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观的诞生

合集下载

超级工程观后感论文(通用6篇)

超级工程观后感论文(通用6篇)

超级工程观后感论文(通用6篇)第1篇:超级工程论文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它国家的综合。

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了中国的路网质量,并使得区域经济得以进一步协调发展。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系统,在全球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并在不断挑战科技和自然环境的各种极限。

影片从工程建设、科技突破、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中国的高铁系统,用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这些震撼人心的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先介绍制造高铁零件的青岛四方工厂,在工厂内完成了更优化的车头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然后是有关于车轮车轨方面的描述,展示了车轮和车轨的摩擦产生的问题和无缝钢轨的制作过程;紧接着展示了中国工程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建设高铁就前先架桥的智慧;最后,先进的列车的控制和运营系统对天气等突发状况的及时的应对和解决让人震撼,同样还有高铁的心脏――IGBT也让中国人自豪。

看完了《超级工程》,不得不感慨中国强大的基建能力。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架设了全球众多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建设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他的长度甚至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

纪录片中出现的高科技手段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精确到微米级的机械手臂、对焊接钢轨打磨到无缝的机器、运输钢轨的车还有IGBT身边车间的设备无一不让人折服于中国的强大、中国工程师的智慧。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成不仅极大的促进了铁路经过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更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深深地自豪。

纪录片使工程师们的努力和攻坚克难仿佛就在自己眼前,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创新精神,片中在高速铁路建设上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被中国工程师以自己的一一克服,集体切削机床把焊接机焊接过的钢轨打磨到只有十分之一毫米级的误差;获得国际专利的龙门吊也把精度控制在了正负十毫米内;自动架桥器独特的一体化设备时架桥的难度大大降低;特殊钢材制作的有着独特曲面造型的扣件同时兼顾了强度和弹性,完美的满足了轨道应力的需求……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变强,中国梦的实现也近在眼前,飞速发展的中国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优秀的科研人员来为他的发现做出贡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就该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青春和专业学时奉献给祖国,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了将来祖国的需要储备力量。

工程中的创意产生过程与方法

工程中的创意产生过程与方法

内容摘要
书中也讨论了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 案。 《工程中的创意产生过程与方法》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它为工程师提供了一套完整 的方法论,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师个人的创新能力,也有助 于推动整个工程领域的进步。
精彩摘录
“创意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通过训练和经验来培养。在工程领域,创意的产 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过程和方法。这本书将引导大家了解这些过程和方法,帮助大 家在工程中激发更多的创意。”
工程中的创意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这本书详 细介绍了创意产生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如何寻找灵感、如何进行头脑风暴、如何 评估创意的可行性和如何实现创意等。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精彩摘录: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创新工程案例,展示了创意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这些案例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工程领域探索和创新的决心。
总体来说,《工程中的创意产生过程与方法》为我揭示了创意在工程领域中 的奥秘和魅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创意的产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 到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 道路,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工程领域中不断探索、创新和超越。
《工程中的创意产生过程与方法》还深入探讨了问题发现与解决的方法。书 中指出,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源于对实际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入挖掘。通过系统地 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进行实验验证,我们可以不断地推动创意的完善和深化。 这一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创意产生和进化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还前瞻性地加入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在当今这个 快速变化的时代,仅仅有技术上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重要。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创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一章 节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使我明白了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双重成功。

工程哲学第三章

工程哲学第三章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则将热力学第二定律 推广到宇宙的演化,他认为整个宇宙必然遵 循熵增原理,随着熵的不断增大,宇宙中一 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等运动 形式都将转化为热运动形式,而热又总是自 发地由高温部分流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处 处相等的热平衡状态(此时宇宙的熵趋于极 大值);宇宙一旦达到这一状态,任何进一 步热交换都不会发生了,于是宇宙就进入到 一个热平衡的死一样寂静的永恒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宇宙“热寂说”。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 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经 过自组织过程而从无序演化为有序。指出一个 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 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 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 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 能上有序的结构。 当前:进化与退化两个方向之间的矛盾只是表 面现象。进化的系统不是封闭系统,宇宙的演 化并不指向宇宙热寂状态。自然界的演化,既 有进化,也有退化,只有在两极的对立统一之 中才能真正把握。

化学元素的统一: 行星和恒星化学元素和丰度的统一; 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统一 (起源的时间和演化方向、物质元素在各星体 中的比例丰度等的统一); 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 生命起源和演化学说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 曾经有一个很长的时期,人们认为生命世界 和无生命世界是不相统一的,无生命世界由 物理化学规律支配,生命世界由神秘的非物 质的“生命力”支配。


