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无盐氏——审时度势的金融家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范蠡——富有而尊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范蠡——富有而尊范蠡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商人。
他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并称霸诸侯而后功成身退去齐国经商成了当地首富。
齐王听了请他入朝为相。
三年后他归还相印且散尽自己的家财迁往陶地隐居,又以经商为业,再次成为大富翁。
后人称之为“陶朱公”,民间称之为“财神”,也称为“商圣”,堪为儒商的典范。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然而当时楚国贵胄专权、政治紊乱,范蠡的才华不为世人所识。
范蠡离开楚国,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先是为越王策划“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之策,帮助勾践消灭吴国,成就霸业,后又被齐国任为国相。
虽然身居高位,坐享富贵荣华,但范蠡始终居安思危,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所以他最终辞官,宁愿从事在当时被认为是低下的商业。
范蠡最后选取的经商之地是住于今天山东一个叫定陶的地方,史书上称为“陶地”。
陶地处“天下之中”,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是最佳经商之地。
范蠡就在这里操“计然”之术而“治生”,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的策略,仅用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范蠡经商,不仅是有才智,更是具有商德。
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是用眼睛来估量,这样很难做到交易的公平,于是一心要发明一种可以准确测量货物重量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他偶尔在乡间看到一老农用一种一头吊了一块石头的木架装置汲水,很是省力。
受些启发,他发明出了今天还在使用的秤。
然而这样的秤还是会被一些不法商人做手脚,于是范蠡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应当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
他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失去福气;欺人之二两,则后人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折损阳寿。
”在那个商人形象不佳的年代,范蠡却得到了人们的尊重,赞誉之声不绝。
中国古代著名商人传记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商人传记有哪些中国古代著名商人传记有哪些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商人,他们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经商智慧。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著名商人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商业成就,还揭示了他们的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
1. 范蠡(陶朱公)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尊称为“商圣”。
他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急流勇退,转而从事商业活动,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被后世尊为财神。
范蠡的经商智慧和经济理论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详细记载,他的“旱时备船,涝时备车”等经济观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范蠡的商业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的经济理论中,还体现在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上。
他善于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避免了许多商人常犯的盲目跟风的错误。
他的“旱时备船,涝时备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体现了他对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理解。
范蠡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商业才能,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他三次散尽家财,乐善好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2. 子贡(端木赐)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不仅精通儒学,还擅长经商,是儒商的老祖宗。
他通过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孔子及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提供了经济支持。
子贡还曾担任鲁国和卫国的宰相,以其超群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子贡的商业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积累的财富上,还体现在他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实践上。
他通过经商积累的财富,不仅用于支持孔子及其门徒的活动,还用于资助教育和公益事业,体现了儒商的社会责任感。
子贡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商业才能,还在于他对儒家思想的忠诚和实践。
他的商业活动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财富积累,更是为了实现儒家思想的理想。
3. 白圭白圭是战国时期的商业经营思想家和经济谋略家,被誉为“商祖”。
他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论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白圭善于观察市场变化,把握商机,通过低买高卖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累积。
白圭的商业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的经商理论中,还体现在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上。
