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管道发展.

合集下载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在我国,油气网络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历史演变时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市场对油气网络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同时,油气管道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油气管道是油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油气管道出现问题,将对油气的持续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危害。

从油气管道的长期运行来看,油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相对多样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爆裂问题。

管道坍塌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明显的,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进行修复,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国进一步扩大了油气管道的科研范围,对油气管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在油气管道运行的情况下,确保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数是最重要的。

资本主义国家最早提出了以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为目的的专业评价标准的核心概念。

随着管道的不断更换,油气管道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运行评价机制,而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是推动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是复杂管道有序运行的基础。

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室内空间也有很大的扩展。

我们必须充分借鉴世界优秀技术,整合其技术进步,推动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发展趋势1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21世纪初,我国逐步探讨了油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技术,明确提出了完整性的核心概念,建立了完整性管理规范。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逐渐应用于油气企业,但当时我国的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一些更深层次的技术关键点,这促使该技术存在更多的系统漏洞。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广泛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不到位,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国外油气公司管理体系重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技术的科学研究。

相比之下,中国没有一个合理、详细的管理体系。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油气管道的发展,不断完善油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体系。

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关键技术涉及全面的管理知识。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管理方法分析,整合新项目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油气资源是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发展能源行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油气开采后需要远距离运输才能供给到所需要的城市,油气管道运输是经常采用的输送方式。

油气属于易燃易爆产品,长距离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作为油气管道输送的管理者,应从多方面入手优化和提高油气管道的输送质量。

基于此,本文章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油气管线以其输送量大、成本低、稳定性高的优点,已成为天然气和原油的主要输送途径。

目前,我国境内管线全长已近12万km。

但是,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线的不断拓展,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在2013年“1122”东黄输油管线漏油爆炸的事件,更给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敲响了警钟,经过集中整治,各种油气管线被严重占用、安全距离不足、穿越人口密集地区等问题日益突显。

讨论和研究油气长输管线隐患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要性在油气运输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干扰,其中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

这些都对于管道正常的输送构成了严重威胁,如:引发火灾事故和爆炸事件概率相对较大等等。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降低管道输送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有效提高整个管道系统安全水平。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长输管道安全的关键要素以及其对于长输管线安全运营的建议。

二、油气管道技术发展现状(一)管道安全评价技术步入新阶段高强管线钢的应用使得管道安全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在管道止裂方面,明确了X80高强管线钢在服役条件下发生应变时效的条件。

高强管线钢(尤其是焊缝区)材料韧性和止裂能力会降低;研究了以裂纹尖端张开角作为止裂韧性参数的止裂控制。

随着油气管道服役时间的延长,管道面临的腐蚀失效问题愈加严峻。

中国油气管道

中国油气管道

中国油气管道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该需求,中国利用油气管道建设来实现国内油气资源的输送和分配。

本文将探讨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发展历程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政府意识到建设油气管道的重要性。

1959年,中国建成了第一条油气管道,连接了天津和河北。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一系列油气管道,涵盖了全国各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为了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中国开始从海外进口石油。

于是,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海上油气管道项目。

2006年,中国引入了首条海上原油管道,连接了大连和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随后,中国陆续启动了一系列海上油气管道项目,如秦皇岛-山东原油管道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

主要特点中国油气管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巨大的规模。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了超过9万公里的油气管道网络,覆盖了国内的主要省份和城市。

这个庞大的管道网络使得油气资源能够快速、高效地输送到各个地方,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的能源需求。

其次,中国油气管道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在管道建设、运行和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

例如,中国油气管道采用了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和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国还在油气管道建设中应用了多种新技术,如水平定位钻井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油气管道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合作意义。

中国油气管道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对外进口管道的引入,中国不仅可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过度依赖,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

此外,中国油气管道也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建设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巨大的天然气需求,还可以促进中俄经济合作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摘要:我国油气输送管道从无到有,到2003年底,已建成的油气管道总长度45865km,其中,陆上原油输送管道15915km,天然气输送管道21299km,成品油输送管道6525km,海底管2126km。

