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_医林改错_及其学术价值_钱亚忠
《医林改错》及补气活血化瘀药在肾病中的应用
《医林改错》及补气活血化瘀药在肾病中的应用《医林改错》及补气活血化瘀药在肾病中的应用1 对《医林改错》的认识王清任在20 岁时已熟读古典医书而行医, 提倡业医治病当先明脏腑(脏腑辨证)。
他认为古籍医书中有关五脏六腑部位的记载及绘图自相矛盾之处甚多, 抱有很大的怀疑。
“本源一错, 万虑皆失” , 决心探察予以更正。
他敢于冲破封建社会迷信思想及不畏社会的谴责, 在嘉庆二年, 瘟疫流行, 病死儿童甚多,他每日清晨到义冢对病死的儿童及以后对死刑无人收尸的成人进行剖视其脏腑位置和形态, 始知古医书中所绘脏腑图与人的脏腑全不相符。
经42 年绘成脏腑图25 幅, 无可否认, 他大胆地叛经逆道, 纠正古典经书医书中的谬误, 对中医学来说确有很大的贡献。
当时虽遭到绝大多数名中医和儒家卫道士的谴责和蛮骂, 但他在北京行医并开设药铺“知一堂” , 名噪京师,终成一代名医。
当然, 他匆匆剖视, 所绘脏腑图及对其功能的解释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错误之处, 因此, 近百年来有人认为《医林改错》是错中错, 越改越错。
全盘否定《医林改错》一书, 这是十分恶毒的污蔑, 他所改之错, 部分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学, 如“心主神明”他认为是错误的, 应是脑髓;“肾生精”他认为肾不会生精;肝不在腹内左侧, 而在右侧。
他还指出咽为食管之上口, 喉为气管的上口;他将肠分为小肠、阑门及大肠, 并论述了其功能。
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在书及自序中提到自己是粗剖脏腑, 错误之处请后人指正。
我们应当从历史时代的角度看问题, 他的确大胆地纠正了几千年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和《难经》中脏腑及其理论的错误部分, 这是前无古人的。
但如果都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医理论, 那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因为中医学是几千年来应用中药治病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
王清任师古而不泥古, 大胆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是很值得后人学习。
2 气血理论及其补气活血化瘀方剂的创立在《医林改错》上卷第三篇为“气血合脉说”中, 所述仍以解剖生理为主, 讲了气管、动脉和静脉将气血循环周身。
最大胆的中医典籍——《医林改错》
最大胆的中医典籍——《医林改错》细数中医历代医药典籍,多是在先人的理论经验上发展学说,带有一定传承色彩。
然而,只是传承和发展,而不去细究其中谬误,有发扬之功,但也有传缪之嫌。
不过虽然遵循者众,却还是有一些“另类”存在。
他们不拘泥权威,学术研究讲究亲力亲为,是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
药学上的“另类”,当属李时珍,因为他编撰了一部名为《本草纲目》的巨著。
而医学上的“另类”,则非王清任莫属,因为他用一本名为《医林改错》的医书质疑了中医流传数千年,且早已深入人心的脏腑学说。
这是一个倔强中医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今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东村人。
王清任自幼性子便要强,早年又习武,是个武庠生,于是个性更是执拗。
王清任家境宽裕,家人曾用粟子为他捐过千总的官位,虽然只是个武略骑尉的名号,并没有实际的职权,却也足以表达家里人对他的希望。
然而,个性要强的王清任又怎能忍受家人为自己安排的人生,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清任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就是中医。
于是,20岁那年,王清任硬是顶着家人的压力转了行。
也许是受祖上行医的影响,也许是“医武同源”的原因,弃武从医之路王清任走得颇为顺畅,仅仅几年变成了玉田一带的名医。
如果就这样悬壶济世下去,虽然平淡但也自在,可是王清任那倔强的性格却让他卷入了一场是非。
当时王清任的家乡有条还乡河,上面只有一座官方出资搭建的桥,平民渡桥必须要掏一笔不小的“过路费”。
因此,当地人们对于“官桥官渡”还是“善桥善渡”的争议颇大,一来二去最后便争执到了县衙。
王清任主张“善桥善渡”,因此跟县官发生冲突。
加上平时王清任经常明里暗里抨击当地衙门,于是县官便联合一帮豪绅对王清任加以迫害。
无奈,不堪其扰的王清任不得不远走他乡。
一路辗转,30多岁时,王清任去了北京,开了家名为“知一堂”的医馆开始坐馆行医。
由于用药独到,很快的,王清任便在京城打响了名号,每天前来医病者络绎不绝。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药特点及治法源流探析的开题报告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药特点及治法源流探析的开题报告题目:《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方药特点及治法源流探析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医林改错》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其中记载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药,其中以活血化瘀方药较为常见。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瘀血等病症。
然而,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方药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效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液粘滞度等。
因此,探析活血化瘀方药的特点及治法源流,对于深入了解中医药的药理学作用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本文将重点探析活血化瘀方药的特点及治法源流,并以《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药为例,结合其经方组成、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思路如下:1. 活血化瘀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介绍活血化瘀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以及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优势和不足。
2. 活血化瘀方药的组成及特点分析《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方药的组成及其特点,探讨其对身体的作用机理。
3. 活血化瘀方药的药理学作用阐述活血化瘀方药的药理学作用,如抗凝血、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以及结合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4. 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应用以《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药为例,探析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管性疾病、血液病等方面的应用及疗效,以及和西药的联用等问题。
5. 活血化瘀方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回顾活血化瘀理论和药物的历史发展,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如药效提高、制剂新型化等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收集医林改错及其他中医药学经典、现代医学文献。
结合历史文献与现代医学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方药的特点、治法源流及药理学作用等方面。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通过对活血化瘀方药的特点及治法源流进行探索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药的药理学作用和发展历程,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的融合与创新。
医林改错临证解读
医林改错临证解读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医林改错的背景和意义
2.医林改错的主要内容
3.医林改错对后世的影响
4.医林改错的现代解读
正文
一、医林改错的背景和意义
《医林改错》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所著的一部医学经典,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著作。
在徐大椿所处的时代,医学知识十分匮乏,许多古代医学书籍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医学发展。
因此,徐大椿通过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古代医学理论进行修正和改进,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医学观点,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医林改错的主要内容
