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心得体会.pptx
中医临证心得ppt课件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皮肤病
Copyrights ©2007 MINGZHOU HOSPITAL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皮肤病
• 取穴:肺腧、曲池、血海、足三里 • 原理:中医肺主皮毛 • 方药:川芎、生地、当归、白芍、首乌、 黄芪、炒蒺藜、白藓皮、蝉衣、徐长卿、 荆芥、防风等 • 原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Copyrights ©2007 MINGZHOU HOSPITAL
辨证论治治疗各型肝炎
Copyrights ©2007 MINGZHOU HOSPITAL
辨证论治治疗各型肝炎
参与研制的肝炎系列药:乙肝解毒、乙肝扶正、 慢肝养阴、慢肝解郁、急肝退黄胶囊、安神胶囊 等6种新药均获国药准字号,全国已有40多家药 厂生产该产品。 参与编写的《肝炎论治学》1988年由人民卫生出 版社出版,我国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教授亲笔为 我题词,并合影留念。 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选方用药,病变方变,不同的 病人选不同的方,同一病人不同时期选不同的药 ,使病人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清除肝病 病毒、治疗肝病的目的。
研究成果
1988年10月16日,在全国首届中医皮肤科学术会 上宣读论文《乙肝解毒胶囊与银屑病的治疗》引 起了轰动。1989年12月25日《中国医学论坛报》 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认为该治法符合中医异病 同治的理论,亦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 路。北京空军总医院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银屑 病病损处细胞内存在乙肝病毒基因,根据这一研 究成果,我研制的皮肤解毒胶囊获省制字批准文 号临床应用,畅销不衰。
Copyrights ©2007 MINGZHOU HOSPITAL
论文发表
• • • • • • • 《中华男科学杂志》 《男科新论》 《吉林医案医话选评》 《中西医结合不育不孕研究新进展》 《医药卫生综合文集》 《中国中医药文化论丛》 《吉林中医药》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PPT
熟悉不同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灸法运用
了解艾灸、温针灸等灸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辅助治 疗。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
01
学习并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辅助治疗及保健。
拔罐刮痧
02
了解拔罐、刮痧等疗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适当运用于临床实
践。
饮食调养
03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建议合理的饮食调养方案,促进康复。
早期诊治,防止疾病传变 与恶化。
注重养生,增强正气,提 高抗病能力。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
四季养生要点
春季养肝
保持情绪舒畅,注重饮食起居,顺应自然变 化。
夏季养心
保持神清气爽,注重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劳 累。
秋季养肺
保持情绪稳定,注重滋阴润燥,避免感冒咳 嗽。
冬季养肾
注意保暖,注重温补阳气,避免寒凉损伤。
不断深化的认识
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不断 深化,逐渐领悟到中医的精髓和魅力。
心得体会概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 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 病症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针对 性。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功能
各脏腑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调节气血、脏腑功能的作用。
脏腑经络在临床应用
脏腑辨证、经络疗法等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病机学说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 外感病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 影响。
中医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课堂学习心得体会中医课堂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能够参加中医课堂的学习。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中医学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医课堂教会了我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课堂上,我学习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
这些理论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医学的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医课堂还让我了解了中医学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学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学科,追求的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课堂上,我学习到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汤剂、针灸、推拿等治疗技术。
通过课堂实践,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了准备。
中医课堂还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医学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包括医学知识,还融合了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中医课堂上,老师通过丰富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点联系起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和发展历程。
这种交叉学科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医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中医课堂培养了我对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
中医学追求的是人的整体健康,注重从身心两个层面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中医课堂上,我们除了通过理论学习,还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患者,并亲自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这种亲身经历,我开始意识到患者的需求和痛苦,并且明白了医生作为治疗者的责任和担当。
这让我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为人类健康奋斗的种子,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中医工作的决心。
总体而言,中医课堂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学术思想、患者关爱与责任心等方面的学习都使我深受启发。
我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中医学知识和技术,为人类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0年整理)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pptx
学海无涯
学习中医经典的心得体会
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
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 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 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 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 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这里为什么要 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 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 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 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 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 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 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 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 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 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 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 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 发生髓溢。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 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去年接治一位跟 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 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我按常规的思路,用了补肾的方法,也用了活血、除痛、蠲,突然想到了上 面的这个案例。骨刺病也叫骨质增生,是由于骨钙流失到骨面, 思考中医骨 性赘生物所致。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有什么差别呢?应该没有差别。于 是我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二三次,每次 20 分钟。出乎意料, 不数日,痛即大减,足跟能够落地,坚持近月,病即痊愈。上面这个例子给我的感受很 深,什么感受呢?就是对这个"信受奉行"的感受。对这件事我首先是相信了,相信了才 有可能去进行上面的思考。如果对这件事根本不相信,那怎么会有以后的思考?没有这 些思考,就不会想到要用白术来治疗跟骨骨刺。所以,相信是第一,只有这一步做好了, 才有可能为今后的研究带来机会。如果首先就不信受,那一切就被你拒绝了,一切的机 会就没有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学习接受中医经典著作,也是学习中 医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学中医体会ppt课件
善于总结经验
学习中要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认 识和实践,提高医术水平 。
中医学的思维模式与哲学思考
整体观念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 ,认为人体与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是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的。
辩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辩 证施治的方法,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形神兼备