我国古代史上18位经商高手的成功经商之道组图
我国古代史上18位经商高手的成功经商之道组图《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但中国古代商人阶层的崛起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不仅是诸子百家,还有大量有名的商人,如白圭、管仲、弦高、子贡、范蠡、猗顿、乌氏倮、卓氏以及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
说到商人,自然就会想到金钱与利益。
此话虽是司马迁心中对天下人的写照,但可能更多人会认为这更符合描写商人。
然而许多商人的人生绝非只是逐利的人生。
他们之所以一直被后人记住,并非是因为他们获取了可观的金钱财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智慧给人以启迪,他们的精神给人以振憾,他们的品质让人崇敬,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了进步与积极影响。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产生了更多、更富有的商人,他们拥有的金钱财富极只会让前人望尘莫及。
今天的他们可能有着呼风唤雨之势,无尽的风光与辉煌,然而明天呢?先秦时代中国最初的商人1、王亥:商部落首领华商始祖中国第一个商人原始的物物交换成就的大商人夏朝时,商丘为诸侯国商部落之所在。
商部落第七代首领名叫王亥(公元前1854--公元前1803年),是个英明能干的首领,把商部落搞得欣欣向荣。
商部落经济发达,货物充足,王亥就发明了牛车并驯牛拉车,亲自率队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去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深受欢迎。
由于他们来自商部落,人们就称他们为“商人”。
而王亥,自然也就成为“华商的始祖”。
这就是“商人”一词的由来。
后来商取夏而代之,王亥和他肇始的商业活动功不可没。
从近4000年前的这段历史中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人,竟然是一个官商,而且还是一个国王!王亥是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
子姓,又名振,阏伯的六世孙,契之后,冥之长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
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
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
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范蠡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也是中国道商的鼻祖,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范蠡的人物简介与事迹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范蠡的人物介绍《范蠡传》中讲述了范蠡的一生经历,年幼时家困的范蠡依旧好学,博朗群书,十分有志向,长大后到异乡从事自己的理想,为越王勾践复国,甚有远见便独自离去,而范蠡在这之后便安心的作个商人。
此传讲述了范蠡幼时的生活经历,那时家穷,父母早逝,范蠡便为兄嫂抚养长大,从小天资聪颖好学好问,阅读很多治国安邦的书籍还有历史书籍,因不喜耕作而被乡里人看不起。
后长大空有才识却不被楚国所用,于是范蠡所作之事常使人惊奇,被称为“范疯子”。
离开越国之前,范蠡为其复国功臣,理应留下来享受安乐生活,但是范蠡却放弃这高官后禄选择隐于市,他写了封信给勾践表明自己的心意,如今大功告成,他只想过着着隐退后安闲的生活。
后来范蠡隐姓埋名过着商人生活,先后凭着耕作、牲畜还有贸易往来赚得了数万财富,之后便散尽济众,此传中讲述了范蠡财物三聚三散之事,为百姓带来很多福音,其商业造诣颇深,为经济发展带来推进作用。
后范蠡的次子放了杀人罪,范蠡派少子携带黄金前往探视,而其长子不听从便要求前往,无奈只能长子前去。
范蠡知道其长子此去会带来坏消息,因为长子从小跟随自己劳动积累财富,故惜财,而少字从小安逸不知财,于是最后范蠡的长子犯了贪财的习惯并没有救出其次子。
此传介绍范蠡三迁,每次均有理由都能聚集财富成名,他治国时,国盛,治家时,家富,一生淡泊名利,集智慧于一身,可谓是伟大的商人。
范蠡老师的简介范蠡的老师是计然,他是春秋时期著名大家,传其本名为文子,乃是老子的弟子,博学多才,无所不通。
计然收下布衣范蠡为徒,授以学识和七策,范蠡用了五计便辅佐越王灭了吴国。
计然的名字意味着是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可见计然的自信程度。
计然祖上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他为人率直不好权势,学识丰厚不愿教授诸侯,遂收范蠡为弟子,曾越王困于会稽山之时,范蠡请来计然,计然见越王则道“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商人,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商人,你知道吗
1.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2.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他在尚未婚娶的年龄时就是一国首富,发现奇货可居理论,是国际贸易第一人。
3.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
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4.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
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白圭——第一个把经商当作一门学问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白圭——第一个把经商当作一门学问【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白圭白圭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满天下。
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
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
他的商业理念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些很普通的常识,但在当时却是了不起的智慧,正因如此,才被司马迁称为“治生祖”名言轶事: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信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白圭(公元前463—前385年),东周洛阳人。
其事迹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详细记载。
洛阳自古就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洛阳人很善经商,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
白圭生长在这样的地方,日后成就为誉满天下的大商人,应该不足为奇。
