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与抗震性能关系

合集下载

抗震性能与建筑高度关系

抗震性能与建筑高度关系

抗震性能与建筑高度关系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的高度不断刷新着纪录。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那么,抗震性能与建筑高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抗震性能。

简单来说,抗震性能就是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保持结构稳定、不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能够在地震来临时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建筑高度较低时,其结构相对简单,重量也较轻。

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水平力相对较小,结构的变形和内力也相对容易控制。

比如说,一些低层的平房或者多层的住宅楼,它们的结构形式通常比较规整,通常采用砖混结构或者框架结构,这些结构在应对较小地震时,往往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重量大,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力和倾覆力矩。

这就对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结构体系的选择。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等。

这些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侧力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产生的水平力。

在材料的选择上,高层建筑通常会使用高强度的钢材和高性能的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同时,还会加强节点的连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另外,抗震设防标准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震风险不同,因此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也有所差异。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会更加严格。

从施工质量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复杂,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也更高。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

不仅如此,建筑的外形和布局也会对抗震性能产生影响。

规则、对称的建筑外形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减少局部的薄弱环节。

而过于复杂的外形和不合理的布局则可能导致地震力的集中,增加结构破坏的风险。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摘要:建筑结构为建筑行业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重要的支撑,当前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保障。

因此,必须针对房屋建筑结构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优化,通过提高设计水平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加建筑的各项性能。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安全前言:近年来,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的高度也不断增加,故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大众生命安全,而高层建筑的质量取决取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准。

设计人员必须对细节性的数据和指标认真对待,选择不同类型的计算软件,在对细节进行计算分析时,要结合工程整体,避免部分与整体的脱离,并且要确保施工过程中采取先进科学的防震结构设计手段。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也越发重要,不光是因为地震出现的频率渐渐上升,也要保障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并且要确保设计过程中采取先进科学的防震结构设计手段。

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导致建筑位移加速移动,会影响到建筑的美观性,降低使用效果,导致一部分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受到损害。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性指标的问题,还应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原则,考虑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消耗的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

在设计时对于结构荷载没有清楚的认知,许多项目无法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导致部分施工环节结构构件出现损害,影响工程质量。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首要的原则,就是必须保障建筑结构的基本功能,换言之,必须在充分保证建筑结构具备应该具备的所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做好必要的强化,以提高构件本身的抗震性能。

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应从安全可靠性和功能技术性等方面出发,设计出具有较高安全系数和美观外形的建筑,并通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

总之,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重视抗震设计的原则和参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选择最适宜的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工艺,这样可以让施工的环境和施工的流程相适应。

建筑结构强度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强度与抗震设计
优缺点
能够更准确地模拟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但计算复杂、耗时较长,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支持。
基本原理
通过输入地震波或其他动力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得到结构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响应。
应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或风振响应分析的结构,如核电站、大型桥梁等重要工程结构。
优缺点
能够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非线性因素,得到更准确的结果,但计算量大、复杂度高,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于输入荷载的选取和模拟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结构物的安全状态进行预警和决策,如发出警报、启动应急预案等。
预警与决策
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和执行机构,对结构物进行主动控制或被动控制,以减小其振动反应或避免其发生破坏。
智能控制与执行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5
CHAPTER
结构加固改造与损伤评估技术
根据结构类型、损伤程度和加固目的,可分为增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体外预应力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等。
加固改造方法分类
包括结构可靠性鉴定、加固方案制定、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现场施工及验收等阶段。
加固改造实施步骤
损伤评估指标
包括结构变形、裂缝宽度、材料强度、刚度退化等直接指标,以及基于结构动力特性的间接指标。
损伤评估方法
根据损伤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神经网络法等数学方法,对结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工程概况
介绍某实际工程的结构类型、损伤情况、加固改造方法等。
加固效果评价
通过对比加固前后的结构性能检测结果,评价加固改造效果,包括结构承载力、变形能力、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提升情况。同时,分析加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抗震性能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是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安全与舒适的场所。

