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精)

合集下载

中医专科建设计划方案

中医专科建设计划方案

海丰县中医医院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计划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是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是打造医院发展品牌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客观要求,现结合原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为指导,按照有基础、有人才、有特色、有市场的原则实施专科专病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和巩固.二、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开展的专科(专病)如下:1、中医肾病专业;2、中医老年病专业;3、中医肝病专业;4、针灸、推拿、按摩专业。

三、建设目标:根据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更多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专科。

四、基本原则: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应具备以下六条原则:㈠有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一批热爱本专科专病的技术队伍;专科专病建设的核心是人才,人才强则专科强,人才兴则专科兴.要选拔1至3名事业心强、中医基础理论深厚、专业学术水平高、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同时要培养一支热爱中医药事业,对某个专科专病有广泛兴趣、勤于钻研、乐于奉献能够不断推进专科专病学术水平提高的专业技术队伍.㈡有比较浓厚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并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其疗效是可靠的;每个专科专病都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要么独此一家,要么高人一招,没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科专病是没有生命力的。

㈢有与本专科专病相配套的设备和自制中药制剂;医院计划用激励机制开发专科专病需要的系列中药制剂,在确保安全有效、价廉、高效的前提下,不断提供能够直接服务于专科专病的特色制剂和中药新药。

㈣能够形成规模效益;㈤立足于常见病、多发病,有比较广泛的病源;㈥有相应的辅助科室做支撑。

要根据以上原则,中医科制订专科专病建设规划,做到切合实际,避免盲目发展、半途而废。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专科专病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目标与要求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目标与要求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
(专病)项目目标与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件2: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
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建设目标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医疗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坚持继承与创新,医、教、研相结合,促进诊疗技术的提高和中医临床学术进步。

通过项目建设,逐步在我省形成一批中医特色明显、管理与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中医专科。

二、具体要求
(一)基础条件
(二)基础管理
(三)临床能力
(四)特色优势
(五)人员队伍
(六)科学研究。

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标准

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标准

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标准一、基础条件1.将中医专病专科发展纳入中心中长期规划,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绩效考核补偿机制,为专病专科发展提供保障,患者满意率和知晓率分别达到90%以上。

2.开设具有独立诊室的专病专科门诊,配备中医综合治疗区域和相应设施设备。

诊室外悬挂统一的名称(如:XX 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颈椎病门诊等),公布出诊人员(包括上级医院专家)和出诊时间等安排。

每周开设专病门诊不少于2个半天(中药饮片为主的专病门诊可酌减),开展专科建设的不少于4个半天。

3.配备有中医药健康管理及文化传播设备。

4.建立健全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周期内相关专病专科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二、诊疗服务1.诊疗中充分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

原则上,以中药饮片为主的专病专科门诊开具中药饮片的挂号数占该门诊挂号总数的比例≥60%;以中医非药物疗法为主的使用非药物疗法的挂号数占该门诊挂号总数比例≥60%;以综合治疗为主的开具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挂号数占该门诊挂号总数的比例≥60%。

2.制定并优化符合社区实际的中医专病诊疗方案。

开展专科门诊建设的应包含2-3个中医优势病种。

定期进行疗效评价,优化协定方和诊疗方案。

鼓励有条件的中心进行院内中药制剂开发。

中医诊疗水平在行业内得到认可。

3.鼓励挖掘特色中医药疗法,结合本单位传统制定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并不断评估和优化,原则上1个中医优势病种应使用不少于3种特色中医药疗法。

4.发挥中心在中医医联体的基层作用,积极参与中医优势病种推广“631计划”。

至少聘请1名上级医院专家,与上级医院开展中医骨干人员双聘,开设专病联合门诊,畅通上下转诊。

5.全面实施《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2022汇总版)ICD代码、《中医病证与分类代码》(2021版)TCD代码,明确优势病种中西医病名和诊断代码,持续开展优势病种跟踪监测与评价。