《医林改错》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古代医学理论的批判和修正,以及对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徐大椿在书中对古代医学的脏腑学说、脉学理论、疾病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改进,提出了许多新的医学理论和观点。
三、医林改错对后世的影响
《医林改错》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清代医学的发展,而且对现代医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徐大椿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许多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都受到了徐大椿的影响。
四、医林改错的现代解读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医林改错》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医学经典。
尽管徐大椿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在古代医学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但是他的许多观点和方法,仍然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例如,徐大椿强调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这一观点正是现代医学所强调的“个性化医疗”理念。
从《医林改错》谈王清任的学术创新
从《医林改错》谈王清任的学术创新
王浩中;董斌;沈宏春;张新渝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021)003
【摘要】梁启超在其《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清代医学仅用“不具举”三个字一笔带过,却唯独强调说:“唯有一人不可不特笔重记者日王清任,所著书日《医林改错》”,“诚中国医界极大胆之革命”者。
如此高的评价,可见王清任确是一位敢于疑古,颇具创新精神的医学家。
【总页数】2页(P178-179)
【作者】王浩中;董斌;沈宏春;张新渝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级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
【相关文献】
1.王清任《医林改错》学术特色浅议 [J], 马华强;马海英
2.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实践与创新 [J], 杨佳;李雁
3.谈王清任《医林改错》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 [J], 姜爱莉
4.从《医林改错》探讨王清任的学术观点 [J], 杨纯鑫
5.王清任《医林改错》学术特点浅析 [J], 施岚尔;张文婧;朱章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林改错》现代研究近况
《医林改错》现代研究近况
安素红;王丹红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2(32)12
【摘要】近十年来对《医林改错》的研究是多层面,多角度展开的,从王氏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到王氏的学术思想,到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再到血瘀证的组方用药等方面均有研究,并且硕果累累。
虽然存在针对《医林改错》与中医古典著作方面关系的争论,但通读《医林改错》我们不难体会出《医林改错》是不悖于中医古典的。
但不论是从大医之德的为医之道上,还是从其学术思想上均与《黄帝内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总页数】3页(P1605-1607)
【关键词】《医林改错》;王清任;血瘀证;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解毒活血汤
【作者】安素红;王丹红
【作者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9
【相关文献】
1.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近况 [J], 徐蓝
2.《医林改错》现代研究概况 [J], 严郑元;方向明;刘静
3.中成药治疗抑郁的现代研究近况 [J], 宋潇;谷陟欣;李伟;黄胜;颜冬兰;朱丽
4.砂仁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在妇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况 [J], 谢爱泽;黄李平;吕军影;彭玲玲;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现代医学诊疗研究近况 [J], 池瑞芬; 方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林改错》,倡导存疑求真精神;_逐瘀妙方,开创活血化瘀法门”
【编者按】 铿锵中医行”学术沙龙第二十二讲以 ‘医林改错“,倡导存疑求真精神;逐瘀妙方,开创活血化瘀法门”为议题,于2016年7月27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行㊂‘医林改错“作为倡导 气血论”的代表性书籍,其中的活血化瘀诸方为中医现代临床大开法门,但也有人讽其 越改越错”,如何认识与评价‘医林改错“的学术地位?学习王清任的治学思想?针对此议题,本次邀请临床各医家进行了热烈的分析和讨论㊂㊃铿锵中医行㊃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赵进喜),中医内科教研室(肖永华),急诊科(梁腾霄),肾病科(孙瑞茜㊁刘鑫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张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赵志付);慈方中医馆(贾海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内科(王暴魁)作者简介:赵进喜(1965-),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肾病㊁内分泌代谢病㊂E⁃mail:zhaojinxi @‘医林改错“,倡导存疑求真精神;逐瘀妙方,开创活血化瘀法门赵进喜 张昱 赵志付 贾海忠 王暴魁 肖永华 梁腾霄 孙瑞茜 刘鑫源【摘要】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反映了王清任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其倡导的气血理论”与 活血化瘀”诸方为中医现代临床大开法门,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进步,推开了 活血化瘀”时代的大门,对医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㊂对待‘医林改错“,应注意取其精华,领会求实精神,以提高临床疗效㊂【关键词】 王清任; 医林改错; 活血化瘀; 方剂【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0.019 王清任为清代著名医学家,阅读古人所作脏腑论及相关绘图,觉前人立言错误,于是历经辛苦,著‘医林改错“一书,‘医林改错“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高地位,但是历年来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尊其为稀世之宝,有人讽其 越改越错”,如今应如何认识王清任及‘医林改错“的学术地位?如何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如何于众多争议中合理的学习㊁应用㊁发掘其宝贵的临床价值?本期 铿锵中医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研究室组织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㊂谨总结报告如下㊂1摇功在千秋,成活血化瘀之奠基赵进喜教授:‘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虽非鸿篇巨著,但因其敢于叩问阙疑,创制新说,又联系实际,多立效方,能为中医临床别开法门,故影响深远㊂王清任认为,业医诊病,当明脏腑,诊病要诀,在知气血,气有虚实,血有亏瘀,气通血活,何病不除?