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的拉伸

合集下载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

制作天文照片后期效果:Photoshop技巧揭秘导语: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拍摄天文照片。

拍摄到美丽的星空和星轨,但是照片往往需要后期调整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天文照片后期处理的技巧和步骤。

步骤一:引入照片到Photoshop1. 打开Photoshop软件,点击“文件”-“打开”选项,选择你想要编辑的天文照片,然后点击“打开”。

步骤二:调整曝光度和对比度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曝光”选项。

2. 通过调整曝光度、亮度和对比度值,来增强照片的明暗对比度。

步骤三:增强色彩饱和度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阶”选项。

2. 调整色阶的输入和输出滑块,以增强照片的色彩饱和度。

3. 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调整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饱和度,来突出照片中特定颜色的效果。

步骤四:修复噪点和伪像1. 在Photoshop界面上找到“滤镜”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降噪”选项。

2. 通过调整降噪选项的强度、细节、对比度等参数,来减少照片中的噪点和伪像。

步骤五:调整图像尺寸和剪裁1. 如果你想调整照片的尺寸,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图像大小”选项。

2. 根据需要,调整图像的宽度、高度和分辨率值。

3. 如果你希望裁剪照片,可以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裁剪”选项。

步骤六:增加星轨效果1. 找到“图层”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图层”选项。

2. 选择画笔工具,选择白色颜色,在新建的图层上,通过鼠标点击和拖动的方式,模拟星轨效果。

3. 调整图层的透明度和混合模式,以获得逼真的星轨效果。

步骤七:修复杂乱的星空1. 选择修复工具,修复星空中的杂乱纹理和瑕疵。

2. 可以使用修复工具中的“修复画笔工具”、“修复图案工具”等来进行修复。

步骤八:增加颜色校正1. 找到“图像”选项,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调整色彩平衡”选项。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二)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二)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二)编者按有没有想过信手摘星?有没有想过星际漫步?赤道仪导航,相机记录,破云摘星,不再是梦。

此讲座为分期连载,本文为第二部分。

本期目录一、天文摄影观测设备架设流程二、导星系统的调试(软件、对焦)三、相机接环四、对极轴五、对焦六、望远镜校准、GOTO七、不同天体类型的拍摄八、曝光值九、深空天体拍摄构图十、拍摄暗场、平场、偏置的方法一天文摄影观测设备架设流程1、三脚架放置平稳,三脚调平。

2、赤道仪装载到脚架上,螺丝固定。

3、接近黄昏,通过指北针或电子罗盘将赤道仪对准北方。

4、通过赤道仪的水平仪调整水平(非常重要)。

5、通过赤道仪的极轴镜找到北极星,通过赤道仪的水平方位及俯仰垂直方位两组螺丝调整角度。

6、安装重锤。

7、安装拍摄设备。

8、安装控制器,开机输入观测地点地理坐标、时间、时区等信息。

二导星系统的调试(软件、对焦)导星系统调试前强调两个对焦过程:主镜对焦、导星镜对焦。

对焦不需特别精细,焦点附近不超过5毫米的对焦区域对焦即可。

主镜对焦:通过单反或螺纹或CCD,把相机接到望远镜拍摄主镜上。

要预先通过找星确定把合焦点。

一些亮星对实后,要记住望远镜调焦座上合焦的刻度。

导星镜对焦:导星镜同样有刻度标示,通过导星摄像头连接导星软件(细节见下文)。

导星软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是否有星星,是否清楚,如果清楚就确定导星镜焦距。

光学系统焦距要提前调整,未调整状态下接到相机的重心(力矩)不一样,会影响望远镜赤纬轴的安装平衡。

焦距调好,整套系统装上,再调赤纬度轴的平衡。

这是确定拍摄深空天体的赤经轴和赤纬轴的平衡过程。

赤经轴是和重轴对位方向平衡,赤纬尾轴是拍摄光学平衡。

这是初学者常用的PHD Guiding简便“傻瓜型”自动导星软件,摄像头的行列方向无需与RA或DEC 轴保持水平或垂直,无需设置图像镜像、上下翻转等来设置纠偏方向,一切都由程序自动判断。

自动导星软件使用步骤:预览确定要导的星体;开启导星功能(程序会自动驱动赤道仪沿RA、DEC方向旋转进行校准,确定相对方向并记录有关马达空程等数据);校准成功后,则自动开始进行导星。

深空天体的摄影

深空天体的摄影

深空天体的摄影深空天体摄影是天文摄影的一个重要分支。

不仅仅需要具备性能相当的器材,还需要拍摄者具备驾驭器材的能力,同时更需要良好的观测环境和合适的观测时机。

在天文摄影中,深空天体摄影对器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深空天体,不同的观测环境,选择合适的器材是非常必要的。

器材的选择首先是望远镜,很多爱好者用长焦镜头来拍摄深空天体,但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些简单摄影器材(DC或DLR套机)的爱好者。

选择天文望远镜的费用远比配置镜头要廉价得多,即便是顶级发烧友,使用高级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效果通常也会优于长焦镜头,所以说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讲,天文摄影还是以天文望远镜为主。

口径越大的望远镜分辨率也就越高,集光力也越强,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口径较大的望远镜是有必要的,另外选择望远镜还需要考虑拍摄目标,对于大视面的深空天体,比如弥漫星云和疏散星团,应当选择焦距较短的望远镜,以便获得足够大的视场来函盖整个目标,对于视面较小的天体,比如球状星团,行星状星云和大部份河外星系,应当选择焦距较长的望远镜,以保证目标在视场中足够大。

其次是赤道仪的选择,深空天体摄影对赤道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跟踪的速度要精准,还必须保证在整个跟踪过程中运行平稳,没有晃动和振动,否则照片上的星点会出现拖线或者重影。