正文:一、油气管道输送的产生1.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油管道管道输油是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1859年8月,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所生产的原油用木桶、马车送至火车站外运。

从此,桶作为石油交易的计量单位。

1桶(bbl)=158.9873dm3,1m3=6.2899桶。

马车运输,运送能力小,受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大,不能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

为了适应油田开采的需要,1865年10月美国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油管道,用以把原油从油田输送到火车站。

该管道直径为50mm,长9756m,输送能力约2万吨/年,输油设备为蒸汽驱动的往复泵。

2.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气管道为了适应天然气开采的需要,1886年美国建设了世界第一条工业规模的长距离输气管道。

该管道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凯恩到纽约州的布法罗,全长140km,管径为200mm。

3.我国油气管道输送的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液体的国家,早在秦代就用打通了竹节的竹筒连接起来输送卤水,到了蜀汉时代,又用以输送天然气。

但由于旧中国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直到1949年,我国没有建成一条工业规模的油气输送管道。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疆、四川等地石油、天然气田的发现与开采,我国于1958年建设了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

该管道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到独山子炼油厂,全长147Km,管径150mm。

随后,又于1963年建设了第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

该管道从重庆巴县石油沟气田至孙家湾,简称巴渝线。

二、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1.焊接与制管技术的提高为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28年电弧焊技术的问世以及无缝钢管的应用,为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使管道输油得到较快的发展。

2023年油气管道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油气管道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油气管道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油气管道行业正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主要的油气企业,以及国际企业如BP、雪佛龙、壳牌等,都在加快输送油气的管道建设,从而推动了油气管道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一、行业市场规模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共有油气管道179.4万公里,其中,石油管道113.6万公里,天然气管道65.8万公里。

预计到2025年,我国油气管道总长度将达到236.5万公里。

在石油管道方面,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是国内主要的油气输送企业。

两大企业拥有众多的油气管道,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石油管道网络总长度为五万六千多公里,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了8.3万公里。

此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国内主要的油气企业,正在加快管道建设的步伐,从而不断推动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

在天然气管道方面,中国天然气供需格局进一步优化,天然气需求依然高速增长,天然气管道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国内拥有天然气管道的城市数量达到50多个,天然气管道总长约65.8万公里。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天然气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天然气管道行业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二、市场发展趋势(1)重点油气管道建设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首都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大佛山油气田北部输气线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将会给油气管道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2)加强管道安全和技术改造为了保证油气管道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管道企业必须将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置于重要位置,并通过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管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管道运行的自动化水平,加强管道安全监测和管理。

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提升油气管道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3)清洁能源的替代作用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清洁能源将逐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国家主要的能源来源。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摘要: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从初始发展(1958-1969)到快速发展(1970-1987),再从稳步发展(1988-1995)到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的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万千米。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贯通东南西北、连接陆路与海洋的油气战略通道也在逐步建立。

但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与管道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部分油气管道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今后我国应着力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和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实现油气管道运输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

关键词:管道运输,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地下储气库,网络体系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建设突飞猛进。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个阶段,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增加到2008年的6.47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

我国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油气管道现状与发展趋势李世荣 宋艾玲(西南石油大学)张树军(长庆油田采油四厂)11油气管道建设现状我国自1959年建成新疆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道以来,油气管道建设事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2003年,我国已相继建成长输油气管道315×104km,其中天然气管道总长为212×104km,已初步形成了“北油南运”、“西油东进”、“西气东输”、“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

我国的重点管道工程项目包括:①哈中原油管道工程;②西气东输工程;③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工程;④西部管道工程;⑤甬沪宁原油管道工程。

