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案例1: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近代史第一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课件
2. 史观角度 (1) 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 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 渗透、融合的产物。
(3) 从近代化史观看,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历了从倡导到实践的演进。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生活上: 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使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巨大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干
核心信息: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 直曲” 据材料“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可知是中国希望借助西 方列强的势力,A 项错误 由材料“琉球国向中国进贡”“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可知中国与
辨选项
琉球国为朝贡贸易,传统朝贡体系的解体是在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的朝鲜独立,故 B 项错误 材料仅仅的是地方督抚的外交建议而非干预朝廷的外交决策,故 C 项 错误
查内容发展趋势是从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发展为在全球化、 现代化视野下考查中国内 政外交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反思。 反映了考查学生历史意识与历史 理性,传承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趋势。
2. 选择题考查特定时空下唯物史观应用与历史解释能力,试题难度比较大。主 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特定时空下的史料实证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并 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抓核心 ·强技提能
(新课标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讲学案
第六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分析解读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古老的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开始向近代社会缓慢转型。
就命题规律而言,有以下特点:(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
(2)从内容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等均是高考重点。
(3)从形式看,多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加以考查。
⑷从难易度看,政治部分相对简单,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等经济部分难度相对较大。
从备考的角度,有如下建议:(1)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从新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 , 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
(2)注意归纳单元特征,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1. (2017天津文综,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 ,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 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答案 C2. (2017江苏单科,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 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答案 D3. (2016江苏单科,6,3分)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 ,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 ,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 基督教平等思想C. 《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 “中体西用”思想答案 D4. (2015安徽文综,15,4分)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在那 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
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 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 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 “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 也守约。这种变化表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7、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 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 曰田凭, 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 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 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 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 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 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 的外交政策调整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 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 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 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 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现代中国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例谈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例1】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此题以近代中国一外交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结束了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中国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属于涉外事件。
地方督抚在上奏中提议按照“万国公法”来评判日本阻止琉球国进贡这一事件,说明当时国人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故D选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故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日本阻止其向中国进贡。
这说明当时朝贡体系依然存在。
故B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督抚只是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这一事件奏提建议,并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干预”说法错误,故C选项错误。
鸦片战争前,受“华夷观”思想影响,清政府实行朝贡外交或者宗藩外交。
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体系”迫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纳入世界市场,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晚清时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例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史料一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引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工业文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中国在面对变革与转型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首先,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生产所代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加。
中国迎来了自己的工业化时代,经济结构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
其次,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城市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崛起,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外,工业文明的冲击还引发了文化的转型。
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格局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西方的科技、工业制度和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颠覆和冲击。
中国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变革。
工业文明冲击之下,中国面临巨大的变革与转型。
那么中国是如何应对这些变革和转型的呢?变革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经济转型策略为了适应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转型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发展制造业,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积极开放经济,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的引进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创新和科技发展来推动经济的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社会结构调整工业文明的冲击对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变革,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调整的措施。
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晚清时期第8讲1840_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第8讲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导火线:虎门销烟。
3.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
(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知识结构
阶段特征:
四条基本线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中国人奋起反抗、抗击侵略的抗争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史 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考向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视角 1 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 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 【典例1】 (2014·江苏)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 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考向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典例5】 (2014·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 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 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 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 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4、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①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 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 兴起、发展 ②政治上: 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 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国家。具体表现 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 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为近代化提供思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
命题预测
1、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特别是用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多角度分析列强侵华 的灾难和客观性的影响;
2、从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角度考查中 国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近代化
1、什么是近代化?