三、人才团队1.专病专科的医护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

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计划及内容

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计划及内容
1、制定1、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3、骨痹病(骨关节病)”三个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每半年优化、总结一次,
2、每年选派两名专业能力强、爱岗敬业、有培养前途的医师赴省内外知名医院学习针灸、康复医学。
3、将“1、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3、骨痹病(骨关节病)”三个病种纳入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及不合理用药。
项目
经费预算
建设经费
投入计划
1、医院投入________万元
2、当地政府投入________万元
2、针对当前“专科特色不突出,医师结构年轻医师比例大”的市级,为了优化专业队伍,以临床需要为根本,按我院人才培养计划及医师专业特点,确定每年派2名医师附上级医院学习针灸、康复治疗等专业。
3、在我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完成我科1、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3、骨痹病(骨关节病)”等三个病种的质量管理。
4、医院积极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购置了总价值约““万元的中医诊疗设备,并先后赴省级人才现场招聘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2名,。对病区硬件设备进行人文化,最大限度方便就诊患者。
5、按照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特色疗效“的发展规划,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纳入科室行事历,并长期保持。
6、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激励制度,鼓励医师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为科研工作提供硬件支持及制度保障。
4、继续从高级人才市场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5、推广“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张力平衡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头皮针提插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三伏贴治疗哮喘”“董氏骨盆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5项中医适宜技术。
6、将医师论文发病、课题研究与年终考核结果挂钩,并作为奖励依据。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第一篇: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精)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为认真贯彻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通过省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成为全省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l、以诊治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

2、以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一糖尿病专科(病。

3、以诊治各种骨伤、骨病、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病专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2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省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随访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

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

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及措施一、目标:脑病科、肾病科验收通过,准备申报穗尿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

在相关区域内的影响和地位初步确立。

申报肿瘤科、妇科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具体措施:1 .做好糖尿病科、肛肠科重点研究室的基础建设,逐步与上级医联体单位合作,完善重点专科研究室。

2 .改造门诊,建立名医诊疗工作区,做好重点专科的优势病种、非药物疗法、特色疗法的经验总结,加强师承工作,做好糖尿病专科、肛肠病专科、脑病科的诊疗中心示范作用,发挥门诊带教、基层巡讲、医联体单位坐诊作用,扩大地区品牌效应。

3.改造妇科病房,完善妇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妇科医护轮训工作,做好妇科优势病种中西结合诊疗方案的总结°4.加强肿瘤科栗书元主任学术思想的总结,整理肿瘤科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做好肿瘤科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

5 .继续做好肛肠科外用熏洗药物的临床观察总结,做好申报院内制剂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组织管理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四、措施保障(一)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1.用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引进专科人才和技术,对急需专科人才的引进给予特殊政策。

6 .优先安排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外出进修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满足重点专科人才的科研、学习需求,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优先推荐为市优秀专家候选人。

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专科优秀人才可破格提拔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3.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专科医务人员奖金可明显高于其他非重点科室,对于专科成效突出的,资金可大幅度提高。

4.对于在专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院方给予重奖。

(二)积极筹措重点专科建设经费1 .积极申请政府重点专科建设补助资金和医学科技项目经费。

2 .重点专科建设医院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 1.%-5%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3 .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须,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专科经费主要用于技术引进,人才培养,设备添置和技术攻关。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精编版)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精编版)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1针对我院自身的评估情况及使我院以后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根据市立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中西医结合科为中医重点专科,该科拥有国医堂和30张中医病床,设有肝病专科、腰腿痛专科、胃肠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有高级、中级和初级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戴维生主任为安徽省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中药痛点注射治疗腰腿痛。

因此我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中西医结合科进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重点提高优势病种1.颈腰椎痛中药痛点注射;2.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三、建设内容(一)制定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市立医院现有中医技术优势、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一定规模,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培养基层中医临床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我委将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为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学习研究和传承发扬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做实、做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本市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二、建设任务为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建设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工作室,学习、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辨证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诊疗优势,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养较高的基层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建设周期“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四、团队要求(一)工作室构成1.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5-9名继承人组成。

2.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推荐认可,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水平、较强的综合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

专科专病建设要求
7.中医药文化
体现本专科(专病)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
三、临床能力
项目
项目要求
1.门诊量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
2.平均门诊人次
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
3.出院病人数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
4.病床使用率
达到90%以上
5.平均住院日
低于省内同级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的平均水平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基础条件
项目
项目要求
1.床位数
专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专病床位数不低于15张,或者高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
2.设备配备
①共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
②配备必要的中医专科诊疗设备
3.经费投入
①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②本院对专科建设按计划足额投入专项经费
④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外进展和现代医学信息技术;能把握学科前沿动态,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诊疗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获得同行认可;对本专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有思路、有措施
4.专科学术继承人
①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下
②资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③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有扎实的中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专业的学术建设有创新思路,具有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3.特色疗法
①不少于1项,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②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康复
4.院内中药制剂
①品种数量,重点专科不少于2种,重点专病不少于1种
②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诊疗人次的50%以上
5.引进吸收中医药治疗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脾胃科是我院的一个重点科室,为把我科建设成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及指南,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脾胃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情况綦江区中医院脾胃科成立于2002年,现有医护人员20名,医生7名,护士13名。