分子生物学证明,生命并不是什么非物质的 东西,它不过是蛋白质和核酸这种特殊物质 形态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过程,它和其 它自然现象一样都统一于物质。而进化论证 明,各种动物、植物.包括人在内都不是什 么“上帝创造”和“宇宙精神”作用的表现, 而是物质长期的演化、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通用5篇)

《超级工程Ⅱ》观后感(通用5篇)

《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 细细品味⼀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超级⼯程Ⅱ》观后感(通⽤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超级⼯程Ⅱ》观后感篇1 央视纪录⽚《超级⼯程Ⅱ》⽤最直观的镜头记录了⼀个个震撼⼈⼼的超级⼯程背后的故事,整部纪录⽚介绍了中国的道路、桥梁、港⼝和⾼铁列车中的超级⼯程。

其中,我对⽤世界最长桥和⽆数细节连接北京上海的京沪⾼速铁路这⼀超级⼯程印象最为深刻! 2011年,中国投资2209亿元⼀次性修建的京沪⾼速铁路通车,不仅连接起了中国最⼤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沿线所经过的区域,覆盖全国近1/4的⼈⼝,百万以上的城市就有14个,联通了整个环渤海和长江三⾓洲经济带。

每天,350多列CRH380⾼速列车以300公⾥以上的时速在京沪⾼铁上⾏驶着,每5分钟就有⼀辆列车准点发出,⽐⼤部分公交车都要密集。

在运⾏5年后,京沪⾼铁已经运送了4.9亿⼈次,⽽这段1318公⾥的旅途,最快只需4个多⼩时,要让这样的⾼效运转得以实现,需要解决⽆数的难题。

作为⼀名铁路⼯作者,深感⾃豪!中国的⾼速铁路在短短12年内迅速发展,建成了⼀个世界上最⼤的⾼铁⽹络,全程达到2万公⾥,占据世界⾼铁⾥程的60%,让⾼铁真正变成了⼀种⼤众化的运输⼯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的⾸选⽅式。

今天,距离不再是点与点之间的物理长度,⽽是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路的延伸让⼈与⼈的距离在不断缩短,桥梁也正在帮助⼈们跨越更多不可逾越的天险,成为连通地域和⽂化交流的通道,甚⾄是开启了⼈们全新的⽣活,⽽这⼀切背后,是⼤型设备制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国家实⼒不断提升的有⼒证明!祖国的强⼤,值得我们所有⼈⾃豪! 《超级⼯程Ⅱ》观后感篇2 最近看完了由央视纪录⽚频道出品的4集纪录⽚《超级⼯程》。

工业工程发展历史

工业工程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科学能被人们所承受并成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强有力的工具,必然存在其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环境和动因。

概略地说,工业工程开展的动因在于三个方面,即社会生产力开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成果的支持作用和社会环境〔或说经济形态〕,确切地说是商品经济所提供的社会开展环境。

生产力的开展使生产与管理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多样化。

这客观上要求必需存在着分析、设计、改善这些系统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因而本世纪初在生产力开场快速开展时,才产生工业工程。

而科学技术成果如运筹学、统计学、系统工程、计算机工程及信息技术都为工业工程技术体系提供支持和手段。

商品经济提供了企业竞争的社会环境,谁做得更好,谁就生存、成功,否那么就会消亡。

这样客观需要提供竞争的武器。

因而无论是工业兴旺国家,还是像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这样的开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工业工程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且收效甚佳。

也可说工业工程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根据上述分析就很容易理解工业工程开展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工业工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应从本世纪初算起,起源于美国。

泰勒〔Taylor〕和吉尔布雷斯〔Gibreth〕等一批学者应视为IE的创始人。

从那时起至现在工业工程的开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孕育期:产业革命促进了大批革新工程,制造业的规模和复杂性大幅度增加。

零件互换性(E.Whitney)和劳动分工(A. Smith),是促使大量生产成为可能的两个重要的IE观念。

在德国兴起的标准化同样也是促进大量生产和工业化的重要IE成就。

1832年,英国的Charles W. Babbage发表了?机械制造业经济论?(On the Economy of Machinery Manufactures),提出了时间研究的重要概念。

管理的意识随着氏族的形成就已经产生了。

工程的概念直到土木、机械、电气、化学四大技术在18、19世纪先后开展起来之后,才开场萌发。

早期的工程原理首先是在土木建筑方面开展起来的,当时叫做民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一、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演进的结果,而是“后发移植型”的产物。

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的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

我们想突出强调的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这一教育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步诞生,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而追赶型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

一定的教育形式,是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

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清朝末年。

19世纪6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清政府,开始了以军事工业为核心内容的洋务运动。

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始,到1890年张之洞开办“湖北枪炮厂”止,共建有大小军工企业21家,雇用工人一万余人,资本总额1071余万元。