然而,当大自然的力量以地震的形式展现时,建筑的抗震性能就成为了关乎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因素。

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以突然和不可预测的方式释放能量,使大地颤抖、房屋摇晃。

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如果建筑结构缺乏足够的抗震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能会出现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家庭破碎等一系列惨痛的局面。

因此,抗震性能对于建筑结构来说,绝非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课题。

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少结构的损坏和变形。

这就像是一个坚强的卫士,在危险来临时挺身而出,保护着内部的一切。

比如说,合理的框架结构可以通过梁柱的协同工作,将地震力均匀地传递和消散;剪力墙结构则能够提供强大的抗侧力能力,有效地抵抗地震带来的水平晃动。

相反,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佳,哪怕是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都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严重的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这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生命威胁,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想象一下,一座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的高楼大厦,在瞬间化为废墟,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场景。

从历史上的地震灾害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痛心的例子。

比如,在某些地区的强烈地震中,那些建造年代较早、抗震设计不足的老旧建筑往往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一些新建的、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和施工的建筑,则在地震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震能力,有效地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那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设计阶段,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风险,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精心的设计。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确定合理的构件尺寸和配筋、进行详细的抗震计算等等。

比如,对于地震频发地区,可能会采用更加稳固的钢结构或者混合结构,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结构设计中刚度的概念与抗震的联系

结构设计中刚度的概念与抗震的联系

结构设计中刚度的概念与抗震的联系【提要】结构设计中不仅必须重视属于结构外部因素的“力”,而且要牢牢地掌握及控制好属于结构内部因素的“刚度”。

前者所涉及的力的平衡、结构或构件变形的协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构件内力都是通过后者所包含的绝对刚度、线刚度及相连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来体现的。

通过举例,叙述并分析刚度理论在整体结构及单一构件中的体现,从中折射出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结构设计人员对刚度理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清晰的概念,并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科学地运用,避免结构产生不安全因素,以达到结构受力合理且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结构设计力刚度绝对刚度相对刚度抗震概念设计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factors, which need to be concerned and controlled well, include not only the external forces, but also the internal rigidity. The former factors, such as the equilibrium of forces, the deformation of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stresses, are all mainly lied on the later factors, including absolute rigidity, linear rigidity and relative rigidity between member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present the theory of rigidity and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members and structures to reflect the theory’s importance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It will also help the designers establish clear and correct concepts, apply them efficiently at work, avoid any unsafe factor in structures, at last achieve rational structures and best economic effects.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force; rigidity; absolute rigidity; relative rigidity前言一般认为刚度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的刚度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

建筑结构与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与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与抗震性能分析建筑结构是指支撑和保护建筑物的骨架,承载着各种力的作用。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和承受力。

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地震的力学作用需要被研究和理解。

地震是指地球上的地壳发生剧烈变动,通过岩石的振动传递到建筑物上。

地震力学是研究这种振动和力的行为。

地震产生的主要力有水平作用力、垂直作用力和扭转作用力。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力的作用以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其次,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取决于结构的形式和材料的选择。

建筑结构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桥梁结构等。

不同形式的结构在地震力下的表现也不同。

例如,框架结构是由纵横两个方向的柱和梁组成,其抗震性能在柱和梁之间的连接点决定。

剪力墙结构则通过墙体的刚性和强度来抵抗地震力。

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材和木材。

这些材料在抗震性能方面有不同的表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与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密切相关。

在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需要进行力学和数值模拟分析,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施工阶段,施工工人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安装结构。

精确的施工和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最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与维护和监测相关。

建筑结构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监测技术可以用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化和损伤,以便及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

对于一些特定的高风险建筑物,还可以采取主动防御措施,如减震装置和基础隔离系统,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总结起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地震力学、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和材料、高质量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定期的维护和监测,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

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

浅析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摘要:作为地震中最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建筑而言,什么结构的房屋比较抗震是建设者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建设者中图分类号: tu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作为地震中最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建筑而言,什么结构的房屋比较抗震是建设者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很多人认为高层比砖混好,其实不然。