因而振明 活血化瘀”大法,于种种疑难重症中实践应用,深得其要㊂在现代临床, 活血化瘀”可谓整个时代最富有特色的治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法,无论在心脑血管病㊁肾脏病㊁肿瘤㊁肺纤维化等多种内科疾病治疗中,还是在妇科㊁男科㊁皮肤科等各科疾病的治疗中,都特别重视 活血化瘀”治法㊂众多院士㊁国医大师也因重视 瘀血”这一病理因素而著名,一般的活血药如丹参㊁川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活血化瘀的要求,又转用活血力度更强的虫类药如水蛭㊁虻虫㊁土鳖虫㊂这都说明活血化瘀治法在当今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称之为本时代第一特色,而王勋臣则无愧为这一时代的启明星㊂虽然说从‘黄帝内经“就有 凝血” 留血” 脉不通” 血凝泣” 着血” 菀陈”等种种命名㊂‘伤寒杂病论“也有 蓄血”及 干血”之称㊂‘金匮要略“则专立 瘀血”病脉证治,并立抵当汤㊁下瘀血汤㊁桂枝茯苓丸㊁大黄虫丸等方剂,但真正重视活血化瘀并将其运用入化者,王清任实为嚆矢㊂从前西医抢救休克都用缩血管的办法,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认识到休克抢救的重点应当是改善微循环,而在‘医林改错“中早有活血解毒汤㊁回阳救逆汤用于治疗霍乱,在1830年就已经理解到在抢救病人时,重度感染㊁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初期仅清热解毒是不够的,后期仅回阳救逆是不够的,都需要结合活血化瘀㊂西医在百年以后才提出改善微循环,才强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这已经充分说明王清任思想非常超前,认识非常深刻,在整个医学史,除仲景外,鲜有其匹㊂贾海忠教授:‘医林改错“全书不过四万字左右㊂本书从方叙开始到最后,可以说并无一句废话,如果将看书比作淘金,看‘医林改错“就仿佛直接去金矿里淘金㊂因为本书所载33方,方方好用,首首确效㊂学生时代,老师告诉我们: ‘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现在反思此言,可谓深受其害㊂等我真正潜心研究‘医林改错“并在临床逐一验证之后,才深味其中之妙,现在临床用药有相当大比例的方剂都出自‘医林改错“㊂‘医林改错“辨治血瘀证非常详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全有对应方剂,而且疗效毋庸置疑,可以之为纲,以其余诸种辨证方法为目,纲举目张,临床疗效会好很多㊂而其方之所以会如此神验,是因为王清任本人是一位兼具求真精神与怀疑精神的大师,所传之方,并非图取虚名,恃才立论,揣度而立,而皆是亲治其证,屡验其方,万无一失,方传与后人,故能屡试不爽㊂张昱教授:虽然‘医林改错“很薄,但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地位远远超过与他同时的医学著作㊂梁启超在其‘中国三百年学术史“中,对清代医学仅用 不具举”三个宇一笔带过,却唯独强调说: 唯有一人不可不特笔重记者,曰王清任,所著书曰‘医林改错“”, 诚中国医界极大胆之革命”者㊂通过梁启超这句很高的评价,可见王清任确是出类拔萃㊂就血瘀证的发现㊁治疗㊁重视而言,王清任可谓集大成者,在‘黄帝内经“‘伤寒论“中虽然都有活血化瘀的论述,但到王清任,活血化瘀治法第一次光大起来,实为前贤之勋臣㊂2 立足实际,倡导存疑求真精神赵志付教授:王清任的精神是不畏艰辛㊁实践求真的精神㊂鉴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在脏腑图论皆有矛盾之处,王清任以 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故而不避污秽,审证亲验㊂如在滦州稻地镇行医时, 彼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于是他 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㊂在奉天及北京行医时常观察剐刑犯人的脏腑结构,并登门请教行刑者以及见多识广者㊂他还多次对动物进行解剖,将所见的人体脏腑结构与古书记载进行对照比较㊂前后 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从而纠正了前人在脏腑解剖上的不少错误㊂中国医学在解剖研究上有诸多不足,王清任能亲绘脏腑图形,使中医学解剖前进了一大步,虽然比现代解剖学相差甚远,但在那个时代他就是第一㊂故有人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提出中国十大名医,王清任均在其中㊂张昱教授:王清任的治学精神有两点,第一个就是立足临床㊁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㊂他注重以实践来检验古方㊁古论,如其在‘半身不遂论叙“所言: 吾治疗半身不遂一症,先尊‘灵枢“‘素问“㊁仲景之论,治之无功;既遵河间㊁东垣㊁丹溪之论,投药罔效,辗转踌躇,几至束手㊂”然后方悟: 古人立方之本,效与不效,原有两途㊂其方效者,必是亲治其症,屡验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议论,方从揣度㊂”转而亲自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别立新方,并用临床去检验㊂张元素曾言: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其实与王清任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古今气候不同,人的体质有别,疾病谱也在改变,古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㊂第二点就是他质疑旧论㊁求索真理的创新精神㊂一切科学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发展前进的,中医学也是这样,对古人的经验,我们首先应该全面传承,然后,也应当在实践中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如此才能发展中医㊂具体到王清任倡导脏腑解剖,实证考察,他提出了 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㊂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看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这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很超前的思维㊁很先进的思想㊂传统中医看病就是宏观辨证,讲究推演,但我们如果仅停留在宏观,不去接触微观,就很难进步㊂所以,王清任在那个时代能提出这样大胆而超前的认识,是为中医的发展另辟蹊径,别开法门,让中医进入结构研究的领域㊂如果王清任后世的中医能延续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拓宽,那中医现在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气象了㊂3 逐瘀妙方,可启发临床思维张昱教授:黄芪赤风汤(黄芪㊁赤芍㊁防风)是我临床常用的治疗肾病蛋白尿的基础方剂,是我学习借鉴王清任临证经验的成果㊂王清任用黄芪赤风汤防治疗瘫腿和痫症,并言: 此方治诸病皆效者,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活血通,何患疾病不除”㊂当我开始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之初,重温‘医林改错“,再次看到这个方子时,就马上联想到肾病,本方益气㊁活血㊁祛风,与肾脏病 虚㊁瘀㊁风”的病机完全契合,尤其是其中黄芪一味,非常切用㊂中医肾脏病经常表现为泡沫尿,水谷精微泄露以后又会伴有明显的疲倦乏力,蛋白尿可以认为是风入肾络,激荡产生的泡沫,疲倦乏力则是气虚症状,近年来 祛风法”已经是中医治疗蛋白尿的重要手段,黄芪本身祛风益气㊁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可以治疗蛋白尿,确实是良好的选择㊂王清任善用大量黄芪,堪称古代医家善用黄芪之第一人,‘医林改错“全书载方33首,用黄芪命名或以黄芪为君药的方剂就10首,四两㊁八两这样的超大剂量应用黄芪在‘医林改错“中不止一处,除了黄芪赤风汤外,还有补阳还五汤㊁黄芪桃红汤㊁黄芪甘草汤㊁开骨散等㊂有鉴于此,我们在临床中也经常重用黄芪,随证加减,并依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常用60g㊁90g㊁150g甚至200g,药专力宏,充分发挥其大补元气的作用㊂当然,在应用过程中,当重视配伍应用,常加陈皮以制约黄芪大量壅中滞气,或加麦冬制约极量黄芪产生的温燥伤阴㊂此外,王清任所述血瘀证的辨证要点,也很有可取之处㊂一般而言血瘀证的典型症状就是舌质黯,有瘀斑㊁瘀点,或者有刺痛㊁固定不移,还有脉涩等㊂但是王清任发现了另外很多可以提示血瘀的非典型症状,这对我们临床是有启示的㊂总结为三点,一是起病急骤,无表里证,症状时发时止,这很像冠心病㊁不稳定型心绞痛,特点就是时发时止,没有表证;二是凡病证单一,无表里证,长期不愈,百治不效,可以考虑瘀血作乱,这很像现代所说久病入络㊁久病多瘀,临床如肾脏病,缠绵棘手,久治效果不佳,可以从瘀血论治;最后还有病因难明的怪病,像灯笼病㊁饮水呛咳㊁夜寐多梦㊁出气臭㊁哭笑詈骂㊁不避亲疏,这些病因不明确的也可以考虑瘀血,所谓怪病多瘀”㊂这些论述在对瘀血的诊断上,留给我们很有益的思路㊂王暴魁教授:关于黄芪,黄芪对肾脏病确实有用,无论是中医的肾还是西医的肾,在临床上比如腰酸㊁不孕症㊁腿软㊁记忆力下降㊁耳鸣㊁性功能下降等都可以应用,甚至没有任何肾虚征象也可以用它,通过健脾补肺等后天养先天去解释,黄芪可以补元气㊁补五脏,可以说无所不补,‘本经“谓 黄芪,味甘微温,生山谷,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㊂黄芪虽然比较热,但舌红少苔㊁舌红苔黄腻也照样可以用,佐用清热利湿㊁清热燥湿㊁清热解毒㊁苦温燥湿的药去其热性即可,肺热加黄芩,胃热可以加黄连㊁石膏㊁金银花,甚至加知母㊁黄柏㊂可保立苏汤中黄芪用了一两五钱,而且是给4岁的孩子用,即45g黄芪给4岁孩子用,这个量已经很大了㊂我也因大剂量用黄芪受到很多老前辈的抨击,其实我不是故弄玄虚㊁标新立异,而是确实需要大剂量㊂赵进喜教授:我曾治过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女患者,她自述总觉得脸和鼻子特别疼,我先用桂枝茯苓丸,疗效不佳,随后换用癫狂梦醒汤原方,患者脸疼鼻子疼的症状很快就都没有了,当时感觉到此方很妙㊂补阳还五汤常用治脑血管病,以黄芪为主药,我也常用此方治疗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㊁周围血管病变,或配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竟有神效,有患者好几个脚趾坏疽,治疗几个月之后全都长好了,这种验案也很多,都受益于补阳还五汤㊂所以我也特别推崇历代医家的成方,成方是一些经验方,是在实践中证明确实有疗效,所以应当重视学习㊁应用㊂贾海忠教授:曾有一位同事,擅治褥疮,用的方子是木耳配白糖,效果很好,但是从来没说过方子出处,后来我才知道是出自本书㊂这个方子的原理就是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糜烂肉芽中的大量水分吸收,使之干萎㊂白糖为高渗糖,可使细菌脱水变性坏死,高糖使pH值下降,酸性环境可抑制细菌的生长,高渗环境也可使肉芽水肿得以消除,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收敛,因而效果很好㊂除此,‘医林改错“还有32首方㊂血府逐瘀汤共有19个适用症包括头疼㊁胸痛㊁胸不任物㊁胸任重物 肝气病㊁干呕㊁晚发一阵热㊂乍一看让人眼花缭乱,王清任不讲理,也没有分析?