创办军事工业离不开相关的企业支撑,如交通运输、电力电讯、矿山燃料、机械制造、钢铁建材等等,为此一批相关企业开始创办。

到了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强”、“富”并重,“寓强于富”的方针,基础工业和民用工业得以发展。

从此,中国开启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后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的短缺。

显然,几千年农业经济和儒学教育培养的精通“四书五经”、“科举取士”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变革,由此新式教育随之诞生。

从1862年到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在全国先后设立了二十多所新式学校。

这些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开设的上海广方言馆、1864年开设的广州同文馆等等;第二类是军事学堂,如1866年开设的福州船政学堂、1881年开设的北洋水师学堂、1886年开设的天津武备学堂等等;第三类是技术学堂,如1865年开设的上海江南制造局附属机械学堂、1880年开设的天津电报学堂、1882年开设的上海电报学堂等等。

工程导论最新版教学课件第 5 章 工程与环境

工程导论最新版教学课件第 5 章 工程与环境

工程导论
11
5.1 环境问题及挑战
❖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挑战
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非污染性大面积生态破坏问题 突发性、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外来生物入侵 塑料、电子垃圾等的大量使用
工程导论
12
5.1 环境问题及挑战
❖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挑战
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温室效应 臭氧层(O3)空洞 酸雨:pH值小于5.6
相反,更多也考虑自然环境的利益则通常被称为 非人类中心主义。
工程导论
23
5.2 工程环境伦理观和工程环境价值观
❖ 工程环境伦理观的核心问题
是否承认自然界及其事物拥有内在价值与相关权 利,既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又是工程活动 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工具价值:是指自然界对人的有用性。 内在价值:为自然界及其事物自身所固有,与人存在
作者讲述了DDT杀虫剂对生物、人和环境的危害 。此书推动了国会听证会,美国环境保护局在此 背景下成立;环境科学由此诞生;大规模的民间 环境运动由此展开。
DDT是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穆勒在1939年发现的 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广谱、药效持久等。DDT广 泛用于粮食生产和防治昆虫。1970年代,世界 每年使用量超过百万吨,从害虫嘴中夺回占世界 总产量1/3的粮食。
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主要指工程过程应切实考 虑自然生态及社会对其生产活动的承受性,应考 虑其行为是否会造成公害,是否会导致环境污染 ,是否浪费了自然资源,要求企业公正地对待自 然,限制企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最大限度 地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工程导论
30
5.3 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与规范
❖ 工程共同体的环境伦理责任
❖ 环境问题的分类
一类是由于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 也叫第一类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 、洪涝、干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角色转型_曹淼孙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角色转型_曹淼孙

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角色转型曹淼孙 梁志星【摘 要】 CDIO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

中国引入CDIO理念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CDIO教育模式下,高等工程专业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转变其角色定位,从单一讲授者转型为课程设计者、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者等复合型角色。

【关键词】 工程教育 CDIO 教师 角色转型【收稿日期】 2011年5月【作者简介】 曹淼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梁志星,中国民航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CDIO是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中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在工程背景下有机地学习课程知识,达到工程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完美结合。

“构思”包括顾客需求分析,技术、企业战略和规章制度设计,发展理念、技术程序和商业计划制订;“设计”主要包括工程计划、图纸设计以及实施方案设计等;“实施”特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包括制造、解码、测试以及设计方案的确认;“运行”则主要是通过投入实施的产品对前期程序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对系统的修订、改进和淘汰等。

[2]CDIO的主要理念主要通过教学大纲和12条标准得以体现,其中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着重加强学生的能力;12条标准涉及到教师、学生、课堂以及实践等方面应当达到的标准。

CDIO模式是以培养既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工程能力,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国际化工程师为目标。

有学者认为,CDIO理念的诞生是对当前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争议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

第一章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一、“工程/engineering”概念“工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到了清代,对工程这一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中国从南北朝直至民国期间,“工程”主要指土木的构筑、实施及其结果。

中国古代没有工程师的概念,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的角色主要由两种人来承担,一是普通百姓就是通常说的工匠,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如黄道婆。

另外一类就是科技官员,如宋代李诫及其名著《营造法式》。

工程在西方也有较长的演变历史。

英语“engineering”首次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来源于拉丁文ingenium(意指古罗马军团使用的撞城锤)。

西方工程概念出现要比中国晚,但西方很早就演变出了工程师的概念。

中世纪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对军事器械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大批制造军械武器的人,这些人就构成了西方最初意义上的工程师,即ingeniators,后来演变出现代engineer概念。

在西方早期,“工程”主要指与军事相关的建造活动以及军械工程师的工作。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工程的含义都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与技术基本是等同的概念。

