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工业军转民若干问题探讨_杜人淮

合集下载

国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进程和举措(下)

国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进程和举措(下)

国外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进程和举措(下)杜人淮【期刊名称】《中国军转民》【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4页(P17-20)【作者】杜人淮【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正文语种】中文进入2010年代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许多国家经济遭到重创,财政极为困难,从而导致军费支出增长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期间,除少数国家个别年份军费支出有一定幅度增长外,全球军费增长时代整体上已告一段落。

军费开支的减少导致军品订货量下降,从而难以维持军工企业发展增长。

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和优化国防工业结构,以确保国防工业基础得以维持和夯实,并能够有效满足军队未来作战对先进武器装备的需求。

进入2010年代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许多国家经济遭到重创,财政极为困难,从而导致军费支出增长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期间,除少数国家个别年份军费支出有一定幅度增长外,全球军费增长时代整体上已告一段落。

军费开支的减少导致军品订货量下降,从而难以维持军工企业发展增长。

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和优化国防工业结构,以确保国防工业基础得以维持和夯实,并能够有效满足军队未来作战对先进武器装备的需求。

与此相适应,国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化逐渐步入优化结构阶段。

(一)调整和优化军工产业结构面对国防投入的减少和军品订货量的下降,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急需,就不可能对国防工业各产业平均着力,使之齐头并进,而必须将有限的国防投入真正用在刀刃上。

为此,国外纷纷调整军工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着力调整和优化军工产业结构,突出对有助于夺取现代信息化战争优势的新兴产业,特别是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倾斜发展,并以此引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化。

新的形势下,美国更加突出了航天等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者:杜人淮,曹超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6期杜人淮曹超编者按:杜人淮教授是我国系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系统总结研究我国人民军工的创建发展历史的资深专家,作为权威学者他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考证,我国军民融合理论和人民军工创建发展历史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都出自他之手。

在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本刊隆重推出杜教授专门为本专栏撰写的首篇专题文章——《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飨读者。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第一家兵工厂——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工业既要为军队建设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质保障,又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

为了更好地处理国防工业建设发展中的“军”与“民”关系,我党经过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针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建设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针,最后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方针。

中国国防工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建造的近代军事工业,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工业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人民军工。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律进行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最终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国防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最直接和最重要领域,同我们党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道路历程相一致,我国国防工业最终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艰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

浅谈军工科研单位在军转民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

浅谈军工科研单位在军转民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

浅谈军工科研单位在军转民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军工科研单位也在不断步入市场并参与竞争,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及开展市场营销,是军工科研单位在军转民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军转民;市场营销;现状及对策军转民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防科技工业有大量人员从事民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但军工科研单位在此过程中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及如何开展市场营销,与军转民企业的市场营销及主体经营能力存在差距。

大多数军工科研单位对市场营销工作认识肤浅,计划经济观念较重,对市场营销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缺乏认识。

对如何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组合运用、产业化运作等并未深入研究。

对此,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市场管理体系,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主动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建立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新型科技型市场竞争主体。

1 军工科研单位在军转民过程中的现状首先,管理组织机构基本还是科层式金字塔组织机构,为科研生产的完成提供了组织保证。

其次,在此体制下产生的计划,是科研生产计划,这种计划基本不需要考虑市场、顾客需求、竞争与变化,唯一关注的是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科研生产任务。

最后,产品的市场销售等同于市场营销,完全忽视了市场营销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

2 在军转民过程中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1)科层式金字塔组织管理机构。

虽然这为科研生产的完成提供了组织保证,但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导向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与变化。

没有市场营销计划,仅有科研生产计划,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开始,便已存在缺少经营目标的长期规划、发展战略等战略层面的规划与设计。

(2)营销观念滞后。

产品的开发、销售工作都在开展,但将产品的市场销售等同于市场营销的现象没有较大改变,市场营销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杜人淮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抉择和路径

杜人淮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抉择和路径

杜人淮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抉择和路径作者:杜人淮时间:2012-02-27 浏览次数:14 次回顾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

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迅猛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中国制造”固有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中国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无论是对当前深陷困境的中国企业来讲,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惟有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经过艰难嬗变,才有凤凰涅磐后的新生。

然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绝非易事,必须从深层次寻求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的抉择思路。

一、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驱动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最终需要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完成。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坚定的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创新文化,其创新行为就会丧失必要的精神意志,要么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要么创新活动半途而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就必须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使企业充满浓厚的创新意识和氛围(一)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从目前情况看,需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多数高成长性产业,如家电、机械装备等,由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产业呈“空心化”状态,大部分利润实际上是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商赚走,留给自己的利润微薄到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程度。