再有,赤道仪要负责支撑望远镜,成像终端,导星系统(以目标天体附近的恒星为引导,控制赤道仪精确跟踪天体周日视运动的装置)等等,因此在选择赤道仪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全使得赤道仪出现异常的磨损,导致跟踪精度急剧下降,另外,即便赤道仪的跟踪速度精准,也需要配合导星系统来工作,因为地球在气的存在会产生“蒙气差”(大气对星光折射导致的周日视运动角速度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导星是克服“蒙气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因此一架配有自动导星接口的赤道仪是非常实用的,当然,如果你手头只有一架简易型的赤道仪,也可以采取手动导星的方法,当然这是对技术和毅力的考验,一般来讲,至少应当配置一台具备双轴自动跟踪的赤道仪野外进行深空天体摄影,可以选择没有光污染的环境,适合拍摄那些表面亮度低,视面大的弥漫星云,要求器材安装调试简单,便于携带,通用性强,因此推荐使用8-10厘米消色差折射望远镜,配合一台双轴自动跟踪的赤道仪(EQ3PRO或同等级别以上的赤道仪)如果能配合自动导星系统就更好了,当然不要忘了带上容量足够的蓄电池,以便保证赤道仪,成像终端和导星系统整夜可靠的工作需要,实在不行,用汽车发电也可以,不过这台“发电机”价格不菲。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

4-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星点的分离与处理

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四)星点的分离与处理@NEPTUNE上的鱼骨头星点和深空天体的分离是处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如果不将星点与弥散天体相分离,那么最后画面中的成千上万颗恒星会喧宾夺主淹没深空天体本身的细节表现。

这个技巧在处理大面积的弥散天体(比如弥散星云,以及M31,M33等能够占据画面面积面积特别大的星系甚至于彗星,使用赤道仪进行深度曝光的广角银河照片也可以用到这个技巧)时是必须会用到的。

本期的例图是在QHY CCD摄影比赛中获得第一的《M42猎户座大星云广域》马赛克拼图中的A2幅(星云主体东北方向的一块,图中第三象限)镜筒:Sky-Watcher信达130F5+原厂I代彗差改正镜机身:CANON EOS500D改机赤道仪:Sky-Watcher信达EQ6导星:Sky-Watcher信达70F10折射镜+QHY5 CMOS GUIDER曝光:5幅马赛克(4+1),单张600S共13小时10分,M42核心另加8X15S和10X30S附器材照片小贴士:此技巧一般用于深度曝光后的照片上,使用的时机是图象刚做完Digital Development(见系列文章的第二期)之后。

一、星点的提取/STARMASK的制作先说星点的提取。

我们提取星点需要使用到两幅作品,一幅是在做Digital Development之前的作品,另一幅是做了DDP之后的作品:前者用于提取占少数的亮星,后者用于提取剩余的暗星。

1/先打开已经做过DDP的文件,然后做“图象-调整-去色”。

2/ 选择“滤镜-其他-自定”,然后会出现一个矩阵,矩阵的外圈我们固定设为-1,向内一圈设为1,中央的值则可以在4-8之间变化。

做完自定滤镜之后,图中已经几乎只剩下星点(当然还包含一部分被强化的噪点)3/ 我们叫出色阶截掉暗部混入了噪声的部分,以免到时将噪声当成星点一并提取。

4/ 拉伸色阶,让图中剩下的亮点都达到最亮。

5/完成后的图样6/将这个文件保存为starmask-1.tif,用来提取暗星的图层就做好了。

(word完整版)【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word完整版)【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word完整版)【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天文照片后期处理教程】DeepSkyStacker的全部内容。

DeepSkyStacker,你今天用了吗?DSS,这个最近在论坛上开始响亮的名字,也是你还暂时还用不到他,不过是时候知道它的存在了。

1,什么是DSSDSS是一款图片叠加软件,也就是当你对同一个深空天体拍摄了多张相同或不同曝光时间的照片后,用DSS就能处理出一张信噪比更高、画面主题更鲜明的深空照片来。

2,DSS的特点:以前用PS用RegiStax将多张深空照片进行叠加,但PS过于复杂和繁琐,RegiStax则对照片有较高的要求和限制,现在有了DSS,叠加就方便的多了,导入照片——选择处理——看结果,甚至可以直接对RAW格式的照片进行叠加,所以:A,简单实用又高效B,功能多样化C,对电脑要求低用RS(RegiStax的简称)叠加视频的朋友越来越多,但用RS处理我佳能400D的最高分辨率的照片时就要命了,即使有2GB的内存也只能叠加6、7张就要将内存用光,而DSS要求就低的多,1GB就能处理几十张超高分辨率的RAW照片,而且还能同时加入暗场、平场和平移场的照片来纠正画面固有的缺陷。

3,DSS下载与安装:下载后按默认设置安装。

4,DSS快速运行:第一步,运行DSS,选择“Open picture files”加入要叠加的照片(见下面截图的“1”),DSS称其为亮场/亮帧/亮幅,曝光时间可以不一样,加入的照片会出现在窗口的下部,前面都给它打上钩(或点一下DSS窗口左侧的“Check all”).DSS的快速运用就到这里,很简单吧?当然这只是最初步的,我们至少要加入不同曝光时间所对应的暗场,也就是在选择要叠加的照片后再点击窗口左侧的“d ark files。

2-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校正技术

2-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校正技术

数码单反深空天体影象处理(一)图象的校准与叠加@NEPTUNE上的鱼骨头刚叠合出来的线性照片是非常深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天体信息,但线性文件与人眼的视觉习惯不符,外加显示器对单种颜色(R,G,B)只能以8位输出,而刚叠出的TIFF文件为16位。

因此,我们需要对图象进行拉伸,让它更适合人眼欣赏。

为什么要对所拍摄的天体影像进行校正和叠加?最简单直接的回答是,校准和叠加可以很有效的消灭噪声。

那么叠加多少好呢?答案是无底洞,对于深空摄影而言,累计的曝光时间越长就越能有效揭示各种暗细节,一般而言,单反拍摄一个目标的累计曝光时间要努力达到至少4个小时才有好的表现,因为完成叠合之后的处理时对天体暗部的下手是非常狠的。

5分钟单张(左)和24张5分钟叠合(右)之后的对比效果上图最终处理完成的效果。

主镜:Skwatcher 200F4牛顿反射镜+彗差改正镜。

追踪:EQ6 PRO。

导星:Skywatcher 70700折射镜+QHY5导星头。

相机:EOS500D改机+LPS P2光害滤镜。

曝光:96张5分钟共8小时,于ISO800。

名词解释亮帧(light):拍摄的带有天体信息的图象,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各种噪声。

