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范文)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学而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孟语录带翻译,希望你喜欢。
孔孟语录带翻译精选:1)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2)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公冶长》)4)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6)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8)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
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10)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诚信,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
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能够行走呢?”孔孟语录带翻译大全: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中国孔子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3、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孔子4、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5、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孔子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8、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孔子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11、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1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名人名言经典语录1、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李纲3、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伯罗索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5、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萨克雷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1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11、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
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大一孔孟语录原文及翻译1. 孔子语录: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
2. 孟子语录: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翻译:人从出生起,本性都是善良的。
3. 孔子语录: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享受的人。
4. 孟子语录: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喜欢学习,不以请教低于自己为耻。
5. 孔子语录: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岂不快乐?6. 孟子语录: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7. 孔子语录: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快乐?这些语录都是孔子和孟子的经典名言,它们体现了他们对待人事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这些语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对现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启示作用。
孔子的语录强调了做人要遵循道德准则,关心他人,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并提倡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快乐,认为朋友的到来是一种快乐。
孟子的语录则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怀。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发展出更高尚的品德。
他提倡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张虚心向他人请教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这些语录不仅对古代的学子和士人们有启示和鼓舞,也对现代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善良和勤奋的人。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他们的著作和学说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这些名言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孔孟名言,并进行适当的翻译。
1. 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家庭、国家、世界的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然后,他才能正确地管理家庭事务,带领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接着,他才能应用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去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最后,他才能努力实现天下人的和平与安宁。
2.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所强调的价值观观点。
他认为,人民的利益最重要,国家的利益次之。
而君主个人的利益则相对较轻。
这句话体现了孟子对于政权的责任和义务的看法,他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非个人私利。
只有在尊重和满足人民的需求之后,国家才能够稳定和繁荣。
3.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学问的态度。
孔子认为,知识的追求不仅仅在于理论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于实践和应用。
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而更进一步,只有将实践转化为乐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因此,孔子主张融知、喜、乐于一体的学习态度。
4. 孟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同伴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朋友会对我们有正面的影响,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而不良的朋友则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结果。
因此,孟子建议我们选择和与之为伴的朋友,要慎重考虑,尽量选择对我们有正面影响的人。
5. 孔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这是孔子对于正直、公正的看法。
他认为,要修正错误,实现公正,首先要自身做到正直。
只有自身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对不公正的事物进行纠正和改变。
孔子主张个人的正直和公正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基石,倡导每个人都以身作则,做到行为合乎道义。
三、《论语》十二章《孔子观于周庙》孟子名言摘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同桌讨论,然后请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三方面有关的句 子。
学习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学习矣了。以后一定要花
时间进行巩固。
课外它拓是展指阅:读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1、子“曰己:所“不知欲之,为勿知施之于,人不”知是为儒不家知思,想是的知精也华。,” 2所、揭子晓贡的问是曰处:“理孔人文际子关何系以的谓重之要文原也则?”,子也曰是:“中敏华而民好 学 族,根不深耻蒂下固问的,是信以条谓。之孔文子也所。强”调的是,人应该有宽 3广、的子胸曰怀:,“待默人而处识事之之,时学切而勿不心厌胸,狭诲窄人,不而倦应,尊何重 有 他于人我,哉平!等”待人,宽宏大量。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 4益 物 将、,,事子不硬情曰如推 弄:学给 得“也他 僵吾。人 持尝”,而终不不日仅可不会收食破拾,坏。终与夜他不人寝的,关以系思,,也无会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范朗读
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 学生朗读打分; 全班齐读成诵。
论语 lún
愠 yùn 逾矩 yújǔ 罔 wǎng 箪 dān 笃 dǔ
说 yuè 三省 xǐng 吾 wú 殆 dài 肱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逝者如斯夫
fú
孔孟语录
摘 录 四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信”,是“信用、信义”的意思。 “其”,指“无信”之人。 “可”,是“可以”的意思,即还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 信用,那就不知道他还可以有什么大的作为。也就是说,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三十 而立[3],四十而不惑[4],五十而知天命 [5],六十而耳顺[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7],小人比而 不周。”(《论语· 为政》)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论语· 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 车无輗[8],小车无軏[9],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 为政》)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10],不处也[11];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12]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13]也。 君子去仁,恶乎[14]成名?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15],造次[16]必于是,颠沛[17]必 于是。”(《论语· 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8],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卫灵 公》)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车”,指牛车。 “輗”,大车是以牛拉作为动力的,大车辕前端与横木相接的活销”。 “小车”,指马车。 “軏”,小车是以马拉作为动力的,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销钉”。
