1 设备选型........................................................................................................................ 3-23 3.3.2 物理拓扑设计................................................................................................................ 3-23 3.4 逻辑网络规划设计................................................................................................................. 3-24 3.4.1 设备/链路/逻辑通道的命名规范.................................................................................. 3-24 3.4.2 带宽规划........................................................................................................................ 3-26 3.4.3 VLAN规划..................................................................................................................... 3-27 3.4.4 IP规划........................................................................................................................... 3-32 3.4.5 IGP路由规划................................................................................................................. 3-34 3.4.6 BGP路由规划............................................................................................................... 3-41 3.4.7 MPLS规划..................................................................................................................... 3-45 3.4.8 VPN规划....................................................................................................................... 3-49 3.4.9 可靠性规划.................................................................................................................... 3-58 3.4.10 QOS规划..................................................................................................................... 3-68 3.4.11 时钟规划...................................................................................................................... 3-75 3.4.12 OAM规划.................................................................................................................... 3-84 3.4.13 网络DCN规划........................................................................................................... 3-861 RAN网络的历史演进1.1 RAN网络的发展移动承载网,又名RAN(Radio Access Network),指的是承载从基站到基站控制器之间网络流量的网络。
运营商ip城域网结构图
![运营商ip城域网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e05abc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5.png)
目录
• 引言 • IP城域网概述 • IP城域网结构 • IP城域网关键技术 • IP城域网应用场景 • IP城域网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运营商IP城域网是当前通信网络 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范 围内大量用户的互联网接入、汇 聚和传输任务。
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 户需求的不断升级,IP城域网的 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 。
IP城域网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IP城域网经历了从窄带到宽带、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的 发展过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早期的IP城域网主要基于窄带技术和电路交换,只能提供 基本的互联网接入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 升,IP城域网开始向宽带化、分组化方向发展,逐渐引入 了光纤技术、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实现了高速数据传 输和多种业务的支持。同时,IP城域网还不断演进升级, 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如SDN、NFV等,以提升网络的智 能化和灵活性。