校准帧暗场(darkframe):用来校准亮帧所含暗电流的图象,要求与亮帧具有同样的曝光时间,曝光时间及拍摄时的环境温度。

平场(flat):主要用于改正亮帧中的四角减光现象,其次是改善相机各像素对光感应的不一致性。

暗平场(dark-flat):暗平场是用于扣除平场自身所携带暗电流。

由于很多时候平场本身曝光时间不长,暗平场可以不拍。

偏置(offset):相机单像素读出的亮度值不可以是负数,但量子涨落却可能导致出现读数为负数的情况,最后这些信号会以强度为0输出从而导致失真,因此相机会加一个偏压让所有的信号都为正值。

偏置帧中混有读出噪声,因此扣除之后可以改善最后影像中包含的读出噪声。

在开始叠加之前你要做的:图象下载后的分组筛选1、建立一个存储本次拍摄目标的文件夹并以天体编号命名,文件夹下再分别建立dark,flat和offset这3个文件夹用于存放暗场、平场和偏置帧。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

星空下的天文摄影艺术:拍摄技巧与后期处理导言在星空下拍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梦想。

天文摄影,作为相对特殊的摄影领域,要求摄影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在星空下进行天文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拍摄准备、拍摄器材和拍摄技巧。

此外,还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获得最佳的星空照片效果。

拍摄准备在进行天文摄影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拍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和时间。

拍摄地点应该远离城市光污染,以获得更清晰的星空效果。

同时,要根据拍摄对象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时间。

辨别出有用的数据然后编哥如何乘用车的方能拍摄出最佳效果。

拍摄器材天文摄影需要一定的器材支持才能获得优质的照片效果。

通常,需要一台单反相机或者无反相机,一个广角镜头和一个稳定的三脚架。

此外,还可以准备星野头、遥控器等辅助器材,以便更好地控制拍摄效果。

拍摄技巧拍摄技巧是天文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正确设置相机的曝光参数,包括光圈、快门速度和ISO。

在拍摄星空时,通常需要使用较长的快门速度和较高的ISO,以捕捉到更多的星星细节。

此外,要注意避免震动,保持相机的稳定性。

后期处理后期处理是天文摄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极大地提升照片的质量。

在后期处理中,可以调整照片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等参数,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进行堆栈处理、去噪等操作,进一步提升照片的品质。

结语天文摄影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摄影领域,但也是一项极具挑战和乐趣的活动。

通过正确的拍摄准备、合适的器材和技巧,以及精心的后期处理,可以拍摄出令人惊叹的星空照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掌握天文摄影的要点,拍摄出更加优质的作品。

银河星空照片的后期处理

银河星空照片的后期处理

银河星空照片的后期处理每次见到璀璨的星空,绚烂的银河,我们的内心一定都是无比激动的。

不过拍完回到家,看着灰蒙蒙的Raw文件,如何对星空照片进行降噪,调色和增强常常让我们一筹莫展。

托马斯分享一下自己总结摸索出来的一些星空后期处理经验。

本文将用以下这张照片作为主要的例子,Raw文件使用截幅的D90相机以及普通广角头拍摄(曝光参数:30秒,F3.5,ISO3200),所以画质并不出色。

而且前景的过曝和远处的光污染也给照片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不过经过镜头矫正->色温控制->曝光调整->初步降噪->银河加强与润色->二次降噪->锐化输出这几步后期处理之后,我们得到了一张效果还不赖的银河照片。

下面托马斯就会一步一步详解它的处理过程。

镜头矫正星空片后期的第一步就是镜头矫正,以修复广角镜头带来的畸变,和大光圈带来的晕影了。

这步我用效果更明显的另一张片子为例,原片四个角漆黑一片。

在ACR或者Lightroom中应用镜头配置文件矫正,将“校正量-晕影”数值提高到100,原来左上黑角里的星空又显露了出来。

提高“校正量-扭曲度”值可以纠正广角头带来的畸变,纠正之后效果不一定更好,可以根据预览效果决定是否使用。

这两张照片我都把扭曲度的值设为了0。

色温控制星空照片一般有2种色温,一种是冷色,一种是中性色。

一般月光下拍摄的星空,原始天空色温都是偏蓝的,比如这张月色下的Ama Dablam峰。

而在没有月亮的时候,天空原始的色温应该是中性深黑色的。

在银河中心不明显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色温值,让天空带上蓝色,从而让照片更加有趣。

但是银河中心明显的时候,保持中性色温就是最好的选择了,这样才能突显银心绚烂的色彩。

大部分星空照片的色温值都是在3500-4500的范围之间,但是更准确的调整方法,还是以直方图为准。

下面这张就是标准的中性色温星空,其颜色直方图主体为白色,说明R、G、B三个通道的直方图基本重合,画面被中灰色占据。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

星空摄影前后期操作流程
星空摄影是一种追逐星辰的摄影艺术,通过相机捕捉夜空中的
星星、银河、流星等自然景观。

而在拍摄星空照片之后,后期处理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让照片更加生动、清晰、具有艺术感。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星空摄影的前后期操作流程。

首先,在进行星空摄影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一台相机、三脚架、遥控器、广角镜头等设备。

选择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确保
拍摄环境的黑暗度足够。

设置相机的曝光时间、光圈和ISO值,一
般来说,曝光时间要长一些,光圈要大一些,ISO值要适中,这样
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星星和银河。

拍摄完成后,我们需要将照片导入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首先,
进行基本的调整,包括裁剪、调整曝光、对比度、色调、饱和度等。

然后,进行去噪处理,因为在夜空中拍摄星空照片时,往往会有一
些噪点。

接着,进行锐化处理,增强照片的细节和清晰度。

最后,
可以进行一些特效处理,比如增加星轨、调整色调等,让照片更加
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星空摄影的前后期操作流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
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我们可以拍摄出更加美丽、震撼的星空照片。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拍摄愉快!。

星空后期该怎么拯救你,我那差强人意的星空照片?

星空后期该怎么拯救你,我那差强人意的星空照片?