在这段时期,在国外的文献中,很少有“工程”与“技术”的比较,更多的是把两者视为同类的范畴,仅在使用上有所不同,工程用作动词,技术则用作名词。

工程一般被用来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的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

比如约翰斯顿“工程是技术的一部分”。

工程师也是被看做懂得并应用某些专门技术的人员。

二、工程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回答两个问题:1、“最初产生形成”即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2、“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产生工程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就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造物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工程活动。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工程活动“创造了人”,劳动和以工具的使用制造为特征的工程活动是人猿揖别的标志。

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工具化石被检测距今已有200-250万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陈 明君 ,傅 杨 武 ,周 群 英
( 庆三峡 学院化 学与环境 工程 学 院 ,重 庆 万 州 4 4 0 ) 重 000
摘 要 : 大工程观, 以“ 大系统观” 为指导思想, 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万州工业园区和重庆三峡盐气化工研究院, 按照“ 综
合性 、 系统性 、 实践性和创新性” 设计原则建构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 公共基础课程群 、 专业基础课程群 、 专业核 心课程群 及实践教 学模块 、 素质教育模块 ” 的课程体 系 , 基本实现学校与企业的“ 无缝” 对接 。
a ie l d. z
Ke r s:p a t a ;Che sr gne rn n e hn l g ;rf r ng c ri u a y t m y wo d rci l c mit En i e i g a d T c oo y y eo mi u rc lrs se
构成 方面 , 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 内的知识要素 和单元 , 更强 调知识之 间的关 联 性 、 整体 性 , 知识结 构 上体 现 宽与 专 的统 在 体现在工程能 力方 面, 仅仅强 调工程 单元设 计 与管 理 的 不 能力 , 强 调 单 元 工 程 与 系 统 的 关 联 . 环 境 的关 联 。 更 与
CE HN 一u , jn F 一 , H U Q n一 “ Z O u ( o eeo hmi l n ni n na E g er g T reG re nvr t,C o gig4 4 0 ,C ia C l g f e c dE v omet n i ei , he ogsU i s y hn qn 0 0 0 hn ) l C aa r l n n ei
养 。实践教学模块 由基础实践层 、 础创新 层 、 基 实践 提高层 和操 作应用层构成 。实践 教学模 块是使 专业 学 习与学 生就业 、 素质 培养与工程能力提 高紧 密结合 , 同时为具 体的合 作企业 提供 更

《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5篇)

《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5篇)

《超级工程》观后感《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5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超级工程》观后感(精选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

“中国,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短短三十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是我在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时所做的笔记,走进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

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看到了工匠精神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

《超级工程》纪录片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和典范,不仅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艺术的力量,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

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经厌烦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像我大伯父这样的建筑工人还有跟多,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者,每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用无数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的努力换来的,也让工程本身充满了故事。

成败的关键在人。

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

工程建设中不断遇到困境,但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工程师和辛苦伟大的工人们不断地攻克难题,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

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工程师们更有自信去挑战从前难以征服的自然环境,将跨越天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纵横南北。

在建设港珠澳大桥中,隧道工程建设周期长、高风险、重复性强,工作精度、难度高,加之“孤岛”“孤船”水上作业,极易造成人员思想波动。

工业工程定义

工业工程定义

工业工程定义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给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做出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 ”也就是说,工业工程是一门“直接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面向各种产业组织系统的运作过程,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为追求组织效率、质量、成本进行的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控制。

IE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主要用于研究提高工厂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称之为经典IE。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IE兼收并蓄运筹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甚至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医院、政府、民航、饭店等多种产业的效率、质量和成本改善与竞争力提高,被称为现代工业工程。

(二)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进入21世纪,“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现实格局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联合国、世界各国、国内外学者都对中国的制造业高度关注。

统计数据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成为电子消费品、计算机硬件和电信设备方面的世界生产中心,世界第三大信息产业生产地。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在家电、医药、电子等10多个制造行业的8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我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造业。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创造了70%的外汇收入。

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制造业前景广阔,但是参照过去世界制造强国英、美、日等,我国制造业及其产品的实际竞争力还很弱,目前的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强国。

下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

1.中国制造业不掌握核心制造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就目前的状况看,中国更贴近“世界装配工厂”。

工程伦理生态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工程伦理生态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年8月第33期Aug. 2022No.33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工程伦理生态化教学探索与实践赵 雪a,薛 庆b,刘 彦a,王 崇a(北京理工大学 a.机电学院;b. 机械与车辆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的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直接面对未来的工程师,也是提高未来工程师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北京理工大学工程伦理教学实践为例,探索了基于师师关系、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工程伦理生态化教学体系,提出了改善工程伦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即组建跨领域生态化教学团队、跨专业学生生态化学习融合、线上线下沉浸式生态化环境及贯穿工程项目全周期的工程实践全过程生态化渗透。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学;生态化[作者简介] 赵 雪(198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弹药工程研究;薛 庆(1962—),女,北京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人因工程研究;刘 彦(1975—),男,安徽泗县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33-0077-04 [收稿日期] 2022-02-23引言工程伦理教育是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优质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亦是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攻关方向[1]。

