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复人教版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__运动与力__:- 运动基本概念- 力的作用和性质- 牛顿运动定律2. __物质的组织方式__:- 物质的三态及转化- 压强和浮力3. __能量与能量转化__:- 能量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能量转化和守恒4. __电和磁__:- 静电和电路- 磁的基本性质-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教学活动:1. 概念澄清和讲解- 教师解释重要概念和原理- 学生提问和讨论2. 实验和演示- 通过实验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3. 问题解决和练- 提供一系列问题和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和互相研究4. 复总结和评估-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复回顾- 定期进行评估来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2. 实验装置和材料3. 问题解决和练题集4. 复笔记和研究指导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 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质量2. 作业评估:-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3. 测验评估:- 定期进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计划:根据学校和课程安排,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主题和知识点。
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包括概念澄清和讲解、实验和演示、问题解决和练、复总结和评估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2. 物理教学参考书籍3. 互联网资源和教学视频。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新鲜的物理习总复习教案已经出炉,还在等什么,快来看看吧,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总复习教案一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4-P75文字内容与插图,将基本的实验过程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可能越小。
3.在物理学的实验探究中,一般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同学们猜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答:电阻一定时,电流会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只要针对本问题的请给予鼓励)2.讨论:这个实验涉及到哪些量?为保证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应该控制什么量不变,改变哪些量?答: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电阻、电压、电流三个量。
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电阻一定,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看对应的电流如何改变。
3.怎样测量流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答:将电流表与被测电阻串联来测量流过被测电阻的电流;将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来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4.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哪种方法更便于测量?答:增加串联的干电池的数目;使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来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5.动手做一做: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并画下来,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
(注意:开关要断开,要正确选择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最大处等。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初中物理下册总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下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2.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3. 第三章:机械能4. 第四章:声现象5. 第五章:光现象6. 第六章:温度和热量7. 第七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8. 第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复习每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总结重点知识点。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二、课堂讲解(3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练习中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通过作业,提高自己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复习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复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电磁波的传播、电路分析、通信原理。
重点: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路、通信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路图示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物理》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通过课后作业批改、课堂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拓展延伸可以通过推荐阅读资料、组织科学讲座、开展课外实验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使用清晰、准确的物理学术语,确保学生理解专业概念。
-随堂练习应设计成不同难度层次,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作业题目应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并能在解答中体现出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答案部分要有详细步骤,对于电路分析等题目,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解析
5.互动交流(5分钟)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
1.黑板左侧:电磁感应、电场、磁场、电磁波、电路、通信原理等关键词。2.黑板右侧:典型例题、随堂练习 Nhomakorabea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十六章复习课
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了解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和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能正确将电压表接入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能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进一步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4.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5.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画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6. 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
7.能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画出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要点回顾一、电压1.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符号:U3.单位及其换算 kV 、V 、mV4.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调零;②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要先试触。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比较异同内容 电流表 电压表 异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程 0~0.6A0~3A 0~3V 0~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0.1A0.1V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导线很大,相当于断路同 使用前要调零;接入电路必须使电流“+”进“-”出;读数时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不能使被测值超过电表的量程;能用小量程测量时必须使用小量程测量教学反思6.去表法分析电路原理: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接入电路中可视为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中可视为断路。
方法:去掉电流表,并用导线代替它连入电路;去掉电压表,使所在电路断开,这两种去掉电表的方法都不会改变电路的结构。
7.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的故障“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电流表所在的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被短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共20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共20页)本专题主要涉及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等内容,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比较容易,但是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此外,内能还与质量、物质种类、状态等因素有关。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加热或冷却等。
而在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改变,例如机械运动或化学反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并不是单一的,常常会同时存在多种方式。
因此,学生在研究本专题时,需要重点掌握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同时也要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中考中,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化,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类型的解题能力。
文章修改后:改变物体的内能可归结为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高温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
做功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以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或小实验为情境,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和实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
物体机械能减小,它的内能可能增大。
D。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解析: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因此A、B均错误。
流星进入大气层后,速度减小、高度减小,流星的动能、重力势能都减小,机械能减小,但流星的内能增大,因此C正确。
温度越高的物体,质量大小不确定,内能不一定大,因此D错误。
故选C。
比热容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比热容的单位符号为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专题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程序教学过程不同的刻度尺所测量结果不同在那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由什么决定,此题是最好的说明。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测几次减少误差。
特殊测量方法有:测多算少、化曲为直、等量替代。
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
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5.0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1.6__mm。
特殊测量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
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 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学生对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区分容易不清。
三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
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______ 0.03m/s ______;v BC=____ 0.02m/s ________;v AC=_______ 0.024m/s _____。