星空后期该怎么拯救你,我那差强人意的星空照片?昨天的星空拍摄还过瘾么?当然,会拍还得会P。

今天的重点必然是后期!(回顾星空拍摄可猛戳→别再迷信超广角了,套头也能拍出惊艳的星空银河!)很多时候,因为光污染的缘故,我们拍摄的天空不够清澈。

其实,其实通过适当的后期技巧,也可以找回那片被光害淹没的星空。

这里推荐大家拍摄RAW格式,并以此来进行后期处理。

RAW格式可以完完整整的保留照片的所有细节,无非就是文件大一些嘛。

这张相片在拍摄时明显曝光不足,所以有必要进行光暗的调整。

一般而言,把曝光不足的相片增加亮度会造成较多噪点。

这是因为感光元件吸入不到足够的光子,令像素间的光子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形成噪点。

首先把曝光推高,直至相片呈现正确的曝光。

在调整曝光时,可参考右上角的直方图。

调整一下高光、阴影、白度和黑度,以微调曝光。

然后,增加一点对比度,这会令星空显眼一点。

提高一点清晰度,也就增加了星空的清晰度。

印象中,星空总带着冷冷的蓝调。

所以我们可以调一下色温白平衡为3500-4100 左右。

数值越低,色调越蓝。

完成后,按下打开图像。

打开图像后,先把背景层复制至一个新图层。

在原有图层按下右键,然后选择复制图层即可。

选择新建立的图层,为它建立一个图层蒙版。

按最底的第三个按钮即可。

然后在图层选回白色蒙版左边的图像。

在上方滤镜菜单的“其他”选项中使用高反差保留。

这样做能进一步把看不到的星星呈现出来。

在弹出来的窗口调整半径,直至星星被勾勒出来。

添加高反差保留滤镜后,在右方图层面版,把混合模式由正常转为叠加。

此时,高反差保留滤镜的功效立杆见影。

如果觉得效果太强,可减少图层的透明度。

由于现在高反差保留滤镜是被套用在整张相片,令星空以后的部分过度锐化。

我们需要透过早前建立的图层蒙版抹去陆地和云的部分。

先选择红框1的蒙版,然后用“黑色笔刷”(在左边工具栏选择笔刷及选择黑色)直接在红色部分涂抹,让效果不在那些地方套用。

Before 和 After 的示范:大功告成!。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4):深空天体进阶技术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4):深空天体进阶技术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4):深空天体进阶技术□作者: Karajin[1]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微博5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是BBC的天文杂志Sky at Night策划的大作,全文分四期刊登于2012年1月~4月刊上。

四期的主题分别是:第一部分:太阳系-基础技术第二部分:太阳系-进阶技术第三部分:深空天体-基础技术第四部分:深空天体-进阶技术翻译:Karajin [仅供学习和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部分:深空天体-进阶技术在这部分里你会学到:>多层亮度图层>图像校正>恒星处理技术>窄带摄影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们介绍一些处理深空天体照片的高级技术。

首先介绍一种称为多层亮度图层的技术,可以处理多种颜色和提取细节。

拍摄深空天体的设备有很多优点不提,但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噪声。

所以我们会讨论图像校正技术。

这个名词是一些列操作的总称,可以降低光学上的各种缺陷和数字噪声的影响。

校正技术是深空图像处理中较复杂的部分,但我们将教你怎样简单又高效地掌握。

然后我们再介绍一下恒星的处理技术,恒星的处理是检验你的光学质量、赤道仪甚至处理技术的良好标杆。

如果有哪一项不好,你的图像中星的形状也就不好。

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能够修复较差的恒星形状,我们会介绍集中最常用的方法。

最后,我们再看看窄带摄影,这是一种惊艳的、高级的、颠覆深空天体印象的技术。

不管你对深空天体摄影的兴趣如何,我们希望你能从其中学到感兴趣的东西并改进你的图像处理技术。

重要的软件Photoshop:Photoshop一直是市场上最好的图形编辑软件,但是价格昂贵。

如果你买不起,也可以使用精简版的Photoshop Elements,功能也足够用了。

对于天朝公民来说,你可以无视这话。

GIMP:是“GNU图像控制程序”的缩写,也是一款以图层为基础的强大的编辑器。

和上面两款不同的是它是免费的,从上可以下载,支持各种操作系统,还有大量的插件库。

清晰星空照片制作秘诀 Photoshop的去噪与增亮操作

清晰星空照片制作秘诀 Photoshop的去噪与增亮操作

清晰星空照片制作秘诀:Photoshop的去噪与增亮操作星空照片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拍摄主题,拍摄一张清晰、明亮、细节丰富的星空照片是每个摄影师的目标。

然而,由于拍摄环境的限制,星空照片常常会出现噪点和暗淡的问题。

幸运的是,Photoshop软件提供了一些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去噪和增亮星空照片。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使用Photoshop的去噪与增亮操作的秘诀,希望能够帮助你创作出清晰亮丽的星空照片。

首先,打开你想要处理的星空照片。

在Photoshop中,点击“文件”>“打开”,然后选择你的照片。

接下来,我们将从去噪开始。

多重照片叠加去噪法是一种常用的去噪方法。

首先,选择文件>脚本>加载文件到堆栈,然后点击“浏览”,选择你的多张星空照片,点击“加载”。

这样,选择的多张照片将会以不同的层叠加到一个新的文件中。

接下来,选择所有的层(Ctrl/Command键+鼠标左键单击)并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层(Ctrl/Command键+ Shift键+ Alt/Option键+ E)。

然后,在图像菜单中选择“模式”>“RGB颜色”以确保你的图像是彩色的。

接下来,选择“滤镜”>“噪点”>“减少噪点”。

在噪点减少的对话框中,你可以自由调节噪点减少的程度。

你可以根据你的照片以及个人喜好来调整参数。

通常来说,增加“细节保留”和“减少颜色噪点”的值可以帮助保留更多的细节并去除颜色噪点。

另外,你还可以在预览窗口中进行实时预览和比较调整前后的效果,以找到最佳的去噪效果。

完成去噪操作后,我们将进行增亮处理,以使星空更加明亮。

首先,在图层面板中创建一个新的调整图层。

在图层菜单中选择“新建调整图层”>“曲线”。

然后,在曲线属性面板中将曲线向上拉,增加图像的亮度。

为了保持星星的细节,我们可以使用笔刷工具来涂抹调整图层。

选择笔刷工具(按B键),选择一个柔和的笔刷,然后将笔刷的不透明度设置为适当的值(通常在30-50之间)。

我的深空天体拍照经验

我的深空天体拍照经验

我的深空天体拍照经验我的深空天体拍照经验很多人在看了网络上一堆的天文照片后,都深深的被它们所吸引,我当然也是一样,夜空里真的有这么多美丽的天体吗?相信我,是真的,而且看都看不完,每天不同,每月也不同,每季更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相同的天体也会有不同的观感。