虽然砖的强度比混凝土弱一些,但是抗震性能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及承重结构的连接形式、施工质量和地基的状态。

而砖混结构的建筑,则通过增加圈梁、柱子的数量,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因此在设计规范中,不同建筑结构的楼盘抗震标准是一样的,建筑结构工程师都会保证抗震性能,没有“塔楼比砖混结构的多层效果好”等说法。

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

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

即地震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地面建筑物或其他物体遭受破坏的程度。

震级与烈度虽然都可以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不一样。

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而言,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全国各地历史统计规律以及地震研究成果的相关数据规定不同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物能够防止相应地震烈度的破坏程度的能力,也就是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各个城市及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都不相同,而一般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是50年,也就是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维持功效的年限是50年。

目前,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

这4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一)钢结构建筑抗震级别★★★★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建筑一是重量轻、强度高。

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应该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考虑其抗震性能,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标签:房屋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引言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在五十万次左右,其中中国出现地震的次数就达到了三分之一。

地震带给我们的灾害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使得社会经济受到很大损失。

因此,在房屋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抗震设计,尽量减少地震所带来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建筑场地的选择当前地震的发生虽然可以预测,但是还是会给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发生改变,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建筑的损坏,我们必须选择好施工场地。

1.1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最佳的施工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这样能够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坍塌情况。

1.2 有些地区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匀地区等等,如果在这样的土地上建设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

在选择施工场地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这些地区,如果不能避开,就必须做好抗震措施。

1.3 有些危险地区能够直接主观判断出来,例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建筑物一定不能在这些地区建设,如果把房屋建筑在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引发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

此外,建筑场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关系。

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显示,土质越坚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2 地基和基础设计2.1 地基是建筑物整体稳固性的基础,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们必须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刚性,也就是说不同单位的建筑物必须建立在同一性质的地基上,如果采取了不同的地基,就会导致抗震性能下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刚度退化与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刚度退化与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刚度退化与抗震性能分析1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概述所谓结构刚度,是指建筑结构本身所固有的性质之一,通常会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抵抗一定的形变压力。

高层建筑在设计和兴建过程中,必须对建筑结构的刚度进行精密的分析,才能为高层建筑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必须具备刚度抗侧力系统,对结构的侧向变形进行控制,直接承受地震引起的作用,避免地震对高层建筑的非结构构件造成损伤,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在性能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性能目标、地震动水准、性能水准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对抗震性能进行设计,其中弹塑性分析法是抗震性能设计中使用的重要手段,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此方法在分析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计算结果产生误差,比如阻尼取值、材料模型、操作失误等因素,所以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评判。

2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响应的影响因素(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评价指标高层建筑结构在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时,通常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在对高层结构进行抗震评估时,必须对其宏观指标进行关注。

评价指标通常可以分为内力响应指标和变形响应指标两种,在抗震结构设计时,这两个指标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弹塑性分析结果需要对内力响应指标和变形响应指标进行判断,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判断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常认为高层建筑结构在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之后,经过薄弱部位之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这时这个楼层的层间位移比假定计算得出的层间位移要大。

假定计算是按照相同的阻尼比对高层建筑结构的理想弹性进行了假定,计算其在发生大型地震之时出现的层间位移,如果分析得到的数值小于计算得出的数值,则需要对位移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反复的核查与判断。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与结构的关系

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与结构的关系

建筑结构建筑是一门流动的艺术,而结构是建筑的骨骼,没有结构,就没有造型,也就没有空间。

本文就《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书当中的建筑结构与建筑关系、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三大块谈谈自己的认识。

建筑结构与建筑关系建筑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强度、适用、美观。

强度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对于适用性设计者们设计建造出了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美观这是建筑像艺术延伸,是一种更高的美学追求。

