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8篇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以下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8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浣溪沙苏轼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一[宋]苏轼旋抹红妆看使君。

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注释】②棘篱门:柴门。

③排:推挤。

蒨:同“茜”,红色。

④收麦社:指收麦子祭土地神。

⑤赛神村:指为感谢上天降雨而祭神的村子。

⑥叟:老头儿。

【赏析】这组词以朴素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农村的夏日风光,对受灾的农民表示同情和关怀。

太守下乡,对当地的'村民百姓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事,于是便有了“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的场面。

在这个场面里,可以显示出农村民风的淳朴可爱,农村少女的欢快活跃、自然真率。

这对整日局促于官场的词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动人的。

这就隐约地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形成对比。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是词人所见的农村风光,画面上洋溢着丰收之后的欢快,一幅百姓安居乐业、熙熙攘攘的快乐景象。

今年的丰收,当然有词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劳。

词人是在赏识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在赏识自我的政绩。

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

以这样的心境和眼光去观赏农村的风光人情,一切就被诗情画意化了。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赏析篇二[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和注释这首词是苏轼46岁被贬湖北黄州游清泉寺所作,表现了他在被贬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的全文注释和赏析。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译文: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向西边!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浣溪沙》苏轼简析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

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秦观《浣溪沙》翻译及赏析

秦观《浣溪沙》翻译及赏析

秦观《浣溪沙》翻译及赏析秦观《浣溪沙》翻译及赏析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文】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

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赏】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

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

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

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

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

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

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

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

浣溪沙晏殊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精选3篇)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本文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有缘人为大伙儿分享的3篇晏殊《浣溪沙》的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注释:篇一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⑴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⑴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⑴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⑴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作者介绍篇二晏殊[1](991-1055),字同叔,有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晏殊,字同叔,5岁就能创作诗,抚州临川人。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

皇帝召见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

真宗要赏赐他,让他有着进士的身份。

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苏轼《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浸(jìn):泡在水里。

萧萧:指雨声。

子规:杜鹃鸟。

黄鸡:这句来自白居易《醉歌》:“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

”喻指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大意】
幽静的山坡下,芬芳的兰草刚刚萌发出嫩绿的新芽;绿茸茸的一直铺展到清澈的溪水中。

那条伸向松林的沙路幽深而宁静;路面上看不到一丁点儿的烂泥,十分洁净。

黄昏时分,天空中飘洒起潇潇的细雨;雨声中,又隐约传来杜鹃的啼鸣。

谁说人老了便不能再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就像流水一般滔滔向东、永不能回头?你看这门前的溪水便大不一般:它偏偏能够向西流!所以,别再去感伤满头的白发,或者在黄鸡的啼鸣声中哀叹时光的飞逝了!。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浣溪沙宋苏轼译文

浣溪沙宋苏轼译文

浣溪沙宋苏轼译文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1.原文: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注释: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

也可写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白发:老年。

7.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因黄鸡可以报晓,代表时光的流逝。

3.译文:游览蕲水的清泉寺。

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兰草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下起了小雨,松林中传出杜鹃鸟的叫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淌呢!所以,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

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1.原文: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2.注释:1.晓寒:早晨的寒冷。

2.媚: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妩媚、动人。

3.洛:洛河,源出陕西,流经河南入黄河。

这里是指洛河的水流入淮河。

4.漫漫:水势浩大的样子。

5.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6.午盏:午茶。

7.蓼(liǎo)茸:蓼菜的嫩芽。

8.蒿笋:蒿茎与笋。

9.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3.译文: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跟泗州刘倩叔一起游览南山。

冬天早晨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似在向放晴的沙滩献媚。

洛涧入淮后逐渐变得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如翡翠般的春蔬,这野餐的味道着实十分爽口。

而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

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四面垂杨十里荷。

宋词《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宋词《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宋词《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宋朝: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古诗简介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

当时有人传言:将虎头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

作为州官,苏轼曾依其说到离城东20里远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龙行》诗以记其事。