业、政府机构和运营商等不同用户的需求。
VLAN技术
总结词
虚拟局域网技术
详细描述
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逻辑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通过将网络划分为不 同的VLAN,可以控制广播域的范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VLAN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 数据中心和运营商网络等领域,能够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政府机构网络互联
政府机构网络互联是指通过运营商IP城域网将各级政府机 构进行互联,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等功能。这样 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政务公开透明度。
政府机构网络互联需要满足安全可靠、可监管可控制的要 求,因此需要采用严格的安全策略和监管机制来确保网络 安全和数据保密。
运营商提供IPPB业务的研究
![运营商提供IPPB业务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3c515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6.png)
运营商提供I P P B X业务的研究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IP PBX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组成,并说明了各个功能组件的主要功能.接下来介绍了IP PBX系统提供的功能和业务.结合运营商和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两种运营商提供IP PBX业务的运营模式,从技术、业务、组网等方面,从运营商、企业的角度分别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1. IP PBX的基本概念企业级IP电话系统的核心产品称为IP PBX,即以开放的局域网包交换技术实现专用PBX语音服务的功能,与现有的局域网无缝集成.它不仅可以使内部的数据网和话音网合一,还可以满足保持企业持续运作和蓬勃发展的全方位需求,同时降低相关的整体费用,使企业能够以经济、可管理的方式获得所有功能.2. IP PBX的主要功能组件IP PBX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组件如下图所示:1. 呼叫控制器:作为企业级IP电话系统的智能部分,它负责提供一切传统的PBX系统的中心――PBX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服务.负责控制所有的呼叫建立和呼叫管理,能轻易提供大部分基本服务如呼叫保持、呼叫转移、呼叫等待等,以及配置电话的分机号码Extension Number、功能按钮、通话管理和路由决策功能.此外,它还控制所有的PC虚拟电话功能,如语音邮件、统一消息、桌面呼叫控制、自动话务员、交互话音响应和自动呼叫分配等.2. 媒体网关:在IP PBX系统中,媒体网关用来实现IP网络和传统电路交换网的通信,负责把呼叫转接到PSTN网,完成异种网络的电话呼入和呼出.它除了具有接通被叫的功能外,还可以把来自PSTN的呼叫接续到企业级IP电话系统.媒体网关在整个IP PBX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不仅使IP PBX系统能够连接PSTN用户,而且能够增加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使系统具有处理紧急呼叫的能力.媒体网关还需要完成语音编码转换,通信协议转换及LAN-PSTN呼叫建立/拆除等功能.3. 局域网接入模块:提供IP PBX系统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在局域网的环境中,该模块可以是局域网交换机,也可作为呼叫控制器的一个功能模块.4. 控制中心:包括资源管理系统、计费系统、网管系统、语音信箱等. 其中,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执行地址翻译、权限控制、路由管理等功能;计费系统主要完成计费及结算功能;网管系统完成对网络及IP PBX运行的维护管理.5. 信令网关:提供和其它信令网络的互通功能,可以支持、SS7、SIP、、MGCP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可以在单个设备上实现,也可以在多个设备中实现,也可以内嵌在呼叫控制器中实现.6. 应用服务器:为IP PBX系统提供增值应用.7. IP 话机终端:包括终端部分接续软件PC Phone、PC Phone+、IP-Phone 等:a. PC Phone:多媒体PC机,或PC机+声卡+不提供拨号功能的电话手柄;b. PC Phone+:具有普通电话的基本功能、外观和使用方法,它借助于PC机上的声卡传输语音信息,通过串口完成拨号和其他控制;c. IP-Phone:直接接入IP网络的电话机,可以通过RJ45接头直接接入网络使用.8. 数据终端:用于数据通信目的的计算机.9. 模拟终端:普通电话,传真机等传统模拟设备.3. IP PBX 基本功能业务要求IP PBX系统应提供以下基本功能:1.具有IP PBX呼叫控制器控制范围内呼叫、出局呼叫和入局呼叫处理的功能;2.具有连接到各种服务台的功能;3.具有和PSTN或者PBX系统配合工作的能力;4.具备识别用户数据、用户传真等非话终端号码的能力;5.处理异常呼叫或者用户使用不当的能力,如空号、被叫用户忙等;6.路由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达路由或者间接路由;7.提供一定的测试维护手段;8.呼叫特种业务的能力;9.适当的编号方案,满足系统内外通信的要求;10.传真功能;11.与系统的互通;12.话务员功能可选.基本业务要求1. 