那既然看都看不完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问去把它给拍下来呢?每个人见解不同,我的感觉是,把它拍下来,每晚睡觉前看个几眼,, 想想拍照时的甘苦,想想山上那些数都数不完会对你扎眼睛的星星,就算室温35oC 的气温,也不用开冷气睡觉,嘴角带着笑意,抱着棉被一觉到天明, 顺便也圆了小时后的星空大梦。

总之把它拍下来,那感觉就好像这个星体已经被你征服一般,就像山友们攀爬百岳的那种感觉,大部分的天文发烧友心中也有个百岳,那就是梅西耶目录The Messier Catalog 110,共有天空110 个天体,梅西耶于1784 年编汇了110 个天体的梅西耶目录,其巾包含了39 个星系,37 个疏散星团,29 个球状星云,7 个气体星云,4 个行星状星云,还有一个超新星爆炸残骸(这个超新星爆炸在我们中国的古书上也有记载),这就是我们在星图上见到的M 开头的星体。

即便是在2004 年的高科技现代,很多人借着先进的设备还是无法把这110 个天体看完,因为季节、纬度、与月球影响,所以天文界有个术语(梅西耶马拉松), 意义与攀登百岳是相同的吧,当然在参观过梅西耶110 后,接下来的NGC (新总目录7840 个星体),与IC (补充索引目录5386 个星体),那又是另一级的发烧了。

哇!天空这么多的星体,还不包含那些会一闪一闪的恒星,看都看不完,你说这不吸引人吗?对天文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再窝在顶楼了,收拾好你们的装备,到高山上吹吹冷气,虽然有点给他开的太强了,看看银河,看看流星,当然最好是把美美的星空给拍下来,一起来征服天文界里的百岳吧。

刚开始接触天文,其实只是在家中顶楼看看较亮的天体,看看星座,看看太阳系里的行星,看看月亮,从来没有见到书中那些所谓的星系啦,星团啦,直到有一天到了鸢峰,才发现书中讲的都是真的,原来真的有光害这个东西存在。

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天文入门资料、教程、知识

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天文入门资料、教程、知识

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阅读提示:本文使用蓝色文字做为章节标识,红色文字做为重点标识,黑色加粗文字为软件菜单的原文。

行星摄影后期行星叠加:行星摄影后期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叠加处理,叠加软件只能打开没有压缩过的无损视频文件,普通数码相机拍的视频文件都是压缩过的,即使解压后能被叠加,细节也会损失很多!AutoStakkert2是很专业的天文叠加软件,这个软件的界面非常简单。

1)Open打开文件。

选择Surface(面)或Planet(行星)模式。

月面、日面和深空的片子选Surface,木星、土星这类行星的片子选择Planet。

然后根据片子的质量选择Noise Robust(噪声强度),点右侧那两个小箭头(↑/↓)进行设置,2是质量最好,3~5是质量一般,6~8是对焦不好(晕,对焦不好还叠什么啊!)。

2)Analyse分析。

分析完成后进行叠加参数的设置,主要是生成文件类型、叠加比例、保存目录、放置对齐网格这些,下图标有部分操作说明。

Drizzle 这一项是用来放大图片的,这个功能适用于品质较好的片子,1.5X就相当于放大1.5倍,如果片子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发生画片撕裂的现象,请大家酌情使用。

3)Stack叠加,这一步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字‘等’!行星后期:因为叠加只是把很多细节堆积在一起,叠加出来的原片会显得很模糊,所以要通过软件将细节提取出来才能得到一张清楚的图片。

Astra Image4.0这个软件在细节提取时,用到了非常经典的反卷积和小波锐化功能,操作简单,效果惊艳!详细的操作说明都在图中做了标注,请大家认真看图。

彩色摄像头因为是RGB一次性成像,而RGB的合焦点往又有所不同,所以对主镜的要求更高,只有APO这种复消色差的镜子才能尽量的让RGB的合焦点在一个位置上。

黑白摄像头则因为使用LRGB滤镜单独拍摄,每个通道都可以单独对焦,所以不存在色差的问题。

在彩色合成前对各通道的单独后期处理也使合成后的彩色更为精准,但看惯了彩色相机RGB一次成像的人可能会感觉这种合成后的图片颜色不那么真实!如果你用的是彩色摄像头,经过上述后期处理就可以直接出图了。

2-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的拉伸

2-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的拉伸

数码单反深空天体影象处理(二)照片的拉伸@NEPTUNE上的鱼骨头刚叠合出来的线性照片是非常深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天体信息,但线性文件与人眼的视觉习惯不符,外加显示器对单种颜色(R,G,B)只能以8位输出,而刚叠出的TIFF文件为16位,所以人眼对线性图片是很不适应的,感觉就是一片死黑。

所以,我们需要对图象进行拉伸,让它更适合人眼欣赏。

将线性文件进行的拉伸,因其有些类似于将胶卷冲洗出来,所以英文直译又叫数字冲洗(Digital Development),缩写是DDP。

在国内爱好者熟悉的MaxmDL中就有这个功能。

DDP过程就是将线性图象中隐藏着的星云像冲胶卷一样“冲”出来。

图中星云为M45,昴星团,拍摄镜筒为Sky-watcher信达P150F5反射镜。

以下以M42为例介绍三种DDP的方式,分别为photoshop法,MaximDL法和ImagesPlus 法。

在此之前,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进行拉伸的时候,要注意RGB的任何通道都不要将星云的信息拉伸到“饱和”,即使用PS中的滴管工具去检测时,色彩值变成到0或者255。