“其”,指“无輗大车”和“无軏小车”。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如果大车没 有“輗”将牛与车进行连接,小车没有“軏”将马与车进行连接的话,
评析(三十而立)
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怎样 才算是立起来呢?是否只要是有 车、有房、,或者是有个什么样 的职位就算是立起来了呢?而立 之年对于人的医生有着怎样的重 要作用? 黑格尔提出过“正反合”三段式 理论观念。比如读小学时候认为 社会上一切都是好的…..,十几岁 初中会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已 经认识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 处……二十多岁时候觉得社会上 一切都是“不正”的,都是丑陋、 欺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这个 时候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那 么走到
孔孟语录——精选推荐
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子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其先祖本是宋国贵族,后迁鲁。
父亲叔梁纥(字叔梁,名纥)是陬邑邑宰。
他本人出身下层贵族家庭,属于新兴的"士"的阶层。
青年时,孔子曾做过管仓库、管牛羊的小官,中年以后做过鲁国的司寇,管全国的司法,不久下台,开始聚众讲学。
他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齐等国。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合时宜,均不被统治者所采纳,不得不返回鲁国继续讲学授徒,并传授整理了古籍《诗》,《书》、《礼》,《乐》,《春秋》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主要学说是仁义礼乐。
"仁"是他思想学说的核心。
1、"仁"的含义很广,按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要有差别等次;2、他认为当时社会"苛政猛于虎",主张"为政以德",反对横征暴敛,想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消除社会动乱;3、他希望恢复西周初年的稳定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告诫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妄图以"礼"来正君臣,父子、夫妇的名分,甚至为了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对现实采取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表现了他保守复古的思想倾向。
他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学者身份聚徒办学的人,把处于王官为贵族所专有的文化学术传播到广大社会中来。
他一生弟子众多,据说听他讲学的有三千人,其中与他关系密切而有出名的有七十二人。
他谦虚好学,在学习的态度、方法上有许多好见解,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深受后世影响,被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行被后人整理成了《论语》,其中包含了他们的对话和一些经典名言。
本文将介绍一些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并给出它们的中文翻译。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
这是孔子强调人际关系、互相尊重的道德准则。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么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我们将陷入危险之中。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的观点。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与谁一起行动,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我们要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对于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加以改正。
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于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恐惧。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类内在品质的理解。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胸怀宽广,胸怀坦荡,所以感到愉快而自在;小人心胸狭窄,所以常常感到苦闷和不满。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篇》原文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我们才能够获取新知识。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够成为他人的良师益友。
孟子语录_孟子的名言
孟子语录_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精选篇)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语录(热门篇)21、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孔孟语录十二则(范文)
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孟语录十二则孔孟语录十二则一、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简介,六艺城二、《论语》:《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其根本之点乃是尊卑、贵贱、长幼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
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认为君子应该“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强调“礼”,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巛颜渊》)的作用。
所谓“仁”,他对于“仁”字有很多解释,其基本的意思是“爱人”,他说:“仁者,人也。
”因此,他主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他的“仁”,包含了一种要求把人当作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
由此出发,他要求对当时奴隶制的政治作些改良,从这方面看,孔子的关于“仁”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明的。
当他把“仁”的思想具体化到君臣、人伦关系上去的时候,则又有了很大局限性。
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腐朽透顶的奴隶制,当时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当时历史要前进,就要摧毁奴隶制;可是孔子却不认识这一点,因此他周游列国,而到处碰壁。
孔子名言名句摘录136句
孔子名言名句摘录136句孔子名言名句【篇1】1、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过于饱足,居住不追求过于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得到路的人得到很多帮助,失去路的人得到的很少。
如果他得不到什么帮助,他的亲戚会帮助他;许多帮助将使世界正常运转。
3、如果没有先见之明,将来一定会遇到麻烦。
如果一个人不考虑未来,麻烦就在眼前。
4、[至圣先师]至:最。
旧时特指孔子。
5、孔子说:“砰的一声,危险的言行;国家没有办法,危险的行动说,孙。
6、君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与道说话,也不说;造人,也造工具。
小人,说起来难,说起来容易。
如果你不会说话,那就说;又使人,也要预备。
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8、孔子还提出了具有思辨色彩的认知标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9、“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树立了远大志向之后还要勇敢面对千磨万击。
10、大言不惭。
大言不惭。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宪问》注语。
本句大意是:说大话而不感到羞愧。
说大话而心安理得,不知羞愧,可见此人喜欢自吹自擂,毫无自知之明。
他们的大话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不准备去实践。
现在~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讥讽那些喜欢吹牛而又不知脸红的人。
《论语宪问》11、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摘孔子《论语》12、这章讲的是孔子认为君子的基本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所,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已的言行加以匡正。
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范文)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
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
(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
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
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孔子和孟子简介及名言
孔子孟子介绍及名言孔子简介孔子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
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个人成就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
孔孟名言语录及翻译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们的智慧言论被广泛传播,并为后世人所铭记。
以下是一些孔孟名言的语录及其翻译。
1. 孔子的名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如果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失败。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不可靠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别人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一件事情还不如喜欢这个事情,喜欢这个事情还不如享受这个事情。