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9名。

编制床位25张,实际开放床位29张。

年门诊人次,出院人次。

开展的主要项目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风湿性疾病、胃肠息肉切除经内镜高频电刀及氩气刀治疗、小肠疾病诊断、食管支架置入、经胃镜胃肠营养管置入、经内镜镜下止血(注射药物或止血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三、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切合并互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

使我科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并通过和相关科室合作,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方案1、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思芸(副主任中医师)副组长:蔡明建(主治中医师)张绍勇(主治中医师)、李传群(副主任护师)成员:王勇(住院医师)、刘剑芳(住院医师)、张艳妮(住院医师)、李娟(护师)2、实施办法:1、基础设施建设1)依托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场所,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环境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突出中医氛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条件。

太和中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

太和中医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太和县中医院骨伤科)为认真落实安徽省级中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通知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我院内涵建设,充分认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专病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为督促我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规范省级中医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特制定我院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

一、成立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组长:于其华副院长副组长:姚先杰副院长李俊宇副院长成员:刘旭主任程启华主任蒿广兴主任程爱明副主任黄向春副主任班文明科长崔艳艳科长徐军辉副科长刘薇医师陈小龙医师成立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目的是使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采用分病区负责制,一是便于发挥全体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二是从另一角度保证建设项目的全方位和立体性。

小组由主管科教工作的院领导、医务科、科教科负责人及骨伤科各病区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和指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工作。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执行方案督导小组督导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阶段报告、估计项目进展情况、资源分配情况等。

每3月:研究立项或新技术开展情况、人才物投入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每6个月: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应用情况、亚专科人员培训情况;每年: 科研立项、论文发表和报奖情况、举办培训和学习班总结等。

二、总体目标经过3年的发展,努力建成安徽内骨伤科疾病诊疗临床和科研一体发展的重点专科,再经过1-2个发展周期,努力建设成省内综合实力先进的骨伤科疾病诊疗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基地。

三、实施细则及工作计划1.建设内容与总体设计①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有足够的工作用房,一般临床科室300 床位(相当五个病区)以上,非临床科室应具有相当面积的工作用房;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目标与要求

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目标与要求
9、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领先于全省同级中医医院相同单病种的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10、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领先于全省同级中医医院相同单病种的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11、区域外患者
达到20%
12.临床诊疗规范
①研究制定本专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规范应用本专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3、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建设周期内至少有1项新技术或成果向全省推广
4、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建设周期内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每年不少于1项
9.创新
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
6.研究室建设★
建有专门研究室,并开展本专科研究工作
7.科研成果奖★
建设周期内以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研究或临床基础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
三级医院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3名
二级医院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1名
(二)基础管理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质量管理
①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
③对重点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
2.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
①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
③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五)人员队伍
项 目
项 目 要 求
1、人员结构
①医师职称结构:高级职称的比例,三级中医医院应占15-25%,二级中医医院应占10-20%
②医师类别结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
③医师学历结构:三级中医医院研究生学历应占10%;二级中医医院本科学历应占50%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一)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1.医院至少建设6个以上中医优势专科,并设有专病门诊,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病房数应26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每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业务用房面积应230平方米。

配备中医诊断、治疗、康复、理疗等设备,设备配置达到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要求。

围绕改善中医特色科室设施条件,科学合理规划业务用房建设布局,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总结诊疗经验,制定并推广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升中医诊疗能力。

注重疗效总结,关键疗效指标体现中医药的相对优势和特色。

每个优势专科应确定至少3个主攻优势病种,依据主攻优势病种建设需求,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人员等支撑条件,推动病种诊疗及经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

3.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包括针灸治疗室、推拿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研发推广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科诊疗技术,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中医综合治疗水平。

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含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中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4.医院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服务能力,将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与现代技术更好结合,为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按提供专科服务的需求选配设备。

5.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高危人群,提供治未病服务。

开展治未病中心建设,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域、健康管理区域等,组织架构、人员队伍、设备配置、项目技术等达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业务用房面积2800平方米。

6,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服务。

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方案

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方案

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方案中医院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中医办院方向,以中医为主导,发挥我院中医药龙头作用,保持中医药发展优势。

