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微生物名词解释
【汇总】水处理中的那些微生物
引言概述: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将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一系列技术过程。
在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氮、磷等无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本文将从微生物分类和特点、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常见的水处理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监测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分类和特点1.细菌和藻类: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在水中的数量占主导地位。
常见的水中细菌有厌氧菌和好氧菌,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中起作用。
藻类主要是指浮游藻和蓝藻,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转化。
2.真菌和原生动物:真菌主要参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原生动物是指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可清除细菌和废水中的有机物。
二、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1.有机物降解: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废水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会经过微生物代谢转化为水和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2.氮磷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是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微生物能够通过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和磷的沉降等途径,将氮磷转化为气体从而去除掉。
3.菌群平衡: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会相互竞争和协同作用,以维持菌群的平衡。
菌群平衡的维持对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尤为重要。
4.悬浮颗粒降解:微生物能够附着在悬浮颗粒表面,通过分泌粘附物质将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较大的聚合体,便于沉降或过滤去除。
5.防止腐蚀和生物污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生物膜,起到防止腐蚀和生物污损的作用。
三、常见的水处理微生物1.好氧细菌:好氧细菌主要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如曲流曝气槽,它们能够利用水中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2.厌氧细菌:厌氧菌通常生长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如厌氧消化罐,它们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3.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主要参与废水中硫酸盐的还原,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起到脱硫的作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梳理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快、容易发生变异。
3、生物三域包括: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4、古菌生存在极高温度(100以下)、极冷的环境(南极)、高盐、极酸和厌氧的环境。
5、按照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
6、细菌细胞壁是细菌分类中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其作用:固定细胞外形,保护细胞不受损伤,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
7、细菌细胞膜作用:具有选择吸收的半渗透性,膜上具有物质渗透、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有关的许多蛋白质或酶类。
8、菌胶团的作用:菌胶团细菌包藏在胶体物质内,一方面对动物的吞噬起保护作用,同时也增强了细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9、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好,因为高级动物对污染物浓度及毒性相对敏感。
10、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酶浓度、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
11、污水好氧处理(化学污泥法)中:C:N:P=100:5:112、根据最终电子受体(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将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分为3类:发酵、好氧呼吸、无氧呼吸。
13、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代时是一定的;营养成分不同,不同种微生物,代时不同;原核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比真核快,专性厌氧菌的代时多数比好氧菌的长。
14、超声波的杀菌效果与其频率,处理时间,细菌大小、形状及菌数有关。
超声波能引起原生动物和细菌的死亡,其效果取决于强度和处理对象的特性。
15、化学物质作用于微生物的结果可以是灭菌、消毒、防腐。
16、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竞争和互助)、种间关系17、生物的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m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根据mRNA链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被称为翻译和表达。
18、水中的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
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称之为致病性微生物19、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20、氧化塘就是利用天然池塘、河堤、洼地来治理污染。
第三讲 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第三讲水处理中的微生物
目的:
(1)掌握水处理中微生物种类和各自作用
(2)认识活性污泥中指示生物和镜检方法
1.水处理中微生物种类和作用(活性污泥)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藻类
1.1 细菌:
群体作战,是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有机物的主要微生物,不同污水不同工艺对应不同的微生物组成。
菌胶团:污水中细菌凝聚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此絮凝体称为菌胶团。
使泥水可以分离。
丝状菌:使污泥不易絮凝,是造成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原生动物
以细菌为生,是活性污泥中常用指示生物。
1.3 真菌
在活性污泥中一般数量不多,某些真菌如白腐真菌也有很好的降解污染物的能力。
1.4 藻类
种类和数量都很少,透光条件好的情况下生长。
2.活性污泥中指示生物和镜检方法
见(污水处理指示性微生物图谱)
讨论问题:
1.针对特殊废水,是否有必要筛选特定降解菌?如果有一株降解效果良好的降解菌,你如
何应用到特殊废水的处理中。
2.如果你是一个酒厂厂长,你会采用白腐真菌技术处理酒精发酵废水吗?