●在处理前你需要做的依然是校准你的显示器。

校准显示器需要借助灰尺,校准原则是这样的:通过调节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第一步,使灰尺的每一阶都能被分解开;第二步,继续调整,使灰尺最深的第1,2阶在视觉上能尽量靠近,就是说,几乎一样黑,但是,1,2阶依然要能用肉眼依稀分开。

这个调校有些主观。

DDP的Photoshop法,以猎户座大星云为例用PS打开刚叠出来的线性TIF文件,注意下背景上的色值,深空天体照片在没有云气的背景上,天色应该是深灰色的(就是说,RGB的三色数值比例应该接近于1:1:1)。

初步对背景色彩平衡进行修正。

不过按照上一篇文章中对Deep-sky stacker的设置来叠合,所处线性文件的背景颜色应当是中性的。

通过滴管在无云气位置设置取样点进行(判断是否存在云气,可复制一个图层并进行极剧烈的色阶拉伸来预览)。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3):深空天体基础技术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3):深空天体基础技术

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3):深空天体基础技术□作者: Karajin[1]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微博4天文图像处理全指南,是BBC的天文杂志Sky at Night策划的大作,全文分四期刊登于2012年1月~4月刊上。

四期的主题分别是:第一部分:太阳系-基础技术第二部分:太阳系-进阶技术第三部分:深空天体-基础技术第四部分:深空天体-进阶技术翻译:Karajin [仅供学习和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部分:深空天体-基础技术在这部分里你会学到:>去除光污染>直方图>处理颜色>增强技术第三部分将跳出太阳系,开始介绍深空天体的处理方法。

用到的软件和工具,也和前两部分处理月亮、行星和太阳时有所不同。

深空天体照片往往通过长时间曝光得到,处理起来可不是这么简单。

光污染常常在照片上形成一种橘红色的背景污染。

这部分中将会讲到怎么去除光污染造成的这种背景,还会讲到如何榨取出图像中的每一丝细节。

本文还会介绍一些技术,能让你的彩色图像更清晰锐利、缩短拍摄的时间,还有如何方便地用直方图检视一幅图像。

了解直方图是找到图像中隐藏的细节的关键。

我们还会讨论图像的锐化,如何锐化需要锐化的部分,而保持其他部分不变。

最后,再学习下怎样用图层蒙版合成不同曝光量的照片。

重要的软件Photoshop:Photoshop一直是市场上最好的图形编辑软件,但是价格昂贵。

如果你买不起,也可以使用精简版的Photoshop Elements,功能也足够用了。

对于天朝公民来说,你可以无视这话。

GIMP:是“GNU图像控制程序”的缩写,也是一款以图层为基础的强大的编辑器。

和上面两款不同的是它是免费的,从上可以下载,支持各种操作系统,还有大量的插件库。

天文图像处理软件:很多天文图像处理软件都好用,比如功能强大的Maxim DL, Astroart和ImagesPlus,还有免费的IRIS等。

去除光污染星空只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才最美,而这种条件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三)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三)

【镜头背后】讲座:深空天体摄影(三)编者按不要为错过太阳哭泣,留住微笑邂逅繁星。

烁烁星⾠穿越遥遥光年,邀你追寻光年内外的未知。

挥⽚锁住斑斓吧,试试来个⾃导⾃拍的星球⼤战!此讲座为分期连载,本⽂为第三部分。

本期⽬录⼀、前期拍摄要点回顾⼆、拍摄图⽚建组三、天⽂图像常⽤格式四、天⽂深空图⽚处理流程1、准备2、图像转换3、叠加处理软件4、线形图⽚拉伸5、Photoshop 处理天⽂深空图⽚6、⾼级处理⽅法与技巧⼀、前期拍摄要点回顾谈天⽂深空照⽚后期处理之前,梳理下前期拍摄的要点,亮场,平场和暗场。

光学镜头,光线透过镜⽚不同部位会产⽣不同的衰减,造成暗⾓。

亮场光线不均匀,虽然可以通过PS后期处理矫正,但后期矫正同时会丢失部分拍摄的信息。

要矫正光线不均,⼜想防⽌后期矫正损失拍摄信息,那么前期⼀定拍摄好平场。

平场照⽚记录从中⼼区到四周亮度的变化过程,有助适当提⾼天体照⽚四周暗⾓亮度,后期通过软件与亮场叠加处理掉暗⾓,解决亮场光线不均图⽚的问题,得到完美影像。

平场拍摄注意事项:a、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半⼩时,没有星星没有云的晴朗天空拍摄,这时候光线⽐较均匀(如在航海晨光时,即太阳升起前天空呈鱼肚⽩)对着天顶天区拍摄⼀组;b、切记:相机与望远镜之间的接⼝位置不能变,拍摄焦距、光圈也不能变;c、ISO相同,不要过度曝光,过曝图⽚得不到平场的全部信息。

对⽐图如下:左,没拍摄好的平场,中间亮度⾼,四⾓亮度逐渐减弱,即暗⾓。

右,通过平场处理,整个画⾯亮度⼀致的影像。

⼆、拍摄图⽚建组即把拍摄好的亮场、暗场、平场、偏置分别归纳到各部分⽂件夹,等待处理。

现⾏通⽤的RAW(CR2)、NEF、TIFF、FIT、BMP图像⽂件格式及AVI视频⽂件格式均可。

三、天⽂图⽚处理软件种类1、星野类常⽤处理软件:Startrails2、⾏星、⽉亮、太阳类常⽤处理软件:Registax3、深空天体类常⽤处理软件:Deep Sky Stacker、Maxlm DL5 (本⽂主要应⽤软件为深空天体类)。

空摄影前后期攻略

空摄影前后期攻略

空摄影前后期攻略星空摄影前后期攻略器材:5D4 镜头:14/2.8, 感光度:ISO6400 光圈:F2.8 快门:30秒,175张合成星空摄影主要分星野、星轨、深空三类,前两者依靠普通影友手头的器材就能实现,深空摄影的拍摄目标是数百光年外的深空星体,需要带精密同步电机的赤道仪、天文望远镜等等昂贵的器材和更专业的图象处理手段,门槛更高。