基本电话业务1能向IP PBX系统用户提供本地用户相互间电话呼叫以及人工台的服务;2能向IP PBX系统用户提供与PSTN公网用户的双向电话呼叫;3能通过公网PSTN或者IP网络向IP PBX系统用户提供远程IP PBX系统用户之间的电话呼叫.2. IP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是指局用IP 语音交换机向用户提供具有一定质量的IP语音服务,IP电话的用户可以是PSTN/ISDN用户,也可以是IP网的PC用户.3. IP PBX系统应支持和的传真协议.附加业务要求1.呼叫转移:使用呼叫转移的性能意味着呼叫该话机的电话可以将所有的来话自动转移到临时指定的话机上;2.免打扰服务:是"暂不受话服务",当用户在一段时间里不希望有来话打扰时,可以使用该项服务;3.遇忙转移:使用遇忙转移功能则当该话机正忙时,呼叫该话机的电话可以将所有的来话自动转移到临时指定的话机上;4.第三方提醒:当A用户正在与B用户通话,C用户试图与A用户建立通话连接,此时给A用户一个提示,表示另有用户等待通话;5.无应答转移:申请该项服务后,呼叫某一话机的电话在预定的时间内无应答时,按照转移清单将该呼叫自动转移到预先指定的一个或另几个话机.如果依次转移的各话机均忙或无应答时,则向用户送忙音;6.语音信箱服务:当有人呼叫未开机用户时,可以为主叫方播放预置留言,用户也可以本地或异地修改或取消其留言;7.一机两号:综合了交换机和计算机的优点,系统为设置为连选的电话端口分配两个号码.同一个连选组的用户不仅具有一个相同号码,而且象普通电话一样也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号码.那些按部门进行管理的企业用户将会十分欢迎这项服务;8.存储主叫记录:系统在久叫不应等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有限条数的呼叫记录,这些记录包括主叫根据语音提示被叫留下的联系号码、系统自动记录的主叫号码、呼叫时间;9.智能识别总机服务:能根据人工服务台软件运行情况,为内线和外线用户智能地提供有/无人工服务的功能菜单;10.号码簿:使用PC PHONE的用户无需任何输入即可拥有内线用户号码簿,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通讯录;11.按姓名呼叫:使用PC PHONE的用户可以按姓名呼叫内线用户和个人通讯录的用户.4. IP PBX运营模式分析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运营商大规模提供IP PBX业务应用实例,本文只是探索性地提出一些运营模式建议,仅供参考.从是否为企业提供专门设备的角度,结合目前运营商、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运营商依靠自身的网络,把服务提供给企业或集团等有需求的用户;另一种模式是把IP PBX设备放置在企业客户所在地,运营商提供服务,担当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运营商网络模式Managed mode基本含义运营商依靠自身的网络为企业用户提供通信业务,最典型的是CENTREX 业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升级等全部是由运营商承担.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运营商网络模式在业务上以提供基本业务为主,重点是在话音通信业务以及由话音业务扩展出的增值业务上.对于企业用户内部数据网络来说,运营商一般难于介入,可由企业自行管理.不过,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可能改变这个局面.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企业网络对外接口包括上网、企业互联两种.这些接口上行与运营商网络连接.下一代网络新技术发展会带来一些新变化.技术选择运营商网络模式涉及的技术、设备都是直接针对电信网络进行设计的.从技术角度看,话音业务可以由传统的局用交换机或者未来的软交换网络提供,数据业务由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配合提供.企业内部数据网路结构同企业自建模式一致.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解决IP技术自身的地址、QOS、VPN运营等问题后,运营商有可能解决和企业网的接口问题,从而实现依靠运营商网络为企业用户提供全面的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的区别,企业业务运作涉及的应用包括CC/CRM、MRP/ERP/S呼叫控制器等,电信运营商比较难于处理、提供.这一因素将在一段时间内制约NGN技术为企业用户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与此相反,利用NGN技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合业务可能是一个新机会,原因在于运营商有可以通过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内部网络的规划、建设及维护等服务从而达到这个目的,中小型企业在安全等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业务分析1.基本业务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语音业务是依靠局用交换机或者未来的软交换网络提供的.数据业务还要依靠企业建设的内部网络提供.2.通信业务应用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依靠局用交换机、智能网或者未来的下一代网络可以提供语音信箱、统一消息、语音视频会议等多种增值应用.由于采用运营商大容量设备提供这些业务,可以同时服务于大中小各种规模的企业用户.借助于运营商集中建设,企业用户可以免除自建模式的大量初始投资而只需按照业务需求申请即可.3.企业应用业务从企业应用业务方面看,有CC/CRM、ERP/S呼叫控制器等需求的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这些应用业务是运营商很难介入、提供的.现实的情况是由企业自行完成系统建设和维护,并和通信业务相对独立,运营商没有、也很难提供这些业务.从技术发展和企业应用发展趋势来看,大中型企业这方面业务在中短期内不会考虑依靠运营商来提供.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是中小型企业.