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生平与创作

合集下载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人物生平: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

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岁进士及第。

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

李党知道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何处无定论。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平经历:1.早年生活:李商隐约813年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

他十岁丧父,随母回乡务农,家境贫寒。

但他勤奋好学,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资助。

2.科举之路:李商隐在十七岁时即以文章闻名。

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中进士,随后在秘书省任职。

3.仕途坎坷:李商隐的一生始终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开成四年(839年),他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得到王茂元的器重,并娶其女儿为妻。

然而,这却遭到牛党的排挤。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中,郁郁而不得志。

4.晚年生活: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病故于郑州,享年约46岁。

5. 作品创作:李商隐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多数为婉约风格,善于用典,构思精巧。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6. 历史评价:李商隐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被誉为“唐朝诗歌艺术的瑰宝”。

尽管他生前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诗歌却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明朝人胡应麟将李商隐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则称赞他为“晚唐诗之冠”。

7. 后世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婉约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启发,他善于用典的创作手法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借鉴。

唐朝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20XX年唐朝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下面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商隐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李商隐幼年丧父,只能跟随母亲回乡,生活比较清贫,他又是家中的长子,所以少时经常帮别人抄书来换钱,以贴补家用,幸得一位堂叔教他五经诗文,使他写得一手好文章。

公元829年,李商隐一家迁到了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与令狐楚等人,并得到了令狐楚的器重。

后令狐楚调职,李商隐返乡,曾到王屋山学过道。

公元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但他的为官之路并不顺利,期间还被卷入了牛李争斗的政治漩涡中,一生不得志。

公元858年,抑郁寡欢的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虽然仕途不顺,但李商隐还是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

李商隐是唐朝为数不多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在骈文上也颇有造诣,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鲜明,广为流传。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近六百余首,比较著名的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等。

李商隐的诗都有哪些1/ 4李商隐是唐朝少有的对于诗的意蕴美好有着极度追求的诗人,他擅长诗的创作,此外在骈文上的文学造诣也十分突出。

他的诗构思独特新颖,风格别致绮丽,尤其是无题诗以及情诗的写作上,更是缠绵曲折、婉转动人,传颂至今。

不过他的有些诗文略显得过于晦涩难解,因此有人感叹李商隐的诗这么美,只可惜没有注解难懂其情思。

李商隐的诗歌传世的有六百余首,作为一个有着明显政治倾向以及抱负的积极分子,他的诗中直接触及政治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咏史诗具有极高的成就,既不是无病呻吟,也并非托古怀今,而是借历史经验来批议当下世事与统治者,将古今二者巧妙结合,创造了一种政治诗的特殊形式,加强了咏史诗的艺术感。

他的爱情诗在中华古典诗中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而无题诗又是李商隐本人别具一格的创新,主要以男女情思为主题,很大一部分表达的是对妻子的深情,意境美好,感情婉转,辞藻华丽,节奏有致,读起来意味深长,触动人心。

古诗霜月李商隐的创作背景

古诗霜月李商隐的创作背景

古诗霜月李商隐的创作背景一、引言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绵邈、婉约含蓄的诗风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霜月》以其空灵清雅、富有禅意的意境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通过专业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霜月》的创作背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艺术。

二、李商隐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诗歌多抒发政治失意和爱情悲剧,风格深情绵邈、婉约含蓄。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内涵,深受后世推崇。

三、《霜月》的创作背景分析《霜月》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云:“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1.社会环境:唐朝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李商隐身处其中,深感世事无常,人生苦难。

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2.个人经历:李商隐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

在政治上,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

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霜月》的诗意解读《霜月》一诗,通过描绘深秋夜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中的“征雁”和“蝉”都是季节变化的象征,“百尺楼高水接天”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孤寂的心情。

最后两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以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为喻,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个性。

五、结论《霜月》是李商隐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才华和深情绵邈的诗风,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心境。

通过对《霜月》的创作背景和诗意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艺术,同时也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doc

