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个拥有良好观察力的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细微的细节,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提供多样的观察机会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课堂实践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观察机会。

比如,在课堂上引入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解释并得出结论。

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调查、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细致性和耐心性观察需要细致入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耐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细致入微的观察任务,如观察图片中的细节、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等,让学生逐渐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同时,也要适度延长观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耐心性,使其能够长时间专注于观察和思考。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观察是有效的基础之一,但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提问,才能形成真正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图形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发展学生的多感官观察能力观察不仅依赖于学生的视觉,还需要学生发展其他感官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实物、声音等多样化的资源,刺激学生的多感官观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五、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观点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观点,鼓励并提供支持性的反馈。

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观察的自信心。

六、提供评估和反馈机制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评估学生的观察报告、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观察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对细节的敏感度。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细节,并进行解释。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细节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开展观察力培养的实践活动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学校还可以组织观察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和植物园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奥妙和美丽,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三、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力并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观察,还包括对内心感受的观察。

学校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自身感受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感受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观察力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生物,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等。

这些科技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细节,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学生对多样性的观察现代社会变化快速,多样性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对多样性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社会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中的多样性现象,并进行讨论。

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多样性,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力和适应能力。

总结: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包括注重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开展观察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观察力以及培养学生对多样性的观察。

探索科学:孩子的自然观察力

探索科学:孩子的自然观察力

探索科学:孩子的自然观察力孩子的自然观察力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规律和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认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力,让他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呢?本文将从培养孩子观察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力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孩子才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良好的观察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还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力需要多方面的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观察环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家庭中的植物、动物、天空等自然现象,教会他们用心去观察、用脑去思考。

此外,还可以利用科普图书、实验器材等资源,引导孩子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实践,培养其观察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最后,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自然观察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参与各类实地考察、科学实验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和收获。

比如,带孩子去郊外野外露营,观察大自然的奇妙之处;组织孩子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他们亲手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孩子观察昆虫、鸟类等小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然观察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和引导,孩子的观察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让他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世界的美好,探索科学的奥秘。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作者:徐贤荣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8期【摘要】观察能力需要后天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中学阶段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要注重过程,方法适中。

【关键词】自然观察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事物的特点是每个中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使中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观察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为什么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1.1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

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前提条件。

1.2 观察是认识自然现象研究自然规律的首要步骤。

自然科学的大多数学习的内容都是以自然界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生们通过首先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自然现象和规律产生感性的认识,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1.3 良好的观察力能使中学生更快的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2.1 引导中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才能在实践的时候,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观察,自然科学中,观察能力尤其重要。

例如,老师在讲授不同植物的叶子有何区别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野外采集不同种类的叶子,通过实践采摘、对比从而获得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2.2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自然现象千变万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切身的体验,但是,在研究自然科学的时候,单纯的依靠生活经验,则非常容易出现生活经验影响实验判断的现象。

研究目前还处在比较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中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方案观察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世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一、设计有趣的观察活动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观察活动。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昆虫观察,观察不同昆虫的形态、行为和生活习性;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组织户外考察,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然景观的细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艺术品,并用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

通过这些有趣的观察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提高观察意识和能力。

二、引导学生多维观察观察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多维观察的能力,即观察对象的不同方面和角度。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外观、细节、变化、联系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观察意识。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关注颜色、气味、温度等多个方面的观察点;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和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多维观察,可以提高他们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三、培养学生的记录和整理能力观察不仅仅只停留在眼睛,还需要通过记录和整理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观察记录,例如通过绘画、写文字描述、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等形式。

在观察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对象的相关信息、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观察结果的总结。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理观察数据,利用图表、图像或总结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观察结果的概括性认识和分析能力。

四、开展合作观察项目合作观察项目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拓展观察的范围和深度。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选择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并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察以季节变化为主题的植物生长过程,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并汇总观察结果。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观察力方面存在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意识、注重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能力细致观察能力是观察力的基础。

学生应具备对事物有一定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品文、影视剧、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如观察文字中的细节描写、剧情中的人物动作、图片中的细微变化等。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