星空拍摄前期准备Tips1:拍摄时机三要素:月亮,天气,光污染拍星空要躲着月亮。

月朗星稀,月亮的亮度远超星星,有月光会使星星的可见度大大降低。

每月农历十五,月亮会在地方时18:30分左右(注意不是北京时间)升起,历时11小时落下,此后每天推迟约50分钟左右。

农历的初七、初八前,月亮会在午夜前落下;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后,月亮在午夜升起;农历三十和初一,会有两个整夜没有月亮。

了解月相,是星空拍摄的基础。

器材:EOS-1Ds Mark III 焦距:90光圈:11 快门:1/6拍星空需要大气透明度好,晴天是必须的。

在不影响拍摄的情况下,天空有一定云的变化可以增加照片的趣味。

器材:5D4 镜头:17移轴感光度: ISO 6400光圈: F4 快门:30秒地面上的人造光源,相对于星光来说是过于明亮了。

要保证拍下纯净的星空,就需要躲避光污染。

一般远离城市或居民区的郊外、高海拔地区是相对理想的拍摄地。

器材:5D4 镜头: 14/2.8感光度: ISO6400 光圈:F2.8快门:30秒,3张接片星空摄影中,拍摄完整的银河是最具趣味和挑战性的玩法。

和所有的日月星辰一样,银河也是东升西落,每年的3~5月和9~11月是一年中拍摄银河拱桥的好季节,这个时期的银河是在夜里从地平线缓缓升起,给星空爱好者留下了拍到完整银河拱桥的时机。

而过了5月,银河升起越来越早,至夏季黑夜来临时,银河已经高悬头顶,要想拍下完整银河,难度就大了不少。

Tips2:器材的选择机身高感性能越强越好,镜头光圈越大越好。

深空摄影后期

深空摄影后期
星野摄影
后期处理
星野摄影的照片特性



画素数高 高信噪比 大量星点 色彩浓郁 层次分明 HDR
像素总数尽可能高

为了达到人眼视觉效果。通常下星野摄影照片 尺寸多为数亿像素。倘若单张CCD/DSLR的照 片达不到上亿像素数的标准。我们采用马赛克 摄影方式。【用主焦距略大的光学主镜或镜头。 每拍摄下一张照片前,微动赤道仪的RA与 DEC实施取景构图,使得望远镜指向的视场为 一个深空天体及背景的不同区域。后期将所有 的区域拼接后生成一张完整的深空天体与其背 景的超大尺寸照片。我们将这种先分解后合成 的星野摄影方式形象称为马赛克摄影。

叠加与平均
叠加与平均:误差传递公式,两个具有特定误差的测量:a=9±3,b=16±4, 它们彼此相加的话,期望值是25,但是其和的误差是正负多少?如果a的误差 是σa,b的误差是σb,那a+b的误差σa+b就是其各误差的平方和开根号: σa+b= (σa^2+σb^2)^1/2。即9±3加16±4的结果为25±5 那么有N个数字的合的误差为 σ=(σa^2+σb^2+…+σn^2)^1/2=N^1/2 σa 所以有N幅曝光时间相同的影像叠加,其信号强度增加N倍,杂讯也会增加 (不过很缓慢)为单幅的根号N倍。即收集N倍多的光子,信噪比改善根号N 倍。 如果是一数自乘,如a的误差为±σa,将之乘以b倍(不带有误差的数字)得出 σaxb=bxσa 比如a=9±3,将之乘以2。2a就是18±6,信噪比仍然是3。最后将两个数平均 (a+b)/2 得出 σ(a+b)/2=[(σa^2+σb^2)^1/2]/2 所以N个相同误差(σa)的数 字平均,其误差就是σ=σa/N^1/2。

懒人拍深空(五)

懒人拍深空(五)

懒人拍深空(五)
詹想
【期刊名称】《天文爱好者》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构图和试拍找到目标天体后,我们先要进行合适的构图,然后才能开始
正式拍摄。

对于面积比较小的单个天体,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将其放在画面的中央即可。

而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天体(比如M31),如果你使用的设备焦距也比较长(EE如等效800mm),那么只是将其放在中间还不行,还要根据其形状进行仔
细构图。

比如,仙女星系M31呈椭圆形,因此要把这个椭圆的长轴放在沿画面长边的方向甚至对角线方向才比较合适,如果将其长轴放在沿短边的方向,那么两端可能拍不全。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詹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5
【相关文献】
1.走在深空通信的前沿——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空通信压缩与传输技术及应用”科研团队
2.再舒广袖舞深空神州玉宇傲苍穹——嫦娥二号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迈向150万千米深空
3.中文学术期刊《深空探测学报》文种变更为《深空探测学报》
(中英文)4.科技创新从嫦娥“百米悬停”向深空探测延展——访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5.深空通信系列讲座之五深空探测中的USB测控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码单反深空天体影象处理(二)
照片的拉伸
@NEPTUNE上的鱼骨头
刚叠合出来的线性照片是非常深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天体信息,但线性文件与人眼的视觉习惯不符,外加显示器对单种颜色(R,G,B)只能以8位输出,而刚叠出的TIFF文件为16位,所以人眼对线性图片是很不适应的,感觉就是一片死黑。

所以,我们需要对图象进行拉伸,让它更适合人眼欣赏。

将线性文件进行的拉伸,因其有些类似于将胶卷冲洗出来,所以英文直译又叫数字冲洗(Digital Development),缩写是DDP。

在国内爱好者熟悉的MaxmDL中就有这个功能。

DDP过程就是将线性图象中隐藏着的星云像冲胶卷一样“冲”出来。

图中星云为M45,昴星团,拍摄镜筒为Sky-watcher信达P150F5反射镜。

以下以M42为例介绍三种DDP的方式,分别为photoshop法,MaximDL法和ImagesPlus 法。

在此之前,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进行拉伸的时候,要注意RGB的任何通道都不要将星云的信息拉伸到“饱和”,即使用PS中的滴管工具去检测时,色彩值变成到0或者255。

●在处理前你需要做的依然是校准你的显示器。

校准显示器需要借助灰尺,校准原则是这样的:通过调节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第一步,使灰尺的每一阶都能被分解开;第二步,继续调整,使灰尺最深的第1,2阶在视觉上能尽量靠近,就是说,几乎一样黑,但是,1,2阶依然要能用肉眼依稀分开。