人类从刀耕火种到栖身于洞穴、木屋、最后逐渐到高楼大厦。

人类文明也实现从野蛮到文明的跳跃。

可以这么说人类文明的演替就是一部建筑史。

结构是建筑的骨骼,无论是低矮的茅屋还是摩天大楼都离不开结构的支撑。

所以结构体系的形式不可避免地与他所要支撑的建筑物的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总是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队为先导,这一观念分割了科学的完整性,忽略了基本的力学规律,片面地追求建筑与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这样往往给某些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

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然而,许多建筑设计师,强调创作的美观、新颖、标新立异,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然而这样的建筑设计将会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构思时,不依据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有关结构的受力特征,不征询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往往会使结构工程师不能有效地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设计导致结构的不稳定等问题。

所以建筑与建筑结构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就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的皇家建筑群、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打……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都是结构很好的服务建筑,服从建筑的典范。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与抗震性能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与抗震性能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与抗震性能分析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法,它采用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具有快速、环保、高质量等优势。

在进行结构性能与抗震性能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以及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因素。

一、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主要包括静力强度、动力弹塑性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静力强度: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预制,可保证材料和构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而且,在现场组装过程中,可以采取精确控制和监测的手段来保证结构的强度。

此外,由于预制件之间的连接较为简单可靠,因此其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侧向荷载和抗拉扭弯能力。

动力弹塑性:对于装配式建筑,在地震作用下需要考虑其动态响应特性。

由于其结构相对轻巧且刚度较高,其固有周期较短,从而降低了地震输入能量对该类建筑的影响。

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安装阻尼器和增加质量来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二、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方式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

以下将从结构抗倒塌能力和非结构物抗震设防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结构抗倒塌能力: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会采用各种措施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从而提高其抗倒塌能力。

首先,在材料选择上会优选轻质材料,并且通过工厂预制确保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采用了精确的连接方式和积极有效的节点设计,使得各个构件之间能够良好地组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结构系统。

另外,在代表施工过程中注意采用适当的拼接方式,有效避免施工疏忽造成局部弱点。

此外,在现场组装时也需要精确控制并对结构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2. 非结构物抗震设防:装配式建筑的非结构物也需要较好的抗震性能。

非结构物主要包括管线、设备和装饰等。

针对这些非结构物,需要进行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采用灵活耐操的管线设计,确保其在地震中不会破裂或断裂。

同时,在设备的固定安装上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支撑方式,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如何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与建筑结构

如何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与建筑结构

如何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与建筑结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而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和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如何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和建筑结构。

一、地震抗震能力的评估房屋的地震抗震能力是指房屋在地震发生时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评估房屋地震抗震能力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参数评估设计参数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确定的结构参数,如使用的材料、结构形式、楼层数等。

评估时需要根据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符合相关建筑规范进行判断。

2. 建筑地震烈度评估建筑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波传播到建筑物所处地点时的震动强度程度。

评估时需要根据建筑地震烈度来判断建筑物的地震反应。

3.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房屋的结构抗震性能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形变和变形时的抵抗能力。

评估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耐震性能及其与设计参数的匹配程度。

4. 地震易损性评估地震易损性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程度。

评估时需要考虑建筑结构是否存在脆弱部位、结构材料的性能等因素。

以上是评估房屋地震抗震能力的一些常见指标和方法,评估结果将为房屋加固和改造提供参考。

二、建筑结构评估建筑结构的评估是对房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保证其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倒塌或结构严重受损。

1. 结构材料评估结构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主要材料,例如钢筋混凝土、砖、钢等。

评估时需要考虑结构材料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

2. 结构形式评估结构形式是指建筑物的结构构造方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等。

评估时需要考虑结构形式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结构连接件评估建筑物的结构连接件是各构件之间连接的重要部分,如螺栓、焊接等。

评估时需要考虑连接件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4. 结构整体稳定性评估对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包括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等方面。

抗震性能与建筑地基的关系

抗震性能与建筑地基的关系

抗震性能与建筑地基的关系地震,这一自然界的强大力量,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而在决定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诸多因素中,建筑地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地基,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所依托的基础土地。

它就如同建筑物的根基,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并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影响着建筑的稳定性。