该方案是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的。

二、项目实施范围本方案的实施范围包括推拿科和骨伤科。

三、项目实施内容一)人才培养1.每个科室选派一名住院医师赴XXX进修,选派一名骨干主治医师赴国家级医学中心进修研究。

2.每个科室选派一名知名副主任医师开展师带徒中医药传承。

3.组织西学中班,加强中医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扩大西方学中医护人员的知识面。

鼓励西医研究中医,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奖励。

4.不断完善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与常规,以中医项目为主导进行继续教育。

二)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力度,形成特色专科优势1.引进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专科队伍建设。

每年每个科室引进中医药人才不少于2人。

2.购置中医药诊疗设备。

更新推拿科推拿牵引床等设备10台;购置便携式彩超2台,用于开展小针刀特色疗法和神经阻滞麻醉定位;为骨伤科购置一台DR机等。

3.鼓励医务人员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评估,撰写中医论文。

提高中医论文的奖励标准。

三)加强中医考核的力度1.在临床常见疾病诊疗中,应体现中医诊疗方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骨伤科、推拿科)中医治疗率应达到70%,中医辨证准确率应达到100%。

2.中医优势病种诊疗率、临床中医治疗率、中医病种诊断准确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项目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率、中医治疗方药、辩证记录完整,辨证论治准确率,均列入综合目标考核及绩效工资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7.11.15•【文号】国中医药发[2007]50号•【施行日期】2007.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有关工作部署,我局组织实施了“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

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一、基本目标与要求该部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中的所有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项目通过建设应实现的目标。