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动植物标本或者昆虫、植物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颜色,进而整理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通过实践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事物,并培养自己的细致观察能力。

二、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意识对于观察力的培养,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观察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演示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开展相关的问题探究。

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照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引发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主动观察意识。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观察任务或者观察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主动性。

比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通过观察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培养出主动观察的意识。

三、注重实践锻炼观察技巧除了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主动观察意识外,教师还应注重实践锻炼学生的观察技巧。

下面介绍两种提高学生观察技巧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作,然后闭眼想象画面,再借助记忆绘画出来。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

1. 创造富有观察对象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创造出丰富的观察对象。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堂上,可以摆放各种实验器材、标本和模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艺术课堂上,可以展示各种艺术品,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感悟和解读。

这样的环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的观察实验,让他们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事件,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系统观察,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并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工具。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其他可能的解释?”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观察和讨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启发,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提供案例和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案例和实践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孩子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之一。

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以提高孩子观察力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孩子们在观察中探索、思考和成长。

一、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意识在提高孩子的观察力之前,首先应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意识。

通过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的细节,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记录,可以渐渐培养他们对观察力的重视。

以下是几种方法和技巧:1. 给孩子提出有针对性的观察问题当孩子观察到一件事物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个花朵的颜色是怎么样的?”或者“你发现这个草地上有什么不同的动物?”通过提问,孩子们可以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 利用各种媒介来激发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图书、观看有关自然、动物等的纪录片,或者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

通过这些媒体和场所,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观察力游戏,如“找茬游戏”、“寻宝游戏”等,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二、提升孩子的感官观察能力感官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提升孩子的感官观察能力是提高他们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方法和技巧:1.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天生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带孩子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观察树木、草地、小昆虫等。

在家中,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带有观察需求的玩具或素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培养孩子的细微差别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微差别,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增强孩子区分事物细节的能力。

3. 进行感官训练将孩子的感官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听力训练可以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方式进行;视觉训练可以通过拼图、找字母等游戏来进行;触觉训练可以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等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活动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活动设计一、引言观察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二、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细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并做出记录。

例如,播放一个自然景观的视频,要求学生描述其中的动植物、天气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升对细节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 活动二:观察实物学校的教学资源室或者博物馆中通常有一些展品,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观察并作出记录。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植物馆,要求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叶片形状以及其他特征,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亲身观察实物,学生可以培养对细节的关注和观察力。

3. 活动三:观察实验现象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现象来获取知识。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展示不同材料对光的折射程度的实验,学生观察和记录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4. 活动四:观察文本信息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一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取关键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篇新闻报道,要求学生根据报道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和观察,学生可以提高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活动五:观察与思考在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地图,要求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信息,并回答问题,如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总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内容。

通过多样化的观察活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初中一年级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初中一年级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初中一年级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丰富的观察力能够开拓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然而,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往往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较为薄弱,需要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一、培养对事物的兴趣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博物馆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事物的细节和特点。

另外,培养孩子爱好读书,尤其是科普类书籍,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知识,并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

二、游戏与训练相结合为了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玩一些找不同、寻宝等游戏,这样可以锻炼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另外,可以进行一些盲点测试的训练,让孩子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找出隐藏的东西,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和分析细节。

三、注重细节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观察能力。

比如,当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可以提醒他们观察路边的景物,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了不同的地方。

另外,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观察花草的花瓣、叶子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逐渐变得更加敏锐和仔细。

四、开展实验活动实验活动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研究温度对物体的影响等等,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到事物的变化与规律,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设计和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多感官的观察除了通过眼睛观察事物,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多感官观察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比如,通过让孩子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并尝试描述其特点和感觉;或者通过让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分辨声音的来源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孩子多方面的感官,让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更加全面和准确。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摘要:利用生物试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充分发挥实物及其模型、图形对观察能力培养的作用。

充分利用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利用对试题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利用生活中现有的生物,仔细观察它们,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关键词:浅谈观察力培养观察是有意知觉的一种主要形态,它是智力的“眼睛”。