2. 孟子的名言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他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大同思想。
- “人之生也,熟于心,成于行。
”翻译: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心灵的教育和实践的行动可以完善自我。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最高的善如水,水善于利他万物而不争夺。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翻译:如果名义不正确,讲话就不顺畅,事情就无法实现。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孟子对于道德、教育、人性等方面的重要观点。
他们的智慧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些名言语录不仅帮助人们理解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实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观念。
扩展和深入分析孔子和孟子的名言被广泛引用,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言所包含的智慧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影响力。
以下是对其中几个名言的详细讨论。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深思熟虑,是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
反过来,如果只是思考而不积极学习,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孔子名言名句优选114句
孔子名言名句优选114句孔子名言名句(1--19条)1、你们不以言辞评判他人,也不以言辞否定他人。
2、先生行也,学位在典礼上。
给予,取其厚;事情,其中;从它的薄中收集。
3、如果没有勤奋,就没有机遇,就没有热情的推动者,人都是天才,只能沉默。
4、当仁,不让于师。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5、水是轻的,天是长的,路是无限的。
昂首阔步,鸿雁来时,无限遐想。
6、日知其死,月不忘其能,故可称其学。
7、多少次又有多少次,回忆把生命画成一个圈,而我们在同一个地方转了无数次,都无法摆脱。
总是期待回到原来相识的地方,如果可以重新选择,那可以爱的更简单。
8、后人不寻夏,易不乱,不盟,兵不强。
9、[孔席不暖]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他往,不暇安居。
10、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2、人生太仓促,不妨放慢脚步,在岁月的跋涉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了心情就会美丽,看淡了心情就会美丽。
1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14、自然是相似的,反之亦然。
15、想你就像一轮圆月,夜夜都在变亮。
16、官好则学,学而优则官。
17、[诗云子曰]《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
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
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18、孔子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费斯是怎么得到它的?儿子挨鞭子,父亲不教。
19、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孔子、孟子语录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 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的。”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 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 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 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 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 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 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 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 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 泣的壮丽诗篇。
孟子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学成后,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 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 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 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 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 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 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 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 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 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 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 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 知识,都是有益的。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 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 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 学必读之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
导读:孔子和孟子都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教育家、文学家,他们所留下来的种种文化,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有关孔子和孟子的语录,欢迎阅读参考!
孔子经典语录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孔子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7、执子之手,将子拖走。
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1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9、孔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
20、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4、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2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孟子的经典语录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体有贵贱,有大小。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
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
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
言必杀夺。
1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23、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4、其进锐者,其退速。
25、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孔孟个性的故事“读孔子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
”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两位先贤的评价。
在他看来,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则个性张扬。
那么,历史上的孔子和孟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他孔子做过吹鼓手,孔子也放过牛羊。
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
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
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
孔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而且为人宽容大度。
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孔子他也不生气,一笑置之。
可别以为孔子只是一味宽容,没有脾气。
在学习上,孔子和现在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
有一次,有位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发现后十分生气,当众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宽厚的孔子来说,这已经是很严厉的批评了。
所以,孔子敦厚,却不是没有原则。
查一下,看看“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可别学宰予,
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啊!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与宽厚谦恭的孔子相比,孟子的个性更为鲜明。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据传,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当时,各地诸侯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百姓们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乱世,孟子以天下为己任,游历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
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
”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
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孟子曾豪迈地说:“如果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呢?”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