如果应用业务提供商ASP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中型、小型企业用户很可能会借助ASP提供的业务来提升自身应用水平来提高竞争力.电信运营商就有可能通过和ASP合作共同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组网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网络规划、建设、维护等都由运营商自身完成.但在企业内部网络方面可能由企业自身或者借助运营商提供的系统集成、维护服务来完成.运营商需要有一整套完善成熟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体系,并随着业务和用户的发展不断调整,积极跟踪和应用新技术提供新业务.运营商依靠自己的网络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提供业务,包括话音通信、数据互联.运营商如要涉及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集成和服务,还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网络建设维护方面的内容.企业分析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企业在免除了自建模式下比较大的一次性投资,节省了长期的运维费用.长期的综合拥有成本是否比企业自建模式低,取决于诸多因素,没有明确的结论.由于依靠运营商主要解决了通信业务方面的需求,而在数据网络、企业应用业务上面可能还由自行建设,因此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和企业自建方式基本相同.运营商分析在运营商网络模式下,运营商提供了企业通话业务、企业上网业务、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互联业务,业务收入也来源于这三个业务.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的定位和角色主要是网络业务提供商,也可能为企业网络提供系统集成和服务.小结运营商网络+企业设备模式Hosted mode运营商网络+企业网络设备模式,是运营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结合企业客户丰富的业务需求、在新技术发展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模式.目前美国几个大运营商都在采用这种模式为其客户提供业务和服务,这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运营商扩大业务范围的一个方向.基本含义在运营商网络+企业设备建设模式下,企业内部话音、数据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升级等工作可以全部依靠运营商来完成,也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担当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企业话音业务采用由运营商建设维护的IP PBX放置在企业客户所在地提供.企业内部数据网可由运营商作为系统集成商提供规划、建设和维护服务,但投资可能由企业完成.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网络对外接口包括PSTN互联、上网、企业互联WAN 三种接口都作为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一个部分.技术选择在这种模式下,语音业务是由用户交换机IP PBX来提供.数据业务主要是企业内部局域网提供,包括二层、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IP网络设备.基于统一的企业内部局域网来提供这两种业务.企业业务运作涉及的应用,包括CC/CRM、MRP/ERP/S呼叫控制器等,主要是通过在数据网络上大量的服务器结合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由于企业内部网络归属于企业,只是由运营商代建代维,因而在这些业务实现上相对于运营商使用自身网络模式更容易,这也是运营商为什么要选择采用企业网设备来建设并提供服务的原因之一.业务分析在运营商网络+企业网络设备建设模式下,语音业务是依靠运营商提供的用户交换机IP PBX来提供的.数据业务依靠企业投资运营商代建代维的的内部数据网络提供.语音信箱、统一消息、语音、视频会议等通信应用业务对于中小型企业是一般可通过IP PBX系统本身提供的信箱、UM、会议系统来提供.对于中大型企业,由于业务要求的规模和容量比较大,一般是采用独立的服务器系统和IP PBX系统通过开放API互联来提供.在CC/CRM、MRP/ERP/S呼叫控制器等企业应用业务提供上,主要由企业自行建设,与IP PBX系统配合实现.组网分析当企业自建系统时,企业需要进行网络规划,全面考虑公司总部、远程机构、移动人员三种情况下相应的网络组网、设备、互联以及和公网互联等问题.而在运营商采用企业网设备建设模式下,同样会遇到上述问题,所不同的是这些问题主要由运营商来考虑和解决.并且因为运营商拥有地域覆盖广泛的网络和丰富的网络业务,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企业内部的网络规划可以由运营商提供的系统集成服务来完成,运营商结合企业业务发展目标,制定、规划并建设维护,企业投资拥有所有权.运营商在制定规划时,可以结合话音业务、通信应用业务和企业内部应用业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实现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来承载全部业务.同时,运营商还可以解决互通问题.对于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移动人员形成一个随时随地连通的网络,基于运营商网络借助于各种VPN技术可以实现.例如分支机构可以依靠运营商公网提供的数据专线互联业务连接到公司总部,而移动人员可以依靠运营商提供的VPDN或者借助移动运营商提供的WAP/GPRS等方式连接到总部.依靠运营商拥有完整网络的优势,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企业网络的组网、覆盖.