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doc

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你是否也读过他的诗句呢?你了解他的生平吗?的我为大家整理了“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四首,数量位列第四。

二、李商隐生平故事家世李商隐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齐光州中从事李凝之的后代。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及教育李商隐生于浙江,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綯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的鉴赏,欢迎广大读者阅读。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3-4]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今陕西富平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叫李嗣[5] 。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

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

不到十岁,李嗣去世。

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等绹交游[6] ,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

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46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 一、青少年时期(24岁以前)。 青少年时期(24岁以前)。 岁以前
• 10岁时,父病逝。从堂叔学古文。在艰苦 岁时,父病逝。从堂叔学古文。 岁时 的条件下发奋攻读,开始诗歌创作。 的条件下发奋攻读,开始诗歌创作。现存 古诗《无题》一首: 八岁偷照镜, 古诗《无题》一首:“八岁偷照镜,长眉 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 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 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 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 首诗用乐府民歌常用的排比手法, 首诗用乐府民歌常用的排比手法,写一位 少女的聪明能干和羞涩依人之态, 少女的聪明能干和羞涩依人之态,曲折地 表达了他渴望施展抱负和对前途焦虑的心 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新明朗。 情。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新明朗。
李商隐简介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 清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诗人,字义 李商隐( 813年 约858年),晚唐诗人 晚唐诗人, 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 号玉谿 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Bì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 阳 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 二、25-33岁,踏上仕途,陷 25-33岁 踏上仕途, 入党争时期。 入党争时期。
• 娶妻,陷入党争。 娶妻,陷入党争。 • 入仕的道路坎坷,25岁赴京参加博学 入仕的道路坎坷,25岁赴京参加博学 鸿词科考试 ,失利 • 26岁再次赴吏部试判,被录取,授官 26岁再次赴吏部试判 被录取, 岁再次赴吏部试判, 秘书省校书郎。几个月后被调离。 秘书省校书郎。几个月后被调离。此 时的诗篇抒发“才命两相妨”的感慨。 时的诗篇抒发“才命两相妨”的感慨。 • 29岁他又一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 29岁他又一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 试合格,二进秘书省 试合格, • 32岁,母病逝,守丧。 32岁 母病逝,守丧。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豪放派代表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豪放派代表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豪放派代表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豪放派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以情感深沉、意境广阔而著称,抒发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

本文将介绍李商隐的生平与代表作品,并探讨他与豪放派诗歌的关系。

一、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出生于唐代晚期,他的祖籍是陇西慈恩县(现今甘肃省静宁县)。

他是李白的后人,家世显赫。

尽管他来自名门望族,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尘世的浮华,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他在文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才华,也因此成为了唐代文坛的一颗新星。

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李商隐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人生为主线,其诗风独特迷人。

他善于借助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情感。

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于世事沧桑和人情冷暖的独特感受。

他的诗句意境广阔,往往流露出浪漫主义情怀。

三、李商隐的代表作品1.《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他以锦瑟比喻人生,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诗句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深刻地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和离别的感慨。

2.《无题》《无题》是李商隐的另一经典之作。

诗中,他借助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于爱情和离别的痛苦。

诗句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刻地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的痛苦挣扎。

四、李商隐与豪放派诗歌的关系虽然李商隐的诗作多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但他也被认为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之一。

豪放派诗歌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追求自由和放荡的精神。

李商隐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于个人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达,这与豪放派诗歌的追求相契合。

他的诗作既展现了豪放派诗歌的精神特点,又表达了个人思考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总结: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诗作以情感深沉、意境广阔而闻名。

他的诗歌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思考,抒发了个人情感和欲望。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承载着他豪放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令人陶醉其中。

夜雨寄北李商隐简介

夜雨寄北李商隐简介

夜雨寄北李商隐简介
一、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 - 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1. 籍贯与家族
- 李商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其家族在当时已经逐渐式微,但仍然有着一定的文化传承。

2.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与受知遇
- 李商隐自幼聪慧,少年时期就开始勤奋学习。