中医学关注身体与精 神的统一,认为身心 健康与精神状态密切
融合
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医生尝试将中医学与印度吠陀医学、阿 拉伯医学等融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融合有助于推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 多治疗选择。
05
总结与展望
学好中医学的关键要素与建议
深入理解中医理论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要学好中医学,必须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能 够运用它们来解释疾病和指导治疗。
相关。
天人合一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 是和谐统一的,应顺 应自然规律,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
中医学对个人健康管理的启示
重视预防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提倡 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 等方式预防疾病。
自我保健
学习中医知识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 如按摩穴位、调理情志等 。
顺应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安排 作息时间,有利于身心健 康。
挑战
中西医结合需要克服不同医学体系之间的理念差异和诊疗方法的冲突,同时需 注意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等西方医学手段,而忽略了中医学的整体调理原 则。
中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的交流与融合
交流
中医学与其他传统医学在学术交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如与印度吠陀医学、阿拉伯医学等的交流。通过学术会 议、研究合作等方式,促进了不同传统医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学习。
对中医的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这些理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通过学习中医理论,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础在于阴阳平衡。
阴阳是万物生长、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则疾病丛生。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注重调和阴阳,使人体恢复平衡。
2. 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不仅关注局部病变,更注重整体调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二、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以下是我对几种常见治疗方法的感悟:1. 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为原料,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辨证施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通过学习中药学,我深刻体会到中药的神奇之处。
2.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瑰宝,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针灸治疗了许多疾病,如疼痛、失眠、肠胃病等。
通过学习针灸学,我了解到针灸的神奇疗效,对中医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3. 推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手法按摩、揉捏、拍打等,调节人体的气血,缓解肌肉疼痛,改善关节活动。
推拿治疗范围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
通过学习推拿学,我掌握了推拿的基本技巧,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些帮助。
4. 食疗:中医认为,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起到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
食疗以食物为载体,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通过学习食疗知识,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家人的体质和需求,为他们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三、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心得1000字学习PPT
制),评出优秀小组一名,此步10分钟完成。最后由教师总评。(五)记者招待会。让每周在日记
写作上有特殊表现的同学举行记者招待会,这样既能1、激发单同击学“们文写件作”的。欲望,又能让同学们互相交
流,同时还锻炼了大家的听评能力。 三、不写评语写心语,适时给学生一些惊喜。 批改学
如何去掉嵌入字体? 生日记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近年来,我改2、写心找语到,”效选果项比”以,前单要击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
宝切法不药薄中中西取更为是和世民打造 贵实,充传弱医医医得加核党政界族开, 财把采分承,药药并显突心的府文繁中是中 富中取,不中发规重著出的十高明衍华中医 继医有迫足药展律方成的党八度进生文国药 承药效切、材基的针绩位中大重步息明古学 好这措需创质础治仍。置央以视产作宝代是 、一施要新量和理需同,把来中生出库科中 发祖解深不良人体全时中中,医了了的学华 展先决入够莠才系面也医医以药积巨钥的民 好留以实、不建亟落要药药习工极大匙瑰族 、给上施作齐设待实看改工近作影贡,宝的 利我问中用,还健,到革作平,响献为,伟 用们题医发中比全遵,发摆同特。,中也大 好的,药挥医较,循中展在志别党对华是创 。
传医神特义动信传科挥的中大的药 承药,色。构,统学中中医事重是 创工认社为建促文实医国药,要新 新作真会深人进化现药特和对内时 发的落主入类文、创原色西于容代
,
前 言
目 录
Contents
健全中医药 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 的独特作用服务体系 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
少了作学用生。写而日心记语的不兴同趣,,它又采起用了第有二效人的称导的向方、式激和励情、感诊3、化断、和单个强击性化保化作存、用。美。化学的生语不言仅和爱学看生,交而流且,“既培养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PPT
加强中医护理团队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不同层级护理人员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推动中医护理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
1 2 3
加强中医护理科研支持
加大对中医护理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开展高水 平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推动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
促进中医护理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科 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效 的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
情志护理
我了解到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于焦虑 、抑郁的患者,我会采用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法进行缓解。
个性化心理护理
我认识到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 案,如对于恐惧、紧张的患者,我会采用放松训练、呼吸调节等方法进行干预。
中药熏洗操作
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熏蒸、洗浴等方式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 培训,我了解了不同中药的熏洗配方和适应症,能够熟练进行中药熏洗操作。
贴敷疗法应用
贴敷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实 践,我掌握了贴敷药物的制备、选穴和贴敷时间等关键要素,能够针对不同病症 选择合适的贴敷方案。
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掌握
倾听与理解
我意识到与患者沟通时,首先要做到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表达与沟通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中医理论和护理方法,以及 通过鼓励、安慰等言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心理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相互尊重
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彼此的工作。医生、护士和护理员虽然职责不同,但都是为患者 服务,应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学的神奇之处。
中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理论体系既深奥又富有生命力,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它包含了医学、哲学、社会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阴阳两极构成,而五行则代表五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变化,这样的理论框架能够解释很多我们平常所看不到的事物,如人体的生命活动,自然界的万物生长繁衍等等。
中医学的疗效往往比现代医学更为显著。
我记得我有一次感冒,头疼、咳嗽、喉咙痛,服用了几天的西药完全没有缓解。
后来我去看了中医,中医师按照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方法,给我调整了一些饮食和药物,还进行了针灸治疗。
没想到,两天之后症状明显缓解,四天之后症状完全消失。
这种针对个体特点进行的治疗,在现代医学中较为缺失。
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像针灸、推拿、草药等,这些都是以往千百年来医者与病人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中药的疗效不但比现代药物副作用小,而且本身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对于人体有益而无害。
中医的治疗手段非常灵活,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进行不同的疗法,这让病人不必总是依赖传统的药物治疗,更加温和和自然。
中医学对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和人生哲学的探讨也是非常有益的。
中医学诠释了许多人性和伦理的问题,如何保持身心的和谐,如何生活健康地等等。
同时中医也更加注重个体的情况,强调防病于未然,以维护人体的整体健康。
中医学的学习并不简单,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基础理论和疗法技巧,同时也需要我们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医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诸多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
我相信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推广,我们将可以切实地解决很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问题。
总之,在中医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将所学所得应用到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运用中医学这一古老而生命力强大的科学。