21油气管道技术现状(1)原油管道。

主要成果为:①易凝高粘原油添加降凝剂改性输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低输量运行的加热及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工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③除了马惠宁输油管道外,我国主要输油干线都实现了密闭输送;④降凝剂、减阻剂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⑤管道用管等级达到X65;⑥自行设计、制造的长输管道用高效输油泵泵效可达84%;⑦原油直接加热炉热效率达91%;⑧节能降耗配套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效果,管输综合能耗从1995年的556kJ/(t・km)降至目前的437kJ/(t・km);⑨90年代后新建的管道,均采用SCADA系统,管道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管道同步投产。

“九五”期间建成的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代表了我国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2)成品油管道。

我国成品油管道建设起步较晚,总体上来说管道规模小,管道输送比例低(不到5%),基本是炼油厂到港口或油库的点对点输送方式,输送工艺简单、输送品种少。

我国除格—拉管线采用“旁接油罐”顺序输送工艺外,其它均采用密闭顺序输送工艺;除新建兰成渝管道外,大部分管道自动化水平低,油品界面跟踪、检测方法单一。

(3)天然气管道。

目前主要的技术现状为:①采用国际上通用的T GN ET、SPS等软件,进行工艺计算、特殊工况模拟分析;②新建天然气管道设计压力高,并广泛采用内涂层;③目前国内输气管道主要工艺阀门大都采用气动、气液联动球阀,输气管道采用的增压机组有离心式和往复式压缩机,驱动方式有气驱和电驱;④管道用管采用高强度、高韧性钢,新建管道普遍选用X70等级管材;⑤生产管理采用SCADA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在线检测、监控,通过在线或离线不同工况模拟,优化运行。

中国油气输送管道发展现状

中国油气输送管道发展现状
目位于海南省 昌江黎族 自治县海尾镇塘兴村 ,可容纳 4台大型核 电机组 。工程首期建设 2台
6 万千瓦压水堆核 电机组 ,总投资超过 20 5 0 亿元 。海南 昌江核 电站工程 于 2 1 0 0年 4月 7日 通过 国家核准 ,工程采用 “ 二代改进型”核 电技术 ,以秦山核 电二期工程 的机型建设为参考
线总里程约为 6 万公里。我 国东北、西北 、西南和海上 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 已初步完成 。 . 8
在东北 ,2 1 0 0年 1 月 2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油运行 。在西北 ,20 1 0 6年 7月 ,我 国 首条 跨 国原 油管道—— 中哈管道全 线贯通 。2 0 0 9年 1 2月 1 4日,横 贯中土哈乌 四国 的中亚
支 干线相继投 产 ,国内油气骨干管 网建设项 目加快推进 。油气管 道输送建 设在实 现运输变 革 、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同时 ,更是担负起保 障国家能源安全 的使命 。
海 南 昌江 核 电站 项 目进 展 情 况
海南昌江核电站项 目是 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 司和 中国华能集 团公司共 同出资建设 。该 项
天然气管道工程投产 。在西南 ,全长 13 公里 的中缅原油管道和全长 12 公里 的中缅天然 61 77 气管道 于 2 1 0 0年 9 月启动建设 。在海上 ,原油码头 和液化天然气项 目 进展顺 利 。至此 ,东 北 、西北 、西南和海上 四大油气通道战略布局初步完成 。
与此 同时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段 、涩宁兰复线管道 和漠大管道等
计划于 2 1 0 5年投入商业运行 。
小 番 柱 采


5 2・
21 0 0年第 6期
目前平 海 电厂 2号机组 已进 人调试 阶段 ,计划 2 1 00年底建 成投产 。两 台机组投 产后 , 每年可为惠 州市增加工业产值 5 0亿元 ,带动当地及整个 广东省 的经济发展 。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蒲明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_蒲明


, 8

19
日 武汉
中 国 油 气 管道 工 程 建 设 技 术 与 装 备 交 流会
兆 帕 管 径01 0 1
,
,
6毫 米


1 其 中 愉林 良乡 段 于 2 0

0 年底

( 5 )西 北 地 区
1 建成 投 产 良 乡 西 沙 屯 段 预 计 2 0
2 年 底建 成 投 产
,
,

西 北 地 区 地 域 辽 阔 天 然 气 资源 丰 富 是 我 国 主
为 骨 架 的横 跨 东 西 纵 贯 南 北 连 通 海 外 的全 国 性 供 气 网络
,