关于速度的计算路标常识型:分析提示:路标中所给的条件是什么?例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教学过程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 ;100的单位为Km/h 即v=100Km/h过桥型例3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完全通过S=S车+S桥;完全在桥上S=S车-S桥追击(相遇)型教师分析:追击问题有两个相同点:1、最终路程相同2、追击者开始运动后两者时间相同。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二、说教法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
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理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物理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软件:利用习题软件,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测试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理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物理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的魅力或特点。
举例:学生可能在解题时找不到关键、步骤不清晰、计算错误或对答案不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力学、功和能量、浮力和压强等基本概念和定律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阐述概念和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物理成绩。
三、教学步骤
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考物理总复习。
2.讲解:分别讲解力学、功和能量、浮力和压强等基本概念和定律,通过示例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4.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举例:学生可能对功的计算中的力和距离的对应关系、机械能转化的方向和条件等概念理解不准确。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案第十三章复习课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要点回顾一、分子动理论二、温度、内能和热量注意:(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2)若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若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不一定吸收了热量。
在解答时注意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比热容及其计算注意:在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计算时,注意题目中的字眼,“升高到”指物体的末温,而“升高”“升高了”指变化的温度,即∆t。
本章热点题型一、分子热运动例1 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B.温度一定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都有C.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增大D.温度降低时,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方向都相同解析:温度一定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没有规律,故A错误;温度一定时,分子运动没有规律分子运动朝各个方向,故B正确;温度升高时,大部分气体分子速度增大,不是每个气体分子速度都增大,故C错误;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运动还是朝各个方向,故D错误。
答案:B例2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B.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解析: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
故A符合题意。
答案:A跟踪练习1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柳絮飞舞B.玉兰飘香C.落叶纷飞D.瑞雪飘飘跟踪练习2 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流、电压、电阻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电流、电压、电阻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四章的电流、电压、电阻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流的测量工具;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电源与用电器之间的关系;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测量工具。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2. 帮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的单位、测量工具。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的读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流、电压、电阻。
2. 知识讲解:(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安培)、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2)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伏特)、电源与用电器之间的关系。
(3)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单位、测量工具;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请画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一个灯泡的电压为6V,电阻为12Ω,求电流。
一个电源的电压为12V,通过一个电阻为8Ω的电阻器,求电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工具。
初中物理上册总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上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力、能量、速度等。
2. 力学:牛顿三定律、重力、摩擦力、浮力等。
3. 热学:温度、热量、热传递、比热容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5.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复习力学知识,包括牛顿三定律、重力、摩擦力、浮力等,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巩固学生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二、复习热学知识(15分钟)1. 复习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通过示例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2. 复习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应用。
三、复习光学知识(15分钟)1. 复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通过示例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的原理。
2. 复习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应用。
四、复习电学知识(15分钟)1. 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通过示例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复习欧姆定律的原理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综合练习和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和复习提示(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给出一些复习提示,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总结。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复习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初中物理光学作图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0章《光学》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光的传播规律、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
2.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光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 复习:回顾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练习:给出一些光学作图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实验: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 拓展: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
2. 光的粒子性:光的颜色、强度、频率等。
3. 光的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等。
4. 光学仪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光的传播规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答案:根据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2. 题目:解释光的干涉现象,并画出干涉条纹。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产生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干涉条纹是由于光的波动性造成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汇总第22章复习课】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结合实例对能源进行分类,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了解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与太阳能利用率相关的计算。
(4)进一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未来理想能源的满足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讨过程,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1. 知道哪些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
4. 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复习难点】1.了解核裂变的利用。
2.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3.太阳能利用率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结合的有关计算。
4.了解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学具准备】ppt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在2013年的冬天,中国北京等大部分地区有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过度消耗能源,不注重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以人们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为问题的切入点引出课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教案3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教案3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5. 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
2. 使学生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热机效率。
3.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热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热现象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改变方式,热机效率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热量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热机效率、比热容等。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
4.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5. 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机械能的区别。
2. 请解释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已知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为30%,发动机功率为1000W,求汽车行驶10分钟所消耗的热量。
4. 请说明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5. 已知一物体质量为2kg,比热容为0.85×10^3J/(kg·℃),温度变化为5℃,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内能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九年级物理课程的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
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考试应对策略。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质点、参照系等基本概念,掌握运动学公式及其应用。
2、功与能:理解功、能量、功率等概念,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等转化规律,以及机械效率、功率等计算方法。
3、热学:复习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电学: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计算方法,理解电路串并联及其应用。
5、光学:复习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等基本规律,掌握透镜成像原理及作图方法。