大学阶段的工程伦理教育直接面对未来的工程师,是提高未来工程师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国内的工程伦理教育研究始于1998年,西南交通大学肖平教授申请到了“工程伦理研究”课题,并在2000年开设了“工程伦理学”选修课,标志着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诞生,也填补了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的空白[2]。

随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一系列院校陆续开设了工程伦理教育课程。

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共3篇

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共3篇

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共3篇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1哲学视野下的工程演化研究工程是指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系统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工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哲学视角下工程如何演化呢?在哲学视角下,我们可以从工程的本质、发展历史、技术革新和人类价值等方面来探究工程的演化。

首先,工程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工程的基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发挥人类的智慧和能力,通过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来实现人类实用价值的创造与提升。

“工程是理性主义的实践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与技术的融合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次,工程的发展历史,对于它的演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新技术的诞生带来了新的工程技术和理念,推动着工程的发展。

孔乙己说:“区分中古现代其实就是在谈工程,古代有太监所建之工,就不能跟现代的长江大桥媲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个时代、每个阶段,工程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和技术突破。

如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规模制造推动了机器工业的兴起;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电子工程、通讯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也得以迅速发展;而现代工程在生态、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工程的演化,反映出人类对科技和社会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历史过程。

再次,工程的技术革新对于它的演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技术革新是工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令工程的演化不仅是在形式上,更包括在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推陈出新。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工程的速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加强了科技与工程的联系。

高清水晶面板、高速铁路、5G等新技术的出现,各种工程都会展现出更加便捷、先进、智能化的面貌。

最后,工程的演化也体现出人类价值观的变化。

建筑历史知识:摩天大楼的诞生——世纪的建筑革命

建筑历史知识:摩天大楼的诞生——世纪的建筑革命

建筑历史知识:摩天大楼的诞生——世纪的建筑革命摩天大楼的诞生——世纪的建筑革命摩天大楼被誉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拥有惊人的高度和壮观的外观,是建筑工程和科技进步的结晶。

然而,在摩天大楼之前的建筑历史中,所有的建筑物都没有超过六层。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繁荣和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的土地使用提出了新的需求。

建筑师们开始寻求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最终设计出了摩天大楼,从而引发了一场建筑和技术上的革命。

1885年,在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屹立在白城市场边缘的首个摩天大楼——“主题大厦”惊艳亮相。

这座12层高,铁架结构和钢框架体系的建筑,从此激励了无数建筑师展开摩天大楼的探索。

在之后的20年中,类似结构的摩天大楼横空出世,建筑师们利用混凝土和钢铁等材料打造更高大尖锐的建筑,比如在纽约的沃尔多夫-阿斯多里亚酒店和芝加哥的岁月大厦。

建筑师们的创新鼓舞了更多人投身于这个领域,工具和设备也相应地得以发展。

开拓并完善了倍受关注的氧焊技术,使铁构件更容易加工和处理。

随着摩天大楼高度不断提高,凸轮升降器以及液压升降器等新型升降设备出现在建筑现场,让大批建筑工人们在施工现场更加高效的工作。

同时,摩天大楼的诞生也使得新的建筑业态得以形成。

巨大的内部商业空间和成千上万的单元房间,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面貌和发展。

大楼的住宅、文化、商业、餐饮等综合功能得以集成,给当时的美国城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机遇。

然而,摩天大楼的诞生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由于当时的建筑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造高楼大厦的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各种事故,比如在建造第一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坍塌的情况,导致施工队伍的伤亡。

此外,纽约市的世贸大楼的恐怖袭击也引发了对摩天大楼建造安全性的重视。

在建筑历史中,摩天大楼是一段创新和革命的历程。

它不仅给当时的美国带来了经济、文化上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的城市建筑社区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1. 导言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瞬间,它们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将带你回顾科学发展史上的119个伟大瞬间,探讨这些瞬间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火的发现和利用在远古时代,人类发现了火,并开始利用它。

这一伟大的瞬间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起步,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能够烹饪食物、取暖抵御野兽,同时也是工具的制作和加工的重要手段。

3. 农业革命农业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使人类从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种植和养殖为主的生活方式。

农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能够有更多粮食和资源支持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发展。

4. 望远镜的发明望远镜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对天空的认识,使人们开始了解宇宙的奥秘。

望远镜的发明和运用,使人类对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5. 物种演变论的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达尔文提出了物种演变论。