企业分析在这种模式下,原来需要由企业进行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了.IP PBX系统和通信应用业务系统改为由运营商投资、运营并为企业提供业务.不过,企业内部数据网络、企业应用业务系统还需要企业进行投资,而数据网络运营可以由运营商进行,企业综合成本会大幅度降低.从国外外包业务不断发展的趋势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讲,外包可以使企业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持续投资和发展,把话音数据通信业务这些非核心业务委托运营商来提供,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运营商分析在运营商网络+企业网设备建设模式下,运营商为企业提供的业务、服务种类和数量比前一种方式都要多.通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服务,运营商获取最大化的业务收入,和企业合作形成双赢.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的定位和角色从以前的网络业务提供商扩展到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小结5. 结论IP PBX业务由于其价格低廉,提供增值业务丰富、灵活、方便快速等的特点,正在逐步引起企业和运营商的重视.运营商提供IP PBX业务可以培养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用户忠诚度;同时企业也可以减轻IT投资、运维压力.如果实施成功,可以获得双赢局面.以上提出的两种运营商提供IP PBX业务模式,运营商可以根据本身技术、人才和资金的特点,考虑企业具体需求,选择最佳的运营模式提供业务。
浙江联通宽带接入网介绍及应用
![浙江联通宽带接入网介绍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7fa80eba1aa8114431d9a8.png)
LAN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地址学习
MAC 地址表 E0: 00d0.d001.1111 E3: 00d0.d001.4444
A:00d0.d001.1111 :
E0 E2
E1 E3
B:00d0.d001.3333 :
C:00d0.d001.2222 :
D:00d0.d001.4444 :
LAN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集线器: 集线器: 是总线型的。本身只是一个总线。没有MAC。将数据从一个 端口复制到另一个端口,共享链路带宽,且需要排队等候, 可以进行单播、多播及广播报文的传送 因此容易形成广播风 暴 交换机: 交换机: 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 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源MAC地址, 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 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 达目的地址
Station D 发送一个帧(frame) 给 Station B 发送一个帧( ) 交换机从端口 E3 学习到 station D 的 MAC 地址 洪泛( 将该帧做 “洪泛(flooding)” 转发。 ) 转发。
LAN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过滤
MAC 地址表 E0: E2: E1: E3: A:00d0.d001.1111 : 00d0.d001.1111 00d0.d001.2222 00d0.d001.3333 00d0.d001.4444
最开始的地址表是空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AN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接入方式日常维护
地址学习
MAC 地址表 E0: 00d0.d001.1111
IPTV简介演示
![IPTV简介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69139a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1.png)
采用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优化网络传输协议、部署更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等,以应对网络带宽挑战 。
内容版权与保护的问题
问题描述
IPTV涉及大量内容的传输和存储,保护 内容版权和防止盗版成为重要问题。
VS
解决方案
建立健全的内容版权保护机制,采用数字 水印、加密技术等手段,确保内容在传输 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内容提供商建 立合作关系,共同打击盗版行为。
智能化发展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IPTV将实现更智 能的推荐、搜索等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互动化发展
未来IPTV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如观众可以参与节 目投票、竞猜、评论等,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粘 性。
IPTV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与机遇
影响
IPTV的发展对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以线性播 出为主,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而IPTV提供 了观众自由选择观看时间、地点的可能性, 使观众从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传统广播电视 行业的经营模式、节目形态都产生了影响。
时移电视
节目回放
时移电视允许用户在节目播出后 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回放的方式 观看节目,不再错过任何精彩内
