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一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军人形象。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以及他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学习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战争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以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以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古诗三首【导学目标】1. 了解并记忆《鹅》、《静夜思》、《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2. 归纳并记忆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
3.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古诗,理解诗人的意境和抒情。
【导学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导入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
引导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古诗有哪些特点?2. 通过展示图片等方式,给孩子们呈现三首古诗《鹅》、《静夜思》、《登鹳雀楼》。
让孩子们先自由阅读,然后进行简单的感想交流。
二、理解古诗(25分钟)1. 进一步解读三首古诗的意境和抒情。
引导孩子们分析古诗中的感情、景物描写、意境等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表达和诗歌的美。
2. 引导孩子们分析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例如《鹅》中的“提针鸭细丝”,《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
让孩子们记忆这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以便后面的朗读与写作。
三、朗读古诗(15分钟)1. 让孩子们分组朗读古诗。
每个小组选一首古诗进行朗读,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比表演。
让孩子们感受不同古诗的语调、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对孩子们的朗读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美和表达方式。
四、写作练习(45分钟)1. 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写作练习。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改编,并辅以绘画、配乐等方式进行表达。
可以是我们现代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幻想的情境。
2. 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运用他们刚刚学习的古诗词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指导孩子们进行完整、连贯的写作,并在写作过程中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五、结课(10分钟)1. 请孩子们轮流参加展示。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的作品进行讲解和展示。
2. 教师提问、点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勇于创新。
【导学目标】1. 了解并记忆《鹅》、《静夜思》、《登鹳雀楼》这三首古诗。
2. 归纳并记忆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和修辞手法。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小桥流水人家》目标预设:1.借想象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初识作者,引入课题1、月是故乡明,家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思念家乡课文,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看了课题后,你的脑子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师可范读)3、师:这个题目就是一首词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词。
指名读。
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的题目就出自这首词。
齐读。
4、现在人们常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出示照片简介作者)。
她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那——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书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
来一起先来读一读。
(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读顺。
2、读思结合。
3、圈画批注。
4、交流讨论。
)2、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谢冰莹奶奶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3、让我们一起来认认这篇课文里的生字。
4、那么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三、细品“思乡之情”1、品读“景美”(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读。
重点体会“婀娜的舞姿”。
请大家注意观察“婀娜”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说谁有婀娜的舞姿?(2)(出示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五年级下册第11课导学案
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 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 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 那句话。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 同学们, 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 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 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2) 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 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 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 揣摩问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 声” “未闻” 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 、 、 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 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语言的精 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四知识链接1搜集有关晏子春秋的资料2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四知识链接1搜集晏子春秋的资料2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课题:11、晏子使楚 课型:预习 预习交流 课题:11、晏子使楚 课型:预习交流 11 主备人:彭娟 审核: 时间: 班级: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三、自由读文,质疑 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小练习
七、当堂检测
完成小练习册我拼写、我组词、我解释
八、课后反思
学:1 课题:11 晏子使楚 主备人:彭娟 课型:展示反馈 审核: 时间: 班级:
一、教学目标: 1、 仔细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 揣摩问 与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应声” “未 、 闻” 等词语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 、 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特别要读出不 同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品质。 3、 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在语文学习 中积累语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启发思维。同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内涵。
THANKS
呈现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 检查自读情况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和 断句错误。
练习环节:深入探究,理解内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如晏子的 性格特点、楚王的形象等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
$number
楚》教案
{01}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机制 • 作业布置及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内容概述
本课选自《史记·管晏列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巧妙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了个人和国家 的尊严的故事。课文内容情节紧凑,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02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0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课文。
教学目标与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军人精神的基本概念。《军神》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军人在面对战争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毅。这种精神是……(解释概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刘伯承将军的事迹。这个案例展示了军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军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军神》这篇文章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军人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军神》这篇文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新学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b.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以突破这一难点。