物种演变论通过对物种起源和演变机制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6. 纳特尔公司的成立纳特尔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它推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7. 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开启了基因工程的新时代,通过对基因进行精准的编辑,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也为人类医学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8. 总结和回顾总结这119个伟大的科学瞬间,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伟大的瞬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第四讲 工程伦理 (2)

第四讲 工程伦理 (2)

• 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有人提出了“大 工程”的观念,把工程作为一项具有 社会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生产活动 来加以思考。
• 大工程要求把工程实践看做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 的复杂的运作体系。工程活动是以一种既包括科 学技术要素又包括非技术要素的系统集成为基础 的物质性实践活动。
• 不仅涉及科学技术在决策、设计、构建和生产管 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还包括组织管理、社会协 调、经济核算等基本要素并将产生直接而广泛的 影响。
技术统治论有其合理的成份: 第一,将生产服从于短期的商业牟利的目的,为 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产品质量的好坏,这种做法 并不足取。 第二,与有效率或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相比, 无效率及浪费当然是一种恶。 第三,技术专家比别人更了解技术发展对人、社 会的影响。
将技术目标上升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目的,试图以技 术价值取代其他价值,或者作为决定其他价值取舍 的判断标准,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第一,技术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问题都还原、 归结为技术问题来解决。
• 由于工程自身的技术复杂性和社会联系性 ,必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打破技术眼光 的局限性,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 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全 面的社会责任。
•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 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 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 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 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 这一价值是“工程造福人类”原则实施的 重要前提。 • “人人平等”原则是社会资源与风险分配 的合法的均衡的原则
中国社会人人平等的含义:
• 首先,是人与人之间机会、权利的平等,这里 只承认人的能力,不承认任何特权 •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等体现为 ,在全社会确立公平竞争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克服经济生活中种种不平等现象,维护市场主 体合法的权益要求,保障市场主体平等权益的 实现 • 最后,承认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度差 距,通过差距促进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工程观的诞生一、古代工程:经验技术支持下的工程大约1000万年前,人们创造出第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陶。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陶器的不同颜色是陶土中显色金属的作用。

早期红颜色居多,然后是灰的、黑的。

空气充分,氧化铁是三价,是妆红色。

现在找到8500年前的陶器,质地松脆,表面粗糙,吸水力高,还漏水,说明祖先那时的对火的掌握水平还很低。

后来人们发现温度越高烧出来的陶器越结实。

久慢慢从露天堆烧到封闭烧,渐渐到有窑,就是到陶窑中烧。

当陶窑处于半封闭状态时,烧出的陶器是灰的,因为陶土当中氧化铁是二价;(氧化铁二价时候是灰黑色)随着陶窑的改进,陶窑在全封闭状态时,遇到突然下雨,或者为了将烧好的陶器尽快降温,将它们取出,故意浇水等,慢慢发现,这时烧出来的陶器是黑色的。

因为这时陶器里面含有碳,烟熏渗碳导致黑色。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黑陶。

陶器基本烧成时,封住陶窑的烟孔,往窑内淋水,正在然后扫的碳突然被降温。

因而就会燃烧不完全。

而产生大量夹杂着炭黑的烟气,烟气中的炭黑就像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一样微小,本身就有增加强度的作用。

我们的汽车自行车轮胎就是在橡胶中掺入炭黑添加而成的。

还有墨也是靠收集炭黑加工做成的。

烧制的像蛋壳一样薄的陶器既有美观的作用,又有增强的作用。

现在根本做不成薄如蛋壳的陶器,随着制陶业制瓷业的发展,到唐代,人们掌握了更多的金属呈色物质。

低温釉的运营达到了顶峰。

唐三彩的低温釉料是以粘土配制而成的。

涂在经过一次高温烧制后的素胎上,粘土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铜两种金属氧化物是釉料中的显色剂。

铜烧成后呈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色。

钴使得釉色显蓝色。

特点1,光泽特强,折射率高,感觉特别亮。

菱形纹饰:1965年越王勾践的剑在江陵出土。

上面菱形的暗格纹饰不是机械镶嵌的。

70年代曾用专机到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用静电进行无损实验,由于静电实验的局限性,没有得出结论,美国加拿大的学者也没有办法。

