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二)》教学设计课题五:解方程(二)教学时间:年月日授课班级:五年级班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材分析: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如x)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题思路更加直截了当,降低了思维难度,适用面广。
但由于学生较长时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往往受到算术思路的干扰。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对学生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特点,初步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受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解法、对比法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下列方程:x+5.7=10x-3.4=7.61.4x=0.56x÷4=2.7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1、教学例3.(1)出示题目。
(课件)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
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
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
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2)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我的口吻,为大家呈现一份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解方程》。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方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已经准备好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和粉笔等教具,同时也请学生们带来了练习本和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比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两倍,如果小明有12个香蕉,请问他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方程。
2. 例题讲解: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比如“解方程2x + 3 = 7”来向学生们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如何通过变换等式两边的方式,找到未知数x的值。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解方程过程中的心得和方法,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将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包括解方程的题目,并写下解题的过程和答案。
2. 请学生们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解出未知数的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拓展,比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2)》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2)》数学教案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10课时解方程(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
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章节的续篇,继前一课对简单方程的引入和求解之后,将进一步探讨含未知数的复合方程。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合并同类项、移项等基本操作解决更为复杂的方程问题,同时,还将引入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如方程的化简和求解步骤。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复合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及解题思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方程模型的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升问题解决的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 方程中未知数与已知数的合理转换。
2. 多步骤方程求解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和运算准确性。
3. 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含方程解法的步骤说明和示例。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题册:包括基础和进阶水平的方程练习题。
4. 小组活动材料:供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简单方程的解法,通过几个例子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复合方程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方程模型,并展示解复合方程的步骤。
3. 互动教学:让学生尝试解几个基础水平的复合方程,教师在黑板上同步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个问题都涉及建立和解决一个复合方程。
5. 总结反馈: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解复合方程的要点和易错点。
6.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解复合方程的步骤进行设计,每一步都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显示,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转换和逻辑。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进阶题和实际应用题,旨在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特别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交流能力。
第五单元5.9《解方程 例2》(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方程例2》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学会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后,等式仍然成立。
2. 学会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黑板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方程的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2. 提问:解方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等式的性质,强调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后,等式仍然成立。
2. 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方程。
3. 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4. 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强调解方程时要保持等式两边的平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四、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方程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方程。
2. 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强调解方程时要保持等式两边的平衡,并注意化简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一些与解方程相关的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方程。
在巩固提高环节,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方程题目,并能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解方程(二)”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解方程的技巧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方程的理解、方程的解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解方程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呈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和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对解方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导学案设计教学案导学案设计课题解方程(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了等式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可以用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本课时的设计宗旨。
本设计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重视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中的作用。
知识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尤为重要。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因为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形如x±a=b、ax=b的方程的解法,明白了依据等式的性质去解方程的算理。
所以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把含有x的算式看成一个整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和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辨析,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掌握此类方程的解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练习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
(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的含义。
2.组织学生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与4的和等于40。
(2)x的3倍等于60。
1.(1)举例说明,像5+x=8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思考后列式汇报。
(1)x+4=40(2)3x=601.解下列方程,并说出依据。
(1)x+8=30(2)5x=10二、探究新知。
(25分钟)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 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时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此时引导: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在列出方程600+x=860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
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
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2》
标题: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3=7,3x-4=2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 讲解: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6.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解题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解方程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2》
对于重点难点的解析,我觉得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步骤的讲解和重复练习,尤其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慢的学生。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2》
一、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2》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以下内容:
1.使用加减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x + 5 = 9,x - 3 = 4等;
2.应用乘除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3x = 12,5 = x ÷ 2等;
3.掌握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性质,理解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仍然保持相等;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加减法和乘除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重点一:理解和运用等式性质,即方程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运算后仍然保持相等。
-例如,对于方程x + 5 = 9,强调学生需要同时减去5,得到x = 4。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4课时 解方程(2)》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4课时解方程(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等式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概念: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3. 演示实例: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相关练习题和参考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实例和讲解知识。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08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方程(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刻,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变式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案
基本
技能
能根据具体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
基本
思想
在经历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的过程中,渗透抽象和模型的思想。
基本经
验活动
在经历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的过程中,积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经验。
四能
发现
问题
引导学生读懂教材情景,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经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并总结出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出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情感与
态度
在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小学“数学”学科课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解方程(二)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课题目标备课
课题
解方程(二)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
教
学
目
标
四
基
基础
知识