不过白圭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商业,据说他曾经做过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国相,还是个治水的高手。
当时的魏国都城大梁靠近黄河,经常发生水灾。
他声称自己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高明。
大禹为了治水,历时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可谓是历近艰险。
可白圭治起水来就轻松多了。
他查明堤坝不时倒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小的蚂蚁在捣鬼,于是他治水时就派人沿着河堤仔细查看,除掉所有的蚁窝,这样河堤就自然稳固了。
然而,白圭虽然可以有办法让魏国的河堤不倒,但没有办法让他的政治不腐败。
他预感到魏国即将灭亡,于是离开魏国到齐国以中山国游历。
这两个国家都想留下白圭治理国家,但白圭都谢绝。
有人总他原因,白圭说:“这两个国家没有必行之事,那么信用就已经到头了;不注重声誉,那么名誉已经到头了;没有仁爱,亲情已经到头了;旅行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食物,财力已经耗尽了;不能用人,又不能自己发愤图强,事功已经到头了。
一个国家出现了这五种现象,一定会灭亡。
”后来其他国家,对诸候各国的政治状况看到更加透彻,从而对政治产生很深的厌恶之感,于是彻底放弃了从政的念头,弃政从商。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政治家,而多了一位杰出的商人。
看看古时候这几位生意人,是如何为国出力,发展经济的?范蠡鲍叔牙桑弘羊管仲吕不韦齐国
看看古时候这几位生意人,是如何为国出力,发展经济的?范蠡鲍叔牙桑弘羊管仲吕不韦齐国在中国古代的政坛,大多数重臣都是出自世家,其次为行伍,科举出身,商人出身者较少。
因此,偶尔一闪现,便让人津津乐道。
但这些商人们在政坛上留下的政绩,的确是非同凡响。
1、管仲:做生意很一般,但是治国理政却是一等高手。
管仲在我国历史上,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商人出身的政坛大佬,是2700多年前的齐国宰相。
管仲作为没落贵族的后代,年轻时日子过得并不敞亮。
为了生计,管仲很早就开始做买卖。
有一个成语叫“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到南阳做买卖。
每次管仲都要多分一些利润,鲍叔牙却从不在意。
可见当年齐国的这两位政治家都做过生意。
并且,鲍叔牙因为知道管仲有非凡谋略,后来还将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自己甘居其下。
管仲也不负所望,在齐国进行变法后,齐国成了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事实证明,鲍叔牙非常有见地。
管仲的变法中,有一项为后世熟知却引起重大误读的政策,即“四民分业,士农工商”。
管仲的思想是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划分便于管理,是并举之义,并没有先后尊卑之分。
而提出这种思想的管仲,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有了这种细致的职业化分工及世代相传的制度安排,是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仲治齐有三条很重要的历史经验:其一,通过价格、财政和税收整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
其二,他所提出的盐铁专营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经典模式,影响力持续至今。
其三,管仲治理下所形成的齐国经济制度,是中国古典市场经济体制的雏形。
齐桓公,正是因为有了管仲这些超前的经济思想,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辅佐,才能成为春秋第一霸,国家和百姓才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而管仲自己,也因为历史功绩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2、范蠡:一代商圣,富而行德的典范确切地说,范蠡并不是一位商人出身的政要。
他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
中国古代的传奇商人-排行
中国古代的传奇商人-排行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如果觉得此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关注带来好运!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
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4、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5、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6、伍秉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7、胡雪岩:本名光墉,著名的“红顶商人”,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
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
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后受洋商排挤破产。
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8、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人,另一个‘红顶商人”的代表,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
中国商业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中)
中国商业史上十大著名商人(中)作者:东方来源:《商业文化》2019年第04期Top4智慧商祖——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人物简介】白圭(公元前370-300年),名丹,战国时人,出生在东周的都城洛阳,梁(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腐败,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
【经商经历及成就】洛阳原是周朝建立的一个军事和政治重镇。
周公征服殷人后,为防止亡殷贵族策动遗民重起反叛,便把他们以“顽民”称号统一安置在洛阳,以便加强监督管理。
这些所谓的“顽民”不能参与政治活动,因而多数去经商。
到了战国时期,经商已经成为洛阳人的重要职业。
洛商层出不穷,队伍非常庞大,他们扎堆的做珠宝生意-这是当时最赚钱的行当。
白圭没有跟风去做当时最能赚钱的珠宝生意,而是另辟蹊径一从事农副产品的大宗贸易,包括农产品、农村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等。
他的这个经营策略,主要是从李悝的“变法改革”中得到启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
白圭认为,“欲长钱,取下谷”。