中医学习心得交流PPT课件
岳仁宋老师临床经验介绍
消痤汤:
党参15g 茯苓15g 炒白术15g 炙甘草5g
陈皮15g 桑白皮15g 牡丹皮15g 黄芩15g
连翘15g
白花蛇舌草15g
薏苡仁15g
浙贝母15g 鸡血藤30g
常加:白芷、皂角刺(痤疮硬时加)、猫爪草、桔梗
热象不明显时去掉连翘、白花蛇舌草,或减量。
严重的可配合中成药:姜黄消痤搽剂。
破后有炎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岳仁宋老师临床经验介绍 外感方:川芎茶调散合九味羌活丸
防风 荆芥 川芎 薄荷 羌活 苍术 白芷 细辛 黄芩 生地黄 甘草 注:只适用于风寒湿邪,风热、湿热之邪不宜。
岳仁宋老师临床经验介绍
失眠,精神情志障碍 (1)、安神定志丸
龙骨30g 牡蛎30g 磁石30g 珍珠母30g 首乌藤30g 酸枣仁30g远志15g 石菖蒲15g (2)、经方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 )、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百合地黄汤(百合、生地黄)、 防己地黄汤(防己、桂 枝、防风、甘草)、竹皮大丸(竹茹、石膏、桂枝、白薇 、甘草)以及《内经》中的半夏怵米汤(法半夏、高粱米 )。
中医学习心得交流
目录
中医基础理论与知识 对中医经典的感悟 跟师,理论联系实践 总结经验与教训
中医基础理论与知识
中医的基础主要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基》与《黄帝内经》
《金匮真言论》、Βιβλιοθήκη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 阴阳别论》中的“阴阳”理论。
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心得学习PPT
伍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
展
十 四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
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 技术和方药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 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活态传承, 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 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 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推进中医 药博物馆事业发展,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 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 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二 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
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 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 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 务,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全全 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支持中医 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各级中医医院要加强对基层中 医药服务的指导。
五 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 程升级。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 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 到2022年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 治未病干预方案。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 拳、健身气功(如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体 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十 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向上下游延伸,落实中药生产企业 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 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用5年左右时间,逐 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中成 药质量监管及合理使用,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严厉打击中成 药非法添加化学品违法行为。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推 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 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完善中药质 量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加大对制假制劣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
中医学心得体会
中医学心得体会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等手段,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观察方法,中医学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时间,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在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我在中医学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很重要。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即通过对病情的全面分析和症状的辨别,确定病人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这一方法与西医学的病因学说有很大的不同,中医学更注重个体化的治疗。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位患有失眠的患者,按照西医的诊断,没有发现明显的身体异常。
然而,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下,我发现这位患者的失眠可能与肝郁、心火旺盛等因素有关。
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等治疗手段,最终使得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的重要性。
其次,中医学注重预防和调理。
中医讲究“治未病”。
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而在疾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中医更注重疾病的根本治疗,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促进自身机能的恢复和增强。
在我接触到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时,中医的调理思路印象深刻。
有一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通过中医的针灸和草药调理,不仅血压稳定了,而且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改善了很多。
这让我感受到中医学的综合调理特点。
此外,中医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相互关联,没有孤立的疾病。
因此,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注重整体观念。
这与西医学的分科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在我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不仅关注了患者的腰部疼痛,还关注了患者整个脊椎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状态。
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这个经历使我更加坚信中医的整体观念的价值。
此外,中医学对于自然疗法的运用也很擅长。
学好中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我有幸接触和学习中医,深感其独特魅力和无穷智慧。
以下是我对学好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学是一门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为核心内容的医学体系。
它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人的整体健康和生命质量。
中医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整体失调的结果。
2. 阴阳五行: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疾病是阴阳失调所致。
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3.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病因、病机密切相关。
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4. 预防为主: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二、中医的学习方法学好中医,需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需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同时,要注重临床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师承学习: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承学习是传承中医的重要途径。
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更快地掌握中医技能。
3. 持之以恒:中医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
4. 开阔视野: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如中医与西医、中医与哲学、中医与心理学等。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三、中医的实践感悟1. 中医诊断的准确性:中医诊断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病情。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2. 中医治疗的多样性:中医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中医学习心得3
中医学习心得3中医学习心得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它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我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
与西医注重局部治疗不同,中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组织、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症状,而要深入分析病因、辨别病机,从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次,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病情。
在辨证论治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脉搏等信息,将病情归纳为不同的证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辨证论治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学注重防病治未病。