他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是当时的骈文大家,李商隐跟随令狐楚学习骈文写作技巧,令狐楚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在文学上指导他,还在生活上给予关照。

- 仕途坎坷
- 李商隐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在开成二年(837年)中进士。

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波折。

他卷入了“牛李党争”之中,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而李商隐后来又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为妻,这使得他在两党之间处境尴尬。

牛党认为他背恩,因此他在仕途上备受排挤,辗转于各地幕府任职,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一些官职,但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 晚年境遇
- 李商隐晚年在梓州幕府生活多年,远离政治中心。

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生活也比较困苦。

他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在约46岁时离世。

3. 文学成就
- 诗歌风格多样
- 对后世影响
- 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独特的诗歌风格为晚唐诗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许多诗人都从他的诗歌中汲取营养。

宋代的西昆派诗人就专门学习李商隐诗歌的用典和华丽的词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发展。

他的诗歌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

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

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813年出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简介相信大家对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都十分熟悉吧!很多人都读过他不少诗歌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诗人李商隐相关信息,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诗人,那么你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诗人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诗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

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

诗人生平

诗人生平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 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秋霜 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 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 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 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 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 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 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 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 “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杜甫(712—770,河南巩义) 740年结婚,杨氏(杨怡——财政、 712—731 生活富足 农业部长之女,两儿一女:宗文、 731 出游临沂、吴越 读书游历时期 宗武、凤儿) 736 参加进士考试,落第,父亲为兖州司马。 744 在洛阳与赐金放还的李白相与,秋末回长安 747 到长安参加考试,由于李林甫,落选,客居长安,贫困。困守长安时期 751 献《大礼赋》,进集贤院,未得官职。 755 河西尉、右卫帅府兵曹参军(看兵器),十一月反奉先家,稚子饿死。 755.11 安史之乱(756,肃宗即位) 756 将家搬至鄜州避难,投奔肃宗,被抓逃出。 陷贼与为官时期 757 逃奔肃宗,左拾遗,救房琯,被审,宰相张镐营救,复任左拾遗。 758 触怒权贵,贬华州司功参军。 758 会河南探亲,唐军为安史叛军所败,“三吏”“三别” 759 辞官,到达成都,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又辞官,760年建草堂。 765—770 严武死,漂泊夔州(两年),湖北、湖南(三年),病死于衡阳 湘江。 漂泊西南时期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文学家,有“李白之后,无诗人可比”之誉。

以下是李商隐的生平事迹:一、早年经历李商隐自幼聪明好学,有才华。

据传他年幼时读书勤奋,并掌握了许多文学知识。

他的父亲李廪是一名官员,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李商隐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指导。

他在15岁时中了进士,成为一名举人。

然而,他因述筑山庙而遭到贬谪,此后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专心于文学创作。

二、文学成就李商隐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奇诡和感伤著称,对唐代后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风多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哲理,表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李商隐的诗作语言优美动人,表达深远,广泛流传至今。

三、作品特点李商隐的诗作以语言流畅、形象生动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爱情、离别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既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行文流畅,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造诣。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法,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四、主要作品李商隐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其中最著名的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锦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离别的痛苦;《夜雨寄北》描绘了一个暗夜里一个人思念远方的亲人的场景,抒发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无题》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时代的不满。

五、晚年生活李商隐在晚年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他退隐到江南乡村,过上了田园生活。

据传他在这段时间里继续写诗,但没有发表过新作品。

李商隐在859年过世,享年46岁。

总结: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是特别详细,但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商隐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李商隐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李商隐人物生平简介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品辩诬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李商隐简介及代表作品

李商隐简介及代表作品

李商隐简介及代表作品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生平简介: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

