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及其管理体制(1)幻灯片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点
1.有助于加大预算管理力度。 2.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4.有利于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加强廉政
建立。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
1、预算收入缴付者将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 或经过其授权的代理银行清算将款项划入国库。
2、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账 户,各单位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的分类 账户集中管理;
3、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管理; 4、各预算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批准的预
算工程和额度内由财政部门安排支出; 5、除特殊用途外,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
给商品提供者。
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办 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时,先由代理银行 根据支付令〔即拨款凭证,下同〕,通过财政 部门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 支付到供给商或收款人账户。支付的资金由代 理银行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与人民银行通过国 库单一账户进展清算,将当天支付的所有资金 从人行国库划到上述各账户,当天轧账后,各 账户的余额均为零。
二、建立分税制的根本原那么
〔一〕财政权与事权相统一 〔二)中央财政集中较多的收入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四〕法制化
三、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一〕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 〔二〕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确实定
第三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
〔二〕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
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复式预算制的优点有: 〔1〕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2〕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供求的影响; 〔3〕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开展的强有力杠杆。 复式预算的主要缺点是: 〔1〕容易导致债务规模过大 〔2〕把政府预算划分为不同的子预算,会给预算编制带来一些困难。
无条件补助指中央政府不向地方政府指定用途, 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中 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无条件补助的最主要目 的是解决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平衡问题,即保证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整体能平衡预算,同时缓解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保证每个地区都 能提供根本水准的公共效劳。以解决横向财政 不平衡为目标的转移支付通常称为“均等化〞 转移支付。
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 现行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
本章完
新建 PPT 演示文稿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横向财政不平衡
经济开展水平、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 等因素的不同会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在收 入能力、支出水平以及公共效劳能力上 存在差异, 即横向不平衡,为使地方政府 所提供的根本公共效劳水平到达均等化, 中央政府通常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来 弥补地方政府收入能力的差距,发挥横 向均衡效应,实现横向平衡。
第三节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一、部门预算改革: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三、政府采购
一、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编制的必要性: 部门预算编制的优点:完整性、精细性、
综合性、统一性
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实行“二上二下〞 的编制方法。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国库集中收付 国库集中收付,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按编制方法划分〕
〔一)增量预算:在上期年度的根底上, 根据当年预算、方案的任务的要求以及 各项因素的变化 ,有增有减地进展编制 预算的方法,也就是一种打折扣,按比 例增减预算的方法。
缺点
不够切合实际 违背效应原那么 束缚了各个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创造性
〔二〕零基预算制
地方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 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下一级 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 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中央预算=国家预算
省〔省级总预算指省一级部门
算地
)方 总
预算加市以下各级汇总的预(算 省
预算〕

汇 总
市〔市一级总预算指市级

预 部门预算加县 以下汇总的预
(三〕政府采购组织方式 〔四〕政府采购的根本程序
第四平八稳节 财政管理体制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与模式
财政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它规定财政分级管理的原那么,划定各 级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权限、财力和 收支范围,处理财政分配中各方面的责、 权、利关系,实现财政管理和财政监视。
对地方利益“溢出〞进展调整
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有时会产生正 的或负的外部效应,如果地区间经济关 系得不到协调,外部效应的存在会降低 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所以需要中央政 府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地方公共产品 的外部效应问题 。
3.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类型
政府间转移支付有两种类型:无条件补助和有 条件补助。
有条件补助也称为专项补助,中央政府 指定这些补助的用途,地方政府必须按 指定的用途使用这些资金,这种补助主 要用来解决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很重要, 而被地方政府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比方, 有溢出效应的工程。
有条件补助通常分为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有条件 非配套补助指拨款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不要求地方 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但规定它必须用于指定的工程。有 条件配套补助是指承受补助的政府必须有一定比例的 自有资金,才有资格得到中央政府提供的补助。有条 件配套补助又可分为封顶的配套补助和不封顶的配套 补助。前者规定承受补助的政府可以得到最高拨款的 数量界限,而后者不规定补助承受者可以得到补助的 最高限额,只要有自有资金,就一直可以按自有资金 投入的某个比例从拨款者那里获得配套资金。承受专 项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的目的使