观察能力是一种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学科,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提高学生对观察意义的认识,调动他们主动观察的兴趣和自觉性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科本身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信。

”生物实验多彩纷呈,引人入胜,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实验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在尽可能多的再现自然现象的同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对现象产生兴趣的同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其探索并急欲发现其中奥秘的强烈动机。

这样把观察的兴趣、意义和目的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调动了学生观察的自觉性,提高了观察的效果。

(二)明确观察目的,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层次在使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实验手段时,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指导学生分清观察的重点,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所讨论问题的有关现象上。

这样才能去伪存真,抓住问题的实质。

如:讲《显微镜的作用》《制作临时装片》这些实验时,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老师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要点,边做示范。

学生边听,边看示范,边模仿操作。

制作临时装片时,老师在实验投影仪上边讲要点边示范,学生也是一步步跟着老师做。

这样的教学比先讲再让学生做成功率高,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制作的装片会有成就感,这样模仿操作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老师下去观察辅导,对他们的实验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实验兴趣会更高涨,模拟实验教学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操作。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验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摘要】本文阐述了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从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提升学生观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地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实验;观察力;培养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地理实验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地理实验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模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地理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在地理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法等。

例如,在观察地形地貌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高到低、从左到右等;在观察气候变化时,要对比不同季节的气象资料,找出变化规律;在观察人文现象时,要重点观察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不同方面的特征。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并做好记录和分析。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爬山虎的脚教案:培养学生观察力

爬山虎的脚教案:培养学生观察力

爬山虎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独特的爬行方式让它成为了人们装饰居室、绿化环境的首选植物之一。

而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爬山虎这个话题来开展观察力教育。

一、目的通过观察爬山虎的脚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力,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现细节,增强记忆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方法1.观察实物法利用爬山虎实物,让学生分别观察爬山虎的根、枝、叶、气孔、脚等部位,了解其结构特点和适应环境。

2.运用工具法:利用显微镜、手电筒、拉尺等工具,对爬山虎的不同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和测量。

3.图像分析法:对爬山虎的图片进行分析,利用图片中的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爬山虎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爬山虎实物2.显微镜、手电筒、拉尺等工具3.爬山虎的图片四、教学内容1.爬山虎的根:观察爬山虎的根,可以看到虎爪般的触角状结构,这种结构是为了紧贴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吸收水分和养分。

学生可以结合分析虎爪状结构的形态特点,推断出这些结构的实际功能和适应环境。

2.爬山虎的枝:观察爬山虎的枝,可以看到枝条较为细长,形成网状支撑结构,以此紧贴支撑面。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及测量枝条的长度,结合想象力和场地实际情况,推断出自然环境中枝条的生长方式和面向。

3.爬山虎的叶:观察爬山虎的叶,发现其叶面厚实,表皮有光泽,其寿命较长,还有利于它能够在野外生存中抵御风吹、惠雨洗并肆意觅食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比较不同地区的爬山虎叶子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出其适应环境和功能。

4.爬山虎的气孔:观察爬山虎的气孔,可以看到它们分布在叶片的下部,通过微观技术、显微观察来了解其细节。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摸索结构特点,推断出气孔的实际功能和面向,分析气孔的形态特点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

5.爬山虎的脚:观察爬山虎的脚,可以发现将会在最有适应环境的表面聚集,整个脚板分为几个覆盖面,让爬山虎能够更好地紧贴垂直或斜面。

学生可以合理分析脚的特点,推断出脚的实际功能和面向。

五、教育效果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爬山虎的结构和特点,增强了其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观察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提倡积极观察身边事物学生们通常对周围环境缺乏足够的观察力,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事物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可以通过组织观察比赛、设立观察日记等方式,使学生时刻保持观察的习惯。

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室或校园中放置一些物品,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这些物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开展自然观察活动自然观察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非常有效。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方,让他们亲自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三、注重细节观察观察力的提升需要注重学生对细节的观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事物的特点,以及其中的细节。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然后让他们详细描述画中的人物、景物、色彩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力。

四、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观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事物。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后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思考。