容。
自定义观看时间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段 开始观看节目,更加灵活自由。
暂停、快进功能
在时移电视中,用户可以使用暂 停、快进等功能,根据个人需求
操控播放进度。
视频点播
海量内容库
视频点播提供庞大的影视内容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进行观看。
机遇
虽然IPTV给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挑战 ,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广播电视行业 可以借助IPTV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扩大 节目影响力。同时,也可பைடு நூலகம்借鉴IPTV的互 动性,提升传统节目的互动性,拉近与观众 的距离。
电信运营商网络IP化演进分析
![电信运营商网络IP化演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8a2d303968011ca30091bb.png)
接 软 交 换 或 者 呼 叫 协 调 节 点 ( CMN: Call Media Node) , 只 负 责 省 际 业 务 的 信 令 转 接 、寻 址 与 控 制 , 不再进行业务承载, 业务承载在全国形成统一的基 于 IP 的承载平面。图 2 和图 3 分别为移动、固定网 络的示意图。
在省内层面, 移动网络基本是二层结构, 即本地 端局和省内长途局。网络 IP 化后, 由于网元数量较 多, 可能还需要设置省内呼叫协调节点( CMN: Call Media Node) 负责信令转接, 即省内的控制层面可能 还是两层, 但承载为一层。固网运营商结合网络 IP 化对省内网络结构进行扁平化。固网运营商采用软 交换实现网络智能化后, 省内网络形成了一级长途 中心( DC1) 、二级长途中心( DC2) 、软交换汇接 局和 端局四层。由于软交换智能化汇接局的建设, 使得 DC2 不再具备任何汇总功能, 仅仅完成对长途话务 的转接, 徒增转接次数及网络复杂性。由于省际软交 换的建设, 增加了 DC2 的连接局向, DC2 端口资源 出现紧张。另外, 考虑原有 DC2 设备服务年限较长, 无论是设备性能还是可靠性上网络在该层面存在安 全隐患。基于以上考虑, 有些固网运营商已经采用汇 接软交换兼作 DC2 的方式, 进一步减少网络层次,
2 网络 IP 化对运营商的影响
2.1 改善网络结构 随着运营商在网络中规 模引入 IP 化的 软交换 设备, 由于软交换具有大容量、IP 化、集中控制等特 点, 大大推动了各运营商网络扁平化, 改善了网络的 结构。网络扁平化可以从省际和省内两个方面来看。 软交换网络最初是由省际长途层面开始引入, 逐步向省内层面发展。因此软交换原来的建设与发 展, 在网络结构基本与 PSTN 完全相同, 只不过设备 及承载方式有所差异。目前随着软交换在省内的部 署, 各运营商都开始推动软交换网络扁平化的工 作— ——即省内、省际软交换互通, 省际软交换作为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2
城域网
总体发展 策略
以业务为导向,做好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平滑演进,充分保护现有投 资 遵循“理清层次,提升功能,规范设备,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
城域网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3
ChinaNet网络结构
北京国际 广州国际 北京NAP点 出入点 广州NAP点 出入点 上海国际 出入点 上海NAP点
IAD/VG
接入网
HG
STB
宽带用户
集团用户
IP TV用户
IP城域网作为多业务的综合接入平台,是CHINA169和IP承载网的本地延伸,承载宽带互联 网业务和网通高价值业务,宽带业务和个人业务通过BAS接入,高价值业务通过业务路由器 接入; IP城域网包含骨干网和接入网两个层次,接入网是一个二层网络,骨干网运营IP/MPLS协议; 城域网采用单独的AS号,新建PE-ASBR,与IP承载网和CHINA169跨域互通。
提纲
• 中国电信 • 中国网通 • 中国移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
中国电信IP网络的定位
ChinaNet 163 • 163定位为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基本 的互联网业务
IP城域网 CN2 • 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 的接入和汇聚平台。为 ChinaNet和CN2所共享。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0
提纲
• 中国电信 • 中国网通 • 中国移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1
网通IP网络总体架构:三种网络
SoftX/MSC Server
CHINA169网
可运营、可管理、可盈利的 宽带业务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oftX3000
Page 19
CMNet网络架构现状
大区 省会
省网1 AS11 省网2 AS22 国干AS1
国干核心
国干接入
省会
省干核心
地市
…
…
省干接入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现网分为骨干网、省网(含城域接入)两级网络结 构,没有独立的城域网 骨干网和省网均采用两级网络结构,骨干网分为国干核心和国干接入,省网分 为省干核心和省干接入,本地网业务较少,目前暂由省干覆盖。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2
中国网通169骨干网拓扑
三级网络结构: •国家骨干网+ 省网+宽带城域网 国家骨干网: • 核心层、汇接层 •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国际以及其 他运营商互联出口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3
-
国际出口
-