(一)基础条件┌─────────┬──────────────────────────────┐│项目│项目要求│├─────────┼──────────────────────────────┤│1.床位数│不低于40张,或者高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2.设备配备│①共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其中专用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②配备必要的中医药专科诊疗设备│├─────────┼──────────────────────────────┤│3.经费投入│①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②本院对专科建设按计划足额投入专项经费│├─────────┼──────────────────────────────┤│4.信息技术应用│①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要│││②建立项目建设信息库,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在科室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及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信息等│├─────────┼──────────────────────────────┤│5.对口支援│建设周期内至少对口支援2个单位的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6.接收进修人员│三级医院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2名│└─────────┴──────────────────────────────┘(二)基础管理┌─────────┬──────────────────────────────┐│项目│项目要求│├─────────┼──────────────────────────────┤│1.质量管理│①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③对重点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2.技术标准与规范的│①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执行│②实行中、西医双重疗效判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疗效标准│││③严格执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3.患者随访│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大于50%│├─────────┼──────────────────────────────┤│4.医德医风│①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②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5.监测数据报送│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监测数据│├─────────┼──────────────────────────────┤│6.协作组工作│积极参加协作组的各项活动并完成所承担的协作组中的相关任务│├─────────┼──────────────────────────────┤│7.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本专科(专病)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三)临床能力┌─────────┬──────────────────────────────┐│项目│项目要求│├─────────┼──────────────────────────────┤│1.门诊量│在国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中较高,并逐年增加│├─────────┼──────────────────────────────┤│2.平均门诊人次费用│不高于本区域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3.出院人数│在国内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中较高,并逐年增加│├─────────┼──────────────────────────────┤│4.病床使用率│达到90%以上│├─────────┼──────────────────────────────┤│5.病床周转次数│不低于国内同级医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的平均水平│├─────────┼──────────────────────────────┤│6.平均住院日│低于国内同级医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同一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7.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不高于本区域同一病种平均住院费用│├─────────┼──────────────────────────────┤│8.收治病种│重点专科:重点病种收治人数占项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数的60%以上│││重点专病:收治专病人数占项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数的50%以上│├─────────┼──────────────────────────────┤│9.急危重症患者│领先于本区域内同级医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相同单病种的急危││比例│重症患者比例│├─────────┼──────────────────────────────┤│10.疑难病症患者│领先于本区域内同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相同单病种的疑难病症││比例│患者比例│├─────────┼──────────────────────────────┤│11.临床诊疗规范│①研究制定本专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②规范应用本专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③定期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的诊疗常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及时修订诊疗常规,优化诊疗方案│├─────────┼──────────────────────────────┤│12.诊断水平│①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②中医药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90%以上(辨证论治准确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病因病机分析合理,证候诊断准确,治则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体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13.疗效水平│①重点专病:该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期间有显著提高,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②重点专科:重点病种的临床疗效在建设期间有显著提高,其中2个│││以上病种的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③定期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四)特色优势┌─────────┬──────────────────────────────┐│项目│项目要求│├─────────┼──────────────────────────────┤│1.中医药治疗率│重点病种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住院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2.临床经验整理与应│①对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进行发掘、整理与应用││用│②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应用│││③对民间具有一定科学和实用价值的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应用、提高│├─────────┼──────────────────────────────┤│3.特色疗法│①大于2项,并有明显的临床效果│││②积极应用中医药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药康复│├─────────┼──────────────────────────────┤│4.院内中药制剂│①品种数量,重点专科大于5种,重点专病大于2种│││②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诊疗人次的50%以上│├─────────┼──────────────────────────────┤│5.单病种优化治疗方│①对重点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案制定与实施│不断优化治疗方案│││②优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全面应用│├─────────┼──────────────────────────────┤│6.护理│①开展辨证施护│││②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科护理常规│││③对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五)人员队伍┌─────────┬──────────────────────────────┐│项目│项目要求│├─────────┼──────────────────────────────┤│1.人员结构│①医师职称结构:高级的比例,三级医院占30%,二级医院占20%│││②医师类别结构: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③医师学历结构:三级医院研究生学历应占30%以上;二级医院本科│││学历应占70%以上│├─────────┼──────────────────────────────┤│2.老专家作用的发挥│在把握本专科学术前沿动态、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课题、优化诊疗方案等方面,充分发挥本专科老中医专家的业务指│││导作用│├─────────┼──────────────────────────────┤│3.专科学术带头人│①年龄:一般为60岁以下(院士、全国各中医药学术团体和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全国师承指导老师除外)│││②资历:具有正高级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医院应为研究生导师│││③学术影响:在国内该专业领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受聘全国二级以│││上学术团体的委员(理事)及以上职务│││④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外进展和现代医学信息技术;│││能把握本专科学术前沿动态,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理论研究、诊│││疗技术等方面有独特见解,获得同行认可;对本专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有思路、有措施│├─────────┼──────────────────────────────┤│4.专科学术继承人│①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下│││②资历: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③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有扎实的中、西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本专业的学术建设有创新思路,具有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5.其他人员│①中医药类别执业医师熟练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②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主要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③中级以上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本专科的相关经典文献│├─────────┼──────────────────────────────┤│6.继续教育│全体人员每年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7.赴外院进修│建设周期内每年不少于1人,每人进修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与本专科(专病)建设密切相关│└─────────┴──────────────────────────────┘(六)科学研究┌─────────┬──────────────────────────────┐│项目│项目要求│├─────────┼──────────────────────────────┤│1.研究重点与方向│①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②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深入│├─────────┼──────────────────────────────┤│2.科研课题│①围绕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研究设立相关研究课题,建设周期内课题│││数量占项目所在科室课题总数的比例,重点专科达到50%以上,重点│││专病达到30%以上│││②建设周期内围绕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三级医院至少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在研课题2项,二级医院应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在研课题1项│├─────────┼──────────────────────────────┤│3.学术活动│①重点专科:每年不少于6次,建设周期内举办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不少于3个│││重点专病:每年不少于3次,建设周期内举办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不少于2个│││②建设周期内主办或联合主办1次国际性或全国性的本专科(专病)│││的学术会议,或者在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围绕重点病种作专题│││报告或大会发言│├─────────┼──────────────────────────────┤│4.技术创新与引进│建设周期内围绕重点病种创新或引进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不少于2项│├─────────┼──────────────────────────────┤│5.技术、成果的│建设周期内至少有1项围绕重点病种的中医药临床应用新技术或││推广应用│新成果向本省(区、市)推广│├─────────┼──────────────────────────────┤│9.创新│在中医药理论、技术、药物及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 6.研究室建设★│建有专门研究室,并开展本专科研究工作│├─────────┼──────────────────────────────┤││建设周期内以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研究或临床基础研究为主题││7.科研成果奖★│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8.学术论文与专著★│建设周期内以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研究或临床基础研究为主题│││在国内、国际医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出版专著│└─────────┴──────────────────────────────┘注:标“★”的指标不作为各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评审验收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评审验收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评审验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2.28•【字号】苏中医政[2012]10号•【施行日期】201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评审验收的通知(苏中医政〔2012〕10号)各市卫生局:“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了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和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为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进一步推动农村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和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开展评审验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审验收对象(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二)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二、评审验收程序(一)评审验收工作由各市卫生局组织开展;(二)我局收到各市卫生局报送的评审验收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开展复核抽查;(三)我局将经过审查合格的评审验收材料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集中审查后公布评审验收合格名单。