但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19个适应症,我全部用过,疗效极好㊂其实,仔细体会这19个适应症的时候会发现,这些描述实际上是神经功能紊乱㊂所以说平日临床,只要见到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的病,这就是基础方,大家尽可一试,效果一用便知㊂膈下逐瘀汤的6个适应症我也全用过,疗效极好,尤其是久泻㊁五更泻,还有卧则腹坠,表现为腹中似有物,左卧向左边坠,右卧向右边坠,用上就好㊂通窍活血汤的主治包括头发脱落㊁眼疼白珠红㊁糟鼻子㊁耳聋年久㊁白癜风㊁紫癜风㊁紫印脸 男子劳病㊁交节病作㊁小儿十九疳,仔细一看就知并非治疗耳鼻诸窍病变的,它的主要适应症以皮肤疾病为主,其实这就是治疗皮肤瘀血的方子,治疗脱发也很好用,交节病作就是节气交替时候就发病,往往就是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㊁过敏性鼻炎这一类病,我曾验证,确实有效,但并非最有效,当他法无效时可加上它,通窍活血汤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麝香了,我会用白芷类芳香药来代替它,也能有一定的效果㊂少腹逐瘀汤,我用的是比较多的,妇科常见疾病几乎都可以用此方,如下腹部的肿块㊁崩漏㊁不孕,疗效非常好㊂第一次用这个方子是给我的邻居,她一胎是女孩,想生个二胎,怎么都怀不上,少腹逐瘀汤的方歌里写的就是 种子安胎第一方”,我就按照王清任的用法用了,从月经第一天开始用,用五天后停用,下次来了再用五付,王清任说不过四月,必存胎,确实是这样!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妇女都应手即效,月经周期正常,或者是月经有血块的非常好用㊂身痛逐瘀汤也值得说一下,用于治疗痹症,最好是顽痹,怎么辨证都不好的时候,身痛逐瘀汤是一张非常好用的方子,我在八里庄社区出诊时,有一位脊髓炎的病人,积年不愈,疼痛难忍,用身痛逐淤汤,仅三服药就不怎么疼了,曾给很多痹症的病人用过,疗效确实非常好,是我用过所有痹症方子里最值得认可的,运用时候一定要注意原方剂量,需要根据寒热虚实来进行加减㊂癫狂梦醒汤也是一张非常好的方子,对于精神分裂症非常好用,我用它治疗了很多怪病,比如说迷魂症,病人说他能看到他自己的魂儿在他的对面,然后还能跟它交流,这个症状我从未听说,当时想到了癫狂梦醒汤,用上去就是有效,效果还很不错,还有一个癔病的病人,用上也是非常好,严重的癔病见效比较慢,但比其他方法有效㊂后面还有几个小方子,如黄芪防风汤治疗脱肛,非常好用㊂黄芪甘草汤治疗老年人排尿时候玉茎痛如刀割,就是尿道炎㊁前列腺炎,效果很好㊂另外,还有个保元化滞汤,用滑石治疗痢疾,疗效也是非常好,效果可与蒙脱石散相比,很好用㊂王暴魁教授:用少腹逐瘀汤治疗不育,是我用过所有方子中效果最好的㊂王清任认为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服用,连服5天,连续4个月一般都可以怀孕㊂患者可以有瘀血的表现,也可以没有瘀血的表现,对月经周期正常的患者效果非常好㊂我30年共治疗过9例,成功7例,成功率很高㊂肖永华副教授:讲两个医案,印证各位的观点㊂第一个医案是血府逐瘀汤案㊂有一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前后治疗近6年㊂最开始应用焦树德教授的补肾通督㊁温阳止痛类方,有效;病情㊁证候变化时,换用四藤一仙汤,有效㊂近半年,患者关节疼痛复作,前方均无效,治疗遇到了 瓶颈”㊂偶然读印会河教授的‘中医内科新论“看到一则应用身痛逐瘀汤加乌梢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案,启发了思路㊂依样使用,几周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令人印象深刻㊂另外一个医案是补阳还五汤案㊂1年前在新加坡讲学期间曾遇到一位40余岁印度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㊁糖尿病足部坏疽㊂患者每天应用胰岛素近50IU治疗,住院治疗半月,血糖控制尚可,但右足第一趾溃烂近2月,无法愈合㊂无奈出院后,每日自行前往门诊进行清洁换药㊂就诊见:患者消瘦明显,轮椅推入诊室,疲倦乏力,无力行走㊂畏寒,纳呆,面色苍白少华㊂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㊂足部溃烂处无明显疼痛,自觉麻木㊁冷感㊂创面约3.5×2.0cm2,色黄白,可见少量渗液,周围皮肤苍白,皮温降低㊂考虑患者有典型的气虚表现,故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生黄芪按照原方用量㊂一周以后复诊,患者明显感觉体力增加,畏寒减,食欲好转㊂查看创面,开始紧缩变小,局部色泽由苍白转淡红,渗出减少㊂守方加减治疗4周㊂等我返回北京,患者通过微信发来照片,溃疡面已经全部愈合㊂疗效之佳,出人意料㊂4 取其精华,重视临床实用价值赵进喜教授:学问之成立在信,而学问之进步在疑㊂非善疑者,不能得真信也㊂王清任很伟大,但是若迷信‘医林改错“,妄图用它解决所有临床问题则是不现实的㊂所以学习经典著作或各家医著,都应有 怀疑的态度”㊂王清任就能做到不迷信,尽管‘黄帝内经“里也有解剖记载,诸如 胃大一尺五寸㊁心重十二两㊁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等㊂而王清任还要亲自去解剖,实际上这就是敢于怀疑古书㊁怀疑经典㊁怀疑贤人㊁怀疑权威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重视的㊂ 信”非常重要,是做学问必要的前提与基础,但是 善疑”也是学好经典著作㊁学好历代医家经典的重要方面㊂王清任所言也并非皆是真理,但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精义所在,而不是光批评哪里不对㊂梁腾霄副主任医师:王清任已经认识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发现了古人认识的一些局限, 原错”经他改完之后变成了一个 次错”,即尽管比原错好了一点,但是还是个错,可就算是个错,也还是离真理更近了一步,也给了我们很多思想的启发㊂学习本书首先不能抱有成见,学完得用一用,体会了之后才会有自己的思考,变成自己的东西,到此为止,我们才有可能对初学‘医林改错“时的感悟进行提升,并修正之前认识当中的部分错误㊂认识出哪些内容是原著的真正精华,哪些内容是受作者当时环境㊁认识的局限所限制而阐述的内容,照此过程学习,我们才能在认识层面上更上升一步,学术也才能不断循环上升㊂贾海忠教授:‘医林改错“是很有价值的,需要认真学习,但是大家也不要太迷信它,以此为治病全书,因为王清任自我评价说 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㊂实际上,本书最后那篇批评别人的文章实际上也可用以批评他自己,他说: 辨方效经错之源㊁论血化为汗之误”,意为古人很多的方子是有效的,但是它的理论是错的㊂王清任的气血理论就是典型的 方效经错”,他的方子是很有效的,但他把人的动脉系统叫气管,把静脉系统才叫血管,这有违客观规律,但不必因为 经错”我们就否定了他的贡献,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优点㊂5 结语王清任及‘医林改错“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高地位,他大胆创新,敢于质疑,成就不仅超越了同时代的医家,也对现代医学有深刻影响,他立足实践,亲治其症,故有屡验之方,在如今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其方常有奇效,为临床辨证㊁处方㊁用药开拓了思路㊂学习‘医林改错“既要学其长处,取其精华,也要敢于怀疑,拒绝迷信,如此才能使其宝贵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发挥㊂赵进喜教授简介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㊂师从中医内科学家王永炎院士㊁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和肾脏病理专家魏民教授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㊂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㊂张昱教授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副主任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㊁博士生导师㊂师从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㊁病理专家黄启福教授和临床病理学专家翁维良教授,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肾病分会常委㊁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疗效评价委员会常委等职㊂赵志付教授简介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㊂历任中国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会理事长㊁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身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㊁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㊁北京中医药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㊂他率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创建了中医心身医学科㊂贾海忠教授简介原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㊁教授,硕。
《医林改错》学术思想探析
《医林改错》学术思想探析
范喜军;范晓亮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7(25)2
【摘要】从《医林改错》摘取部分观点,条分缕析,从王清任对人体解剖学的贡献,以及王清任对待《黄帝内经》的态度做了分析,同时对王清任活血化瘀的贡献,赞扬了他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作风。
【总页数】2页(P236-237)
【关键词】医林改错;王清任;学术思想
【作者】范喜军;范晓亮
【作者单位】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