理解和掌握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
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根据信息找等量关系
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列出方程,学生独立解方程
总结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责任学校龙泉镇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柳翠玉【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9页解方程的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的解方程例4、例5。
在小学阶段课标对简易方程唯一要求是: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从教学目标中也可以看出:现在,教学方程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不能演绎为操作、训练解方程技巧的过程,而是在求方程的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而这一教学目的是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
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应坚持引导学生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课标要求进行分解,通过这两个内容的教学完成四点知识技能的要求。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思路更统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归结为“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同一个数(除法时此数不能为0)”。
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小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本课时主要运用等式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正确解方程形如ax ±b=c和a(x±b)=c的方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会解ax ±b=c与a(x ±b)=c 类型。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意义。
2、能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能正确解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
难点:能正确解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四、实践应用1、解方程①(5x-12)×8=24. ②(100-3x)÷2=82、看图列方程解答。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2)》教案
解方程(2)教学目标:1、理解形如a±x =b、ax=c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的格式及检验方法2、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通过交流、探究会利用等式的性质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比较简单的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4、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ax=c的方程算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填空,在○里填符号,在()里填数。
(1)如果x+8=20,那么x+8-8=20○( )(2)如果x-13=24,那么x-13+13=24○()(3)如果3x=99,那么3x÷3=99○( )师:同学们,你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完成上面的填空吗?分别利用了等式的哪些性质?(生口答)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学习例2出示3x=181、讨论:(1)怎样才能既让天平保持平衡又可以看出x多少?(2)怎样把这个过程在方程中表示出来,使方程保持相等,又能得出x是多少?2、组织交流。
3课件演示并讲解师:我们把天平的左边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要使天平平衡,也就是使等式仍然成立,天平的右边也要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所以,有几个x就除以几,目的是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一个x师板书刚才的演示过程。
板书: 3x=18解:3x÷3=18÷3X=6师:这个解是否正确呢?是不是求出来就可以了呢?还需要怎么做?(验算)虽然没要求我们把验算的过程写下来,我们也要学会口头验算,心里验算。
生:生口头验算4、小结:对于解方程你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1、学习例3。
(1)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2)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x=9-20。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 能够正确地列写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 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解答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准备
- 教案、教具以及课堂所需的板书
- 学生纸张和铅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方程的含义:详细解释什么是方程以及方程的意义。
3. 讨论方程的解法: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
的解法。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些列方程的练,并相互讨论解答。
5. 教师点评与总结:收集学生的解答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解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活动中的学生表现和讨论结果,以及解答问题时的准确率,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并交卷,用于进一步评估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解方程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物品的价格、年龄等。
- 探究更复杂的方程类型,如含有括号或分数的方程。
> 注: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正确解方程。
2、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答只含有乘除计算的简易方程。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会正确解答只含有乘除计算的简易方程。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一、导入复习准备,解方程。
x+32=46 x-5.8=4 x-20=150二、导学活动一:解方程 3 x=18活动任务:探究“怎样解简单的方程?如果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68页例2内容,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例2图意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试着确定x的值,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活动二:解方程x+3.2=4.6 x-1.8=4 1.6x=6.4 x÷1.1=3活动任务:讨论“怎样解简单的方程?”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认真解答。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解方程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试着确定x的值,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
三、导练课堂练习:3+x=18 x÷7=0.3 3x=8.4头脑风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怎样解方程;进一步认识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谈谈你的收获。
(解方程的格式)- 1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解方程(二)-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解方程(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二章第四节。
其中,第二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第二章第四节主要讲述了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换元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操作的规律;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其中,等式的性质是难点,因为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操作的规律;方程的解法也是难点,因为学生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方程选择合适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等式的含义。
2. 等式的性质:讲解等式的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们掌握等式的性质。
3. 方程的解法:讲解方程的解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们掌握方程的解法。
4.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随堂练习,及时检查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两个部分。
等式的性质部分,我会用表格的形式展示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法部分,我会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解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等式的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者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例如:2x + 3 = 7,我们可以同时在等式的两边减去3,得到2x = 4,再同时在等式的两边除以2,得到x = 2。
2. 请解释代入法和解方程的步骤。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方程-人教版 (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式子。
2. 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定义和意义2. 解方程的方法3. 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理解方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式子,方程中的未知数表示一个未知的具体数值。
(2)解方程的方法以具体的方程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方程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解方程题目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方程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定义和意义2. 解方程的方法3. 方程的应用七、课后反思1. 学生对方程的概念是否理解清楚?2. 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是否熟练?3. 学生能否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PPT课件,展示方程的定义、解方程的方法和方程的应用实例。
十、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加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解方程(二)》(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七、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解下列方程。
2x - 5 = 3
解题步骤:
1. 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得到2x = 8。
2. 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4。
答案:x = 4
例题2:解下列方程。
3(x - 4) = 12
解题步骤:
1. 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x - 4 = 4。
2. 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得到x = 8。
过程:
讲解解方程的定义,包括解方程的目的和基本步骤。
详细介绍解方程的方法,如代入法、加减法等,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解方程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解方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解方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解方程的多样性。
6. 练习题和作业: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解方程(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演示和解释,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解方程(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再去探究解题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例4时,引导学生发现解题关键:一是根据情境图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二是在解形如3x+4=40这类方程的过程中,把3x 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稍复杂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去解答。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应用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
本教学设计在新授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现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这个关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引导,注重
知识间的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运算定律,把形如a(x±b)=c 的方程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并求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解方程。
(口答)
4x=52 x÷1.2=5 x+3.7=10 x-56=44
2.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方程的内容。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设计意图:由于解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方法与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类似,因此在教学新知前,组织学生复习、回忆解形如x±a=b、ax=b的方程的方法,目的是为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教材69页例4情境图及相关内容。
(学生先独立观察图意,思考如何列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根据图意列方程。
(板书:3x+4=40)
(3)组织学生讨论解法。
师:这个方程应该怎样解?说明理由。
预设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得出3x=36,再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3,就能得出x=12。
生2:可以先把3x看成一个整体,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得出3x=36,然后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3,得出x =12。
……
(4)明确解法。
(师边讲解边板书)
3x+4=40
解:3x+4-4=40-4
3x=36
3x÷3=36÷3
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