五、培养实践能力观察力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户外考察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中的观察获得知识和经验。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事物。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具体的图像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

七、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交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交流来解决问题。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准确、全面和深入的观察,并能通过观察获得有意义的信息和洞察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 创设丰富多样的观察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类观察环境。

例如,在生物课上,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参观生态园、植物园或动物园,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和体验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奇妙之处。

2. 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教师可以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摆钟的摆动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钟摆的摆动周期是相同的。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另一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精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心思想或相关细节。

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1. 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比较是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对象或概念,并引导他们进行相互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思维逻辑。

2. 创设对比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对比环境,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不同观点、理论或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事件,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1.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艺术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科技等领域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科普读物或文学经典,通过阅读来增加学生的见识和审美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1. 提出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七年级生物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知识传授并举,把知识和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学的根本目的,而培养能力必须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它的实现,可以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抽象思维,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从观察中领悟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

所以必须科学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深入细致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供同仁们切磋:1.在实验前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学中实验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观察思维的参与下渗透知识。

在观察前,必须对学生预先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在实验观察中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中资料分析,我们应先提出实验观察目的和任务:1. 甲瓶、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程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 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乙瓶?3.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

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很容易发现: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这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较大。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甲瓶是这个观察实验的对照组。

通常的说,实验组减去对照组的变化数量,可以得到实验组产生的变化数量。

但是这一实验观察只是定性观察,因此,只能起到对比的作用。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中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加敏锐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创设观察性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观察性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具有特色的装饰物,如植物、动物标本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鸟儿的飞行姿态、花朵的颜色变化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进行观察。

二、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做出回答。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昆虫或植物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描述并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开展观察实验和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观察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环境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除了培养细致观察能力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特点。

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观察。

五、结合实际生活最后,教师应该将观察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观察力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观察技巧。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创设观察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开展观察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以及结合实际生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因为观察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所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实践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习环境中加入日常生活或课堂常用的物品或器具,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物品或操作器具,再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2. 开展系统化的观察训练在创设完善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察能力水平,开展相应的系统化的观察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在学生不同的生活、科技、自然等领域开展系统化的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生活中进行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材料等特点,并进行自主分组和分类。

3.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观察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除了要观察到事物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事物与环境、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关系。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认识事物。

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观察所研究的事物或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不仅观察逝去的事物,还可以参照当今的事物或现象,来推断当时的社会背景。

在研学课程中,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实地观察和体验,感受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与环境、人文等的互动关系,并帮助他们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开展系统化的观察训练、以及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等多方面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技巧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技巧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技巧观察力是一项重要的认知能力,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帮助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引导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例如,在学习绘画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画作,然后提出一系列关于画作内容、色彩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作,并进行思考和发现。

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准确观察细节的能力1. 观察细节培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细节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进行观察细节培训。

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观察图片、物体、文字等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文字或图形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节。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观察细节能力将得到提高。

2.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观察细节。

例如,在学习天文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星星、行星等天体,让他们注意天体的形状、颜色、亮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观察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作品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开展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谈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谈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谈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观察力的培养也是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地。

所谓观察力是指人发现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即从相同现象中看出不同因素或从不同现象中看出相同因素的能力。

它主要由观察的速度、广度、精细度等因素构成。

观察力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一个观察力敏锐、深刻的人,善于迅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看问题全面深刻。

观察力对学生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

一、对课本插图和彩图的观察插图能用生动形象和明确的表现形式,在较小的画面中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迅速而直观地观察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起到语言描述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观察插图时应注意:1、注意识图顺序及方位。

生物图的识图顺序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识图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使之自学地习惯地依照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的顺序观察。

如皮肤的结构图,应采取由外到内的顺序。

消化系统图,应按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顺序一一识别。

另外识图还不一定要注意方位,对常用生物解剖术语如横切面、纵切面、侧面、冠状面等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最好布置思考题读彩图,以提高观察的目的性、理解性和整体性。