一个良好的建筑地基首先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

想象一下,一座高楼大厦如果建在松软、不稳定的地基上,就如同将大厦建在了沙滩上。

当地震来袭,这样的地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震动,很容易导致建筑物的倾斜、下沉甚至倒塌。

相反,如果地基坚实、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就能为建筑物提供稳定的支撑,增强其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

地基的均匀性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地基在不同部位的性质差异较大,比如一部分坚硬,另一部分松软,那么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就容易因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裂缝和损坏。

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很难保持平衡一样。

为了确保地基的均匀性,在建筑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地质结构和土层分布情况。

地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同样不容忽视。

在地震多发区域,如板块交界处或者地震断裂带附近,建筑地基需要更加坚固和稳定。

而在山区或者地形复杂的地区,地基可能会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影响。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此外,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当地震发生时,地基会将地震波传递给建筑物,而建筑物的振动又会反过来影响地基的受力情况。

如果地基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或者两者的振动特性不匹配,就会加剧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为了减少这种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工程师们通常会采用一些隔震和减震技术,比如在地基和建筑物之间设置隔震垫,或者在建筑物内部安装减震装置。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常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抵抗地震力量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能够减少地震对建筑物本身和人员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结构的设计。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保证抗震性能的基础。

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会根据地震的状况,确定抗震设计参数,如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力等。

设计合理的结构能够在地震力作用下满足设计要求,减少倒塌和破坏。

其次是结构的材料选择。

不同材料的抗震性能是不同的,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一般而言,钢材、混凝土、铸铁等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而一些脆性材料,如砖块、木材等,抗震性能较差,容易受到地震破坏。

第三是结构的构造形式。

不同的结构形式对地震作用的抵抗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纵向抗震性能较好,能够较好地分散地震作用。

而梁柱结构、砖木结构等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容易发生倒塌。

再者是结构的连接方式。

连接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的强度和刚度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种类,质量的连接件应满足设防烈度等级的要求,并保证连接的刚度和强度,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此外,土质状况也是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性质和状况决定了地震波在土壤中的传播方式,对建筑物的地震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软弱的土壤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增加了建筑物倒塌的风险。

最后,是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如果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不达标,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不足,发生倒塌和破坏。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到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构造形式、连接方式、土质状况以及施工质量等多方面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全文)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全文)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1.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1.1建筑结构所用的材料及施工质量这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对于材料而言,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质量成正比。

一般说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地震作用就大,震害程度就大;质量小,地震作用就小,震害就小。

所以,在建筑的楼板、墙体、框架、隔断、围护墙以及屋面构件中,广泛采纳多孔砖、硅酸盐砌块、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板、空心塑料板材、瓦楞铁等轻质材料,将能显著改善建筑的抗震性能。

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

施工中造成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几何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砂浆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延性构造措施在施工中的变动等施工质量问题,对实际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2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建筑物如果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则会加剧了地震的破坏作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害实例.台湾921 地震中,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平面不规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严峻扭转效应而破坏倒塌,同时撞坏相邻建筑上部的阳台。

抗震设计中,要求结构平面布置尽可能地使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相一致,以减小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扭转效应,对于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远端抗震墙或框架柱承载力的验算。

建筑立面应幸免头重脚轻,结构重心尽可能的降低,出屋面部分如屋顶的女儿墙、水箱间等,由于根部与下部结构连接薄弱,刚度突变,受鞭梢效应影响严峻,在地震时容易领先破坏倾倒;另外,其地震作用通过周边的屋面结构传至下部结构,如屋面结构刚度不够时,在突出屋面结构的下部一定范围内破坏相对集中。

1.3建筑场地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种各样的,其一,由于地震时的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振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而破坏;其二,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所造成;其三,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倒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峻变形直接造成。

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评估

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评估

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评估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的评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建筑的防震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它旨在评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的内容和评估方法。

一、结构稳定性评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评估是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的基础。

在验收过程中,专业的工程师会对建筑的结构材料、构造、承载力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结构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验收人员会对使用的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并且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 结构构造的合理性:建筑结构构造的合理性对于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验收人员会检查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是否存在悬空柱、结构节点是否牢固等。