3.假定作为研究生,导师让你鉴定焦化废水处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除微生物培养
外,你还会采取哪些方法?(提示: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考虑,选一种讲清楚)4.光合细菌可以用于废水生物处理吗?。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因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降解有机物、转化污染物、净化水质等。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1.细菌的分类和鉴别: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生化反应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鉴别细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病毒的分类和鉴别: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按宿主细胞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鉴别病毒主要依据感染宿主的范围、致病性、抗原性等特征。
3.真菌的分类和鉴别:真菌按细胞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按生长环境可分为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
鉴别真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3.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病毒主要通过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等过程进行繁殖;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生殖或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四、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1.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类型。
其中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如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水处理微生物概述—微生物
1928
格里菲斯
发现细菌的转化现象
1935
Stanley
提纯烟草花叶病毒
1944
Avery
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微
1946-47
Lederberg
发现细菌的接合现象
生 物 分
1952 1953
Zinder Watson、Crick
发现普遍性转导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子
1956
科恩伯格
发现了DNA聚合酶I
µm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小 nm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少数肉眼可见
微
单细胞
生 简 简单多细胞
物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如病毒)
低
(进化地 位低 )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非细胞:病毒,亚病毒(朊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Microbial taxology) 微生物生理学
(Microbial physiology)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al ecology) 微生物遗传学
(Microbial genetics)
(Food microbi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微生物是发酵工业的核 心和灵魂!
微生物与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并
借助于生物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 酶工程、生物反应器工
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还可能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水处理微生物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形态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3种。
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有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保持细胞的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所必需;3、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4、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细胞;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磷脂都是两性分子,有一个亲水头和一个疏水尾部。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1、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和交换。
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3、合成细胞壁组成和荚膜的场所。
4、进行氧化磷酸化和光和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5、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的所在地。
6、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特殊结构一般指荚膜、芽孢和鞭毛3种。
荚膜:有些细菌生活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会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黏性多糖类物质,根据其厚度、可溶性及其细胞表面的存在状态可将其称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
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成为菌胶团。
作用为:1、对动物体的吞噬起保护作用,2、增强它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3、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贮藏物质。
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颜色深,看不到菌体,生命力较差。
芽孢:某些细菌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壁厚、内含水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
芽孢特点:壁厚,水分少,不易透水;有极强的抗热、抗化学药物、抵抗辐射能力。
细菌繁殖:裂殖和芽殖。
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仔细抱团。
典型的细菌菌落一般是1-3mm,圆形或椭圆形,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黏性、易挑取、质地均匀与正反面颜色一致等。
根据菌丝的不同形态与功能,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水处理微生物》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水处理微生物》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把细胞壁完全包围住。
细胞表面有一层粘液性物质,这层粘液性物质如果有一定外形,质地均匀,稠密叫荚膜,是细胞的分泌物。
2、培养基:由人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
科研生产中培养微生物都需配制培养基。
3、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4、生态平衡: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所处的动态平衡。
5、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缺氧的情况下,可被厌氧菌作用而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氮等。
这一过程称反硝化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2、通常,细菌、放线菌的最适pH值的环境是 7-8 。
3、根据物质成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等。
4、细菌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5、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复制与合成和装配与释放四个阶段。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7、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8、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病毒、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9、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
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五个阶段。
10、细菌的基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和拟核等。
11. 基因重组的三种方式为转化、接合、转导。
12. 化能自养微生物则通过氧化无机底物产生ATP。
13. 细菌用μm 表示大小单位;测其细菌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
14.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致使细胞裂解的称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不使细胞裂解的称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其宿主称溶原细胞。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
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
一般指1L污水或待测试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
分解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mk/L。