一、分税制的根本内容
完善的分税制应包括以下根本内容:
〔一〕明确的政府职能范围,标准的公共 部门与私人部门关系。在此根底上,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界定明确,并 能表达公平与效率的原那么。
〔二〕对应于事权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 范围明确。
〔三〕根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能够充分保证中央财政主导地位,充分调 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在此根 底上有完善的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
特定形式,它是在各级政府间或同级政 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 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
二转移支付存在的理论根底
1.纵向财政不平衡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 一个客观根底
2.横向财政不平衡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 另一个客观根底
3.对地方利益“溢出〞进展调整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依据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大小, 事权划分的结果通常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和跨区域公共 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 供;而财权划分的依据是税收的效率与公平原那么, 在实践中通常将税源普及、流动性大及调节功能大的 税种划为中央税,这局部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 比重较大。由于事权、财权划分的依据不同,实践中 会形成如下分配格局,事权偏重于地方,财权偏重于 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往往不能满足其支出需求,中央 财政收入那么大于其支出需求,即形成了纵向财政不 均衡,这就需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弥补地方财 政的资金缺口。
第一节 财政预算概述
一、财政预算的概念与组成 财政预算是指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一国政府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根本财政 收支方案,是政府组织分配资金的重要工具, 也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1.财政预算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本财政收支方案。 2.财政预算是组织分配资金的重要工具。 3.财政预算是政府实现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
用转移支付资金。
有条件配套补助是指承受补助的政府必须有一 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才有资格得到中央政府提 供的补助。有条件配套补助又可分为封顶的配 套补助和不封顶的配套补助。前者规定承受补 助的政府可以得到最高拨款的数量界限,而后 者不规定补助承受者可以得到补助的最高限额, 只要有自有资金,就一直可以按自有资金投入 的某个比例从拨款者那里获得配套资金。承受 专项转移支付的地方政府,必须按照事先约定 的目的使用转移支付资金。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模式
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 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 混合型 财政管理体制
二、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 理论依据
〔一〕公共需要的层次 性 〔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三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的内涵: 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
府事权范围的根底上,按税 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 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 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 间和地区间的差异通过转移 支付制度进展调节。
三、政府采购
〔一〕政府采购
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 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效劳的需要, 在财政监视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 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公共部门统一购置 商品或效劳的行为。
〔二〕政府采购的特点
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2、非盈利性。 3、标准性。 4、公开性。 5、政策性。 6、广泛性。 7、重要性。
况,便于了解政府财政的全貌; 完整性强,表达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
原那么要求; 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
缺点:随着政府职能 的日益扩展,单式 预算不能满足对政府财政收支进展经济 分析的宏观调控的需要;在政府投资领 域,不能充分反映预算资金本钱、费用 及效应;随着政府财政信用的扩大,难 以了解政府财政活动的真实情况,不利 于管理财政信用资金。
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所 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展拨付。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 制度,是建立、标准国库集中收付活动 的各种法令、方法、制度的总称。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将政府财政性资金统一集
中在国库部门开户;各级预算单位购置商品或 支付劳务费所需资金,在同级财政下达的预算 控制指标内,直接从财政在国库部门开设的国 库单一账户中支付给商品供给商或劳务提供者。
算〕
汇总
县 (县一级总预算指县级
二 政府预算的原那么与类型
公开性 可靠性 完整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类型
一按组织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一〕单式预算 单式预算制是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
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 其优点是: 能从整体上反映年度内政府财政收支情
〔二〕 政府预算的组成
纵向组成: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我国政 府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 方预算由省、市、县和乡预算组成。
横向组成: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总预算:指各级政府全部的财政收支预算。
单位预算:指各级政府所属的事业行政单位 的
财务收支预算。
中央预算:由中央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 组成。
零基预算法是指预算方案的一切安排从实际需 要出发,根据本钱收益分析确定各工程支出数 额,然后综合确定支出总体方案。
零基预算的优点: 〔1〕 合理性和有效性 〔2〕可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3〕强化预算约束力,便于预算监视 〔4〕加强预算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 预算管理职权划分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 各级人民政府职权 各级政府部门职权 各级财政部门职权 各部门、各单位职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