得雨后又赴石潭谢雨。

其关怀民生之心,从这一求一谢中表露无遗。

苏轼于谢雨道上作《浣溪沙》组词,共五首,描写了途中见闻和村野风光,具有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北宋农村词中的佳作,与他的其他题材和风格的词作皆是异样出色。

此词是《浣溪沙》组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翻译/译文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

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注释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

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

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赏析/鉴赏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注释】[1]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2]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3]缲车(sāo骚),抽思之具。

缲,通缫。

[4]牛衣:编草使暖,以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5]谩思茶:很想喝茶。

谩,泛,满,一作漫。

【赏析】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

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

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

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

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

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浣溪沙》古诗意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辞海》1989年版)【注释】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

“蕲”,音qí。

兰芽:兰草的嫩芽。

萧萧:形容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原文: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

兰桡扶梦驻东流。

译文: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

兰桡扶梦驻东流。

注释: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

夕阳芳草满汀(tīng)洲。

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nì)于油。

兰桡(ráo)扶梦驻东流。

镜:谓水明如镜。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兰桡:装饰华美的舟船。

东流:安徽东流县,现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

赏析:在蓝天白云和绿水碧波之间,一叶小舟悠然而来,远山倒映在水中,夕阳洒满岸边芳草。

舟中人不禁为繁花似锦的春色深深陶醉,于是驻桡于东流。

末句“扶梦”二字,颖异可喜。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⑵琥珀:这里指色如玻拍的美酒。

李白《客中行》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⑶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⑷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⑸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

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

”这里借指首饰。

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⑹“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

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

烛花:犹灯花。

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

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2、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7.参考资料: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25-28.@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7.创作背景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所作。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作的一首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小编整理《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来学习参考!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

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

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

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一)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

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晏殊《浣溪沙》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

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秦观《浣溪沙》宋词赏析以及原文注释翻译秦观的《浣溪沙》,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个年轻女子在初春时节滋生淡淡愁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忧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语解释】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

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

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

【诗文解释】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译文】漫漫的春寒弥漫小楼,拂晓阴冷好似深秋,画屏上烟霭淡淡流水悠悠景色清幽。

自由自在的飞絮轻如梦幻,无边无际的细雨似缕缕哀愁,珍珠宝帘悄然挂上小小银钩。

【评点】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个年轻女子在初春时节滋生淡淡愁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忧思。

上片写天气与室内环境的凄清,通过写景渲染萧瑟的气氛,不言愁而愁自见。

起首一句“漠漠轻寒上小楼”,笔意轻灵,如微风拂面,让人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清冷的基调。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晏殊《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1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译文]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出自]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之间。

有限身:短暂未久的人生。

等闲:平平常常。

销魂:魂魄飞散,形容人极度的悲痛或欢乐。

怜取:怜爱。

取:语助词眼前人:指眼前轻歌曼舞的女子。

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翻译: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

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译文】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平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

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二】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平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

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

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赏析:这是晏殊的一首离愁别绪的的词作。

本词笔力厚重,格调遒劲。

虽是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但词意并不凄厉哀伤,因而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也显得豁达、明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的古诗文翻译及赏析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 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 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 [1]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2]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3]缲车(sāo 骚),抽思之具。

缲,通缫。

[4]牛衣:编草使暖,以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5]谩思茶:很想喝茶。

谩,泛,满,一作漫。

【赏析】 本篇写的是作者谢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 首词中所写的景, 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 而是通过 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现在,不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意识活动来体验一下这首词的构思过程。

作者在谢雨道上, 经过长途跋涉, 加之酒意未消, 日高人困, 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并好象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 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 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 车的响声。

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

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 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 一堆黄瓜。

些少三句,农村的季节特点,村中的劳动生活以及农村的贫困面貌, 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触并形象地折射出来。

下片写作者的感受和意识活动。

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

在结构上, 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 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 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

日高人渴两句, 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 里觅水的意识活动, 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 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看来,
1/7


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

读这样的词,会使 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

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 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 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