【相关文献】
1.王清任《医林改错》血瘀证学术思想探微 [J], 韩凌;韩冰
2.《医林改错》用黄芪探析 [J], 严忠
3.《医林改错》学术思想对指导脑梗死后康复的应用 [J], 韦玲
4.对《医林改错》中运用黄芪的探析 [J], 郑金泉
5.探析《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的组方规律 [J], 姚子昂;侯炜;张解玉;翟兴;王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林改错英译本
医林改错英译本
【实用版】
目录
1.医林改错英译本的背景和意义
2.医林改错英译本的主要内容
3.医林改错英译本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医林改错》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医学著作,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所著。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部著作的英译本也逐渐走进了国际视野。
《医林改错英译本》的诞生不仅为国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我国医学界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医林改错英译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医林改错》的英文翻译以及对其中涉及的医学知识的注释。
这部英译本不仅忠实地呈现了原文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而且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难懂的医学术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得国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这部著作的精髓。
《医林改错英译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为国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窗口,有助于推动中西医学的交流与互鉴;其次,英译本的出版有利于扩大中国传统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最后,它对我国医学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总之,《医林改错英译本》的出版对于推动中西医学交流、促进文化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医学著作,更是一座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第1页共1页。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在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方面的创新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在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方面的创新王清任是清朝一位名医,《医林改错》一书,是他继承发展祖国医学一生中的代表著作。
用了更多的篇幅论述他对气血学说的发挥,特别是气虚血瘀症的诊治经验,《医林改错》这本书实质属于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的专著。
他对半身不遂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创新,始遵《素问》、《灵枢》仲景之论,大胆对古代医学家半身不遂属“风””痰”,“火” 等说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 '气虚血瘀,活血化瘀"论的创新观点。
一.气虚血瘀论:王清任特别重视中医的气血学说,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人行坐转动、全杖元气,并曰"经络所藏者,无非气血",“气通血活",人则在并健康无恙。
在病理学上他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
在辩证学上他强调“ 审气血之荣枯,辨气血之通滞” 。
在治疗上他提出“治病之药诀,在明白气血”,都体现了他对气血学说的重视,因此他在临床上对血瘀症辨证论治的高度重视.、矢心钻研几十年总结出50余种血瘀证的辨治经验,形成治瘀的学术思想。
王清任在毕生的医疗实践中,集中精力研究了气虚证和血瘀证,特别是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做了全面的阐发,如气滞而血瘀、阳哀而瘀及气虚血瘀。
其中气虚血瘀论是王氏发挥气血学说的一大创见,他根据中医学气血相关的理论,认为“气足则血自活” 若“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如《医林改错、论抽风不是风》,阐明了因元气虚,无力推动血之运行,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的病因病机,首创“气虚血瘀论”,从而为其创立著名的补气活血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指导后世医疗实践。
二.活血化瘀法王清印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血瘀的部位的不同,以及寒热虚实不同的病因,创立了活血化瘀14法,形成了较完善的治瘀理论体系。
这里我重点谈气虚血瘀和活血化瘀的治法。
1. 补气活血法王清任对气虚血瘀证,讲补气药和活血药有机的配合,创立补气活血法,使气足而血活,补气以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达到“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活血何患疾病不除” 。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自序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也。
其中当尚有不实不尽之处,后人倘遇机会,亲见脏腑,精察增补,抑又幸矣!记脏腑后,兼记数症,不过示人以规矩,今人知外感内伤,伤人何物,有余不足,是何形状。
至篇中文义多粗浅者,因业医者学问有深浅也。
前后语句多重复者,恐心粗者前后不互证也。
如半身不遂内有四十种气亏之症,小儿抽风门有二十种气虚之症,如遇杂症,必于六十种内互考参观,庶免谬误。
望阅是书者,须详审焉。
玉田王清任书。
【白话解】我写《医林改错》,不是治疗疾病的全书,而是专门详细论述脏腑的一本书。
其中一定还存在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后来学者如果有机会能亲眼见到脏腑的真实面貌和位置,细心观察加以增补,那才是我的希望!我在记述完脏腑后,又论述了一些症状,这是为了给后人一个参考的标准,让人们知道外感和内伤怎样伤害人体;有余和不足各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至于篇中文字有些粗显的原因,是因为学医的人学问有深有浅。
前后语句很多重复的原因,是我害怕粗心的学习者做不到前后互相参考。
例如半身不遂内有四十种气亏的症状,小儿抽风门里有二十种气虚的症状,如果遇到杂症,一定要在这六十种内相互参考,才可以避免出现错误。
希望阅读这本书的人,要详细审查它,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玉田王清任自序。
卷上医林改错脏腑记叙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
以良医易而良相难。
余曰:不然。
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
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
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
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
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
如古人论脾胃,脾属土,土主静而不宜动,脾动则不安,既云脾动不安,何得下文又言脾闻声则动,动则磨胃化食,脾不动则食不化?论脾之动静,其错误如是。
其论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既云下无透窍,何得又云肺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论肺之孔窍,其错误又如是。
简评_医林改错_及其学术价值_钱亚忠
7第11卷 第7期 2009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7 Jul . ,2009王清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现存著作仅为《医林改错》,是他历经42年研究才写成的,字数不算太多,然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影响,他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为后人称赞,在医学史上他和他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但书中也有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东西。
笔者根据实事求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予以评述:1 重视实践 探求真理王清任对医学的贡献之一是在解剖学方面和某些生理功能的认识。
他列举了古人关于脏腑论述的种种错误,提出了“业医疹病,当明脏腑,本源一错,万虑皆失”的观点。