在北京、上海、广州各设置2 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连接ChinaNet 国内网络和海外网络
互联互通
-
在北京、上海、广州设备互联互通路由器与其他运营商相连
与CN2 互 联互通
-
ChinaNet 核心路由器C3、C4 与CN2 核心路由器通过2X10Gbps 电路互联,采用eBGP 进行路 由信息的交换和控制。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5
城域网目标模型:综合模式
CHINA169 IP承载网
ASBR-PE CE CE
IP城域网多业务骨干
TG/ SS GGSN/MGW BAS
BAS
业务路由器
SBC/BAC
IP宽带接入网
Ethernet HG XDSL
大客户IP专线
-
RR
-
-
两级RR结构 第一级:三个Cluster结构,北京片区RR(北京RR、西安RR)、上海片区RR(上海RR、南京 RR)、广州片区RR(广州RR、武汉RR) 第二级:每省省会的一台骨干网路由器(核心或汇接)与省内第二出口的骨干网汇接路由器 作为本省的RR
Page 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6
提纲
• 中国电信 • 中国网通 • 中国移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7
中国移动IP网络现状
MSC Server
IP骨干网
CMnet 国干网
CMnet省网 省干网 CMnet
GGSN
城域 骨干网
IP城 域网 宽带 接入网 接入层
业务接入控制层
汇聚层
汇聚交换机/MSTP /RPR (可级连)
DSLAM
园区交换机
楼道交换机
铜缆 五类线
CPE 终端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8
目标网络结构-城域骨干网
ChinaNet CN 2
CN2 SR
ChinaNe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8CD
CR NE5000E AR NE80E SoftX3000 UMG890 0 AR AR MGW GGSN SGSN
WH
C1核心层
SY
SH
C2汇聚/接入层
GZ NJ
省A
BR AR NE80E
IP专用承载网
MGW
SGSN
IP城域网
城域 网
WLAN
MGW
TDM/ATM
BSC/BTS BSC/BTS
MDCN省网 MDCN 省网
最后一公里 用户终端
LAN/MSTP
自有业 务系统
内部支 撑系统
PC终端
大客户
PC终端
手机终端
手机终端
服务器
PC终端
目前,中国移动骨干网为双IP网络的架构,CMnet和IP专网,CMnet主要承 载互联网业务,IP专网主要承载软交换业务。 部分省份建设了MDCN省网,承载自有业务系统和内部支撑系统。 移动IP城域网刚刚起步,目前主要依附于省网,部分省份与其他运营差距很 大。
国家骨干网
汇接层 接入层 …… 广安 … 中山 西安 核心节点 成都 深圳 … 贵阳 … 宜昌 核心层 北京 广州 上海 天津 …… 南京 武汉 杭州 长沙 … … 株洲 … … 绍兴
I路由器:国际出入口路由器 NAP点与其它国际运营商互联 S路由器:国内互联互通路由器
核心节点
两级网络结构: •国家骨干网+宽带城域网 国家骨干网: • 核心层、汇接层和接入层 •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国际、与 CN2以及其他运营商互联出口
中国网通169骨干网结构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4
中国网通宽带IP承载网
辽宁省 黑龙江 吉林省 北京 天津
内蒙古
山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重庆市
山东省 河北省 河南省
NE80E
NE80E NE5000E
湖北省 湖南省
全国七大区
安徽省
NE5000E
• CN2定位中国电信大容量、有QoS保障、 能提供SLA业务的多业务核心承载平台
• 承载有QoS保证需求的业务和中国电信自 身的关键盈利业务,包括大客户互联网接入 、企业互联、软交换、3G、IPTV和高质量 Vnet等业务
163:容量扩展性,流量均衡性,投资收益
CN2:高可靠性、高QoS保证、业务支撑能力 城域网: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
IP承载网
NGN/3G业务 VPN大客户互联 多媒体视讯 IMS架构的新业务
169省网
骨干网
SBC
覆盖到C3
城域网
MGW
IP城域网
IP承载网本地 延伸
无线接入网
TG/AG
重要大客户 VPN
Internet
STB
VoIP/视频电话
POTS
AG/IA D
大客户专线/VPN
无线终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网通IP骨干网采用两张网络并存的方式,分别是CHINA169网和IP承载网, 前者承载宽带互联网业务,后者承载网通高价值业务; 地市分别建设IP城域网,作为综合业务接入的本地网。根据各地市的现状,IP城域网的建设可以分步骤进 行,初期可以分别建设IP城域网和IP城域承载网,逐步融合成统一的多业务综合接入网络。
全国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三个核心
•北京片区: 北京、天津、西安;上海片区: 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片区:广州、成都、武汉 •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汇聚节点直接连接本地区的超级核心节点 •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天津五个普通核心所在的省,省会汇聚节点连普通核心节点,另一汇聚节点连 所在片区的超级核心节点 •其它汇聚节点分别与一个超级核心和一个普通核心相连。
CN 2
CN2 SR
出口 路由器
出口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核心 路由器
SR
BRAS
BRAS
BRAS
SR
SR
BRAS
BRAS
BRAS
SR
特大、大型IP城域网,可以级 连为两级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中、小型IP城域网,只有单级 结构
省C 省B
AR
AR
C3接入层
AR
AR
UMG890 0
SoftX3000
SGSN MGW GGSN
UMG890 0
M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