c.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军人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军人精神的感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军人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著名将领刘伯承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地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坚决不泄露军事机密,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气节。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他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精神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感悟刘伯承将军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气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引导学生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历史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刘伯承将军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战争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时期的严峻形势。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刘伯承将军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将军的哪些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导学案知识点全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11《军神》导学案知识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教学难点: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一、自学探究:1.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2.看到《军神》这个题目,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二、知识点(基础通关:读2遍)1.我会读:和家人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吧:诊所年龄熟练惊疑审视一针见血施行清醒颤抖一声不吭崭新由衷苍白慈祥肃然起敬荣幸2、我会写:▲给我会写的生字组词:庆:国庆庆典诊:诊断会诊沃:肥沃沃土龄:年龄高龄匪:土匪劫匪绷:绷带绷紧审:审视审查剂:药剂冲剂施:施行施工吭:吭声一声不吭崭:崭新崭露头角衷:苦衷热衷慈:慈祥慈爱祥:慈祥祥和荣:光荣荣誉▲重点字书写指导:崭[zhǎn]部首:山注意:上下结构,下半部为“斩”,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多音字:绷:bēng(绷带běng(绷脸)晕:yūn(头晕)yùn(晕车)强:qiánɡ(坚强)qiǎnɡ(勉强)jiàng(倔强)血:xiě(流血)xuè(血液)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庆)相:xiānɡ(相信)xiànɡ(相片)和:hé(和平)huò(和药)hè(应和)huó(和面)hú(和牌)huo(暖和)4、形近字区分:跃(跳跃)龄(年龄)审(审问)吭(吭声)沃(肥沃)岭(山岭)宙(宇宙)抗(抗争)衷(衷心)珍(珍贵)哀(悲哀)诊(诊所)1、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
2、写本课生字(我会写15个生字)。
南宁市万秀小学2019-2020年度下学期学科学习导学案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内心:我是一名军人,我相信自己有坚强的意志,这点儿痛苦怕什么,我一定能坚持到底!“抓住”、“暴起”、“汗如雨水”、“使劲”、“抓破”这些细节描写,形象突出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但是他却强忍和坚持了下来,表现了病人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非凡的毅力。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导学案设计
1. 默读课文第 1~ 11 自然 1. 默读手术前的部分。
段, 边读边思考:这一部
分主要写了什么?
(1) 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
(1) 这么重的伤势,只有
判断刘伯承是军人的?
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2) 刘伯承的“镇定”是
(2) 通过简短、有力的对
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
话可以看出刘伯承的镇
的?
定。
(3)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概括一下课文讲了一个
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伤
对于学生课前收集 的刘伯承的资料, 课后组 织学生开展小型故事会。
1. 生字的教学, 不仅要指 导学生读准字音, 还要指 导学生运用适合的方法 识记字形。
2.课文比较长,可以用 抓中心事件的方法来总 结归纳。
什么故事。 交代清楚故事 发生的时间、 地点及故事 中的人物。
教学提示
一、揭题导入, 了解人物 ( 用时: 4 分钟 )
二、初读感悟, 识字学词 ( 用时: 18 分钟 )
1.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军神》,看到题目,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 公是谁了吗? 2.简介:刘伯承: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
2.阅读刘伯承将军的资 料,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 资料相机补充: 1926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27 年参 与领导了南昌起义, 经历 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抗
1. 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的 主人公是刘伯承, 为什么 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沃 克医生的表现呢? 2.指导学生学习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写作方法。 3.尝试以沃克医生的口 吻复述故事。
的大脑!” (1) 刘伯承想到的是今后 如何指挥战斗。 (2) 不用麻醉剂意味着刘 伯承将军宁愿忍受巨大 的疼痛, 也要保持头脑的 清醒。 3.读手术中的部分,体 会人物品质。 (1) 抓 住 描 写 人 物 的 动 作、神态的词语体会刘伯 承坚定的意志。 如“一声 不吭、 紧紧抓住、汗如雨 下、使劲、抓破”。 (2) 读好句子,体会人物 的坚定。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红军战士在一次战斗中英勇负伤,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最终成为了一名军神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习主人公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历史背景和军事术语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主人公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主人公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人公精神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英勇精神。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主人公的英勇事迹。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风貌。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主人公的英勇精神,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作战,身负重伤却依然坚持指挥,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本文通过描绘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军队的顽强拼搏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生词较多,且涉及到一些军事术语,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的朗读。
3.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生词和重点句子。
3.战争题材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题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背景,引入本课《军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让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教案 (1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教案(10)一、教学目标1.了解《军神》的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2.理解《军神》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4.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课文的情感。
5.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认识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科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课件3.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黑板、彩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让学生回想前几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军神》的故事背景及作者。
第二节:课文理解1.课文朗读,并对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3.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节:课文表演1.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军神》中的片段。
2.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第四节:课文背诵1.学生逐段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第五节: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重要性。
2.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于国家和英雄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理解《军神》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对于国家和英雄的敬意。
2.要求学生背诵并准备下节课的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英雄的尊敬和敬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教学内容:《军神》是一篇描写我国军事将领刘伯承将军的传记性文章。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坚定的信仰、勇敢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1. 对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的了解。
2. 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了解。
3. 对课文中所体现的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板书设计。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刘伯承将军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对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3.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进行思考和感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刘伯承将军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课文中所体现的英雄精神的理解。
5. 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和英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军神》2. 课文内容梳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