“下谷”等生活必需品,虽然利润较低,但是消费弹性小,成交量大,以多取胜,一样可以获取大利。
白圭也曾苦心研究过陶朱公和计然之策,总结出一套适应时节变化的经营办法-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言外之意是,当别人不太需要某种货物时,这种货物的价格一定会十分低廉,这是买进的时机;当人们急需某种货物时,其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时就应该卖出。
在收获季节或遇到粮食丰收,农民就会大量出售谷物,这时便可大量收购,然后将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卖给这些比较宽裕的农民;在年景不好或青黄不接时,可以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子贡——能言善辩的中国最早儒商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子贡——能言善辩的中国最早儒商【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子贡都知道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而这七十二贤中,最为优秀的恐怕就是子贡。
子贡是名符其实的多才多艺,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既有文采,善于雄辩;又善政治外交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据说子贡当时的风头盖孔子。
在中国历史上,儒与商似乎一直都是两种不相容的身份。
儒,自然指的是文人或读书人,属于“士”这一阶层,居于“四民”之首。
而商则是指商人,居“四民”之末。
自古以来,文人是瞧不起商人的。
因商人一心为利,精打细算,在金钱上十分抠门,称商人为“市侩之徒”。
中国社会这种对商人的偏见与轻视恐怕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变。
然而商人成为“末等公民”并非是一开始就如此。
“四民”的排法大概是从汉代才确立的,《谷粱传成公元年》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那时商并不排在末位。
直到西汉,《汉书食货志》才确定:“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商降到了末位,从此卑微了。
而在先秦,士大夫下海经商并不是件见不得人的事。
至少在孔子那个年代还没有轻视商人,因为他的学生子贡就是当时的一个了不起的大商人。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的记载篇幅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的的确确是个值得多说几句的人物。
而通过《论语》等书,我们也可以看到子贡的优秀: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子贡的语言才能才到孔子的赞赏说:“始可与言《诗》已矣”,达到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地步。
不仅如此,《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
更为难得的是,子贡把自己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利用,不仅是做学问,而且在从政、经商方面现样出色。
比如说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中,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说才能。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组图)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商人(组图)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
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乌氏倮—活跃在古丝路的秦代大商人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乌氏倮—活跃在古丝路的秦代大商人乌氏倮,战国末期秦国乌氏族人,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秦代一位从事民族贸易致富的大商人,也是秦代出现在古丝绸之路要道上通过丝绸马匹贸易而致富的大商人。
乌氏乃县名,倮为人名。
乌氏县属秦陇之地,即今甘肃平凉北部及宁夏固原南部一带。
据《陇州志》记载:“山高而长曰陇,有陇山而左千河,面五峰而枕灵谷,为秦峰要塞之地。
秦始皇表此,以为秦之西门。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边塞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有“秦都陇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其时,北陇山之六盘山、南陇山之关山绵延数百里,植被繁茂,水源充足,草场宽广,清水河谷平坦开阔,水草丰美,戎族在这里放牧牲畜,休养生息。
当地人有着悠久丰富的畜牧养殖经验,为西戎部族乌氏发展畜牧业创造了条件。
早在西周之前,这里的牲畜养殖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否则武王伐纣时,这里的戎族首领怎会有实力为其提供数百辆战车?毋庸置疑,这里是全国最早规模化养殖马牛羊等牲畜的地方之一,并逐渐演化成了西北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进行牲畜交易的集散地。
乌氏倮的经营之道按司马迁所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意思是说,要想发财赚钱,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是最佳途径。
乌氏倮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商人,深知唯有使资金与商品流通不息,才能使利润滚滚而来。
秦统一中国之前,在河西走廊一带生活的主要是月氏人,他们和散居中亚北部的塞人,常年过着游牧生活,同时充当起了中原与西域各国间最古老丝绸贸易商的角色。
但东西方之间的辗转贸易直到“乌氏倮”们这些历史上杰出的大商人手中才得以联通,大月氏也因此由中西交通的中转站变成了中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商贸活动迅速发展。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216年,乌氏倮向秦国政府索要了一批丝绸,并用这批丝绸同部族首领交换牛马。
而部族首领则用这些丝绸向盘踞在河西走廊的月氏和塞人交换他们从中亚、西亚、罗马人手中换来的黄金,这些贸易活动既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又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
中华民族之经商祖师白圭的财富经营之道
中华民族之经商祖师白圭的财富经营之道概述:提起古代大商人白圭,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或者了解一二。
实际上,历史传载他是中华民族的经商祖师。
白圭,祖籍初周(今河南洛阳)人,生活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意思是说“谈到天下做生意之事,白圭堪称为众人的祖师”。