90年代,技术发展,对一个吴越剑的残片进行分析,发现纹饰采用的是细晶技术,形成的是高锡细晶。

根据金属材料学原理,高锡细晶部分耐腐蚀性能比结晶粗大的剑体部分。

根据分析配置出锡金和金粉,采用天然的凝结剂,取适量合金粉(多种化学成分配比而成),铜软但韧性好,锡硬但脆。

内硬外脆。

刚柔相济。

三道棱线分成剑身4个面。

与今天的子弹弹头的棱线是完全一样的。

他们不懂动气动力学,但他们似乎认识到三棱形的箭头比过去的两翼型有优势。

永乐大钟:1420年铸造成。

46吨。

在地上挖出10米大坑。

分七节造出供铸造用的外范。

低温阴干,焙烧成陶。

再根据钟体不同断面的半径和厚度,设计车刮板模,做出大钟的内范。

然后合范。

7节外范依次对接,七级浮屠。

填土夯实,不会铜液涨泄。

内外模范同时高温预热后。

融化的铜液从上面四个口同时浇注。

声学原理:用数字录音机记录声音信号,用频谱仪分析,把钟声的频率特性计算出来。

频率成分大小各是多少,基频是什么,主要可听声音是那些。

在FFT分析以后发现基频(也就是最低的)是16—22赫兹,这是它的最基本的震动模式。

可听区声音十分丰富。

从50赫兹一直到500赫兹。

尤其在200赫兹这个频率段声音最丰富,这些频率都和音乐中的音名相对应,好听和谐。

轻击和重击声音不一样。

钟壁不一样厚。

腰部84mm,钟口部位璧厚185mm,声音是整体不同部位震动的和音。

另外,合金成份的比例也在变化。

铜锡铅锌还有少量其他元素。

含锡量在16%左右,就使得钟体的强度。

韧度正好,可以保持钟声震动的持续性。

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使得钟声变短。

不可能传数十里。

钟的正下方有一个深的八角型坑。

即可既可仰视内壁还散音。

就像现代舞台前的乐池。

很久以前巴蜀人就会开采藏于地表之下的卤水,就是含盐的水溶液。

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

煎炼出可以食用的盐。

名字叫井盐,卤水分黄卤和黑卤。

黄卤中含有大量的钡离子;用它煮出来的盐苦且有毒。

黑卤是一种黑色的溶液。

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

也是种对人体不利的物质。

人们长期摸索出把黄卤与黑卤调配的一块,这样钡就和硫酸根发生了化学反应。

产生了硫酸钡白色沉淀。

便于除掉。

人们反串卤水点豆腐的方法用豆浆来洗卤水。

这样可以使得去掉卤水中的杂质,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表面还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固体残渣。

加入蛋白质,还可以诱导结晶。

缩短过程。

一座黑井小镇提供的盐水竟然占到了整个云南省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

武家大院是个王子型。

三横一纵,99间房屋。

108道门,背山面水,明清建筑。

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同九,王隐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层,两个四合院。

共有99间房,108扇门,民间传说,大约在汉代的时候,一位叫李阿召的黎族姑娘放牧时发现,总是独自去一个山崖,舔食渗漏出来的山泉。

牛群中唯有这头黑牛墨色黑亮,身体健壮。

黑牛盐井用了将近1800年,用到19世纪90年代,只要进去30米深就能看到卤水。

近代随着海盐的大量进入,黑井盐衰落。

阳燧:传说燧人氏看见啄木鸟啄树直到起火,学会砖木取火。

钻木取火要求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树种。

阳燧取火才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一次飞跃。

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左佩金燧,右佩木燧(阴天或者夜间用来钻木取火)。

正面取火,背面照脸。

中心部分锡的含量23%,最高。

说明古人知道锡含量高反射率高。

取火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聚焦。

凹面镜聚焦作用是怎么发现的很难考证了。

也许是光洁的大贝壳使得古人发现了凹面镜的聚焦现象。

长城:从建筑材料来说分为四类:(1),平原地区用土夯筑城墙;干打垒。

秦汉长城。

秦加入红柳枝条纤维,靠海的齐国人向夯土中淋洒盐水,一方面使得水不容易凝结,便于冬季施工,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土盐碱板结,强化硬度。