环 渤 海 地 区 是 我 国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的 中心 也 是 我 国 三 大 天 然气 消 费 区 之 一 该 地 区 天 然 气 主 要 来 自长



京 津 冀 鲁 晋
,





西 气 东 输 海 气 登 陆 就 近 外 供 的 供气 格 局
— 的建 成 投
,
苏 浙 沪
产 长 三角地区 的天 然气
,


州 市西 固 区末 站

,
全长约 9 3 0 公里
,
自西 向 东 途 经 青
,
.
海 甘 肃 2 省 涩 宁 兰 设 计 输 量 3 亿 方 /年 设 计 压 力 6 3
1 年 建成 投 产 是 我 国 在 青 兆帕 管径 6 6 0 毫米 于 2 0 0
8条 支 干 线
、 、
,
途 经 新 疆 甘 肃 宁 夏 陕西

中国石油管道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管道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管道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首先,进行市场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石油管道行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原油精炼产量为约6.33亿吨,天然气产量为约3.47万亿立方米,这些石油和天然气需要通过管道进行长距离输送。

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在中国重点油气勘探开发区域,石油管道建设进展较快,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新开发区域,石油管道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次,分析石油管道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环保政策的推进,石油管道行业将逐渐向天然气管道和液化天然气(LNG)管道转型。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替代品,将在未来成为石油管道行业的主要输送对象。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35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22%,远高于目前的比重。

另外,随着国家对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石油管道行业将在勘探、开发和输送领域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此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石油管道行业还将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然而,石油管道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管道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且建设周期长。

其次,中国石油管道行业竞争激烈,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困难。

此外,管道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国石油管道行业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天然气管道和LNG管道的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国际市场合作机会的增加,石油管道行业有望继续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重要媒介,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事故和意外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如何保障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1. 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能源局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油气管道安全监管规定》,明确了油气管道的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加强了油气管道的安全管理。

一些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完善其管理体系,提高了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2. 技术装备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技术装备也在不断更新。

传感器、监测系统、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3. 安全管理标准逐步统一全球范围内,对于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安全管理标准逐步趋于统一。

各国相互借鉴经验,共同制定了一些国际标准。

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安全管理的相关协会和组织也在不断推动各国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加速了安全管理标准的统一化进程。

二、展望未来1.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智能化技术,管道设施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操作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安全监测技术的全面提升未来,探测技术和监测系统将得到全面提升,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监测管道及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隐患。

2023年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油气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的物流配套建设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能源战略的高度重视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行业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外的油气管道建设都在继续扩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以上,其中城市管道约有3.5万公里,建成了完善的输、储、销配套体系。

同时,政府对油气管道建设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步提高,油气管道建设市场也愈加活跃。

二、行业市场分析1.需求广泛由于油气管道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石油化工相关领域,还涵盖了工业、建筑、民用等多个领域。

例如,城市燃气管道广泛应用于城市家庭供暖、厨房烹饪用气等场景,这都是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需求场景。

因此,随着各行业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石油气整个产业链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协助下,油气管道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应用的领域也将得到不断扩展,市场潜力巨大。

三、发展趋势1.自主创新不断为适应市场需求,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行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例如,在材料、工艺等领域不断创新,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和抗压能力,同时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随着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例如,在建设油气管道时,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规划项目,避免管道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想方设法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3.安全措施不断加强油气管道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史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史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历史一、起步阶段中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长输管道——新疆克拉玛依到乌苏独山子的原油管道。

该管道全长147公里,输量为30万吨/年,开创了中国管道建设的先河。

此后,我国管道建设逐渐起步,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进展缓慢。

二、扩张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

特别是198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的成立,推动了我国油气管道的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相继建成了陕京线、西气东输管道等一系列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的输气管道。