(P271)化学需氧量(COD):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值1L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氧化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271)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两个独立基因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22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把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212)暗修复作用: 一种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去除嘧啶二聚体,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 链的核酸修复方式。
八叠球菌(Sarcina):细胞分裂沿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没八个细胞特征性地叠在一起呈立方体的一类球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于果酒消毒,故名。
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一般在50~85o C处理15~30min(175)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使酒精发酵变抑制的现象(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O2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单克隆抗体:由一纯系列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单球菌(Micrococcus) : 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状细菌。
发酵(Fermentation):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水处理是指对水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工艺,以使水质达到指定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如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水处理微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的种类:水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藻类等。
其中,细菌是水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而病毒则是最小的微生物,通常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分解与生长,改变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病毒则依赖宿主生存,且在水中具有较长时间的存活能力;真菌在水中可破坏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
3.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和繁殖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有机物的降解、异味异色的产生、水质恶化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能造成水中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
4.微生物的水处理应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膜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特性,形成生物膜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膜技术包括生物滤池、MBR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通过使水与生物膜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附着和代谢能力去除有机物。
-活性污泥法:通过混合微生物菌群的降解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可用作能源的产物。
5.微生物监测与控制: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常用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流式细胞仪等。
对于微生物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水的处理工艺和添加适当的消毒剂等方式进行。
6.水处理微生物的抗药性问题:近年来,一些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抗药性的问题,使得水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抗药性微生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和不当处理水的原因所导致的。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小 (个体微小)、简(构造简单)、低(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分布广,在自然界任何角落都有微生物的“身影” 。
水体中亦存在着大量的微生 物,可分为非细胞形态的和细胞形态的两大类,具体分类如下: 菲细胞形态册徽生物一羞 水中的徴生物 细菌 细胞形态的徽生物「 蓝藻 f 漠类(除蓝藻〉 I 霉菌 肉足类瘵生动物•鞭毛类軒毛类 其中,大量的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复杂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简 单的物质,或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的能力。
这些微生物可被利用于废水处理上, 称之为生物处理法,亦指为微生物处理法。
水体的污染物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油类等好氧有机物, 酸、碱等无机物,汞、砷、 铅等重金属元素,钾盐、铵盐等植物营养源,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有毒有机物,寄生 虫、细菌等微生物……而废水中需要去除的污染物如蛋白质、 氨基酸、氮磷等营养物质恰好 是微生物的“食物”,微生物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将废水中“食物” 一部分用于合成细胞的原生质和贮藏物;一部分则变为代谢产物, 并释放出能量,供给微生物原生质的合成和生 命活动,使自身不断地生长繁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并且,像海藻、真菌或细菌等微生 物可以吸附汞、砷、铅之类的重金属元素,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
水处理中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形体小、代谢能力强、繁殖快、容易发生 变异,这些特性使微生物能够更为高效的吸收并降解有机物、 去除水体臭味、去除重金属离 子等。
同时,部分微生物也可作为指示生物来反应水质情况。
如今,全世界的污水处理厂均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水,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而正因为这些默默无闻微生物,被污染的水体才能变得洁净,宝贵的水资源才得以循环利用,人类才能够更好可持续发展!。
水处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生物知识点总结一、水处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微生物是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和放线菌等,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在水体中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它们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生存和生长,同时也会参与到水质的净化过程中。
2. 微生物的生态学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吸附、沉淀、吸收、氧化还原等生物学和化学过程促进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降解和净化。
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去除,以及有机物的降解和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 微生物群落的构成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由多种微生物组成,包括腐败菌、硝化细菌、亚硝化菌、硝化细菌、磷酸根解细菌、有氧硫化硫细菌和厌氧硫化硫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共生和共生等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到水体的净化和废水处理过程中。
4.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分布和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温度、pH 值、氧气浓度、光照强度、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水动力条件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水处理系统,提高水质净化的效率和废水处理的效果。
二、常见水处理微生物1. 腐败菌腐败菌是水处理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为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腐败菌在水处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水体中的腐败有机物、有机废物和有机颗粒物,减少水质中的浊度和气味。
2.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氧化剂,它们可以将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依次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促进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
硝化细菌的活性和数量对水处理系统的氨氮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硝化细菌的监测和管理。
水产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
水产微生物学的名词解释水产微生物学是研究水中微生物及其与水产养殖、水产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产微生物在水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水产微生物学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的各个方面。
1. 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对水质的变化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可以参与有机物的降解和循环,同时还可以产生有益或有害的代谢产物,对水产养殖和水产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2. 水质水质是对水体所含的物质和微生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的指标。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生长发育和水产食品的安全。