现在夯土层中有盐花。

(2)山上用石头垒砌;只用石条石块,石片累积而成。

在石砌过程中,采用干插石技术,不需要任何粘合剂,单纯依靠石头之间的插接,就坚固异常。

(3)平原与山地混筑的地方用土石混筑;先在墙体内外两面砌好石头,再向中间填土石。

(4)有的利用山险悬崖峭壁,以山险代城。

榫卯结构整个床不用一钉一卯,穿斗结构。

碗的做法。

应县木塔塔顶的塔刹是一个伞离子发生器。

高达10米的金属塔刹由佛教装饰组成,中间插入梁架的铁轴婉若一根避雷针,周围设的八条铁链又好像壁垒引线,双层套筒结构。

悬空寺:大同,貌悬而实不悬,主体重量在岩壁里面,杆子撑的只是楼沿和栏杆的重量。

且会轮流休息。

真正承担重量的是用卡式结构插入山壁的横梁。

地震时跨度大的卯榫拔出还可以归位。

跨度小的整体随波振动。

工人用竹片变成笼子,内晒满卵石。

通过渡船运输到江心。

用四年时间建立了一个酷似大鱼嘴巴的分水堤。

江水到鱼嘴时自然分成了内外两股。

分别成为内江和外江。

其中内江为引水河,凿开拦路虎尖山,当时只能靠钢钎和锤子,对岩石进行火烧水浇的方式。

现将岩石烧得滚烫,再用江水一瓢瓢泼向滚烫的岩石。

经过热胀冷缩,岩石迸裂疏松之后,再用锤子凿打。

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蒸煮粮食第一道工序。

先把粮食伴入酒曲蒸煮更有利于发酵。

再把半熟的粮食铺洒在地面上。

这是第二道工序。

第三道工序是对原料进行后期发酵。

外地发现的都是用缸发酵的。

也有用陶器发酵。

用土窖发酵的就是在四川成都平原这一带。

但窖泥不是普通的泥土,它产自成都附近的凤凰山。

这里的黄泥黄得发亮粘得腻人,老师傅都记得惜土如金,视土如命的古训。

挖完窖泥都要及时补好。

因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群参加发酵过程,参加酒化过程。

这些微生物参加的结果使得糖化和酒化的过程合二为一。

通过毛梅、根酶、曲酶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共生作用直接发酵。

变成酒之后的香味特浓。

比陶罐、陶瓮发酵发出来的酒想多了。

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明代层的酒窖池的窖泥中进行了微生物的检测,分离出了红曲和根酶。

近代工程:科学技术指导下的工程抗日战争时期范旭东的黄海研究社流亡到了四川,发现四川犍乐地区一种地方病(痹病)的流行。

有许多人得一种怪病,患者先是感到麻痹,从脚起,渐渐上升,当症状到达心脏时,人将停止呼吸。

多年来既查不出病因,又无药可治,往往是“成窝子”地死人。

黄海研究社落脚五通桥后,立即组织人员配合当地医院,从痹病患者的食品中收集样品,进行分析检查,同时还进行动物试验,终于发现病源是隐藏在食盐中一种毒素一氯化钡。

原来,当地人食用的井盐有几种,一种是用深盐井汲上来的黑卤和浅盐井汲的黄卤混合加工而成的白盐。

由于黑卤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镁、硫酸钙等,直接由它加工而成的盐就有较多的硫酸根,故对人体有害;而黄卤中则含有较多的氯化钡,直接由它加工而成粒状或粉状的花盐因含钡离子也有毒。

宋朝以后人们用上述方法无意之中将有害的硫酸根和钡离子都除掉。

但不懂得直接用黄卤加工而成的花盐,为何能要人命。

祖先用了不知多少条人命换来的生活经验,因为只知其然而不是其所以然,并无法挽救子孙后代的生命。

黄海研究社研究了从食盐中清除钡离子的方法,从此痹病在四川被根除。

美国欧洲的那些加速器从00年开始运转到现在,夸克交子等离子体都没有找到。

70年代有过这样的实验:李政道想到把监牢做得大一点。

物理学家的想法全是小孩游戏。

但用数学规范化以后就会出大的成果。

美国花了100亿美元做个更大的监牢,还没有做出来,还要等待加速器功能的提高。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1]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

它的亮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

它的原理早在1916 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要直到1960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实质上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收或辐射光子,同时改变自身运动状况的表现。

微观粒子都具有特定的一套能级(通常这些能级是分立的)。

任一时刻粒子只能处在与某一能级相对应的状态(或者简单地表述为处在某一个能级上)。

与光子相互作用时,粒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并相应地吸收或辐射光子。

光子的能量值为此两能级的能量差△E,光子频率=(E2-E1)/h。

这种辐射过程称为自发辐射。

众多原子以自发辐射发出的光,不具有相位、偏振态、传播方向上的一致,是物理上所说的非相干光。

1917年爱因斯坦从理论上指出:除自发辐射外,处于高能级E2上的粒子还可以另一方式跃迁到较低能级。

他指出当频率为=(E2-E1)/h的光子入射时,也会引发粒子以一定的概率,迅速地从能级E2跃迁到能级E1,同时辐射一个与外来光子频率、相位、偏振态以及传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辐射。

这两个光子再激励E2能级上原子,又使其产生受激辐射,可得到四个特征相同的光子,这意味着原来的光信号被放大了。

这种在受激辐射过程中产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激光器却在1960年问世,相隔43年),普通光源中粒子产生受激辐射的概率极小。

受激辐射和受激吸收两过程同时存在,物质处于热平衡态时,粒子在各能级上的分布,遵循平衡态下粒子的统计分布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