从而亲身实践,探究脏腑,曾亲临义冢中观察死童百余具,为弄清膈膜,三赴法场,拜叩哈密,其于脏腑一事访验42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
著《医林改错》目的主要是纠正古人对脏腑的错误认识。
他认识了大静脉,小静脉,大动脉,小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内动脉。
他对颞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的观察都比较细致。
论脉的粗细、直曲、长短随人体质而有不同。
论脉搏的浮沉、迟数、虚实、大小等变化原理均有一定的见解。
认识了肺是树状结构,喉以候气,“舌后白片名为会厌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实际上无左右气门,仅有喉门。
知道食管在气管之后。
其所说的“气府俗名鸡冠油”实际上是肠系膜及布于其上的血管。
肝分四叶,胆附于肝。
“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
”实际上是大网膜。
“总提俗名胰子”,实际上是胰腺,但其终没能区分胰与脾,“遮食”实际上是幽门括约肌。
“津门”及“津道”实际上是胆总管、胰管开口和胆总管、胰管,但位置画得不对,其画在幽门之上方,应在十二指肠部位。
他描写认为“膈膜是上下界物”,“膈膜以上仅止肺心,其余皆膈膜以下物”。
对“脑髓说”论证较详,认清了五官的感觉是大脑的功能,人的精神活动与大脑有关,这也类似究竟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
《医林改错》的学习与活血化瘀的运用
2010/11年度「杰出学人系列」讲座《医林改错》的学习与 活血化瘀的运用国医大师 陕西中医学院 张学文教授 张学文教授2010年12月3日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是临床实用的 中医著作,也是本次国家推出的中医各科 必读的20本重要古籍之一。
该书虽非宏 篇巨论,但因敢于问阙经典、阐发气血, 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叹仰,更在民间广为流 传,至今可见到70多个版本。
该书图文 并茂,立论新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既适合于初学中医者,也是中医基础和临 床研究者重要的参考书籍。
一、《医林改错》与作者¾ 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 ¾ 是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 ¾ 1830年北京三槐堂书铺初刻 ¾ 不包括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现国内可以见到的版本不少于70种¾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 (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 ¾ 王氏21岁(1789)正式行医,先后在村里、北京开设“正 中堂”、“知一堂” ¾ 行医42年间,他严谨求实,精研医道 ¾ 每于诊病之瑕去刑场、义塚,观察解剖尸体,绘成亲见脏腑 图形以更正古医书中脏腑之不尽翔实之处 ¾ 将42年临证经验,尤其是对瘀血、气虚诸病的证治经验总结 编撰成书 ¾ 病症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传染病等领 域,多为提纲挈领之言。
所载33首方剂,多有效验¾ 有英、法、日等多国译本 ¾ 英译本最早在英国的《博学会报》上刊载,并称王清任为“近代解剖学家”。
¾ 《医林改错》全书分为上、下两卷 ¾ 载方33首,用药87味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2.阐发气血理论,创立脑髓学说¾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 伤……所伤者无非气血。
” ¾ “气有虚实,……当与半身不遂门四十种气虚 之症、小儿抽风门二十种气虚之症互相参考。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
doi:lO.3969 ̄.issn.1672.2779.2018.07.026
文章 编号 :1672。2779(2018).07—0065.03
TheAcadem ic ValW orks
M A Pei ̄ng
(Department ofEncephalopathy,Cangzhou Hospital of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 estern M edicine,Hebei Province,
of viscera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 n atomical strueture of the dead body.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the dead body,h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 t role of conges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body and created a lot of effective prescr iption of activating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depending on the location of the congestion.Because of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i a n d blood,he affirmed the dominant role of qi and founded Buya n g Huanwu decoction which tonifying qi,activating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Because of its ma n y years of medical practice a n d abundant clinica l experience,he found man y clinical efective prescriptions,recorded and provided a simple test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
《医林改错》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
全书两卷,以气血脏腑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古典医籍中关于人体脏腑的某些错误进行了厘定。
王氏突出血瘀等证的辩证治疗,所载活血化瘀诸方,对后学颇具启发意义。
该书论点鲜明,创新性强,文图并茂,重视实践,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重要临床参考书。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中医中药>> 中医专业>> 医案研究>>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人们一般认为,王清任所创立的方剂都是为活血化瘀而设的。
实际上,王氏的方剂是以“瘀”立论,从气血功能入手针对多种病症而设的。
其方剂按功效大体上可分作六类:一为逐瘀活血类,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5方,在全书中最能代表王氏“活血理气”以使“气通血活”的总体立方原则。
二为补气活血类,如补阳还五汤、助阳止痒汤、黄芪赤风汤3方,其中补阳还五汤开中风证以补气活血法治疗的先河,对近代中风证治疗的影响也最为巨大。
三为解毒活血类,如解毒活血汤、会厌逐瘀汤、通经逐瘀汤3方,方中含有作者对“瘟毒”等疫疠之气所致流行性疾病的独到见解,解毒活血的原则是他对传统治则的创新。
四为活血祛痰类,如癫狂梦醒汤,概括了王氏从痰、瘀治疗癫狂的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学治疗精神系统疾病的内容。
五为温补扶正类,如急救回阳汤、可保立苏汤、止泻调中汤、足卫和荣汤4方,体现了作者扶正而不专事补益、培元不忘活血理气的学术思想。
六为单验方类,如保元化滞汤、抽葫芦酒、蜜葱猪胆汤、刺猬皮散、小茴香酒、龙马自来丹、黄芪防风汤、黄芪甘草汤、硇砂丸、木耳散共9方,这些方剂,配伍简单,使用便捷,不少是吸收历代流传于民间的土单验方中的精华。
后世对王清任学说的运用,主要反映在他创制的系列方剂,特别是活血化瘀方剂的应用上。
现以最常用的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为例来说明。
一、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创制血府逐瘀汤的主旨,是针对胸部疾病而设的,同时也用于其它部位与瘀血相关的疾患。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
《医林改错》的学术价值马培锋【摘要】《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基于对死尸解剖结构的认识,发现古典医籍对人体脏腑结构描述多有错误,为纠正古书对脏腑描述的错误而作的一部医书.通过对尸体的观察认识到瘀血在人体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据瘀血所在部位的不同,创立诸多有效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中风病方面,由于对气血关系的深刻认识,肯定了气的主导作用,创立了以补气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的补阳还五汤,由于其多年行医,临床经验丰富,观察到诸多临床有效方剂,并记录下来,为后世提供了简验之方.【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7【总页数】3页(P65-66,82)【关键词】王清任;医林改错;补气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逐瘀汤【作者】马培锋【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河北沧州 061001【正文语种】中文王清任[1],字勋臣,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