三、技术升级阶段随着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油气管道逐渐向高压、长距离、大口径、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为了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开始引进和自主研发一系列先进的管道技术和设备,如防腐技术、焊接技术、清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管道的运行效率,也保障了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网络化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油气管道建设逐渐进入了网络化阶段。

以“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中俄东线”等项目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管道工程建设,将我国各区域的油气田、输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系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油气管网。

这个网络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起步阶段到扩张阶段、技术升级阶段再到网络化阶段,中国油气管道业逐步走向成熟,并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将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我国及部分省市油气管道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油气管网高效互联

2023年我国及部分省市油气管道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油气管网高效互联
油气管道建设:政治环境、技术创新挑战
再者,油气管道建设还面临着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地区,国际政治环境紧张,这可能影响到管道建设的进展和安全。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国际政治冲突的存在,管道建设可能会受到阻碍或者安全风险增加。 最后,油气管道建设还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油气管道技术和设备不断出现,油气管道建设需要不断跟进这些技术创新,以提高管道的效率和安全性。
广东省油气管道建设进展
油气管道行业 油气管网 能源安全
经济发展
指导意见 广东省
成品油管道
粤东成品油管道
04
油气管道建设的技术创新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il and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油气管道建设的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推动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
油气管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油气管道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使得许多发展中 国家难以承担。其次,油气管道建设需要跨越地理上的障碍,这使得管道建设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
2.油气管道建设三大挑战:环境、安全、可持续
此外,油气管道建设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这使得管道建设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挑战。最后,油气管道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如管道泄漏、火灾等,这使得管道建设面临着安全管理和风险控 制的风险。
首先,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气管道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油气管道建设的目标、 任务和措施,为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油气管道建设税收金融政策双管齐下
其次,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油气管道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对油气管道建设企业的所 得税、增值税等税种实行减免,以及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免征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收费项目。这些 政策的出台,不仅减轻了油气管道建设企业的税负压力,还为油气管道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油气管道技术是现代能源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油气管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日益重要。

本文分析了油气管道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的油气管道技术领域,随着国家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步深入,管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管道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钢管技术应用广泛油气管道主要由多种材质组成,其中钢管是基础材料。

目前,我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领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道设计和施工规范,其核心是高强度和低温态钢管技术的应用。

2.技术成熟随着油气管道技术的不断升级,技术成熟度也不断提高,可以实现较高温度、高压、大流量的输送。

同时采用了高新技术,如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复杂条件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

3.中国成为世界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大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领域,中国已经拥有了非常高的建设经验和技术能力,并在全球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逐步数字化快速建造长输油气管道的技术研究。

二、发展趋势油气管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围绕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一核心所展开,具体如下:1.技术智能化未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油气管道的智能化监控和运营指挥,建立管道的定位、诊断、预测、预警体系,实现人、车、机的智能集成。

2.无人化施工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施工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如环境恶劣、安全风险高等。

未来,将会逐步发展出无人化施工。

通过各种自动化设备,如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清扫等实现全方位管道清洗,从而保证管道的清洁和无害化利用。

3.安全风险控制管道的安全风险是目前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未来,应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监管,升级管道安全防范体系,提高管道安全风险应对能力。

4.新材料应用油气管道建设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寿命和输送能力的大小,现在材料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应用将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输能力,为实现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研究

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研究

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油气储运管道成为了保障国内能源供应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油气储运管道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油气储运管道建设就已经初步开展。

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油气储运管道的建设一直比较缓慢。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升级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油气储运管道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目前,中国的油气储运管道已经基本建成,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旧管道的技术更新、输送能力的提升、安全保障等。

因此,如何提高油气储运管道的输送技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的挑战油气储运管道的输送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由于输送过程中液体和气体流动时会产生摩擦和阻力,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

其次,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如地势高差、地震等。

再次,受到输送介质的物性参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管道内可能发生腐蚀、结垢等问题,从而对输送的安全和经济造成影响。