由于灾 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这首词注重词句的锤炼而又不露痕迹。

例如簌簌, 有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字放 在句首是句法倒装,其实,作者的目的在于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并合乎 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写下落的形态。

正因这两字放在句首,才说明作者是从簌 簌声中得知枣花落在身上的。

此外,落、响、漫、敲等字也均用得灵便而贴切。

《浣溪沙 》这首词是苏轼 43 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 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 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 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 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 但在作者 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 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 多么细心, 多么兴奋。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三句话, 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

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 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

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 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走 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 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 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 心情。

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 象, 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全词有景有人, 有形有声有色, 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 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 留给读者去想像, 更是 余味无穷。

这就是古典诗词 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 《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 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 位置。

对于古典诗歌
2/7


诗句 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作品艺术上颇具匠心, 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 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 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上片写景,也写人,并点出季节,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画面: 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 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缫丝的声音, 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 正叫卖黄瓜。

作者抓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一些事物, 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浓厚的农 村生活气息。

下片记事,转写作者村外旅行中的感受和活动。

接下来一句写作者骄阳下口干舌燥的感受。

结尾一句, 写作者以谦和的态度 向村野百姓求茶,一则显示出词人热爱乡村、平易朴实的情怀,二则暗示了乡间 民风的淳厚。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 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 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苏轼在徐州做知州时写了五首《浣溪纱》,记述了作者的村野见闻和感受。

此其四。

首句写景兼写人,同时又点明了时令。

簌簌,像声词,描摹枣花飘落时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枣树是北方常见的果树, 多种植在场圃旁或者是村庄的田间地头。

因为其经济价值较高又不大影响庄稼的生长,故深得农民的喜爱。

每至初夏,麦 子将熟的季节,那稠密的黄色的小花便挂满了枝头。

微风拂动,小小的枣花纷纷 而下。

大概作者正行至在枣树下,那清香四溢的小花便洒满他的衣襟。

作者从寻 常的枣花落笔,渲染出了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

次句 村南村北响缫车写所闻。

蚕事已毕,茧子丰收,村妇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它们要趁紧张的麦收来临之前, 赶忙把茧子缫成丝,来换回生产、生活的用品以备麦收之用。

怪不得走到那里, 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缫车声呢! 紧接着下句牛衣古柳卖黄瓜是写所见。

牛衣泛指 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作者徜徉在枣树下,抬眼望去,就在道口那棵六书下,一位 身着粗麻衣服的农人正在叫卖刚上市的黄瓜呢!枣花簌簌,缫车声声,再加上叫 卖黄瓜的吆喝声,这是一首多么悠扬的田家音乐啊! 如果说词的上片是通过作者伫立村头, 谛听静观, 拍摄下了农村日常生活的 一个侧面,展现了蚕事、瓜果丰收后的繁忙景象的话,下片则记述了村外旅行中 的一件生活小事, 从中可见作者平易近人的作风。

年过半百的他大概是走路累了, 又喝了几杯酒的缘故吧! 在初夏暖暖的阳光里, 觉得意倦口渴了, 很想喝碗清茶。

于是就敲门试问野人家。

野人家指村野的一户人家。

敲门试问有一点探询之意, 是想打听一下老乡家有没有清茶, 并不是要求人家必须得提供。

这一举动充分表
3/7


明苏轼是以一个普通过路人的身份出现在老百姓的面前的。

他不愿意惊扰百姓, 更不愿意摆老爷的官架子。

作为州官的他,向老百姓求茶喝,态度如此之谦和,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五代北宋文人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极其少见, 苏轼在徐州做知州期间作 《浣 溪纱》五首,描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为北宋词 的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村郊的见闻和经历, 似乎信手拈来, 但是在构思和语言 上都颇具匠心。

词中的枣花、缫车、牛衣、古柳都是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

卖瓜 人、 野人家更具有乡土风情。

问农户敲门求茶, 尤具农村淳朴的风俗。

清新朴实, 明白如话,是该词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


4/7


5/7


6/7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