国内制造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杜人淮教授新闻稿

杜人淮教授新闻稿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杜人淮教授来我院/所作学术报告2017年10月10日 14:30-16:00,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杜人淮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红瓦楼236会议室作了题为“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严剑峰副研究员主持,国防经济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杜人淮教授根据自身多年研究理清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含义。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破除国防和军队建设体系与经济建设体系的壁垒,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国家建设体系,最大程度凝聚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合力,发挥好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

基于这一定义,杜人淮教授深入探讨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本内涵,剖析了在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问题上存在的片面认识,全面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系统分析了我党和国家对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就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关键点进行了探究。

报告结束后,杜人淮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对“军民融合现状及未来发展、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最后,严剑峰副研究员对杜人淮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总结。

【报告人简介】杜人淮,博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防经济学家,首届中国国防经济年度人物,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军队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咨询专家,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防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史等,近年来主要关注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研究,被业内誉为军民融合研究资深专家,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刊物和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军队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

军转民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军转民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军转民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摘要】军转民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技术创新困难使得企业缺乏竞争力,市场竞争激烈也给企业带来挑战,人才短缺问题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扶持措施,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市场定位策略。

只有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的全方位优化,军转民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军转民企业发展困境、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人才短缺、政策扶持、技术研发投入、市场定位策略。

1. 引言1.1 军转民企业发展概况军转民企业是指由军队实体转变为民营企业的一种形式。

随着国家国防需求的减少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军转民企业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

这些企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和挑战。

军转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往往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许多军转民企业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缺乏支持,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技术创新困难也是军转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军队技术积累的特殊性,军转民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激烈也给军转民企业带来了挑战。

市场上同行业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军转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人才短缺问题也是军转民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市场化思维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在军队系统中相对匮乏,导致企业管理团队短板明显。

军转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促进军转民企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市场定位策略,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助力军转民企业跨越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军转民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国特色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的研究回顾与启示

中国特色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的研究回顾与启示

旦顾与启示■吴文杰杜人淮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和社会优势提高军队人才培养质量,以达到占领军事战略竞争制高点的目的。

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模式己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

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问题也成为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不仅研究广度不断拓展,而且研究深度逐步加大。

全面回顾和梳理学界关于中国特色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军队人才;军民融合;研究综述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

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问题成为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集中在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的历史发展进程、重大现实意义、发展路径模式、世界主要国家经验做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一、党的领导人关于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思想党的历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依据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特点和实践需要,对我国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较为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思想。

贺永刚(2014)将我国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毛泽东“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思想、邓小平“军民结合、以民养军”思想、江泽民同志“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胡锦涛“军民融合”思想[1]。

解飞、朱东来(2016)对我党军队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使用思想研究与贺永刚的大致相同。

在此基础上对习近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培养使用军队人才思想进行了简要归纳。

李珊(2016)将我党的军民融合培养使用军队人才思想体系归纳为:毛泽东“军民联合”思想、邓小平“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思想、江泽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思想、胡锦涛“军民融合”思想以及习近平“军民深度融合”思想[2]。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上)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上)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上)作者:杜人淮徐宇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12期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不仅指明了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行动路线图,而且明确了通过推动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指出“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并强调要“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国防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制造强国战略的极其重要推动力量。

破除制造业军民分离发展格局,推进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把军工制造业与民用制造业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制造业体系,有助于更好发挥国防工业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快提升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

一、任务要求为了推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确立了提升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任务。

国防工业是先进制造业,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以提升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作为重要导向,按照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任务要求,加快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工业基础能力,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化水平,使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与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要求相契合。

(一)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需“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因此,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抢占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必须提升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上仍位于中低端水平,长久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不仅所获得的利润较薄,而且经常面临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干扰,且极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