此外,管道的维护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油气储运管道的输送技术水平。

三、油气储运管道输送技术的提升1、双子管道技术双子管道技术是一种将两根相同直径的管道安装在同一排和同一深度的技术。

由于两根管道是平行的,因此在输送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很小,降低了油气运输的摩擦损失。

同时,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当一根管道出现问题时,另一根管道可以继续运行。

因此,双子管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油气储运管道建设中。

2、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器监控、TRMS等多种技术手段,可实现实时监测管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有效预测管道的运行状态。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管道内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管道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发生率。

我国油气管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我国油气管道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

1我国油气管道的建设现状油气的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等相比有很多优点:成本费用较低,可连续作业,便于管理和控制等,很快发展成为油气输送的主要方式。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建设成就令人瞩目:截止2015年8月,中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原油管道约2.3万公里,成品油管道约2.1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约7.6万公里,加上国内建设的LNG接收站11个(含在建项目),西气东输、北油南运、西油东进、海气登陆的输送格局已经形成[1],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动脉。

虽然中国油气骨干管网构架已经形成,但油气管网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人口约为中国的1/5,但美国的油气管道达222.5万公里,远远高于我国的发展水平。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之一,且油气人均消费量逐年上涨,巨大的消费需求需要庞大的油气储运设施支撑,我国目前只完成了油气管网的初级构架,管网的油气储备能力、输配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要,管道建设仍有远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油气管道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部分地区没有天然气供应,需继续铺设天然气管网,提高其覆盖率。

二是油气输配管网互联互通建设落后,储气库储油库建设滞后,油气的储存能力小。

尤其是天然气,储存能力仅为年消费量的2%,远达不到10~15%的国际水平。

三是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形势严峻,如何排查包括泄漏在内的油气管网安全隐患,如何保障“速成”的油气管网安全运行,是摆在业内人员面前的棘手问题。

2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技术水平随着油气管道铺设数量的增加,我国管道建设的技术水平不断飞跃:施工技术方面,穿越、跨越技术是管道施工中的难点。

我国管道建设中为数众多的“三穿”(穿越公路、铁路、河渠)项目,均成功施工并通过验收。

自动化技术方面,新一代数字设计、高效施工、非开挖穿越管道建设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输送工艺方面,我国能采用常温、加热、加剂、顺序、间歇及密闭输送等国际通用技术完成油气输送,其中高黏高蜡原油输送技术已达国际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生态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在河西走廊的多
数地方,为缩减两侧土石方抛洒的波及面,施工 作业带尽可能收缩到27米左右。

西部管道工程总体投资约150亿元,是目 前国内运输距离最长、设计压力最高、设 计输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参建队伍 最多的输油管道之一。管道起点为新疆乌 鲁木齐市,终点为甘肃省兰州市,整个工 程新建管道总长近4000公里,原油管道干 线设计输量2000万吨/年,成品油管道干 线设计输量1000万吨/年。西部管道全线 共设13座站场。

我国的油气管道已初步形成了“北油南
运”、“西油东进”、“西气东输”、 “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其发展速 度和技术水平已跨入了世界先 进行列,成 为我国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之 后的第五大运输行业。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油气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需求不断加大,并且 国家不断加强、完善资源储备战略,在与 邻国资源合作上不断有新创举,满足本国 油气田的进一步开发、国外油气资源的引 进以及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管道 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黄金期。


同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二氧化硫 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 吨。 三是有 利于推动我国物资装备工业自主创 新,


此外,还将带动国内机械、电子、冶金、
建材、施工建设及天然气利用等相 关产业 发展,直接投资超过3000亿元。 工程首 次采用X80级钢材,是迄今世界上采用 X80级钢材最长的管道工程。
二、我国管道建设的三大高潮

第一个高潮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建设
管道是源于大庆、辽河、胜利等大型油田 的开发。1975年9月先后建成 的大庆至 抚顺、大庆至铁岭(简称庆铁线)、抚顺 至鞍山、铁岭至秦皇岛(简称铁秦线)、 铁岭至大连(简称铁大线),丹东至朝鲜 新义州等输油管道。

