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发展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年中国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硕果累累谱华章
◆中国环境报记者黄勇杨立群岳跃国曹俊
三十而立,中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30年前,木板房里的先行者用服务人民的热情,开启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环境监测事业应运而生。
30年来,数次搬家的创业者以干事创业的激情,圆满完成了无数次监测任务,环境监测业务不断拓展,技术不断完善,装备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30年后,监测大楼里的开拓者靠探索新路的豪情,开始酝酿监测事业的转型,环境监测前景无限光明。
”显成效
三个说清”
业务“三个说清
30年来,环境监测业务由弱到强,国家监测网络的点位布设较为科学、流域区域基本覆盖、要素领域不断健全、监测信息产品日益丰富。
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监测业务不断拓展,国家环境监测网络是其最直接的体现。环境监测网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监测网络节点已由原来的各级监测站,扩展至现在不断发展的自动监测站点。起初的监测网络是以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为中心,现在则是以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点为中心。
随着环境监测网路的发展,环境监测事业的工作成效也日渐突出,在支撑宏观决策、服务污染减排、维护人民健康、满足知情需求和支持环境履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事业始终坚定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发展方向,把加强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提升其决策参考价值作为第一要务。1998年,总站专门设立环境统计室,作为全国环境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
总站把服务污染减排作为重要职能之一,做了大量工作:对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按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开展实验室比对监测,并协助环境保护部及时发布国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
据2008年总站对全国省级和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监测能力(109项)调查的结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4个省级和广州、连云港、南京、杭州、宁波5个重点城市监测中心(站)具备109项指标监测能力,北京市和四川省监测中心站基本具备全分析监测能力,其他省级和重点城市监测中心依靠实验室间相互合作也可完成。
同时,各级环保部门致力于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综合性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和重大环境监测信息,定期公布重点流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以保障公众的
环境知情权。
为构建更加科学的监测网络,总站实现了政事分开,明确了技术立站、科学监测、人才兴站的发展理念,开始向技术研究型单位转型;不断探索监测业务由城市向农村拓展的路径和经验,城乡监测开始一体化,并将加快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网络体系、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体系的建设步伐;不断探索同一区域不同省市、同一流域不同省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其他部分城市群,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协调与联动不断加强;不断探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的事前监测,预警监测大显身手。
技术全面发展攀高峰
30年来,环境监测方法从无到有,从没有任何依据和规范,到现在总站参与编写并完成标准规范300多项,环境监测技术的方法体系正在持续完善。
经过30年的发展,总站已经牵头初步建立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框架。研究并确立了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定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路线体系;编制了地表水和污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源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地表水水质定性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沙尘天气分级评价、噪声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技术规定;组织或参与制订了近30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这些标准和方法均由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
总站牵头编写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了《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方略》、《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标志着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基本健全,为指导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总站正在编制包括降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放射性、噪声、恶臭、热辐射、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分析方法,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和连续自动监测的标准方法。
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总站始终重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开展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质量控制考核等工作,在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建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研发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核和检查为主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发挥着统领全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十一五”末期,总站启动了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为研究方向的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到“十二五”中期,基本建成国家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形成量值溯源/量值传递和环境监测仪器校准功能,以及质量控制考核和监督的技术实力。
30年来,总站紧紧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完成重大科研与公益性项目。以《环境背景值研究》、《我国酸雨污染来源、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研究》、《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等为代表的环境监测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总站承担了11项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正在承担4项863课题、水专项1个项
目和7个课题、3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以及一些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年6月,为支持技术转型,总站设立了技术转型科研项目,确定课题54个,安排经费577万元,这些课题将带动总站转型发展走向深入。
30年来,总站的技术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的专业培训班到国际性的研讨会,从单一的站内培训到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思路不断拓宽,受训人员不断增多。按照“全国监测队伍一条龙”的技术培训目标,总站根据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需求,分层次、分区域、分专题地制订培训计划,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2006-2009年,总站组织各类培训班共109期,考核和培训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累计11052人(次),为环境监测事业在全国的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装备提升能力当龙头
30年来,环境监测科研实验设备数量不断翻番,总站仪器种类逐步增加,监测装备日益精良,天地一体化技术日趋成熟,监测仪器设备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纯手工采样,发展到自动在线连续监测和遥感监测。
“九五”以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环境监测能力的投入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资国家网能力建设资金3.5亿元,比“十一五”以前投资总额增长了30%。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包括由覆盖全国主要水体的800多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15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组成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由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66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500多个酸雨监测点位和82个沙尘暴监测站组成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由7个总站近岸海域监测分站和70多个近岸海域监测站301个监测点位组成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由全国各省级、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由近万家国控重点污染源所在地的省市级监测站组成的监督性监测系统。同时,正在建设国家空气背景、农村区域和温室气体监测系统。
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加大,总站本级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截至2009年底,总站已建设了无机、有机实验室,应急监测实验室、常规监测实验室、空气和水监测仪器质量检测实验室,启动了二恶英、噪声、生物监测等实验室建设,正在申报国家空气北京监测实验室和环境质量控制实验室。
各级监测站还陆续配备了一系列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大幅提高了应急监测的硬件水平,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应急监测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应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149个重点城市已经具备了对环境污染事故空气中硫化氢等20多种无机有毒气体、苯系物与卤代烃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现场监测的能力,对环境污染事故水中重金属等多种常规项目、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物等项目进行现场监测的能力。同时,大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