从“军转民”到“民转军”看我国混合经济形态的发展

从“军转民”到“民转军”看我国混合经济形态的发展
作 。例 如 西飞 公 司 为波 音 公 司 和加 拿 大航 空 公 司 转 略 的实施 ,帮助 企业 开拓 了新 的生 产领 域 和 发展 空
包 生产 的 民用 运 输机 的水 平尾 翼 和 垂 直尾 翼 ,飞机 间 。第 二 ,它 增 强 了企 业 的竞 争 意识 和 自主 经营 意
的 内舱 门等 , 这些 产 品还 获 得 了免 检 资 格 。 担 这一 识 , 进 了企 业 的管 理体 制 转变 , 承 促 为后 来 建 立公 司制 生产 任 务 的西 飞公 司总 装 厂 的 国际 生产 部 ,就 是后 奠 定 了基 础 。 三 , 第 由于 民品 的开 发缓 解 了企业 的财 来 被 称 为 “ 空第 一股 ” 上市 公 司 “ 飞 国 际” 航 的 西 的前 务 困境 ,在一 定程 度 上 保证 了 国家 的税 收 和 国有 资 身。 同时 , 飞 公 司 还 审 时度 势 , 西 预见 到 我 国高 速 公 产 的收益 。 路 将 有一 个 大 发展 期 ,因 此与 当时 著名 的汽 车生 产 需要 改 进 的有 这 样几 点 : 一 , 转 民初 始 大部 第 军 商 瑞 典 的沃 尔 沃公 司合作 , 成立 了西 沃 客 车公 司 , 生 分 企业 一 哄而 上都 去 生 产家 电产 品 ,而 家 电产 品属
关键词 :02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24 (0 0 o 0 4 10 4 7 2 1 )4— 0 7—0 2
上世 纪 8 O年代 初 , 国 国有 大 中 型企 业 开始 了 “ 民结合 , 军 于 民” 我 军 寓 的方 针 , “ 转 民 ” 略发展 使 军 战 “ 大 企业 自主权 ” “ 包 经 营 责 任 制 ” 扩 和 承 的改 革 。 与 到 一 个新 的 阶段 。 同时 , 在上 世 纪 9 0年 代 末 国家 又 此 同 时 , 工 企 业 还 提 出 了 “ 转 民” 军 军 的发 展 战 略 。 对 军工 企业 进 行 了兼 并 、 重组 的新 一 轮整 合 。 后军 此 “ 转 民” 是指 军 工 企业 在 保证 国家 军 品生 产 计 划 工企 业就 统称 为 国 防科 技 工业 企业 。 军 就 的前 提 下 , 许 企 业 面 向市 场 , 产 一 些 民用 产 品 , 允 生 总结 这 一 阶段 的“ 转 民 ” 略 , 们 可 以看 到 军 战 我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_现实需求_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_杜人淮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_现实需求_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_杜人淮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JNIP )2014年第6期第30卷(总第178期)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现实需求、内在机理和战略举措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党和政府新形势下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正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客观上需要发挥国防工业优势,通过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

这有助于优化城镇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地使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有必要破除军民相互分割的建设模式、发挥好战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理顺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新型城镇化;内在机理;战略举措中图分类号:A8;A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14)06-0051-05收稿日期:2014-09-2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作者简介: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和战略。

截至2013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达53.37%,据美国地理学家诺色姆提出的城市化三个阶段S 趋向理论[1],我国已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城乡发展差距扩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与就业压力加大等困境,迫切需要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而通过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有益的尝试。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现实需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科学有效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我国整体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代表的国防工业,不仅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客观上需要国防工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

国外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_杜人淮

国外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_杜人淮

2010年第5期第26卷(总第153期)南京政治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PLA N an ji ng Institute of Po liticsN o.5,2010Se rial N o.153V o.l26#经济与政治#国外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江苏南京210003)摘要:发达国家在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起步早,融合程度较高,其基本经验和做法是,以有效保障国防安全为前提,制定和实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改革和完善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强化相关制度建设为支撑,制定和完善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以贴近本国具体国情为基点,选择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这些成功经验,对研究中国特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模式中图分类号:F0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10)05-0034-0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0战略思想,是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比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起步早,融合程度较高。

为了更好推进中国特色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和合理借鉴国外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

一、以有效保障国防安全为前提,制定和实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国防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以有效保障国家安全为前提。

各国在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无论社会制度有何区别,国防工业发展特点有何不同,在制定和实施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时,都以有效保障国防安全为前提。

在美国,主要由国家和政府内阁决策层负责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营造政策环境,然后再交由有关机构制定和实施各种具体的战略规划。

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M丨经营管理J 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困境及对策探析温 莉(江西省委军民融合研究院 江西南昌 330036)【摘 要】 本文介绍了“军转民”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军工企业“军转民”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促进军工企业加快“军转民”的对策建议。

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理念创新;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加大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降低“军转民”企业的成本。

以实现军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军工企业;“军转民”;困境;对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需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这是在新时期的党的强军目标。

为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军工企业需要加强“军转民”建设,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军民之间的融合,实现总书记的期盼。