中医学强调人的身体具有自愈力,我们应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还注重中药的应用,中药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防病治未病的目的。
最后,中医学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同一种疾病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在中医治疗中,我们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中药方剂。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使用中药方剂,可以起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病治未病和个体化治疗为特点。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陈明松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
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 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 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 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 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 、 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 学, 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学海无涯
了自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 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现代,我们在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 识和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的同时,既不能夸大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更不能忽视自然界对 人 的影响。中医的很多观点是值得我们琢磨一番的。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温病条辨;序》上载有“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 仁以成之。”所以首先是仁者才能为医。中医还认为情志与五脏疾病有关:喜伤肺(笑能死 人),怒伤肝(大动肝火,眼珠突出),恐伤肾(吓得尿裤子),思伤脾(单相思吃不下饭) , 悲伤心(不用解释啦)。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啊?这些是在教导人们相互间要控制好自己 的 行为和情绪,彼此间要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生活。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 乎 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 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 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
但就像刘老师说的,一年的跟师学习还不够了解到具体全面的知识,我们的培训就是希 望能够与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有所教导与交流。三十多个课时的课程中,优质、实用的中医 膳食疗法令我感受颇深。
通过课堂上李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两 个方面,比如,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在生 理上 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无不受自 然环境 的影响;“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的,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会“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在课堂学习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药膳食疗应用”这一块。因为这些药膳食 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体现。记得当初刚刚来到珠海的时候,不是很适应这 边的 食物和气候,经常容易上火或者湿热。现在通过对《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的学 习,对 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常用的药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好地跟随气候的变化 来调节自 己的饮食习惯,使得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也能够为家人日常生活的健康饮食提供 一些很有用的建议。中医药膳食保健是中医中的重要部分,在将来也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辅助治疗和调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且会一代代的发展和流 传下去。
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 老 中医学第习一,章继:续理钻-研-中刻医苦学学的习基中本医观药念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 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中医 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 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 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 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些 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就不知道如何调 节以帮助身体回归到常态,也就无法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原因没有解决,只在业已出现的 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 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 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罢了,对于被治理的对 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 疗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 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 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 225400 人。 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 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 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 有 10 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 39 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 7%的住院患者,即每 15 个住院患者中就有 1 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 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 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 受 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 15 个住院患者中 就有
其他如《医学心悟》《医门法律》《医宗必读》《傅青主男女科》《秦伯未医书 系 列》等等。 五.勤于实践,不断提高。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 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 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 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 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 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 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 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 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 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 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
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
这学期有幸选到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一方面更体会到中医深邃 的 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 的生 活。
喜欢中医,因为它深邃的历史文化思想底蕴与健康的治疗之道。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 中,除概括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外,我最大的体会是明白了怎样在日常的点滴生 活 中贯穿中医食疗之道,有时候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些食材竟然对一个人的身体有如此 深刻 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的家乡特产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 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 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 、
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 片 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 造成 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 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 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 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 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 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 变 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 常严 谨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 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科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 追逐中药的高额利润。 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 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 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 病”,是把“养生”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