这个调校有些主观。

DDP的Photoshop法,以猎户座大星云为例
用PS打开刚叠出来的线性TIF文件,注意下背景上的色值,深空天体照片在没有云气的背景上,天色应该是深灰色的(就是说,RGB的三色数值比例应该接近于1:1:1)。

初步对背景色彩平衡进行修正。

不过按照上一篇文章中对Deep-sky stacker的设置来叠合,所处线性文件的背景颜色应当是中性的。

通过滴管在无云气位置设置取样点进行(判断是否存在云气,可复制一个图层并进行极剧烈的色阶拉伸来预览)。

星空的背景应当是中性的灰色,如果的确是中性,那么这一步色平衡初校正可以跳过。

例图中,从箭头1看出,背景上红色明显偏重。

故打开色阶进行下面操作。

分别在RGB这三种颜色的通道拉动3,4号箭头可以使色阶上的信息进行平移而不是被拉伸,注意两者要配合,如果加大3的值,则4的值要相应减小。

最后处理到RGB色值相同。

再次分析这张照片,星云核心因为原图曝光过度已经陷于饱和,这个可以不管,因为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拉伸出星云暗部的云气,因此选择移动色阶上中间的箭头。

为了避免一次下手过重最好循序渐进,我采取了相同的值连做了4次,每次数值是1.35。

上图是做完第1次的结果。

连续拉伸4次的结果。

由于曝光及不同天体本身的属性不同,因此拉伸的数值处理者可能需要摸索,但向左推动中间箭头的方法是不会变的。

向右推最左边的箭头将图像信息展开。

注意处理时在红线处留一点余量方便今后的处理(基本对于任何天体一般留10个数值,这10个单位的空缺将一直伴随DDP之后的处理步骤,
直到最终图象出图为止)。

再做一次曲线来调整图象明暗的均衡,同时可以带出更多暗部的云气。

最后再将最暗部的冗余信息压去。

至此DDP步骤完成。

对于要求不高的照片此时已可以出图。

DDP的MaximDL法,以猎户座大星云为例
MaximDL是一款极其强大的软件,其具备图象校准,多通道合成等各种图象处理功能,还
包含相机控制,自动导星,天体测光等功能。

由于图象的校准叠合DeepSky Stacker好上手的多,因此校准叠合的工作通常可以交给DSS完成。

MaximDL内的DDP功能位于Filter 菜单下
我们以本文开头的M45为例
在选择Digital Development之前我们需要先点击Flter菜单下的第1项Kernel Filters。

叫出Kernel Filter界面后勾选数字1处的User Filter然后点击后面的set。

点set后会叫出一个矩阵界面,将红圈内的中央数值设为1,期于设为0。

这是使用DDP功能之前的预设,一定要照此数值设置来做。

Mid-level数值的信息会被剧烈的拉伸,而高于这个数值的信息则会被保护起来避免拉伸过度产生饱和。

类似于PS里曲线的这个形状。

所以,之前所说的PS做DDP,是可以通过制造这样一个曲线线形来达到更快的效果的。

回到这张M45
首先推动预览拉伸的窗口对照片做一下拉伸(即使错按了保存,该操作也不会被作用于图象)
接下来我们点击图中1的图标叫出信息窗口,再将鼠标指针滑到照片边缘没有星云的暗处双击,然后我们注意信息窗口红颜色框2内的信息,第1行是背景的平均值,第2行是该区域的标准差。

例图的读数是Bgd Avg 1719.553,Bgd Dev 35.380。

我们要利用这两个数值来确
定DDP的Background数值设为多少。

我选择将背景均值减去5倍的标准差即1719-5X35=1544把1544这个数值填到background下面的框里即可。

定好background数值之后,我们再来确定mid-level数值,这次我们选择勾选数值框下的mouse然后讲其在云气的暗部双击(图中数字2处)。

完成这步后按OK,DDP即完成。

点OK后将预览窗口的红绿小箭头拉到两头即可观察DDP作用于图象后的实际效果。

如果不满意,只需要修改mid-level数值即可。

以下是DDP设置出现错误的例子
通过预览窗口可以注意到,红颜色小箭头和白颜色的图象信息分布间已经没有任何间隔,就是说图象暗部有信息已经被切掉了,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需要降低background的设置数值再试,直到直方图变成这样。

即红色箭头往右到信息分布依然留有余地。

在做好DDP之后,我们将图象保存为16位的TIFF格式文件。

然后在PS里打开它。

叫出色阶窗口,将最左边的箭头向右推,推到距离暗部信息大约10-15个数值的位置按确定。

至此DDP步骤结束。

DDP的Images Plus法以猎户座大星云为例
Images plus,使用的是它的Digital Development(DDP)功能来拉伸会方便的多,这个软件是需要购买的。

IP的DDP相比MDL和PS来讲都更加灵活。

我们以马头星云为例。

点OPEN打开我们刚叠出来的线性16位TIF文件。

然后延着Color----Brightness Levels and Curves-----Digital Development的顺序进行。

点开DDP之后跳出这么一个框,我们先向左拽箭头1,越往左,图象会被拉伸的越厉害,深空天体的暗部也会榨的越剧烈,当然,拉伸太厉害也会让噪声看起来异常严重;在1调整到位后再向右拉左拉2,直到图象的背景看起来深灰为止,注意这里我们宁可推动箭头2把背景补偿补的过一些,就是让图象看起来更灰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彻底避免图象的暗部信息被切掉。

完成拉伸后我们保存文件,DDP步骤即到此结束。

本文介绍了使用三种不同软件做DDP的方法,从DDP步骤开始,深空天体影象处理开始变的有弹性,由此个人不同的处理风格也会逐渐显现,不过大体上,我们还是要讲究“自然”这个主题,自然的核心在于“平衡”,即颜色上的平衡,反差上的平衡,以及图象各频率信息频率上的平衡。

这三个平衡将贯穿未来影响处理的全部过程,开始的时候欠缺感觉并不要紧。

下一期开始将介绍一些深空天体处理上有用的小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