(1)定义: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3)近代化的类型和特征 史学界认为,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各国的现代化 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别: ①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通过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的现代化,称为“早 发内生型现代化” ②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 代化探索的国家的现代化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 近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学案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一)——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预习学案一、学法指导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这一阶段历史,要把握四条线索:1、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随着列强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业的兴起;3、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4、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化。
二、重点内容1、总体掌握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请在下面的时间轴回忆对应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具体史实政治:经济:思想:2、掌握以下主干知识(1)两次鸦片战争(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标志、过程及表现、影响(4)中体西用含义、目的、实践(洋务运动的评价)三、预习检测(选择题每题4分,问答题10分)1、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1840 1851 1860 18951856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4、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
高考历史复习第15讲第2课时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考点
太平天国 运动
2019
2018 2017
海南单科 T7
2016 2015
江苏单科 T6
重庆文综 T6江苏单
科T6
6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
1.(2018·海南单科,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
9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3.“新”特点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背景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4.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
7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2.(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 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 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 其产生影响的是( D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15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从经济上看,他们是分散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 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 核心。
中国近代史
2、经济上
(1)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逐步解体。
2、经济上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 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 动是对工业革命的被动反应。
2.经济上
(1)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 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帝 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 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1912~1919年中国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 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 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 运动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 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 焕然一新。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 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1927)。
(1)新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 央领导集体,中共走向成熟。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2)国民经济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统治 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 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课件
【变式训练】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 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状况来说明材料中所说 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主权遭到破坏,开 特征 始沦为半殖半封社
会; 民族危机加强;
农民阶级最早担 负起反封反侵任务
思想 生活
【尝试训练】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
问题: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体现 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小农经济占主导 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 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 小农经济解体 民族工业
近代化 全球化
小农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专制 理学主导
海禁 闭关锁国
鸦片 战争 后
半殖半封 民族危机 人民抗争
小农经济解体 近代工业产生 全球化近代化
学习西方 逐步深入
逐步开放
总特 征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逐步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知识拓展:中西社会转型
政治
经济
思想
近代中国 外源型
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 人民抗争
【重点深化2】
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
背景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方案新: 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资政新篇》 败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变式训练】
右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 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 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 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和转型
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的变革和转型引言工业文明的出现和发展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型,从而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以及相应的变革和转型。
工业文明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到来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结构的变革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制造业所取代,工业产值和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结构的变迁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工人阶级的出现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各阶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工业化的步伐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的人口减少,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
科技水平的提升工业文明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的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中国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蓬勃发展。
大量的科研人才涌现,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大幅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变革和转型工业文明的冲击推动了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和转型。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封闭的经济体制,引进了外资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施了市场经济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结构的重构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结构的重构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农民的转行,农村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城市中新的社会阶层如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逐渐形成,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社会层级更加明晰。
海头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综合学案)
【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运动中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考点碰撞】必修政治:一、两次鸦片战争(考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A\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B\时间:1840年至1842年。
C\影响:①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南京条约》: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反思: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①鸦片战争及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未能满足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求②西方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阶段。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4.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生互动,导入教学:
联系晚清(鸦片战争)前的中西社会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时期中外的不同,为本次教学打下基础。
师生合作,解读探究
以图片形式展示这时中国转型的特点:
时代特征
由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具体体现
政治上:侵略与反侵略;民主革命兴起
经济上: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工业化开始起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上:由妄自尊大到师夷长技
生活方式: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一、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借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
①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中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③思想上,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权益。
(2)过程
①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结果: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讨论: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促使中国走出落后的“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社会,开始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化。
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点拨:破坏性: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
其后,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逐渐丧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性:鸦片战争打开尘封很久的中国大门,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促使中国人觉醒,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深受封建剥削,决定了农民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由于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只能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
三、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破产,“耕”“织”分离。
2.洋务运动
(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主要活动
①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
批近代军事工业。
其代表是江南制造总局。
②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其代表是轮船招商局。
(3)评价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开始起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与中外近代化比较:
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主要是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特点:
①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由资产阶级完成,而中国则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当时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此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较晚且不成熟,开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便落到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务派)的身上.
②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的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③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工业化则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官督商办和商办形式的民用工业.
(1)阻碍因素: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推动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力量源泉
19世纪中国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包括外商企业、官办洋务企业、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其中,代表中国近代化方向的是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但其发展的环境也最为恶劣,深受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西式服装、饮食、建筑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
2.交通和通讯
(1)新式交通
①水上交通: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②路上交通: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到开平的胥各庄铁路通车。
(2)通讯: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讨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课堂小结:
在从整体上给学生一个印象,加深对本专题的理解。
政治1、鸦片战争(1840、6—1840、8)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0、6)
经济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工业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1、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生活方式1、物质生活
2、交通通讯
3、大众传媒
课后作业:
本专题的随堂作业写完,明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