白圭以经营农产品为主,因擅长经营累致巨富并能回报社会而名满天下。
由于白圭不仅积极从事经商实践,而且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理论及方法,他在晚年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引以为师,尊他为经商做生意的祖师爷。
白圭的经营之道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他一生豁达仁义,不仅备受当时人们的尊重,还受到后世史学家的肯定,是天下商贾学习的楷模,宋朝宋真宗曾封他为“商圣”,民间把白圭称作“治生祖”、“商祖”和“财神”,其亲身实践的经商经验对现代人也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作为一个获得多方面成功的富商巨贾,白圭留下来的经营之道,凝聚了其一生财富智慧的精华。
白圭致富取财有道,他经商活动中常从大处着眼,通观生意全局,在具体的买卖经营上从不贪图眼前小利,也从不靠阴谋诡计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欺诈牟利。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做生意“乐观时变……;善为商贾……”。
意思是说“以观察买卖的时势变化为乐趣……;善于抓住时机买进卖出而获利……”。
其买进卖出的原则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意思是说“别人大都要抛售的东西就收购过来,而别人大都认为要收购屯积的东西就卖给他们”。
有一次,众多商户听说棉花要大丰收可能会降价,故而争先恐后地抛售棉花,有的怕砸在手里而不惜狠压价格以便尽快出手。
白圭通过多方位地周密调查分析,于是便吩咐手下挂出大量收购棉花的招牌,一概收尽市场上所有现存的棉花。
由于收购的太多,白圭只好派人花钱租地方来存放棉花。
而那些卖完棉花的商户,听得小道消息说最近皮毛货物紧缺,又一窝蜂似的抢购买进皮毛。
此时,白圭的仓库里正保存着一批上好的皮毛货品,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卖出所有的库存皮毛,从中获利颇丰。
吕不韦: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
吕不韦: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要说当今中国最成功的创业者,非马云和马化腾莫属,但是比历史上的这位创业者来说,即使是二马也稍显逊色,他就是吕不韦。
吕不韦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家里是开麻布作坊的,所以从小就受到父亲经商思想的影响。
当时吕不韦所在的陈城,是旧陈国所在地,楚国灭了陈国之后,只是把陈城划为一个县,管理比较宽松,也没有什么官吏在这里捞油水。
于是,成年后的吕不韦在这里贩盐,逐渐积累了第一桶金。
在燕国和齐国交战的时候,吕不韦还把盐卖到了齐国,当时盐的利润很高,不到三年吕不韦就成了有名的盐商。
据说当时他下面的门客有3000多人,家童就有万人。
成为富商的吕不韦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所有家当拿来投资嬴异人。
当时的嬴异人在赵国当人质,身穿破烂衣裳,食无鱼,出无车。
吕不韦一见嬴异人就觉得此人有帝王之相,并称奇货可居。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嬴异人成了秦庄襄王,吕不韦被立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历经了十年的风险投资终于迎来了回报。
分析吕不韦的创业经历,可以得出三个经验。
一是吕不韦独具慧眼。
从在陈城贩盐到投资嬴异人,无不表现出了优秀的眼光。
贩盐比较有前景他就做盐商,等到原始资本积累足够多的时候,就去做一笔更大的投资,也多亏他独具慧眼,成功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
二是吕不韦敢于冒险。
相信如今没有人敢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拿来投资一个人,吕不韦把自己所有财富都拿来投资嬴异人,足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
三是懂得审时度势。
当年秦国人口是总人口的一半,人口就是战斗力,他知道秦国会一家独大,因此投资秦国的后人嬴异人。
后来与华阳夫人交好,让嬴异人成为太子,继而成为一代秦王,也能看出吕不韦懂得审时度势。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卓氏——历史上“钢铁大王”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卓氏——历史上“钢铁大王”卓氏是谁?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赵国邯郸人卓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是一个胸怀远志的商人,他周旋于帝国与商场之间。
王朝倾覆,他不得不隐忍,蜕变,成长,让坚实的脚步行进在青石栈道上哒哒作响;他,一个商业传奇,成就了一个让世代人为之倾倒的伟大财富梦……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传说琐记,卓氏随着赵国的兴盛而居邯郸,从一个小生意人做起,家族在赵国经商已历几代人了,对于他们的名字都是语焉不详,也无从考证,只知道祖上贩过马匹,兼及木材石料布帛,由于精明能干,能说会算,买卖越做越兴旺,逐步累积了资本,富甲赵国,曾经帮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遥远的蒙古贩来大量马匹,使赵武灵王的骑兵迅速壮大,开疆拓土,驰骋北方腹地。
当时之商业品类多是奢侈品,商人也多与达官贵族相结交,如同吕不韦一样。
而卓氏在商场上的精明,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敏锐商业嗅觉。
他不是别人说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别人说什么项目赚钱就去做什么。
而是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凭借自己对列国市场的了解,卓氏认为,市场只要有本钱,谁都可以玩,但是要是稀缺资源性的资产就不一样了。
所以,投资矿产是最好的发家致富办法,可以获利百倍。
而出邯郸城一路向西不过百余里,就有露天的铁矿石的产地,卓氏随即转而开始冶铁生产铁器。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卓氏不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冶炼专家。
卓氏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或投机者不同,把他的冶铁业一开始就面向了大众用户群,向着普及化转变,但如果没有技术的提升,想法再好也是枉然。
经过考察调查发现,老旧铁冶炼方式方法打造铁器费事费力,器械也简单,不但无法跟青铜比拟,更无法适应当时的农业生产需求。
卓氏创新的“高温液体还原法”熔炼技术,是在石砌或者泥筑的炉中,使用木炭在摄氏1150°至1300°的高温下熔炼,得到液态金属后注入铁范铸成铁器,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器形复杂精美的铁器,而且提高了铁器的品位,降低生产成本。
白圭(战国时期商人)
白圭(战国时期商人)白圭,名丹,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