三、评审验收依据(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国中医药发〔2008〕1号);(二)申报项目时提交的项目目标与计划。

四、其他事项(一)请各市卫生局在2012年5月中旬前完成评审验收工作,并以文件形式报送评审验收材料。

(二)评审验收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局医政科教处联系。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精)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精)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一、基础条件项目项目要求1.床位数专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专病床位数不低于15张,或者高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2.设备配备①共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②配备必要的中医专科诊疗设备3.经费投入①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②本院对专科建设按计划足额投入专项经费4.信息技术应用①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要②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科室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及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信息5.接收进修人员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2名6.对口协作建设周期内至少与1个以上专业相关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并有较密切的协作关系,取得较好的成效二、基础管理项目项目要求1.质量管理①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③对重点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2.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①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②实行中、西医双重疗效判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疗效标准③严格执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3.患者随访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大于50%4.医德医风①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②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5.监测数据报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监测数据6.协作组工作积极参加协作组的各项活动并完成所承担的协作组中的相关任务7.中医药文化体现本专科(专病)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三、临床能力项目项目要求1.门诊量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2.平均门诊人次费用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3.出院病人数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4.病床使用率达到90%以上5.平均住院日低于省内同级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专业科室的平均水平6.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住院费用7.收治病种专科: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专科收治人次的60%以上专病:收治专病人次占项目所在科室收治人次的50%以上8.临床诊疗规范①研究制定本专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②规范应用本专科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③定期对主要病种和重点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及时修订、优化诊疗方案9.诊断水平①诊断准确率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②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达到90%以上(辨证论治优良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要点为:病史资料真实齐全——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病因病机分析合理、证候诊断准确、治则治法正确、依法组方、君臣佐使合理选药,体现理法方药的完整统一。

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

专科专病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12008年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为县级中医医院培训一批中医药专科人才,初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建设期间,专科业务量每年上升10%以上,到建设期末,专科业务量上升30%以上。

通过项目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中医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水平提高,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优质、低廉、有效的中医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只能安排一个项目单位,已安排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本次不再考虑。

(具体名额见附件2)(二)项目内容1、人员培训:每个项目医院选派5名医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家或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进修1年。

除个人负担部分培训费用外,中央财政按照每人1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2、临床经验总结和规范: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整理和调查研究,临床经验总结、编辑和印刷,制定诊疗规范等。

中央财政每个专科3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3、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各项数据储存、单病种质量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医疗质量监测等。

中央财政按照每个专科2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4、补充诊疗设备:根据中医特色专科的特点,配备必备的诊疗设备,提高专科能力。

每个专科2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

(三)申报条件1、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具有较好的开展特色专科专病的基础条件,门诊量所占比例较高;3医院运行机制良好,管理科学规范,服务质量优良;4、有特色专科(专病)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建设经费落实;5、医院重视行业行风建设,医德医风良好。

三、项目组织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制定项目申报条件,审核确定项目单位名单,并对项目实施进行宏观管理与效果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开展患者随访并完善随访制度
②重点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大于50%
4.医德医风
①建立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并认真实施
②无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5.监测数据报送
按照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监测数据
6.协作组工作
积极参加协作组的各项活动并完成所承担的协作组中的相关任务
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基础条件
项目
项目要求
1.床位数
专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专病床位数不低于15张,或者高于医院设置病床的临床科室平均床位数
2.设备配备
①共用与专用的诊疗设备满足临床业务工作的需要
②配备必要的中医专科诊疗设备
3.经费投入
①建设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②本院对专科建设按计划足额投入专项经费
4.信息技术应用
①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②建立数据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科室业务工作信息、病人信息、医疗质量监测信息及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信息
5.接收进修人员
建设周期内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2名
6.对口协作
建设周期内至少与1个以上专业相关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单位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并有较密切的协作关系,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基础管理
项目
项目要求
1.质量管理
①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②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
③对重点病种实行单病种质量①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
②实行中、西医双重疗效判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疗效标准
③严格执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3.患者随访
7.中医药文化
体现本专科(专病)中医药文化特色,开展中医药文化推广普及工作
三、临床能力
项目
项目要求
1.门诊量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
2.平均门诊人次
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
3.出院病人数
逐年增加,年增长比例不低于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