一、“军转民”概述“军转民”主要是指将军工企业中的军事科研力量与民用领域结合,这是一种特殊的运营机制。

“军转民”一般包含有三个层次含义,第一是军用材料以及装备向民用通用性方向发展,第二是主要专门用于生产军事专用品的零件或者系统转向军民融合生产模式。

第三是军工企业产品特点由以往单纯只生产军用产品转向军民结合的产品模式转变。

一般而言,“军转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物质资源商品化。

通过“军转民”可以将军工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由潜在的变成显性的商品化状态。

第二,设备资源的弹性化。

由于军工企业在设备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常常是很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的。

例如,国家为了保证某项军事技术开发常常会大量投入资金和技术。

第三,技术资源的产业化。

很多军工企业所掌握的成熟技术完全可以运用于民用用品的技术改良,可以更好的加快民用用品的生产,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断提高民用用品的附加值,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四,人力资源的通用化。

由于很多军工企业在进行能源管理时将军用能源和民用能源进行了完全分离,这就造成了当前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大量浪费,不利于军民技术的双向转移,因此可以培养出军民两用的技术性人才,这样可以更好使人力资源通用化。

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_杜人淮

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_杜人淮

52010#7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若干问题探讨t杜人淮内容提要: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国防工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是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当务之急,而且是谋求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国防工业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又遇到严峻挑战,应坚持战略先行、技术引领和制度创新,以抢占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先机,夯实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基础,确保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关键词: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E0-054文献标识码:A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

一、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且同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既定目标相一致。

在此背景下,国防工业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为国防工业的科学发展提供难得机遇。

(一)借助低碳转型浪潮,推动国防工业优化升级国防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之际,国防工业可借助世界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浪潮进行优化升级。

随着工业化发展,节能减排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为积极响应国际社会节能减碳倡议,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把这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中国和世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国防工业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条件。

为推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完成节能降耗指标,我国政府还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比如,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超过2000亿元。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200期第10期2016年10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200,No.20Oct,2016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谷晓华刘小婧(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军民融合是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的落脚点之一,也是国防和军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了国外军民融合的不同模式,综述了我国军民融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归纳了我国军民融合过程中思想观念、法律法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等问题,并从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军地协同、政策保障、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军民融合;现状;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426.48[文献辨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0-42-5 Research on the Status,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ivil-MilitaryIntegration in ChinaGu Xiaohua Liu Xiaojing(Fuji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elopment Research Center,Fuzhou Fujian350003)Abstrac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 one of the end resul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started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combed the different modes of for⁃eign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summarized the concept,laws and regulations,top-level design,resource integration,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other issues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requirement traction,the state leading,military coordination,policy support, supporting measures,etc.Key word: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Status;countermeasures1前言一直以来,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方面,军民融合都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抗日根据地军民融合发展军事经济的历史考察_杜人淮

抗日根据地军民融合发展军事经济的历史考察_杜人淮
5 年第 6 期
洋 大 海 ,造 成 了 弥 补 武 器 等 等 缺 陷 的 补 救 条 件 ,造 成 了 克 服 一 切 战 争 困 难 的 前 提 。”① 因 而 ,为 了 抗 战的胜利需要广泛动员民众积极投身到抗战 洪 流 之 中,鼓 励 广 大 民 众 积 极 参 军 参 战,不 断 壮 大 抗 日武装力量。由于中共实行正确的抗战 路 线 和 方 针 政 策,民 众 参 军 参 战 热 情 高 涨,中 共 领 导 的 抗 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主力军和地方军由全国抗战开始时的 11 万余人发展到最后胜利时的约 132 万人,民兵达 268 万余人。根据地抗日武 装 力 量 的 迅 速 壮 大 带 来 了 一 系 列 军 需 物 资 补 给 问 题,不 仅 军 队 人 员 生 活 给 养 规 模 大 幅 度 增 加 ,而 且 枪 支 弹 药 等 战 场 物 资 需 求 量 也 大 幅 度 增 加 。 根 据 地 强 壮劳动力数量也随 之 大 幅 度 的 减 少,以 晋 冀 鲁 豫 根 据 地 为 例,各 县 参 军 人 数 分 别 占 到 劳 动 力 的 12% 至 50% ,而在山东某些地区,参军人员更是占到强壮劳动力的 59% 。②
Du Renhuai Guo Yingmin
( Department of Marxist Theory,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Nanjing,Jiangsu 210003; Graduates Company One,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Nanjing,Jiangsu 210003)
2015 年第 6 期 第 29 卷( 总第 119 期)
·专题论文·
Nov.,2015 NO.6

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模式_杜人淮

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模式_杜人淮

转型升级和更好地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目标。

为此,迫切需要探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有效实现模式。

一、延伸裂变模式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延伸裂变模式,是指国防工业充分发挥军工科技、设备、人才等优势,通过军用科技和产品的民用开发与转化等军转民方式,使国防工业的发展突破军民界限向民用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度拓展,从而不断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军工关联民用产业等新的产业,或者促进原有民用产业实现自我裂变,由此带动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现路径、方式和方法。