3. 结构承载力的计算和评估:承载力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

验收人员会对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估,确保其能够满足建筑使用的需求。

二、抗震性能评估抗震性能是建筑抗震验收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衡量了建筑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强度,评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强度计算法: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度计算,以确定其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

2. 动力响应谱法:根据地震动力响应谱设计建筑结构,以满足地震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等要求。

该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广泛应用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3. 等级划分法: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功能,将建筑划分为相应的抗震等级。

不同等级对应的抗震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划分。

在评估抗震性能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抗震设防状况。

这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它们会对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影响。

哪种结构的房子最抗震

哪种结构的房子最抗震

哪种结构的房子最抗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房屋结构造成的破坏往往是灾害发生后的主要危害之一。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在抗震性能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合适的房屋结构类型时,考虑到抗震性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结构类型的抗震能力,从而探讨哪种结构的房子最抗震。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钢材的高强度和可塑性。

钢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够吸收并承受地震冲击力,减轻结构损伤。

钢结构房屋在抗震设计上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和构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其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通过混凝土提供的一定的抗震性能来保护钢筋,从而减少结构的破坏。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轻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类型,其以轻型钢材为主要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可预制等特点。

轻型钢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由于结构轻型化和预制化,能够降低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减少房屋破坏。

通过合理设计和加强节点连接,轻型钢结构能够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传统的建筑结构类型,其主要由砖和混凝土构成。

砖混结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由于砖和混凝土的脆性,容易受到地震影响而破坏。

因此,砖混结构在抗震设计上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如加设钢筋混凝土框架、增加剪力墙等,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综合以上几种结构类型的特点和抗震性能来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型钢结构的房子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发生时降低破坏程度。

在选择建筑结构类型时,应根据地震频发地区和房屋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要求

地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要求

地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要求非常重要,因为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要求。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抗震建筑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 高强度: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和垂直载荷。

高强度材料可以减少结构的变形和损伤,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2. 良好的延性:延性是指材料在受力过程中能够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

良好的延性材料可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 耐久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经受住长期的自然环境和地震的侵蚀。

耐久性强的材料可以保证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可靠性:建筑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质量可靠性,以确保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一致性。

可靠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的不确定性。

常见的抗震建筑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木材等。

这些材料都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延性,并且在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也需要满足地震的要求。

以下是地震对建筑结构的要求:1. 强度和刚度:地震时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和垂直载荷。

强度和刚度越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越好。

2. 良好的位移控制:在地震中,建筑结构的位移应能够得到控制,避免过大的变形和破坏。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可以控制建筑物的位移,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3. 延性和耗能能力:建筑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以吸收地震的能量,减小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力。

延性结构和耗能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 防火和防爆能力:地震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次生灾害,建筑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和防爆能力,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结构形式的选择、构件连接的设计、地基处理的要求等,都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原理建筑结构是保障建筑物稳定、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抗震设计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备良好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建筑结构的分类建筑结构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等。

钢结构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和高强度,常用于大型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是目前主要的结构形式,具备较好的刚性和韧性,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木结构则适用于小型住宅和别墅等。

二、抗震设计的原理1. 弹性设计原理弹性设计原理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

通过在设计中考虑材料的弹性性能,使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弹性变形,进而减小地震力的作用,保护主体结构免受破坏。

2. 塑性设计原理塑性设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达到之后,允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阶段,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

塑性设计要求结构具备良好的韧性和变形能力,以确保在地震过程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防护作用。

3. 隔震与减震设计原理隔震与减震设计原理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或减震装置,将地震的激振力传递减小,以保护主体结构。

隔震设计可以使建筑在地震中具备较大的位移能力,大大降低建筑物受损的风险;减震设计则利用各种减震装置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三、抗震设计的方法1. 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地震波的周期等。