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殁于道光十一年(1831),《医林改错》成书于道光庚寅年(1830)[2],是在其去世前一年完成,然其一生手笔不止此一书,由殁后“由妻子扶灵棺回乡,著述散失殆尽”[1]可知,但确为其仅留的一本著作。
王清任武痒出身(相当于武秀才)[1],出钱买了一千总官衔。
后来投身医林,于北京开一中药铺,名“知一堂”,寓意于《庄子》“知一万毕”的精神。
后因“自恨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遂出入于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人。
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符,惟胸中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关紧要。
”通过对死尸脏腑位置仔细地研究、观察,终于“余于脏腑一事,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
1 在错误的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得出有效正确的活血化瘀诸方正如作者在自叙中所言“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乃治脏腑之书也。
《医林改错》版本简识
《医林改错》版本简识
《医林改错》是一款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智能医学改错系统,
它是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医学改错系统,旨在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更加准确、快速地完成医学文献的改错工作。
《医林改错》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技术、
知识图谱技术等,以及一系列智能医学改错算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医学文献中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错误等,并可以提供准确的改错建议。
《医林改错》系统还可以检测出医学文献中的结构错误,比如文章结构不清晰、句子结构不合理等,并可以提供准确的改错建议。
《医林改错》系统的准确率高达99.9%,可以有效地提高医学文献的质量,为
医学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改错服务。
总之,《医林改错》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智能医学改错系统,它可以有效地提高
医学文献的质量,为医学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改错服务。
读《医林改错》后杂议3则
读《医林改错》后杂议3则
吕永慧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0(019)011
【摘要】@@ <医林改错>一书,乃清代颇具创新思想的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读其书,给人一种拨开迷雾,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不拘泥于古,敢于创新,除常规诊治思路以外,勇于寻找解决疑难病的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对当今指导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启示.笔者就读<医林改错>后的小议3则叙及如下.
【总页数】2页(P1893-1894)
【作者】吕永慧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州,510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监理过程及过程后质量评估杂议
2.参透世情后的生存之道——《聊斋志异》中胡四娘形象杂议
3.读词杂议
4.读史杂议
5.文学、人学与中医学——读金庸小说杂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林改错》读后感
《医林改错》读后感《医林改错》读后感《医林改错》读后感1500字一直听老师上课时提到《医林改错》,寒假有空便阅读了一遍,在我看来,它确实是中医史上划时代的一本书!只可惜它本来是为中医开创了一条真正有现代科学精神的道路,却因中医积重难返,并非王清任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这条路终没能延续下去。
《医林改错》分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
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
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
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仍是错误的。
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第一位对祖国传统医学提出严厉纠正的中国医生就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并被清末西医德贞(Dudgeon)誉为:”近代中国解剖家”.然而中医自从王清任后,这种改错精神却未进一步得到促进与发扬。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
以良医易而良相难。
余曰:不然。
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
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
”――《医林改错》,这段话体现了当时的从医状况。
古代知识分子重文而轻理,重经典而轻实践,他们作学问的方式多是反复咀嚼圣贤语经典录,吐出些所谓感想即成大师。
知识分子十年寒窗,一心却只为功名,一旦功名不就,没了饭碗,就想来混个良医,其实他们作学问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第11卷 第7期 2009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7 Jul . ,2009王清任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现存著作仅为《医林改错》,是他历经42年研究才写成的,字数不算太多,然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影响,他对医学的巨大贡献为后人称赞,在医学史上他和他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但书中也有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东西。
笔者根据实事求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予以评述:1 重视实践 探求真理王清任对医学的贡献之一是在解剖学方面和某些生理功能的认识。
他列举了古人关于脏腑论述的种种错误,提出了“业医疹病,当明脏腑,本源一错,万虑皆失”的观点。
从而亲身实践,探究脏腑,曾亲临义冢中观察死童百余具,为弄清膈膜,三赴法场,拜叩哈密,其于脏腑一事访验42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
著《医林改错》目的主要是纠正古人对脏腑的错误认识。
他认识了大静脉,小静脉,大动脉,小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内动脉。
他对颞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的观察都比较细致。
论脉的粗细、直曲、长短随人体质而有不同。
论脉搏的浮沉、迟数、虚实、大小等变化原理均有一定的见解。
认识了肺是树状结构,喉以候气,“舌后白片名为会厌乃遮盖左右气门,喉门之物”,实际上无左右气门,仅有喉门。
知道食管在气管之后。
其所说的“气府俗名鸡冠油”实际上是肠系膜及布于其上的血管。
肝分四叶,胆附于肝。
“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
”实际上是大网膜。
“总提俗名胰子”,实际上是胰腺,但其终没能区分胰与脾,“遮食”实际上是幽门括约肌。
“津门”及“津道”实际上是胆总管、胰管开口和胆总管、胰管,但位置画得不对,其画在幽门之上方,应在十二指肠部位。
他描写认为“膈膜是上下界物”,“膈膜以上仅止肺心,其余皆膈膜以下物”。
对“脑髓说”论证较详,认清了五官的感觉是大脑的功能,人的精神活动与大脑有关,这也类似究竟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
并认识了羊羔风的发病机理,“即是元气一时不能上转入脑髓”,符合现代医学上行激动系统功能紊乱机理。
他还发现人体头面神经和躯体神经的左右交叉现象,说:“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左行,有左右交互之义。
”2 历史局限 所见粗浅由于封建社会宗教礼义观念束缚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王清任所观察到的不过是“犬食之余,刑杀之后”的尸体,他虽到义冢,只不过是看看而已,由于尸体腐烂或心肝等脏器大多被野兽吞食,难窥全貌。
肺系,初步弄清喉以侯气,指出气管、支气管树,简评《医林改错》及其学术价值钱亚忠(通州市金沙中学,江苏 通州 226300)关键词:医林改错;学术价值;简评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7- 0007- 03收稿日期:2009-01-12作者简介:钱亚忠(1962-),男,江苏通州人,主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和心理学研究。