具体地讲,就是国防工业通过发挥军工科技、设备、人才等优势,通过开发民用先进科技和研制民用优势产品,并使之商业化、资本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等,以及通过把军工先进技术和军工优势产品转为民用,或直接参与民用产业的改造与发展等,不断将军工产业链延伸至民用领域,从而不断催生军民结合产业、军工关联民用产业等,不断壮大城镇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城镇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城镇产业就业容量、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和承接农业转移等人口支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和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通过延伸裂变模式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理是:国防工业通过开发民用科技、民用产品,并使之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等不断向民用领域延伸,以及通过直接将军工技术、军工产品等转为民用向民用领域延伸→国防工业或通过其开发的民用科技、民用产品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规模化等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关联民用产业,或通过军工技术、军工产品等直接转为民用裂变出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关联民用产业→对城镇产业发展产生倍增效应,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城镇整个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增强城镇产业的就业容量和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承接和吸纳不断增加的农业转移等人口,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刺激和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管理和城镇环境等不断改善和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深度融合,不断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不断跃升。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_杜人淮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_杜人淮

7 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缺陷及矫正*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杜人淮 * 本文为全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委托课题《政府职能转变与国防工业运行效率》(批准号J Y20050016)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经济体制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制正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合理定位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不仅对提高国防工业运行效率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和市场定位情况看,仍存在不少缺陷。

为实现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使国防工业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要对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矫正和优化。

一、国防工业运行中政府与市场定位的主要缺陷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和市场定位缺陷,是指政府或市场未能有效地履行它们各自在国防工业运行中的职能,出现了所谓“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现象,导致国防工业运行低效率或无效率。

国防工业为政府主导性产业,政府和市场的定位缺陷主要体现为政府职能的错位,包括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工业运行中的政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政府在国防工业运行中的职能越位和缺位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到市场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国防工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一)政府的越位和市场作用的缺失。

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政府超越自身应该行使的职能范围,插手了一些不该由政府管或管不好的事情,从而出现政府失灵现象。

政府的越位将导致市场作用的缺失,使市场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

从目前中国政府对国防工业干预和控制情况看,政府存在比较明显的越位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政府超越自身职能,替代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职能。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已经逐步确立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但考虑到国防工业的特殊性质,政府在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方面采取的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长期以来包办了一些本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功能,致使国防工业的市场化改革长期滞后于其他产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并造成国防工业运行的低效率。

《中国军转民(202x年18期)》读书笔记模板

《中国军转民(202x年18期)》读书笔记模板

在视察驻陕西部队某基地时强调:聚焦备战打仗加快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履行使 命任务能力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
开展制定电子产品间歇性故障检测标准的建议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经验
溯源红色军工诞生地——山塘兵工厂 包头军工文化广场之军工人篇 回忆感动中国之军工人物
怎么看党成立百年来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 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抗洪精神述评
中核二三公司打造有核工业特色的“工匠级”产业工人队伍 银光集团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万峰公司党委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纪实
华丰公司转业老兵: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从“航模少年”到“金牌讲师”的成长之旅 记江南工业集团青年标兵徐心乐
中国军转民(202x年18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成就
中国
技术
经验
精神
公司
部队
中国
产品
军工 国际
江南工业集团

内容摘要
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 两用技术产业化。
“民参军”应该掌握的军方法规制度 军工行业助力工业软件国产化的对策研究 可拓理论在装备采办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浅谈施工企业涉密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 做好保密工作的档案管理夯实保密基础建设
军民协同发展生态圈的构建——基于衡阳市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实践 分析 2007—2017年全球巴士恐怖袭击事件分析及应对之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即时性评价研究 混合式教学在军事理论的应用 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创新训练项目研究 军事政治学与军事社会学的比较分析 提高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对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再认识(上)

对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再认识(上)

对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再认识(上)
谭邦治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全面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不仅在民用航天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还利用航天的科技成果、人才、
【总页数】3页(P4-6)
【作者】谭邦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8
【相关文献】
1.大力推进军转民技术开发工作促进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 [J], 赵敏
2.对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再认识(下) [J], 谭邦治
3.对航天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回顾与思考(上) [J], 谭邦治
4.对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再认识(上) [J], 谭邦治
5.交流军转民经验探讨军转民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外交部部长助理张业遂在东盟地区论坛军转民合作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开幕词 [J], 张业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