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秦,也是一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汉书》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在今天激烈的商战中,商界仍以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经典,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
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必须通过社会交换互通有无,工商业的出现势在必然。
古都洛阳作为政治、经济的中心,工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周,这里就设有“泉府”作为金融管理机构,“空首布”作为货币广泛流通,表明商业的发展相当繁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周室国力衰微,但洛邑的商业贸易繁荣,人员往来频繁。
《史记·货殖列传》载:“洛阳街居在齐、秦、楚、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数过邑不入门。
”又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张仪列传》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苏秦传》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充分说明,当时的洛邑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是全国性商贸中心。
不少外地商人不远千里来洛阳经商,这里因此居住着大量的外地人口。
所谓“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商”,此时有名的富商巨贾弦高、白圭、吕不韦都曾往来、活动于洛阳。
经商如孙吴用兵,审时度势;如商鞅变法,顺应时机。
白圭对经商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靠贱买贵卖获取利润。
他在谷类成熟的时候收购粮食,出售丝织品、漆类;在蚕茧收获的季节,收购帛絮,出售粮食,并提出了著名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念。
白圭还认为真正的商人,不应惟利是图,应当有“智、勇、仁、强”四种秉性,具备姜尚、伊尹等人的智慧、计谋,方可成就大业。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猗顿——开中国商贸先河第一人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猗顿——开中国商贸先河第一人【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猗顿猗顿,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原为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战国时魏国人。
猗顿是其号,姓名与生卒年代已无可考。
他是我国战国初年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山西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猗顿是春秋鲁国人,听说范蠡经商有,于是不远千里求教。
猗顿受范蠡指点,先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玉器,不久便富甲一方,甚至超过范蠡。
他开挖了山西第一条人工大运河,是山西地区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也是中国商贸史上第一个进行远程贸易的商人,开中国商贸先河。
据《史记集解》记载:猗顿原籍鲁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读过一点书,又在家务农,却是“耕则常饥,桑则常寒”,总是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猗顿一心想改变这种生活,有一天他听说赵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助越灭吴,辅成霸业后,便弃官经商,现在“天下之中”是定陶“治产积居”成为大富翁,因号陶朱公。
骑顿于是前去请教。
陶朱公十分同情他,根据猗顿当时十分贫寒,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的状况,授与密方:“子欲速富,当畜五牸。
”意思是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浙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
于是,骑顿按照陶朱公的指示,迁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境)南部畜牧牛羊。
当时,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是畜牧的理想场所。
由于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
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
虽然经营畜牧致富,可猗顿仍不满足。
他注意到位于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是一块很好的财富资源,于是在贩卖牛羊时,顺便用牲畜驮运一些池盐,连同牲畜一起卖掉。
如此一来,他发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致富途径。
于是加大了盐业的投入。
据说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驴驮车运的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无盐氏——审时度势的金融家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无盐氏——审时度势的金融家汉代,人们把高利贷商称作“子钱家”。
“子钱”就是利息,意思是说这些人是靠放贷赚利息谋生的人。
当时高利贷商放贷,平均要收取20%的利息。
也就是说,高利贷商只要有一百万钱的本金,依靠放贷,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20万钱。
无盐氏是汉代的高利贷商,他之所以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商人,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不是因为他财大势大,而是因为他向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发放高利贷,并因此大赚了一笔。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刘姓王中势力最大的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公然发动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上下震惊。
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情况下,汉景帝派出了以太尉周亚夫为主帅的政府军平定叛乱。