通过分析有关地震数据和地震活动性,结合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设计参数。

2. 结构的整体布局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结构的整体布局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应遵循几个原则:结构刚性分布合理,追求整体均匀变形;避免出现无规则形状的结构,以免增加地震作用下的应力集中;增加结构的纵横向抗震承载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 结构的细部设计在结构的细部设计中,应考虑连接的刚度和强度,确保节点的抗震性能。

采用适当的加强措施,如设防振动控制器、加强柱子等,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结构与抗震性能的关系探讨摘要:纵观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几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中,各个灾难中的房屋损失程度却不相同,本人认为这与当地的房屋结构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文中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关键词:房屋结构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有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及整体承载式轻钢结构等,无论哪一种结构,只要设计合理、高度与结构形式相匹配,就应该是抗震的。

但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

而框架剪力墙、钢结构及整体承载式轻钢结构,抗震性能优于前两种。

所谓“建筑的抗震系数”的提法并不规范。

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住宅与写字楼为丙类建筑。

房子的抗震性和户型也有关系,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的房子抗震性最好。

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占优势,但要达到与平房建筑相同的抗震标准,所要采
取的措施就更多。

从设计上看,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只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均能达到抗震要求,高层建筑需采取更可靠的结构形式,如砖混结构只能建筑六层19米以下,高层则采用框架、框剪等结构。

从震感上来讲,越高震感越强烈。

决定建筑物遭受地震袭击时造成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设防标准、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

在房屋的设计中,许多结构都是按照房屋的抗震需要建造的,因此在装修中,有些地方是坚决不能改动的,否则将破坏房屋的整体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时就极为危险。

特别是装修中破坏承重墙,这是及其危险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居民将承重墙大面积拆除,发生八级地震时,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

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

实践证明,经过良好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房子在抗震效果上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这就是地震后为什么在同一片相邻区域,有的房子破损严重,有的则安然无恙的原因。

抗震核心要点归结起来无非是减轻地震力,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这两条。

为了以防万一,在挑选楼盘时还是应该多一个心眼,看看房屋的抗震能力如何。

总的来讲就是六看:一看房屋所在环境:房屋所在的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是否为突出的嘴、高耸的山包、非岩质的陡坡,是否处于不稳定的冲沟以及可能发生滑波、地陷、崩塌、危岩滚落的地段,所处的场地是否有发震的断层,有无古河道,地表下15米范围内是否有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和亚粘土层。

一般位于以上位置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
响。

二看基础:一般说来,深基础比浅基础好;筏式基础比条形基础好;条形基础比单独基础好;沉箱和整体性地下室最好;三看平、立面:看看房屋的平面和立面形状是简单方正、自重布置匀称,还是形状复杂,刚度变化多,局部突出或外部轮廓曲折。

其实对于抗震而言,越是设计简单、方正的房子抗震能力越强。

所以选房时不应过于追求小区造型的个性。

而且对于立面而言,那些看上去显得头重脚轻的建筑(如底层架空为较小的柱)往往抗震效果较差;四看房型:建筑布局上,根据户型图,看采用的是抗震性能很差的纵墙承重布局,还是抗震性能较好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承重的布局;五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比砖混结构的抗震效果要好很多。

材料的选择上那些具有延性的材料比脆性的材料更能抗震;六看室内:鉴定墙体坚实程度如何,有无较大裂缝,有无明显的外闪、鼓松以及墙壁有无严重碱蚀的现象。

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所引发的严重伤亡,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日夜栖身的各种建筑抗震性的关注。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

作为地震中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建筑物而言,每种结构的抗震能力我稍作入下分析。

钢结构:钢结构是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重量轻,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不过,由于钢结
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

一般的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或者跨度较大的建筑通常应用钢结构。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剪力墙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房屋中被大量运用。

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的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

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所以可由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剪结构,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力性能。

这种结构的住房有很好的抗震性。

框架结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我们所见的大多数建筑都是框架结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表现与建筑自身的结构形式有很大关系,而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取决于结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建筑本身的用途、高度、荷载等等原因进行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jgj3-2002/j186-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 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m](第二版).
[5] satwe 用户手册和技术条件[m].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