水产微生物学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水质的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调控。
3.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利用水体资源养殖和繁殖各类水生生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如鱼类、虾类、贝类等。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与水质密切相关,水产微生物学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水产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与养殖品质的关系。
4. 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的微生物的集合。
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微生物种类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或竞争关系。
通过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微生物在水田和海洋等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为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氮循环氮循环是指在自然界中氮元素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氮在水产养殖系统中是重要的养分。
微生物在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氨氧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传递机制,可以优化养殖系统的氮循环,减少养分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6.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因子。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感染和破坏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导致养殖损失和水产食品的安全问题。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
污水处理常见微生物及指示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降解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微生物及其指示作用。
1. 好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需要氧气进行生长和活动。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好氧微生物主要负责有机物的降解。
1.1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污水处理中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出处理效果。
1.2 厌氧消化微生物厌氧消化微生物是指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细菌和甲烷菌。
它们能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和其他有机物。
2. 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细菌和厌氧真菌,它们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
2.1 厌氧消化细菌厌氧消化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和二氧化碳。
甲烷气体是厌氧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处理效果。
3.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废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中的氧气还原为氮气。
反硝化过程是处理废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重要方式。
在处理过程中,反硝化细菌的存在和活动状态可以通过测量氮气的释放量来评估。
4.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
通过测量污水中微生物的存在和活动状态,我们可以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和效果,从而优化处理策略,提高处理效率。
以上是污水处理中常见微生物及其指示作用的介绍。
希望对您理解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重要性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芽孢:某些细菌细胞生长发育后期在胞内生成的圆形、椭圆形、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结构。
3 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构筑物曝气池内的污泥。
其重要组成成分是菌胶团
4 指示生物: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种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
5 余氯:
6 有效氯:
7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细胞内的病毒。
8污泥膨胀:丝状细菌在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絮块漂浮水面,比重减轻,随水流流出。
该异常现象称之。
9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1无菌操作: 防止除我们培养的微生物以外其它微生物进入,防止其污染外界环境的技术。
12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环境中(缺氧),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或N2的过程。
13硝化作用:在有氧气时,微生物将氨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14氨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NH3、NH4+)的过程。
15菌胶团:有些细菌的粘液层粘连在一起,使许多细菌成团块状生长。
16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17水的消毒:(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病原微生物。
18污化系统:当有机污物排入河流后,在其下游的河段中发生正常的自净过程,在自净中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带”,每一个带都有各自的代表性指示生物。
即污化系统。
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19原核微生物:
20真核微生物:
21 基内菌丝:放线菌及霉菌等丝状微生物所具有。
生长在培养基内,用拨针和接种环等工具无法取出来。
作用是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和水分。
22 内含物:营养过剩时微生物在细胞内形成的营养储藏物。
外源营养缺少,内含物被降解利用。
23 诱导酶:受到持续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在其体内产生出适应新环境的酶。
24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
又叫废水生物处理。
25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多种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
又叫厌氧消化。
26 生物处理单元:处理废水的微生物和处理构筑物共同构成生物处理单元。
27 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向水体中不断流入,在水体中过量积聚,致使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28 聚磷菌:
29 互生关系:两种不同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可以由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或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这种关系称为互生关系。
30 猎食关系:一种微生物以另一种微生物为食料。
31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自身合成,同时又是生长必需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类、嘌呤嘧啶类、维生素类。
32 微生物的自养型:能量来源来自光能或无机化合物氧化,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
33 微生物的异养型:能量来源来自光能或无机化合物氧化,碳源来自有机碳化合物。
34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35 微生物的好氧呼吸:是微生物呼吸类型的一种,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基质的氧化以分子态的氧气(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36 微生物的厌氧呼吸:又称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呼吸类型的一种。
基质的氧化以某些无机氧化物(NO3-、SO4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37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核算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非细胞生物。
38 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迅速繁殖,并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和死亡的噬菌体。
39 温和噬菌体:
40 霉菌:指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41 菌落:在适合的培养条件下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42 菌苔:在适合的培养条件下菌体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43 简单染色:
44 革兰氏染色:
48水体自净:水体受污染后,逐渐由不洁变清的过程。
49间歇培养:
50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形成的厚度不一,疏散、透明、粘稠胶状物质结构。
主要由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组成。
保持水分、储存养分。
51生物膜:微生物在滤料表面繁殖形成的膜状结构。
是一个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