居住在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为了表明自己忠于中央政权,纷纷请求领兵出征。
这些“列侯封君”的领地多数在关东(秦汉时函谷关以东地区称关东),而长安却在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即现在的渭河流域一带),他们一时难以备齐足够的车马、武器,急需筹钱去购买。
为此,他们只好向长安城中的高利贷商借债。
没想到,许多高利贷商都推说自己手中没有现钱。
因为当时汉景帝正准备派兵平定叛乱,战局如何,一时尚难判断。
他们担心关东地区一旦失守,“列侯封君”的领地就会化为乌有,到时候自己收不回贷款。
对于战争形势,无盐氏作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汉朝建立已有50多年了,建国初期虽发生过异姓王的叛乱,但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因为经过秦末的长期战争后,人心思定,叛乱不得人心。
这次同姓王的叛乱肯定与异姓王的叛乱有着同样的下场,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赚一笔。
但是表面上,他却装作对战争前景很不乐观,一再向要求借款的人表明,战争何时结束尚难预料,因此他不能像和平时期那样出借自己的钱,除非借款人肯出高利息,否则绝不出借分文。
由于“列侯封君”急需领兵出征平定叛乱,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所以只得出高利息借款。
古代十大商人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2年前选出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2、子贡:孔子高徒,经商致富的能人。
《史记。
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
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
3、3、白圭:战国初期周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
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
《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曾有经商哲学理论著作问世,可惜失传。
4、4、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5、5、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
6、6、伍秉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
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
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
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
该商名一直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19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一个响亮的名字。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伍家的事业开始快速崛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无盐氏——审时度势的金融
家
【发现生意经】的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经商历史人物;无盐氏汉代,人们把高利贷商称作“子钱家”。
“子钱”就是利息,意思是说这些人是靠放贷赚利息谋生的人。
当时高利贷商放贷,平均要收取20%的利息。
也就是说,高利贷商只要有一百万钱的本金,依靠放贷,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20万钱。
无盐氏是汉代的高利贷商,他之所以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商人,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不是因为他财大势大,而是因为他
向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发放高利贷,并因此大赚了一笔。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刘姓王中势力最大的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公然发动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消息传到长安,朝野上
下震惊。
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情况下,汉景帝派出了以太尉周亚夫为主帅的政府军平定叛乱。
居住在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为了表明自己忠于中央政权,纷纷请求领兵出征。
这些“列侯封君”的领地多数在关东(秦汉时函谷关以东地区称关东),而长安却在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即现在的渭河流域一带),他们一时难以备齐足够的车马、武器,急需筹钱去购买。
为此,他们只好向长安城中的高利贷商借
债。
没想到,许多高利贷商都推说自己手中没有现钱。
因为当时汉景帝正准备派兵平定叛乱,战局如何,一时尚难判断。
他们担心关东地区一旦失守,“列侯封君”的领地就会化为乌有,到时候自己收不回贷款。
对于战争形势,无盐氏作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汉朝建立已有50多年了,建国初期虽发生过异姓王的叛乱,但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因为经过秦末的长期战争后,人心思定,叛乱不得人心。
这次同姓王的叛乱肯定与异姓王的叛乱有着同样的下场,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赚一笔。
但是表面上,他却装作对战争前景很不乐观,一再向要求借款的人表明,战争何时结束尚难预料,因此他不能像和平时期那样出借自己的钱,除非借款人肯出高利息,否则绝不出借分文。
由于“列侯封君”急需领兵出征平定叛乱,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所以只得出高利息借款。
就这样,无盐氏向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贷出了“千金”。
汉代,“一金”即黄金一斤,值万钱。
也就是说,无盐氏向“列侯封君”一共借出了一千万钱。
事实证明,无盐氏对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七国之乱”就被平定,那些领兵出征的“列侯封君”纷纷还款,无盐氏获得了巨额的利息。
无盐氏由于能准确预测形势,并能抓住“列侯封君”急于参战而又暂时缺钱的机会,结果使自己迅速成为关中地区的首富。
【发现生意经】的小编特意收集古今商人经商智慧和成功经验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讨论学习!希望大家一起留
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