调应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这是愈病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并常以四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作为主方。
除了重视脾胃,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邓老也非常强调脏腑之间的相关性。
认为脾病可以影响他脏,他脏有病亦可影响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时受累的局面。
除健脾益气外,常配伍首乌、杞子、山萸肉等补益精血之药。
在对虚损证的论治中,如重症肌无力,邓老认为其病机为脾胃虚损,而与他脏相关。
在治疗时应始终抓住虚损二字,以补脾益损贯穿始终,除了大剂量使用黄芪外,同时亦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常用首乌、杞子、山萸肉等补益精血之品。
而对硬皮病的治疗,邓老在治疗时针对其肺脾肾亏损之病机,亦着重补肾益精。
从邓老对红花、鸡血藤、丹参等活血之品及竹菇、橘红、法夏等化痰药的运用来看,邓老也很重视对气血痰瘀的调治。
他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在脉中运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维持气机的正常功能又要靠血的滋润和濡养。
若两者功能失调,则可产生痰瘀。
如气虚无力化津,水湿运行阻滞,则结成痰浊;气机郁滞或气虚无力运血,血行受阻,停而为瘀。
反之痰瘀的形成又会阻碍气机的运行,故气血痰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邓老在论治冠心病时,抓住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相关的病机,结合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的特点,临床常以温胆汤加参化裁治疗。
在六类药物中,茯苓单成一类,因其性味甘淡平,功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
不仅可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以益气健脾,如四君子汤。
还可在温胆汤中与法夏、竹茹等配伍以助化痰之力,俾湿去则痰不生。
◆参考文献[ 1 ] 饶媛,邱仕君.邓铁涛临床诊疗特色[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 ( 6 ):5-7.[ 2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 S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对前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行气之二十四孔认为是错误的,但其认为人气向里吸则肚腹满大,非肺满大,气向外呼则肚腹虚小,非肺虚小,出气、入气、吐痰、吐饮、唾津、流涎与肺毫无干涉,是完全错误的。
心系,没有弄清肺循环和体循环,把大动脉称为卫总管行气,把大静脉称为荣总管盛血,气管为小动脉,血管为小静脉,气管居深,血管居浅,提出了“气管行气,气行则动。
血管盛血,静而不动”的观点,尤为突出把浅表部位的动脉搏动说成是气管气动,把千年来公认的寸口脉动说成是气动,把动脉里的血行说成是气行,在静脉里的藏血主静,否定了前人的“脉搏为血腑,百骸贯通,血在血管内流动,周而复始,往来流利,如环无端”的正确结论。
孤立的论气血,否定了气血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气血运动(新陈代谢)是绝对的,永远不可静止的这一唯物辩证法原理。
马克思曾经说过:新陈代谢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停止了,随接就是蛋白质的分解。
把血管说成是“气管”也混淆了心系和肺系的概念。
凭对所杀之猪而流尽血的心观察,提出了“心无血”的错误理论,否定了《内经》“心主血”的经典理论。
肝系,提出肝四叶,胆附于肝,但又认为“肝体坚实,非肠胃,膀胱可比,绝不能藏血。
”从而否定《内经》“肝藏血”的经典理论。
肾系,“两肾凹陷处有气管两根,通卫总管。
”相当于肾动脉从肾门而入,但又提出“两旁肾体坚实,内无孔窍,绝不能藏精。
”的错误观点,从而否定《内经》“肾主藏精”的经典理论。
脾胃系,认为胃有三门即贲门、幽门和津门,津管和津门实际上是胆总管、胰管及其开口,同时也认识了此处有括约肌,“其处胃体甚厚,四周靠挤缩小。
”然把排出胆汁、胰液之道口说成是“饮食入胃,食留于胃,精汁水液,自津门流出”,“津汁流出,食方腐熟,渐入小肠,化而为粪。
”那么食未腐熟,那来精汁,到小肠化粪之前,精微那里去了?《内经》云:“小肠受盛之官,传化物而藏”即小肠具有分清泌浊的功能,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水液浊气流入膀胱,糟粕下传大肠,这一点为现代医学所证明,即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王清任则认为精汁水液自津门流出,小肠仅为化粪场所,混同于大肠的功能,正如《内经》所云:“大肠传道之官,变化而出也。
”论及神经系的功能认为古代心的功能即大脑的功能,五官的功能与大脑有关,同时论及羊羔风,即“元气一时不能上转入脑髓”,和现代医学病理概念一致,是难能可贵的,他引用了几位医家的论述,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金正希曰:“人之记性皆在脑,”汪昂曰:“今人每记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
”从而提出:“灵机记性不在脑在心”的论点。
王清任此论确非易事,为一大进步。
然正因为此,王清任对“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和五脏主神志不理解,提出种种质疑,然而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和心理学仍习惯把大脑的功能称为心的功能,不可否认中医的“五神脏”学说,因为“五神脏”学说是科学的,它是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临床上,五脏六腑无病,则精充气足神旺,五脏六腑无论那一脏器发生病变都会引起神的变化,如失神,假神,无神,神志异常。
笔者认为:(1)古人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已对脏腑认识比较完善,(《灵枢》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量切循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皆有大数。
”),形成了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并且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千余年来一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富有成效,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完全排斥唯心论,是科学的理论。
(2)中医的脏象学说,是功能概括,是阐明生理病理的学说,不是西医解剖刀下的脏器,中医的一个脏器的功能可包括西医多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的一个脏器功能则分布在中医的多个脏器中,王氏不明此点,说肾“绝不能藏精”,“肝绝不能藏血”,“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否认“三焦学说”,曰:“余不论三焦者,无其事也”,其实三焦学说是功能概括,如《内经》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难经·三十一难》论三焦,上焦在胃之上,主内不主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
否定命门学说,因中医关于命门历来有两种说法,争论不休,一为,两肾左为肾,右为命门,故有左归丸,补阴,右归丸补阳,一为,两肾中间动气为命门,在督脉经上,主一身之阳,不论何种说法,但可以肯定的说命门与肾有关,属阳、主火是功能概括,王氏提出质疑。
他不明心有心包络,心包即心之宫城也,代心受邪。
病理情况下可见“热入心包”,因古人的有多种说法而提出种种质疑。
关于心包络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如有“心包炎”之病。
他不明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对手厥阴心包经不理解,对古人的“膻中有名无形者,乃心包络也”一句发出了“既云有名无形,何得以云手中指之经,乃是手厥阴心包经也”疑问。
把人死后的胸腔积血说成是生理现象,故而把胸腔称“血府”。
他忽略脉象学说在诊病中的重要意义,不肯深论二十七种脉,认为“诊脉断死生易,知病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忽略《内经》、《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学说,正如其所说:“查证有王肯堂《证治准绳》,查方有周定王朱绣《普济方》,查药有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书可谓医学之渊源。
可读可记有国朝之《医宗金鉴》;理足方效,有吴又可《温疫论》。
”完全不承认四大经典为医学源流。
故在答其胞侄问时说:《伤寒论》“方效论错”,根本不通外感伤寒六经分证纲领。
他没有掌握经典的理论体系,脑子里没有脏象学说的概念,没有功能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个别器官是与非,欲以此来改变几千来已形成的结构与功能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混淆宏观体系和微观体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