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

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

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

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

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

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

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

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

著有《玉溪生诗》。

主要作品:风雨风雨蝉菊北青萝凉思落花贾生嫦娥瑶池寄令狐郎中夜雨寄北隋宫(二)锦瑟筹笔驿春雨隋宫(一)无题其一无题其二无题其三无题其四无题两首其二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高兴之余,想到自己已经多少次带着 失望和心酸告别长安,幸好这次及第。离京时, 同年好友们为他送行,李商隐作一首七律给一位 当天未能来送行的好友,即是《及第东归次灞上 却寄同年》: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李商隐(811—859)(生卒年说法不一):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生平与创作 人生初程(811—837) 李商隐科举场中的遭遇
1、出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生于获嘉(今河南获 嘉)。 2、政治背景: 唐朝第十二代君主李纯(宪宗) 社会矛盾因“安史之乱”而充分暴露并 恶性发展,变本加厉,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未 曾缓和 科举制度积弊丛生,腐朽不堪,埋没人 才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 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李商隐默念着杜甫的诗句,联想到自己 的身世:这柔软细长的柳枝,翠绿的蒲草 究竟为了谁?是为了我们那无能的皇上? 还是为了我这样落魄的书生?或者为了那 浑浑噩噩的老百姓……
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国家的命运充满 了忧虑。同时,不禁想到曲江繁华到寥落的变 迁,简直就是王朝盛衰的一个见证。这时,李 商隐写下七律《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表现出强烈而深沉的忧国情绪。 关心国事并且积极干预政治的态度,表 现出一位诗人最宝贵的政治热情和朝气。
进士及第:开成二年(837年),李商 隐开始对年年应试不第的生活感到厌倦,于 是想通过旧交令狐绹的关系得到帮助,令狐 绹与主考官交好,于是通过关系,李商隐及 第。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工夫”,李商隐回想自己八年的辛酸应试生 活,只不过令狐绹几句话便实现了。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李商隐进士及第,竟看不到那种及第后应有 的欢喜与兴奋。可是谁能知道,李商隐一考就是 八年,八年已经可以改变很多事物。 诗的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不必为未能来 送行而惋惜,因为自己大概很快会回来。此次离 京,心绪不同,连灞陵的柳色看上去也不像往年 那样充满怨恨。所以,你未能到此折柳相赠,倒 正是相宜。
八年应试不第的艰辛 生活,奠定了李商隐忧郁 感伤的诗歌风格。
这是他一个人的悲哀, 也是一个时代的沉浮;这 是他一个人的故事,也是 中国式文人的集体背影。
参考资料
董乃斌:《李商隐传》、《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前四句以曲江的往昔为背景,极力 渲染它今日的荒圮阴惨。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五、六两句使用两个有名的晋朝故 事编成对仗工稳的对句,抒发念故土、 昔往日的感情;后句表现天下将乱、国 破家亡的不详预感。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动乱已叫人心胆俱碎的,可是一想到如 此衰朽的唐朝所面临的可怕下场,那么心中 的痛苦不知道要强烈多少倍了!
3、科举场中的遭遇 大和四年(830),李商隐刚二十岁, 正是一位风流倜傥、青春焕发的才子。 李商隐与友人第一次赴京赶考,结果是 友人高中,李商隐榜上无名。 对于李商隐来说这是一次打击,不过他 倒也没有十分在意,一次落第,不足以说明 自己没有 大和七年(833年),经过友人令狐楚 介绍,李商隐结识郑州刺史萧澣,二人结成 忘年之交。 不久后萧澣失势,萧澣鼓励李商隐力争 进取,于是李商隐前去拜见新任刺史催戎, 得到赏识,聘为幕僚。
不久后催戎也病逝,李商隐只能另寻依 靠。 大和九年(835年),李商隐再次来到长 安应试。这期间他写了寄托自己“身世之 感”、“寄怀之意,全在言外”的七绝诗 《宿骆氏亭寄崔雍、崔衮》,历来被认为是 情挚意深、含蓄蕴藉的佳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开成元年(836年),一年一度的礼部考 试照常举行。李商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 长安。 此时的李商隐开始了对时事的初步思考。 考试完毕后,发榜期间,李商隐独自一人来 到曲江游玩。 他独自在江头漫步,默背着杜甫的名诗 《哀江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