6、原子物理:了解原子结构、核能等基本知识,理解核裂变、聚变等能量释放过程。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熟悉常用单位及符号。
2、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科技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实例分析,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集体智慧。
四、教学环节设计1、回顾与梳理:对九年级物理知识进行整体回顾,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精讲与细练:选择典型例题进行精讲,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拓展与深化:引入实际问题和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归纳与总结: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5、复习与检测: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压水井、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为后续的计算题复习打下基础。
3.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压强计算题,如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解题的关键。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压强计算题解题方法探讨: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压强计算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压强计算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3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6立方米。
2. 题目: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该圆柱体的体积。
答案:785.4立方厘米。
3. 题目: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该圆锥体的体积。
答案:12π/3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有哪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有哪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电》的部分,具体包括第1节“电流的形成”、第2节“电路的组成”以及第3节“电路的状态”。
通过回顾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形成过程,理解电流的概念及单位。
2. 使学生能够明确电路的组成,掌握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方法。
3. 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并能分析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识别和绘制;电路三种状态的分析。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过程;电路的组成;电路状态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电路图板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池、电路图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
2. 教学内容回顾(15分钟)(1)电流的形成(2)电路的组成(3)电路的状态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道例题,分别涉及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状态。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形成2. 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3. 电路的状态开路短路通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的形成过程。
(2)绘制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
2. 答案:(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串联电路图、并联电路图见附件。
(3)开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短路: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通路:电路中电流正常通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电路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不同的刻度尺所测量结果不同在那里、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由什么决定,此题是最好的说明。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测几次减少误差。
特殊测量方法有:测多算少、化曲为直、等量替代。
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
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例:铁路线的长度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mm。
特殊测量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
复习速度: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v=s/t 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如百米赛跑: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2、路程一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学生对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区分容易不清。
三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如何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
学生练习: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7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 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______ 0.03m/s ______;v BC=____0.02m/s ________;v AC=_______0.024m/s _____。
关于速度的计算路标常识型:分析提示:路标中所给的条件是什么例2 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图所示,出租车要尽快赶到机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教学过程此处距机场58Km,即s=58Km ;100的单位为Km/h 即v=100Km/h过桥型例3 、一列长为140m的列车以72Km/h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到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过桥型问题分两类:完全通过S=S车+S桥;完全在桥上S=S车-S桥追击(相遇)型教师分析:追击问题有两个相同点:1、最终路程相同2、追击者开始运动后两者时间相同。
例4、火车从甲车站到乙车站正常行驶的速度为60Km/h,有一次火车因故迟开了15min,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求:(1)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
(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之间正常的行使时间。
比例型 (选择题)例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3:2 路程之比为2:3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
直接用公式V比=S比/t比。
九年级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教学重点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及物体运动相对性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灯片教学过程程序内容接上节课内容:关于速度的计算中点型(选择题)例6、一个物体以15m/s行驶了路程的一半,用10m/s跑完了后一半,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教师提示:设一段具体的路程如30m代入计算.图象型例7、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在作_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
(3)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九年级中考复习教案回顾乐音的特征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教师引导: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
学生归纳:1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1s振动的次数。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3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本节内容为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用手边的器材如刻度尺做一些小实验验证以上结论。
注意在实验中影响结果因素较多时应控制变量。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探究活动: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介绍:玄乐器:发声体琴玄音调高低与琴玄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
一般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器:发声体空气柱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体积有关。
空气柱体积越小音调越高学生猜想:1、皮筋的长度2、皮筋拉得松紧程度学生同座位两人合作实验:如图。
注意讨论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因素。
实验结论: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发出声音音调与皮筋长度有关,长度越短,音调越高;与皮筋拉紧长度有关,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说明:实验器材简单,操作方便,探究程序全,结论易于得出,可以对知识、探究能力两方面训练。
例:向水瓶中冲开水时音调和响度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情况学生:空气柱变小,音调变高;振幅变小,响度变小。
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三、课堂练习一课堂练习一: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以下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2、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
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
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木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6、(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相应问题五、课堂练习二课堂练习二:1、(2005年莆田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2、(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3 (2005吉林省)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教师多媒体演示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练习六、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
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板书设计透镜及其应用1、正确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4、光的折射现象及光的折射规律。
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九年级复习教案程序内容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整理物质物理属性的指示框图一、引入(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学生交流区分的方法:(比较硬度、密度、导热性等)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质量、密度……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一)质量: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2)实验室测量质程序教学过程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变。
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其他同学观察并指出操作过程中正确和不当的地方。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学生思考后回答:例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是(1)______(2)______(3)_____(二)物质的属性1、播放图片例:试把下列物品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标准.字典、铁钉、篮球、铅笔、饼干、牛奶、盐水、石块、壹元硬币、小木块、钢笔、青菜、胶水、西红柿、自行车、水银.学生抢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什么属性学生:硬度、状态、密度、比热、透明度、传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2、密度(1)概念 理解密度公式V m =ρ的物理意义。
当V 一定ρ与m 成正比m 一定时ρ与 V 成正比 学生思考后回答: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2)应用:密度知识经常才我们生活中被应用。
如阿基米德利用密度知识辨别皇冠是否是纯金的。
九年级复习教案九年级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