如初中教材第一册(下)中彩图一至四“蜜蜂的发育”,就可布置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读图:①蜜蜂的卵产在什么地方?②蜜蜂的幼虫形态和成虫一样吗?③蜜蜂的蛹能不能自由活动?④蜜蜂在发育过程中与蝗虫的是不是一样?这样,再讲解完全变态,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3、抓住主要特征,把握规律。

能否迅速抓住插图的主要特征是掌握插图的关键。

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下)中彩图五工蜂采集花蜜,就应抓住工蜂外部形态:全身被毛、后足上的花粉筐和花粉刷及管状口器。

抓到关键就能把握其中的规律,这样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初学血液循环系统知识时,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血管里流的是什么性质的血往往分不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自然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能力需要后天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中学阶段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要注重过程,方法适中。

【关键词】自然观察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事物的特点是每个中学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使中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观察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为什么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
1.1 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

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前提条件。

1.2 观察是认识自然现象研究自然规律的首要步骤。

自然科学的大多数学习的内容都是以自然界存在的实际事物作
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生们通过首先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自然现象和规律产生感性的认识,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1.3 良好的观察力能使中学生更快的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2.1 引导中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才能在实践的时候,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行观察,自然科学中,观察能力尤其重要。

例如,老师在讲授不同植物的叶子有何区别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野外采集不同种类的叶子,通过实践采摘、对比从而获得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2.2 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
自然现象千变万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有切身的体验,但是,在研究自然科学的时候,单纯的依靠生活经验,则非常容易出现生活经验影响实验判断的现象。

研究目前还处在比较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中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

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中学生的具体要求等。

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中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做脊蛙反射实验时,最好先和中学生一块回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及其作用,然后在指导中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观察。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学习习惯,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观察习惯,有的中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中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

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中学生在观察兔子时,有的中学生看到兔子在吃草,这时注意它的生活习性;有的中学生注意到兔子的外表颜色,身披白毛;有的中学生注意到兔子的外部形态,长耳朵,裂嘴唇等等。

此时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全面观察兔子的外部形态。

对于观察较迟钝,觉得周围没有什么可看的中学生,教师应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对注重于对学生整体观察能力的培养,锻炼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落脚的习惯。

能够从整体到部分,在从部分到整体,例如:在做解剖青蛙的实验中,许多中学生认为只要把青蛙解剖好就完事了,这时候教师应当指导中学生从解剖的青蛙中找出心脏、肺、胃、肝、胆、肠等器官。

三、在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只有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们产生主动学习,对各种实验和自然现象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创造条件使中学生接触各种自然现象。

一方面,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以引起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积极作用。

教师通过精彩的实验,配合生
动的语言,让中学生聚精会神,唤起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例如:演示针轻微刺手后缩手,落叶下落等实验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手被针刺之后总是先缩手而后感到疼;为什么落叶总是背面向上……中学生对这些现象感到新奇而又有趣,其中不少情形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从未想过为什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明所以,难以回答。

这样他们就会被这些现象所吸引,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

特别当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较高时,他们已由“看热闹”上升到要解决“为什么”的阶段。

此时,他们会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观察活动,寻找现象的原因,这样观察中细致性、持久性就会得以加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

3.2 观察时要尊重客观事实
自然学科主要采用实验教学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许多客观现象或结果与所采用的条件有密切关系,有时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还有可能实验现象与所给的实验结果不符。

遇到这种情况,应尊重实验的客观事实(在一切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同中学生一块寻找原因。

例如:在做脊蛙反射实验时,因所用青蛙大小不一,有的特别小,做出来的实验现象就不很明显。

原因是特别小的脊蛙神经系统还不够完善。

又如:在做碘液遇淀粉变蓝的实验中,碘液浓度直接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所以,在观察中要尊重客观事实,这也是培养中学生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总结
中学自然学科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详细观察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了解一定科学的基础之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观察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

总之,初一阶段是刚刚开始学习观察,主要是逐步的认识观察、学会观察,为以后更深入、更有效的进行观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参考文献
[1]马光华;浅谈数学教学中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桂德怀;中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3]张孟君;浅谈数学教学中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