管道全长2440公里,年输油能力达4500

西起青海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气田,经青
海省西宁市,最终到达兰州。管道全长 930公里,设计年输量为20亿立方米,总 投资为22.5亿元,到2001年底竣工,为 西气东输建设奏响了序曲。至2001年底, 中国石油建设的长输油气管道有23000公 里。其中输油管道占44%,输气管道占 6%。
第三次高潮
首先,在作为我国油气资源最重要的战略
接替区的西部建设一条输油大干线,是几
代中国石油人的梦想。

西部管道采用原油、成品油双管同沟并行敷设、
合并建站方式,节省土地占用、设备和配套设施 投资。据介绍,单管施工作业带需25米宽,双管
不同沟,即需两个25米宽作业带;而双管同沟并
行敷设,作业带仅需29米,大大减少了对西部脆

主干管道西起新疆霍城县霍尔果斯首站,
南达香港末站,全长4978公里,设计输气 能力300亿立方米/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 的实施,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带动相 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一 是极大方便了沿线城市、乡镇居民生活,
改变了居民用能方式,增强了天然气供应 保障能力,可一定程度上有效缓 解国内天 然气供需矛盾。 二是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 消费结构,将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比例中提高1至2个百分点。
万吨。东北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 距离的东北地区输油管道网。当时经过几 年的艰苦奋斗,共建成陆上油气管道6500 公里。其中包括73%的输油管道,27% 的输气管道。
第二次高潮

第二个高潮出现在上世纪80~90年代,从
建设东部油田管网转移到西部,当时修建 的管道服务于新疆塔里木及吐哈、四川、 长庆等油气田的开发。许多管道工程在此 时开工建设、部分项目投产使用。如2000 年开工建设的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它是 当时最长、海拔最高的管线: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 现状及展望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工程系 何光渝 2010年4月
序 言

在1959年,中国修建第一条油气长输管
道——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到独山子炼油厂 的原油管道,发展至今,中国管道建设也 迎来了其壮丽的50年的发展史。50年的历 史荏苒,中国管道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骄 人的业绩——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 管道6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周半。
成品油管道等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营 管理已步入世界油气管道先进行列。给我 国资源储备、经济建设以及相关技术的提 升 等都带来了空前的意义。

在建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总投资1422亿
元,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途经新疆、甘 肃、 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广西14 个省(区、市)和香港特 别行政区,包括 1条干线和8条支干线,总长8704公里。

从2001年后平 均每年建设的油气管道超
过5500公里。其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已跨 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大口径、长距离 的输油管道已经遍布东北、华北、华东、 西南等广大地区, 基本上形成了横贯东西、 纵穿南北的管道运输网络,保障了经济Leabharlann 设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用油用气。
西气东输二线、中亚天然气管道、兰郑长
输”、“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初步 形成。2001年至今,中国共建成油气管道 近4万公里,平均每年建设油气管道超过 5500公里。
三、近年来新建管道介绍


西部管道(包括原油与成品油)
这个继西气东输之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又 一标志性工程,决不仅仅是连通乌鲁木齐 到兰州这样简单,它的着眼点是整个西部。

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到现在,为了
配合我国东西部地区油气田的进一步开发、 以及邻国资源的引进都促使我们 的管道工 程加快了建设步伐,管道工程达到了快速 发展的阶段,西气东输、忠武输气管道、 兰郑长、中亚管线、中俄管线等等一大批 大型管道建设工程相继而生,

“北油南运”、“西油东进”、“西气东
一、管道工程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了飞速
发展的阶段,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 管道6万多公里,其中油气管道 1.7万公里、 成品油管道1.2万公里、天然气管道3.3万 公里、海底管道3000公里。

《中国能源报》记者查阅后发现,2009年,
随着兰州—郑州成品油管道、昆明—大理 成品油管道、河间—石家庄原油管道、胶 州 至日照天然气管道等油气管道投产,我 国油气管道已突破7万公里。这相当于 2005年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