3. 课文主题: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和英雄精神。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刘伯承将军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
(针对中等以上学生)3、学习在阅读中提问。
(针对中等以上学生)4、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
(针对优等生)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在阅读中提问,到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已学会了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
并能够通过阅读释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
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板书:晏子。
学习生字“晏”。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
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针对中等以上学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
(出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新型玻璃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新型玻璃》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新型玻璃》导学案教学案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一、新型玻璃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利用人利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一、熟悉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法、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便、规定、窗帘、维持、噪音、集中、对付、处置、研制、博物馆、安然无事、藕断丝连”等词语。
二、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熟悉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好词、好句。
知识链接:变色玻璃是如何制成的?产一般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5%的光灵敏物质(如,氧化银),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氧化铜,而后通过 1 500 的高温融化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
这种玻璃什么缘故会变色呢?由于化银和化铜的颗粒很小,又均匀散布在玻璃中,固然可不能应阻碍透明度,但当遇上强光照射时,化银分解,产生许多银离子,阻止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氯和银又从头化合成氯化银,玻璃颜色于是由深变浅。
预习任务:一、自学生字词语。
二、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自主、合作一、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自学情形。
二、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好词好句。
3、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形。
4、指名读课文,检查是不是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五、提出不睬解的词语。
六、说一说课文向咱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我来闯关一、我能用词造句。
安然无事——藕断丝连二、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3、正确、工整地抄写词语。
学习收成:知识延伸:一、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看生活中新型玻璃的普遍运用。
二、想一想,如你是科学家,你能发明出具有什么特点的新型玻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新型玻璃》导学案教学案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一、新型玻璃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利用人利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一、熟悉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导学案五年级下册语文《11晏子使楚》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时数:课时执教:课题导学目标11XXX使楚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XXX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简单的推理。
1、体会XXX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XXX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第课时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重点、难点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在公元2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这期间,各国经常争战。
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争夺霸业很激烈。
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齐、楚两外洋交中的一个故事。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XXX使楚”的意思是: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会默写。
XXX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扯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响马赔不是4、轻松说内容:XXX出使楚国,XXX,然而,XXX。
从这以后,XXX、我的质疑。
6、搜集有关XXX的资料。
【教室导学案】一、导入示标1.出示课题“XXX使楚”。
2.介绍XXX。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进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有名的人物。
比如:XXX、XXX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小组内交换预学案。
1、自主合作,互动交换:(1)小组内检查预学案及课本讲明。
【预学案:】(2)互测字词,检查课文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展示(1)检查生字词(2)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理清本文叙述顺序。
3、通过逻辑推理以及人物性格的比较,学习晏子遭受侮辱时,以超人的
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侮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的优秀品质。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准备
搜集《晏子春秋》中有关晏子的故事。
自主预习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
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
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
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
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
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达标测评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
敝()淮()赔()矩()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
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拓展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后,就开始把贪婪.()的目光盯向邻国安陵。
一天,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按理说,这真是很好。
虽然如此,但我还是不敢动此心思,因为安陵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我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唐雎来到亲王的大殿,宾主落座。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这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唐雎微笑着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
安陵君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有义务去保卫它,不要说是五百里的土地,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他也不敢交换,更何况是仅仅的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大声说道:“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拱拱手,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将手指向自己说:“天子发怒,就会有百万具尸体顷刻倒下,血流成河,一泻千里。
”唐雎微微一笑,说:“大王可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仰起头哈哈大笑,说:“平民发怒?平民发怒能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他们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丫,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平民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那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
杀韩傀.( )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成为四个人了。
如果让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那么,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只会流五步远,而天下百姓却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说着,唐雎起身拔出宝剑。
秦王见状,脸色顿时变成了土色,直起身子跪在那里,一边摆着手,一边对唐雎说道:“先生请坐!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啊……哦……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都灭亡了,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其原因嘛——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试着用几个成语来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
秦王:()、()唐雎:()、()3、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辱”的意思是“侮辱”的意思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唐雎的使命是:
4、对比一下,晏子和唐雎在面对强大势力面前所表现的,有哪些相同点,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同?试分析唐雎这样做的原因。
5、读文中画“”部分,体会文中的意思,举例说说“!”对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归纳反思。